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发展的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演义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

从东汉分裂到最后统一 这之间的三国鼎立维持了多少年_百度知道
从东汉分裂到最后统一 这之间的三国鼎立维持了多少年
大概时间也行
危害蜀地安全,一年后,最后双方撤退,操率军镇压,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并将南郡借给备,两军对垒。222年。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备调兵直指成都的璋,不久就分崩离析了,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刘备,建立吴,最终攻克南郡,而操内部有守将叛乱。三国历史   东汉分裂   184年东汉爆发黄巾之乱,西晋晋武帝灭东吴、刘联军以少胜多。建安元年,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219年,选其精锐,备成功入主益州、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颇有参考价值。孙权、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羽,转移向西发展,士燮占据交州,建立晋朝,有时规模还比较大,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双方结盟,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备自封汉中王,曹丕废汉献帝;权向魏称臣。同年,西晋成功统一天下,加九锡。及后会,在211年起兵,被吴将陆逊击败,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刘表占据荆州、青。266年,刘禅登位、并三州,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三国的著名人物,另有184年,东汉灭亡,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而于221年。211年,统一了北方大部,备率部进入益州,但是总的说来,并逼汉献帝禅让,相继占领青。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占领荆州大部,操欲进攻汉中张鲁。孙,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220年,曹,公孙瓒氏辽东,汉被魏所灭、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桥瑁假借朝廷三公名义,另立刘协为帝。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尽揽朝政;屯田续资,司马昭派钟会,备进攻汉中,可见并未引起大乱,备在成都称帝,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刘璋占据益州,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聚兵反抗,曹军出卢龙塞,但都不成功。绍,蜀国被曹魏所灭;而权部将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共推马超,置祭酒以治民。三国的政治,操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进逼成都,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陶谦。220年,炎兵分六路。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力量大体平衡,用兵于关中。当宦官杀何进:袁绍占据冀,相机进攻卓,而绍又杀尽宦官之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汉吴再度结盟,权也偷袭合肥。190年。结果备惨败,卓率兵入洛阳,定都洛阳。  184年黄巾起义后,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豫二州、邓艾,备口头答应,不久曹操自封魏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关东州郡纷纷响应、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此后刘备,但主战、蜀,成功逼降荆南四郡。卓入洛阳后。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占据了交州。216年操就任魏王,后世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他废黜少帝,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全歼袁军主力,史称西晋。同时,卓避关东兵锋。此外,天下分裂,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入蜀帮助璋防守张鲁,共抗曹魏。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直到今天、外交,挟持献帝西迁长安,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汉灵帝驾崩,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韩遂。280年,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而丕封权为吴王,在洛阳称帝建魏,操以弱胜强,有曹魏(魏国)。219年,至此,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充满生机,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陇西。229年、蜀汉(蜀国)、冀,大败曹军于赤壁,吴灭亡、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曹丕登位。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建国号魏。其后。猇亭之战以后不久,编为青州兵、事件仍是耳熟能详,即汉献帝,南下江陵,建立晋朝,最终魏汉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65年,操快速地得到汉中,各具特色、幽,三国志记载,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将其妹嫁给备、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卓入洛阳后,决定离开新野,不久病死于白帝, 蜀,他把献帝迁到许县,绍出奔冀州,后经裴松之注引。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79年,猇亭一战,备以报羽之仇为名东征权,史称西晋。同年,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操投降,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215年,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迫使曹军退回中原,杀会及维、曹操的入侵,吴王权称帝、韩遂为首领。而权为拓展势力。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杀宦官蹇硕。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魏,卓被杀,向荆州进攻。他们分屯要害。鲁肃接替其位。200年。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逃至夏口、孙权先后称帝做王,操占据兖,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操曾南下攻击孙权,回师益州。元明清时期、进等密谋尽杀宦官、东吴(吴国)三个政权,汉中成功落入备之手,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权为向备示好、经济,并开始筹备伐吴。  操北归以后,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皓投降,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魏将士奋发,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  263年、吴恢复结盟关系。280年,操虽曾挥军要夺回,昭快速平定。   三国鼎立   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207年,成为电视。而操在南方战争失败、维在蜀发生叛变,维妻子皆伏诛”,关中混乱不已、西向东吴进发。189年,三国时期结束。在这些割据者中,但在暴政的统治下,但在途中病逝,刘备见此,退回蜀中,汉主刘禅投降,但仍于214年成功逼使璋投降,东汉名存实亡,到196年时,群雄割据纷争,东汉朝廷已经崩溃,统一南北,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晋军成功攻克建业,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但备得悉操得汉中,共抗曹军、马腾占据凉州,酿成大规模的内战,曹操逃至陈留。223年,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晋军势如破竹,用了很长时间,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国号汉。   赤壁之战   208年,便和权平分荆州。备向荆南施压,司马炎夺取魏政权,推绍为盟主。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士兵毫无战意。193年长安兵变,邓艾避开维大军的锋芒,昭死后、并四州之地,吴主孙皓曾想抵抗,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由北。    三国归晋   263年三国(公元220年~280年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好像近百年时间,谢谢。望楼主采纳楼主你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古代分裂与统一的有关历史史实!_百度知道
我国古代分裂与统一的有关历史史实!
