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女子徐循这个人吗

209送礼 第1页
作者:御井烹香
&&&&“弄完上元节就病?”皇帝重复了下徐循的说辞,他顿了顿才道,“你这也太因噎废食了吧,不说别的,意头多不好?”
&&&&“一边是主母,一边是婆母,按孝道都是动不得的,若就这样下去,着实无法两全,”徐循对说服皇帝还是有点信心,她如实道,“上回让你管,你不是也觉得管不了吗,连你都管不了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忙过了年节,好歹能消停几个月呢,就是老娘娘不出面,其实几个女史,你再派个大貂珰,也都够了的。”
&&&&之前让她接,她不能推脱,现在终于找到了不管宫的理由,皇帝虽然觉得徐循是找了个借口就要跳出来了,但也不好说什么——这种事,除非他去和太后、皇后两边都把话给说到尽头,都给点得透透的,不然如何制止?如果会制止,也不可能等到现在,而不制止,就如徐循说的一般,老娘娘不断拿她去打压皇后娘娘,仇只有越结越深的,就是按身为妃子的本分,这都不应该。她后退一步,反倒也许能调停一下和皇后的关系,让宫里少点是非。
&&&&“但装病终究是意头不好。”话虽如此,但他还是挣扎了一下,“要弄也等过完正月再说吧,反正刘太医那里,你吩咐两句也就行了,他自然知道该如何说的。”
&&&&徐循的唇角顿时就翘了起来,她有点兴致勃勃地道,“不知有没有什么病,是不能使心,要多多使力的。最好是什么用心的事一概都不需要管,每天都往西苑去跑马才能痊愈——有这样的病那就好了。”
&&&&皇帝啼笑皆非,喝道,“你这也太过分了吧,是把老娘娘当傻子吗?”
&&&&虽然过正月即病,太后心里多数也是有底的,但这生老病死毕竟是人之常情,如果她兴高采烈地每天都往西苑走,那太后哪里下得了台?徐循起码也要付出点闭门不出的代价,才能从宫务里脱身出来,要不然,简直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徐循心里有些不快,不禁撅嘴道,“不是我看谁弱势就同情谁,关键是大家还好端端过日子呢,她老人家非得要插一脚,一定要是后弱妃强她才满意吗?这都多大年纪了,也不安生享些清福……”
&&&&皇帝嘿了一声,淡淡道,“有静慈仙师在侧,只怕老人家是要安生也难。”
&&&&徐循没想到,现在他对静慈仙师的成见都如此深厚,张口欲要辩解,却是无言以对,好一会儿才勉强道,“那也要老人家自己听得进她的话么……唉,说来说去都是一本烂账,还是不说了。”
&&&&家务事就是如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拿徐循今次的得失来说吧,国朝规矩,宫里妃嫔,要是没有特别的功绩的话,一般来说都是默默无闻了此一生,别说实录了,就是各种典籍里也很可能连这个人的存在都不会体现,徐循现在是皇次子养母,将来应该是必定能留下自己的脚印的,而人死为大,能有三分功劳,都可以吹成十分,今次的事,如无意外,将来必定是会被吹得天花乱坠,给她留下贤德美名。虽说节省下来的钱财,对内廷的庞大花销只是九牛一毛,但架不住这精神是政治正确,又有太后给抬轿子啊——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美名,若换了个人,还不知要多感谢太后呢,至于皇后,本来就不交好,压住她又算什么?
&&&&偏徐循就觉得委屈,而且她还委屈得特别有说服力,连皇帝都能为她感同身受:以徐循的性子,她必定是会觉得委屈的。
&&&&虽说和他也没太大关系,但宠妃委屈了,皇帝不期然就想补偿补偿她,他捏了捏徐循的肩膀,以帝皇之尊给她按摩了几下,又沉思道,“糟,不能去西苑,还真不知该怎么哄你好。”
&&&&金银珠宝,徐循够多的了,她原本也还喜欢这些打扮物事,自从去过一次南内后,审美上反而返璞归真,以自然真趣为主,那些奇珍异宝就是得了,戴两次也都束之高阁,却很难像从前那样,简简单单地用点财宝,就买来她开心的笑靥。
&&&&至于功名利禄等,徐循都并不在乎,这种人因为情操有点小高尚,所以是最难讨好的,皇帝想想她一旦不能去西苑,仿佛生活中都没什么乐趣可言了,便有点心疼,也有点头疼,“该赏你什么好呢?”
