吉他一品什么意思和弦C7(1 3 5 b7)中的5怎么是第二根弦的第一品呢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教程】 和弦编配归纳,重点必看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和弦构成:和弦名称 组成音 记法 C大三和弦 1 3 5 C C小三和弦 1 b3 5 Cm C增和弦 1 3 #5 Caug C减和弦...
和弦构成:和弦名称     组成音          记法 C大三和弦     1 3 5          C C小三和弦     1 b3 5         Cm C增和弦      1 3 #5         Caug C减和弦      1 b3 b5         Cdim C挂四和弦     1 5 4          Csus4 C六和弦      1 3 5 6        C6 C小六和弦     1 b3 5 6        Cm6 C大小七和弦    1 3 5 b7        C7 C小七和弦     1 b3 5 b7       Cm7 C大七和弦     1 3 5 7        Cmaj7 C九和弦      1 3 5 b7 2      C9 C小九和弦     1 b3 5 b7 2      Cm9 C七减五和弦    1 3 b5 b7       C7-5 C小七减五和弦   1 b3 b5 b7       Cm7-5 C大九和弦     1 3 5 7 2       Cmaj9 C十一和弦     1 3 5 b7 2 4     C11 C小十一和弦    1 b3 5 b7 2 4    Cm11 C十三和弦     1 3 5 b7 2 4 6   C13 C七挂四和弦    1 5 b7 4        C7sus4 C减七和弦     1 b3 b5 bb7      Cdim7 这20种是现代音乐中比较常用的和弦。记忆这些和弦是有方法的。 先来看看英文单词的意思。Min是小的意思,Augmented是增加的意思。diminished是减的意思。Suspend是挂的意思。major是大调的意思。我们先来把和弦分为两类,1 3 5类和1 b3 5类。 1 3 5 是C,1 b3 5是Cm。六和弦在上面加上六度音。C6就是 1 3 5 6,Cm6就是1 b3 5 6。七和弦在上面加上七度音。C7就是1 3 5 b7,Cm7就是1 b3 5 b7。而Cmaj7就是第七度音不要降,组成大二度音1 3 5 7。九和弦在上面加上七度和九度音。C9就是1 3 5 b7 2。Cm9就是1 b3 5 b7 2。而Cmaj9就是1 3 5 7 2。同理我们也可以推出C11就是1 3 5 b7 2 4。Cm11就是1 b3 5 b7 2 4。C13就是1 3 5 b7 2 4 6。什么是增和弦呢?就是两个大二度的和弦,Caug的音就是1 3 #5。减和弦就是两个小二度的和弦,Cdim就是1 b3 b5。什么是挂四和弦,挂四和弦就是挂留四度音,1 3 5 变成了 1 4 5 。Csus4就是 1 4 5。C7-5就是在C7的基础上降低5度音,音的组成就是1 3 b5 b7。最后是C减七和弦,Cdim7就是在Cdim的基础上在减去七度音,音为1 b3 b5 bb7。这样我们就可以将20个和弦记住。 1、尝试 一段曲子的和弦,就如同一幅画的背景,它的作用是确定主题的基调和烘托气氛,所以和声无所谓对错,不同的编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尝试”是配和弦的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把所有常用的和弦都试一遍,听听哪个最舒服,是一个辛苦但有效的办法。所有关于编配和声的理论都是为了缩小尝试的范围。下面列出以C为根音的常用和弦: C(协和,明亮),Cmaj7,C7,C9,C6,Csus2,Csus4
