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川中年的船没有港湾 凝念精致的语言 什么样的思想

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们​所​憧​憬​的​“​教​育​启​蒙​”​是​指​“​对​教​育​现​实​问​题​表​达​关​注​,​并​对​真​实​问​题​勇​敢​地​做​出​批​判​性​思​考​,​让​中​国​教​育​更​自​由​、​更​平​等​、​更​民​主​、​更​人​性​”​。​在​这​条​道​路​上​,​肖​川​老​师​的​作​品​是​闪​闪​发​光​的​灯​塔​(​尽​管​也​还​只​是​一​座​微​小​的​灯​塔​)​。​
​
​若​“​教​育​启​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题​,​那​么​,​肖​川​教​育​博​客​、​刘​铁​芳​教​育​博​客​、​许​锡​良​教​育​博​客​三​者​便​值​得​每​日​观​看​。​三​者​之​间​,​刘​铁​芳​老​师​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等​是​值​得​阅​读​的​;​而​许​锡​良​老​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肖川:有思想,有追求的教育者
肖川:有思想,有追求的教育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感想
第一编&教育的意蕴——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博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这是作者在这一篇文章开篇的一段话,语言优美,高扬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的确,教育对于人的塑造、培养、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我们对于什么才是良好的教育的思考与认识应该是取决于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是教育能够在人的成长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里包含了教育的作用、价值与我们期望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两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教育目的的制定是主观的教育期望见之于客观的教育实践、教育规律的过程。
在这里,笔者谈一点点关于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教育的作用)的想法。就教育的内在价值而言,教育应当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与理性的思维。在我看来,全面的人必然是品德的高尚,同时也是具有丰富的情感与理性思考能力的人。在这三者之中,强调道德的培养是首位,品德乃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前提与标志,而德性发展程度的高下也决定着一个人人格素质的核心质量。
肖川所描绘的良好教育的主要作用涉及了学识、才智、胸怀、教养等方面,但在文章的后面,作者也阐述了良好教育的诸多其他作用,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激发阅读的兴致、对从事所热爱的活动的激情,感受文化的魅力、自然界的壮美,帮助人接近人性光辉等等。最后,作者认为良好教育的最终结果是造就具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培养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与美好社会的建设者。从教育的内在价值向教育的内在价值过渡方面,作者也给予了回答: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福祉与尊严,全系于良好的教育。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意蕴与深意了。
批判性思考:以下这句散发思想的动人文字其实也是有问题的:“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博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问题就在于“最重要、最有价值、莫过于、只有”这样的绝对性的表达,未免带有绝对化的倾向和夸大教育的作用的意味。依笔者浅见,人生之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创造与拥有幸福完满的生活与人生境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开阔人的视野胸襟,增进人的人生幸福,提升人的生活境界固然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但就其本质而言,教育只是达成以上人生境界与生活理想的途径与手段。所以,受教育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最终的目的。
其次,为达到人生的完满幸福之境地的途径与方式也可以是多元的、开放的。要获得比较“完美”和幸福的人生,就个人自身而言,应该在于人自身的修炼与提升。而人的成长、成熟、发展与提升的途径的多样的,并非“全系于教育”。
在笔者看来,人的提升的途径主要的方面可以有实践、阅读、思考。此三者之间,实践是本源性的力量与要素,阅读有利于开阔视野,明白道理,思考与体悟应是一条贯穿与学与做,知与行之中的生命线。其实,“实践、阅读、思考”的框架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学习与成长的方法论,从而获得良好的品行,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等等。虽是学习与成长,却不是只有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我们可以在与人交流、工作办事、为人处世、书海遨游、亲近自然等等过程之中感悟生活,体验生命,成长自我,提升品格。从本质上讲,是经历教会了我们成长,是生活的酸甜苦辣煅造了我们获得幸福的能力。
第二编:反思教育生活——当代中国教育的得与失
教育给了我们什么?