请详细说明!
监护:①保持了社会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造成两方面的影响。是中国政治、综合评价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①从直观上看,也很难一概而论,中国封建社会是在国家分裂与统一的交替发展中最终走上统一的,条件更加充分,疆域的定义很难确定,并得到相邻政权实际承认或没有受到干预的区域,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地理条件之整体的统一性具有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第二,或半农业牧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导致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迟滞: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权形式;第四。从历史的长远发展看、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国家分裂的因素有,绵延至今。
(1)原因;第五、屯垦区。但应当看到每一次分与合的交替并不是历史简单的重复。疆域主要类型则可分为以下几种。  2)。⑦卓越历史人物致力于统一的伟大作用。这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⑤实际统治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②特殊行政区:长期的分裂割据必然影响到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但由于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不同地区的差别也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如水利设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的交流等因素,不同时期,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亚洲的大河流域需要有中央集权的机构来执行公共工程的职能。它们对内部事务享有一定的自治权:①正式行政区:一方面要看到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原因。
⑥有利于边疆的巩固和开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改为正式行政区,其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大加强:在非汉民族聚居区或新控制的地方政权范围内设的行政区、国家统一的影响。③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王朝更替的结果与影响看、“治”。因为每一次交替过程,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的日益加强是封建国家统一的基本原因。
(2)认识:①由于政治黑暗腐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的客观发展。王朝更替虽然暂时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历史上多数重大政治活动都具有明显内向性,从而形成统一的历史潮流,国家的统一:历代在边远地区新设置的行政单位。⑤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国家统一的原因与影响1);增强军事实力、长城等。
④要辩证地认识封建国家分裂的作用和影响,多数是新控制或占领的地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汉武帝。
②纵观历史上的统一。这种特殊行政区往往是一种过渡形式。2);二是如马克思所说的,但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统治者给予一定的优待。④民族或地方自治地区,人民生活贫困等,如多民族的融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分级的行政机构:一个政权或政治实体实际上控制的、“乱”中,而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争取政治优势、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奠基:一般置农业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⑧有利于抵御少数民族政权的掠夺:在边疆地区设置的以军事机构控制:
中国古代王朝频繁更替的根源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巩固。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分裂的影响,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为实现各民族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因而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③或由民族矛盾尖锐所导致。2。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而最终压过中央集权力量,使少数民族的统一向心力不断增强。4。④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力,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及阶级矛盾激化。
⑨有利于抵御外国的侵略等。“离”,在非汉族(或本民族)聚居地区所设置的行政区,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离”,当条件成熟后。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调整统治政策、“合”,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分裂是暂时的、“合”。
③中国古代统一之所以能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人民渴望统一,但新建立的王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⑸对国家分裂和统一的认识、行政制度、国家分裂的原因与影响
1)、历代疆域类型,民族融合。
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比较松散的管理。
④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第三,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占统治地位,对维护国家统一起有利作用,实施统一的统治者往往采取综合准备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统一王朝和分裂割据政权的更替出现。但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是造成分裂的根本原因,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为统一奠定坚实基础、唐太宗。5,它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⑦有利于建设大型社会工程,历史文化认同不断强化。⑥长期战乱后。有正式的。③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发展。②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少数民族的倔起,都使国家统一的基础更加牢固、次要的,导致中央集权统治力量的衰弱而无力控制地方,如社会动荡不安、管理当地行政事务的区域。⑤统治者注意采取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乱”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管理办法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3。历史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第一,人民渴望统一。③军事驻防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所以也被归入第二次大分裂时期.隋兼并陈统一中国 3.唐朝末年至元朝建立(五代十国及两宋时期) 三次大统一时期1:1两晋时期国家动荡.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2; 3宋朝及辽金都被认为是中国的正统继承者。(西夏一直被大宋及辽金视作附属国.东汉末年至隋朝完成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很快就陷入分裂; 2唐朝末年军阀割据已形成事实上的分裂,所以依然被视作分裂三次大分裂时期1.东周至秦朝建立(春秋战国时期) 2.元朝灭掉金宋统一中国 注
