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上阙和下 阙的语言表达风格有何不同

便印发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专用术语》,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有意识地比较系统地灌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高三诗歌鉴赏系统性复习的反思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苏轼和辛弃疾,苏轼,辛弃疾,苏轼和辛弃疾比较,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辛弃疾的词,苏轼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轼和辛弃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求爱情诗歌.最好是古代的!
求爱情诗歌.最好是古代的! 30
最近喜欢上这首诗,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就想多收集一些有关爱情的诗歌.
最好能配上赏析!!
谢谢!!!
补充:排版清楚一点,谢谢~!!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的感言:我很喜欢这首
其他回答 (33)
相见欢 
李煜(南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 
拜伦(英国)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 
默默无言地流着泪, 
预感到多年的隔离, 
我们忍不住心碎; 
你的脸冰凉、发白, 
你的吻更似冷冰, 
呵,那一刻正预兆了 
我今日的悲痛。 
清早凝结着寒露, 
冷彻了我的额角, 
那种感觉仿佛是 
对我此刻的警告。 
你的誓言全破碎了, 
你的行为如此轻浮: 
人家提起你的名字, 
我听了也感到羞辱。 
他们当着我讲到你, 
一声声有如丧钟; 
我的全身一阵颤栗—— 
为什么对你如此情重? 
没有人知道我熟识你, 
呵,熟识得太过了—— 
我将长久、长久地悔恨, 
这深处难以为外人道。 

你我秘密地相会, 
我又默默地悲伤, 
你竟然把我欺骗, 
你的心终于遗忘。 
如果很多年以后, 
我们又偶然会面, 
我将要怎样招呼你? 
只有含着泪,默默无言。 
秋夕 
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美好的瞬间 
比特拉克(意大利) 
美好的年,美好的月,美好的时辰, 
美好的季节,美好的瞬间,美好的时光, 
在美丽的地方,在这宜人的村庄, 
一和她的目光相遇,我只好束手就擒。 
爱神的金箭射中了我的心房, 
它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 
我尝到了这第一次爱情的滋味。 
落进了痛苦又甜蜜的情网。 
一个动听的声音从我的心房, 
不停地呼唤着夫人的芳名, 
又是叹息,又是眼泪,又是渴望。 
我用最美好的感情把她颂扬, 
只是为了她,不为任何别的人, 
我写下了这样美好的诗章。 



你还记得? 
斯托姆(德国) 

你还记得,每逢春夜, 
我们凭着窗棂向园中俯望, 
那儿在夜色之中,神秘地 
飘着迎春花和紫丁香的清香? 
头顶上的星空是那样广阔, 
你是那样年轻:——时间暗暗飞过。 

夜色多么沉寂!从海滨 
清楚地传来千鸟的鸣声; 
我们的视线越过树梢 
默默地眺望朦胧的乡村。 
如今我们的四周又是一片春光, 
只是我们已不再有一处故乡。 

如今我常在深夜里不寐倾听。 
听夜风是否还吹向故乡。 
凡是在故乡建立家庭的人, 
他就不会再在异乡流浪。 
他的眼睛总是常常望着故里: 
惟有一点安慰——我们还携手在一起。 
浣溪沙 
韦庄(唐) 
夜夜相思更漏残, 
伤心明月凭栏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 
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蔷薇花带 
克洛普斯托克(德国) 

在春天的绿阴下我见到她, 
我用蔷薇花带系住她; 
她没有觉得,只在那儿微睡。 
我瞧着她,我的生命 
随着这视线系上她的生命; 
我觉得到,却莫名其妙。 

可是我却对她无言地低语, 
我把蔷薇花带抖动,沙沙作响; 
于是她从微睡中惊醒。 

她瞧着我,她的生命 
随着她的视线系上我的生命…… 
我们的四周变成极乐世界。 
燕子楼 
关盼盼(唐)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 
白朗宁夫人(英国) 
请说了一遍,再向我说一遍, 
说“我爱你”即使那样一遍遍重复, 
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 
可是记着,在那青山和绿林间, 
那山谷和田野中,纵使清新的春天 
批着全身绿装降临、也不算完美无缺, 
要是她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 
爱,四周那么黑暗,耳边只听见 
惊悸的心声,处于那痛苦的不安中, 
我嚷道:“再说一遍:我爱你!”谁嫌 
太多的星,即使每颗都在太空转动; 
太多的花,即使每朵都洋溢着春意? 
说你爱我,你爱我,一声声敲着银钟! 
只是记住,还得用灵魂爱我,在默默里。 
相思 

