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身边那个女童是谁?是唯一一个女孩

西游记中神秘的菩提祖师是谁?(天涯人文频道首页推荐)
文/一笑倾城国
如果问,《西游记》小说里最神秘莫测的人物是谁,相信西游记的爱好者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名字:菩提祖师。是的,这个菩提祖师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只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出现了一下,最后就像道家祖师爷老子一样,西出函谷关以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应了孔夫子评价老子说的话:“神龙见首不见尾”。然而,尽管菩提祖师出场时间不多,戏份却很足。加上西游记小说的作者,老吴同志故意用春秋笔法隐藏他的踪迹,更因为,他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调教出绝世高徒孙悟空,这个孙悟空又因大闹天空而一举成名天下知,比当今超女有过之而无不及,要论名气,绝对是盖过超女她们的,因为超女充其量就在国内牛,而孙悟空则不同,连外星人(天上)都知道他的名头,这个牛可牛大了。
  所以难怪大家要猜测和分析菩提祖师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来头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关于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众说纷纭,但倾向于是道家太上老君的说法比较合理。现在,我另外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也算是花开百家,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聊博大家一笑而已。
  菩提祖师是佛家的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其理由如下:
   ——咱们首先看《西游记》小说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章。书中开篇第一段话就是一首八句诗: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首开篇诗其实道明了《西游记》的宗旨,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是说宇宙创世纪的大事;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则分明是三教合一的典型说法。咱们现代中国的高僧宗舜法师曾经与我开玩笑说:“佛门中有一流传的话,说《西游记》是道士写了骂和尚的,《封神演义》是和尚写了骂道士的。看看《西游记》把和尚写的,从佛到菩萨,除了观音菩萨,好像没有一个正面形象……佩服老师真是厉害,能从小说中考证出这么复杂的内容。”可见,从佛门的角度看,至少认为西游记并非是单独弘传佛教的小说。
  那么我们说《西游记》是宣传三教合一的小说有什么依据呢?所谓“三教”,指的是儒、释(佛)、道三家。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以儒、道两家为主体,佛法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到唐宋时期,儒、道与佛三家加快了之间的融合,而儒家依然是占主导地位,譬如宋之大儒周敦颐辈援佛入儒,革新儒学,形成理学就是一个明证;等到元明清时期,特别是晚明时期,三教合一的思想已经蔚然成风。明以来儒、释、道三教合流,表现在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其间由众多名僧、高道参与,他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终致三教真正合一。如有关在明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先生的一则公案就很清楚地说明问题。
  有一天,阳明先生到金山寺参拜,感觉此寺中的许多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都似曾相见过。他信步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他顿时又感觉曾经在此经住过,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要看个分明,岂料知客师父拒绝说这间关房是他们寺里的一位老和尚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并说他老人家圆寂前交待过不可以开启视人的。
  但由于王阳明再三请求,知客师父碍于情面,况且王阳明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晚年奉旨南巡,因此只好为他打开房门,让他进去。进得关房,但见一位老和尚栩栩如生地端坐在蒲团上,这时王阳明本人与周边的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因为那个圆寂了的老和尚与王阳明简直太相像了,在老和尚身后墙上写有一首诗,云: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此刻王阳明与众人都明确地知道,他自己就是这个老和尚的转世。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圆寂的老和尚,他身前明心见性,禅定功夫高深,临走前已经早已预计到后世的事,欲为后佛门留下证明,故记诗墙上。后来,阳明先生为了纪念此事,曾在金山寺留下诗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
   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阳明先生,明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诗人。姓王名守仁(公元年),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系浙江人。曾任明王朝提督军务都御史,后任兵部尚书等要职。他曾经还写过《又重游开先寺题壁》的诗,云: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透过此诗,有“尚为守俸钱、寻寺、寺僧、折腰、浮名”等字句,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释、道二家对他这个大儒深刻的影响。由于阳明先生曾挽救半个明朝,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甚至遭到明武宗的猜疑,功高震主,尽管得居高位,但内心之处深感危机,自然萌发出世思想。他后来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阳明心学,认为天理之在人心。从而从理论上完成了三教的合一。
