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雨露修改文章中的怕后生笑中能领略到?

  欧阳修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在西昆体浮靡之风盛行之际,极力提倡“文以明道”、反对“事无用之空言”【1】,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在创作实践中,他也身体力行,倡导一种简洁畅达的文风,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精美的诗文。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并不象有的“天才”那样,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而是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留下了许多佳话。椐前人记述:“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2】例如那篇传诵千古的《醉翁亭记》, 椐朱熹看到的稿本,其开头原是个很冗长的铺叙:滁州的东面有什么山,西面有什么山,南面有什么山,北面有什么山,改到最后,才成为今天的五个字:“环滁皆山也”。【3】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反复修改乃至淘汰平生所著之文,“往往一篇至数十过,有累日去取不能决者”。【4】因“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尔?’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5】这种怕贻笑后人的高度负责精神和严肃创作态度,不仅表现在《醉翁亭记》、《泷岗仟表》这类精心构制的篇章之中,就连《归田录》中的一些随笔,也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卖油翁》的修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卖油翁》是一则笔记,它通过一位卖油老人以其高超的酌油技艺——油从钱孔中沥入葫芦而钱不湿——教育以射技自矜的陈尧咨,说明艺无止尽,强中自有强中手;也告诉我们:有一技之长也不值得骄傲,只要反复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这则笔记最早见于民间流传的《笔说》,后来见于《归田录》中。《归田录》是作者晚年的笔记小说集,写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出知亳州之时,作者时年六十。在此之前,身居参知政事宰辅之位的欧阳修,因受“长媳案”之辱已决意求退、以全晚节,只是担心一时难以致仕,方求外任,因此知亳州的目的只是归隐的一个过度,所以将此间写的笔记名之曰《归田录》,即“优游田亩,尽其天年,以备闲居之览也”。【6】故笔记中所记之事,皆史官所不载的朝廷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逸闻,加之文笔又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所以当时就被传诵,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最后连神宗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遽命中使宣取”。既然要呈给皇上御览,欧阳修做了两个方面的整理工作:一是“其间所记有未欲广布者,因而删去之”;另一则是进行文字上的再加工,使之更规范、更简洁。这就是后来正式刊布的《归田录》。【7】《归田录》本来就以文笔生动简洁、饶有兴味赢得世人的喜爱;修改后来要呈御览,修改增删之中,这方面的特色更有所增浓,另外还增强了资治训诫的意味。这两方面意图,在《卖油翁》的修改中表现得都十分充分。
  第一、修改以后的《卖油翁》思想性有所增强,更多了一些训诫意味。我们知道,鉴于唐末五代藩镇跋扈的历史教训,宋初统治者在用人上一直是重文轻武,文人的政治地位比任何一个时代都高,这当然增强了文人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宋代论兵、论政、论吏道的策论和札子特别多,大概就出于这个原因。欧阳修身为文坛领袖,宋史本传却说他与人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卖油翁》的修改稿与初稿相比较,其结尾增加了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作者即是要通过此句来,强调并点破本文的创作意图:只要勤于练习,反复实践,就能熟中生巧,乃至掌握事物的规律性。文中说到的“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即庄子《养生主》和《徐无鬼》中“庖丁解牛”、“匠石运斤”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开始时,他眼中所见的是一条整牛;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十九年后,则“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牛的筋骨结构一目了然,操刀顺孔窍游走,一把刀用了十八年仍“若新发于硎”,而且动作既轻快又悦耳,就象伴着音乐在舞蹈一样。匠石是春秋时楚国一位著名的工匠,据说他能挥斤(斧头)将人鼻子上的白粉削去而鼻子不受丝毫损伤。欧阳修在文章结尾点出卖油翁的酌油技艺与解牛、斫轮者无异,就在于强调掌握事物规律性的重要,而要掌握事物的规律性,又必须反复练习、深入实践。酌油、射箭是如此,治学、治国亦是如此。《归田录》中同时还记载了宋初大学问家钱惟演苦学的故事:钱氏平时手不释卷,“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作者对此感慨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作者在治学上的 这番自我感慨,可以说是对《卖油翁》主旨的一个最好注解。另外,作者在《论大臣不可亲小事》、《准诏言事上书》【8】等奏议中也反复强调大小机务要亲历,要躬自检查,这样才能深知积弊之所在。这与《卖油翁》结尾的议论也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说,修改后的《卖油翁》在思想意义上要深刻一些,也显豁一些。