相思 
王维(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蝶恋花 
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哀婉悱恻,柔情似水,其风致不输于“花间”或“婉约”派词家之作。 
“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在画屏之间的初次会遇,至今记得清清楚楚。紧接着说“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谓情缘突然被割断,好梦既破,所有美好的向往都成泡影了。“高唐”,即高唐观,又称高唐台,在古云梦泽中,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写楚怀王和楚襄王都曾于此观中梦与巫山神女相遇。“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进一步写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情丝却还紧紧相连,恰如梁间的双飞燕春来又秋去,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悄悄走过,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 

“那日绣帘相见处”,忆写相会的时间与地点。“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活画出女方的娇羞之态,低眉垂眼,假意要走开,却微笑着用手整理自己的鬓发。一个“佯”字,见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进一步写出女方的内心活动,她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实在出于害羞。可愈是如此,愈见出其纯真。全词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此词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写爱情的“好梦惊回”,下片写甜蜜的欢会,用的是倒叙。单就上片说,从初会写到破裂,再写到无穷尽的思念,自然又是顺叙。如此交叉往复,使词曲折生情,摇曳生姿,同时,此词以相见之欢反衬相离之苦。下片集中笔墨将勾魂摄魄的欢会详加描述,就正是为了反衬男主人公失恋的痛苦。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为之添词。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佳句,满腔激情地畅诉伟人胸怀。伟人的慷慨激扬,伟人的志在天下,不言而喻,常人难及。然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我们该如何赏析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味品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品味诗词,朗诵是很重要的。朗诵时,除了要抓住节奏,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把握。所以,我在读的时候更注意这一点。整体来看,全词充满了感伤、抑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奈和伤痛。然而,到底是谁拥有这样复杂难解的心绪?是一个女子,一个深锁闺中,愁绪满怀,却无计锁春的等待心上人归来的女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哀怨和愁苦。“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写的是“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苦”。古人炼字讲求传神,注重“诗眼”。贾岛“推敲”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佳句,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蝶恋花》中的“横”和“狂”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认为词中的“深”字更是高人一筹。古人作诗擅长运用叠字,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佳句中,叠字的运用酣畅淋漓的宣泄了诗情意旨。欧阳修不仅承继了古人的二字相叠,“深深”二语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却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更加让人寻味,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不仅体现其用叠字之功,词的洗练,更可体现词的景深、情深及意境的深远。
景深着一“堆”字,在于“帘幕无重数”写出庭院的无比幽深。那么,在杨柳茂密堆积如烟,如同重重帘幕的空旷的大院子里,有哪些人呢?词人没有让你看到人物,笔锋一宕,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再说“楼高不见章台路”来铺写人物的出场,从景深写到情深。词中写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空空的庭院里只有女子孤零零的一个人,期盼的人哪里去了?在“玉勒雕鞍游冶处”寻欢作乐。一方在院中苦苦期盼,流泪伤心,一方却在烟花楼中醉生梦死。在深深的庭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对比当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怨恨”情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就在景物的描写里,抒写了女主人公的抑郁情怀。
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只觉无奈,仅能将情感寄予与之同命的花上。“感时花溅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慨。似乎我们看见:一个黄昏,一个苗条瘦弱的女子,扛着锄头,提着花篮,在四处飘落花儿的林子里葬花,吟唱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花开易见落难寻……”女子在这暮色将逝的夜晚,忆念章台的丈夫,眼前仅有在暴风雨横遭摧残的花,联想自己愁苦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女子的愁苦、伤痛无处倾诉,满怀疑问叩问花儿。花却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花不解人,还是花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然。花不便不语,反而象故意和女子作对,抛弃她纷纷飞过空荡荡的秋千。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不伤心,怎不痛苦呢?三月暮春的傍晚,深锁的庭院,层层叠叠的杨柳,飘过秋千的落花,苦苦等待无奈的女子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怀的春怨图,一个怅然若失、伤痛不已的女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语浅而意入,情感层层推进,景与情就这样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了。
很多著作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写了一个独居庭院的女子,她的愁、怨、伤、悲。其实我认为可以更深入的理解。鲁迅先生曾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鲁迅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赏析诗词的一个关键问题,即要知人论诗(词)。欧阳修四岁而孤,从小是个苦命的孩子,身于贫寒家庭的他,力经挫折,坚韧不拔而能入京作官,可以一展抱负。他需要多大的志向,承受多少的痛苦啊。然命运多舛,他却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当了一个小官。所以,我们在他的《醉翁亭记》里,看见他饮酒行令,投壶对弈,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他心甘吗?他忘记自己的志向了吗?而我们高中学习了他另一篇《伶官传序》,在他“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痛切总结中,有他“兼济天下”的抱负。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忧天下的人才,然而他却没有机会,空余惆怅和伤痛。我想历经变动,壮志难酬的他肯定有怨、有恨、有苦,有悲,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我倒觉得与其说本词写的是闺怨,倒不如认为欧先生一首《蝶恋花》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抛弃的怨、恨、伤、悲。在这样的基础上,“雨横风狂”似乎象征着政治斗争的肆虐、无穷,而“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似乎是倾诉自己大志难申的无可奈何。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一八九八——一九三二),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一九三○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一九三二年九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一九五七年二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作者,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 
〔骄杨〕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杨开慧(一九○一——一九三○),湖南长沙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后随作者去上海、武汉等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隐蔽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工作。一九三○年十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十一月牺牲。 
〔飏(yáng扬)〕飘扬。 
〔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处。我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 
〔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吴刚被罚到那里砍树。桂树随砍随合,所以吴刚永远砍不断。 
〔嫦娥〕神话中月亮里的女仙。据《淮南子·览冥训》,嫦娥(一作姮娥、恒娥)是羿(yì异)的妻子,因为偷吃了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的长生不死药而飞入月中。 
〔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忽然听到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顿然高兴得泪流如雨。 
〔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醉花阴 
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愿读者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题名时,你比我高兴。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注: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
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
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
《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
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
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
义。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
的一首。”(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
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
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纪念徐志摩》)。的确,此诗在格
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
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
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
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
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
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
“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此诗富于艺术
魅力的一个奥秘。


