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翻译古诗《越中览古ppt送张少府归秦中》,并给出一小段赏析。

谁知道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谁知道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10
只要是孟浩然写的就行,越多越好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卷159_1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孟浩然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卷159_2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卷159_3 「晚春卧病寄张八」孟浩然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卷159_4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卷159_5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卷159_6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孟浩然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卷159_7 「大堤行寄万七」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卷159_8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孟浩然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卷159_9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孟浩然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卷159_10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孟浩然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卷159_11 「书怀贻京邑同好」孟浩然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卷159_12 「还山贻湛法师」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卷159_13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卷159_14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卷159_15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孟浩然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卷159_16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卷159_17 「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卷159_18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卷159_19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卷159_20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孟浩然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卷159_21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卷159_22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卷159_23 「宴包二融宅」孟浩然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卷159_24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卷159_25 「襄阳公宅饮」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卷159_26 「寻香山湛上人」孟浩然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卷159_27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孟浩然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卷159_28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卷159_29 「岘潭作」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卷159_30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题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152 「来闍黎新亭作」孟浩然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卷160_153 「西山寻辛谔」孟浩然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卷160_154 「题长安主人壁」孟浩然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卷160_155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孟浩然 异县非吾土,连山尽绿篁。平田出郭少,盘坂入云长。 万壑归於汉,千峰划彼苍。猿声乱楚峡,人语带巴乡。 石上攒椒树,藤间缀蜜房。雪馀春未暖,岚解昼初阳。 征马疲登顿,归帆爱渺茫。坐欣沿溜下,信宿见维桑。 卷160_156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孟浩然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卷160_157 「下赣石」孟浩然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 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 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 卷160_158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孟浩然 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卷160_159 「醉后赠马四」孟浩然 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 卷160_160 「赠王九」孟浩然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卷160_161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孟浩然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卷160_162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卷160_163 「送友人之京」孟浩然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卷160_164 「送张郎中迁京」孟浩然 碧溪常共赏,朱邸忽迁荣。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 卷160_165 「同张将蓟门观灯」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卷160_166 「张郎中梅园中」孟浩然 绮席铺兰杜,珠盘折芰荷。故园留不住,应是恋弦歌。 卷160_167 「北涧泛舟」孟浩然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卷160_168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卷160_169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卷160_170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孟浩然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卷160_171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孟浩然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卷160_172 「扬子津望京口」孟浩然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卷160_173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孟浩然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卷160_174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孟浩然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瞻魏阙路,空复子牟心。 卷160_175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卷160_176 「问舟子」孟浩然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卷160_177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孟浩然 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卷160_178 「凉州词」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卷160_179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孟浩然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卷160_180 「送杜十四之江南(一题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卷160_181 「渡浙江问舟中人(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卷160_182 「初秋」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卷160_183 「过融上人兰若」孟浩然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卷160_184 「句」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在上面的网址可以读到孟浩然诗集 <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
《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
