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别 是谁写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语出《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9:33:51&)
( 22:45:58)
( 21:01:15)
( 12:10:06)
38字(31/0)
( 01:32:51)
75字(16/0)
( 15:27:53)
22字(17/0)
( 22:54:32)
243字(12/0)
( 15:47:58)
19字(18/0)
( 08:30:33)
( 20:07:07)
43字(18/0)
( 16:20:41)
13字(26/0)
( 08:33:22)
( 06:54:37)
( 14:27:19)
( 22:45:16)
( 09:55:25)
21字(23/0)
( 23:37:55)
85字(23/0)
( 23:38:11)
112字(6/0)
( 23:37:02)
144字(2/0)
( 23:36:15)
( 23:36:32)
( 23:34:55)
( 23:33:55)
( 21:56:47)
90字(18/0)
( 21:57:20)
( 21:56:26)
144字(14/0)
( 21:56:52)
129字(2/0)
( 21:55:57)
139字(5/0)
( 21:55:43)
244字(5/0)
( 21:56:11)
101字(9/0)
( 21:55:15)
197字(10/0)
( 21:55:40)
223字(5/0)
( 21:54:39)
( 21:55:05)
( 21:54:07)
( 21:53:46)
( 21:53:30)
( 21:53:15)
( 21:52:39)
( 12:52:17)
1725字(7/0)
( 10:40:53)
( 10:40:31)
( 10:39:49)
( 10:37:52)
( 10:38:26)
( 10:37:27)
( 10:37:01)
28字(15/0)
( 10:36:07)
( 10:35:41)
( 10:36:13)
( 10:35:13)
( 10:34:48)
( 10:34:45)
135字(4/0)
( 10:34:26)
( 10:34:10)
( 07:41:59)
( 07:40:55)
( 07:41:12)
( 07:40:49)
( 07:38:47)
( 07:38:24)
( 07:37:00)
( 07:37:15)
( 07:36:16)
( 07:36:38)
( 07:35:17)
( 07:34:49)
( 07:34:21)
( 07:33:55)
( 07:33:55)
( 07:32:54)
( 07:32:16)
( 07:32:00)
( 07:30:37)
( 07:30:49)
( 07:29:12)
( 07:28:10)
( 07:27:46)
( 07:27:54)
( 07:22:47)
( 07:21:35)
( 07:20:08)
( 07:19:45)
( 07:19:10)
( 07:18:45)
( 07:18:12)
( 07:17:32)
( 07:16:57)
( 07:15:31)
( 07:14:37)
( 07:14:06)
( 07:14:13)
( 07:13:16)
( 07:13:38)
( 07:35:13)
( 07:35:27)
( 07:35:01)
( 07:34:40)
( 07:34:18)
( 07:33:16)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现在位置: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一作“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及注释
译文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大都市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异议
作者:冯 栋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确切的写作背景,史料并无记载。历代学人大多根据本诗题目的含义及文中“不事权贵”的思想粗略推论,认为本诗的写作时间应为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即李白被从长安“赐金放还”的第二年,具体应为起身南游吴越之际。但这种推论只是一种可能,如果我们细究李白生平个性,精研诗文脉理扣合,就会发现,本诗更有可能写于唐天宝元年李白辞别东鲁,应诏西赴长安之际。理据如下:
  其一,题目有“梦游天姥”,未必就暗示诗人一定将赴游天姥。诗中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此句是诗人在“提起并回答”朋友的询问,“你问我别君而去何时才能回来?那么,暂且把我的白鹿放养在青崖之间吧,等我回来就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弄明白此处“去兮”的“去向”,即可略窥诗人的写作背景了,是去远游吴越呢,还是西行入京呢?
