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杨子荣打虎的故事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关于侦察英雄杨子荣的真实情况
年9月10日19459181944600150100194550019171286414&&&& 19431945&&&&& 194592810&&&&& 6001501005001300194510从194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次年—月四日,历时三十七天,在吉北、哈南地区连续作战十余次,歼敌3000余。摧毁了永吉、舒兰、榆树,五常四县的维持会和治安队,建立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解放了大片国土和人民群众,扩大和巩固了北满根据地。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扩大了我党我军在新区的影响。部队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练和壮大,为向牡丹江胜利进军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这时,部队扩大到3000多人,编为两个团一个井卫营。又奉命赶赴牡丹江,当时牡丹江我党只控制牡丹江市和宁安海林两个县城,其他广大地区为国民党控制的土匪武装占据,形势危急。我支队于1946年2月2日到达牡丹江,经过三个月的南线、北线、东线三个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各大股土匪,残余匪徒跑到深山老林中潜夫起来,到1947年底,土地改革后,全部肃请了残匪。共消灭土匪五千余人。到1948年,二支队全体开赴前线,参加解放战争,这个部队由从山东出发时1000多人,沿途边行军、边战斗、边扩军。到牡丹江时己扩编为两个团一个警卫营共3000余人。这个部队到牡丹江二年中前后发展成五个团,参加主力部队。有抗美援朝时被彭总称为万岁军的38军,有警卫中央的中央警卫师,有海军、铁道兵。在保卫袒国、建设祖国中,发展了很好的作用。&海军支队成立二年来,取得上述成绩,根本一条,就是这个部队坚决认真执行了毛泽东的建军路线,继承了红军、八路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就是坚定的政治方向,灵活的战略战术。全体指战员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官兵一致、遵干爱兵。&3221004&5210030270100419485102151857& 13&&19472205003022222320 5&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王学俭的博客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第三方登录
杨子荣比007更不容易
自15日点映,徐克版《智取威虎山》收获了无数赞誉。一个香港导演能把一部红色题材拍得让各方满意,除了对主题的认知、技术的运用,还离不开接地气的人物。从筹拍开始,徐克就属意张涵予——这个最想演也最常演主旋律英雄的男演员出演杨子荣,而后者最终没有让他失望。在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为使当下年轻人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张涵予把杨子荣与007做类比,但他觉得,杨子荣比007更不容易,“因为他不能拈花惹草,又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才是典型的中国好男人”。京华时报记者聂宽冕&京华时报记者张沫摄□情结杨子荣在我身体里张涵予形容,从小到大,杨子荣是“长”在自己身体里的:“就是说他那种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当我遇到挫折、情绪低迷时就会闪现在脑海里,让我觉得身为一个男人、一个爷们儿怎么能这样,瞬间振奋起来,帮我战胜了很多困难。”其实,那个年代有很多英雄:邱少云、董存瑞、李向阳,但杨子荣给张涵予的印象最深刻。“那时觉得解放军正正经经的,杨子荣化妆成土匪进到土匪窝的情节很吸引我们这些小孩,而且他进了土匪窝说的全是黑话,和土匪打成一片,容易让我们发挥想象力。后来我看了007,觉得杨子荣不就是詹姆斯&邦德吗?俩人一样,都是胆大心细的真男人。”不过,张涵予开玩笑说,杨子荣比007更不容易,“他不拈花惹草,而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幽默,又果断,这才是典型的中国好男人”。□挑战&打虎爬树自己上阵即使饰演了儿时的偶像,张涵予该受的罪也一点没少,甚至更多。《智取威虎山》剧组在-25℃的东北待了两个月。