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草地红军历尽万苦的故事40字

红军长征的故事 -林杉-儿童文学-文轩网
定  价 : ¥16.80
文 轩 价 : ¥11.40 (6.8折)
配 送 至 :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中国 四川省 成都市 请选择
作  者 :
所属分类 :
促销活动 : 年终盘点促销:图书音像满99-10;149-20;299-50;499-100
购买数量 :
件 此商品已售出0本
服  务 : 由"文轩网"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11.40 (6.8折)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至今还流传在千里岷山之中的故事――红军长征过甘南--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10 报刊
今日关注:
[ 10:42:44]
[ 10:42:44]
[ 10:36:38]
至今还流传在千里岷山之中的故事――红军长征过甘南
】【背景色
新华网&& 10:26&&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红军两次长征过境甘南,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小故事,至今还流传在千里岷山之中――
&&&& (一)藏族医生为周恩来治病
&&&&红军过草地时,周恩来的肝病犯了。他浑身发高烧,咽不下食物,常常呕吐,成天昏昏沉沉,四肢乏力,难以行走。毛泽东调来全军最好的医生担任护理,让卫生部拿出最好的针药给周恩来使用,但由于营养补充不上,周恩来的体质非常虚弱,病情愈加严重。
&&&&日,红一方面军离开川西北大草原,横穿岷山,向甘南的俄界前行。但周恩来的病,由于山道颠簸和粒米未进而更趋恶化了。翌晨,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即俄界会议,周恩来因病重而未参加。当晚,他的病情更重了,一直昏迷不醒。毛泽东和几位中央首长及医护人员心绪沉重,却又毫无办法。这时,村头突然传来了几声枪响,原来是警卫团抓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藏族青年,司令部正在讯问。
&&&&毛泽东等人到司令部一看,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伙子,愣愣地凝视着大家,一语不发。通过翻译询问,才知道他名叫赛浪,母亲在山里得了重病,是回家来拿药的。毛泽东和几位中央首长商定,在征得赛浪同意后,由卫生部派两位医生到对面山林中去,为赛浪的母亲治病。
&&&&大约过了两小时后,赛浪背着他母亲回村了,跟随来的还有他的妻子、妹妹和一个面目黑瘦的老人。赛浪介绍说,这位老人是他的伯父,是位医术高超的藏医,他曾获得藏医高级职称“格西”学位,在这一带很有名气。毛泽东和中央首长及卫生部领导与医生们磋商后决定,恳请老人给周恩来用藏医治疗肝病,得到了他的允诺。
&&&&9月13日晨,毛泽东随攻打腊子口的红四团先行出发了,留下卫生部领导和几位医生及警卫人员,在俄界村和勾吉寺留住三天,让那位藏医给周恩来进行治疗。几天后,周恩来一行30多人随后卫部队赶到了宕昌哈达铺,与毛泽东等中央首长会合。周恩来的病虽未痊愈,但有了明显的好转,能吃饭行军,也能从事领导工作了。
&&&&(二)藏族群众帮助红军架桥
&&&&1936年8月底的一天清晨,当红四方面军某部大队人马行至今迭部县尼傲峡时,发现横嵌在滚滚白龙江上的一座桥,昨夜被人拆毁了。这座木桥是先在两岸石壁脚下垒砌两个正方体的大石笼,然后用长木头伸到对岸桥墩上,再铺上木板。像这样悬空架设的大木桥,红军的工兵还从未搭修过。因此,几千人马站在江岸边,一筹莫展。
&&&&忽然,红军指挥员发现西边山丛中有一个藏族村寨,便派人到村里向藏族群众求援。经过与该村土官头人协商谈判,红军表示以5条枪和100块银元为酬金,来换取该村藏族群众搭修此桥。中午时分,尼傲村的30多个藏族群众出动了。他们有的上山砍伐木料,有的抬石头修建桥桩,有的锯木板,干得热火朝天。红军指战员也和他们一起抬石头、扛木料、打木桩。
&&&&到下午6时,一座崭新的横江木桥架好了。红军指挥员如约拿出5条长枪、20发子弹和100块银元,答谢藏族群众。但藏族群众看到红军如此讲信义,对100块银元拒之不收。但红军坚持要藏族群众收下银元。群众拿出自家的许多粮食、大烧馍、炒面、酥油和熏猪肉等,纷纷送给红军。
&&&&第二天早晨,该村藏族群众夹道欢送红军,头人还派了三个懂汉话的青年做向导,把该部红军一直送到哈达铺后,才返回尼傲村。如今该村的藏族群众,一代一代地传颂着当年军民共建江桥的动人故事。
&&&&(三)摔碎瓷罐红军主动赔偿
&&&&1935年9月的一天,红军某连住进了今迭部县腊子口乡的朱立村。这是个位居半山腰的藏族村寨。傍晚,连部一位十七八岁的通讯员,借了房东藏族老阿妈的瓷罐,去山溪边提水,回来的路上,一不小心把瓷罐摔碎了。
&&&&第二天早晨,红军出发前检查群众纪律时,指导员发现了打碎瓷罐的事。于是将全连列队集合,当众询问这是谁干的?小通讯员站出来,承认是他摔碎的。按照军纪损坏群众的东西一定要赔偿,但小通讯员除了一支驳壳枪和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外,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指导员命令通讯员脱下红毛衣,赔偿给藏族老阿妈。旁边一位老战士解释说:“指导员,这件红毛衣是通讯员过草地时,他牺牲的母亲留下的遗物。据说还是他一家人在江西参加红军时,奶奶用爷爷亲手捻的羊毛线织成的。他的父亲是一位红军营长,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牺牲了。临别前,他把这件红毛衣递给妻子,让她转交给唯一的儿子……”听到这里,指导员眼里禁不住涌出一串串泪水。