  要弄清“去兮”的“去向”,就要看下文“何时还”的“还向”了。诗人说,暂且把我的白鹿放养在青崖之间吧,等我回来就骑上它去寻访名山。这儿说回来时才去寻访名山,浮游江湖;也就是说此去不是寻访名山,浮游江湖;也就是说此去不是南游吴越,因为南游吴越本来就是寻访名山嘛。那么,与浮游江湖相对的,就应当是去官场名利之地了。据李白生平可知,李白真正进入名利场的远行,也只有天宝元年的那一次,即辞别东鲁,奉诏入京。
  其二,本诗题目也写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但是“别东鲁诸公”未必就是“赴吴越而别东鲁”,更可能是“赴长安而别东鲁”。
  天宝元年,隐居东鲁的李白,在几乎已经看穿功名的时候,终于接到皇帝的诏书,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奔赴长安。而且“别鲁入京”的背景,与文末“不事权贵”的警句不但不矛盾,反而可以更加互证成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对上句“回还”的原因的回答。这里被诗行跳跃过去的潜台词是说:“你们问我为什么还要回来”,作者回答说“我怎能奴颜婢膝地事奉权贵,使自己不开心呢”。言外之意是“假如让我奴颜婢膝地事奉权贵,我就会很快回来”。这正是对自己“西行”命运的预测。“决不摧眉折腰”正是他赴京临行的许诺,而不是后来辞别名利官场的解释。试想,假如是后一种情况,那么被“赐金放还”足足一年的李白,该解释的怕早就说腻了,这儿还用得着再次絮叨吗?
  其三,如果仔细推敲课文,就会发现,“天姥仙境”正是“京都朝堂”的象征,“梦游天姥”正是宦游长安的暗示。首先,开篇交代那天姥仙境耸人听闻的高度,不正是暗示宫廷朝堂高处不胜寒的政治位置吗?那“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中飞度,不正是世人眼中诗人此刻平步青云的情状吗?那“千岩万转路不定”的行径,不正是“官场路途曲折艰险”的暗示吗?那“迷花倚石忽已暝”的遭遇,不正是说“世人追逐功名直到生命的黄昏才可以问津吗”?其次,看那仙境出现的场景,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分惊层颠”,这样的恐怖,让人不能不想到奸A把持的人仕之门吧;那“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让人不能不想到那“庙堂之路”的仓皇惊变和猝然大开时给人的感受吧?再次,看那仙人出现的状况,不过是住着金银筑就的宫阙,穿着纷移豪华的衣物,乘着威武奢华的车马,观游纸醉金迷的乐舞。这不正是达官贵人当时的生活方式吗?哪里有“佛转法轮”,“天花乱坠,仙乐飘飘,祥云笼罩”等那些对仙人生活的传言呢?难怪这种生活会让作者“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难道不是诗人对自己将来可能会“官场惊变,黄粱梦醒”的结局预测吗?
  如此看来,作者真的是用“游梦仙境”来象征一场想象中的赴京遭遇。难怪诗人在下文要告诫朋友,“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告诫大家不必太艳羡自己眼前的风光,其实这一切都可能只是一场人生的梦幻啊。
  其四,如果真的是用“梦游仙境”来象征“游宦官场”,那么作者有必要表达得这么隐晦吗?我们的回答是:当然。除了“诗贵蕴藉”的要求之外,时势的风霜刀剑也在严严相逼啊。历史上“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的因言获罪,武则天时代,酷吏兴狱,名士断笔的横祸殒身,哪一点不能让灵敏的诗人学到一点乖觉呢?再说,诗人好友孟浩然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一句牢骚,开罪皇帝而遭终生禁用,身边的例子,也起着警策的作用呢!