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通俗点说,可看作是
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一首诗歌,
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
力。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歌
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
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诗说,首先,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
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
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
“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
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
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
了。


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
“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
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尤其是“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则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评”所称许的最适合于“张力”
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
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
—“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
—“方向”上。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
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
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一致的。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
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
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
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
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
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
“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
忆而长伴人生。

鹧鸪天 
晏几道(宋)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你莫怨我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那时他正在家中闲居。 

一个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心情的矛盾苦闷当然可以想见。忽然有人在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谈功名事业,这位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叹又有点好笑了。想起自己当年何尝不是如此满腔热血,以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哪里知道并非如此呢! 

此词上片忆旧,下片感今。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下片转把如今废置闲居、髀肉复生的情状委曲传出。前后对照,感慨淋漓,而作者关注民族命运,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减损,这种精神也渗透在字里行间。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投入山东忠义军耿京幕下任掌书记。那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宋金两军战于江淮之间。明年春,辛弃疾奉表归宋,目的是使忠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正式联系。不料他完成任务北还时,在海州就听说叛徒张安国已暗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立即带了五十余骑,连夜奔袭金营,突入敌人营中,擒了张安国,日夜兼程南奔,将张安国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国法。这一英勇果敢的行动,震惊了敌人,大大鼓舞了南方士气。 

上片追述的就是这一件事。“壮岁”句说他在耿京幕下任职(他自己开头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伍,手下有两千人)。 