——我们再看阳明先生与明代的杰出文学家,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正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王阳明先生的生卒年是公元年,而吴承恩先生的生卒年为年。他们的年代如此相近,难怪老吴同志会有三教合一的思想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那个时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是整个思想界、学术界、文学界的主流思想,不仅阳明先生持三教合一的观念,就是普通的民众也同样持三教合一的观念,作为文学家的老吴同志也同样有可能持三教合一的观念的。
  吴承恩先生的故乡是淮安。淮安乃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元明清以来,三个朝代都在这里设立了漕运专署,统管南方诸省漕运。几千年来,因卓越的地理位置,淮安长期成为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就出生于此,近代,这里又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总理周恩来。河下,古称满浦,位于淮安城西北3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明初大学士丘浚路过河下时,曾赋诗云:“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可见当时河下繁荣的盛况。可以媲美秦淮河。吴承恩就是河下打铜巷人,他父亲在估衣街、打铜巷一带经营采缕文毂。1975年元月,在城南20里地的马甸乡二堡村出土了一块吴承恩为其父撰写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他的家世。他的故居和书屋“射阳簃”,近年已被当地旅游部门修复开放。现有说法,说的是少年时,吴承恩就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加以整理,并创作了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当然,也有人考据老吴同志非《西游记》的作者,数百年来这一直成为一个历史悬案。力挺老吴同志是《西游记》作者的是鲁迅与胡适先生。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但是,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我们不去论证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西游记》的作者出生于明朝这个特点应该问题不大。而关键的问题则是,明时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普遍为时人所接受是一个明显的证据。
——咱们还是回头看《西游记》小说第一回里面开篇写的:“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大家仔细看分明,《西游记》中这样划分世界与我们现代的宇宙观点显然是不同的,它们的依据来自于哪里呢?还是佛教。佛法认为一个佛刹,在佛经里头叫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所教化世界。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有一千个中千世界,每一个中千世界,有一千个小千世界,每一个小千世界。从地狱起,一直向上,经过我们头顶上的忉利天(传说历史上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去世以后就是重新出生于这个天界的),直要到第九层大梵天,在这个里面,有一个日,一个月,一座须弥山,山的外面,有七道香水海,七座金山,再外边有一道碱水海,海上面有四个大洲,东边的叫东胜神洲,南边的叫南赡部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西边的叫西牛货洲,北边的叫北俱卢洲。这样一来,就非常清楚,为什么《西游记》小说第一回里面开篇要这样划分世界为四大部洲了。
咱们再接着来看,西游小说里描写菩提祖师出场的诗也有讲究的。书曰:“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大觉是佛,金仙无疑是仙,而历劫明心大法师又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与天同寿。众所周知,佛法的说法,劫为时间单位,历劫则是不可思议的时间。法师则是能说佛经之师,显然是指的僧人。谁不可思议的能够永久不生不灭,与天同寿庄严体?据我们目前了解的,唯有佛法的法身佛才是不生不灭的,他才有资格说是历劫明心大法师。那么,他又是谁?我们认为他就是佛法里的毗卢遮那如来。
上面说了金仙是仙,但这个仙可是仙之极品呀,以中国古代神仙家(当然就是道家了)的眼光看,此金仙无疑也是三教合一的仙人。道家修真典籍《钟吕传道集·论真仙》里这样定义仙的概念,谓之“纯阳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反之,“纯阴无阳者,鬼也。”明清的典籍《金仙论证》的作者柳华阳,是中国道教内丹修炼的流派伍柳仙宗派的创始人之一,
本为儒生,起家科第,后弃儒入禅,又出佛皈道,“凡三教之师靡不参”,竟未了彻慧命之旨。幸遇合伍冲虚师传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遂著《慧命经》、《金仙证论》。此派修丹力主清静修持,仙佛合宗。而伍守阳(冲虚)真人与其弟子柳华阳,都是江西人。伍守阳在明末放弃儒业,专习道家全真派功法,又参佛教禅宗之学,曾隐居王屋山,最后得道。伍守阳后出山,传授内丹术给柳华阳。伍守阳著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伍守阳真人原来是儒家,后来成为道家修真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柳华阳真人原来是和尚,结果最后成为伍柳仙宗派的创始人之一。伍柳派在修持丹法上主张仙道为宗,佛法为用,仙佛合宗。既引道家的《黄庭经》、《坐忘论》,又引佛教《楞严经》、《华严经》。
