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第一位田园诗人杂兴其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dandandejian 日期: 9:29:00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乡村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熟悉吧,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 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 “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 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课件展示全诗。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个人自由朗读。
⑷ 听范读。
⑸ 练习模仿读。
⑹& 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
⑵ 耘: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 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 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 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 供(ōn作动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òn与祭祀有关,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 耕织:耕田织布。
⑼ 傍:靠近。
⑽ 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⑵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
指导学生带着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⑶& 延伸:古代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把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作为描写的对象,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 所&& 见&&&&
&&&&&&&&&&&&&&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宿新市徐公店&&
&&&&&&&&&&&&&&&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小儿垂钓&&&
&&&&&&&&&&&&&&&&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学生回顾、感悟诗歌中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归纳读诗。
⑷& 过渡:这三首诗中,孩子们“捕鸣蝉”、“追黄蝶”、“学垂纶”,无忧无虑。现在回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当中来,先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学种瓜呢?又跟谁学种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庄儿女的熏陶、影响)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这句写了什么内容?村庄儿女是怎么“当家”的?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村庄儿女这么勤劳是为什么?(建设美好的家园……)
⑶& 过渡:正是看到这些勤劳的村民,一个个天真好学的童孙,所以诗人兴致而来,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吧!
3、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敬重、赞叹和喜爱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为诗歌选择配乐,并诵读。
(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请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这首诗描写了农家夏忙时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六、激情朗读,指导背诵
1、简介:由于诗歌本身的韵律、节奏美,在古代就已经用来吟唱了。今天,我们即兴吟唱古诗,也便于同学们背诵古诗。
&& 张老师也很喜欢音乐,今天我也即兴唱一曲,想听吗?来点掌声吧!
2、唱读古诗:
⑴ 教师示范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唱诗句。
⑵ 提示学生用学过的歌曲(如:《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茉莉花》等)来配唱诗句。
3、放声读诗,自然成诵。
最后,让我们用心来诵读,读出你的赞叹,读出你的喜爱吧!
七、知识延伸,拓展阅读
1、过渡:《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下面,老师为大家找到了另外一首,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2、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孟浩然、陆游、陶渊明、杨万里等。大家还记得其中的诗句吗?(课件提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积累,多去阅读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孟浩然一样的大诗人。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 四时田园杂兴
&儿& 女 ───耕& 织&& 赞美村庄&&&&&&&&&&&
&童& 孙 ─────& 学种瓜&&&&喜爱
&&& 自主探索诗句的意思。在初读感知全诗后,我安排学生结合注释自主探索诗意。四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理解能力,但在诗歌学习中,面对一首新诗,往往不知道怎样去下手。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交流: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样学的?通过交流明确:只有先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才能更好地读、悟古诗。进而我知道学生学法: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句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然后组织学生先自学、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读懂了哪句,期间适当对一些字词的释义加以指导和强调,点拨言语表达上的顺畅。每一行诗句意思清楚后,再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通过这样的“解词―理句―连意”的过程,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诗句的大概意思,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并且学会了这种自主探究诗意的方法。
&&& 读悟结合,互相促进。在体味诗境,感受诗情这一环节中,前两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我先让学生边度边想象画面,想象这两行诗句写了什么内容,除了诗中写的,你还能想象到什么?结合“昼\夜”等词引导学生去感受、想象,再组织学生谈感受,充分交流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两行,通过有感情朗读,读出诗味,读出感悟。后两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是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再结合“学种瓜”这个动作,边谈感受边读。读后说,说后读。在整个体味诗境、感悟诗情的环节中,始终把学生的“读”和“悟”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悟诗情,又通过读入诗境。以读促悟,又以悟促读。通过一遍遍,不同形式的有感情读诵,学生越读越好,对诗歌的理解也越加深入。
&&& 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把情感最终定位在“快乐”。我意图使学生能在诗中读出快乐,并能把快乐读进诗中。我更希望我的课堂也能时时充满快乐,为此我将不懈去努力、追求。
发表评论: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①
昼出耘田夜绩麻②,杜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未解供耕织④,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简介】范成大(年),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曾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请国信使赴金,不辱使命而归。历任中书舍人四川制置使、参加政事。晚年隐居苏州石湖。其诗与南宋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世称南宋四大家。善绝句,多写田园诗。
【注释】①此为范成大在晚年石湖养病时所写的田园诗,共六十产。原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此为“晚春”中的一首。②耘田:即耕田。绩麻:纺麻。③当家:管理家事。一说当家是行家里手之意。④童孙:孙子辈的獐。未解供耕织:还不懂耕织是一种生产劳动。因此下句说他们学种瓜只是一种模仿成人的游戏。
   此诗通过乡村儿童以模仿成年人种瓜为游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及其子女的热爱。诗写的质朴真切。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农村生活观察得细致深入。
四时田园杂兴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①,知有行商来买茶②。
【注释】①犬吠窦:狗从墙洞里出来叫。②买茶:收购茶叶。
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重病稍轻,复至石湖旧居,共写诗60首,名曰“四时田园杂兴”此诗即为其中的一首。描绘了田园生活的见闻:菜花中蝴蝶双舞,行商来收购茶叶,惊动得鸡飞狗叫。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州桥①
州桥南北是天街②,老年年等驾③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④来?