&&&“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肖川在大学课堂上向自己的学生发问,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的回答: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猛然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似乎什么也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苦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与爱好。以上的问题说明什么呢?肖川先生的回答是因为高考招生制度的相对公平却牺牲了整整一代人自由和谐的发展。我想,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
&&&&&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学校教育之中的应试教育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剥夺了青少年儿童的天真浪漫,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透支了青年学生的发展潜能。于是,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部分省市进行尝试性的高考改革。可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改革太表面化,不容易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不是要“偏激地”否认所有人对于教育改革所做的努力,而是应试教育的现状实在是有太深刻的社会根源。这些根源在于现实,更源于传统;内在于观念文化,又根植于制度内核。在我看来,现在中国教育首先迫切地需要一场教育启蒙——一场教育哲学、教育观念、教育文化的变革。因为任何深层次的转变都是必须以观念转型,思想解放为前提和首要任务。而全面的、实质性的教育改革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教育是否能够超越工具理性的应试取向,精英教育能否回归大众教育,升学教育能否回归生活教育。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兼顾升学率与素质教育”。
&&&&审视教育目标
我国教育法之中规定的和教育实践中惯用的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肖川先生认为这样的表述带有“政治挂帅”的倾向,属于国家主义、社会本位的教育方针。而我们对于教育目的或是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缺乏严肃、认真、深刻、细致的研究,他在《审视教育目标》一文中描述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特点,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和改进我们整个国家对于教育目标的把握。
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指导性条文,必须是切合时代的,切合国情的,切合实际的,切合人民的需要的;而且应该是深刻的、针对性的和可操作的。不能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停留在某一过去的历史时期,不能只是一味借鉴别国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目的,也不要造成文件中的教育目标与现实的教育目标的分离,以上的这些倾向是要努力避免和加强改进的地方。
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当下的许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校园生活机械、单调、平庸和乏味,甚至充满压抑和恐惧,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忽视,甚至不应有的歧视和蔑视。”造成学校中的学生缺乏幸福感,甚至觉得痛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的机械学习与课业负担。
其次,学生管理的制度、手段、方法缺乏合理性,缺乏人性关怀。
再次,教育文化的因素。传统的教师中心、师道尊严、成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天性、学生的权利乃至人格缺乏必要的尊重。
肖川先生对于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出了三个衡量的标准: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从快乐到充实再到有成就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较大的适用性,但是现实的校园生活实际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能容易地实现以上的目标。
第三编:教育的使命——建基于理想的教育
&&&&&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
“你真正的生命在于你的思想”。思想对于教育的意义,肖川先生是这样诠释的: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揭示教育的真谛,需要有思想行政领导去推动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需要有思想的教育编辑去传播教育的真知灼见,更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们去实践他们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作为每一位教育者,思想之于教育拥有双重的意义:用思想去武装和重塑教育行为;用思想陶养学生的心灵。
笔者近来读书,看到肖川、李政涛、刘铁芳等专家学者关于谈论“教育的灵魂”的文章。但他们的文章或者仅仅从某一学科视角出发,或是从批判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教育的灵魂,虽深刻却不足以看到教育生活的全貌。在笔者看来,教育的灵魂有三:
第一,爱心与修养。教育是直面人的活动,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所以爱心与修养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不以教师的个人修养为人师表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
第二,理想与信念。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是民族的事业,是人类的事业。因为教育培养的人将构成国家、民族的希望和这个世界的未来。从事教育必须要有教育信念与教育理想,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第三,思想与智慧。教育的过程是文化传递的过程,文化的内核在于思想。教育是启迪生命的教化,所以教育需要智慧。作为受教育者,有文化更要有思想,有知识更要有智慧,因为有灵魂的教育在于培养有灵魂,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新世纪的教育——有尊严的多样化
何谓尊严?尊严源于人或事物的价值得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在教育生活之中,应当尊重差异,尊重多样性,不因为过分强调共性和统一性而压抑个性,排斥独特性,扼杀多样性。肖川先生指出:个性、独特性、多样性,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于是,从培养目标到办学体制,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手段、都应该多样化;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应当给予承认和鼓励。
肖川先生进而探究我国现实中教育多样性隐没的缘由;在于我国历史上是专制制度长期盛行的国家;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却突显了对于个人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呼唤。受政治制度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品格是“求同”的,在允许的时候可以“存异”,却不会鼓励“求异”。教育生活作为与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生活领域,自然也逃不出“丧失多样性的尊严”的宿命。
肖川先生于是大声疾呼:“是到了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时候了!”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不同的观点,鼓励自由探索的精神,注重批判精神的培养。这也与肖川先生“教育即解放”的命题相应和。