&&&&多年相伴,徐循对他的动机也是了如指掌,她心底涌起了一阵复杂的情绪——要说不暖,那是骗人的,皇帝对她的好,她如何能感受不到?
&&&&可每当要沉浸进这暖融之中的时候,他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又是历历在目,徐循甚至无法说服自己不要去理……好,别人的事她可以不管,可以不在乎,可她自己呢?皇帝明知道她是如此反对殉葬,可却从来也没有哪怕是暗示过一句,告诉她以后她可以免除这样的命运。『雅*文*言*情*首*发』
&&&&但他对她的好却又是真真切切,好到无法回应这样的表示,甚至令她感到了十分的内疚,毕竟在这种时候,过去的表现还很遥远,而皇帝的好,却又正在眼前。
&&&&“我这真是什么都不缺了。”她挑选了一个最标准的答案,“你有空能多来坐坐,看看壮儿、点点——”
&&&&见皇帝眉头微扬,似乎意有不足,她便忙加了一个人,“还有我,我也就是心满意足啦。”
&&&&“你这意思,我也就能做到这个了?”皇帝分明有点高兴,却还要抑制着自己的喜悦,强作出略有不满的样子,“还是说,连这最简单的事,我都还做得不够好?”
&&&&徐循一下就想到了自己刚入宫的时候——那个时候,她会因为皇帝故意板起的一张脸而吓得手足无措,但现在,她已经可以很娴熟地解读出他的表情后头代表的情绪了。
&&&&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柔情,一下就占据了主导,她也故意板起脸来啧了一声,却又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望着皇帝的眼神,自然而然,柔情流露,“怎么会这样想?正是因为你平时对我太好了,才竟想不出缺了什么啊。”
&&&&“那又说缺我陪你?”皇帝还在引导她说出那句很昭然若揭的情话。
&&&&徐循忍不住笑了一会,才迎着他的眼神,屏着笑意,半真半假地道,“就是因为你的陪伴,是给了多少都不足够的,所以才能想到向你祈求这个呀。”
&&&&才说完,她就禁不住笑场了,皇帝也跟着一起笑,他先笑徐循,“朕要问你三句话,才能引出这一句来,你也太笨了。”
&&&&后又自嘲,“连问三句,就为了得你这一句,我也真够执着的了。”
&&&&话虽如此,但他眼神中的喜悦和深情,却亦不是玩笑能遮掩过去的。不顾是光天化日,屋内还有宫女侍立,两个孩子随时可能睡醒进来,皇帝一手撑着炕桌,慢慢地就靠了过来,吻上了徐循的唇瓣。
&&&&随着除夕的脚步逐渐靠近,做事的人反而都闲了下来,最后发过一波年货肉食,就闲了下来——这肉食,是供各宫处理了上供或者是备着年节期间食用,都是悉听尊便。御膳房每到年节任务就重,加班加点,常有饭送得不对点儿的事,先备点肉菜,各宫也不至于一时供应不上就得断顿了。
&&&&从十一月开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本章共3页
当前是第1页
1& 您可以按 &键 和 & 键 翻页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章或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章或下一页。
(久石)(夜十三)(超级小星星)(安知晓)(安姿莜)(虾写)(丛林狼)(辰东)(揚揚)(发飙的蜗牛)(风中的阳光(凯))(鹅是老五)(晕血的羔羊)(西门龙霆)(忘语)【贵妃起居注】第2章_画堂韶光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76贴子:
【贵妃起居注】第2章收藏
作者:首发:作者写书不容易,欢迎大家到投票留言撒花收藏!!!!