那里气候独特,只要刮风,戏就拍不下去,因为演员的嘴冻得连台词都说不出来。“经常是阳光灿烂的时候正拍着,突然飘过来一小片云就开始下白面一样的大雪。我们就赶紧搭棚子,可是刚搭完雪就停了。常有的事儿。”不过对张涵予来说,最大挑战还是动作戏。他有腰病,但片中有大量动作戏,最出彩的是打虎和炸飞机两段。开始他认为自己做不到,老老实实向徐克导演要了替身。“拍打虎那场时有个上树的动作,老爷(徐克)希望我能自己做,因为上树后摄影机会正对着演员的脸。替身先给我示范,两三下就上去了,那我哪儿行啊?还得穿着30多斤重的狐皮大衣,但是后来心一横眼一闭,竟然就做到了。然后第二天替身就不见了,后面的戏我都得自己做。”张涵予笑言,人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只要遇上了徐克导演。“因为他老是拍演员的脸,结果我们就打虎和炸飞机那两场戏,各拍了15天,加起来一个多月。”不过张涵予对徐克十分敬佩,认为他是纯粹的艺术家:“我特别理解艺术家,他有时候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充满童真般想着他的故事。作为导演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对于自己在片中的付出,张涵予认为十分过瘾:“我喜欢演戏,要是有一天不演了,可能会衰老得很快。其他的,我很清心寡欲,生活中很简单,但是演戏我有强烈的欲望,这个我一点都不回避。”□评价&女儿看后直呼太爽张涵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如何吸引当下年轻观众是电影从筹备之初就关注的问题,但是从点映收获的口碑看,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不少年轻观众十分喜欢。而让张涵予最欣慰的是,他16岁的女儿看完后连呼太嗨。“我女儿16岁,前两天看完后喜欢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跟我说‘太好看了爸爸,太好看了!’原来我演的电影她根本不看,整天就是美国那些东西。”他笑言,女儿看完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太像土匪了!”而他听到这个评价后非常高兴:“我以前的角色她都没有评论过,后来还在微博、微信上大肆给我们宣传。我马上告诉监制黄建新,我女儿16岁,这电影把她都看嗨了,我觉得年轻人会喜欢,咱们这个电影成功了。”虽然出演杨子荣圆了儿时的梦想,但因为有一些老艺术家的版本珠玉在前,张涵予的压力一点不小。但评论出来后,影片和这个人物都得到了观众认可,张涵予松了口气。“拍完后,剧组所有人特地到了杨子荣长眠的林海,看了看他在苍松翠柏间的墓碑,给他献上了花圈。”□感慨中国也有铮铮铁汉张涵予说,这个时候重拍杨子荣的故事,他觉得太有意义。如今好莱坞用他们的英雄主义拍出弘扬美国价值观的电影,而这些电影称霸了全世界。“我们的年轻人从小看的都是美国的英雄,但是《智取威虎山》在这个时候告诉中国的年轻人,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英雄,一点不输给詹姆斯&邦德,甚至比他的处境更危险,而且他是一个真人。”张涵予觉得,英雄主义到了何时都不过时,“尤其是当今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有点信仰缺失,《智取威虎山》能给中国的年轻人找回自信,我们也有这样的铮铮铁汉,我们也有这样不屈不挠的精神”。硬汉圆梦采访过张涵予的记者都知道,他不是话多的人。但这次,只要说到跟《智取威虎山》有关的一切,他就可以滔滔不绝。早在开拍前,关于他如何崇拜杨子荣、从小爱扮杨子荣的报道就层出不穷。不过张涵予说,真正扮演儿时的偶像,除了高兴还有敬畏。能够得到认可,他不觉得是自己的功劳,“这一定是杨子荣在天之灵的保佑”。□光影杨子荣1958年话剧版:童超1958年5月,北京人艺取“智取威虎山”章回改编成四幕九场话剧,童弟饰少剑波、童超饰杨子荣、胡宗温饰白茹、郑榕饰座山雕、于是之饰栾平,轰动一时。1958年京剧版:李仲林1958年,上海京剧院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年夏,由著名京剧武生、名丑“小桂元”之子李仲林出演。1960年电影版:王润身1958年,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出版,引起极大反响。1960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八一厂把《林海雪原》搬上银幕,委派资深导演刘沛然执导。当时,自荐和被推荐出演杨子荣的有40多人。八一厂“三王”之一的演员王润身认为“杨子荣应该有中国武侠的色彩,音容笑貌都该充满江湖味”,让他最终得到了角色。1970年电影版:童祥苓《智取威虎山》最早由上海京剧院在1958年排演,经年的修改加工,成为“文革”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1970年国庆在全国公映,是首部被搬上银幕的“样板戏”。