&&&&最后,指导员给藏族老阿妈赔了一块银元。红军也随即出发了,翻山直奔哈达铺而去。
&&&&但这个动人的军民鱼水情故事,让腊子口一带的藏族群众永远不能忘怀。(通讯员 赵瀚豪)
&&&&编辑:多蕾红军过草地资料
红军过草地资料
谁知道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啊?越短越好!!!!!急死了啊!!!!!!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1935年8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万里长征。地面上蒋介石国民党大军对红军围追堵截,天空中蒋介石国民党飞机对红军狂轰乱炸。红军还缺粮缺衣,又遭遇了雪山草地等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纵横600多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平均在3500米以上。这里地广人稀,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举目望去,草原茫茫无边,草丛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散发着腐臭的气味,人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衣服被雨雪打湿了,红军只能靠体温暖干。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甚至嚼草根,吃牛皮。
&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着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谁要回答你啊!!!^-^
1935年8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万里长征。地面上蒋介石国民党大军对红军围追堵截,天空中蒋介石国民党飞机对红军狂轰乱炸。红军还缺粮缺衣,又遭遇了雪山草地等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
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可以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  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着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1.4&行难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  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1.5&食难  其次是食难。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吃着不经饿。如果直接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肉全部分给各连队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  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红军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找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实在是没粮食了,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人烟,战士们吃起了所有能吃的东西。  野菜,草,还有身上的皮带,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锣鼓的鼓皮。老红军们的回忆中,用这几种办法把难咽的皮带嚼进肚:  第一种,煮着吃。老红军郭才高他记得,先用刀将皮带切成一条一条,然后要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第二种,烤着吃。老红军李文模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烤了之后撕咬成一小块嚼;嚼几下,喝口水;嚼一天才舍得囫囵咽下。他说他一根皮带吃了一个月。  第三种,先煮再烤。老红军蒲国恩有条战友送的皮带,最困难时解了下来,放在开水里泡软了,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  第四种,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其实,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皮带丝,看得见,捞不着……  除了皮带、草鞋,还有野菜。冬苋菜、马齿菜、苦菜、灰灰菜、大黄叶、野芹菜……吃到嘴里都是菜。  野菜吃完了,吃草根。当发现草根可以充饥后,战士们第一时间传口信给后面的部队——是甜的!  也曾有过苦作甜。那次战士偶然在一处洼地里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还黏着几片肉,老红军田仁乾几人大喜过望,将它搬回营地集体分配:那几片肉给妇女娃娃们,那骨架大部分给了兄弟部队,只留下一小部分归他们几人,作为存粮慢慢吃。  