  记得,道家修仙派另一个杰出代表张紫阳真人、字伯端,说过“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的话。《临海县志》记载:宋张用诚,邑人,字平叔(即张紫阳),为府吏,性嗜鱼,在官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嗜鱼戏匿之粱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也。平叔乃喟然而叹日:“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
“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间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即遭受流放)。紫阳真人的书《悟真篇》,读到后来,我发现已经恍然在读佛法禅宗的书了。可见,当时三教合一思想影响多么深远,不仅思想、学术界如此,就是崇尚实修的修仙派也是如此。
  咱们再说劫,又是如何计算的呢?佛法里有大劫中劫小劫三种分别,一个小劫,是人的寿命,从最短只有十岁的时候算起,每过一百年,加一岁,一直加到八万四千岁,就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仍旧减到十岁,像这样的加一回,减一回,总共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就是三万三千六百万年。四个中劫,合为一个大劫,就是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佛教经典《华严经》里有一章专门讲数的概念,讲了无数的数,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万……,后面无穷无尽,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佛经里要讲这个,后来请教宗舜法师,法师一语就解开了我内心多年的疑惑,他说,人们总不是说佛法广大,不可思议吗?讲数不正显示这个吗?佛教的《华严经》中的佛不是别人,正是毗卢遮那佛,又称为毗卢遮那如来。
&&&&&——据佛教《华严经》讲,在宇宙北方的天空中有“莲华藏世界”,是佛报身的净土,那里都是住的佛和菩萨,没有普通的凡人,是个纯粹的“佛国”世界。毗卢遮那佛就是那莲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是梵语,翻译成咱们中国的文字,意译出来就是光明遍照、遍一切处、大日,所以此佛也被尊称为大日如来。称大日,而不称为大太阳,是有佛法他的道理的,世间的太阳光明只能照射某一方面,而大日的光明,则是遍照,完全没有半点遮挡,而此如来智慧神通功德无所能比,所以,称为大日如来。
  大乘佛教的显宗认为,佛祖释迦牟尼佛有三种不同的“身”。按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教义建造的山西平遥县双林寺中的大雄宝殿上,供奉着三尊佛,中间的为法身佛(显法所成的“身”)毗卢遮那佛,左边的为报身佛(证得绝对真理而获佛果的“身”)卢舍那佛,右边为应身佛(佛原来的生“身”)释迦牟尼佛。这三尊佛合称为“三身佛”。
  而佛教的密宗则认为有五方佛(五圣),中央的就叫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此佛身颜色为白色;代表意义,是自性清净;净土名号,叫色究竟土;所转烦恼,是转无明烦恼;所净五蕴,是转色蕴;所成佛智,成就法界体性智。
  因此,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又是佛教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同样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据说,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的佛土是佛国的第一殊胜佛土,此佛土又叫色究竟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无上——超越——美得难以想像、难以言说,套用佛经中的话就是不可思议也;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用超越出世之智慧观见色蕴(佛经所言之“色”字,一般作物质理解,与‘名’概念、意识相对。)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当我们得见色蕴本性时,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土——法界。当然也可以用完美之身显现此一证悟,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智——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五种的聚集。色蕴,指世间一切物质现象。受蕴,即众生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而产生的感觉。想蕴,通过对因接受外界事物而产生的感觉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觉和表象。行蕴,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行动意志。识蕴,主要指人的意识作用。)及五烦恼(由五蕴带来的)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性了。
  譬如,佛法认为西方有四种亿:1、十万为亿。2、百万为亿。3、千万为亿。4、万万为亿。按照现在科学的计算方法,大千世界内有00即10亿个小世界。中国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俗语佛源》讲道,“世界”这个词是从佛经中来的。在佛教中,世界的范围远远大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地球范围。世:代表时间的迁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代表空间的划分,东西南北上下,十方。相对论的创始人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狭义相对论时,在本质上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统一成一个四维空时,以及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他提出的“四维空时”,认为时间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而“世界”这一概念早就在各种佛经中多次被提到过,可以这样认为,佛经中的“世界”概念表明了时间空间密不可分。并且成佛所证入的境界远非四维,而是无量维度,不可思议维度。而“历劫”这一词,则是不可思议的时空的综合形象的说法。