1楼 00:05&|
相关的贴子1910583
  在徐循入选以后,她的生活自然也发生了许多改变。  第一个改变,就是她虽然回到了徐家,但已经不算是她爹娘的女儿了,起码,她有一半的身份,是的女人了。  皇家除了皇后坐定正妻之位以外,好像没有很明确的妾这个定义,、昭仪从名分上来讲,当然算是皇妾,但因为和天家沾了边,她们的身份可能还要高于一般的官员妻子。起码,现在是没有什么人敢给徐家脸色看了。而整个徐家,当然也不会有人敢给徐循脸色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徐循能够随心所欲——现在她虽然是家里地位最高的一个人,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经过宫中给她派出的教养嬷嬷许可,甚至和家人亲戚相见也不例外。徐循非但再不可能和她的男性亲戚相见(她父亲和她还在襁褓中的亲弟弟除外),就是一般的女性亲戚,因为出身低微,举止不知礼节,也被教养嬷嬷们排除在外。只有初一十五,能和徐循一起吃一顿饭。  是的,她的这些亲戚现在都赶到徐家来了,徐循的舅舅一家人带着姥姥,还有她的堂亲、表亲们,从消息出来的那天起,就拖家带口地住到了徐家。徐家住不下,他们就住到邻居家里——邻居家也根本就没有要房钱的意思。他们自己也急于到徐家来吃饭,把自己的田契送到徐家手里,求徐先生给予庇护,免了他们的赋税。  徐先生是个秀才,他们家的日子其实本来就过得不差。秀才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一般都是深受敬重之辈,就是在,也颇受街坊邻居的尊敬。他不需要交赋税,因为是官府,每年还有四两银子、四十八斗谷子的补贴,所以历年来慢慢也置办了一些家业,当然,这点家业和这个功名,只能让他免除自己名下有契纸那份土地的赋税,还不能让他去庇护别人的田土,让他们无需交税。现在徐家身份有了变化,他的远亲近邻,当然都巴望着能让徐先生出面说句话,也好能免去自己的赋税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徐先生抹不开这个面子,再说,这也就是。要不是徐师母有见识,管住了徐先生的嘴,说不定整个的田现在都无需交税。可就是这样,徐家几个叔伯,以及几户紧邻,现在也无需再为每年的赋税发愁了。倒是徐循舅舅一家远在汤山,徐先生是鞭长莫及,不过,他们现在倒也好了,雇了几个佃农,徐循舅舅和舅妈都再无需亲自下田,甚至也不需要佃户干活,他们的邻居自然会帮着照看土地的。倒是徐循姥姥,三不五时还嚷着要回去村里住住——舍不下她那几头猪。  徐循中选,明面上给徐家带来的赏赐,只有三百两银子,和几匹贡缎。徐家把这三百两银子供起来,没有胡乱花销——在这个年代,其实只有大户人家才会频繁地使用银子,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动用铜钱,银子那是花不出去的——但是说也奇怪,虽然他们家现在有几十口人要吃要喝,但钱箱里的铜钱,很快就满得装不下了,不得不一次次地出去把铜钱兑了银子,而不过是三个月功夫,居然也兑出了有三百两银子之多。  三百两银子,足够在乡下置办一所宅院了,徐家就正打着这个主意。不过,教养嬷嬷们说,“再有半年,贵人就要出门子了。打墙动土的事,还是等贵人入宫以后再说吧。”  宫里派出四个教养嬷嬷来教导徐循,这些老嬷嬷带了八个宫女,十六个中人,把徐家的两进小院给填了个满满当当,徐家人倒只能住在倒座南房里,徐循待遇好一点,还能住上房。就是徐家的厨房,现在都要尽着嬷嬷们的饭先做,徐家特地到镇上请了两个妇女过来帮厨,不然,徐师母和几个亲戚妇女肯定忙不过来。  不要以为教养嬷嬷们是鸠占鹊巢,徐循的这四个嬷嬷还算好心,因为徐家够住,就没把徐循带走。