“锦檐突骑”,也就是锦衣快马,属于侠士的打扮。“渡江初”,指擒了张安国渡江南下。 

然后用色彩浓烈的笔墨描写擒拿叛徒的经过: 

“汉箭朝飞金仆估”,自然是指远途奔袭敌人。大抵在这次奔袭之中,弓箭(“金仆姑”是古代有名的箭,见《左传》)曾发挥过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进行艺术概括。 

至于“夜娖银胡”,却要费一些考证。 

胡是装箭的箭筒。古代箭筒多用革制,它除了装箭之外,还另有一种用途,夜间可以探测远处的音响。唐人杜佑《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说:“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宋人《武经备要前集》卷六说法相同:“犹虑探听之不远,故又选耳聪少睡者,令卧地枕空胡鹿——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其中。”胡禄、胡鹿、胡,写法不同,音义则一。“娖”《集韵》:“谨也”。是小心翼翼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释为戒备着。“燕兵”自然指金兵。燕本是战国七雄之一,据有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地方。五代时属契丹,北宋时属辽,沦入异族已久。所以决不是指宋兵。由于辛弃疾远道奔袭,擒了叛徒,给金人以重大打击,金兵不得不加强探听,小心戒备。(这两句若释为:“尽管敌人戒备森严,弃疾等仍能突袭成功。”也未尝不可。)“夜娖银胡”便是这个意思。 

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下片却是眼前情况,对比强烈。“春风不染白髭须”,人已经老了。但问题不在于老,而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本来,自己有一套抗战计划,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过(现在他的文集中还存有《美芹十论》《九议》等,都是这一类建议,也就是所谓“平戎策”。)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连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挤,平戎策换来了种树的书(暗指自己废置家居)。少年时候那种抱负,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了。 

由于它是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因此就与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是爱国者共同的悲慨。
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卜算 子

  陆游

  (咏 梅)

  驿外 断桥 边

  寂寞 开无 主

  已是 黄昏 独自 愁

  更着 风和 雨

  无意 苦争 春

  一任 群芳 妒

  零落 成泥 碾作 尘

  只有 香如 故

  这首 词之 所以 写得 成功 ,是 把物 象充 分升 华了 的结 果。 他不 斤斤 于追求梅 的形 态, 却把 它作 为人 的高 尚品 格来 描写 。梅 花与 人, 是二 又是 一。

  不过 ,光 是这 样, 问题 还没 有完 全解 决。 因为 高尚 品格 不止 一端 。这就需 要再 进一 步, 具体 树立 一个 主脑 。

  作者 在这 首词 里树 立的 主脑 ,一 句话 ,就 是“ 孤芳 不变 ” 。 上片 突出 “独 自” 的意 思, 就是 “孤 芳” ;下 片突 出“ 如故 ”的 意思 ,就 是“ 不变 ” 。 借用 屈原 两句话: 前者 ,是 “众 人皆 醉我 独醒 ” ; 后者 ,是 “虽 九死 其犹 未悔 ” 。

  这首 词一 开头 , “ 驿外 ”和 “桥 边” 的环 境, 已透 出独 自的 气氛 。 “ 寂寞 ”和 “无 主” ,进 一步 渲染 这种 独自 。下 去“ 已是 黄昏 独自 愁” ,正 面提 出了 独自 ,又用“ 黄昏 ”和 “愁 ”加 强它 的色 彩。 “更 着风 和雨 ” , 就不 仅仅 孤独 ,而 是在 颠沛 的环 境之中了 。后 面一 句已 为下 文“ 不变 ”埋 下了 伏笔 。