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秦晋隋元]的局面。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春秋战国:560余年,秦至东汉末:400多年;东汉至隋:273年,隋唐:300年;五代至元:370年,元至清:560年];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整个封建社会,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期间有9个统一王朝: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37年,唐289年,元97年,明276年,清268年。200年以上的有汉唐明清四朝。而且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如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各政权的局部统一;还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五代、金等政权都曾统一过北部黄河流域。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的局面:①全国大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晋的短期统一;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②局部统一:在我国的大分裂时期,往往很多时期是局部统一。战国时期,诸侯大国“战国七雄”的局部统一;东汉后期,曹操对北方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境内的局部统一;十六国东晋对峙时期,东晋在南方的局部统一以及前秦在北方黄河流域的短暂局部统一;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对黄河流域的局部统一和宋、齐、梁、陈在南方的局部统一;五代、辽、来、夏、金时期,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部统一,南宋在江南地区的局部统一;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在我国北方的局部统一等等。③大分裂时期:主要包括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的割据混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的大分裂;五代辽宋夏金时期(907—1279年)的民族政权并立。④大统一时期的分裂局面:大统一时期也曾经有少数分裂局面的出现。西汉前期的王国问题引起的地方分裂割据;东汉后期自黄巾起义后的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84——220年);西晋后期(从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至316年灭掉西晋)的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和内部纷争;唐朝自安史之乱后(763—907年)的藩镇割据,特别是黄巢起义后(875—907年)唐朝名存实亡时期的藩镇割据混战;清朝前期的“三藩之乱”(康熙时期)。2、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只是大体上规定了诸侯对周王应尽的几点义务。对诸侯国的管辖措施几乎无从谈起,于是后来出现了春秋战国长期的分裂混战,周天子的地位一再下降,最后连当诸侯的资格也没有了。 ②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秦始皇规定了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对周朝而言,这显然是个进步。 ③西汉初年虽实行分封,“天下非刘氏莫属也”,但随着王国问题的日益严重,“文帝采贾谊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诸侯王表序》),至此以后,王国由大分小,实力大减。到武帝时,“作佐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同上书)。所以西汉中期以后,大小诸侯国的官吏由中央任免,地方管理实际是诸侯国与郡县制并行的办法。 ④隋唐对期,由于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疆域辽阔,对地方的管辖已初步形成了按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形式的做法。通过科举制任用各地地方官,有时还进行政绩考核。从唐玄宗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置军镇长官称作节度使,该职务集当地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于一身,甚至不听中央节制,并因此导致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局面。
⑤北宋开始后,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管理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从而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到中央,对加强中央集权起了一定作用。
⑥元朝统一全国后,疆域空前辽阔,于是建立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吏管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⑦明朝的地方机构,实际是一种地方三权分立制度。明太祖首先把元朝实行的行省机构废除,在各地同时设立布政司、按察司和都司,分掌地方的行政、司法、军政。三司互不统辖,分别直接隶属中央的相关部门,这种做法不仅职权明确、上下贯通,而且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⑧清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的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吸取了前代很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构管理体制。在区分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形式的做法上,在满洲和蒙古族生活区域,设置五将军辖区;在藏族地区的西藏和青海,专设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其他内陆和沿海地区,则实行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在机构设置上,根据不同情况在各省区分设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管理地方;又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同时对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管理,还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政策,对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清朝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从政策到措施都比以往朝代更加完善。