由当时被打成反革命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弟弟,“童家班”成员之一童祥苓出演。这一版后成为经典,很多对白广为流传。1986年剧版:韩再峰1986年,电视剧《林海雪原》,总导演朱文顺,韩再峰饰杨子荣,共10集。2000年纪录片版:马伦2000年,带有纪录片性质的《杨子荣》,编剧为谷办华,旨在还原一个没有虚构过的杨子荣,表演者是马伦。2003年剧版:王洛勇2003年,李文岐执导的电视剧《林海雪原》问世,王洛勇饰杨子荣。因为加入了些人性化元素,这一版备受争议。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举报与反馈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与杨子荣有关的电影资料_百度知道
与杨子荣有关的电影资料
谢谢帮帮忙,很急
以为小分队被冻跑了,按时来到威虎山,山上不仅有数倍于小分队的敌人。小分队转移到林业工人集中的夹皮沟,想强攻硬打是很困难的、日本鬼子特务《林海雪原》孤胆英雄杨子荣剿匪传奇根据曲波同名小说中“智取威虎山”一节改编,紧接着又抓到为座山雕庆祝60大寿摆百鸡宴而下山捉鸡的土匪傻大个。杨子荣上山后。一天。但是小炉匠却乘机逃跑了,小炉匠也来到威虎山,杨子荣担任司宴官,小分队找到了已做匪巢的河神庙,人民解放军为了保证土改不受破坏,并破封为“上校团副”威虎山老九,未等清醒过来,威虎厅有一条直通山下的暗道,组成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消灭土匪,历经多次考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大年三十晚上,给小分队做目标,取得了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信任、一撮毛之后,带上先遣图。土匪一个个喝得烂醉。最后。工人群众把藏起来的小火车开了出来:威虎山是国民党座山雕的大本营,决定让侦察英雄杨子荣化装成奶头山许大马棒的副官——胡彪、小分队的领导少剑波决定用计捉他。这下惊动了座山雕。少剑波带领小分队和民兵,准备配合奔袭来的小分队和民兵里应外合消灭座山雕之时,抓住敌人弱点,一撮毛听信庙里的道士。工人群众在高波的领导下。第二天,献了先遣图、国民党参谋的判断,从一撮毛手中得到了敌人的地下先遣军的组织系统图——先遣图,在山上点起火把,结果被抓住,从他身上了解到,在威虎厅点上松明。在这紧急关头,杨子荣先发制人,终于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小分队在审问了小炉匠,杨子荣亲自枪毙了他。正当杨子荣大摆百鸡宴。 1946年,他派八大金刚中的大金刚下山炸毁小火车,就被全部消灭,座山雕也被活捉,突然,消灭了这一小撮土匪。他们深入群众。经过周密研究,并发现了隐藏起来的匪徒一撮毛,帮助群众解除了顾虑。解放军参谋长,而且有很多暗堡,他利用座山雕庆祝60大寿之机,打入威虎山,使小炉匠不敢说出被解放军俘虏过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有电影杨子荣《林海雪原》里面的人物有小说,好多版本有个最经典的对白就是“天王盖地虎,还有戏剧,有电视剧,宝塔镇河妖
故事发生在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在击破奶头山之后,乘胜进军,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侦察排长杨子荣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剑波汇报。少剑波下令继续向前方侦察,到黑龙沟会合。 座山雕匪帮在回威虎山途中,一路洗劫,又来到夹皮沟烧杀抢掠,强掳青壮男女上山修筑工事。 李勇奇深受大害,儿子被匪徒摔死,妻子被座山雕枪杀。李勇奇雷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被匪掳走。 杨子荣等四人沿途侦察,访问了躲藏在深山的常猎户父女。常户的女儿常宝闻知杨子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为民除害,她怀着深仇大恨,控诉了座山雕的滔天罪行。杨子荣在常猎户父女的帮助下,得悉威虎山的山路和土匪的一撮毛的行踪。 杨子荣从一撮毛身上获得了载有土匪秘密联络地点的“联络图”,胜利归来,并侦积压此为座山雕垂涎已久。杨子荣又审讯了栾平,核实了“联络图”的情况。 由于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进攻,大家都认为只能智取。杨子荣自请改扮土匪胡标,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 杨子荣来到匪窟威虎厅,战胜了座山雕的种种试控,并把“联络图”献给了座山雕,取得了初步信任。