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开国元勋勋有姓苏的人

请问满族人姓尹的是那个满姓转变来的,属于哪个旗
满族八大姓
注:从中可以看到,尹姓应该是从伊尔根觉罗氏转变过来的。
满族姓氏繁多,其中最显赫的有佟(佟佳)、关(瓜尔佳)、马(马佳)、索(索绰罗)、齐(齐佳)、富(富察)、那(纳喇)、郎(钮祜禄)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此外,尚有把伊尔根觉罗、舒穆禄、费莫、董鄂、辉发、乌喇、兆佳等姓氏列入其中的。下面,我把这些姓氏的情况介绍给同胞,请指教。
(1)佟(佟佳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佟佳,地名,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其人以地为氏。氏族甚繁,世居马察(吉林省浑江市西南),加哈、巴尔达、佛阿拉、佟佳(均在辽宁省新宾县境),扎库木,雅尔呼,长白山、瓦尔喀等地。
早在明朝,该氏族就有以“佟”为姓的。后来,该族多以此为姓。还有冠汉字姓童、董、高、赵、俞等。开国元勋扈尔汉曾蒙太祖赐“觉罗”,其族所冠汉字姓可能是“赵”。
著名人物:太祖元妃,顺治孝康章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道光孝慎成皇后,道光孝全成皇后,咸丰端恪皇贵妃。
太师佟养正祖父达尔哈齐,孝康章皇后之父、少保佟图赖,内大臣兼都统、一等公佟国纲,总理事务大臣、一等公隆科多,孝懿仁皇后之父、一等公佟国维,孝慎成皇后之父三等公舒明阿,道光孝全成皇后之父、一等男颐龄;太祖大福晋哈哈纳扎青之父塔本巴颜,十六大臣清三国舅;札尔固齐、三等男巴笃里,管旗十六大臣孟阿图;开国五大臣、太祖养子、三等子扈尔汉(赐国姓),管旗十六大臣萨木什喀,户部尚书雅赖;刑部理事官罗察;户部侍郎岱松阿;国初典仪乌进;都统阿敦;都统、杭州将军玛哈达;尚书、内大臣、绥远将军永庆;川陕总督、刑部尚书齐世武;副都统、一等男席特库;都统兼工部尚书、二等男蓝拜;兵部参政、都统巴都里;刑部尚书希佛;漕运总督托特;湖南巡抚图尔炳阿;领侍卫内大臣穆福;二等轻车都尉胡密啬;礼部侍郎兼副都统介福;侍郎伊龄阿;四川总督常明;宁夏将军保成;西安将军达凌阿。
汉军八旗有:兵部尚书佟国正;三等男佟镇国;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佟养甲,佟拱;副都统佟三略,额驸、总理汉军事务、二等子佟养性;三等轻车都尉佟学文。
(2)关(瓜尔佳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旧姓夹谷、加古、古里甲。俄国学者史禄国说,对于瓜尔佳的含义,满族人也不甚了然,他认为与满语“捣乱、懦弱”有关,还可以翻译为“围绕菜园的水沟”。他说,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喜塔腊)、尼马齐氏族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和羊祭祀。还有一种说法,瓜尔佳是地名。
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明末,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吉林省双阳县境)叶赫(吉林省梨树县境)、讷殷、安褚拉库、尼马察、哈达、瓦尔喀、嘉木湖(辽宁省新宾县境)、蜚优城(吉林省珲春北)、辉发、长白山等地。
所冠汉字姓多为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等。世居苏完者,多姓苏;世居叶赫者,姓叶、关;内大臣华善之后,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冠汉字姓“胡”;车克之后,姓果;居住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姓常。
金朝,该氏族的著名人物有:工部尚书夹谷谢奴,芮国公、百岁老臣夹谷吾里补,左丞相夹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工部尚书夹古谢奴,元帅古里甲石伦。
清朝,瓜尔佳氏涌现出许多显贵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开国元勋、苏完部长索尔果家族。他的儿子费英东是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总领八旗左翼四旗,屡建战功,被授予一等总兵官。
著名人物有:康熙醇怡皇贵妃,嘉庆安嫔。