肖川先生还指出,为了教育有尊严的多样化,也为了学生在教育之中的“自主建构”,提高自主判断和自主选择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将有争议的问题,敏感的话题,社会生活的光明面与阴暗面,教师内心的真实想法带入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尽管有的学生可能因此成为叛逆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将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创新精神的美好人生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肖川先生坚信良好的教育之中“人性向善”的价值预设。坚信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自由发展的人和建立民主的社会。他以思想的理性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以正义的精神演绎着教育的责任,以深沉的情感思考着教育的现实,以强烈的责任关注着教师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肖贵祥(肖川原名)是一位有思想,有追求的教育学者,我们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最后,用本书中的一句话结尾,与有教育理想的同志们共勉:“人类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内在冲动永存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2011年五月初五&端午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北师大肖川教授)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北京师大教授、生命教育实验倡导者
所谓教育的方向,就是我们要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说得极端一点,是为一个民主、自由社会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还是为一个君主社会培养奴才。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怎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培养。
1、幸福的人生
幸福人生需要什么?我写了一篇文章“幸福人生的有与无”,其中,讲了幸福人生的四个有:
第一、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
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在英文里
“职业”这个词可以用calling来表示。Calling的意思是“上帝的召唤”,如果意译的话,就是“天职”。在基督教文化里面,爱岗敬业是爱上帝的表现。
第三、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温馨的家?怎样打造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这是校长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领导、校长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我们的同事,更多的关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是一个好领导的重要特征和表现。
第四、家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所以,我们要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富裕的社会。
这是讲的幸福人生的四个有,祝大家永远幸福。幸福是社会和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创造幸福的社会。如果社会中有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更加安全的、和谐的和融洽的,更有前途和活力。也希望我们带着幸福的心情一起进行上午的分享。
2、良好的心态
先说一个有趣的计算。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百分之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我们就会得出如下有趣的结论:
第一、Hard work(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是重要的,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8%(算式:H+A+R+D+W+O+R+K=8+1+18+4+23+15+18+11=98%)。
“手中有事做”和爱岗敬业,这是我们实现生命价值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第二、Knowledge(知识)。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6%(算式: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知识改变命运。
第三、Love(爱情)。爱情可能对女性来说更重要一些,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54%(算式:L+O+V+E=12+5+22+5=54%)。
第四、Luck(好运)。好运、好运气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希望有好运气。人生不是建立在饶幸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踏实、诚实的基础上,好运的重要性占47%(算式:L+U+C+K=12+21+3+11=47%)。
第五、Money(金钱)。当然金钱也很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般不能的。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72%(算式:M+O+N+E+Y=13+15+14+5+25=72%)。
第六、Leadership (领导力)。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89%(算式:
L+E+A+D+E+R+S+H+I+P=12+5+1+4+18+19+9+16=89%)。这个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者,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领导力的问题。所谓领导力,就是影响别人的能力,即推动、鼓舞和激励别人的能力。一个人的领导力有这样四个要素组成:洞察力、鉴赏力、判断力以及亲和力。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在我看来,就是看你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积极意义上能给他人以多大的好的影响。可以通过你的思想、言论,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发明等等,造福于人类社会,改变人类的生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第七、Sex(性)。性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重要的,但是它在我们生命中只占到48%(算式:S+E+X=19+24+5=48%),略高于好运。
努力工作、知识、爱情、好运、金钱、领导力、性等这些我们通常非常看重的东西,都很重要,但都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百分之百的圆满。
那么,究竟什么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百分之百的圆满呢?
是Attitude (心态),是态度!
算式:A+T+T+I+T+U+D+E=1+20+20+9+21+4+5=100%。
为什么是心态呢?因为境由心生,环境是由你的态度生长出来的,用哲学的话来讲,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痛苦与快乐,成就与失败,宽容与紧迫,其实全在于我们怎么看。因为我们是通过自己的观点去看世界,所以态度决定一切。这就是为什么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把它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维。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围观者为他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老实说,这群青蛙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决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几只情绪高涨的青蛙还在往上爬。群蛙继续喊着说:“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唯有一只青蛙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