  《华严经》又说,我们所处的世间,叫娑婆世界:是由法身佛即毗卢遮那如来主持的佛刹,位于“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层。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位于“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中央的“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花”上。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有二十层,每一层都有佛:最下方世界名最胜光遍照,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净眼离垢灯;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香,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师子光胜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普照光,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净光智胜幢;……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此世界名娑婆,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其佛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世尊。
&&&&而华藏庄严世界海的中央是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周围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十方世界海:华藏庄严世界海位于中央。十方世界海又在“一真法界”中。“一真法界”唯心而证。
  《西游记》第一回说猴王求仙问樵夫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现在有不少学者认为灵台方寸就是脑,斜月三星就是心其实是有道理的。佛教有四句著名的话,即“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以为倘若离开此心,向外所求,即是外道。外道不是骂人的话,而是说没有入门,还是门外汉的意思。佛教《金刚经》第二十六品之法身非相分佛对其弟子须菩提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明佛认为有形象的佛并非是真正的如来。金刚经里佛还说了非常著名的一段话,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的弟子须菩提是小乘佛法里面的解空第一的高手,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加封的啊。但是,以须菩提的证悟,显然没有超过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因此,基本上可以排除孙悟空的师父非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须菩提。
  可见,佛法认为成佛其实是心成而非肉体成。然而此心却不是我们这个凡心,佛法里,它有个名字,叫“真如”。请看《西游记》第一百回之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章里的描写。
“却说八大金刚,驾香风,引着长老四众,连马五口,复转灵山,连去连来,适在八日之内。此时灵山诸神,都在佛前听讲。八金刚引他师徒进去,对如来道:“弟子前奉金旨,驾送圣僧等,已到唐国,将经交纳,今特缴旨。”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职。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
  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长老四众,俱各叩头谢恩。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
  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此时旃檀佛、斗战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俱正果了本位,天龙马亦自归真。”
  唐僧、孙悟空他们都成了佛与金身罗汉。八戒当即表明了他的不满。我们且不管老猪开不开心。只看那最后一首有诗为证,是如何写的,诗曰: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诗中的“真如”即是法界,“色空”正应了佛教《金刚经》与《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里面说的道理。
“正果旃檀皈大觉”,这里的‘正’应该是证实的‘证’,已经非常明确指出证果即是皈大觉,旃檀是佛教经典里面描写的专门用来拜佛烧的檀香,而大觉则是佛的另外一个名称或者说是法界的名称。“五圣高居不二门”,五圣表面上是说唐僧、孙悟空他们五位,但其实暗和五方佛,前面说了,老吴同志喜欢用春秋笔法,此春秋笔法出处于《史记·孔子世家》,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所以,五圣的实质是合于五方佛。
“不二门”即佛法的“不二法门”。什么不二?一切唯心是也。《维摩经》是佛教众多经典中般若部的一部大乘经教,不二法门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从一切法的本身究竟真理来讲不可思议是很有意思的,譬如不二法门的本质毕竟是空、真如、实相等等,无论我们用什么语音去表达,都不是它的本来面目,必须通过智慧亲证才能够得以体会,就是自己如实证悟了,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种境界即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凡心里头想的、口里头说的话都是分别心,有分别即是二,而非一了,譬如有美就有丑,有好就有坏,有高就有低,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苦就有甜,有希望就有失望等等。举凡这个世间,凡是能够感知的一切无不是相对而存在,这即是佛法上说的两边。《维摩经》之《入不二法门品》中,文殊菩萨认为不可言、不可说、不可示是“不二法门”。但是从究竟上来说还是不彻底的,问维摩诘大士什么是不二法门?时大士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所以,不二法门当是佛教的专利了。有人会说,你开始不是试图证明《西游记》是持有三教合一的思想观点的,现在弄到后面,又回来了,回到佛法。如何解释?