Cm(协和,暗淡),Cm/M7,Cm7,Cm9,Cm6
C+(紧张,扩张),C+maj7,C+7,C+9,C+6
C-(紧张,收缩),C-maj7,C-7,C-9,C-6. 2、调-注意调性,由各调自然音阶构成的和弦最常用。以C大调为例: C(CEG),Dm(DFA),Em(EGB),F(FAC),G(GBD),Am(ACE),B-(BDF)或bB(bBDF). 当转调时,体现调性的和弦最常用,如转向 C大调时常用C和弦。
3、解决从不协和到协和,从紧张到放松,从悬念到释然,从压抑到宣泄,诸如此类叫做解决。音乐不是平淡的,是跌宕起伏的,必须仔细研究旋律,使和弦务必在情绪上与之配合。
4、段落-音乐常会有段落,应该以和弦来体现出段落的变化。比如,一段轻柔的行板过后,进入一段热情的副歌,这时常用一个大三和弦来开始。又比如,一段甜美的旋律过后,进入一段苦涩的回忆,这时可以用减三和弦来过渡。
5、低音-有时,我甚至觉得低音比和弦更重要,有必要使低音形成自己独立的声部(特别是只有一把吉他时),当整首曲子基本配好以后,可以对某些地方的低音做一些调整,有时使之上行,有时使之下行,有时使之保持在一个音上。
6、高音-高音可以产生一些色彩,可以对旋律中的某个音加以强调,可以为演唱者做提示,可以有一小段伴奏旋律。总之,配和弦的理论都是经验主义的,最好还是多听多练,学习Beatles的曲子肯定会大有帮助。初级的和弦编配知识I(1,3,5)大调主和弦,用在歌曲的乐曲开头和结尾,色彩明朗,宽广II(2 ,4,6)常用在V7和弦之前色彩柔和III(3,5,7)常用在V7和弦之前或V和弦之后,色彩暗淡IV(4,6,1)常用在I和弦与V和弦之间,音响坚挺,趋向不稳定,常出现在旋律副歌高潮乐段中V(5,7,2)常用在V7和弦之前或I和弦之前色彩热烈,常用烘托高潮VI(6,1,3)小调主和弦用在小调歌曲开头和结尾色彩暗淡,抑郁
I7(1,3,5,b7)常用在I和弦和IV和弦之间。有倾向IV和弦的特点,功能近似于I和弦II7(2,4,6,1)常用在I和弦与VI7和弦之后,趋向不稳定功能近似于II和弦III7(3,#5,7,2)常用在I和弦或VI和弦之前,极不稳定,有趋向稳定的强烈要求,功能近似于III和弦V7(5,7,2,4)常用在曲调即将结束处,色彩最暗,最不稳定VI7(6,#1,3,5)常用在II和弦与II7和弦之前,有倾向II和弦与II7和弦的特点,功能近似于VI和弦大II7(2,#4,6,1)常用在V和弦与V7和弦之前,有倾向V和弦与V7和弦的特点,功能近似于II和弦和弦倾向性一、四度倾向性
从和声学上讲,和弦之间是有倾向关系的,主和弦倾向于下属和弦,属和弦倾向行主和弦。仍以C调为例,C倾向于F,G倾向C,那么在和弦配置中我们可以采用C--F,G--C的联接,这种进行是很顺的,听起来很舒服。其本质原因是由于根音的倾向性。C的根音是1,F的根音是4,二者是纯四度关系,1倾向4,则C倾向F。可以这么说,所有和弦都倾向以其根音上方纯四度为根音的那个和弦。那么规律性就马上出来了:A--D,E7--A,A7--D等等。
二、三度倾向性
同四度倾向性类似,三度也存在倾向性,但这种倾向性比四度倾向性要弱很多。如C--Em,Dm--F等等。
正是和弦间的这种倾向性,以及倾向性的强弱的不同使的歌曲的和弦编配有了起伏的变化,使的曲子和的行进体现出运动性,不致于单调。需要说明的是倾向性并不是绝对的,在具体编配中往往有打破规律的做法,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和声连接的窍门和弦在单独听的时候,并不代表任何音乐上的意义。只有一个个和弦在乐曲中连接进行的时候 ,才显示出它的个性和音响效果。为什么同样简简单单的几个和弦,有的人用起来就觉得很好听,有的就觉得很一般或者有点怪呢?是什么造成了这样截然不同的效果?