【注释】①州桥:又名天汉桥,旧址在汴京。②天街:京城的街道。汴京原是北宋的国都,帮称汴京的街道为天街。③驾:皇帝坐的车。④六军:指宋朝的官军。
公元1170年,范成大作为南宋的使臣出使金国,共写72首绝句,此为其中之一。这首诗真切感人地描写了经过旧时北宋首都汴京桥时的情景:州桥南北原来京城的街道上已经上了年纪的原属北宋的臣民年年都盼望着宋朝皇帝的车驾返回。如今见到了宋朝的使臣,真是既悲痛又激动。虽想忍住眼泪却又标不住哭出声来,一连声地询问:“什么时候真的能有宋朝军队打回来呀?”此诗真切地描写了在金国统治下的广大民众热切期待宋朝能够收复北方失地的心情,这对偏安江南只想求和的南宋朝廷是绝妙的批评和讽剌。
一剪梅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②,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③,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④。
【注释】①一剪梅:词牌名,因周邦彦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而得名,又称做腊梅香、玉簟秋。此词也是作者早年作品。②红藕:荷花。玉簟(dian):凉席的美称。罗裳:质地轻细的丝织衣裳。③锦书:即帛书,锦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此指书信。雁字:大雁飞行时或排成“一”字,或成“人”字。④“才下”二句:化用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诗意,大意说:“眉头疙瘩刚舒开,心里疙瘩又结起来了。
这首词是别后相思之作。上片寓情于景物,“独上兰舟”是借荡舟以消遣闲愁;“云中”三句暗用典故:望雁思书而徒惹恨端。于是下片直言抒怀:青春的花央随时光的流暗淡飘零,相思的闲愁时隐时现无法遣除,眉头疙瘩刚舒开,心里疙瘩又结起来了。语言流畅自然,情感深沉凝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③,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⑤。
①醉花阴:词调名。调见宋毛滂《东堂词》,因其词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故取其意作词调名。重九:即九月九日重阳节。②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③纱厨:用木架撑起的蚊帐床。④东篱:指菊圃。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暗香盈袖:化用《古诗·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遥莫致之”诗意。⑤消魂:同“销魂”,因极度悲伤或惊喜而精神恍惚。黄花:指菊花。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相思词。上片寓情于景,“薄雾浓云”的气氛里凝聚着漫天的愁。“半夜凉初透”的感受里透露出“佳节倍思亲”的情伤。下片写重九感怀:东篱采菊,馨香遍体,欲寄路遥。因揣想对方怨艾并言己之苦衷:“人比黄花瘦。”明其相思之苦,“消魂”之甚,精妙绝伦。
&&点绛唇①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②。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③。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①点绛唇: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诗句。又名南浦月、点樱桃、沙头雨、十八香、寻瑶草等。据传这首《点绛唇》是词人16岁时所作,写其少女生活与情思。②蹴(c&):踏、踩。露浓花瘦:比喻娇弱少女荡罢秋千后香汗淋漓的风姿。犹如《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③袜划金衩溜:匆忙中未及穿鞋,穿着袜子跑开,金钗也滑脱了。袜划
(chǎn):没有穿鞋,只剩下袜子。划:仅,只。和羞,含羞。
这首词截取小小的生活片断,塑造了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上片是静态描写。“露浓花瘦”是比喻,借以形容娇弱女子荡罢秋千后香汗淋漓的风姿,生动形象。下片写回避外客。一听到男儿的声音,她鞋儿未穿,匆忙回避。然而“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最后以嗅青梅为掩饰,“任娇波溜人”—想看看来者可是“年轻小伙子”?情窦初开时想入非非的心理活动展现在读者眼前。
如梦令①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③?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④。
①这首《如梦令》是词人早年的作品。②溪亭:溪水边的亭台。常:通“尝”。曾经。沉醉:指为自然景色所陶醉,是“醉翁”的醉。③藕花:即荷花。争渡:怎么渡。争:怎,怎么。④鸥鹭:鸥与鹭,二者皆是水鸟。
作为大家闺秀,受礼教束缚,总被禁锢得近乎窒息,一旦来到郊野湖畔,自然陶醉其中不能自己。此词即李照清少女时期郊游活动的一个剪影。前四句叙事:溪亭日暮,留恋忘返,以至误入了“歧途”。后面的两个“争渡”,勾画出李姑娘惊恐呼叫的神态,于是“惊起一滩鸥鹭”,姑娘的呼叫惊飞了鸥鹭,鸥鹭的惊飞更惊吓了姑娘,甚至几年后她还心有余悸,因而“常记溪亭日暮”。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①。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②。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
