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文化贡献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七上历史)

知识点梳理
孔子简介: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孔子语录如“焉”(谦虚的品德),“”(老实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3、孔子的地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 而亚里士多德被罗素誉为“第一个像教...”,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喜欢歌星或球星,有人欣赏科学巨匠或成功商人……其实历史上群星闪耀,他们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今天让我们展开历史人物的面卷,追寻“群星”的足迹……材料一:如下图所示材料二:如下图所示材料三:如下图所示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而且比第二名的上帝要多很多。&——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达·芬奇代表作的名称(一个),该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启蒙运动旗手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们三位历史人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人物A敢于否定教会的权威,他的学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这位科学家是谁?人物B是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巨匠,请写出他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的孙中山和华盛顿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写出他们在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民主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各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被美国学生崇拜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2)依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出身贵族,他和他的朋友们引雅典为自豪,可对雅典人民并不信任。
当雅典民主政体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时,这种不信任加深而为仇恨。
因此,柏拉图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既能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贫苦阶级接受的社会。……柏拉图曾希望叙拉古的统治者能接受他的学说,付诸实践,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未能如愿,他只好回到雅典,给一批批弟子讲学,达40年之久。他教导弟子们说,世界上存在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相应的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所以,整个现实世界是完善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摹本。柏拉图认为,善不是变动不尽的现实世界的知识,而是真实的理念世界的知识。——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他开始时是柏拉图的弟子,但是,老师去世后,他创办了莱森学院。……他的卓越贡献主要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诸领域,他实际上是这些学科的创始人。……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战争的艺术是一门关于获取的自然艺术,因为它包括狩猎;是一门用来对付野兽和那些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愿服从的人的艺术。这种战争当然是正义的。——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材料二反映了柏拉图怎样的哲学思想?(3)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是什么?你对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何看法?知识点梳理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重要贡献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社会大变革2、百家争鸣的学派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后不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影响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① 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② 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d.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2、的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3、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思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10分)...”,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司马迁《史记》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6分)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6分)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4分)材料二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材料二相比,有何新的时代特点。(4分)材料四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木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教育、科技与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分)
(14分)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的文化贡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