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有一只青蛙,它费了很大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很自然,其它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胜利者”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还跑上去问了那只“胜利者”,你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结果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于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梦想与希望。而且总是要记住,你听到的那些消极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行为。所以,我们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当有人告诉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要学会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一、改造国民性。所谓国民性,就是一个国家公民共同的性格。人们之间性格有很大的差异。当我们放在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上,就会发现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审美趣味、情趣,甚至很多民风、民俗、习俗等是非常相近,这个相近就是所谓的国民性。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落后的原因之一是国民素质的落后。诸如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对他人的真诚的支持、缺乏高度的自律,缺乏主动、积极、自信等这些品质,这是我国国民的一些不足。
鲁迅、梁启超等前辈,很早就强调改造国民性。
今天通过创造积极的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实质性的参与机会。减轻学生学习内容的难度和份量,让学生更实质性地参与课堂,让学生更多乐于表达,等等,培养未来国民良好的品质,积极的、乐观的、开朗的、主动的、自信的、友善的等重要品质,形成民主的性格。建设一个民主的国家,就必须培养公民民主的性格。
第二、促使所有教师成为探索者。课程改革之前有教学大纲,它对教师教学有一个详尽的指导。今天将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比较原则性的,比较粗线条的。这个转变的意义在哪里?课程标准为教师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教师不能再简单地依纲靠本,依据教学大纲,依靠课本进行教学,必须去探索。当你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就会有成就感,更容易克服教学的倦怠感。探索本身就有一种重要的教学价值,为什么?因为探素总是与开放的心态、进取的需要、成长的渴望和学习的内在需求相联系。
我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积极、开放、发现的心态,如果你是死灰的心态,当然不会有所发现。
有发现就会有欣赏。如一部作品,只有发现作者是怎样的布局谋篇,怎样选材剪材的,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怀,才说得上你对这部作品的欣赏。
有欣赏才会有爱。欣赏就是情感的透视,作为两性之间的爱是全方位的欣赏。智慧的吸引才能获得尊敬,心灵的吸引才会产生友谊(你觉得他很宽厚、善良,很乐于与他做朋友),身体的吸引会产生情欲,三者相加就是爱情。如果仅仅只有身体上的吸引,那就是动物的本能。
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漂亮,那是你有爱。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那就是一种爱,有爱才有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没有爱,就不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不容易给学生一些鼓励,给学生更多的自尊和自信。
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美是自由的象征。德国有个研究:漂亮的女士在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漂亮的人群和不漂亮的人群,前者成功的机会更高,这是统计学上的发现,你怎么解释呢?我的解释是:今天的社会是个爱美的社会,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士漂亮更容易引起男士的关注,这是人之常情。反之,这个男士一定有心理变态。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漂亮的女友,既漂亮,又刁蛮,不讲理,但是她的男友对她还是呵护有加,就是因为她很漂亮。如果她本身长得就不漂亮,再野蛮就更可恶了。美丽是人的权力。
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如果你睡的床铺很窄,不能自由地舒展你的躯体,你会感到很不舒服,这是身体上的。心灵上的也是这样,如果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们才会感到快乐。
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宽松、宽容、宽厚的地方。学校不同于军营,也不同于监狱,更不同于医院,学校应该是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地方。学校,一个可以定位的就是学生会犯错误的地方。学生犯错误不能进行严厉的惩罚,学生正因为会犯错误,才需要老师。学生需要的是老师而不是训兽师。所以,当教师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刚才我讲了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意义:改造国民性和促使教师成为探索者。重要的是当有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能成真时,你要变得冷静、有胆识,要总是想到我一定能做到。要经常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灵暗示。暗示是心灵的产物,人们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观念是从哪里来?我们可以解释是心灵的暗示。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所以我们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应该有积极的心灵的暗示,要想着一切的不如意总会过去。
大家要成为成功的人士,在座的各位也一定会成功。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就是成功。我们的老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师,但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报怨的弟子。
有一天,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
大师问: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
大师又吩咐弟子把这些盐放进湖泊里,并让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就尝了尝。
大师又问: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很新鲜!“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说:没有!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所受的痛苦取决于你放在多大的背景中。一个是我们遇到的痛苦,一个是体验到的痛苦,这个取决于你的胸怀。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应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乐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这是十分宝贵的品质。现在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过去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语,寡言少语,过于内向、木呐,这都是国民性格不好的表现。乐于表达,特别是西方一些政治人物都善于表达,好的表达才能分享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才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多看点书,少看点电视;相信上帝,但别忘了锁门。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我们应该记住!
我讲这些,基于这样一个理解: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苟且的人,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我想你在工作中不会表现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等这些品质。
我的一篇文章有一段话:假若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贫庸和贫乏的人,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能胜任的工作可能是少之又少。若一个人有问题,做出的事就会有问题。
我希望大家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完善自我,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我的教育主张
