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省的小学古文阅读题题是蔡襄

您当前的位置是:
蔡襄敏公像题赞册
中国书画二
编号:0541
估价:600,000-800,000
编号:0542
估价:50,000-60,000
编号:0543
估价:50,000-60,000
编号:0544
估价:8,000-12,000
600,000至800,000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河饭店二层万黛厅、三层紫金厅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河饭店二层万黛厅
-- -- -- 款识:(一)我爱素交,人呼活佛,出则为九州岛岛……诚盛代之伟人,而殖德有余,食报亦无不足者耶。辛亥(1671年)春初为魁翁老祖台题。淮南治弟龚鼎孳。钤印:香岩阁(朱文)、合肥龚鼎孳一字芷麓(朱文)、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白文)。 (二)辽海郁蟠,产兹伟哲,即之温然……奚以铭钟勒鼎为圣世之劳臣,而黑发丹颜具烟霞之仙骨也耶。辛亥(1671年)春日镇州弟梁清标敬题。钤印:蕉林(朱文)、清标(朱文)、玉立(朱文)。 (三)济时之杰,干国之桢,必有名世……哮傲云根,逍遥棋墅,夫岂无意乎苍生。后学纪映钟拜手题。钤印:蘗子(朱文)、钟山野老(白文)、伯紫(朱文)。 (四)……则传公之神者阿堵,而吾之所赞者,庶几尽一世之浅深。辛亥夏初为魁翁蔡老公祖题。黄机。钤印:次辰氏(朱文)、云中白鹤(白文)。 (五)清世何人……予钦山岳,未瞻眉宇,徘徊翰墨,丰神如覩,何以颂之,是子是父,曰攸好德为天子辅。北海弟曹申吉题。钤印:淡馀居士(白文)、曹申吉印(白文)、蓬草斋(朱文)。 (六)温然而可亲者,公之容;嶷然而不动者,公之量。天生公为天下用……纪其勋彷佛乎渭川之尚。魏塘柯耸拜题。钤印:柯耸之印(朱文)、岸初(朱文)、霁园(朱文)。 (七)伟质挺生,清时佐命,公忠之模……水流不竞。颊水门晚董讷题。钤印:董讷之印(白文)、兹重氏(朱文)、繁露园(朱文)。 (八)其德则充,其貌则丰……即凌烟阁画着一代之宗功者耶。济南王清拜题。钤印:王清之印(白文)、一片冰心在玉壶(白文)。 (九)观夫天地高族,寸秀国华……于云霄之上耶。辛亥(1671年)六月题,长洲孙岳颁。钤印:太史氏(白文)、韡韡斋(朱文)。 (十)哲人挺生,邦之平格,德懋夔龙……兰台肖像,拭目纶音。吴国龙熏沐拜识。 (十一)葵君雅意力学,能以诗世其家,如洛阳怀古云,秋来张椽多归思,事去王郎少宦情,殊有言外意。横云山人王鸿绪。钤印:青宫太保(朱文)。 (十二)天开泰运,笃生人杰……芝眉在望,麟台烟阁,卿云景星。云间施维翰敬题。钤印:施维翰印(白文)、研山(朱文)、饮缘(朱文)。 (十三)丰姿磊落,浩气磅礴,度则渊如……又实二十四考之郭。当湖马绍曾敬题。钤印:钤印:马绍曾印(白文)、觐扬(朱文)、大复堂(朱文)。 (十三)马绍曾,康熙朝官户部右侍郎。 墨笔绫本 册页 备注:龚心钊旧藏 题者简介: (一)龚鼎孽(年),字孝升,号芝麓,崇祯元年进士,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二)梁清标(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三)纪映钟(年),明末清初诗人。字伯紫,又作伯子、蘖子,号戆叟,自称钟山遗老,江南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崇祯朝诸生,崇祯时,曾主金陵复社事。明亡后,弃诸生,躬耕养母。晚客于龚鼎孳处十年。龚死后南归,移家仪真,卒于斯。 (四)黄机(年)字次辰,一字澄斋,号雪台。浙江钱塘(今属杭州)金墩武林积善坊巷人。清顺治四年(1648)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迁弘文院侍读。顺治末,诏辑《太祖、太宗圣训》,充纂修官。累迁国史院侍读学士,擢礼部侍郎。康熙初,进礼部尚书。 (五)曹申吉(年),字锡余,别号澹余,清初大臣,安丘县城东关人。1655年(顺治十二年)中进士后,选内翰林院庶吉士。1671年(康熙十年)正月调任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贵州巡抚。曹申吉是清初顺康时期的重要诗人。其诗集有《澹余诗集》(前集)、《澹余诗集》、《黔行集》、《黔寄集》、《又何轩集》五种。共存诗1400余首。 (六)柯耸,字素培,号岸初,嘉善人。顺治己丑进士,授知县,历官通政司左参议。有《霁园诗》。 (七)董讷(?-1689年)字兹重,山东平原人,清朝官吏。康熙六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累擢至江南总督。 (八)王清(年),字素修,号冰壶,又号思齐,清海丰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清康熙六年(1667)农历三月升任刑部右侍郎,清康熙八年(1669)转复转刑部左侍郎。 (九)孙岳颁(年)字云韶,号树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充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官。 (十)吴国龙(年),字玉騧,号亦岩。康熙时授职工科给事中,又改授河南道监察御史,旋回任兵科给事中。康熙丙午五年(1666)出任山东主考,事竣后又转礼科掌印给事中。 (十一)王鸿绪(年),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江南娄县(今上海金山)人。 (十二)施维翰(年),字及甫,号研山,世居闸港北(今鲁汇乡境)。清顺治九年进士。历官临江推官、职方主事、监察御史、山东巡抚、浙江总督,殁于福建总督任,谥“清惠”。 (十三)马烨曾,后改名马绍曾,又名马华曾,字觐扬,浙江平湖县人,清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户部侍郎。。 跋者简介:(一)冒广生(年)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因出生于广州而得名,我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冒氏为如皋大族,书香门第,冒辟疆是他的祖辈;1889年他历县、州、院三试皆列第一;1894年被录取为举人;担任刑部及农工部郎中,民国历任农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关监督;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南京国史馆纂修;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市长特地聘任他为上海市文管会特约顾问;冒广生著作有《小三吾亭诗文集》、《疚斋词论》、《冒鹤亭诗歌曲论著述》、《四声钩陈》、《蒙古源流年表》等等。 (二)宋育德,字翰生,号公威,奉新县人。幼时从硕儒宋丹崖读古文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秀才。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殿试点翰林。继由翰林院选派往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学成归国,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讲学士。时值清廷宣布行新政,废科举,兴学堂。他出任江西高等学堂总办,后改为校长。重馆阁体笔法,遂以书法名。性好藏书,建“卷雨楼”,并大量影印出版古籍。 有功何须赞,青史自流芳 ---《清初十三家题蔡襄敏像赞》更迭浅谈 文/黑白 蔡士英(?-1675年),字伯彦,号魁吾。汉军正白旗人。清初著名大臣。其人字伯彦,号魁吾,世居辽东锦州。崇德七年(1642),清郑亲王济尔哈朗攻明,至锦州,士英同总兵祖大寿降清,隶汉军正白旗。从征山东。顺治元年(1644)授牛录章京世职。其后率军平“流贼”扫地王康文道及从征福建,皆有功,授佥都御史,旋升右副都御史,六年(1649)总管八旗红衣炮,往山西征叛镇姜瓖,叙功授阿思哈尼哈番世职。九年(1652)奉命巡抚江西,清丈减赋,民因大纾。十二年(1655)升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在任期间修缮过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滕王阁。史称其“两任督漕,多所振刷,厘革挽输,天庚迄无亏额。”康熙十四年(1675)后卒(《碑传集》作康熙四年卒,误。按《八旗文经》卷四十四有蔡士英撰《正法禅院修造碑记》,后署“康熙十四年乙卯”。故知蔡氏必卒于是年之后),谥襄敏,世袭千户,赐祭葬于卢龙城南十里虎头石南。其子毓荣,历官云贵总督,绥远将军,为勘定三藩叛乱之重要将领;毓荣女琬,为著名闺阁诗人,有《蕴真轩诗钞》行世。 这本册页是为清初十三位名人为蔡士英画像所写的题赞,其中包括了龚鼎孽、梁清标、纪映钟、黄机、曹申吉、柯耸、董讷、王清、孙岳颁、吴国龙、王鸿绪、施维翰、马烨曾十三位当时的官员和名仕。此册的创作时间应是大致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蔡士英晚年。估计当时蔡士英请人为自己绘制了一幅肖像,制作成册页,并请当时身边的同僚题词。后来,肖像遗失了,而像后题赞的部分保存了下来,几经辗转被曾经题词的龚鼎孳的后人龚心钊所得,如获至宝,请其好友冒广生此册题跋(冒氏祖辈冒辟疆与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蔡士英曾为好友,后在反清复明问题上发生分歧),宋玉德在题跋过程中还考证了十三位题赞人的生平。同时龚氏又请李经畲为此册再次题签。此册内容中围绕着的画像虽然遗失,但其所题赞的内容,在其艺术性、史料性等价值之外,同时还是颇值得玩味的。我们通过观看此册,也能体会到那个时候古代官员们对于其领导、同僚那种含而不露,敛而不发、曲径通幽、引经据典的文人赞颂模式。有道是:有功何须赞,青史自流芳。历史的长河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的是非功过,都是由后来人评说的,不是么? 37*28.5cm*20
联系电话:010-41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国家会议中心C区601所属地区:北京拍卖品: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4,000--6,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5,000--8,000
成交价RMB 598,000
估价RMB 40,000--40,000
估价RMB 120,000--180,000
估价RMB 120,000--180,000
估价RMB 250,000--350,000
估价RMB 80,000--150,000
估价RMB 20,000--25,000
估价RMB 20,000--25,000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2,500--3,000
成交价RMB 1,150
成交价RMB 3,450
估价RMB 150,000--180,000
成交价RMB 414,000
估价RMB 380,000--38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6,880,000--6,880,000
估价RMB 68,000--68,000
估价RMB 380,000--380,000
估价RMB 600,000--600,000
估价RMB 8,000--9,000
成交价RMB 224,000
成交价RMB 322,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700--700
估价RMB 8,000--8,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2,000--12,000
估价RMB 5,000--5,000
估价RMB 900--900
估价RMB 30,000--30,000
估价RMB 18,000--18,000
估价RMB 900--900
估价RMB 18,000--18,000
估价RMB 20,000--25,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50,000--70,000
估价RMB 40,000--60,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25,000--40,000
估价RMB 50,000--60,000
估价RMB 200,000--300,000
估价RMB 60,000--80,000
估价RMB 400,000--600,000
估价:估价RMB 58,000--68,000时间:公司:北京盘古
估价RMB 60,000--80,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12,000--18,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6,000--8,000
估价RMB 48,000--58,000
估价RMB 6,000--8,000
估价RMB 28,000--38,000
估价RMB 30,000--40,000
估价:估价RMB 800,000--1,200,000时间:公司:北京盘古
估价RMB 350,000--450,000
估价RMB 58,000--68,000
估价RMB 5,000--8,000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估价RMB 60,000--80,000