  下片 : “ 无意 苦争 春, 一任 群芳 妒。 ”不 说梅 花先 春而 开, 反说 它无意于 争取 在春 天开 放, 为的 是不 愿同 群芳 争妍 斗宠 。立 足点既高 ,而 且缴 足了 上文 的“ 独自 ” , 开出 下文 的“ 故” 。 “ 故” 者, 不管 别人 怎么 样, 我始终是 这样 子也 。然 后以 “零 落成 泥碾 作尘 ,只 有香 如故 ”作 再跨 一层 、再 深一 步的 收束 。 “ 更着 风和 雨” ,本 来已 经是 足够 颠沛 的了 , “ 零落 成泥 ”之 后, 还要 “碾 作尘 ” , 简直 粉身碎骨 。然 而, “香 如故 ” 。 多么 坚韧 ,多 么自 信!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长相思 
李白(唐)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牛峤《菩萨蛮》这首词历来被评为是淫词艳调,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说起。
公元907年4月,唐将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帝国轰然坍塌,中国由此进入了分裂割据、政权频迭的五代十国时期。同年9月,王建在成都即位,国号大蜀,是为前蜀。偏安一隅的西蜀虽军事力量弱小,经济文化却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烽火连连的中原相比,这里不啻为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境内少有战事,城市经济繁荣,士民游乐之风兴盛,倚声填词更蔚为风气,成为当时词人荟萃的基地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整个前蜀词坛呈现出一种俗、艳的词风。
牛峤《菩萨蛮·玉楼冰簟》是其中一首代表作:“玉楼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花间集》)
这首词很明显是写一位女子在与她爱着的情人欢会。她或许将要被许给不喜爱的男人,或许已为人妇,这一次的欢会她的心中是充满恐惧的,所以听到帘外辘轳之声,也要担惊受怕。这一次欢会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从此后可能是相隔天涯,更可能是形同陌路,但不管怎样,他们是无法忘记对方:“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未来的日子再辛苦,他们总有一次值得永远珍藏。这是一种完全无视世俗的热烈的爱,这种爱甚至比《上邪》更加惊心动魄,因为它需要遇见更多的阻难,以及馀生可能遇到的一切痛苦与歧视。
风流公子的“寻芳逐胜”,情人枕边的亲热蜜语,二人交欢的颠狂欢愉,这些风花雪月的放浪形骸成为毫不隐讳的韵事佳话。在这种炽热的、无所遮掩顾忌的世俗情欲的追求下,文人直接把笔伸向了床第之私,格调并不高雅,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责难。如尹鹗的“宝帐颠狂不肯睡”被评为“流于狎昵”。当然,这些词也有因其直率而受到赞赏的,如清代徐轨的《词苑丛谈》谈到牛峤的《菩萨蛮·玉楼冰簟》时,这样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少年……’,牛峤‘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抑亦其次。”但总的来说,这些着力刻画男女情事之词显得题材局促,格调不高,表现出前蜀词“俗”的一面。在那个动荡黑暗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失去了对政治的热情与关心,心灵的空虚和创伤只有靠及时行乐,玩世不恭,醉入花间来暂时缓解。这比仅仅是寻欢作乐、满足欲望的心态有着更为深刻和有价值的内涵。
总的来说,在内容题材和审美趣味上,前蜀文人词基本是一致的,即“艳”和“俗”。据海外学者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中所考:“‘艳’本为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在最初并不特指歌词的性质和内容”,而后来从政治教化的角度看,“一切淫靡的乐曲和歌诗都可以泛称为艳曲或艳歌。”“艳”便逐渐成为具有贬义的批评用语了。这里我们并不特意强调“艳”一词所具有的贬意,只是较为客观地认为前蜀词多以女子及文人与歌妓的爱情为题材,且崇尚文字的绮丽,堪称艳词。而“俗”则主要是指前蜀词津津乐道的是世俗的享乐生活,同时又有一种及时行乐的庸俗思想,尊前听歌,花下赏美,不是追求艺术审美价值上的享受,而是一种形而下的感官刺激。

李清照——《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碧:青绿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后的最初几年所之作品,是以寻常词语抒发对曲折多致的心绪,也是一首描写乡愁的作品。上阕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阕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一写外景,一写内景,外景辽阔高远,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广袤无垠的美妙画卷: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只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在飘洒,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借归鸿碧云抒发的就是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内景是室内狭小的环境,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静谧岑寂的景色: 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描写作者形容服饰,只见在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凤钗,以及凤钗上所装饰的用彩绸或金箔剪成的人胜或花胜。“人胜”、“花胜”都是古代妇女于人日(正月初七)所戴饰物。一个“明”字和一个“轻”字,看似愉快,却给人以哀愁的感觉。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彻夜的未眠,转眼就到了白天,此时的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报春的梅花想是开放了。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再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春意看花难,何以难呢?因为时在早春,西风还留有余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所以词人说“西风留旧寒”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不欲看花,其原因何止畏寒一端这“旧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既想赏花,又怕春寒这是曲笔,表现了婉约词特有的情致,增强了抒情力度。这两句语淡情浓,这正是词人在《清平乐(年年雪里)》描写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对生活几乎彻底失望的心情的显现。 