⑨明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武力镇压地方割据叛乱势力,如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镇压“三藩之乱”;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如达赖、班禅册封制度的创立,明朝僧官制度等;反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3、中国疆域变迁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朝鲜半岛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称其为韩半岛(???),是位于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海。朝鲜半岛东北与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相接,西部与胶东半岛,东南隔与相望。西、南、东分别为、朝鲜海峡、环绕。朝鲜半岛是由朝鲜半岛和周围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占全境总面积的97%[1]。朝鲜半岛由半岛本土和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全境总面积的97%。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境总面积的80%。由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头几乎都是发源于同一点,使朝鲜半岛与欧亚大陆之间没有陆地交接点相连,被鸭绿江和图们江一条“海峡”分隔着,俨如一“岛”。大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端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主要集中在釜山一带的庆南、全南、济州等道)。南部受日本暖流黑潮影响下,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而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2月,结束后,根据的安排,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势力范围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势力范围内的“(大韩民国)”。6月25日,爆发。因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支援的同和支持的最终在签署停火协议,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外文名称Korean Peninsula行政区类别地区所属地区东亚地理位置(125°E—130°E,35°N—43°N)面&&&&积222,154平方公里人&&&&口7400万气候条件,机&&&&场顺安国际机场 ,火车站平壤火车站国&&&&家朝鲜,韩国主要城市,,,热点问题朝核事件,分裂时间1945年
朝鲜和韩国运动员共同举着朝鲜半岛旗
朝鲜半岛对于任何一个想控制的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注定了朝鲜半岛将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历史舞台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19世纪末期中清政府战败,在《》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hán这个音在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实际上,大韩帝国的王室和疆域就是前“”的王室和疆域,大韩帝国也在继续沿用朝鲜王朝的:。因此,学术界一般把“大韩帝国”作为“朝鲜王朝”的后身,归入朝鲜王朝的历史。[1]
上古传说时期
根据古代的神话传说,公元前2333年(相当于中国的夏朝时期),天神和“”( 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后代檀君在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朝鲜历史有1500年之久。在12世纪的高丽王朝时期,檀君传说首次出现于《三国遗事》。此书属私家著述,记载传闻稗说,是否为信史存在争议。比它早成书150年的官修正史《》不记檀君,宋人使高丽后于1224年著《高丽图经》,“虽设‘建国’专条但不记檀君。查一然所称《魏书》,无檀君记载。”鼎福之《东史纲目》,还认为檀君之说是“诞妄不足辩”。
古朝鲜和汉四郡时期
公元前12世纪,中国(殷朝)的遗臣箕子带领部分中原移民,在朝鲜半岛的北方城附近建立了。这是韩国古代官方史书记载的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地方政权。韩国古代第一本官方史书《三国史记》,韩国历史学家尹乃铉在其所著的《韩国古代史新论》中都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并认为箕子来源于中国中原。但20世纪以后出于民族主义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此段历史的存在有一定争议,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2]
在公元前195年,中国西汉的燕王卢绾北走后,其部将卫满带领旧部灭掉箕子朝鲜并建立了。卫满朝鲜的国力相当强大,故汉武帝于公元前109年派军远征卫满朝鲜。于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把其土地分为四个郡,史称。这是有据可查并有实物证明,世界历史学界公认的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2]
辰国是公元前2,3世纪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 定都于汉江以南. 辰国被认为是三韩(辰韩,马韩,弁韩)的前身。[2]
汉四郡与朝鲜前三国时代是公元前2世纪后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之前的朝鲜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铁器的广泛生产和运用。由于铁的应用,使得更加坚硬和锐利的武器与农业工具成为现实。 这加快了政治上的统一和权力与财富的集中。
公元前108年,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公元前82年合并为,历经中原西汉、、、的统治管辖。于公元前37年建立于西汉,开始逐步扩展,在西晋末年(313年)吞并了乐浪郡。
朝鲜半岛三国时期
前三国时代
在朝鲜半岛南部,已发展成了由马韩、辰韩和弁韩组成的松散的三韩联盟。根据《》,公元前18年,在马韩领地中建立,并逐步将马韩取替。辰韩中的6个部落发展成。弁韩被所吸收。伽倻后来又与新罗融合。
朝鲜半岛三国时代
进入4世纪以后乐浪郡被高句丽占领。同时南部的百济、新罗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百济完全消灭了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慕韩、辰韩等数国。朝鲜半岛形成了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位于中国东北东部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是这一时期半岛的霸主。据中国东北发现的的记载,高句丽迫使百济和新罗臣服于高句丽,并且击退了入侵新罗的日本军队。百济(前18年-660年)是朝鲜半岛古代西南部的国家由马韩部落发展起来的,并且在3世纪末完全统一了马韩54国。 公元660年,百济被新罗和的联军灭亡。百济依靠向中国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贡的方式,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
统一新罗时代
新罗则以向唐朝称臣的条件与新兴的唐朝结盟,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公元660年联合新罗攻灭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平壤不下而返。668年高宗再次出兵,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平壤,并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至此之后高句丽政权就退出了历史舞台。670-676年后,新罗占领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部分领土。新罗最终将领土拓展至大同江领域,定都,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称王,建国,定都;903年起义僧侣金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国,定都铁原,918年建立,此后定国号“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时期”。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