【注释】①“浓睡”名:虽然酣睡一夜,但残余的酒意并未消除。②卷帘人:指待女。却道:回答说。③绿肥红瘦:叶作繁盛,花儿憔悴。
这首词化用孟浩然《春晓》诗意,通过与粗心的卷帘人的问答,展现词人细腻的惜春怜花之情。新颖活泼,别富情趣。
鷓鴣天①
黯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②。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③,何事当年不见收?
①这首《鹧鸪天》为咏物之词,吟咏的是桂花。②情疏迹远:性情恬淡,行迹疏远。③可煞:可气、可恨。煞:通“杀”。
此篇咏桂。上片欲扬先抑,言其颜色暗淡,形体柔弱,性情恬淡,行迹疏远,惟有香气四溢。继而褒扬:内质芳香,“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外表华艳?(恰似明代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下片以“梅妒”、“菊羞”的虚拟性作为衬托,再予褒扬(“冠中秋”),末尾转怨骚人以肯定其地位。这首咏桂词通篇未见“桂”字,故后人评赞道:“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萧①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②,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③,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④,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⑤,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⑥。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⑦。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①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又名忆吹箫。《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龙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词调名本此。这也是作者早年的作品。②金猊():狻(suān)猊形的铜香炉。猊狻,是古书上所说的一种野兽。被翻红浪:红被乱摊在床上。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③宝奁:华贵的梳妆镜匣。④非干:无关系。病酒:因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⑤休休:算了,罢了。阳关:《阳关三叠》,即王维《渭城曲》。⑥武陵人:陶渊明《挑花源记》中出外捕鱼的人,后误入桃花源。此代指在外为官的丈夫。秦楼:指自己住处。⑦凝眸:凝神注视。
因丈夫为官在外,长年两地,词人忍受了多少生离之痛。今又将别,于是她糅合往昔的情感体验,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将离的愁思。开篇由环境、起居方面侧写心绪懒散,百无聊赖。进而点名原因(“生怕离怀别苦”)及由此产生的“新来瘦”的后果。下片设想别后孤苦,从“阳关”难留到人去楼空,从水映“凝眸”到“又添”新愁,巧用顶真,层层推进,曲折婉转,生动感人。
永遇乐①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④?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⑤。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⑥。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⑦。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⑧。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这是作者晚期词的代表作品。②落日熔金:落日像烈火中熔化的金属一样。暮云合璧:暮云连成一片,有如璧玉。璧:圆形而当中有孔的玉。③吹梅笛怨:《梅花落》的笛曲里带着哀怨。④几许:多少。意为不少。次第:转眼,接着。⑤香车宝马:华美的马车。谢:辞谢、谢绝。⑥中州:今河南省地,古称中州。此指北宋京都汴京。偏重:看重。三五:古时把月半称为三五,此指正月十五。⑦铺翠冠儿:用翡翠和羽毛装饰的帽子。捻金雪柳:用黄纸和白纸捻扎的用做装饰的柳枝。簇带:插戴。济楚:整齐、漂亮。⑧风鬟雾鬓:形容头发散乱不整的样子。怕见:懒得,怕得。
这是一首著名的元宵词,采用对比衬托抒写忧伤的情怀。一是乐景反衬哀情。在天气融和的元宵佳节,她竟担心“次第岂无风雨”,内心创伤之甚几近于心理变态,二是人我比衬。“香车宝马”的“酒朋诗侣”兴致勃勃地邀她出游,她则因惧怕“风雨”而一概谢绝。朋友的欢乐正反衬“我”之哀伤。三是今昔比衬。汴京元夜,“簇带争济楚”的她敢与任何倩女一争高低,而今却“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昔日的高昂兴致有力地反衬了今日的悲伤哀戚。
武陵春①