苏完瓜尔佳有:开国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费英东额驸,十六大臣杨善,十六大臣宜荪,尚书兼议政大臣郎格,十六大臣卫齐,顾命辅政大臣、一等公鳌拜;大学士车克;国史院大学士、巴什克刚林;工部尚书石国柱,刑部承政石天柱,兵部尚书石廷柱,内大臣华善和硕额驸;工部理事官禧福;侍郎、三等伯三泰;两江总督麻吉勒;西安将军皂保。
叶赫瓜尔佳有:刑部尚书叶成额;理藩院员外郎罗多礼,云贵总督、户部侍郎巴锡。
乌喇瓜尔佳有:十六大臣多鼐,都统鄂莫克图,都统索浑;内大臣满都礼;都统、一等威勇侯额勒登保;副都统、三等子吴巴海;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努三。
哈达瓜尔佳有:二等男巴山;领侍卫内大臣吴拜,抗俄名将郎谈。
长白山瓜尔佳有:内大臣、二等轻车都尉满都礼。
其他瓜尔佳有:扎尔固齐泰锡;慈禧太后亲信、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学士荣禄;宣统光绪朝内务府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奎俊;礼部承政、三等子吴巴海;都统、议政大臣、一等男根特;议政大臣、宁古塔都统、一等男沙尔虎达,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三等子劳萨,二等公罗璧;十六大臣额孟格;上书房总谙达、领侍卫内大臣五岱;总督、领侍卫内大臣马尔泰;捉获明永历皇帝者、骑都尉又一云骑尉殷泰;川陕总督殷泰云贵总督巴锡;副都统张库,二等轻车都尉张山;理藩院尚书兼军机大臣富德;大学士桂良;光绪朝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魁龄。
(3)赵(伊尔根觉罗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宜尔根觉罗、民觉罗。伊尔根,满语“民”,满族八大姓之一。氏族甚繁,人才济济。
另据《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无稽传言,不足凭信。当然,也不排除某一家族有这种血缘传承。
伊尔根觉罗分布较广,世居穆溪、嘉木湖、佛阿拉(均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叶赫(吉林省梨树县),兴堪,撒尔湖(今辽宁省抚顺市),瓦尔喀、胡纳赫(今罗斯滨海省南部),雅尔古(辽宁省东部),乌喇(今吉林省永吉县境),松花江,阿库里,哈达(今辽宁省开原市),汪秦,讷殷江,斡珲,鄂谟,长白山等地。《龙城旧闻》载,伊尔根觉罗氏为费扬古之后,公姓。
伊尔根觉罗所冠汉字姓多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满文创始人噶盖之裔汉字姓“赵”;尚书顾八代之裔汉字姓“顾”;副都统萨哈岱之裔汉字姓“萨”;大学士伊桑阿之裔汉字姓“伊”。
著名人物有:太祖侧妃、庶妃,太宗庶妃,咸丰英嫔。
瓦尔喀伊尔根觉罗有:开国元勋、伟大的满族文字创制者、札尔固齐噶盖,阿拉哈巴颜,万吉哈;世管佐领赫臣,闽浙总督、《八旗通志》副总裁喀尔吉善,文华殿大学士伊桑阿;太祖近臣有救驾功的骑都尉胡密色;鳌拜私党、大学士莫洛,户部尚书杭爱;骑都尉加一云骑尉博多理;三等轻车都尉参特赫;骑都尉又一云骑尉苏尔德、苏勒忒;骑都尉布兰珠;都统济尔海。
叶赫伊尔根觉罗有:开国元勋、内大臣费扬古,硕翁科罗巴图鲁、三等子图鲁什;开国元勋、三等轻车都尉霸雅尔图,内大臣、二等男偏我,陕西总督、尚书哈占,富拉塔以及都统、工部尚书莽鹄立;骑都尉文察,云骑尉魏色、瓦尔大。
乌喇伊尔根觉罗有:三等轻车都尉顾纳禅,被赐国姓的礼部尚书顾八代,骑都尉罗多礼;副都统乌什哈达、明德;骑都尉常太、赫图;宁古塔副都统、一等轻车都尉瑚巴克泰;吉林耆旧海量;金州副都统安图;三姓佐领、骑都尉贵升;宁古塔副都统伊勒通阿;伊犁将军金顺。
建州伊尔根觉罗有:额驸阿尔塔什,额驸、都统、三等公阿山,札尔固齐、十六大臣阿达海,都统济尔海,侍卫齐玛塔以及宁南靖寇大将军阿尔津;通政使兼佐领、二等男喀恺,内大臣拉哈墨尔根;三等男满都,一等侍卫德特黑,一等轻车都尉加一云骑尉哈尔巴;都统沙纳海;塞楞鄂哈思瑚以及礼部侍郎华善;副都统、二等轻车都尉卦喇;二等轻车都尉格善;三等轻车都尉德休;骑都尉又一云骑尉格布库;骑都尉晋才、吴礼海;云骑尉布尔哈、都敏、巴尔喀、钮黑、钟新泰、那凯、苏和臣、陈布禄、常隆、色鲁、希佛、拜岱、薄林。
长白山伊尔根觉罗有:康熙朝两江总督、大清官傅拉塔;三等轻车都尉吴兴格;骑都尉布尔哈、塔海、库巴海、甄特以及二等轻车都尉聂格色;云骑尉噶达浑;世管佐领格善。
还有:武英殿大学士阿尔泰;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春华日览》总编三宝;军机大臣隆文;内大臣延逊;礼部尚书拉萨理(礼部尚书金泰;兵部尚书长庚;户部尚书科尔坤;工部尚书满都,两广总督鹤年;都统、吏部侍郎穆精阿;都统扣楼;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瑭古泰;侍郎台费荫;盛京兵部侍郎永昌;黑龙江兴堪部长珠瑚达,云贵总督富纲;湖广总督福宁;副都统成林;副都统、福州将军萨哈岱,两江总督萨载;固山额驸、吉林将军宝琳;刑部侍郎穆精阿;刑部侍郎德福;吏部侍郎阿肃;尚书、参赞大臣宝昌;工部侍郎荣麟;副都统、西宁办事大臣恒敬;乌里雅苏台将军连顺;副都统杜明;骑都尉殷达护奇,二等轻车都尉安塔穆;二等轻车都尉格绅,护什塔;二等轻车都尉奇努;三等轻车都尉阿兰;骑都尉卦纳、龚萨理、赛住、纠浑住、爱新泰、德光;云骑尉和罗、尹塔锡、鄂尔吉纳、查克丹、五达色、安泰、栋克、偏武、赫达色;总兵扎郎阿。