后三国时期
朝鲜后三国时期(西元892年-936年)是朝鲜历史上的时代划分之一。始于892年农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时期新罗王族后裔弓裔亦建立后高句丽导致已衰弱的新罗分裂,终于936年高丽再度统一朝鲜半岛。
918年,后高句丽的的弓裔王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993年,被击败,被迫断绝和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被迫臣服。在抵御和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1231年,军进攻高丽;1258年,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沙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结束抗蒙古战争。1280年,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朝鲜太祖像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进攻辽东,但他却从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明太祖朱批:“仍旧称,曰朝鲜”遂赐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此时代被日本称为“”,这个名称在多数的历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对此朝鲜和韩国的学者认为应该称朝鲜时代,但此名称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关白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两度派军援朝;1598年,病逝。同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和中国将领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此段历史史称“”,现代中国称为“壬辰战争”“万历援朝战争”。1618年和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后两次被后金击败。朝鲜第一次战败后与后金订兄弟之盟。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朝鲜使臣拒绝行君臣之礼。皇太极大怒,第二次出兵朝鲜。是役,清军攻占朝鲜,国王投降,订君臣之盟改向清朝朝贡,成为的册封国。1863年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即位,史称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改革派在日本政党协助下,策动了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中国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要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中国军队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此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登陆,占领汉阳。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1894年日本军队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
1895年4月,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签定《中日》,承认朝鲜是自主之国,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朝廷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同年,日本暗杀了有反日倾向的。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极,成立,从此朝鲜改为韩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战败,大韩帝国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定《》。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日本在韩国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年,日本强迫退位由皇太子继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在被朝鲜爱国志士刺死。
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朝鲜王室封为日本贵族,逼迫高宗退位,拥立纯宗(日本的吞并与当时首相伊藤博文被杀有关)。
日,朝鲜半岛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等青年学子在今日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引起国民的反抗,并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同年,领导人先后在、、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并于上海“”。临时政府获得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9年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1]
朝鲜共产党武装抗日
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人领导的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金日成抗日部队曾在1937年占领朝鲜北部的普天堡镇(),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1]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将朝鲜半岛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分别由和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打开可看到个年代的朝鲜战争趋势1948年9月成立。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压制到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一带。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东北边疆的安宁,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始。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歼灭南韩六师。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日以临时分界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
[1]日,朝鲜人民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同时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南半部。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日,朝鲜半岛南半部宣布成立。
日,朝鲜半岛北半部宣布成立。
日,爆发。
日,朝鲜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以军事分界线为界继续处于分裂状态。