风住尘香花已尽②,曰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③,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④,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武陵春:词牌名,取自唐人“风光便似武陵春”诗句。又名武林春、花想容。这是作者晚年避居金华时的作品。②尘香:花落在地,尘土飘香。③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县丽泽祠前。④舴艋舟:小船。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夫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此词抒写国破家亡之悲,暮年漂泊之痛。上片在写景叙事中寄托哀情。“风住尘香花已尽”,借衰残景色映衬人生“事事休”。“日晚倦梳头”,展示内心苦闷、懒散,抑郁无聊。“欲语泪先流”,表明她忧伤满腹,无法控制。下片侧重写内心活动。为遣愁怀,故有“泛舟”之想,却又恐舟小愁多,难以承载。构思新颖,灵妙生动,较之以水喻愁更深进一层,对后世颇有影响。
声声慢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⑥!
①声声慢:词牌名,又名人在楼上、胜胜慢、凤求凰、寒松叹。这也是作者后期词的代表作品。②戚戚:忧伤的样子。③“乍暖”句:忽而回暖、忽而变寒的时节。将息:调养、休息。④堪摘:没有摘花的心情,不肯去摘。⑤怎生得黑:怎能挨到天黑。⑥次第:光景,情形。了得:包容得了。
这首词借残秋景色(急风、细雨、梧桐、黄花、过雁)的铺叙渲染暮年漂泊、孤苦无依的情怀。见大雁而勾起往事:当年“雁字回时”,她常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想望;可如今丈夫已死,“旧时相识“的大雁只能惹起满腹辛酸、旧伤新痕。“黄花”亦使她想起当年“人比黄花瘦”的多情,抚今思昔,层层添加悲惨凄苦的情感色彩。叠字的运用,颇富创造性,历来为人称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①。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
【作者简介】李清照(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学者李格非之女。其夫赵明诚,曾历任莱州、淄州等地太守,为金石学家。金兵南下,李清照与夫避乱南渡。赵明诚亡故后,她在杭州等地颠沛流离,度过凄凉的晚年。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词风婉约,而其诗风与其词风迥然不同,慷慨悲凉,有丈夫气。著有《李清照集》。
【注释】①“生当”二句:生时要做英雄,死后为鬼仍要做英雄。人杰:人中豪杰。②“至今”二句:据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载,项羽兵败退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欲以舟渡项羽过江,项羽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项羽一名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自刎而死。
此诗以咏项羽不肯过江东事,讽刺南渡偏安不思恢复的高宗君臣,表达了她强烈的抗战态度和爱国思想。
赤日炎炎似火烧①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②。
农夫心内如汤煮③,公子王孙把扇摇④。
【注释】①赤日炎炎:形容太阳光灼热。②枯焦:枯黄。这里用以形容禾苗快要因干旱而死了。③如汤煮:象用开水煮一样。④公子、王孙:指官僚、地主等贵族子弟。
这首民歌,原载于施耐庵著的《水浒传》,为白日鼠白胜所唱。它通过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农民和地主两个不同阶级的思想感情。
采桑子①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②,
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作者简介】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绍兴六年(1136年),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以忤秦桧罢职。诗属江西派,著有《紫微词》。
【注释】①采桑子:这是叙述离愁别恨的词。②暂满还亏:刚刚团圆片刻,又依旧亏缺不圆了。
这是望月怀人词。上下两片皆以“恨君……江楼月”领起,形式上看似重复,但内容上却是对比,巧妙地吐诉了词人久别难聚的离恨。语言浅显通俗,朴素自然,颇富民歌情调。
清溪①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②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③。
【作者简介】 程颢(年),字伯淳,宋代洛阳(今河南伊川县)人。北宋著名理学家,与其弟程颐齐名,并称二程。兄弟二人同拜周敦颐为师。
①清溪:清澈的山涧小溪。②红尘:人间。③悠悠:闲适,自由自在。
此诗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秋月图》。清溪流过碧山头,白云红叶两悠悠,再加上一轮冷月,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图啊。这种清幽之地,真有“隔断红尘”之意。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①。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②相思意。