且听我言。你认为仙是不是仅仅就是中国道家理想中的飘渺难见之仙人?其实,佛教许多著名的经典里,仙往往是佛门中人代名词。佛教的《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品》里写道: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需,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是说的什么意思呢?因为《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前所讲的经。佛说,我过去多生多世作国王,曾发愿一定要成佛普度众生。当时,为了学习大乘的佛法,就准备放弃当国王,将政事委托太子去管理。而自己令人击鼓宣令、四方求法。就有一个仙人、来告诉我说:“我有大乘佛法,名叫妙法莲华经,若你能够好好修行,我就为你宣说。”《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的著名经典,由这里可以看到,佛法中的仙人有时就是指的是有神通智慧的僧人。
  因为佛法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和圆通性的宗教,不像其他宗教一般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排他性。所以,我们认为《西游记》小说的作者老吴同志在内心深处是相信佛法的东西的,所以,在老吴同志的笔下,孙悟空由道家最后皈依佛教才算是得了正果,不然,小说结尾,老吴同志完全可以安排孙悟空同志去天庭任个什么什么大仙的职位。
  不知道大家读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没有?我们如果到佛教寺庙中去参拜,可看到观世音菩萨像的旁边总是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童子在陪伴菩萨。在大足宝顶石刻的《毗卢道场》窟内,石壁上也刻着这个童子像。他就是善财童子,观世音菩萨身边另外一个女孩子则是龙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出自于佛教《大方广华佛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其经共八十卷,入法界品占二十卷。全品都是叙述善财童子如何五十三参的事情,就是参拜五十三位老师学习大乘佛法。善财童子因家庭不幸,由一个孩子的好奇出发,经文殊菩萨的指引,明白了人生的道路,要发菩提心,造福人间,利乐有情,从此便以此为宗旨,不辞千辛万苦,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者。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者中间,有厨师、设计师、小学教师、航海家、商人、音乐家、医药家、比丘、居士、外道、老人、小孩、男子、女子等,甚至还有妓女、剥人皮的国王。各行各业,各传授一法门。因此善财童子,从思想、道德、技艺上舍己为人的坚定思想,以后就随同观世音菩萨,做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业。显然,佛法认为,只要发菩提心,愿意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智慧之人都是菩萨或者是仙人。在大乘佛法里面,是极为包容宽广的。或止是三教合一,简直是多教合一啊。
  又佛教《金刚经》里有一段话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以佛法的立场理解“一切贤圣”,即佛法中的三乘(声闻乘、缘觉与菩萨乘)贤圣;无为法,即所证真如无为之理。真如本无差别,而一切贤圣,依此修证,浅深不等,而现差别耳。譬如虚空非丈尺,掘地一丈,则显一丈虚空,掘地一尺,则显一尺虚空;又如象马兔,三兽渡河,足有浅深,浅深皆不离于河。而广义说来,凡是能够证到无为法的,则叫什么都不重要,佛也好,大罗金仙也罢,他们都是三乘的贤圣。因此,佛法中许多人认为基督教的耶稣也是菩萨,甚至有人还说观世音菩萨也是基督教里的圣母玛利亚。当然,基督教是不承认这一点的,我们不过多展开讨论,免得引起是非争论就违背我们乱弹西游的乐趣了。
  到了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西游记中神秘的菩提祖师,其实是佛家的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的结论。因为,非法身佛不能融三教合一,非“毗卢遮那如来”不能承担这个大事业,说到深处,非发大心者不能够普度众生。那么,《西游记》小说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华藏的毗卢遮那佛到底是同一人?或是各个不相干的另外三个人呢?我想听听大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须菩提祖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