最绝的是贺龙。当时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的夫人要分娩了,贺龙不声不响用麻绳和针做了一个鱼钩,就这么往水草里一扔,居然还真钓上了鱼。他的堂弟贺文玳回忆:“也许是被红军精神感动了吧,鱼也来贡献。贺龙吩咐炊事员熬了鱼汤送去。后来,萧克夫人顺利产下一男娃,因在红军土制的一碉堡所生,贺龙就给娃子取名为碉堡……”  疟疾复发,红军战士戴天福临终前委托卫生员带给毛泽东一个纸包,里面是发给重病号的一小块马肉。卫生员流着泪说:“戴天福同志临死的时候,让我把这块马肉一定要交给毛主席!他说,他没有什么牵挂的,只盼望革命成功。请您多多保重身体。还让我转告警卫班的其他同志好好照顾您!”周围一个个七尺男儿,失声痛哭……1.6&御寒难  再次是御寒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红军战士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准备的棉衣、皮衣哪能够几万人穿!为了御寒,各人穿戴五花八门:穿着厚衣的有之,穿着单衣或夹衣的更多;裹着毯子的有之,更多的是披着各种兽皮;头戴草帽斗笠者有之,顶着油布、打着雨伞者不少;脚穿皮鞋或兽皮靴子的有之,仍然穿着草鞋甚至赤脚的也不少。太冷了,有的就喝点酒或咬点辣椒驱寒。但酒辣椒都带的少,不够用,两三天后也没有了。这样在泥沼草地行军,真可谓“饥寒交迫,冻馁交加”。  阿坝的同志讲:他们访问的老红军说,在草地的几天里,脚是湿的,衣服是湿的,到了宿营地,地是湿的,柴草是湿的,身上几乎没有干过,能冻死人。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宝贵的生命。聂帅在回忆录中写道:过草地那些日子,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饱一顿饥一顿,走路是深一脚浅一脚。软沓沓,水渍渍,大部分人挺过来了,不少人却倒下去了。1.7&宿营难  还有宿营难。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怎么露宿?或者就地而卧,或者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女同志往往两人依偎在一起,这样还暖和一点。若有块油布用树枝架起遮挡风雨,就算是很好的条件了。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就会在风雨淋浇之下熬过一夜。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因此,有时几个人轮流“值班”,以免发生不幸。  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红1军团有一个班,就是这样整整齐齐地两人一组,背靠着背,怀里抱着枪支,像熟睡了的样子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红一方面军有个收容队。过草地,每天都有掉队的。饥饿、寒冷,加上缺医少药,伤病员有增无减。当时既无医院,又没那么多担架,完全靠每个伤病员拄着棍子,尾随着部队走。每天掉队的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但也有不少同志跟不上。  后来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志愿军40军118师师长邓岳,当时是个红小鬼,病得迷迷糊糊,是靠拽着干部团团长陈赓的马尾巴才走出草地的。晚上露宿时,掉队的同志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收容队同志去叫他们时,一推一摸,他们的身体完全冰冷僵硬,他们就以这样的“睡姿”离开了这个世界。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像这样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多达几十人。  红军过草地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红1军团过草地是左翼前卫,在快走出草地的前一天,聂荣臻给作后卫的红3军团彭德怀发去电报,一方面将沿途经过情形和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另一方面请他们协助掩埋前面牺牲的同志。后来,随3军团行动的周恩来回电说:据3军团收容及沿途掩埋烈士尸体统计,1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400人以上。  徐向前是率领右路军过草地的前敌总指挥,他在回忆录中说:一方面军一直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太大,实在禁不住恶劣环境的折腾,过草地减员尤多。但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部队减员不少。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个资料: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红军右路军过草地用了5天(8月21日——8月26日)。左路军大概也是6天左右。  8月21日,红军右路军开始进入草地。在草地行军十分艰难,高原缺氧,天气多变,风雨雪交加。泥泞,寒冷,饥饿,夺去了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这种情景真是前所未见。