  为了突出上述主旨,作者在人物性格、行为动作上也作了一些修改。如描叙陈尧咨的对其射技的自我感觉,初稿上是“以射艺自高”;修改后为“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由“自高”改为“以此自矜”,并且交代了其原因是由于“善射,当世无双”。这就突出了陈尧咨的自负、矜夸的性格特征,而这种性格的形成又是由于他对自己射技的估价过高,看的太重,这样就为作者要强调的主旨之一——有一技之长并不值得夸耀,只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从反面作好了铺垫。有这种铺垫和没有这种铺垫是不一样的,因为对比之下会给读者留下更为鲜明的印象,更加深对主旨的理解。为了渲染陈尧咨对其射技的“自矜”,作者对其言行也作了修改:当卖油翁在一旁释担而看时,初稿中为:“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修改后为:“康肃问曰:‘汝亦问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样就把询问对方是否知射,变成误以为对方是来向自己学射技的,这更加突出了陈的自负;而把“吾射精乎?”这个设问句,变成“吾射不亦精乎?”反问句,其矜夸的色彩也就更浓。与之相对应,作者对卖油翁的言行、表情也作了出色的修改。初稿中写卖油翁观射是“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修改后为“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多了个表情动作:“睨之”、“微颔”;也多了个时间交代:“久而不去”;对其射技也由概述“射多中”变为具体的描述:“其发矢十中八九”。 睨之,是眼睛微睁且斜视,一种不经意之状;微颔,则是轻轻点点头,表示赞许,如果与“睨之”联系起来,恐怕是一种不愠不火的平常之心,其中还包含对陈“自矜”的不以为然,而这正是作者所极力要表达的。当陈对卖油翁不以为然表示“忿然”时,初稿中卖油翁的回答是“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而修改稿则少了“不然“二字。虽仅二字,却与主旨的表达关系极大,因为陈责备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如回答“不然”,则是对陈责备的否认。但本文的主旨恰恰是在强调有一技之长并不值得夸耀,只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卖油翁的否认不但冲淡了这个主旨,也有损于其形象,给人言不由衷的感觉。所以作者在修改稿中删去了这两个字,直接回答说:“以吾酌油知之。”这个肯定的回答实际上是对主旨的再次强调,也是对卖油翁人格的肯定。
  第二、修改后的《卖油翁》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化、题旨的表达上更加强化,而且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情节关合也更加紧密,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例如文章的开头将“以射艺自高”改为“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其思想深度前面已作简析,从文学色彩来看,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也多了人物情态和心理的描述,当然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又如卖油翁观射一段,修改后加了句“久而不去”,这使情节前后关合更紧:正因为卖油翁在旁“久而不去”,陈尧咨才会误以为卖油翁仰慕其射技,要向他“问射”;下面的对话和情节的发展也才更为合理。又如修改后加了句“其发矢十中八九”,这是他“微颔之”的原因,也回应了开头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使文章前后照应,关合更为紧密。另外,修改后增添的一个表情动作“睨之”也异常简洁生动,对此前面已作了分析,这里要补充的是:它很容易使我们想起《论语》中那篇著名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当子路的言志不合孔子胃口时,文章中也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孔子的表情——“哂之”。作者用这个不置可否、含有深意的一笑,把孔子对此回答的不以为然、又不愿当面责备的长者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目标就是“将复古道”——恢复先秦诸子散文的优秀传统。从《卖油翁》的谴词用语中,我们也可看出《论语》对他的影响。再如,将“尔知射乎”改为“汝亦问射乎?”,并在“吾射精乎?”中间加上“不亦”二字,这样行为的主体就由对方变成了自己,设问也变成了语气加重的反问,于是,一个对自己射技异常自负,不觉矜夸于言辞的人物形象就鲜活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前面已经提及,《归田录》在正式刊行前就以文笔生动简洁、饶有兴味赢得世人的喜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形象生动,而这往往又是通过一、二句简洁的人物语言或动作来实现的。例如《归田录》中有一篇笔记说田元钧为人正直但又忠厚胆小,在其任三司使时,常有权贵来走后门。田不愿国法滥用,又不敢严辞拒绝,只好强装笑脸将这些人打发走,他后来对人说:“作三司使多年,强笑多矣,只笑得面似靴皮”。不断地强装笑脸,长期以往,脸皮皱得象靴皮一样。这是何等形象!话中又包含多少无奈!“面似靴皮”短短四字,将人物的处境、性格、肖像表现得何等形象!