和弦本身的调性特性,紧张度,听觉上的倾向性造成了这些差别。
我就最简单的几个在同一调里的三和弦连接进行简单分析,对于初学者在运用中有点帮助。
可能在流行音乐的伴奏里大家就已经了解了最最经常出现的和弦连接模式,就是 1-6-4-(2)-5-1,这个和弦进行模式被反复使用了无数次,至今还有很多人用这个模式进行写作,并且写出了好作品。
在这个简单的模式里,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东西吗?从和声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讨论我想还是必要的。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和弦连接的力度问题。
单个的和弦只有谐和不谐和之分,但和前后的和弦发身联系的时候就存在另一种情况,就会感觉到这个和弦好听或不好听,有时候会强烈地感觉到某个和弦对另一个和弦有很强的倾向,就是说后面这个和弦必须出现才觉得舒服。那么这种倾向就包含在和弦进行的力度里,如果倾向性越强,和弦进行的力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经过无数人的反复试验和听觉的检验,总结出和弦连接在听觉上产生的效果特性 。我就简单说说这些连接的特点。
1。上行4度(或者说下行5度)
例如和弦 c进行到f,或是d-g, 或者bB-bE....了解音程的人就明白了,这些进行就是每个和弦的根音做向上方纯4度的进行。这种进行被认为是最具有力度的进行,大家会在几乎所有的歌曲或乐曲的结尾找到他的踪影---最后两个和弦很少例外的就是5-1的终止进行,5级和弦进行到1级。在结尾处的这种进行也被称作正格终止,最后的这个主和弦在前面这个属和弦(5级)的对比下显得特别稳定。在转调的时候这个进行就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新调的主和弦前面大多数时候摆上了下方4度的和弦 ,也就是这个调的属和弦。在终止式上,如果前面这个属和弦是七和弦的话,这个进行就变得特别有必要,也叫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如果乐曲被打断在这个属七和弦上停了,你会觉得有东西吊着没有落地。。。。在乐曲的当中也可以用向上4度的进行,不一定是5-1,可能会是1-4,或3-6 ,或2-5等等。有一点我不得不说明,这个进行虽然是强进行,但带有很深的古典气质,你如果用得实在太多,就会有点老气横秋的感觉。。。。。
2。下行3度
和弦C进行到A,或者G-E,或F-D,根音下行三度的进行。这种和弦进行在流行音乐中用得比上一种更加频繁,因为这种进行增加了一种稍稍柔一点的效果,不像往上4度那样强烈。这种特性刚好适用在流行音乐中,顺应听觉,又不显得强硬下行3度的两个和弦中有两个共同音,比如135和613,461和246,就古典的功能和声理论上说,他们彼此之间有类似的功能,613带有主功能,246带有下属功能,有时候可以代替这个功能和弦,613就经常被用在了135的位置,但又确实是在大调里并没有转到小调里去这种进行带有很深的流行音乐的印记,稍稍分析一下简单的流行音乐,就会发现很多和声都是架构在这种进行上的:1-6-4-2。。。。。。低音进行相应的加上经过音,那么低音线就变成了1(7)6-(5)4-(3)2-5-1.
这个进行也是强进行,典型的就是4级到5级。如果用功能和声理论来分析(功能和声理论虽然老了点,但还是有它的指导意义),这样的进行刚好是顺着功能的。比如1级到2 级,就是主到下属,2级到3级,即是下属到属。。但是这个进行不像3度进行可以一连串的用,连着用的话就觉得有点.....土那么,剩下的就是弱进行了。
上行5度(就是下行4度),上行3度,下行2度。这些进行在古典音乐里被认为不佳的进行,但也不是绝对,实际上很多音乐家都在用。上行5度,比如1-5,5-2,刚好是反功能的。但是有的5度进行却并不在弱进行之列,比如1-5,从1级和弦你可以进行到任何一级和弦,因为1级和弦是调式最稳定的和弦,他不管进行到什么和弦上,都是打破了这种稳定,推动音乐发展,当然进行到5级没问题。6-3也是上行5度进行,也是可行的,情况类似于1-5,因为6级带有主功能倾向。有一个进行却确实在听觉上效果不佳,就是5-2的进行上行3度,比如3-5 ,4-6等。这些进行实际上也是在同功能里的进行,理论上没有禁止,但效果不理想,特别是4-6,6-1,3-5 ,听觉上没有张力,音乐走向弱势。
下行2度,用的较少,但也有例外,特别是4-3,这里是把3级当作了5级来用他的属功能倾向,就好像是4-5。但是5-4,3-2的进行反攻能,也不动听。但弱进行并不意味着不能用,有时候还可以利用它制造一种特别的效果。 简单的和弦编配方法:1.确定歌曲的调式。以1、3、5其中一个音开始并结束在1音或5音上的是大调,以3或6开头并结束在6音上的是小调。大调歌曲主要配大调和弦;小调歌曲主要配小调和弦。2.歌曲的开头和结尾应配主和弦。大调为C,小调为Am。3.终止前的一个小节配属七和弦或属和弦。大调为G7,或G,小调为E7或Em。4.属七和弦前应配下属和弦。C → F → G7 → C。5.然后再为每小节配和弦。小节中的音明显倾向于某一和弦就配上该和弦。6.如果小节中的音对任何和弦的倾向性都不明显的,就应以重拍上的音或时值较长的音为准。7.考虑和弦进行是否合理。三度、四度、五度、六度连接是良好进行,二度、七度为不良进行。8.用代理和弦美化和声。流行音乐的特点:一、和弦进行程式化1.C → F → G → C2.C → Am → F → G → C3.C → Am → Dm → G → C4.C → Dm → G → C5.C → G/B → Am → G → F → Em → Dm → G → C6.C → Em → Am → Dm → G → C二、和声配置围绕旋律为中心,允许反常的和声序进和声部进行。三、大量使用爵士味和声。