  冯栋,山东成武县二中高级教师。
整理者:绝情谷&&2009年3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并序&)
资料 论述 文章 解读 - {}
| | | | | | | | | | &&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并序&)
唐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 并序 )【 同步题库 】  ( 一 ) 从十三首诗的分类角度考虑,哪一项说明是安全正确的 ( )   1 . 《木兰诗》 2 . 《回延安》 3 . 《石壕》 4 . 《伐檀》 5 . 《有的人》 6 . 《卖炭翁》 7 . 《天上的街市》 8 . 《梦游天姥吟留别》 9 . 《青纱帐 —— 甘蔗林》 10 . 《惠州一绝》 11 . 《致橡树》 12 . 《送杜少府之往蜀州》 13 . 孟郊《游子吟》  A . 2、3、7、9、11是新诗;1、3、4、6、8是古体诗;10、12、13是近体诗。  B . 1、4是民歌;其余都是文人诗。  C . 1、3、6、12是叙事诗;其余是抒情诗。  D . 10是绝句;12、13是律诗;1、2是民歌。  ( 二 ) 下列句子,完成1 — 2题  a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c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e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f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 . 上述句子全出自宋人作品的一组是 ( )   A . b d f B . e d e f C . b c d D . a c e f  2 . 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是 ( )   古体诗 绝句 词  A . a c d f b e  B . a e b d c f  C . a e d f b c  D . d e a f b c  ( 三 ) 以下对联写的人物依次是 ( )   1 .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3 .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4 .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尽水,句留江山别离情。  5 . 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A . 司马迁 苏轼 曹植 杜牧 太子丹  B . 司马迁 辛弃疾 杜甫 杜牧 荆轲  C . 司马迁 辛弃疾 李白 白居易 荆轲  D . 荆轲 司马迁 苏轼 李白 白居易  ( 四 ) 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 ( a ) 春天、 ( b ) 夏天、 ( c ) 秋天、 ( d ) 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1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2 . 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3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 .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 . 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缺月,当场意气射出来。  6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 . a 4 b 3 c25 d16 B . a 1 b 34 c 2 C . D .   ( 五 ) 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1面,月2繁星满天。  数只船3浦口,4声笛起山前。  1 . A . 吹 B . 掠 C . 袭 D . 拂 ( )   2 . A . 落 B . 圆 C . 明 D . 上 ( )   3 . A . 傍 B . 依 C . 横 D . 到 ( )   4 . A . 声 B . 有 C . 几 D . 一 ( )   ( 六 )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 — 2题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清·袁枚《马嵬》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唐·李商隐《马嵬》 )   1 . 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 . 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妇人祸水”之意。  C . 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 . 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2 . 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 这两首诗都属于格律诗。  B . 袁诗是古体诗;李诗是近体诗。  C . 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诗意也是相同的。    D . 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袁诗还运用了比喻辞格。  ( 七 ) 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 — 2题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 君 山 ①  雍 陶  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①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 .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 . 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 .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以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 . 雍诗中“水仙”指水中的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湖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 .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 . 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C . 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 . 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参考答案:  ( 一 ) B ( 二 ) A ( 三 ) C ( 四 ) C ( 五 ) 1 . D 2 . A 3 . C 4 . D ( 六 ) 1 . B 2 . A ( 七 ) 1 . B 2 . D  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第11课  宋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题库】  ( 一 ) 1 . “词”这种新诗体产生和盛行哪个朝代 ? 选择正确的一项 ( )   A . 汉代、唐代 B . 南北朝时期、宋代 C . 唐代、宋代 D . 宋代、元代  2 . 词有许多调,每调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牌是 ( )   A . 念奴娇 B . 赤壁怀古 C . 念奴娇、赤壁怀古  3 . 辛弃疾和苏轼都是豪放派诗人,他们的生活时期是 ( )   A . 都生活在北宋。 B . 都生活在南宋。  C . 辛弃疾生活在北宋,苏轼生活在南宋。  D .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苏轼生活在北宋。  ( 二 ) 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一组 ( )   a .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说。所谓豪放派就是说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严格遵守音律。所谓婉约,就是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和声律所束缚。  b . 南宋有个杰出的女词人叫李清照,课本中学习过的她的词是《如梦令》。  c .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苏轼是南宋家,辛弃疾是北宋词人。  d . 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有辛弃疾、陆游、文天祥。  e . 