【作者简介】李之仪(1040?--1117年),字端叔,晚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苏轼知定州时他曾为幕僚,后曾任枢密院编修官,他对于词能作能论。著有《姑溪词》。
①已:结束。②负:违背。
同住长江边,共饮长江水,于是长江自然而然地成了情感纽带,女主人公借以倾诉相思之情。过片仍由长江起兴,以水喻恨,只是“恨”中含爱,爱中含恨,爱恨交织,无休无止。故结尾寄语对方:“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语言浅近自然,感情坚实纯真,颇具民歌风味。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作者简介】
张俞,生卒年月未详,公元1039年前后在世,屡次考进士不中,后隐居于青山城,自号白云先生。
①蚕妇:养蚕的妇女。②罗绮:绫罗绸缎。
此诗从一位养蚕妇女写起,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遭受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从艺术上讲,此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形象鲜明,语言朴实,生动感人。
晓行①
枕上杜鹃啼,匆匆早起时。
出门天未晓②,月在杏花枝。
【作者简介】
孔平仲,生卒年月未详,宋代新喻(今江西新喻)人,1065年考中进士,曾为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史判官等职。因属“元佑党人”,故受贬黜。与其兄文仲、武仲都有诗名,诗风近苏轼,被称为三孔,与苏轼兄弟并称“二苏三孔”。
①晓行:早期出发。②未晓:天未亮。
此诗描写了春天早起晓行所见到的景色:天色朦胧,月亮挂在杏花枝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鹊桥仙①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②。
金风玉露一相逢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④。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南居士,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出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等职。在新旧两党斗争中,他受到新党打击,初通判杭州,后又被贬徒郴州、雷州等边远地区,徽宗初放还,死于途中。著有《淮海词》。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又称广寒秋、金风玉露相逢曲等。此词吟咏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事。②飞星:流星。银汉:银河。③金风:秋风。秋季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白露、秋露。李密《淮阳感秋》:“金风■出节,玉露凋晚林。”④忍顾:怎忍心回头看。鹊桥:传说喜鹊聚拢在银河上形成长桥,供牛郎织女渡河相会。
登快阁①
痴儿了却公家事②,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③。
朱弦已为佳人绝④,青眼聊因美酒横⑤。
万里归船弄长笛⑥,此心吾与白鸥盟⑦。
【作者简介】
黄庭坚(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任北京(今河北大名县)国子监教授、知泰和县、召为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后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官涪州别驾。最后除名为羁管宜州。他是苏门四学士之首,为江西诗派宗祖,作诗取法杜甫,与苏轼并称“苏黄”。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诗人任吉州泰和知府时。快阁:地名,故址在今江西泰和县。因风景秀丽而著名。②“痴儿”句:《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意即只会官事,是痴儿,非大器。作者用以自我解嘲,自比痴儿。公家事:即官事。③澄江:此指赣江。以上二句写登快阁时所见。④“朱弦”句:嵇康《赠兄秀才从军》中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及“鸣琴在御,谁与鼓弹?……
佳人不存,能不永叹”句,此用其语。朱弦:指琴。佳人:指知音。此句意思是说,因无知音,琴已不弹了。⑤“青眼”句:《晋书·阮籍传》上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俗人则视以白眼,见高人,则视以青眼。白眼就是翻白眼,青眼就是正眼看人。此句意思是说,只好一个人喝酒自娱了。⑥弄长笛:晋伏滔《长笛赋》:“近可以写情畅神,穷足以怡志保身。”此用其意。⑦白鸥盟:旧说鸥鸟没有心机,可与人狎而游。《列子·皇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沤即鸥。此句意思是说自己将归隐江湖。
  此诗是作者中年时的代表作,写登高望远的旷放心情。颔联写景壮阔远大,颈联虽用典却挥洒自如,尾联结得放达。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③,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⑤