使用七和弦、六和弦、增和弦、减七和弦以及各种高叠置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这些和弦的运用使和音变得富有刺激性。象在C → Dm → G → C中出了开始和终止用主和弦外,其他和弦完全可以全部变成七和弦。
还有一些象低声部的半音下行和高音声部下行来编配和弦。四、重视和弦色彩的变化
如用F/G代替G,以bB或G/F代替G。运用挂四和弦、九和弦、七减五和弦、大七和弦。和弦配置的基本方法一、确定调式调性,把握歌曲基本情绪。
拿到一首歌曲,首先从头到尾看一遍,把它唱会。看看歌曲是什么调,是不是在你的音域范围之内,如果不是,将它调整到适合你自己的调,从而确定歌曲的调性,即是C调呢还是G调呢或者其它什么调,这是最基本的工作;然后,看看歌曲是大调式的还是小调式的,全曲的情绪是温柔委婉的,还是高亢激烈的。这样,你对全曲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二、配好乐句的开始和中止、半中止处
开始和终止处一般应配上主和弦,因为主和弦最稳定,可以起到明确的开始、结束作用。比如C大调应配C和弦,A小调应配Am和弦。然后来看每个乐句的起始和终止处。一个乐句可以是完整的一句歌词,也可以是情绪的一个小段,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看成是一段微型面完整的歌曲,因此在它的开始和结束处要有较为明确的表示,但因其只是整首歌曲的一部分,这种表示应比整首歌曲的起、止处稍弱,所以可以配一些半终止式的和弦:副和弦,当然配主和弦也是可以的。这样,歌曲的基本骨架就搭好了。
三、确定每小节主要音,配上相应和弦
从歌曲的第一小节开始,看看该小节里面哪几个音最多,哪几个音的时值最长,找出含有这几音最多的和弦作为该小节的和弦。
要说明的一点时,确定和弦时,时值的长度要优先于音数的多少,这个道理是显面易见的。比如这样一个小节:|1--75|,7和5占了两个音,是否该配5、7、2呢?不是的,因为从时值上看仍然是1占得时间长,所以应配以含1的和弦:1、3、5
按照这个基本原则可以初步为所有小节确定和弦。
四、用和弦的倾向性优化和弦进行
通过上面两步,歌曲和弦的大致面貌已经出来了。但还不够,我们还要用和弦的倾向性来优化和弦的进行。首先,可以在全曲和乐句的终止的前使用属七和弦,以达到更加明确的终止效果。在歌曲的其它部位的主和弦前也可以用上属和弦和属七和弦。以C大调为例,在C前用上G或G7,可以达到完美的终止效果。
五、用副属和弦和离调和弦做修饰
以上几步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歌曲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用副属和弦和离调和弦进一步美化和声。比如在A弦前可以尝试使用E或E7和弦,很可能会有非常美妙的音响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用副属和弦和离调和弦来修饰的,搞不好的话会有画蛇添足之嫌,要慎用。和弦的选择和弦的选择: 和弦有那么多种,如何才能从中挑出合适的和弦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满足组成音的要求,只有旋律与所配和弦协和才好听。我们下面提供几条原则供大家选择: 要以强拍上的音为先,兼顾弱拍。所谓强拍是指小节中的第一拍(和第三拍,在四拍中)(和第四拍,在六拍中)。例如:1 12 3 4|此小节可配C和弦,弱拍上的音可做为经过音不与考虑。 尽量以每拍第一个音为先。如:1 12 3 34 |此小节可配C和弦。 以整小节中出现的最多的音为准。如:33 35 6 35 |此小节可配C和弦。 要考虑所选和弦的功能性。例如:2 21 21 23 |5 - - - |我们给第一小节配D(D7)和弦,第二小节配G和弦,使得D和弦强烈倾向G和弦得到满足。 注:一般说来和弦中四五度倾向最好,它使得音乐一直发展下去,其次是三六度倾向,第三位是二七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量使用四五度关系的和弦。以下给出了四五度关系倾向表: C- F- B- E- A- D- G- C 上面只给出了关系倾向,实际运用中可以把它们换成相应的小和弦,七和弦,五和弦(去掉三音的三和弦),六和弦(在五音上加一个大二度音)等。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规律只代表一般,应该活学活用。 其实音乐也是一个灵感问题,有时大脑中会突然冒出一些想法。和弦编配的好坏只有在歌曲中才能体现出来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 1.旋律分析 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2.