又有嘉穆瑚觉罗,实为伊尔根觉罗居住在嘉穆瑚地方者,太祖妹夫、嘉穆瑚寨主噶哈善(噶哈善哈思祜),就是伊尔根觉罗氏。著名人物:太祖庶妃;嘉穆瑚城主、太祖妹夫噶哈善哈思祜,纳木占巴颜、礼部尚书拉萨礼,贝浑巴颜,福哈都督,户部尚书科尔坤。
还有巴雅拉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乃居住“东寨”的伊尔根觉罗,改称“巴雅拉”,又作“巴牙喇”“白雅拉”,满语“富有”或“汗王的贴身警卫”。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省瑷珲县黑龙江北俄罗斯境内)、卦勒察、库穆努、扎库塔(今吉林省珲春西)、宁古塔(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境)、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赵、富、白。锡伯族亦有此姓,后改汉字姓白、巴、拜等。著名人物有:二等男敬古尔达、三等男巴萨哈。
满人中尹继善比较有名。镶黄旗的。
  尹继善,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杰出的政治家。生于1695年,卒于1771年。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康熙朝重臣尹泰之子,系父之妾如夫人张氏所生。雍正元年(1723年)甲辰恩科进士榜眼及第。不到20岁便入翰林院,作为钦差大臣的随员出使广东,悍然抗上,手诛广东布政使官达、按察使方原瑛,平息了即将爆发的民变。一日之内被雍正连晋六级,四年之间便擢升到巡抚(雍正六年出任江南巡抚)、开府建衙为一方诸侯。刚刚30岁,就做了封疆大吏。尹继善曾历任江苏巡抚,江南河道,云贵、川陕、江南等地总督。为世宗、高宗所倚重。一督云、贵,三督川、陕,四督两江,在江南前后30年,最久,民德之亦最深。后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著作有《尹文端公诗集》十卷传世。其书法作品《行楷立轴》(材质、形制:水墨绫本;尺寸136.5×41cm)和《行书》(材质、形制:轴,尺寸117.5×34cm)等,曾在北京翰海拍卖。尹继善的女儿嫁了乾隆第八子永璇,国戚皇亲,家门贵盛。其府邸在京师西城大护国寺与什刹海之间的定府大街,府内有园,名曰绚春。
尹继善曾经帮助过曹雪芹。
还有一位尹湛纳希。
尹湛纳希(1837年-1892年),乳名哈斯朝鲁,汉姓宝,名衡山,字润亭,生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贵族地主庄园“忠信府”(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为爱国将领旺钦巴勒(成吉思汗第27代嫡系远孙)的第七子,故称“七哥儿”。幼年从师塾学会了蒙、汉、藏、满和梵文,是蒙古族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诗人。
以下是“尹家吧”网友“dajiang_2006”提供的尹姓来源,供您参考。还有很多内容,也有各地一些姓尹的网友。如有兴趣,不妨去看看。
一、姓氏源流
尹(Yǐ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商时贤相伊尹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伊尹任商朝尹(商、周时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之官职,其子孙便以官职为氏。
2、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3、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据《姓考》所载,春秋时,沈国公子逞官楚国令尹一职,子孙有以官为氏者。
4、据《宋书》所载,尹姓为汉代(今属贵州省)大姓之一。
5、明清时白族、傣族,今日满、蒙、苗、壮等族均有尹姓。