1、学校教育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生命教育。
学校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包括中考、高考。但是我们更需要对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终身幸福负责,所以,特别需要生命教育。幸福人生究竟需要哪些基础?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过去,我们把基础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双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个理解在今天看来是片面的,狭隘的。幸福人生究竟需要哪些因素?怎样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应该关注些什么?我们应该从关注生命教育这个方面入手。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
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目标追求、价值追求。也就是说,我们各级各类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特别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型态──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因此,教育作为一个过程应该充满对学生生命的关爱、体贴和关怀,应该让学生感到当下生命的丰满和幸福的,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美好,所以这个教育过程应该是生命化的,是关注生命气息的,而不是对学生惩罚、束缚和偏低。
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
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生命教育是一个课程领域,可以开设很多课程,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等。
我受湖北省教育厅委托主编了一套生命教育的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作为地方教材使用。
什么叫生命教育。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六个核心理念的意义。⑴关注生命。就是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处境,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感受与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背景。关注生命,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⑵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命的尊严。这一点我们一些老师做的不够好,很容易对学生修辱,不能保护孩子人格尊严,特别是工作几年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没有好的心情,不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谈,所以很容易伤害学生的尊严。⑶珍爱生命。就是防止学生自我伤害,特别是轻生等,要善待自我。⑷欣赏生命。就是更多地激励、赏识。⑸成全生命。就是充分发掘生命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⑹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视为神圣,有信仰的情怀。
第二、这里有很多关于教学的思想:如鼓励学生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而不仅仅是课堂的消费者;生命情怀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是受人尊敬,二是受人欢迎等。
第三、这些主题整合的一条红线是“生命教育”。这套教材应与主题班会有机结合,使我们的班会更加充实、完善。
●为什么要强调生命教育?我们有太多的理由。
我曾听到一个笑话,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学生: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学生答:因为害怕是“毒米”;老师又问为什么他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因为喝的是“假酒”,当然会愁上加愁。
有人据此发议论说,现在除了说假话是真的,没有什么是真的。想一想也是,我们看的是假新闻,读的是盗版书,种的是假种子,施的是假化肥。一个心灰意冷的人喝农药自杀怎么也不能成功,喝酒却使他送了命。
一句话,上帝、耶稣、释迦牟尼、老子、墨子相继去逝以后,我们没有了自己的信仰,这才是焦点中的焦点,症结中的症结。
社会中种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人们眼中只有利益,只有自己小集团的利益。唯利益的时候,我们制定出来的一些政策、法律没有真正的意义,这种政策总是有利于那些强势群体,有利于政策的制定者们。
崇尚信仰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信仰问题,信仰包括崇教信仰。在各种崇教信仰里比较好的是基督教,其基本内容是三个字“信、望、爱”:信即信仰、信心、信念;望即祈望,带着希望生活;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看作自己的责任。
在我的一篇文章里说过,我们很长时间以来,“无神论”教育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沦丧要负责任。我们心中要有神,“无神论”教育在我看来是有害的,我们要相信有神的存在,这是信仰问题。在各种崇教信仰里比较好的是基督教,其基本内容是三个字“信、望、爱”:信即信仰、信心、信念;望即祈望,带着希望生活;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看作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强调生命教育,我们还有更多的理由。
每年高考、中考前后,关于中学生自杀的报道便会骤然增多。2005年4月30日,高考在即,北京延庆县一中高三学生郭某因害怕考不上大学被父亲责骂,在学校扎死一名同学后自杀;6月13日,中考前一天,广州某中学初三女生阿珊,忽然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家里喝下致命的药物;6月27日,合肥市一名高三女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哭泣着跳入汹涌的河流……
以上事件并非“黑色高考”前后的特殊案例,
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中学生自杀”,电脑立即显示出27万余条信息。据卫生部近期上半年公布的调查,15岁到34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
据卫生部统计,每年死亡人数大多不是因为生病而死,而是自杀,并且自杀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全世界自杀率是十万分之十三,而中国的自杀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三,也就是说每年有三十多万人自杀身亡。那自杀为谁的问题就更多了,特别是农村自杀率高达十万分之五十,是城市的2倍,自杀成为社会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其实,农村更需要生命教育,更需要对人生命的尊爱,有生命质量的意识,生命终点的意识等。
●生命教育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能够起到点化生命,润泽生命的作用。希望教师有更多的微笑,更美好的心情,更阳光的心态,因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在小学和幼儿园,千万不能让孩子带着消极的情绪回家,如果哪一天批评了学生,让孩子在放学回到家之前一定要想办法来补救,找一个让孩子表现的机会让他(她)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我的孩子刚八岁,小学二年级,他无论是在幼儿园或小学,总是带着消极的心情回家,孩子带着消极的心情回家,使整个家庭的气氛都会受到影响。北师大幼儿园,北师大附小在北京市是非常好的学校,一级幼儿园、示范性学校,这些学校的择校费都是八万元,学生还难以进去。可是,我发现这些学校的老师经常羞辱学生,训斥学生,对学生不友好的现象每天都有发生。在小学、幼儿园,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态。而健康的心态是在友好的、温馨的、关爱的氛围中才能形成的。
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国家最大差别在哪里?硬件设施可能比西方落后50-70年,我觉得这个差别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人际关系。西方社会人际关系是很和谐、很温暖的,人与人之间是很友好的、善良的,社会也是很安全的,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我们常常总是对某些人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防范,对别人的善意往往被误解,人与人之间稍有一点点小小的磨擦可能会大打出手,甚至会致对方于死地。为什么会这样?追根究底是“人的心态”!怎样使学生形成一种非常融洽的、非常安全的、非常友善的、充满温馨和爱的氛围,小学和中学特别强调这一点。教师要率先垂范,要努力创设这种氛围,需要更多的微笑。知识的学习是形式,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对人友善,对人友好。