春晓 宿建德江 过故人庄 临洞庭上张丞相 送朱大入秦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与诸子登岘山 夜归鹿门歌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留别王维 题义公禅房 早寒有怀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岁暮归南山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①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夜归鹿门歌 秦中寄远上人 秋登万山寄张五 宿天台桐柏观① 彭蠡湖中望庐山①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送杜十四之江南 秋登兰山寄张五 初春汉中漾舟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① 渡浙江问舟中人 美人分香 游云门寺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① 耶溪泛舟①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① 南归阻雪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①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① 送王昌龄之岭南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渡扬子江 田家元日 早梅 山中逢道士云公 登鹿门山怀古① 题明禅师西山兰若① 寻香山湛上人① 早发渔浦潭①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清明即事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春中喜王九相寻(一题作晚春)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寒夜张明府宅宴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 寻天台山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春意 春情 游景空寺兰若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耶溪泛舟 秋宵月下有怀 经七里滩①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薄 宴包二融宅① 听郑五□[心旁+音]弹琴① 湘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① 万山潭 登望楚山最高顶 题长安主人壁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舟中晓望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宿武阳(一作陵)即事 荆门上张丞相 与白明府游江 寄天台道士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耶溪泛舟 寻裴处士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来闍黎新亭作 西山寻辛谔 醉后赠马四 赠王九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张郎中梅园中 檀溪寻故人 问舟子 句 凉州词 送王昌龄之岭南 早寒江上有怀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 岁暮海上作 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 长乐宫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武陵泛舟 宴张别驾新齐 庭橘 永嘉别张子容 东京留别诸公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长安早春 一作张子容诗 寒夜 秋登张明府海亭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 题张野人园庐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 自洛之越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寻张五回夜园作 他乡七夕 晓入南山 夜渡湘水 赴京途中遇雪 秋登兰山寄张五 庭橘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田园作① 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① 入峡寄弟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① 襄阳公宅饮① 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①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① 书怀贻京邑同好① 岘潭作① 齿坐呈山南诸隐 送辛大不及① 江上别流人 岁暮海上作 示孟郊① 同张明府清镜叹①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① 宴包二融宅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岘潭(山)作 万山潭作 经七里滩 入峡寄弟 白云先生迥见访① 途次(一作落日)望乡 归至郢中(作) 李氏园(林)卧疾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姚开府山池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得青字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 赋得盈盈楼上女 登万岁楼 伤岘山云表观主 岁除夜有怀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和于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宴张记室宅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苏台张使君及浪泊戍主 赠萧少府 送袁太祝蔚豫章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 送王大校书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 岘山饯(赠)房琯崔宗之 送谢录事之越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送王五昆季省觐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 送洗然弟进士举 崔明府宅夜观妓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 游凤林寺西岭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送张祥之房陵 闲园怀苏子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东坡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 重酬李少府见赠 九日怀襄阳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 春意(一题作春怨) 戏题 初秋 过融上人兰若 北涧泛舟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行出东山望汉川 夜泊宣城界 登龙兴寺阁 登总持寺浮图 陪卢明府泛舟回岘山作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下赣石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 送朱大入秦 送友人之京 送张郎中迁京 扬子津望京口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宴张别驾新斋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登总持寺浮图?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九日龙沙寄刘大 洞庭湖寄阎九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送吴宣从事 送桓子之郢成礼 高阳池送朱二 南归阻雪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闻裴侍御胐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 和贾主薄弁九日登岘山 赠道士参寥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 与颜钱塘登障楼(一作樟亭)望潮作 宴荣二山池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送崔遏(易) 送卢少府使入秦 送袁十(三)岭南寻弟 送告八从军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广陵别薛八 都下送辛大之鄂 送席大 和宋太史(一作大使)北楼新亭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登安阳城楼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 闺情 九日得新字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 梅道士水亭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 宿立公房 寻陈(一作滕)逸人故居 寻梅道士(张逸人)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後 李少府与杨(王)九再来 题融公兰若 溯江至武昌 途中遇晴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夕次蔡阳馆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初春汉中漾舟 送丁大凤进士举① 送吴悦游韶阳① 送陈七赴西军 采樵作①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薄申屠少府① 送从弟邕下第後寻会稽 洗然弟竹亭① 与王昌龄宴王十一① 大堤行寄万七①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 西山寻辛谔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 赠王九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登龙兴寺阁 宴荣二山池(一作宴荣山人池亭)? 除夜有怀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 溯江至武昌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一作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 岁暮海上作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 山中逢道士云公
《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
《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秦中寄远上人》《宴梅道士山房》《留别王维》
还有好多。
不清楚你要题目还要内容不?