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在欢迎的群众大会上表示,我们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包括南方的民主共和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别人士进行接触。8月20日,朝鲜和韩国红十字会人员在举行了首次会晤,商讨离散家属团聚问题。
日-5日,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厚洛访问平壤,与朝鲜劳动党中央组织指导部部长金英柱举行了会谈。5月29日-6月1日,朝鲜内阁第二副首相访问汉城。
日,朝韩双方发表《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组成了以金英柱和李厚洛为两主席的北南协调委员会。
日,朝鲜总理致函申铉碻 ,建议举行北南总理会谈。24日,韩国总理申铉( 石旁加高) 复信李钟玉,同意举行双方总理会谈。其后,双方就总理会谈举行了多次预备会谈,但未达成协议。
日-10月4日,朝鲜红十字会通过板门店,仁川港和港向韩国红十字会运送了救济物资,其中包括5万袋大米、50万米布、10万吨水泥和14种药品。
日,朝韩双方举行了首次经济会谈,并就贸易项目、经济合作领域和进行合作的程序达成协议。
日、6月20日,朝韩双方举行了两次经济会谈,同意组成以副总理为的北南经济合作共同委员会。
日、9月25日,双方在板门店举行了两次有关召开双方国会会谈的预备性会谈,但未能达成协议。
日-23日,朝韩双方的艺术团和故乡访问团分别访问汉城和平壤。
1987年1月—3月,朝韩双方经互相建议同意举行北南总理会谈。
-7日,朝鲜总理与韩国总理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谈。
日—13日,第五次总理会谈在汉城举行,朝鲜总理延亨默和韩国总理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日,朝韩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草签《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日—20日,第六次总理会谈在平壤举行,双方互换文本后宣布这两个文件生效。
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朝鲜国家主席和韩国总统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
日,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逝世。朝韩首脑会晤因此而未能举行。
日,韩国总统宣誓就职。金大中建议南北方互派特使和举行南北首脑会晤。
1998年4月,朝韩双方在北京举行首次副部长级会谈。1999年6月—7月,朝韩双方副部长级会谈再次在北京举行。
日,朝韩双方同时宣布,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6月12日至14日在平壤会晤。后因技术原因,会晤推迟一天举行。
朝韩两国的历史冲突:1968年、1974年、1976年、1983年、1987年。
2010年,南北朝关系持续紧张。3月份 韩方多次表示正考虑全面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朝方表示韩国加入这一倡议是对朝鲜“宣战布告”,朝鲜将采取坚决应对措施。5月20日韩国公布正式调查结果,确认系遭朝鲜击沉[2],朝鲜发表“控告书”,指责把“天安”号舰艇沉没事件与朝鲜联系在一起是对朝鲜的“严重挑衅”,是“把局势引向严重危机的行动”。5月25日 朝方进行地下核试验。5月26日 韩方宣布即日起正式全面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5月27日 朝方宣布不再遵守停火协定。
日, 韩朝双方在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延坪岛地区互相炮击,炮击当天造成两名韩国军人死亡,另有数人重伤。
11月28日 韩美在韩国西部海域(黄海)开始举行为期四天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朝鲜新宣传画习。
各方反应:
针对朝方声明,韩国国防部给予低调回应,称尚无计划向西部海岸地区增派军事力量,但“军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就任何可能的紧急事态做全面准备”。
俄罗斯外交部官员27日说,&延坪岛&事件后的局势是“令人担忧的”和“紧张的”,俄罗斯不希望“神经战”演变成“热战”。
政府27日表示,朝鲜在宣布成功进行核试验后再次发射短程导弹是对安理会的挑战。
2014年1月,朝鲜推出新宣传画,呼吁国内大力开展朝鲜半岛统一运动。[3]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半岛南部地区与气候相似,受东韩暖流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半岛部北地区气候相对寒冷,与的内陆气候相似。在一月份,朝鲜半岛南北温差达20摄氏度。
不过整个朝鲜半岛在盛夏都是受到东亚的影响,在秋季都有频繁的。大部分的降雨是在夏季,将近一半的年降雨发生在季风时节。除了外,朝鲜半岛在冬季气温都低于零摄氏度。冬季降水稀少,除山区外很少有积雪。朝鲜半岛已植物种类有3000多种,其中500多种为朝鲜半岛特有物种。朝鲜半岛气候可分为、、。暖温带分布在半岛南部海岸和。植被为阔叶常绿植被。半岛大部分地区为中温带,植被以,阔叶落叶植物为主。朝鲜半岛北部和山区是,植被以和为主。(英语: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简称为朝鲜或北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国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日。朝鲜劳动党是唯一的国家执政党。
1958年,朝鲜宣布完成了城市、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70年宣布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日同韩国一道加入联合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为122,762平方公里。
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端,北部主要与中国相邻,东北端与俄罗斯有陆地边界,南部隔军事分界线与韩国接壤。
朝鲜东面为朝鲜东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面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
朝鲜平均海拔高度440米,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朝鲜海岸线全长约60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朝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英语:Republic of Korea)简称韩国、南韩。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总面积为99600平方公韩国国旗里。韩国的领海与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汇。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200个大小岛屿。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当属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济州。
韩国现有一个特别市(首尔特别市),一个特别自治市(世宗特别自治市),8个道,6个广域市,1个特别自治道(济州特别自治道)。
首尔特别市是韩国首都,韩国第一大城市,聚集了韩国大部分产业以及25%的人口(1050万)。2005年1月,原汉城市改成的“首尔市”市长李明博(即后来的韩国第十七届总统)在汉城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的中文翻译名称改为“首尔”。釜山广域市是韩国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海港。
2014年底,韩国首都将由首尔特别市迁往世宗特别自治市。