家长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我们需要在他们心中唤起生命尊严的意识,当他们成为父亲或母亲的时候,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切实地负起责任。
家长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凭经验可认同这一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理论。我一再强调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理论使你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不会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使你对问题有比较通透的、彻底的理解,想问题比较全面。
为什么家长的素质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套经验系统:一套是学校教育带给儿童的,其性质是经验文化的代表,是精致文化的编码;另一套是日常生活经验系统。如果家长的素质比较高,带给儿童日常经验系统就会与学校经验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否则,就会相互削弱,甚至相互抵消。因为一个家长的文化层次会决定着他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对待儿童,以及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等等。如果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唤起他们成长的内在渴望。
大家知道,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我们既然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欠了这个孩子一些东西,首要的就是良好的教育。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你拿什么来面对孩子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父亲母亲都非常有智慧、有眼光、有教养,我们一定感到很自豪和庆幸,为什么不能使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自豪的人和庆幸的人呢?父母在事业上和生活上的成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资源。
大量的研究发现,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个因素是学生受教育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次是教师素质,第三位才是学校办学条件。可见,家长素质的重要性。北京和上海的教师整体素质没有武汉、长沙、郑州这些省会城市高,但是北京上海的教育质量是不错的,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北京、上海家长的素质比较高,整个社区的文化背景比较好,家长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比其它省、市的比例要大。为什么我说北京、上海的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如武汉、长沙、郑州这些城市教师呢?那是因为北京和上海就业机会比较多,在教师这个职业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留下有高度天赋的、比较优秀的人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反过来,武汉、长沙、郑州这些城市就业机会不是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容易留下。
如何提高家长素质?不妨这样考虑:学校肩负着社会责任,学校不仅要使对学生负责,促进学生发展,还要通过学生,通过我们所培养的人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所处的社会总是落后的话,那么我们社会中绝大多人都不会生活得很好;如果连很多教师都不能生活得很好的话,要有高品质的教育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意识到今天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一个初三女学生大概十七、八年以后,他们的孩子就会进入到我们的学校系统。所以,要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要使学生有准备成为未来一个好的父亲和母亲,从幼儿园开始去影响他们。这些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在青少年团队和学校文化建设中,都应渗透这些理念。在我的一套《生命教育》教材里面,就有这样的内容:使我们的孩子很小就有这样的意识,要成为好的父亲或母亲,如果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有更丰富、更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关注自我的专业成长和自我的精神成长,尤其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如果一个老师的素养比较好,他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的幸运,即是有一些工作的失误,别人也会谅解。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素养比较差,即使你很辛苦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可能还得不到孩子和家长的认可,甚至对你有苛刻的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和亲友。
我讲的这些,完全应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即使应试教育体制不改革,也应设法努力。因为若孩子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志趣,更开阔的眼界时,他们的思维就比较开放、流畅,思考问题就比较有深度,他在写作、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候,角度站就比较高。
●应试教育马上取消是不太现实的,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很难改变。为什么呢?因为现行大学的学位是很有限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很快普及高等教育,我们总是要选拔,有选拔就有考试。也只有考试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否则,有钱的人,有权的人,通过权势来争夺这样一个资源,贫寒家庭的子弟孩子就更不利升学。
在我们教师队伍,包括学生、家长都要渗透这种意识,使学生有准备做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一个好的未来生活者、建设者。
3、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它的文化精神决定着它的品质。学校就应该笑声琅琅,歌声琅琅,书声琅琅。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
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意在强调学校的社会责任。社会上的人总是说,社会如何如何,学校中的人也总是说社会如何如何。社会在哪里?其实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学校就是社会的一种机构,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学校成为一种社会机构,它的文化精神决定着它的品质。
什么是文化呢?这个文化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这个文化随时都在影响着我们。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口音,口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很难解释清楚,但是每一个人就是有口音,可见文化的力量有多么地强大。
在学校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者、创造者和传承者,我们总是参与学校文化的创造,我们体现学校的文化,我们传承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有12个字象征性地表达,那就是学校应该“笑声琅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