栓嗽所甥索则////////////// 朋友圈子里面现在都在用这款。完全免费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当前位置:>>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王勃创作,被选入《》。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本文选自《王子安集》(《四部丛刊》本)。
2、少府:官名。
3、之:到,往。
4、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5、城阙(qu&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6、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7、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8、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9、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10、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1、宦(hu&n)游:出外做官。
12、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3、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4、比邻:并邻,近邻。  
15、无为:不要效仿。
16、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7、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意思是挥泪告别。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该诗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曾使那时的读者耳目一新。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五言律诗为例,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现在再讲一首五言律诗,一则因为它也是初唐名作,二则借此补充讲一点五言律诗的艺术技巧。
  作者王勃,字子安,是文中子王通的孙子,东皋子王绩的侄孙。他从小就能作诗赋,应进士举及第,还不到二十岁。但他恃才傲物,常常因文章得罪人。旅居剑南(四川),多年没有事做。好不容易补上了虢州参军,不久,又因事罢官。连累到他父亲福畴,也降官去做交n县令。他到交n去省亲,在渡海时溺水而死,只有二十八岁。他的诗文集原有三十卷,大约作品不少,但现在只存诗八十馀首。被选在《》里的《滕王阁序》,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这首诗的题目,在有些选本中题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就更明白了。有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做某县县尉,作者就写此诗送行。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称为&令&,县令以下有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来往,或者在公文上,常用&明府&为县令的尊称或代用词,县丞则称为&赞府&,县尉则称为&少府&。这些名词,在唐诗题目中经常见到。现在诗题称&杜少府&,可知他是去就任县尉。
  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蜀郡。唐初改郡为州,故王勃改称蜀州。但当时成都地区已改名为益州,不称蜀州。故王勃虽然改郡字为州字,仍是用的古地名。向来注家均引《旧唐书&地理志》所载&蜀州&作注。这个蜀州是武后垂拱二年(公元六八六年)从益州分出四县设置的,其时王勃已死,他不可能知道有这个蜀州。
  此诗第一联是点明题目。上句&城阙辅三秦&是说蜀州是物产富饶的地方,那里每一个城市都对三秦有辅佐之功。下句的&五津&是蜀州的代用词。&风烟&即风景。此句说自己遥望蜀州风景。上句是对杜少府说的:你并不是到一个边荒的地方去作官,而是到一个对京都有重要贡献的地方去作官。下句是从送行者的立场说:你走了,我只能遥望那边的风景。
  送人远行,就要作诗,这是唐代知识分子的风俗。一部《全唐诗》,送行赠别的诗占了很大的百分比。这类诗的作法,多数是用第一联两句来点题,照顾到主客双方。例如崔曙《送薛据之宋州》诗云:&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第一句说自己,因为无人介绍,至今失业。第二句说薛据:你是有道之士,可也得乘舟东去谋食。郎士元《送孙侍郎往容府宣慰》诗第一联云:&春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上楚天。&也是第一句说自己:在春原上独立遥望你去的湘水流域。第二句恭维孙侍郎此行是像鹰隼那样高飞上楚天。卢照邻《送郑司仓入蜀》诗起二句云:&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用&离人&、&游客&,点明题目中&送&字。用&丹水&、&锦城&,点明&蜀&字。王勃此诗,也用同样方法,但他组织得更均衡。上句表达了杜少府、蜀州和长安的关系,下句表达了作者、送行者与蜀州的关系。
  &城阙辅三秦&这句诗历来有不同的讲法。多数人以为&城阙&指京都长安。如果依句子结构讲,这一句就应当讲作&长安辅助三秦&。但是,从事理上想一想,这样讲是讲不通的。北京与郊县的关系,总是郊县辅助北京,不能说是北京辅助郊县。于是一般人都讲作&长安以三秦为辅&,使这个&辅&字成为被动词。即使说这样讲对了,这句诗和题目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于是有人觉得&城阙&应当是指蜀州的。可是,一看到&阙&字,就想到宫阙,蜀州既非京都,怎么会有&城阙&呢?于是吴昌祺说:&蜀称城阙,以昭烈也。&他是从历史上去求解释。巴蜀是刘备建国之地,成都是蜀都,所以也可以用&城阙&。
  按&城阙&二字,早已见于《》。&佻兮达兮,在城阙兮&,这是《郑风&子衿》的诗句。孔颖达注解说:&谓城上别有高阙,非宫阙也。&他早已怕读者误解为京城的宫阙,所以说得很明白,城阙是有高楼的城墙。只要是州郡大城市,城头上都有高楼,都可以称城阙。王勃和孔颖达同时。他当然把&城阙&作一般性的名词用,并不特指京都。再看唐人诗中用&城阙&的,固然有指长安的,也有不指长安的。李颀《望秦川》诗云:&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这&城阙&是多数。《题楚庄王庙》诗云:&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澧上寄幼遐》诗云;&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这几个&城阏&,显然不是指长安。