  第三、修改后的语言更加准确、细致、生动。这在酌油过程的描叙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这段描述,修改前为25字,修改后为39字,增加了14字,增加比为56%。这14字主要是加在酌油前、酌油时这两个阶段,使之更具体也更准确。例如酌油前,修改前描述其动作是:“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其中钱与地,尤其是钱与葫芦的关系,交代的并不十分清楚。定稿中将“置一钱”改为“以钱覆其口”,原来钱并不是“设于地”,而是放在葫芦口上,这就清楚明确了。另外,将“设于地”改为“置于地”,动作也更准确。酌油时,作者在“以勺酌油”前加了两个字:“徐乃”,这样不但多了个酌油过程和时间感,也表现了此翁酌油时的从容之态。作者用词的精当,于此可见一斑。至于将“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改为“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字数反有所减少,简洁之中更显精当,因为前面已说钱是放在葫芦口上,油从钱孔入,自然是进入葫芦中了,不必在赘述“入葫芦”。《东坡志林》中有则故事,说欧公在颖州时,有一天有个秀才告诉他;刚才从街上经过时,见到一匹马受惊狂奔,结果把街上的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听后说,你说了半天,我看就六个字:“逸马毙犬于道”。可见欧阳修平日很注意用语的简洁,厌烦重复和罗嗦。修改后的《卖油翁》用语的精当和文学色彩的加浓,不仅表现在酌油那一段,其他部分也是如此,如将“卖油翁释担而看”改为“卖油翁释担而立”。“立”与“看”相比,不但多了人物的形体感,而且也写出了人物的气度,这与后面的动作“睨之”、“微颔”在精神上一脉相连。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强调谴词的精当在全文中的作用时说:“一字用活而境界全出”。【9】用此来称赞欧公以“立”代“看”,诚不为过。与此相类的还有:改“汝何敢轻吾射!”为“尔安敢轻吾射!”;改“此无它”为“我亦无它”;改“亦熟耳”为“惟手熟耳”等,虽皆一字之差,却使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乃至内在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1】《与乐秀才第一书》见《欧阳文忠公集》。
【2】《吕氏童蒙训》。
【3】《朱子语类》卷129。
【4】叶梦得《石林燕语》。
【5】沈诘《寓简》。
【6】欧阳修《归田录》“序”。
【7】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卷11。
【8】《欧阳修全集·奏议集》卷10。
【9】刘熙载《艺概·诗概》。
卖油翁(《笔说》)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卖油翁(《归田录》)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问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它,但手熟尔。”康肃忿然说:“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乃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它,惟手熟耳。”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点击:6,639&&&发布: 16:50&&&责编:xiaoben&&&来源:
【版权声明】国学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联系我们】010-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来源:  15:26:50 【】 
  范仲淹推行新政的时候,有些反对新政的人诬陷范仲淹和赞成新政的人是&朋党&,滥用职权。当时,谏官欧阳修也赞助新政,特地写了一篇《朋党论》,为范仲淹辩护。后来,范仲淹被贬官,欧阳修受到牵连,也被贬官到外地去了。  欧阳修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泥土地上划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识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欧阳修读书非常刻苦专心,不少书读过就能背诵。家里的书不多,很快读完了,他就向邻居借书。遇到重要的书,他还亲手抄写一部。由于母亲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京城去参加进士考试,获得第一名,被派往西京(今河南洛阳)做留守推官(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当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僚。  钱惟演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他手下的许多幕僚大都很会写文章。有一次,钱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驿舍,叫尹师鲁、谢希深和欧阳修三个幕僚各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  三个人把文章写好了,拿出来互相观看,谢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师鲁的文章三百多字。尹师鲁的文章短小,文字却十分精炼,叙事清晰,而且结构严谨。欧阳修看了,很是钦佩,就带了酒去拜访他,向他讨教。两人讨论文章的写法,整整一夜没有睡。  欧阳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就认认真真地重写了一篇。重写的文章比尹师鲁的还要少二十几个字,内容却更加完整。尹师鲁看了以后,不由得对人称赞欧阳修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  欧阳修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说:&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还要跟别人商量多。