笑声琅琅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这个“快乐”,快乐是一种美德。我们不是强调道德教育吗?一个人如果没有快乐就会导致内心阴暗,你看哪些严重违法犯罪的人,或者说那些穷凶极恶的人,总是内心阴暗的,一个开朗的人,乐观的人,不太容易鄙视他人,仇恨社会。快乐是心灵的阳光,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快乐是一种美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消极的情绪或是积极的情绪都会相互感染。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整天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总是喜欢与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在一起,能够给人带来欢乐的人在一起。快乐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培养学生这种美德,当一个学生长期生活在快乐之中的时候,他就会形成一些阳光的心态,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友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歌声琅琅就是要带给学生美的陶冶,要培养学生会审美,有发现美的眼睛。歌声琅琅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含义就是要让学生有热爱唱歌的品质。在我看来一个爱唱歌的人再坏一定有限,一首好歌一定是我们人生中芳香四溢的,当我们心中流淌美妙旋律的时候,我们会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阻碍、失意与困顿。“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歌声琅琅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在中小学中让学生赏析歌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美的素材。当我们大量积累这样的语言素材的时候,语言的奇迹就会化为生命的奇迹,为什么?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和情怀。
让学生赏析歌词,是中小学校本课程开设非常好的一个选题。歌词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词的语言美好,一方面比较平实、舒展,另外比较凝练、雅致,很多的歌词具备这样的特点。
如:“美丽的目光不属于流泪的双眼;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对着蓝天许个心愿,阳光就会跟着进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因为追逐着你的追逐,因为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我们对着太阳说,信念不会改变,我们对着大地说,生活总会改变,我们对着长江说,追求不会改变,我们对着黄河说,贫穷总会改变”等等。
这样优雅的歌词是美丽的诗句,如果我们大量积累这样的语言,帮助孩子积累这一些语言,他们就会更阳光,更明媚,会表现出更醇美的人性和更美好的情怀。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
所谓书声琅琅,就是我们要创造书香校园,培养学习性的组织,教师要有书卷气,要培养学生亲近书籍,崇尚学问。如果教师本身不是崇尚学问的就很难培养学生崇高学问。教师只有真正的崇尚学问,言论举止,字里行间就会流露出浓浓的书香气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打造学习型组织,重要的就是学校一定要有固定的读书分享的时刻。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在学校如利用每周星期二放学后用两个小时的业务学习,这个业务学习主要的是共同读一本书,这本书当然是比较好的书,至少要读几段,或一两篇文章,甚至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呢?因为这本书(这篇文章)大家都读了,就有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你有什么想法,我有什么想法,有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这个交流(讨论)中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会促使师生提高阅读质量,在这过程中必须刻苦的读书,读出字里行间的滋味来,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可以使观念深入人心,获得分享,只有自己的读书心得,才能在这个团队中蠃得他人尊重,蠃得他人认同,任何一人团队要有真诚的分享。
西方社会有很多忠诚的信徒,他不是教徒,信徒有着极其强大人格的力量,他们是怎么成为信徒的呢?他们是用一生读圣经,一生能读烂好几本圣经,每天早上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经,睡觉前要查经,周末、星期天到教堂,读一段圣经,然后分享自己的生命感悟,他们就成了真正的信徒。
4、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成为某种人才,而是要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生活者。学校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文明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因为它是影响我们生命质量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
这一点前面我谈的很多,这里就不再讲了。
5、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成全。如果我们总是只关注“考试考不考”,那么这种画地为牢、削足适履的教学就只能培养出鼠目寸光、兴趣狭窄、内心贫乏、对人类苦难和外部世界报以冷漠的人。
自主发展的人有深刻内在的学习需要。很多人离开了学校就与书籍无缘了。我们走到了一些家庭,什么样的中、高档电器都有,唯独没有几本藏书。我觉得书是灵性之物,家庭里没有藏书,这个家庭就会精神空虚。那些书即使放在那里默默无言,你不去看它,它也会影响你,有陶冶精神的价值,更何况书放在那里你的孩子会自由地翻看。为什么学生不好学?原因家长不好学,家长自己不好好读书,而指望孩子好好看书,这是很困难的。我们为什么落后?前面我已讲了原因很多很多,首要的是制度不健全,国民的文化素质不高,阅读的人群很少,很少有人爱读书,所以我们要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写作。写作有很多方面的意义,一个爱写作的人必定是爱读书的人,而且读书的效率会很高。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改变国家贫困落后,重要的是要大兴学习、读书之风,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应该率先垂范。我给一些青年的建议,钱再少也一定要买书,家境再紧也要舍得买书,房子再小也要有藏书。
作为校长,更要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尊重我们的同事,欣赏我们的教师,不要总是看着他(她)的缺点和不足,更多的平易和沟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些也都是可以做到的,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完整人的成全。做到这一点,每一节课至少每个活动都应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实现的步骤,使这些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自觉地朝向“完整人生的成全”这个最终的目标实现。
关于教学的经验,大家可以看一下去6月16日《中国教育报》上我的一篇文章“我们教学主张”,我讲了六点,这是针对教学的,我希望学校能够组织学习一下。因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不要打疲劳战,重要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非常关键的,就是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包括所任学科的水平以及课堂调控的水平等等。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完整人的成全,具体的有很多目标。我经常对老师们说,你首先是一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学科的教师。中小学开设这么多的课程让学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只有一个完整的人才能为幸福的人生创造条件,成为一个美好社会、自由社会的建设者,他才会更多的友爱他人,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
6、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于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