我记得第一天3军团政治部由毛儿盖出发,走了60多里路,天快黑时,抵达一个无名草地上宿营,这里一所房子也没有,只有一些低矮的小树,袁国平和我及向仲华等,折了一些小树枝搭了一个小棚,我们几个人挤在一起过夜。下了一夜大雨,小棚无法挡雨,我们几个人被雨淋得满身透湿,无法入睡,只好背靠背挤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或唱歌,总算熬到了天亮。第二天完全进入草地,矮小的树木也见不着了。开始还可以看到太阳,但过一阵子,便狂风大作,忽而又下起雪来。第3天过葛丘河,河宽不到20米,但水深齐腰,水流很急,水冷如冰,徒涉时还需几人互相搀扶,否则会被急流冲走。不少战士因体弱、缺氧和寒冷,过河上岸时倒下了。第4天是在沼泽地内行走,不仅天气变化无常,而且地面完全是水草,要选择在草堆上走,如不小心,掉入沼泽坑内则越陷越深。有的同志就这样永远出不来了,不少骡马也因陷入沼泽坑内拔不出来。第5天,8月26日,终于走出草地,到了班佑、巴西、阿西地区。  红军为此牺牲了好多人  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文章:《七律·长征》、《金色的鱼钩》等1.8&行至毛儿盖  毛儿盖是一个只有几百户人家的镇子,一夜之间进驻数万红军,粮食问题无法解决。此时,村外的地里到处是成熟了的青稞,但红军也不动百姓的一粒青稞,用银元向老百姓购买了一部分青稞。  女红军们找不到镰刀,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三位老人就带着大家用手拔。尽管大家的手都磨破了,但是弄回来的青稞还是少得可怜。她们又去路边和田里捡那些被踩进泥里的青稞穗。回到驻地找不到脱壳的石臼,女红军们就动手搓,搓了整整两天,才把这些少得可怜的青稞搓出来。  为了节约粮食,女红军们百般节省,她们宁肯上山挖野菜,也不肯多吃一点青稞麦,因为这在当地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粮食了。负责收容中央红军伤员和病号的女红军们,在过草地的几天里,她们几乎全部是靠挖野菜维持生命,而把那些青稞留给伤员和病号们吃。几天下来,她们一个个面如菜色,瘦弱得让人心疼,然而看到伤员和病号们走出了草地,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灿烂的笑容。1.9&杀牲口  彭德怀率领的3军团是垫后的,准备的干粮少,能吃的野菜之类早被前边的部队吃光了。部队要断炊了,他只好将饲养员叫来问:“还有几匹牲口?”老饲养员回答:“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彭德怀下令:“全部杀掉。”老饲养员坚决不肯杀大黑骡子,彭德怀说:“我也舍不得,现在连野菜都没得吃,只有杀了牲口,才能出草地。只要人在,牲口,敌人会送来的。”这样,把牲口杀了,他们军团部只留一点杂碎,肉全部分给各连队了。就是这点肉,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1.10&死亡世界1.11&红军过草地  红1军团过草地是左翼前卫,在快走出草地的前一天,聂荣臻给作后卫的红3军团彭德怀发去电报,一方面将沿途经过情形和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另一方面请他们协助掩埋前面牺牲的同志。后来,随3军团行动的周恩来回电说:据3军团收容及沿途掩埋烈士尸体统计,1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400人以上。  徐向前是率领右路军过草地的前敌总指挥,他在回忆录中说:一方面军一直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太大,实在禁不住恶劣环境的折腾,过草地减员尤多。但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部队减员不少。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个资料: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1.12&张思德吃毒草救人  红军过草地--张思德吃毒草救人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德司令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是多么伟大啊!1.13&红军右路军  红军右路军过草地用了5天(8月21日——8月26日)。在草地行军中夺去了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  第一天3军团政治部由毛儿盖出发,走了60多里路,天快黑时,抵达一个无名草地上宿营,这里一所房子也没有,只有一些低矮的小树,袁国平及向仲华等,折了一些小树枝搭了一个小棚,我们几个人挤在一起过夜。下了一夜大雨,小棚无法挡雨,我们几个人被雨淋得满身透湿,无法入睡,只好背靠背挤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或唱歌,总算熬到了天亮。第二天完全进入草地,矮小的树木也见不着了。第三天过葛丘河,河宽不到20米,但水深齐腰,水流很急,水冷如冰,徒涉时还需几人互相搀扶,否则会被急流冲走。不少战士因体弱、缺氧和寒冷,过河上岸时倒下了。第四天是在沼泽地内行走,不仅天气变化无常,而且地面完全是水草,要选择在草堆上走,如不小心,掉入沼泽坑内则越陷越深。有的同志就这样永远出不来了,不少骡马也因陷入沼泽坑内拔不出来。第5天,8月26日,终于走出草地,到了班佑、巴西、阿西地区。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过草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