&  欧阳修写文章,非常严肃认真。每当他写好一篇文章,就贴在墙壁上,不管是坐着还是躺下来,随时可以看到并加以修改。他要一直改到自己满意,才肯拿出来给别人看。据说,他写的着名散文《醉翁亭记》,原稿开头写滁州(今安徽滁州)四面有山,东面有什么山,西面又有什么山,南面是什么山,北面又是什么山,就写了几十个字。他写好一看,觉得太拢头锤葱薷模詈笾皇A&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样开头,字数极少,语言精炼,意思却都表达出来了。而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流传至今,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着名成语。  欧阳修对文坛的最大贡献是领导了北宋的古文运动,奖掖提携了王安石、曾巩、苏轼父子等一批着名文学家、政治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革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到晚唐时,讲究形式、内容空虚的文风重又风靡一时。北宋初期,一些文人也提出了&尊韩重道&的主张,但一时还扭转不了整个文坛的风气。欧阳修早年游学时就读到了韩愈的文章,十分仰慕,后来他又和梅尧臣等人一起提倡写平实朴素的诗和文章,并且推广韩愈的文章。这样,北宋的古文运动在他的倡导下逐渐开展起来了。  1057年,身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诰令的官)的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针对当时读书人流行写浮华奇涩的文章,他严格规定,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必须用明白朴实的古文体写作,写华而不实的文章者一律不录取。对参加考试的苏轼的文章,他大力赞赏并列为第二。从此,宋代文坛的风气有了较大转变。  欧阳修自己也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到了晚年还把自己过去写的文章,一篇篇拿出来,仔细推敲修改。他的夫人劝阻说:&为什么要这样吃苦呢?你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  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虽然不怕先生责怪,但是怕后生讥笑。&  他的夫人听了,也就不再劝阻了。  除了散文,欧阳修的诗、词也都写得很出色。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他着有两部历史着作,一部是和别人合着的《新唐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另一部是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8:18:14)?&&( 18:16:27)?&&( 18:15:02)?&&( 18:13:50)?&&( 18:12:27)?&&( 18:11:0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怕后生笑”的欧阳修 
《春渚纪闻》载:“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站之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示人。”直到晚年,欧阳文忠公还是这习惯。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地折磨自己?欧阳文忠公的老妻也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劝他说:“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难道,还怕有老师责备不成!)且不说这时的欧阳修早已功成名就,就是从年龄上讲,也早已经过了拜老师做功课的时段。再说了,作为“唐宋八”之一的欧阳修,谁又能做得了他的先生呢?这些情况,当然也是知夫莫若妻了。所以说,老头子啊,你又何必还这么地苦自己呢?该歇歇了。但是,我欧阳修“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呀!没有老师会责备我了,我也不用担心先生们的责备,但是,我,“却怕后生笑”啊!这就是作为“唐宋八大家”的思维,我也由此知道了什么是“大家风范”。
那时候,有一个马踩死了狗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匹奔跑着的马,把一只狗踩死了。这事被北宋的散文家穆修和张景看到了。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穆修说的是:“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说的是:“有犬死奔马之下。”从文字的简练推敲,沈括的记载也只用了7个字:“有奔马践死一犬。”这事,在冯梦龙的《古今谈概》里也有记载,不过,叙事的主人翁是欧阳修与他的两个同僚。其一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把马与犬的主从关系置换一下,另一位同僚的表述为:“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这样作文,让欧阳修担心的是:“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所谓“杀鸡焉用牛刀”,记录这一点事,也费得着这许多笔墨?在欧阳修,只用了6个字:“逸马杀犬于道。”这6个字,至今仍是短文的典范。
说到写短文,至今,欧阳修为他的《六一诗话》作所的序,仍然是短序之最:“居士退汝阴而居,以资闲谈也。”
看《团结报》日邓建设先生的一篇文章:《杜撰•推敲•修改》。邓先生提出,这“修改”一词的典故,应该出自“欧阳修改文章”。这忽然使我想到现代时尚的几则遣词造句:坡度――苏东坡度量很大;坚决――黄庭坚决不人云亦云;命运――织女把牛郎的命运到天上去了;目的――她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如此演绎,邓先生的“典故”就会被归到幽默的范畴。但是欧阳修“改文章”,不只是幽默,确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啊!