这首词运用曲笔,以浅淡之语写深挚之情,意味隽永,值得用心玩赏。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题解

  这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别”之一,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中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头天结婚,第二天新郎就去当兵,这完全违背当时新婚者不服兵役的常理和习俗。一想到丈夫就要到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去,新娘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于是,她强抑悲怨痛楚,在离情别绪中,平静而深情地鼓励丈夫,同时炽热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这首诗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以及他们对正常人生和亲情的留恋,他们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勇气。


  句解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兔丝附在又短又矮的蓬麻身上,它的蔓儿自然不会很长。把女儿嫁给出征打仗的人,还不如把她扔在路旁!“兔丝”,一种蔓生植物,多缠附在别的植物上生长,古人用以比喻女子之依附男子。这里是新娘用以自比。“蓬麻”,两种低矮植物,用以比征夫。

  开篇以“兔丝附蓬麻”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婚后女子依附丈夫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比中有兴,贴切巧妙,恰到好处,不仅准确地把握了结婚仅一天的新嫁娘的特定身份、语气口吻、感情色彩及心理动态,也符合诗歌进程的需要。比兴意义并不局限于表示夫妇的依存关系,而是更形象深刻地表达了新娘对新郎那种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情意,这样婉转入笔,比开门见山效果更佳,而且从新妇的角度叙述,不宜直截了当。丈夫应征入伍,吉凶难卜;自己依托无着,生活前景难料。一想到此,她又怎能不痛断肝肠,无奈悲伤?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自从结发作了你的妻子,到现在还没坐暖你的床。昨晚成婚,今晨你就告别,这岂不是过于匆忙?这里语气由重加急,以通俗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画出一位爱怨交织、感情细腻的新嫁娘形象。“结发”,古时婚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因以指成婚。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你此行虽说不甚遥远,但奔赴河阳也是去守卫边防。我的身分尚未明确,叫我如何去拜见公公和婆婆?前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守边守到了河阳,边境竟在自己的家门口。昔日强大的唐帝国穷兵黩武去开边,现在战火都打到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后两句是感怨嫁与征夫为妻的痛苦。新婚竟成生离死别,本是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还是刚过门的新娘子,所以态度不免矜持,语带羞涩,备极吞吐,这是完全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和精神面貌的。“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当时为郭子仪的驻防地。“姑嫜”,即公公和婆婆,丈夫的父母。古代儿媳妇称婆婆为姑,称公公为章,“章”即“嫜”。古时礼制,女子出嫁三天,要告庙上坟,才算成婚,人妻的身分才确定。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回想父母抚养我的时候,日夜都叫我深居闺房。女儿一旦嫁了出去,无论丈夫是鸡是狗也得把他跟上。这几句娓娓道来,字字凄惋,所谓发乎情也;细细追忆,深深感人,终能止乎礼义。后两句所采用的俗语,增加了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藏”,意谓不轻易见人。“归”,指女子出嫁。“将”,跟随。“鸡狗亦得将”,就是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你如今前往九死一生的战场,怎不让人痛断心肠!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又怕落个事与愿违的下场。这一席话语,如泣如诉,慷慨悲凉,哀婉真挚,充分表现了这位新婚女子为公忘私,识大体,送郎参军,奔赴国难的爱国情操。元代刘埙《隐居通议》说,以下八句“沈郁顿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言也”。“苍黄”,本指青色和黄色。《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后因以“苍黄”比喻极大的变化或事与愿违。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请你不要以新婚为念,努力去当兵打仗。有女人在军队中,士气怕要受到影响。前两句是新婚妻子对丈夫的劝慰词,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为积极的鼓励,为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深明大义、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是人民的呼声,时代的呼声,是诗人通过新娘之口发出的爱国号召。后两句是说,她怕触犯军队的忌讳,不能跟随前去。这一典故出自《汉书·李陵传》,李陵与单于作战,李陵说:“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陵搜得,皆剑斩之。”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可叹自己是贫家女儿,积攒许久才得到这身嫁衣裳。这漂亮的衣裳今后不能再穿,当着你的面儿洗掉红妆。由劝夫转为自劝,由慰夫转为自誓,庄重沉郁的语气,也随之转为婉曲缠绵,欲断又续,语气抑扬有致。“襦”,短衣。年轻的姑娘,又是新娘,而且还是贫苦人家的女儿,哪能不想穿漂亮的衣裳,然而积攒许久、好不容易才制成的漂亮的衣裳,却偏偏穿不上身,岂不可悲可叹?这可悲可叹却无一语直言,全是通过写实的叙述来体现,诗人真是揣摩入微,写得真是深刻而又逼真。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仰望天空飞着的百鸟,无论大小都成双飞翔。人间之事却多不如意,但愿我们的情意能地久天长。篇终仍比兴兼用,与开篇相照应。至此,将国事、家事、个人事绾成一个丝丝相扣的同心结。“永相望”三字,扣题目中的“别”字。“错迕”,杂错交迕,即不如意。