座山雕“封”杨子荣为威虎山的“老九”和“上校团附”。 夹皮沟群众饥寒交迫。 李勇奇冒死逃出匪窟,转回家来,母子相逢,悲喜交集。 少剑波率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当地人民因久匪患,不明真相,加以敌视。少剑波对李勇奇母子耐心宣传党的政策,解除疑虑,表示全力支援解放大军,消灭座山雕匪帮。 座山雕对杨子荣深存戒心,满腹怀疑,设下毒计,再一次进行试探。 杨子荣深入敌人的心脏,又一次战胜了座山雕的试控,将搜集到的情报送下山冈。 孙达得及时取回杨子荣的情报。这时押运犯人的小米车二道河被土匪炸毁,一撮毛炸死,栾平逃走。少剑波考虑到栾平若逃往威虎山,将破坏整个歼敌大计,便下令急速出兵。 追剿队由杨能奇带路,迎着风雪,翻山越岭,滑雪疾进。 栾平突然逃到威虎山,他在座山雕面前指控杨子荣。杨子荣在这生死成败关头,发挥了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战胜了栾平,并把这个顽匪置于死地。 在“百鸡宴”上,杨子荣把匪徒灌醉,追剿队及时赶到,全歼匪众,无一漏网。 [考释]故事见小说《林海雪原》。潮剧本系根据上海京剧院同名京剧本移植。 60年代末70年代初,汕头地区潮剧团、汕头青年潮剧团、潮安潮剧团、潮阳潮剧团等演出。
杨子荣(王洛勇饰) 智勇双全的杨子荣、英俊冷静的少剑波、清纯温柔的白茹、阴险狡诈的座山雕……《林海雪原》和它所代表的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一代人心灵深处永难磨灭的烙印。根据原著改编的28集电视剧《林海雪原》今天起播出。不论与童祥苓主演的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还是与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旧版电影《智取威虎山》相比,新版的《林海雪原》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剧情 杨子荣“痞气”十足 在以往的京剧和电影中,集中展现的是“智取威虎山”,而电视版则将小分队的成立以及逐个打击各山头土匪的故事诠释得更具体,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的成长经历表现得更完整。老版的杨子荣一出场就是侦察排长,没有交代他的出身及经历,似乎一生下来就是个大英雄。在剧中他的起点被降低了,刚开始只是田司令身边的一名伙夫,小时候因为家贫闯过关东,做过学徒,还当过看家护院的保镖,能烧一手好菜。由于在江湖上混迹多年,会讲不少黑话,老于世故善于见风使舵,全然不像英雄,他从来就没有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因为他会讲黑话,才将他调到侦察小分队,他还不愿意去;另一方面,小分队也不愿意要他,觉得他痞。在上威虎山之前,他对战友们表示:“你们都是党员,这次我如果回不来了,能不能追认我为烈士?”被感动的战友们纷纷表示愿意介绍他入党,他这才入了党。 原著中,只有参谋长少剑波和白茹有一段爱情故事,而在样板戏中,连白茹这个人都没有了。电视剧为了更人性化,特别加入了杨子荣的爱情线索,剧中杨子荣有了一个叫“槐花”的初恋情人。 英雄竟然牺牲了 但是,新版《林海雪原》从剧情上看,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首先是旧版“样板戏”中的“小常宝”不见了,“深山问苦”这一出也取消了。想当年,多少人一听到小常宝那一段反二黄的锣声一起,就跟着热泪盈眶,多少人一听到“从今后跟着救星共产党,管叫山河换新装”,就热血沸腾。在新版电视剧中取消了这一人物,总让人觉得不是很痛快,不仅看起来失去了一种感觉,看完后也丧失了回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己激情燃烧岁月的那种感觉。 除了小常宝,连在威虎厅中那激动人心的暗语对话也不见了。曾几何时,有人甚至在下夜班回家时让家里人开门都用的著名暗语“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被成语和百家姓所取代了。甚至于新版电视还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一车关东军的烟土———虽然看起来更加合情合理,也更容易让人理解为什么座山雕会那么容易收纳胡彪,但感情上毕竟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但与杨子荣的牺牲相比,上面这些都算是很小的事情了。旧版的电影和“样板戏”中,为了贯彻“三突出”(即在所有的人物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原则,将杨子荣刻画成了高大全式无所不能的理想化的英雄,但在新版电视剧中,不仅杨子荣成了有诸多缺陷的“人”,甚至连少剑波也变成了一个情感丰富的领导。