我们再看著名的《醉翁亭记》,开篇句首,亦足资为证。当然,原文的开头是怎么写的,后人已经无从知晓,我们所看到的是这样一句话:“环滁皆山也。”但是据说“初稿”不是这样写的,初稿的时候,欧阳修列数滁州四周诸山。后来广泛征求意见,有位樵夫说“太罗嗦了”。于是,《醉翁亭记》才有了这要言不繁的5个字拉开了该文的帷幕。这事,在《诸子语类》(卷一三九)上是这样记载的:“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以上说的是“写短文”,是减字。当然,也有加字的。欧阳修为韩琦写的《相州昼锦堂记》一文,其修改就是为“加字”。问题也出在开篇。第一版本的篇首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第二个版本却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也就一字之差,别说太粗心大意,就是稍不留意,这种细微末节的变化,多少人都是读不出来的。我们看体育竞技,冠、亚军的区别,岂止一分半分,而是小数点后两三位数的。“唐宋八大家”应该都是作文的冠军吧,两个朝代,五百多年,八个冠军,怎么说都是凤毛鳞角。就为了一两个字的加减,“大家”,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然,冠军作文,并非都是同样精彩。多数的时候,修改前后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比如上面讲到的《醉翁亭记》是其一例。但是冠军作文,他就是不停留在亚军的水平。“欧阳修改文章”的另一件事,太能说明这一问题了。
有位叫钱惟演的京官,在洛阳修建了一座房屋。落成之日,他请到了谢希深、尹师鲁和欧阳修三人,各撰一文记叙其事,这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一稿,谢希深写了500多字(有说700多字的);欧阳修也写了500多字;尹师鲁的文章最短,只有380余字。想来,不是因为“比短”。但是,言简意赅总比多些可有可无的字句要好。据说,欧阳修就去向尹师鲁请教,而尹师鲁也不保守。那时代,这可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学以致用,欧阳修把前文修改了,数数,只有了350余字。尹师鲁不但没有嫉妒,还夸赞说:“欧阳修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呀!谁在欧阳修的前面,他就要超越谁,就这样,还‘怕后生笑’?”
千年以降,有多少后生为欧阳修的文章所折服啊,欧阳文忠公啊,你令后生们高山仰止了!
摘自:  
更多关于““怕后生笑”的欧阳修”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欧阳修  百家经典  欧阳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宋 沈作《寓简》卷八  欧阳修是个很喜欢和自己过不去的人,据说写好文章后总爱贴在墙上,自己躺着看,一边看一边修改。例如《醉翁亭记》里的“环滁皆山也”,这么简单一句,据说是撕烂好多稿纸才得出来的。年轻的时候,人生的流量还多着呢,能量也大,这么干还能扛得住。可是到了暮年的时候,还是这么个犟性子,总喜欢否定自己,拿出平时写作的文章,一篇篇一行行一字字地修改,不厌其烦,一点也不珍惜自己残余的那点流量,还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将以前的文字修饰得更得体更优美。心疼欧阳老师的当然是欧阳太太,她说:“老公啊,何必这样自己给自己吃苦头,如今你是文坛老大,又不怕当年的先生打你板子,悠着点吧。”欧阳老先生说了自己的真实心境:“倒不怕老先生发怒,就怕后生笑话我。”  怕先生发怒,这是一种横向监督;怕后生笑话,这是一种纵向监督。早年还处在学习阶段的时候,学得不好,学业不精,先生会发怒,而这种怒是一种爱护,态度再怎么严厉,你也担当得起,有哪一种爱是担当不起的呢?可到了你成名成家,人格和学业事业都独立的时候,人世间就很难有先生那样的人来爱护你和纠正你了,你要担当的,更多的是平辈的挑剔,后辈的嘲笑,而这当中很少含有爱的责备和期许。尤其是在百年千年之后,后人们对前辈的瑕疵,更不可能像先生那样包容了,那种被嘲笑的遗憾,是永远也补不回来的。  作为一个学习者,要珍惜早年先生的怒,要畏惧以后晚辈的笑,这也是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八大家之一的原因。来源广州日报)
13-06-07·
13-06-07·
13-06-05·
13-06-04·
13-05-28·
13-05-22·当前位置:>>>>经典童话>>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来源:&&&&&&
编辑:&&&&&& 点击:9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范仲淹推行新政的时候,有些反对新政的人诬陷范仲淹和赞成新政的人是&朋党&,滥用职权.当时,谏官欧阳修也赞助新政,特地写了一篇《朋党论》,为范仲淹辩护.后来,范仲淹被贬官,欧阳修受到牵连,也被贬官到外地去了.