教师在课堂上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学习情境,而这个情境是有生命安全的,愉快的、和谐的、充满赞扬和肯定的,使学生能够得到尊重、鼓励和富于挑战。这些情境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的个性品质和人格品质,教师最重要的品质特别是小学教师要热情和温暖。如果一个人死气沉沉,不善于与人沟通,比较孤僻,缺乏激情,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教师。教师应该是有激情的,有点理想主义色彩的,充满活力的、充满热情的,乐于分享的,这样的人才比较适合做教师,他才有可能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一个充满温馨、温暖的课堂。
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比如说,我在这里讲座,假设下面乱糟糟的,大家都在交头接耳,心不在焉,昏昏欲睡的样子,我很多话就讲不出来,心中的语言觉得与这个环境不协调,只有大家非常尊重,热情友善,我可能有激情的发挥,娓娓道来,旁证博引。所以教师善于营造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学校文化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要使生活在这个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情绪饱满,信心十足,对人友善,充满热情。
一堂课好不好,我认为有这样三个一级指标:第一、真诚。什么是真诚?就是你课堂里讲的一切是真情的、自然的,有没有骄柔做作、故作姿态、空洞无物、强作无奈。第二、深刻。深刻只是相对的,相对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背景。所谓深刻就是能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想象力,能够带给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挑战,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意识这真正是一个问题,这样说更合理。第三、丰富。要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在一种博大的、温暖的、光明的氛围之中。
怎么样创造真诚、深刻、丰富的课堂氛围呢?关键是教师的文化素养,文化底蕴。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最簿弱的是文化底蕴,也就是说平时学习积累的不够,学校要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要着力让教师在这些方面多下一点功夫。当你的文化修养很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驾轻就熟。我在很多的地方上过公开课,亲自给中小学教师上课(从小学到高中)我都上过,给多学科的教师我都讲过,但备课我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备课不是写教案,我提倡用整个生命去备课,你平时的思考、生活,都要想到你的课堂,想到你的教学对象。如果你的文化积累很丰富,一些具体的细节如怎样调控课堂、怎样设计教学进程等,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有方法。积累文化素养很重要,而这恰恰是教师普遍不足的地方,需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只有你对学生的学习有丰富的、细腻的和个性化的理解,你的课堂里才会运用自若,不会简单重复,不会使课堂变得很苍白、空洞,才能使课堂丰满,你说出的话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也只有深刻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贫乏的、空洞的东西是不能打动人心的,你要相信人是万物之灵,再小的孩子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学有收获。
三、教育的方法问题
以上讲的是“我的一些教育主张”,接下来欣赏我的一篇教育随笔。题目是《受过教育的人》。这篇文章谈的是教育方法问题,希望大家一起用心感受。
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怎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
倘若我们对这个问题缺乏精深的思考,我们的努力将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时甚至是负效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的过程。
只有当我们的心中有一个血肉丰满的、鲜活的、蕴含着时代精神的理想的人的形象时,我们的教育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真正地培植起信念、理想、爱心与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成全完整的人”这样意义深远的工作。
在我看来,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或许他没有英俊的外表和娇媚的容颜,但是他自然朴实,乐观自信,不卑不亢,能够平等与所有人交往,或许他并不高大,却有人格的挺拔与伟岸,有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品格。
或许他没有机会干大事,他却以饱满的热情和潜心的投入去做小事。或许他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超人的才智,或许他并不耀眼,并不引人注目,但他悦纳自我,友爱他人,易于领导与合作。
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又而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勤勉又从容,刚毅又柔情,豪放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是具有某种品质的人,而不是指上过学的人,不是指获得了某种学位的人,具有某种学历和文凭的人。
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具有民主的性格的人───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人,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政坛名流、商界大亨,他们欲壑难填,为富不仁,就因为他们没有强烈而深刻的精神需要,更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大腕明星,他们的自我膨胀往往会污损别人的尊严,他们的粗俗源于缺乏健康的趣味和心性的修养。
我们的生活中甚至也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专家、教授,他们知道做一些事情,却不知道为何做这些事情,就因为他们缺乏深厚的理性精神,缺乏坚定的信仰,缺乏道义的承担。
更为令人心忧的是,我们生活中更多没有过教育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足够谋生的技能,没有发育健全的心智能力,没有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没有体面和充分表达内心真实愿望的能力,更不用说平等和充分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了。
他们甚至没有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权利意识和公共意识,甚至没有过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缺少的太多太多!然而,没有人有权利去责备他们,他们是我们心中深深的痛。
我无数次想起那句话: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有什么比受到良好的教育更重要呢?它会写在你的脸上:坚定而深邃的目光,宁静而舒展的表情;桃李不言,它会使你成为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它会赋予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并不是说受过教育的人就看不见丑恶,而是因为它同时会赋予你一颗悲天悯人而又温暖宽容的心。
受过教育的人并不就是一个完人,一个高大全的人,但是他一定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有开放的胸襟和怀抱,不断地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他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弱点,但是他能正视自我,不文过饰非,他能够从善如流,并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愿我们眺望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现实,我们也会暂时的休憩和沮丧。让我们更多的人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命运的改变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人们个人的事情,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品质。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的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肖川教授博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