像是何太孙昭仪,徐循听说,因为她们家地方不大,她只匆匆和家里人见了几面,就被带到一处闲置的宫室中居住了,一家人可能只有逢年过节可以进去探望一下女儿。  这几个教养嬷嬷也把徐循的教育给包圆了,她们要教给徐循的东西,“太多了,一年半载肯定学不完,只好学一点儿是一点儿吧。”  徐循本来除了会认几个字,能够帮着徐师母做点家务以外,也没有什么别的特长了,但几个嬷嬷为她挑选了笛子这门乐器,‘好上手,比起琴箫要简单些’,她每天早上起来,要呜呜地吹半个时辰,赵嬷嬷曾在教坊司当差,对于乐器十分精通,她对徐循的进境很不满意,徐循只好痛苦地越发早起,用勤学苦练来取悦赵嬷嬷。  四书五经是不用徐循读的了,一般的杂书,她有空可以看看,钱嬷嬷不管,她的主要工作是教导徐循《女四书》,让她知道身为女子该做的本分。告诉她贞顺贤淑的大道理,让她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又都是为了什么。比如说,伺候君王,是徐循的本分,每当到徐循的宫室中来时,徐循应该欢悦而得体地接待他,让皇太孙感到愉快。但徐循又不能眷恋皇太孙的恩宠,当皇太孙走时,她应该平静地送别,而不能轻易地流露出不舍,免得皇太孙怜惜她的心情,过多地将心思摆在后宫,这就是妖媚惑道了。这样的事决不能做,一旦触犯了规矩,轻则被皇后、太子妃娘娘惩戒,重则要贬入冷宫之中。  至于和其余妃嫔争风吃醋、争奇斗艳,更是从根子上就不符合三从四德,是天大的不体面。徐循就是动一动这样的念头都应感到羞耻,她本是寒门小户之女,应选进入后宫,就是为了服侍,为他生儿育女、开枝散叶,若有别的心思,就是糟蹋了她的这份造化,就对不起他们家现在享有的这无限荣光。  徐循也觉得钱嬷嬷说得对,他们家现在的风光,都是因为和皇上的厚爱,她不能再有什么痴心妄想了,她可不是那么不本分的人。  ——其实,她主要还是很害怕‘打入冷宫’这四个字,钱嬷嬷私底下告诉她好些故事,都是不规矩的妃子做了错事,最终败露。这样的故事,一般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这个妃子被打入冷宫。在徐循心里,打入冷宫就代表这个人在这世上消失,再找不到一点痕迹了,因为她从来没听说还有谁能从冷宫里出来的。  她觉得和当宫人一样,当宫妃好像也有点朝不保夕,那些故事里的妃子,有些很恶毒,但有些人好像也就是做些普通的错事,在徐循家里还不够一顿打的呢,在这里,就要被‘打入冷宫、面壁思过’了。  钱嬷嬷好像能看得出她的心思,她告诉徐循,“在宫中,有些事没有道理可讲。就是皇后娘娘,还有被皇上贬到冷宫里去的呢。告诉你这些事,是让你知道,在宫里,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分。就是得意一时,也不能得罪别人。”  徐师母是她们家里能够经常进来探望徐循的几个人之一,她很听信钱嬷嬷的话,让徐循千万把钱嬷嬷的教导记在心里。“这几位嬷嬷,以后都要做你的导引嬷嬷,她们是绝不会害你的。”  徐循很听娘的话,于是她也很听钱嬷嬷的话。  到了下午,孙嬷嬷给她上课,孙嬷嬷的课是最有趣的。  “今儿我们来画眉。”孙嬷嬷说,“贵人的眉毛生得好,不大修就是柳叶儿的样式,弯弯的,可好看。就是在这一块上有些缺……”
2楼 00:07&|
  她指着徐循的眉毛让她看,徐循的眉毛角上是微微地缺了一点点,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  “咱们在这儿轻轻地补上一笔。”孙嬷嬷拿出,“来,上回我教了贵人怎么研墨,今儿个贵人自己试试……”  沾水就有色,但有时色不均匀,还要稍事研磨。一开始画得笨手笨脚的,画多了才有感觉,到第三个月上,她一眼就能看出今天画得好不好,墨色均衡不均衡。  到这时候,孙嬷嬷才告诉她,“这些事以后都是有人去做的,但贵人不能不养成鉴赏的眼光。”  鉴赏的眼光怎么养成的?