得姓始祖:伊尹。据史料记载,伊尹本是一位声誉极高的隐士,躬耕于莘氏之野。因其高才贤名之声遍传,商汤决心请其辅佐,三顾其宅之后,终得首肯。伊尹助商灭夏,功勋卓著,商汤对其恭礼有加,尊为“阿衡”。后商汤驾崩,太甲继位,荒淫无道,伊尹为商朝社稷考虑,放逐太甲到桐,并代持国政,三年后,还政于悔过自新的太甲。据说,伊尹整整活了一百岁,当他去世后,帝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孟子亦称其为“圣之任者”。伊尹后人仰慕先人功德,便以其官职为氏,并尊其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商时都今河南安阳,故尹姓主要发源于河南一带。西汉之时,尹姓已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据载,时有尹翁归出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尹齐出东郡茌平(今山东一带);尹赏出钜鹿(今属河北),俱为名门。两汉之际,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东汉时,有尹良、尹牙、尹默分别为乌程(今属浙江)、合甫(今属广西,一说广东)、梓潼涪(今属四川)等地名士。另此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魏晋南北朝时,天水(今属甘肃)、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尊尹纬(甘肃天水人,佐后秦姚苌、姚兴有功,官任尚书左、右仆射)为其开基始祖。另有尹敏后人尹虚任后魏赵州刺史。隋唐时,尹纬六世孙尹惠任宁州司马,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此后,尹姓发展至今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三省尹姓约占全国汉族尹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中国历史姓苏的至今有那些名人或明星
中国历史姓苏的至今有那些名人或明星
09-10-27 &匿名提问 发布
历史名人  苏轼 苏轼()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  苏洵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 位成都市西南)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苏秦 (?342—前284),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苏代:战国时纵横家   苏武 (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当时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苏章 东汉冀州刺史  苏峻 东晋  苏绰 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  苏威 隋朝大将  苏定方 唐朝大将,  苏源明 诗人  苏惠 十六国前秦诗人  苏过 文学家  苏舜钦 诗人  苏颂 天文学家兼药学家  苏汉臣 南宋画家  苏天爵 元朝名臣  苏宣 明朝篆刻家  苏四十三 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苏三娘 太平天国将领  苏元春 清末湘军将领  苏天福 捻军首领  苏步青(-),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60多篇科学论文。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  苏曼殊(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问题补充&&
有的请查看.shtml" target="_blank">http./content/12/57:<a href="http://www:///content/12/57
福鼎金钥匙 &1-26 06:38
&#8226;回答
&#8226;回答
&#8226;回答
&#8226;回答
&#8226;回答
猜你感兴趣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就爱中文网:拒绝弹窗广告 无弹窗无广告 免费阅读小说
我最讨厌的人他姓苏 全文阅读
文章类别&文章作者&东方怡然文章状态&连载中
收 藏 数&0全文长度&26196字最后更新& 22:51:05
本月点击&1本周点击&1总点击数&1
本月推荐&0本周推荐&0总推荐数&0
/g,'\n'));}});">加入书架/g,'\n'));}});">推荐本书
手机上就爱:
内容简介:
&&&&请点击右上角的追书,左下角的推荐,谢谢乃们的支持!
&&&&喜欢职场爱情故事的,请停下你们的脚步;将入职场和初入职场的新鲜人,这里将为你撩开她神秘的面纱;闯荡职场多年的元老,来看看,是否有你的影子?