估价RMB 20,000--30,000
估价RMB 8,000--12,000
估价RMB 12,000--18,000
估价RMB 8,000--12,000
估价:估价RMB 35,000--45,000时间:公司:北京盘古
估价RMB 40,000--60,000
估价RMB 70,000--90,000
估价RMB 20,000--4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3,000--8,000
估价RMB 5,000--10,000
估价RMB 120,000--150,000
估价RMB 45,000--60,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60,000--80,000时间:公司:杭州佳实拍卖
估价RMB 40,000--50,000
估价RMB 58,000--68,000
估价RMB 10,000--16,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18,000--25,000
估价RMB 120,000--140,000
估价RMB 10,000--16,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15,000--25,000小题1:C小题2:D小题3:C小题4:(1)百万军队,都不如一位贤士,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汉高祖分发万金让项羽疏远范增。(众:军队。间:离间。疏:疏远。每个1分,句子流畅2分。)(2)你自辅政以来,出入朝廷三年,从未明显地纠正我的不足,本朝大臣的奸佞之心却如愿意遂,过失全在你傅喜啊。(昭:明显。匡:纠正。咎:过失、罪过。每个1分,句子流畅2分。)小题1:试题分析:恨:遗憾。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点通常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本题考查较全面,涉及到A项一词多义、C项古今异义、D项通假字。小题2:试题分析:②表示哀帝器重;③表示恭敬简约;⑥表示内心忧虑。点评:本题是对文章信息筛选的常规题,选的点比较好,选项也明确。这种题型最好用排除法。小题3:试题分析:打算免孔光的官职无依据。点评:本题对原文的一些较难理解处进行了解说,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有帮助,符合当今命题方向。小题4:试题分析:得分点:(1)昭:明显。匡:纠正。咎:过失、罪过。(2)众:军队。间:离间。疏:疏远。点评:题中设置的几个得分点都是常见到的,如“昭”见于“臭名昭著”,“匡”见于“匡乱扶正”,“咎”见于“咎由自取”。一般句意通顺占1分,而本题是2分,分值有点高。文言文译文傅喜,字稚游,是河内郡温县人。小时爱好学问,有远大的志向,有高尚的品行。哀帝被立为太子后,成帝选拔傅喜做了太子庶子。哀帝刚一即位,就任命傅喜做了卫尉,升任为右将军。这时,王莽担任大司马,因年老请求退职,躲避在皇帝外戚家里。皇上接受了王莽退职的意见,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傅喜的堂弟孔乡侯傅晏跟傅喜同样都受到哀帝亲近,而且他的女儿成了皇后。傅喜坚持谦逊待人,称病回避。傅太后开始参与朝政,傅喜多次劝止她,因此傅太后不想让傅喜辅佐朝政。于是,皇帝就任用左将军师丹替代王莽担任大司马的职位,赐给傅喜百斤黄金、上将军的印绶,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在家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都向皇帝上书:“傅喜做事仁义,高尚纯洁,对国家忠诚不二,忧国忧民,是能够辅佐朝廷的大臣。现在因为卧病在床,就让他回老家,百姓会感到失望,会说傅喜是一位贤德的人,因为意见跟定陶太后不合的缘故回家养病,百官也无不替国家感到遗憾。忠臣,是国家的卫士。百万部队,都不如一位贤士,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汉高祖分发万金让项羽疏远范增。傅喜站立在朝堂,是陛下的荣耀,也关系傅氏家族的兴衰。”皇帝自己也器重傅喜。下一年的正月,就调师丹做了大司空,任命傅喜做大司马,封为高武侯。丁氏、傅氏骄横奢侈,都嫉恨傅喜恭敬俭约。傅太后想谋求更尊贵的称号,要跟成帝的母亲同等尊贵。傅喜跟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一起坚持正确的意见。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没有办法,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以便触动傅喜,但傅喜最终都没有顺从。后来几个月,皇帝就以策书的形式免去了傅喜的官,策书写道:“你自辅政以来,出入朝廷三年,从未明显地纠正过我的不足,本朝大臣的奸佞之心却如愿意遂,过失全在你傅喜啊。上交大司马的印绶,回家吧。”傅太后又自己下诏给丞相、御史,说:“高武侯傅喜没有功劳却被封赏,心怀不忠,附和下臣,欺瞒皇上,跟原来的大司空师丹共同叛逆,不听君命,败坏官风,损害道德教化。罪恶虽然发生在被赦免之前,也不应该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还是遣回自己的封国吧。”太后又想剥夺傅喜的侯爵,皇上没有听从。傅喜居住在封国三年多,哀帝驾崩,平帝登上皇位,王莽又掌握了大权,于是就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且遣返回原来的郡里。傅晏将妻子和孩子送到了合浦县。王莽向太后禀告,让她下诏说:“高武侯傅喜天性正直诚谨,主张忠诚正直。虽然与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最终没有屈从不正确的旨意,耿介坚节,因此应逐回他的封国。《传》不是说吗:‘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或者让傅喜回长安,把原来高安侯的府第赐给傅喜,职位升为特进,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傅喜虽然例外受到褒奖赏赐,却感到孤立恐惧,后来又被遣返到自己的封国,寿终正寝。王莽赐他谥号为贞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翻译句子(6分)(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二年进士。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陈矿使王虎贪恣状,不报。朝鲜再用兵,移应蛟天津。朝鲜事宁,移抚保定。岁旱蝗,振恤甚力。已,极言畿民困敝,请尽罢矿税。