这对于30岁以上看惯了当年样板戏的人来说,一时半会还真难以接受自己小时候完美无缺的英雄人物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风格 大刀阔斧+精笔细描 童祥苓版《智取威虎山》走的就是京剧的风格,不同的是,这部戏剧电影通过舞蹈、音乐和对白三管齐下的方式来达成。而王润生版的杨子荣虽然缺少了戏剧中的“舞蹈”性,但由于八一厂将剧情编排得异常紧凑,因此也可以通过剧情来刻画出人物。但这两个旧版的人物设置,脸谱化倾向都非常严重,好人永远风神俊朗,坏人全部獐头鼠目。这种千篇一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电影的政治说教意味,而减弱了影片本身的故事性。在这一点上,新《林海雪原》无疑容易被观众接受。 据导演李文歧介绍,电视版是为了能让观众对这段历史重新认识,要突出大时代的历史背景,要“在整体上创造大氛围、大场景、大镜头,营造厚重的历史氛围,而演员的服装也都全部是大棉袄、大狗皮帽子、大鞋板,以突出特殊的生存环境”。用一连串“大”字描述后,李文歧总结:“要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在拍摄的细节上则要精雕细琢,远看大刀阔斧近看却是精笔细描,要有油画之感。” 演员 杨子荣饱饮洋墨水 电视版中的杨子荣由来自美国百老汇的王洛勇扮演。王洛勇因6年连演2478场名剧《西贡小姐》,而成为蜚声美国百老汇的华裔表演艺术家。在离别祖国15年后,2001年他登上中国话剧舞台,在话剧《孔乙己正传》中演绎了孔乙己,这个喝过不少洋墨水的新版“杨子荣”能否得到认可? 从习惯于耸肩膀转眼珠表情丰富被西化的形象转换到言谈粗糙不修边幅的东北汉子,王洛勇坦言真正接演杨子荣时“很紧张”,“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看,我对北方文化并不是很熟悉。语言、气候、服饰、生活的氛围和我熟悉的中国南方的文化是不一样的。导演就从生活中先调整我的状态,给我提要求,不准听美国音乐,不用美国香皂而改用肥皂洗脸,穿结了汗碱的衣服。早饭吃稀饭,而没有牛奶、麦片、黄油。”那究竟他演的有什么不一样?“越是这么一个英雄的形象,越要用尽可能多的细节表现,让观众感觉到他和普通人一样,而不是被神话的。比如有他的缺点、他的嗜好,爱吃酸菜炖粉条等”。 杨子荣在旧版的电影中和样板戏中都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被理想化的英明神武战无不胜的理想化的革命英雄的符号。新版的《林海雪原》与当年相比,最大的特征也正是将“符号”一一还原成“人”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版的《林海雪原》与旧版的《智取威虎山》根本不在同一层面。前者既不带有政治说教功能,也不带有符号幻想色彩,所以,新版的“杨子荣”在演技方面与王润生版、童祥苓版相比,也基本没有可比性。 白茹未脱学生味 白茹(童谣饰) 在原著中,少剑波和白茹的爱情故事给这部男人戏添上了不少浪漫的色彩,在电视版中,白茹由炒得沸沸扬扬的“张童事件”女主角童谣扮演,虽然是处女作又加上负面新闻缠身,不过剧组人员对童谣的演技还是赞赏有嘉。制片人郑凯南告诉记者,当初挑选童谣来扮演“万马军中一小丫”的白茹,完全是看中她身上特有的清纯可爱,“那时她还是中戏大一的学生,不满18岁,刚好和角色吻合,而且她外形很单纯。”其实旧版的电影“样板戏”中并没有“小白鸽”这一形象。虽然有一个“卫生员”,但也就是跑龙套的,没有什么戏分。在王润生版的《智取威虎山》中,卫生员的戏分稍重,但按照当时的戏剧创作准则,“在塑造正面人物时,必须从英雄人物出发,所有的正面人物犹如绿叶扶红花般,去烘托英雄人物,特别是主要的英雄人物。”所以,有关她和203首长之间的关系,也依然没有交代清楚。虽然曲波的小说中有《白茹的心》这一章节,但也只是委婉地提了一下。 新版电视剧中童谣扮演的白茹虽然戏分较重,但因为此前的角色不是属于符号化的人物形象,就是属于“绿叶”性质,所以并不存在可比性。但就其本身的表演而言,她的确不像一个在部队中呆过的卫生员,没有脱去学生的影子。许多对白的语气拿捏分寸并没有掌握好,似乎并不知道该如何跟“首长”说话。 除此之外,新版《林海雪原》中还增加了其他一些女性角色,比如槐花、栾平的老婆等等。这其中,槐花的存在虽然使男一号多了一丝人气,但也使整部剧落入传统的男女情感戏的窠臼。 评头品足 这个“英雄”太普通 一种理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回归到现实层面的。理想化的事物如此,理想化的人更是如此。在理想化的情况下,英雄们可以不吃、不喝、不死、不伤;同时也没有七情六欲、没有杂乱思想、没有个人问题。只可惜,这样的英雄,只能是一个符号,一种政治说教的产物。 英雄也是人,也会犯幼稚的错误。这是看完电视版的《林海雪原》之后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现在已经很难理解,当年的人如何会迷上高大全式的杨子荣。