当然只有自己不断地去学、去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水平,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指导别人,把自己打扮得很美丽。  徐循不但学画眉,还学上粉、粘花黄、点唇……这些事,本来都不是她这个没出嫁的女儿家该学的,女儿没成亲不能、不梳发髻,只扎两个小丫髻,更不许涂脂抹粉。但徐循是要做太孙的人,民间的风气,与她不相干。  孙嬷嬷还教她辨识布料、记忆时新的服装款式,品鉴流行的花式梳头,怎么搭配颜色,什么时候该佩什么样的花朵、什么样的首饰……这都是有一定规矩在的,孙嬷嬷要求徐循倒背如流。但有些珍贵的料子,孙嬷嬷自己都没有,徐循只好死记硬背,她年纪小,记性不错,倒还能让孙嬷嬷满意。  到了晚上,李嬷嬷教徐循下棋、打双陆、投壶……各种各样的游戏都教给徐循,有些游戏规则复杂,徐循玩得不好,李嬷嬷便沉下脸来,她要求徐循不但要会赢,而且要会输。  这不是说让徐循懂装不懂,随便一个人和她下她都输得一塌糊涂。李嬷嬷是要徐循在力战之后、棋差一着,而且这一着,还要差得很自然。  “和你一下你就输,皇太孙就觉得没趣儿了。”李嬷嬷说,“但要是和你下从来也赢不了,皇太孙就更觉得没趣儿。太孙觉得没趣儿,不就不常来了吗。”  徐循觉得李嬷嬷说得有道理,但是她最大的问题是只擅长记忆不擅长计算,从围棋到象棋,她目前都还处在能输不能赢的阶段。李嬷嬷说皇太孙棋力很高,这条路,她还走得是,不知何时是尽头。  除了博弈游戏以外,李嬷嬷还教徐循行令,如果不是场地有限制,她还想教徐循打秋千,教她打马球。这些都是皇太孙喜欢的运动,徐循虽然不能出宫,但宫里也有的是地方给他们玩这样的游戏。  其实这都是很有趣的游戏,任何一样都很能令人沉迷,但是这么一股脑塞给徐循,徐循就觉得烦恼,四个嬷嬷上的课,倒有三堂她都不太喜欢。不过,比起吹笛子和听人讲道理,玩游戏也还不失为一种放松,徐循相对还是比较喜欢李嬷嬷的。  每旬能有一天休息,就是这一天徐循也必须练习女红,不过,她妈妈和她妹妹可以进来陪她。  徐小妹对于姐姐成为全家人的中心颇有几分妒忌,但总的说来,还是非常崇敬姐姐。徐循也知道,身为她唯一的亲妹妹,徐小妹现在已成十里八乡最炙手可热的待嫁女,就连从前不大瞧得起他们家的赵举人都对他们家另眼相看,想把徐小妹说给他儿子做续弦。这一切变化,可说全是徐循带来的,徐小妹肯定不会太埋怨姐姐。  至于徐师母,她也只能接受女儿即将入宫的现实了,这一阵子见到徐循,她总是眼圈发红,常说,“好在是选妃子,不是选宫女。以后还是有相见一天。”  这是大实话,选了宫妃,逢年过节还是能进去见一面的,选了宫女,一年能不能回家一次还不好说,很多宫女,都是到了五十多岁才被放出宫中的。这一辈子就这样消磨在了宫墙后头。  徐家街坊就有个宫女婆婆,从前在太祖跟前服侍,出宫时都四十多岁了,只能嫁给一个五十岁的老鳏夫,后来她继子待她也不大好,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下地干活。徐循也觉得和她比起来,自己算是相当幸运了。她十分知足,并不敢埋怨上天对她不公。
3楼 00:07&|
  说实话,这个太孙婕妤带给她们家的好处真的非常不少,她也许应该感谢上天对她的厚爱才对,不过徐循其实也不太高兴,她暗自希望自己能够和最后一批落选的那些人换换,听几个嬷嬷说,这些姑娘回家以后,提亲的媒婆也肯定会踏破门槛,毕竟她们进了终选,得到了天家的肯定,不论是哪户人家,都不会怀疑天家的眼光。不论将来嫁到哪家,这户人家,都会对她们另眼相看的。  比起这些幸福的落选姑娘,徐循的生活就有点没滋没味了。自从她的名分定下来,教养嬷嬷来到徐家以后,徐循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出过徐家后院了。