会奸人柳胜秋等妄言括畿辅税可得银十有三万,应蛟三疏力争,然仅得减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矿税,俄中止。应蛟复力争,不纳。  应蛟在天津,见葛沽、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千亩,为水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费饷六万。俱敛诸民间。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已,请广兴水利。略言:“臣境内诸川,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早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议,帝亦报许,后卒不能行。光宗立,起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改北部。东西方用兵,骤加赋数百万。应蛟在道,驰疏言:“汉高帝称萧何之功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吾不如萧何。’夫给馈饷而先以抚百姓,故能兴汉灭楚,如运诸掌也。今国家多难,经费不支,势不得缓催科,然弗爱养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因列上爱养十八事,帝嘉纳焉。应蛟为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谨出纳,杜虚耗,国计赖之。卒于家。(节选自《明史·汪应蛟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岁旱蝗,振恤甚力力:力量B.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营:开发C.视江南泽国不异视:比较D.汉高帝称萧何之功称:赞赏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汪应蛟视国如家、勤政爱民品质的一组是 (&& ) (3分)①极言畿民困散,请尽罢矿税&&&②近镇年例,可以兼资③视江南泽国不异&&&&&&&&&&&&&④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之患⑤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⑥因列上爱养十八事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汪应蛟在保定时不仅赈济灾民,还请求朝廷免除矿税,虽经多次据理力争,最终也没有实行。B.汪应蛟招募民众,大力开发荒地,改造盐碱地,既解决了军饷的问题,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C.汪应蛟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兴修水利,保证京城地区粮食自给,减少对漕运的依赖。D.汪应蛟担任户部尚书后,更是从爱抚百姓出发,主张不能竭尽民力,否则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4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3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3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又马,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注释:斧质:古代一种酷刑。杀人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斫之。质:铁砧。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让:责备、责问。B.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竟:竟然。C.彼赵高素谀日久素:向来。D.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滋:更加。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①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B.①因以法诛之。②不如因善遇之。C.①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②以乱易整,不武。D.①愿将军孰计之。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河南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B.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C.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劝他赶快反叛。D.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悉为施行。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请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规:规范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帝爱其不欺其可怪也欤B.延范仲淹以教后生焉用亡郑以陪邻C.当世知名之士蚓无爪牙之利D.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窃为大王不可取也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殊推进贤才的一组是(&&&)(3分)①延范仲淹以教生徒&&&&&&&&&&&&②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③及为相,益务进贤材&&&&&&&&&&&&&&&&&&④欲因群材以更治⑤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殊小时被誉为神童,并被张知白举荐给朝廷。在廷诗中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B.晏殊行事很谨慎,仁帝即位后,他用“垂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丁谓和曹利用之间的争端。