①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调名取自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歌妓念奴,唐元稹《连昌宫词》中有“力士传呼觅念奴”句。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官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赤壁:三国时吴将周瑜大败曹操军队之处,在湖北蒲圻县西北。苏轼所游实为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②故垒:古代的军事营垒。周郎:周瑜,字公瑾。他为孙吴中郎将时年仅二十四岁,赤壁之战时他作为吴军都督,也只有三十四岁。③小乔:汉末乔玄有二女,称大乔、小乔。大乔稼孙策,小巧稼周瑜。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小乔稼周瑜在建安三年(198年),至赤壁之战已整整十年,谓之“初嫁”,盖为突出周瑜的年轻英俊。④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装束,用来形容周瑜态度的从容闲雅。纶巾:青丝带的头巾。或曰喻指诸葛亮,因诸葛孔明的装束常为羽扇纶巾。赤壁之战诸葛亮参与谋画,是吴蜀联合大败魏军的最重要人物。樯橹(qiāng&&
lǔ):指曹军的船舰。又作“强虏”或“狂虏”。⑤人间:一作“人生”。酹(l&i):把酒倒在地上祭奠。
这是一首登高怀古词。上片写景,词人以夸张之笔描绘雄奇壮丽的赤壁景观,归结到英雄豪杰的竞相奔走,争为其主。下片怀古,通过遥想周瑜的风流倜傥、年轻有为,慨叹自身的老大无成、壮志难酬。此词最能体现苏轼豪放词风。据俞文豹《吹剑录》载:苏轼曾问一歌者:“我词何如柳七?”答云:“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①。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②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①簌簌(s&):花落的声音。缫(sāo)车:纺线的车子。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用草或乱麻编成,与蓑衣相似。此处用以形容卖黄瓜的人衣衫褴褛。②漫:不由得,随意地。
这首词描写了苏轼夏季到乡村漫游的情趣,语言精炼,意象清新,生动感人。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①。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②,道逢醉叟卧黄昏。
①旋抹红妆:匆匆忙忙地打扮一下。使君:太守,作者自指。茜罗裙:即红色罗裙。茜(qi&n):茜草的红汁可作燃料,故代指红色。②麦社:麦前祭祀灶神(土地神)以祈丰收,谓之麦社。赛神村:举行祭祀、争迎神灵来享用供品的村庄。古时祭祀,往往通过唱戏、歌舞、音乐(唢呐)等争相迎接神灵,故称赛神会。
此词上片写村姑看太守情景。听了“猿猱”的神侃,匆匆梳理,三五成群,挤挤扛扛,以至踏破了红色罗裙。下片写祭场内外。老幼扶携,乌鸢翔舞,突出祭场的热闹景象,供品繁盛。“道逢醉叟卧黄昏”为祭场外特写,表现旱魔解除后村民的喜悦。画面传神,极富乡土气息。
江城子(一)
己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②,无处话凄凉③。纵使相逢不相识④,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⑤。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⑥。
①此系悼念亡妻所作。苏妻卒于治平二年(1065年),此词写于熙宁八年(1075,乙卯年),相距整整十年。②千里孤坟:苏轼此时任密州知州,其妻名王弗,死于开封,后归葬四川,故云千里孤坟。③无处话凄凉:因相隔太远,无法到坟前去扫坟述说旧情。④纵使相逢应不识:即使真能相逢,妻子也认不出他来了,因已苍老。⑤小轩窗,正梳妆:梦见其妻正在小楼窗前对镜梳妆呢。⑥短松冈:其妻之坟埋于植有松树的小山冈上。
这首词是词史中的悼亡名作。苏轼虽有侍妾,但对已逝世10年的发妻王弗,仍不能忘情。王弗之墓在四川彭山县,苏轼写此词时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任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真实地倾诉了内心的悲伤。而“尘满面,鬓如霜”两句,则是10年来奔波劳碌苍老的写照,同时寄寓着仕途坎坷的叹息。下段写梦里还乡与妻子相会的情景,生动感人。
江城子(二)
密洲①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②,左牵黄③,右擎苍④。锦帽貂裘⑤,千骑卷平冈⑥。为报倾城随太守⑦,亲射虎,看孙郎⑧。
& 酒酣胸胆尚开张⑨,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1)。
①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②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头子暂且发一发少年的狂兴。③左牵黄:左手牵着黄狗。④右擎苍:右手托着苍鹰。⑤锦帽貂裘:丝锦的帽子和裘皮皮袄,富贵人家打猎时的装束。⑥千骑卷平冈:许多跟随的骑手奔跑在坦平的山冈上。⑦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感谢报答,倾城的人跟随他这个州官一起去打猎。⑧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曾经亲手射虎,他以孙权自比。⑨酒酣胸胆尚开张:酒后胸中胆量大起来。⑩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汗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防御匈奴有大功,但因小过被免职,后文帝派老臣冯唐手持皇廷节符去云中,宣布恢复魏尚云中太守职务。(11)射天狼:天狼,星宿名,此处指边境强敌。