应该说,这一年多来,她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的屋子,以及这个小小的院子,还有院子上那方小小的天空。  这对徐循来说无异于是一种囚禁,她向嬷嬷们求过情,哭过,还拉着母亲来说过情。但嬷嬷们没有一次松口,有一回她求着最和蔼的钱嬷嬷,哭得都睡着了,钱嬷嬷非但没有答应,反而训斥她不守妇道、耐不住寂寞,罚她抄写三遍《女诫》,连帮着说情的徐师母都挨了钱嬷嬷几句训斥。  徐师母也不是省油的灯,当下就沉下脸来,说,“我女儿不入宫了,她不守妇道,当不了这个太孙婕妤!”  其实这也就是气话,钱嬷嬷当时就说了,“皇上圈了贵人,贵人就是天家的人了,她不守妇道,那也要入宫之后由娘娘们发落。哪有说不入宫,就不入宫的道理。难道太太这是要抗旨吗?”  抗旨是杀头的罪过,徐师母吓得白了脸,不敢和钱嬷嬷顶嘴了。孙嬷嬷笑着拉住她的手,“也不是要关她一辈子,这个怎么说呢?贵府毕竟比较小,外头院子,就有许多男丁。更别说宅子外头了,竟是一街的男人!不让她出去,那是为了她好,要是随意出入,坏了名节,贵人的一辈子可就跟着耽误了……”  一红脸一白脸,到底把徐师母给说服了,徐循藏在母亲怀里,眼泪掉个不停,徐师母也抱着她哭了,一边哭一边说,“嬷嬷们不会害你的,嬷嬷们不让你出去,你就别出去了。”  徐循以后就再也不提出门的事了。  不过,嬷嬷们也不是一味管束着徐循,李嬷嬷和徐循说,“等贵人入了宫就好了,宫里大着那,御花园、太液池,三山两海。您逛上三天三夜都逛不完,有时候还能跟着娘娘们出去礼佛,那也是风景极好的,倒是比在家要强得多了。”  徐循实在是被关得不行了,渐渐的,她甚至开始盼望着早些进宫。  但想早些进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起码这事不由她说了算。她必须得等太孙纳妃以后,才能进宫跟着服侍皇太孙。  选秀结束一年以后,皇太孙成亲了,他成亲那天,徐循也开始收拾行装,她不知道外头的动静,据说太监们开始一趟趟地跑她家,然后又说宫里赏了绸缎和银子,还有些田地和奴婢。  这都是很实惠的赏赐,绸缎能当钱花,银子更别说了,田地都是上好的农田,奴婢是官没的罪户,生生世世都只能为奴。有了这批进项,她家立刻在村子东北角买了一块地动工造了大宅子,全坊人包括里正和住在附近的赵举人,都来参拜宫中赏赐下来的银如意。徐家每天都门庭若市,还好原本寄居在家的亲戚很多,刚好都拉出来接待客人。  至于徐循自己,几个嬷嬷让她准备一个小包袱,“带点家里的念想吧。”  徐师母丢下外头的客人,跑进来抱住女儿哭得眼泪都干了,徐循的爹阴沉着脸,吧嗒着铜烟袋不发一语。徐小弟什么都不懂,看着母亲哭也跟着哭,徐小妹有些艳羡,也有些不舍,拉着徐循的衣角舍不得放手。  徐循和每一个要出嫁的女儿家一样,心都要碎了!  她舍不得呀,她怎么能舍得呢?虽说她也有些盼着进宫,盼着从这牢笼中解脱出来,虽说这一年半以来,她和家里人的接触是越来越少,可爹娘总是她爹她娘,弟妹总是她弟她妹,在徐家,徐循不用担心被打入冷宫,不用去讨谁的喜欢,她怎么能舍得离开家呢?  可再怎么样,她也还是要走。哭过以后,总是要接受现实的。徐师母给她准备了她从小穿过的一件旧衣裳,她爹用的一条教鞭,她自己的几样首饰,还有弟弟妹妹穿过的百衲衣裳……  这些东西都很轻巧,可揣在徐循怀里是那样沉甸甸的,她就这样揪着这个小包袱,跟在四个导引嬷嬷身后,上了宫中派来接她的马车。在一片鞭炮声中,离开了徐家。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大家都猜到啦,皇太孙等人的原型就是比较纠结的明宣宗一家子  小徐没原型,而且原型也只是原型哈,命运未必要一样的,就是猜个好玩罢了。  总觉得这篇文要扑似的……忐忑不安ing,你们看这收藏也好玩,刚才是213的说。  好啦,新文要打卡捏!