&&&&初恋男友移情别恋,老父突然患病倒下,其公司遭暗算易主,一切只在转瞬间。
&&&&踏入职场,是为复仇而来!忍气吞声,做牛做马,是为有朝一日破茧成蝶,绝地反击,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于是那些年,他成为我最最讨厌的人。
&&&&终于费尽心机,失去的一切重握在手,以为是云开见月,可以华丽转身!
&&&&却不料他将她压在身下:&拿走股份,留下你!&
&&&&  关键字:我最讨厌的人他姓苏 东方怡然 我最讨厌的人他姓苏全文阅读 我最讨厌的人他姓苏TXT下载
&&&&  最近章节:
[]&&& []&&& 我最讨厌的人他姓苏评论/读后感
发表书评:
就爱中文网无弹窗广告,所有小说都能免费阅读。找好看的小说网站,就到就爱中文网。
本站小说由蜘蛛程序自动抓取各小说网站公开资源,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立刻删除 MAIL:
Copyright &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有多少人姓苏?谁能注明数据来源?
中国有多少人姓苏?谁能注明数据来源?
08-11-29 & 发布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4余万。 历史上苏姓的分布和迁移先秦时期,苏姓活动主要活动地区在河南和河北,战国时期中一支南迁湖北、湖南,一支西奔陕西。秦汉朝时苏姓已经东播迁到山东,西部陕西的苏姓已发展成为望族。晋朝时在东南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南部的广东,已有了苏姓的足迹。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移民中的苏姓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33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二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64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品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 9万。广西为苏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苏姓人口的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镜头。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二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苏姓的分布和频率:当代苏姓的人口564万,排在全国第41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7%.在这1000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型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河南、山西四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8%。其次在山东、四川、辽宁、上海,这四省市的苏姓又占了20%。广东居住了苏姓总人口的21%,为苏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5%。形成了南两广和北豫晋的二块苏姓集中分布区。苏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江苏东南、上海、山东北部、山西北部、辽宁大部、黑龙江西北、四川绵阳地区、甘肃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每平方公里的苏姓人口达到1.2人以上,广东珠江三角洲,每平方公里的苏姓人口达到3人以上。苏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示:密度最高的(1.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0.4%,苏姓人口大约179.4万;密度在0.6-1.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2.8%,苏姓人口大约271.6万;不足0.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6.8%,苏姓人口大约 113万。苏姓在两广地区、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是常见的姓氏之一。苏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广东、海南、台湾、广西、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苏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8%以上,其中广东中西部,苏姓分布频率在2.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3%;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南部、福建大部、上海、陕甘宁大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山东西部、辽宁大部、黑龙江西北地区,苏姓分布频率在0.4-0.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地区,苏姓分布频率不足0.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8.1%,其中比例不足0.1%的地区约占了28%。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4余万。 历史上苏姓的分布和迁移先秦时期,苏姓活动主要活动地区在河南和河北,战国时期中一支南迁湖北、湖南,一支西奔陕西。秦汉朝时苏姓已经东播迁到山东,西部陕西的苏姓已发展成为望族。晋朝时在东南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南部的广东,已有了苏姓的足迹。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移民中的苏姓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33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二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64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品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 9万。广西为苏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苏姓人口的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镜头。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二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苏姓的分布和频率:当代苏姓的人口564万,排在全国第41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7%.在这1000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型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河南、山西四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8%。其次在山东、四川、辽宁、上海,这四省市的苏姓又占了20%。广东居住了苏姓总人口的21%,为苏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5%。形成了南两广和北豫晋的二块苏姓集中分布区。苏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江苏东南、上海、山东北部、山西北部、辽宁大部、黑龙江西北、四川绵阳地区、甘肃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每平方公里的苏姓人口达到1.2人以上,广东珠江三角洲,每平方公里的苏姓人口达到3人以上。苏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示:密度最高的(1.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0.4%,苏姓人口大约179.4万;密度在0.6-1.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2.8%,苏姓人口大约271.6万;不足0.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6.8%,苏姓人口大约 113万。苏姓在两广地区、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是常见的姓氏之一。苏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广东、海南、台湾、广西、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苏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8%以上,其中广东中西部,苏姓分布频率在2.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3%;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南部、福建大部、上海、陕甘宁大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山东西部、辽宁大部、黑龙江西北地区,苏姓分布频率在0.4-0.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地区,苏姓分布频率不足0.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8.1%,其中比例不足0.1%的地区约占了28%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苏的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