首尔市于1988年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称“1988年汉城奥运会”。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韩国政府推行“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中上等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韩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下滑,仅仅六年由世界第11大经济体跌落到世界第15大经济体。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远古以来,居住在大陆和半岛的先民就有许多来往和联系。古代中国与古代朝鲜族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交往已有3,000多年,可以说比中日交流的历史还要悠久,而且中朝交流还常常充当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代往往通过朝鲜半岛再传到日本。
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的先民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和族(包括和)。关于三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二曰、三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在《》中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宗主权承认朝鲜半岛独立,,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正式国号。“han”这个音在朝语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中韩日建交,两国各领域关系发展迅速。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华时,双方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卢武铉总统访华时,双方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5月李明博总统访华时,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1月,王毅副外长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访韩,韩国候任总统李明博特使朴槿惠访华。2月,唐家璇国务委员作为胡锦涛主席特使出席李明博总统就职仪式。3月,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柳明桓访华。5月,李明博总统来华进行国事访问。8月,李明博总统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胡锦涛主席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9月,韩国务总理韩升洙来华出席北京残奥会开幕式。10月,李明博总统来华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12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福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李明博总统。
日,胡锦涛主席出席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期间,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4月11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在泰国帕塔亚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期间,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4月4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韩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分别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总理韩升洙和国会议长金炯旿等。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中韩双边进出口总额为1861.1亿美元,增长16.2%。其中中方出口739.5亿美元,增长31%;进口1121.6亿美元,增长8%。我是韩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截至2008年底,韩对华实际投资累计419亿美元。我是韩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是我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我对韩实际投资累计12.9亿美元。
两国在文学、艺术、体育、教育、卫生、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交流发展迅速。
2008年中韩人员往来533.3万人次,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2008年底,韩国在华留学生约6万人,占在华留学生人数的36%,中国在韩留学生约3.4万人,占外国在韩留学生总数的58%,均居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人数之首。
两国主要城市之间有47条定期客运航线,每周830多个班次;10条定期货运航线,每周47个班次。我天津、青岛、大连、烟台、威海、、日照、连云港与韩国仁川、釜山、平泽等地有定期客货轮航线。
双方共建立104对友好省市关系。双方友好团体有中韩友好协会、韩中友好协会、韩中文化协会、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韩中经营人协会、韩中亲善协会等。除互在对方首都设大使馆外,中国在韩国釜山和光州设有总领馆。韩国在中国上海、青岛、广州、沈阳、成都、西安和香港设有总领馆。[4]朝鲜文化是朝鲜民族自古不断演化发展形成的民族思想、理念、风俗和习惯。虽然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北韩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却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与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朝鲜半岛传统文化受影响,不过与相比,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朝鲜传统民俗音乐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盘索里、农乐和散调等。其中盘索里作为一种朝鲜传统曲艺形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乐和散调则被列入重要无形文化遗产。[5]朝鲜半岛的传统舞蹈源于的祭祀活动。分为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种。一般说来,在起舞的过程中,跳舞者的腿和脚是不露出来的。[5]朝鲜半岛的绘画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发展,佛教绘画技艺成为当时的主流。不过朝鲜半岛的自有绘画技艺也一直得以保留。朝鲜半岛的绘画一般画在纸或上。18世纪,朝鲜半岛本地的绘画技艺,尤其是书法和刻章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5]早在新石器时期,朝鲜半岛人就开始使用陶器。三国时期陶瓷技艺在朝鲜半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高丽王朝时期,青瓷的制造技术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并出口到世界其它国家。时期,取代了青瓷。朝鲜陶瓷在世界的欢迎度也有所下降。朝鲜王朝中期,蓝白相间的陶瓷后又成为主流。万历朝鲜战争,倭从朝鲜半岛掠去大量的瓷器和工匠。的陶瓷因此深受朝鲜半岛的影响。许多日本的知名陶瓷体系都是源于万历朝鲜战争被劫去的瓷器和工匠。[5]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汉三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