4楼 00:07&|
自己抢沙发坐坐··
5楼 00:08&|
6楼 00:08&|
晚上等更啊
7楼 00:09&|
8楼 06:30&|来自
9楼 12:32&|
在一片鞭炮声中,离开了徐家。
收起回复10楼 15:59&|通过上传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画堂韶光艳“的信息,请&或172愿望 第1页
作者:御井烹香
&&&&“我心意已决,欲立孙氏为后。『雅*文*言*情*首*发』”
&&&&听到皇帝这句话的时候,徐循是货真价实地松了口气——终于,这宫里的乱象要结束了。
&&&&孙贵妃上位,要说她很欣喜,那徐循的精神肯定是出问题了,但孙贵妃上位了,这皇后的位置上有人坐了,就像是乾坤中的坤月有了主一般的,后宫也会随之安定下来,围绕着这个空缺位置所爆发的争夺、阴谋、暗算、布局,这个混沌的漩涡能够止住,以后的争斗不可能止歇,但却不会太激烈了。
&&&&要在宫里下毒害人,除非是皇帝以外谁也没这个本事,完善的制度制约了所有人的行动,除了小吴美人这样的老人以外,新人想往宫里带点犯禁的事物那是难比登天。孙贵妃登位以后,除非是她自己死,又或者是她完全失宠,太子也死了,不然要撼动后位,实在难比登天。——再说,想要撼动后位,起码自己也要生个儿子才行,但如今宫中人再生育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了,若有变数,也只是小吴美人肚子里这一胎……
&&&&和孙贵妃比,小吴美人算什么?两个人坐在一块斗心计,她可以把小吴美人活吃了再吐出来,再吃一遍。
&&&&后位不能动,宫里的争斗层次一下就低了,以徐循所见,宫中女子日后争宠,无非就是多争皇后一道,取个两边下注之意。得皇帝宠,图子嗣,得皇后宠,图个万一,万一孙后活过了皇帝,也许还有个免于殉葬的可能。
&&&&这争后位变成争宠,宫里的氛围可不就是一下祥和多了吗?她也不至于又再要时时提防,被谁顶出去对付孙贵妃了……从她怀上点点到现在,徐循还没有这样强烈地感到安稳的日子就在眼前,简直是唾手可得。
&&&&她由衷地道,“这件事终于有个结果了——真好!”
&&&&皇帝本来正凝视徐循,听到她这句话,不由笑道,“你怕是这宫里唯一一个乐见立后的人了。”
&&&&除了徐循以外,还有哪个妃嫔没做过皇后梦啊?后位虚悬,就是给了她们一个念想,虽然成真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总不乐见这份念想成空。
&&&&“我是有孩子的人了,”徐循笑了,“当然巴望后宫安稳,我好安心带孩子……你要把仙仙和我易地而处,她也会希望早点立后。”
&&&&徐循的语调简单自然,态度一以贯之,从在南内开始,她就一直催促皇帝尽快立后,虽然太后把这天大的脸面赏赐给了徐循,但她却是从一开始就把这脸面摔碎到了地上……这宫里,不,这世界上所有人,都很贪婪,有些人贪婪得理直气壮,有些人贪婪得遮遮掩掩,有些人贪婪得心口不一。后宫妃嫔,多数就是如此,面上不贪图后位,心里却没有谁不对这位置有所指望。
&&&&只有徐循没有……只有徐循一直都没有,他给徐循什么,徐循就受什么,她从没有为自己求过他。
&&&&皇帝轻轻地叹了口气,他不禁问道,“难道你就真的不想做皇后吗?”
