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蓑笠翁,翁独钓寒江这两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求小学语文阅读考卷,古诗考卷?
求小学语文阅读考卷,古诗考卷?
08-11-25 & 发布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1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2-3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2、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3、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4-5题。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4、“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历来为人所爱好、欣赏,其原因是 5、评价这首词的风格。(不超过20个字。) 答: 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小令,回答第6小题。 (甲) 天净沙o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天净沙o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两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是 。 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南乡子 苏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 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 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7、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露着 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8、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 六、阅读下面宋词,回答第9小题: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9.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第10小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简要归纳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① ② ③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完成11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1、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 。 九、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2、在表达方式上,两首诗有何不同?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第13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 。 十一、14.从艺术特色评析下面这首唐诗。(不超过150字) 初春小雨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评析: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5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5、“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6-17题。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6、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作者将花草置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请简要地描写这一情境。 答: 。 17、有人认为“含”“卧”二字最有表现力,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 。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8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答: 。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9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9、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 。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0-21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20、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 答: 。 21、这首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 十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2题。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2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 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 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3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3、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 。 十九、阅读古诗,回答24-25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4、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答: 。 25、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 。 二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 。 2、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第3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4-5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4、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6题。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过去;逝。] 6、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牛峤的《定西番》一词,然后回答第7题。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7、本词通过描写什么风物来表现征人的什么情绪? 答: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8-9题。 西 楼 曾 巩 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 。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0-11题。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0、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13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 唐宝历二年,刘禹锡遭贬谪二十三年后返洛阳,时逢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写了《醉曾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2、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___________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为___________。 13、刘诗的颈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 __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4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4、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5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5、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6-17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瘦”分别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18-20。 南乡子 唐o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8、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 。 19、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20、“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③空复情。自多情。 2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 (十四)赏析下面宋代诗人陈亮的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23题。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东君,古代传说中的司花神。 2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这种花在精神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请简要分析本诗作者对这种花的情感态度。 答: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4-25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24、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 25、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26题。 西江月o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6、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27-28题。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27、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 28、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 。 三 古诗文阅读综合检测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 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肴 。”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肴 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此缪公非欲败于肴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绝诸侯之地 绝:穿过。 B.使人让蹇叔曰 让:延请 C.道遇秦师 道:在路上 D.晋文公适薨 适:刚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重图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B.邃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C.智不至则不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师之不反也从此生。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秦穆公兵败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②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③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④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⑤先轸遏秦师于肴 而击之。⑥智不至则不信。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派兵长途跋涉去偷袭郑国,结果遭到对方痛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教训惨痛。 B.老臣蹇叔经验丰富,料事如神,断定秦军一定 会兵败肴山,可惜秦穆公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 不肯相信。 C.郑国商人弦高机智果敢,一边派人回国报信, 一边假托王命犒劳秦军,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爱国 精神可嘉。 D.先轸善于抓住战机,在肴山阻截秦军发动攻击, 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的三个主将,是出乎秦穆公 预料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各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求小学语文阅读考卷`古诗考卷!!_百度知道
求小学语文阅读考卷`古诗考卷!!
求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考卷`古诗考卷!!要求很难很难的``多多益善咯``是小学六年级的语文阅读竞赛类的考卷,最好考到一些古诗、诗人类的,越多越好,先谢谢大家了。。我会提高悬赏的``
提问者采纳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1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2-3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2、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3、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4-5题。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4、“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历来为人所爱好、欣赏,其原因是  5、评价这首词的风格。(不超过20个字。)  答:  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小令,回答第6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两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是
。  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南乡子
苏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  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  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7、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露着
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8、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  六、阅读下面宋词,回答第9小题: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9.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第10小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简要归纳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①  ②  ③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完成11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1、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  。  九、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2、在表达方式上,两首诗有何不同?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第13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  。  十一、14.从艺术特色评析下面这首唐诗。(不超过150字)  初春小雨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评析: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5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5、“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6-17题。  春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6、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作者将花草置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请简要地描写这一情境。  答:  。  17、有人认为“含”“卧”二字最有表现力,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  。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8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答:  。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9题。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9、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  。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0-21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20、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  答:  。  21、这首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  十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2题。  咏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2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  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  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3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3、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  。  十九、阅读古诗,回答24-25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4、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答:  。  25、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  。  二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 。  2、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第3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4-5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4、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6题。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过去;逝。]  6、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牛峤的《定西番》一词,然后回答第7题。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7、本词通过描写什么风物来表现征人的什么情绪?  答: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8-9题。
曾 巩  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  。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0-11题。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0、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13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 唐宝历二年,刘禹锡遭贬谪二十三年后返洛阳,时逢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写了《醉曾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2、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___________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为___________。  13、刘诗的颈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
__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4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4、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5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5、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6-17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瘦”分别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18-20。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8、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  。  19、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20、“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③空复情。自多情。  2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  (十四)赏析下面宋代诗人陈亮的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23题。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东君,古代传说中的司花神。  2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这种花在精神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请简要分析本诗作者对这种花的情感态度。  答: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4-25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24、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  25、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26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6、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27-28题。  如梦令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27、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  28、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  。  三 古诗文阅读综合检测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
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肴
。”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肴 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此缪公非欲败于肴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绝诸侯之地 绝:穿过。  B.使人让蹇叔曰 让:延请  C.道遇秦师 道:在路上  D.晋文公适薨 适:刚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重图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B.邃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C.智不至则不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师之不反也从此生。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秦穆公兵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②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③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④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⑤先轸遏秦师于肴 而击之。⑥智不至则不信。  A.①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派兵长途跋涉去偷袭郑国,结果遭到对方痛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教训惨痛。  B.老臣蹇叔经验丰富,料事如神,断定秦军一定  会兵败肴山,可惜秦穆公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  不肯相信。  C.郑国商人弦高机智果敢,一边派人回国报信,  一边假托王命犒劳秦军,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爱国  精神可嘉。  D.先轸善于抓住战机,在肴山阻截秦军发动攻击,  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的三个主将,是出乎秦穆公  预料的。  (二)5.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  [[[显示不全,如果对我找的感兴趣,我用“知道,消息”发给你]]]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古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修辞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