和弦选择 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 3.低音设计 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 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 4.填写内声部 平稳、流畅,是四部和声两个内声部进行的基本原则。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合理的排列,声部的音域限制,避免各种不良的进行(平行八、五度,声部交*,声部超越,四部同向)等问题。 有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声部进行上的困难,而不得不对已有的低音设计、和弦选择方案作局部的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调整。 二、书面习作示范 课题: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指定的旋律: 1.旋律分析结论 C大调;单乐句的完整乐段;音乐内涵提示,和声节奏宜与旋律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 2.和弦选择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确定终止和旋律开端的和弦配置。终止处B——C音宜用V——I的正格进行;旋律开端的C音虽有配置I或IV的两种可能,但开宗明义地显示I更理想。 第二步,为那些只能有一种选择的音确定和弦,这也是提示旋律和声内涵的一种方式。在只使用三个正三和弦的条件下,所有的D音只能作为V的五音,E音只能作为I的三音,F音只能作为IV的根音。于是,绝大部分旋律音的和声配置,都已经确定下来了。 第三步,为唯一存在两种选择的第四小节的C音确定和弦。C音可以是I的根音,也可以作IV的五音。但是,前一小节最后的和弦是I,若此处再用I,就会因为弱拍上的和弦在随后的强拍重复而形成和声的切分节奏,这显然不是好的选择。若用IV,与后面的V——I结合成复式正格进行,更有利于音乐的完满结束。由此便可确认,C音配IV为宜。 3.根据和弦选择设计低音 本课题限定用原位三和弦配置,所以,和弦确定后,低音的音高类别也就随之确定下来。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某一音高不同八度的选择。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可能将低音线条写得完善一些。 下例是经过选择的几种方案之一。低声部与旋律多呈反向进行,它自身也有一定的线条起伏。 4.内声部填写几种方案的比较 可全部采用密集排列、重复根音的声部构成。此方案的音响效果和声部进行都比较理想,但次中音声部音区偏高,是美中不足。 若一律采取开放排列,次中音声部偏高的问题虽获解决,但一开始就出现四部同向和低音声部第三拍上的声部超越,亦使人感到不够完美。 经过综合调整后的下列方案,也许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开始的两个和弦用密集排列,V和弦重复五音,以下的进行用开放排列。 习作示范,并不为了提供某一命题的标准答案,而仅仅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程序,来讨论一些有关四部和声写作的方法问题。实践中,好的方法并不仅此一种;即使是在同一方法的支配下,引出多种的合理结果亦是可能的。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一定要避免呆和僵化。 三、键盘和声音型——柱立式 一比一 四部和声键盘化的练习,是循序渐进地锻炼键盘即兴伴奏一条有效途径。 键盘化的实质是音型化,就是将根据人声合唱要求编配的四部和声,改变成适合于某种键盘乐器演奏的音乐织体。键盘织体的核心是和声音型,是由节奏和音高组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元素。 键盘化的和声音型的形式极丰富,一般可划分三大类别:柱立、分解式、和声华彩。本只介绍柱立式、一比一。 柱立式,指的是个弦的全部因素在键盘上同时奏出和声音型。音响本身,其实并不存在“立”或“卧”的区分。“柱立”,是对这种声音型记谱样的形象表述。 一比一,是关于音型节奏的概念,意为一个弦只占据一个节奏单位。 将四部和声改变成“柱立状、一比一”音型的主要任务,是把四个声部合理地分配给键盘乐器的左右手。最方便的形式是左手弹奏低音声部,其他三个声部由右手负担。为此,所有的弦都必须用密集排列,以便于右手弹奏。由此而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进行”,都可以不必计较。 如果出于音乐的需要,而且演奏上也有把握时,还可以为低音和旋律声部分别地或同时地增加八度重复,由此可获得更丰满的音响。这样的重复,不属禁用的平行八度之列。 “柱立式、一比一”音型,还可以用琶音来装饰。这种形式能清晰地展示和弦的音高构成,宜用于较抒情、清新的旋律陪伴。离调和弦的效果及其使用方法什么叫离调和弦呢?在这里,指的是和弦中除了自然音,还有其他变化音的和弦,这类和弦不一定不协合,因为有变化音阶,所以,听起来就有一种“离调”的感觉。在歌曲中使用它,可以令人耳目一新!