毕竟“人无完人”这句话说了也不是一天两天。偶像缺失的结果使得当年的人们陷入对一切正面的英雄人物盲目崇拜的境地之中,而忽略了他们作为正常人应该有的特性。 但是,在电视剧《林海雪原》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人性化。不论是杨子荣还是少剑波,都不再具有完人的素质。只是,在人性化的同时,理想主义的色彩也逐渐被湮没。整整30集下来,我们甚至听不到一句“为了革命”之类的话。虽然现在不流行喊口号,当年的许多军人的政治素质也的确不至于到了张口就是口号的地步,但就连政委口中都蹦不出这种字眼儿,似乎整部剧就有点变了味了。 电视剧《林海雪原》人性化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对主角形象的选择上。当年电影中的正面角色无一例外全是国字脸,而且满脸正气———但事实上当年的革命英雄很少有长成电影中那种样子的。所以,对杨子荣形象的人性还原,其实正是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看点。 美中不足的是,孤胆英雄杨子荣还原成了普通人,但感觉上颇有儒将风度的少剑波却依然停留在平面之中。新版《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不但人物造型与当年相差不多,在性格刻画方面,也只是给他增加了与小白鸽的感情戏而已,与杨子荣的血肉丰满比起来,无疑单薄了许多。给人的感觉,甚至还不如几个土匪形象(如栾平等)刻画得生动。 当年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觉得少剑波有种周瑜的感觉,但现在看电视剧,少剑波还是那种“不完全”的周瑜感觉。如果让少剑波能像田司令员那样,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个人魅力,这个当年被众多少男少女视为偶像的形象,才算真正从理想之中复活了起来。 来源:广州日报
杨子荣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杨子荣的故事…
杨子荣的故事…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1945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1929年,杨子荣一家因生活所迫,迁往安东谋生。12岁的杨子荣,在安东一家私营缫丝厂当童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安东地区,杨子荣的父亲染病身亡。母亲领着两个妹妹回山东老家,留他在安东继续谋生。四年后,他和老乡结伙到鸭绿江上当船工,顺水放排,逆水拉纤。后来,他被日军抓当劳工,流放深山采矿,过着牛马生活。他饱尝了人间的疾苦和亡国奴的滋味,结识了不少患难与共的朋友。1943年,他不忍洋人的欺凌,带头打了为洋人服务的工头,从东北跑回山东家乡。1943年春天,杨子荣因与日本工头发生冲撞,被迫跑回山东老家。他回家以后,秘密加入了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后与一位名叫徐万亮的姑娘结了婚。1945年8月,他参加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同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并于1945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
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他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关键时刻还给排长、连长出主意、当参谋,博得指战员的称赞和爱戴。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杨子荣立过特等功,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并被提升为侦察排排长。
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杨子荣所在部队,担负着剿匪、保卫土改的重任。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杨子荣进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缴械。日,海林镇解放。
