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南方还是北方?

当前位置:
>>>读“我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图例,我国煤炭资..
读“我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图例,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
&&& A、北方&&& B、南方
(2)将上图与中国地形图对照,我国煤矿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B、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 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 D、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3)对照图例,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山西省 &&& B、湖南省 &&& C、河南省 &&& D、安徽省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我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图例,我国煤炭资..”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工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工业
我国的工业基地:工业基地指工业生产比较发达和相对集中的城市或地区。有以发展某一行业为主的专业性工业基地,如中国的鞍山钢铁工业基地;有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如上海是个冶金、机械、纺织、轻工、化工、造船等工业都比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根据资源状况和环境条件,合理建立工业基地,有利于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主要工业分布特点:1.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基地;2.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4.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我国工业主要成就:1.增长速度快: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例如: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2.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3.工业布局日趋合理。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兰州的石油化学工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4.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石家庄)因具备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开始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的武汉、重庆、西安、兰州等地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四大工业基地:1、辽中南工业基地:2、京津唐工业基地:3、沪宁杭工业基地:4、珠三角工业基地:&
发现相似题
与“读“我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图例,我国煤炭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7159683056064720695158160135444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在哪里?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要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要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气候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温度带属暖温带,干湿地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温度带属亚热带,干湿地区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人文分界线是长江。
回答数:10411江西在中国的南边还是在北边?_百度知道
江西在中国的南边还是在北边?
江西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在南边还是北边?
提问者采纳
在南边的。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江西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4456.75万(2010年),由11个地级市组成,省会南昌市。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主要通行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级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13年三级模拟试题,)简单单选:三、第三部分请选出确答案夏天,中国的北方更凉快一些;冬天,中国的南方更暖和一些,所以最理想的生活是夏天在北方,冬天在南方。
关于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可以知道:
A.南方更暖和
B.北方更凉快
C.夏天北方舒服
D.冬天北方舒服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______祖父风流倜傥,祖母贤淑美丽,他们两个一个留洋医师,一个是大家闺秀,才子______佳人,成为______佳话。如今,转眼50年过去,正值他们金婚的大喜日子,重新翻看当年的结婚照片,更______我感动。
A.那年 对 一些 要
B.以往 娶 那时 促
C.当年 配 一时 令
D.少年 当 一生 会答案:有,单项选择题:()历史学家______这样一种估计:很少有孤立的政治事件能够对人类历史进程______持久的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果______某几种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人类的历史可能面目全非。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应当______那些在科学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们。
A.同意 产生 缺少 感谢
B.提出 出现 没有 表扬
C.赞扬 有着 减少 纪念
D.证明 解决 即使 致谢答案:有,
三级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三级模拟试题热门试卷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把材料中错误的地方写出,并改正。在中国原始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把材料中错误的地方写出,并改正。
在中国原始社会,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几乎同时出现了工业文明。考古发现,半坡氏族的人们培育了栗,而南方的河姆渡氏族培育了水稻。南北方的人民都开始了定居生活。以后,黄河流域快速发展起来,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秦朝时,在长江下游只设了一个会稽郡。三国时期,魏国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作了一定的贡献。南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人民纷纷北迁,南方经济得到发展。隋唐时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的发展,可是北方经济仍比南方落后。从五代开始,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到了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大大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走”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辨析题难度:偏难来源:山东省期中题
1、工业文明——农业文明;2、游牧生活——定居生活;3、吴国——魏国; 4、南迁——北迁;5、北方经济——南方经济;6、南方落后——北方落后。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把材料中错误的地方写出,并改正。在中国原始社会..”主要考查你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大运河的开通,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原始聚落(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大运河的开通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原始聚落(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江南地区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开发迅速,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的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少数民族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3、南方政权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4、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集中在北方,南方的战争多为统治阶级内部,为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5、南方优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蕴含了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6、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影响。“永嘉南渡”不仅是北方百姓的南移,北方的士族大姓,甚至是晋朝政府的南移,也为江南的发展带去了大批人才。7、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的流民组要集中在荆州和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及岭南等地,为了重建家园,求得安定的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经济开发愿望。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的含义:“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教材中所指的是广义上的江南。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特征:1.古代最长的大运河,全长2000多米。 2.成为南北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大运河还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3.