欧阳修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泥土地上划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识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欧阳修读书非常刻苦专心,不少书读过就能背诵.家里的书不多,很快读完了,他就向邻居借书.遇到重要的书,他还亲手抄写一部.由于母亲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京城去参加进士考试,获得第一名,被派往西京(今河南洛阳)做留守推官(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当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僚.
钱惟演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他手下的许多幕僚大都很会写文章.有一次,钱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驿舍,叫尹师鲁、谢希深和欧阳修三个幕僚各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
三个人把文章写好了,拿出来互相观看,谢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师鲁的文章三百多字.尹师鲁的文章短小,文字却十分精炼,叙事清晰,而且结构严谨.欧阳修看了,很是钦佩,就带了酒去拜访他,向他讨教.两人讨论文章的写法,整整一夜没有睡.
欧阳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就认认真真地重写了一篇.重写的文章比尹师鲁的还要少二十几个字,内容却更加完整.尹师鲁看了以后,不由得对人称赞欧阳修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
欧阳修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说:&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还要跟别人商量多.&
欧阳修写文章,非常严肃认真.每当他写好一篇文章,就贴在墙壁上,不管是坐着还是躺下来,随时可以看到并加以修改.他要一直改到自己满意,才肯拿出来给别人看.据说,他写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原稿开头写滁州(今安徽滁州)四面有山,东面有什么山,西面又有什么山,南面是什么山,北面又是什么山,就写了几十个字.他写好一看,觉得太啰嗦,就反复修改,最后只剩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样开头,字数极少,语言精炼,意思却都表达出来了.而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流传至今,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著名成语.
欧阳修对文坛的最大贡献是领导了北宋的古文运动,奖掖提携了王安石、曾巩、苏轼父子等一批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革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到晚唐时,讲究形式、内容空虚的文风重又风靡一时.北宋初期,一些文人也提出了&尊韩重道&的主张,但一时还扭转不了整个文坛的风气.欧阳修早年游学时就读到了韩愈的文章,十分仰慕,后来他又和梅尧臣等人一起提倡写平实朴素的诗和文章,并且推广韩愈的文章.这样,北宋的古文运动在他的倡导下逐渐开展起来了.
1057年,身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诰令的官)的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针对当时读书人流行写浮华奇涩的文章,他严格规定,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必须用明白朴实的古文体写作,写华而不实的文章者一律不录取.对参加考试的苏轼的文章,他大力赞赏并列为第二.从此,宋代文坛的风气有了较大转变.
欧阳修自己也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到了晚年还把自己过去写的文章,一篇篇拿出来,仔细推敲修改.他的夫人劝阻说:&为什么要这样吃苦呢?你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
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虽然不怕先生责怪,但是怕后生讥笑.&
他的夫人听了,也就不再劝阻了.
除了散文,欧阳修的诗、词也都写得很出色.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历史著作,一部是和别人合著的《新唐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另一部是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以上是查字典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 讲故事 |
| 动画片 | 教案 | 食谱 | 环境布置 | 手工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整河山待后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