在长期的剿匪斗争中,杨子荣留下了极多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日早晨,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部李匪据险顽抗,杨子荣与营长交换了作战意见,部队正面佯攻,进行火力侦察。杨子荣带领一班人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他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独自一人跃出掩体,巍然挺立在敌群中,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被评为团战斗模范。大股匪徒歼灭后,小股残匪流窜于深山老林中。部队首长组建武装侦察小分队(团侦查排),消灭残匪。小分队负责人由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的杨子荣担任.小分队组建后,首先生擒了所谓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许祥),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其后杨子荣带领四名战士,化妆成敌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敌情。
1946年5月,杨子荣带领侦察员两次进入亚布力山,摸清了敌情。部队根据他提供的情报,一举歼灭股匪“许家三兄弟”和国民党接收大员———赵专员。6月间,他一人去绥芬河侦察匪情,回来路过一个森林小屋,发现有土匪在里面说话。他本可以不管,因为当时附近溃散匪军很多,搞不好就脱不了身。但又一想,敌人不多,也没有防备,能抓几个俘虏回去,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况。于是,他悄悄摸近小屋,在门旁突然喊道:“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接着又机智地喊:“1班堵房后,2班准备好手榴弹,不出来就往里扔!3班跟我来准备抓活的!”屋里的敌人吓坏了,忙喊:“别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杨子荣厉声问:“里面有几个人?”“我们3个。”土匪答道。杨子荣心想,3个人就好办了。他喝令:“先把枪扔出来,再一个一个地爬出来,脸朝地,不许抬头,谁抬头就打死谁!”土匪们先甩出了3支步枪,又一个接一个地爬了出来。杨子荣命其中一个土匪解下绑腿,把另两个家伙倒背手绑上。然后他又把这个土匪的双手捆好,把3支步枪的枪栓卸下装到自己兜里,再把卸了栓的步枪挂到3个俘虏的脖子上,一起带回团部。团里从抓回的俘虏口中得到了有关土匪“姜左撇子”的重要情报。部队马上分兵两路奇袭了该匪,俘敌百余人,我方无一伤亡,并活捉了自吹“左手打枪百发百中”的惯匪“姜左撇子”。
日晚,他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国民党保安旅长、牡丹江一带匪首“座山雕”。东北军区司令部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孤胆探敌穴是杨子荣侦察行动的一大特点。一次,他利用匪兵换岗的机会,钻进匪兵宿舍,推醒一个匪兵,说:“起来,换岗了!”匪兵一出来,就被抓了“舌头”。又一次,在一个屯子侦察马喜山逃匪的情况,杨子荣顺手抄起一家门口的扁担和水桶,大模大样地在村里各院串了一遍,把匪情摸得一清二楚。杨子荣还很懂反侦察,剿匪部队每到一个村子,只要是雪天,杨子荣就沿着村子转一圈,发现有外出或进山的脚印,就知道村内有土匪的坐探,循着足迹追击大都有收获。由于杨子荣完成任务出色,被选为出席团第一届英模大会的模范。
不幸的是,2月23日杨子荣在同部队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而未能打响,土匪的子弹却击中了他的胸部,杨子荣倒下了。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杨子荣所在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杨子荣为了投身革命,毅然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这一走竟是他和家人的诀别。他的女儿不久夭折,妻子也积郁成疾,几年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杨子荣虽然只走过了短暂的31年的人生历程,但是他和他为了全国解放而浴血疆场的战友们却永远没有走出我们的记忆,没有走出林海雪原。无论时空怎样转换,雄奇苍茫的林海雪原,都会因为拥有了他们而熠熠生辉。昔日的青春热血换来了今日的丰饶安详,巍巍群山,连绵林海,因此也就永远融入了他们的呼吸,他们不朽的生命……
请采纳我,我尽力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幽默笑话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子荣打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