水调歌头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③。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注释】①水调歌头:据传隋炀帝开汴河,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用大曲歌头,成为词牌。又名元会曲、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②丙辰:送神宗赵顼(xu)熙宁九年(1076年)。作者四十一岁,时为密州太守。子由:即苏辙,东坡之弟,当时在齐州(今山东济南)。③“明月”二句: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意:“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端起酒杯。④
天上宫阙:指神话中的月中宫殿。⑤
琼楼玉宇:指月宫。据《大业拾遗记》载:“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灿然。”
⑥朱阁:朱红楼阁。绮户:雕花窗户。“转朱阁”三句意谓:月亮转过楼阁,光透窗棂,照着我这彻夜难眠之人。⑦婵娟:美好貌,代指月亮。许浑《怀江南同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此为中秋词。苏轼当时官场失意加之兄弟多年不见(“佳节倍思亲”)便成了此词望月怀人的情感基调。上片由月领起,遥望月宫美好而有“乘风归去”的出世之想,又因惧高处寒冷而生暂留人间的入世之念,正是词人政治失意的矛盾心理反映。下片望月怀人。先写月光对人的撩拨骚扰以及自己的困惑,接着由困惑而释然,遥致美好祝愿。开篇与结尾数句皆脍炙人口,常被引用。以至后人评赞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题西林壁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
①元丰七年(1084年)作于庐山。西林:寺名,一名乾明寺。庐山有东林寺和西林寺,当时西林寺香火旺盛,后渐衰落,现已毁败。现东林寺香火旺盛,规模较大。②“远近”句:一作“远近看山总不同”。二句言所站的角度、高度不同,由于视角不一样,山峰的形状也就各不相同。③“不识”二句:身处其中,不能超然,故不能识其真面目。
这首诗以游庐山为喻,说明由于所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其面目就不一样。身在其中,若不能超出其自身视角的局限,就不能看出其全貌。此诗理趣盎然,但不脱离形象。清代才子纪昀曾评此诗说:“亦是禅偈而不甚露禅伤气,尚不取厌,以为高唱则未然。”说它受禅的影响,确实如此。
饮湖上初晴后雨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②。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③。
【作者简介】苏轼(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以文章知名。历任杭州通判和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以做诗被弹劾讪谤朝廷,贬黄州团练使。哲宗时累迁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绍圣初被贬谪惠州、儋州、琼州。后赦还,卒于常州。他是北宋最著名的文学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诗受李白影响,有浪漫之风。著有《东坡集》、《东坡后集》、《东坡续集》等。
①原题二首,此为第二首。熙宁六年(1073年)作于杭州。②“水光”二句:将西湖的晴天比做浓妆,雨天比做淡妆。潋滟(li&n
y&n)水光波动貌。③“欲把”二句:将西湖比做西施,不管是浓妆或是淡妆,都是恰到好处。西子:即春秋吴越时的美人西施。
苏轼第一个将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淡妆或是浓抹都是美丽的。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新颖,以后西子湖竟成了西湖的别名。
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②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者简介】&
王令(年),字逢原,宋代广陵(今扬州市)人。未仕,以教书为生,诗风豪放,富有浪漫色彩。其著作有《广陵先生集》传世。
【注释】 ①更:又。② 子规:杜鹃鸟,其音哀戚,故称“蹄血”。
&此诗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尤其“子规夜半犹蹄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两句,写的极为精彩,故为古今所传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园诗人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