  评解

  《新婚别》的叙事抒情主人公是新娘,其倾诉对象为新郎。诗歌所述内容,主要是这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别时的复杂情愫。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此诗以比体起,比体结,语出新人口,情绪纷,而语言涩。”情感与心理的发展主线上,只有悲与壮的起伏,所以,诗人的语言运用注重清淳、自然、朴实、雅正,集中体现了儒家温柔教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要求。

  这一首感人至深的千古佳作,其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新娘这一叙事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一方面,在新娘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具体刻画上,既鲜明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同时也运用了大胆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未必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也不可能听到新娘子对新郎说的私房话,况且洞房之夜,即是生离死别之夜,如此巧合,本是现实生活中可能有而不一定有的事。但诗中的这一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有发展,人物的语言生动而逼真,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她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从军,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显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诗中一连用了七个“君”字:“君妻”、“君床”,见出聚之暂;“君行”、“君往”,见出别之速;“随君”,见出情之切;“对君”,见出意之伤;“与君永望”,见出志之贞且坚。如此频频呼君,出语沉痛,动人心魄,几乎一声一泪,充满生死离别之感。

  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多次换韵,《新婚别》则一韵到底,这大概与它所采用的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列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注释】 
①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②殉:以死相从。 
【简析】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 
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嫁。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然而,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的。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糟粕的,应予批判。 
离思 
元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①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④玉壶:指月亮。⑤鱼龙舞:指舞鱼、龙灯。⑥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 
⑦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⑧蓦然:突然,猛然。⑨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评解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 
集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唐宋词选析》人们称赞辛弃疾的豪放沉郁的词作,也赞美他婉约含蓄的词作,这首《青玉案》词就是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多有美评。它的好,在于创造出了一种境界。 
长干行①o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②。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注释】①长干行:乐府曲名。 ②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长干行o其二 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评析】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红颜弹指老,秋去霜几丝,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

这是最后一首,累死我了,您看,还满意吧?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 

苦苦盼望能相见。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 

偷偷留下这首诗。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庭院深深深几许

记得那日花底相遇,我问你心中有何希冀?



你向我轻轻私语:‘要你!要你!要你!’



记得那夜月色旖旎,你问我心中有何秘密?



我向你悄悄私语:‘爱你!爱你!爱你!’



但是今夕何夕?你我诶何不交一语?



我不知你有何希冀,你也不问我心底秘密,



只有杜鹃鸟在林中唏嘘:‘不如离去!不如离去!’



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




两个世界,几许痴迷?




十载离散,几许相思,这天上人间可能再聚?



听那杜鹃在林中轻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鹧鸪天 代人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