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并都受到了他的举荐。D.晏殊重病期间仁宗曾亲自探问,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7分)(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3分)&&&&&&&&&&&&&&&&&&&&&&&&&&&&&&&&&&&&&&&&&&&&&&&&&&&&&&&&&&&&&&&&&&&&&&&&&(2)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4分)&&&&&&&&&&&&&&&&&&&&&&&&&&&&&&&&&&&&&&&&&&&&&&&&&&&&&&&&&&&&&&&&&&&&&&&&&(3)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3分)&&&&&&&&&&&&&&&&&&&&&&&&&&&&&&&&&&&&&&&&&&&&&&&&&&&&&&&&&&&&&&&&&&&&&&&&&(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19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D.而控于地而已矣控:落下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待”的一组是(&&)(3分)A.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C.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逍遥游》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给这个寓言故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C.庄子用漫画式的笔触刻画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奚落和嘲笑,其自鸣得意的口吻正表现出这两个小虫本身的可笑和可怜,亦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D.《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分)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小题1: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5分)译文:&&&&&&&&&&&&&&&&&&&&&&&&&&&&&&&&&&&&&&&&&&&&&&&&&&&&&&&&&&&&&&&&&&小题2:“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5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频典二部典:掌管。B.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及:至,达到。C.守宰暗弱暗:糊涂。D.乃表信为大都督表:上表举荐。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独孤信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及信在州,事无壅滞B.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频典二部,皆有声绩D.①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信风度弘雅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B.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后来他被逼自尽。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译文:&&&&&&&&&&&&&&&&&&&&&&&&&&&&&&&&&&&&&&&&&&&&&&&&&&&&&&&&&&&&&&(2)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5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母小传钟惺(明)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籥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奓。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奓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曰:“用其力,不尽其情。”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二十年,张子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注释:聿修克念,聿读yu,助词,无意义。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恨:遗憾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息 :暂住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争:争辩D.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传:写传记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3分)①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②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③事翁妪,备思媚之谊。④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⑤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⑥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3分)(2)&&&&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 (3分)(3)&&&&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