那常见的离调和弦都有哪些呢?怎么去用这些离调和弦呢?下面我以C大调为例,来说一下这个问题。(因为内容较多,而有的朋友一看字多了就头疼,所以,我分为两次来说这个问题)——以下都是本人在弹琴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如果有什么不适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指证。
1一级七和弦,在这里,指的是一级大三小七和弦,即C7和弦,其和弦音为1 3 5 b7 ,我们都知道,七和弦是不协合和弦,它的和弦色彩紧张,所以,它一般做为经过或者连接的作用来出现。最常见的运用方式,就接在一级的大三和弦后面,其后紧跟四级属和弦,即:“C-C7-F”的形式,这种连接非常舒服,因为C和弦倾向于C7,而C7又强烈倾向于F(四度倾向),并且C7在这里,起到了一个附属和弦的功能。(就是把F和弦临时看做主和弦,在它的前面构置一个相对于它的属七和弦)例子:《大海啊故乡》副歌的开始部分
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主歌第一句也可以这样用,你自己体会一下。
F爱到尽头,覆水难收,爱悠悠……
2六级大三和弦
我们知道,六弦小三和弦是Am,大三呢,当然就是A了,它的和弦音为6 #1 3。用它,可以起到改变歌曲色彩,使小调歌曲显得明亮一些。比如说,你有一个想法,写的是小调歌曲,开始和过程都比较哀伤,但最后,你表达“不管怎么样,依然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在这时,你就可以,把结尾常用的六级小三,改为六级大三,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一扫小调歌曲的“消极”色彩
六级大三和弦,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用它来进行转调。比如C大调的六级大三和弦是A和弦,你利用它,就很容易的把旋律转到D大调,这是因为A和弦正好是D大调的属和弦。而属和弦强烈的倾向到主和弦,你总该知道吧?
例子:齐秦的《大约在冬季》结尾用六级大三和弦来改变歌曲色彩。
齐秦的《索菲亚》(吉他爱好者十二)和零点的《爱不爱我》(吉他爱好者三)都是利用六级大三和弦来进行转调。
3四级小三和弦。(Fm
我们知道,四级和弦是属和弦,属于正三和弦。在C大调中,当然是F和弦这个大三和弦了,但有时,用F和弦来代替F和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在F和弦后面需要连接C和弦的时候。这是因为一、Fm和弦色彩暗淡,可以极大改观大调歌曲的色彩 二
因为有变化音,所以它的和弦性质比较紧张,可以更加的推动和弦的内在连接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F和弦在为“1”音和“4”音伴奏的时候,使用Fm和弦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F和弦是在为“6”音伴奏,这时,不要使用Fm和弦,因为Fm和弦的降了半音的三音,会与“6”音形成激烈的小二度冲突!
例曲:黑豹乐队的《为所有爱我们的人》(吉他爱好者一)
4降七级和弦(bB
这个和弦在近几年,用的几近泛滥。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使用方法
在A+B+C这样的三段体格式歌曲中,它一般是用在第三主题的开始部分,以形成和前两个主题鲜明的对比。比如零点《爱不爱我》间奏过后的副歌。我写过一首《河流》也是这样的。
在歌曲进间奏的时候,用到bB和弦。也可以起到和上面类似的效果。比如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间奏
在上面两例的运用中,最好可以把bB和弦,当面一个临时的主和弦,在它的前面,临时建立它的一个属(七)和弦。再加上原来的主和弦,这样就形成了C-F-bB这样的“附属功能和弦的连续倾向连接”(C和弦正好是F和弦的属和弦,而F和弦,正好又是bB和弦的属和弦),使和弦进行有一种向前催的力量。
在某些地方代替属和弦,这时,要注意,仅限于属和弦是在为2做伴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比如满文军的《岁月的眼泪》(吉他爱好者三)和零点乐队的《向快乐出发》▍综合编辑:吉他谱综合编辑 戳这里微社区内交流
微信阅读数:898
微信点赞数:9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jita_pu
最全最多的吉他谱、查教程、看视频、推送吉他资讯,做您手机上的活宝典.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音乐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他二弦一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