隋朝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唐代诗人皮日休曾经这样评价过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尽管人们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但是它至今还发挥了很大作用。如果没有隋炀帝在大运河乘龙舟游玩,他修筑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媲美。”那么,应该如何评价隋炀帝?1、隋炀帝的功绩:(1)589年,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大将军,灭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2)开通大运河,成为了贯通南北的水路,加强了南方与中原的联系。(3)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开始。(4)修筑东都洛阳,使洛阳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隋炀帝之过:(1)开通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长城都是同时展开,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人民生活悲惨。(2)好大喜功,三征高丽,不仅士兵死伤半数,还征调劳役兵役,导致田地荒芜,农村经济破坏。(3)为张扬国威连年出巡,三下江都,奢侈浪费,所需费用均由所经过的州县的百姓承担。(4)采用严刑酷法,凡是反抗朝廷者,不问缘由,皆斩。3、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他制法却不守法,采用严刑酷法威逼百姓,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隋大运河示意图:&大运河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政治上,是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抵江淮,为加强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和东都洛阳与南方的联系。经济上,江南地区经过六朝人民的辛勤劳动,成为了富庶的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质不足以供应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从南方转运,陆路运输,运输量小,费用又高,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选择。(2)从军事看,由于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军需物资,利用河道快速便利。(3)从个人因素上看,开运河也与隋炀帝本人游玩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联系。2、影响:(1)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我国古代三次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永嘉南渡”,将先进技术也带到了江南。 2.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3.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3.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4.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5.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6.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7.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三次人口南迁: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2.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1.社会稳定与否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往往是伴随北方的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北民在南迁的过程中,不仅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经验带到南方,客观上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执政者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历史上,无论是东晋南朝时期,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统治者一方面大规模兴修水利,另一方面都实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政策。使广大农民赋轻役稀,极大提高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4.经济重心南移实际上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是否稳定、统治者是否重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深刻说明了这一点。河姆渡聚落: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河姆渡文化的特征:1、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手工业发展。2、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对比半坡文明和河姆渡文明:
农耕生活的作用及农耕文明的发展: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河姆渡处于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1、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采用骨耜等耕作工具2、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3、手工业发展,制造出大量的陶器,骨器制作比较发达,同时可以制造出简单的玉器。河姆渡文明的陶器:半坡文明的建筑与河姆渡文明建筑不同的原因:主要由气候条件所决定,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相对寒冷,因此采用半地穴式建筑。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地势低洼,因此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半坡聚落: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半坡文明的特征:1、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2、半坡文明处于母系氏族时期,是我国最完整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3、半坡文明手工业发达,制造了大量彩陶,并绘制了美丽的花纹。4、半坡文明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采用地穴式建筑。
&对比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明:
半坡文化所处的时代:半坡村是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处于氏族公社早期的母系社会,尚无贫富分化。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中国逐渐进入父系社会。半坡文明时期住宅(效果模仿):半坡文化的陶器:从半坡文化中看到的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为彩陶文化。其绘画作品有的丰富生动,有的神秘难测,有的则图案化,多绘在盆、钵、罐、细颈壶上,绘画作品多绘在小口器肩,腹和口部,直口器多绘在外壁或口缘外侧,大口器多绘于器内壁。多见黑彩,还有少量红彩。绘画图案古朴、简练,可分三大类:一类为象生性图案,如张口作吞食状的鱼、悠闲的鹿、搜索食物的蛙等动物纹,还有植物纹。这些象生图案同史前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态生动的动植物纹样是农耕和渔猎生活的反映。第二类为几何图案,有三角形,方格纹、编织纹等,这类图案多在钵、罐、盆、壶类器皿外璧上部,许多钵类器口缘外侧绘黑色宽带纹,部分大口浅腹器皿的彩陶图案多绘在内壁上,小口器的图案则绘在口唇和肩腹部,这些部位多是容易看得见的地方,多数图案清晰,笔画疏朗,这些几何图案中,三角纹是由鱼纹图案变化而来,波折纹则是山或水的写意。彩陶文化首次是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的,因此半坡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明:大汶口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泰山及其周围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年。大汶口文化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已经出现了,在氏族内部出现富有者和贫穷者。大汶口文化晚期生产力水平较中期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开始出现早起的奴隶,父系社会制度,这时已经逐渐没落,氏族制度也走向了崩溃。社会发展的定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是导致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3]发展的根本的普遍的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趋向,揭示了生产力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的始终决定作用,从而也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大汶口文明手工业特征:大汶口文明晚期的制陶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轮制技术已用来生产大件陶器。烧窖技术有了改进,可以烧制出额薄胎磨光黑陶,胎厚仅1—2毫米。以及通过提高窖温,烧出薄胎、质硬、色泽美的白陶、黄陶和粉色陶器。大汶口文明较之前的早期文明有什么新的特点:1、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晚期出现了早起奴隶。2、母系社会逐渐瓦解,进入父系社会时期。3、原始手工业发展显著,制陶方面出现了注明的白陶、黑陶。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是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自然发生偏移,逐渐由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中国的父系社会文明: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大约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时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晚期。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其表现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把材料中错误的地方写出,并改正。在中国原始社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711919310018379570624707251735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与北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