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将12月13日定位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分别将九月三日定为什么纪念日?12月13日 为什么日?_百度知道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分别将九月三日定为什么纪念日?12月13日 为什么日?
提问者采纳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公民纪念日
第七次,9月3日和12月13日都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_新浪新闻
&&&&&&正文
<h1 id="artibodyTitle" pid="1" tid="1" did="" fid="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下转A3版
  上接A1版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指出,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原标题: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我国拟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 & & & 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 & & 说明强调,制定本决定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 & & 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京报)&
微信扫一扫获得更多内容国家首次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12月13日定为公祭日_新浪中山
国家首次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12月13日定为公祭日
金羊网-新快报评论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仪式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日军侵华新罪证披露
  昨日,披露日军侵华新罪证的图书《山西大同万人坑发掘记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首次公开发行。这批有关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发掘的原始资料包括409幅“大同万人坑”照片、大同煤峪口南沟万人坑洞内清理简述、煤峪口南沟山洞死难矿工身边遗存文物表、万人坑清理工作照、发掘及鉴定工作照等。
  凝聚民族奋发向上的力量 历史不容任何挑战与质疑
  我国缘何高规格祭奠战争平民死难者?
  据新华社电 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纪念日,当天,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将在南京举行。历史已过去77年,我国缘何选择这样的时间节点,以国之名高规格祭奠被屠杀的平民?
  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抗战期间,我国有3500多万人员伤亡。然而,一直以来,国家层面缺少一个集中祭奠平民死难者的纪念日,这与我国二战战胜国的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2005年开始,陆续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今年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看,从今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都要为你们在内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听,77周年的和平警钟即将敲响!”这是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为家祭活动准备的“家信”。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家公祭日,老人一直盼望着,“国家层面举行悼念仪式,就是为了提醒后人一定不能忘了这段伤痛的历史。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灾难重演。”
  “国家层面,悼念逝者,必然能进一步凝聚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力量,早日实现民族复兴。”朱成山表示。
  “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参与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法官梅汝璈先生的话至今发人深省。
  作为二战期间的三大惨案之一,南京大屠杀将侵华日军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但一直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日本右翼分子始终将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部分史实作为美化侵略战争的突破口,并一再篡改教科书中相关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表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早有定性。我国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将在国家层面高规格举行国家公祭,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历史不容任何挑战与质疑。【我们的节日 ?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
撰稿:新闻宣传中心 &&&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
发布时间: &&&
首个国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勿忘国耻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制定该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值此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安倍政权的仇华倾向日益显著之际,由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当其时。&自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今年2月3日在东京街头的公开演讲中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各种各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每当从日本传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时,我国外交部都会及时予以回应,但对方往往不予理会;近几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会集中在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举行公祭,但因为是地方性纪念行为,其影响尚不能跨越国界。现在,全国人大将12月13日这天法定为国家公祭日,到时,国家领导人将与全国各地民众一道公祭死难者,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死难同胞,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企图借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的伎俩注定落空,其影响必将波及国内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堪比世界各地设立的二战纪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联合国2005年确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这些纪念日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由于某种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名词极少被各方面提起,说起南京和大屠杀,只知道雨花台,不知有南京大屠杀。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中国学者才想到“要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然后,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馆长朱成山曾感慨:“没有日本否定历史,还没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判断之时。历史的荣耀和悲情,需要我们正确体会;国家公祭日提供的舆论平台,有助于帮助我们连接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找到历史中的正确定位;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我们回顾审视历史悲剧,维护基于历史形成的判断,防止历史被人为歪曲。而这些对于历史的冲击,一直在发生。现在,中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其设立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记得30多万死难同胞,也表明我们冲破了观念的束缚,具有了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胸怀,彰显了前所未有的开明、大度和自信。&结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并不是要让我们延续仇恨,而是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上文有删节,转载自《中国青年报》&作者:王学进)
附件下载: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  | 加入收藏 |  |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13国家公祭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