&&&&“在梦里想过。”徐循很坦然地承认,“——白日梦里。”
&&&&她忍不住笑了,虽然在说的是这么玄幻这么豪华的命题,但徐循的语气,就像是谈论一局马球赛。“不过,就是在白日梦里,我都觉得我当不好皇后的——见了胡姐姐,就知道当皇后有多累了。没这个命,就别想这么大的事。”
&&&&皇帝想了想徐循在坤宁宫生活的样子,也不禁是微微一笑——徐循确实是做不来皇后,她太接地气、太亲切了。
&&&&“那你就不怕你那孙姐姐欺负你?”他逗弄徐循道。
&&&&徐循白了皇帝一眼,也故意说,“她欺负我,我就受着呗,反正她不是皇后的时候,也一样欺负我。”
&&&&皇帝不免开怀大笑,他突然道,“小循,把你打发去南内,是我对不住你。大哥那时候是不大懂事……是太不讲理了点。”
&&&&对南内的事,皇帝正面说过一次抱歉了,但那一次是因情而发,心情激荡之下脱口而出。这一次,却是自然而然地谈了起来,语调清澈,好像是真的看清了那时的自己缺憾在于何处。『雅*文*言*情*首*发』
&&&&徐循这个人,就是吃软不吃硬,皇帝压她、骂她的时候,她不怕,反而觉得痛快,反而想谢谢皇帝——皇帝平时真的做得不错,她简直不好意思恨他,可现在他软下来了,这么诚挚地谈起自己错误的时候,徐循又一下心软了。
&&&&“我……我也有不对啦。”她有丝羞涩地说,“哎呀,不是都过去了吗,你再提起这事干嘛呢。过去了就别提了呗。”
&&&&“当皇帝的,就得有当皇帝的胸怀……”皇帝没有接徐循的这个话茬,他眸色清明,淡淡地说,“争天下的时候: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坐天下的时候,就得反过来: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小循,你懂我的意思吗?”
&&&&徐循模模糊糊有些明白,却又说不清,她的头点了一半,又摇了一摇。
&&&&“这天下没有完人,”皇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亏心事……我是天子,他们亏心就是亏天,就是亏我。这世上所有人都负我,但我不能负人。官宦妃嫔,全都因私欲有求于我,全都在谋我、算我、操纵我,想要夺我的心,去谋他们之欲。他们全都负我,然而,我不能负他们。要计较,计较不完,我还要靠他们、用他们,他们对我无情,我对他们有情。”
&&&&要计较怎么计较?真要计较,皇帝就是货真价实的孤家寡人,身边人全都负他,全都该杀,杀完了怎么办?杀完这一批,来的下一批难道还会有差?难道他能杀尽天下之人?
&&&&更何况,皇帝是有情之人,他身居权力巅峰,别人对他有求也是自然而然,纵使是至亲又何能例外?他对亲人虽然失望,却仍有情,就像是他看透了东杨的居心,却也不会因此而剥夺他们的权位。他还要做一个好天子,好帝王,将这些星辰全都镶嵌在最该发光发热的位置,围绕着他这中天之主、紫薇帝星运转,维持着天下、后宫的平衡。
&&&&这些道理和徐循是说不明白的,但徐循似乎也懂了一些,她的面色有些黯然,“看来,你找到罗氏身后的主使之人了?”
&&&&“从今以后,我能放心依靠的人又少了两个。”皇帝已经没有丝毫逞强了,距离上次他说‘我都看得透’,其实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但如今他的语气已经如闲聊般自然而然,再没有任何勉强。“我不怪她们,但也不会再信她们了。”
&&&&能信谁?他只能信徐循了,徐循从入宫到今天十多年,不是没有惹怒过皇帝,也不是没有伤过皇帝,她个性强烈,如一柄长剑,宁折不弯,遇不平则做锵锵之鸣,她有时候是让皇帝很烦心……
&&&&但她从来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欲求,试图操纵过皇帝的感情和心意。几个月前曾经以为负他最深的人,其实才是那个从没有负他的人。
&&&&“连负我的人,我都要继续给她们尊荣,给她们富贵,不曾负我的人,我如何还能亏欠?”皇帝抚了抚徐循的手背,他叹了口气。“但也想不出你还缺什么了。”
&&&&论身份,徐循是皇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本章共3页
当前是第1页
1& 您可以按 &键 和 & 键 翻页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章或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章或下一页。
(久石)(夜十三)(超级小星星)(安知晓)(安姿莜)(虾写)(丛林狼)(辰东)(揚揚)(发飙的蜗牛)(风中的阳光(凯))(鹅是老五)(晕血的羔羊)(西门龙霆)(忘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有没有狄仁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