  巴蜀为富饶之地,自从开通了秦、蜀之间的栈道,秦中人民的生活资料,一向靠巴蜀支援。从汉武帝以来,论秦、蜀经济关系的文献,都是这样说的。与王勃同时的也说:&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谏讨生羌书》)后来也说:&蜀之土地膏腴,物产繁富,足以供王命也。&(《论巴蜀安危表》)由此可见王勃送杜少府去蜀州,第一句就赞扬蜀中城市是三秦的支援者,这也是代表了一般的观点。可是现在还有许多人注唐诗,坚持&城阙&是指长安,于是把这句诗讲得很不合理。我感到不能不在这里详细辩论一番。
  &风烟望五津&句历来注释都以为&五津&是说蜀州地势险恶,&风烟&是形容远望不清。唐汝询释云:&蜀州虽有五津之险,而实为三秦之辅,故我望彼之风烟,而知今之离别,仍为宦游,非暌离也。&他这样讲法,可知他对于&风烟&一句,实在没有明确理解,以致下文愈讲愈错。
  我说&风烟&即&风景&,这也是新近才恍然大悟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一篇《感旧赋》,是怀念洛阳而作。有二句云:&地不改其城阙,时无异其风烟。&此处也是以&城阙&对&风烟&,意思就是城阙依然,风景无异。王勃此诗,完全用太宗的对法,可知这个&风烟&应解作&风景&。唐人常常为平仄关系,改变词汇。&景&字仄声,&烟&字平声,在需要用平声的时候,&风景&不妨改为&风烟&。《春夜宴桃李园序》有句云:&大块假我以文章,阳春召我以烟景。&这个&烟景&,也就是&风景&。
  现在,我们接下去讲第二联。作者说:我和你今天在这里离别,同样是游宦人的情意。离开家乡,到远地去求学,称为&游士&、或&游学&。去做官,称为&游宦&,也称&宦游&。强调游,就用&宦游&;强调宦,就用&游宦&。
  第三联大意是: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一个知己朋友,虽然远隔天涯,也好似近在邻居。这是对杜少府的安慰,同时也有点赞扬。对杜少府来说,你远去蜀中,不要感到寂寞,还有知已朋友在这里,不因距离远而就此疏淡。对自己来说,像杜少府这样的知己朋友,纵然现在远去蜀中,也好像仍在长安时时见面一样。这两句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但这两句并非王勃的创造,他是从曹植的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变化而成,他利用&万里犹比邻&这个概念,配上&海内存知己&,诗意就与曹植不同。后来王建也有两句诗:&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这是把王勃的诗意,反过来用。不能不说是偷了王勃的句法。
  第四联是紧跟第三联而写的。既然&天涯若比邻&,那么,现在在岔路口分别,大家就不必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诗歌的创作方法,往往用形象性的具体语词来代替抽象概念。人哭了就要用手帕(巾)拭眼泪,于是&沾巾&就可以用来代替哭泣。这种字眼叫做&代词&或&代语&。运用代语对寻找韵脚有很大的方便。
  这首诗和王绩的《野望》虽然都是五言律诗,但句法的艺术结构却完全不同。(一)《野望》的第一联是散联,不是对联。《杜少府》的第一联是很工致的对联。这里,我们首先见到律诗的两种句式,即第一联可以是对句,也可以是不对句。(二)《野望》的第二联和第三联是同一类型的对句。&树树&对&山山&,&秋色&对&落晖&,&皆&对&惟&,四声、词性都是对稳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现一个完整的概念。这种对句,每一联上、下两句的思想内容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如果看一看《杜少府》的第二,三联,可以发现,每句都不是完整的句子。&与君离别意&,不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必须读了&同是宦游人&才获得一个概念。因此,从语法的角度讲,《野望》的第二、三联是四句,《杜少府》的第二、三联只有二句。这里,我们看到了律诗的两种对句法。《野望》式的对句,称为&正对&。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定下的名词。他举出四种对法,正对是最常用最低级的对法。《杜少府》的对法,宋朝人称为&流水对&,又称&十字格&。因为从字面结构看,它们是一式二句;但从表现的思想内容看,只是不可分开的一个十字句。就像流水一般,剪不断。这种对句,艺木性就较高。
  王勃这首诗,两联都用流水对,使读者不觉得它们是对句,只觉得像散文一样流利地抒写赠别的友谊,因而成为千秋名句。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作者介绍】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英汉对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FAREWELL TO VICE-PREFECT DU SETTING OUT FOR HIS OFFICIAL POST IN SHU
By this wall that surrounds the three Qin districts,
Through a mist that makes five rivers one,
We bid each other a sad farewell,
We two officials going opposite ways....
And yet, while China holds our friendship,
And heaven remains our neighbourhood,
Why should you linger at the fork of the road,
Wiping your eyes like a heart-broken child?
------分隔线----------------------------
唐诗三百首相关文章
《宿王昌龄隐居》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
这首诗在山水景物的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凄凉...
《贼退示官吏?并序》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历史背景。全诗揭露了...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中四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