词是中国词歌的一种,定形于唐,盛行于宋,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柳永、姜夔。  f . 歌、行、吟是古诗体的一种乐府诗类。歌、行、吟虽名称不同,但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一般为五言、七言或杂言。  ( 三 ) 下面句中停顿有错的项是 ( )   A . 故国 / 神游,多情 / 应笑我,早生 / 华发。 B . 千古 / 江山,英雄 / 无觅 / 孙仲谋处。   C . 元嘉 / 草草 / ,封狼 / 居胥,赢得 / 仓皇 / 北顾 D . 望中 / 犹记,烽火 / 扬州路。  ( 四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各自的观察角度均不同,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仰视、远视、俯视 B . 仰视、俯视、远视  C . 俯视、仰视、远视 D . 远视、俯视、仰视  ( 五 ) 解释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义。  1 . 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 堪称模范________________  2 . 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____________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_________________  3 . 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 某君千古_________________  ( 六 ) 下列诗词中加横线的人物依次指的是 ( )   a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b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A . 曹操 谢眺 刘义隆 李渊  B . 曹孟德 谢灵运 宋文帝 李世民  C . 孔明 谢眺 刘裕 李渊  D . 诸葛亮 谢灵运 宋武帝 李世民  ( 七 ) 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注:①八百里:牛名。 ②五十弦:古代的瑟用五十根弦。   1 . 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挑灯”点明了夜景;“看剑”是壮士想驰聘战场的表现;“梦回”指梦醒。  B . “麾下”,如言部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是说从塞外传来异族的音乐声。  C . “霹雳”,雷声,这里用来比喻弓弦的声音;“天下事”指恢复中原。  D . “的卢”,马名,这里指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挚般奔赴前线。  2 . 关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这首词以实际生活为素材,而加以想像,写出了诗人的愿望与失望。  B . 三、四句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 . 六、七句写出了将士们奔赴前线,一时间,万箭齐发。诸者仿佛看到敌军溃逃、己军乘胜追杀的战斗场景。   D . “可怜白发生”一句,感慨壮士驰骋疆场,不觉的光阴似箭,岁月已不饶人了。  ( 八 )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答题。  赵孝成王卒子悼囊王立使乐乘代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①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②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顿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③遂不召  要求:1 . 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2 . 将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九 ) 相传诸葛亮常戴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因此有人认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话是指诸葛亮。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 一 ) 1 . C 2 . A 3 . D ( 二C ( 三 ) C ( 四 ) B ( 五 ) 1 . 能忍受;可、能 2 . 杰出的有功绩有才华的;繁华的景象;杰出的有才华的。3 . 长远的年代;婉辞,表去世。  ( 六 ) D ( 七 ) 1 . B 2 . D  ( 八 ) 1 . 卒,立。颇。怒、乘,走。梁。之,用。兵,颇,赵。否。金,之,颇,米,斤,马,用。曰:“老,饭,坐,矣。”老,召。2 . ①赵国因为屡次受秦兵攻而处于困境。②叫他诽谤廉颇。③赵王认为廉颇老了。  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第12课  宋词两首  雨霖铃 扬州慢【同步题库】  ( 一 ) 1 . 这两首词选自 _______,是 ______ 派词的代表作,属于 ______ ( 小令,中调,长调 ) ,又叫 ______,因它们的字数都 _______。      2 . 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故词又称为 ______。它萌芽于 ______ 代,形成于 ______ 代,盛行于 _______ 代。      3 . 柳永,字 ______,原名 ______,______ 人。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是 ______ 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姜夔,字 ______,号 ______,饶州 ______ 人,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  ( 二 ) 《扬州蔓》词前小序的作用是:  A . 叙作词缘由 B . 为全词定下悲凉基词  C . 充实、丰富词的内容 D . 表明此曲调是由作者自己演奏的  ( 三 ) 《雨霖铃》抒发的是  A . 行人的心情 B . 前来送行的情人的心情 C . 两人共同心情,含混你我,主宾不分  ( 四 ) 指出《扬州蔓》用典之处及其作用:  A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B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C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D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E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 五 ) 下面诗句也写离别,说明其艺术特点  1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杜甫《芙蓉楼送辛渐》  2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3 . 山回路转不见群,雪上客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判官归京》 )   ( 六 ) 下列诗句和哪些历史或传说中人物有关  1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2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 . 杜鹃啼血猿哀鸣。  ( 七 )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有四处提到南方的秋景:A钱塘江的秋潮;B普陀山的凉霁;C荔枝湾的残荷;还有一处是《杨州慢》里也提到的,它是:_______________。   ( 八 )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嗓,飘萧松桂杰、诖青苔满阶砌, ( A ) 。  ( B ) ,斜阳下孝邾。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 ?   其中,“暮蔼生深树”一句应插入 _____ 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白鸟故迟留”一句应插入 ________处,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九 )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在疾病缠身之时突然听说白居易贬谪为江州司马,写诗一首,题为《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下面是这首诗,甲、乙两处的诗句抽出,分别为这两处找出原句。  甲,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乙。  ( 注:这时作者任通州司马 )   1 . 在甲处应填的诗句是  A . 西帘珠阁卷月光 B . 病人秋来不可当 C . 高歌低曲不能忘 D . 残灯无焰影憧憧  2 . 在乙处应填的诗句是  A . 潦倒书生百事伤 B . 灯暗灯明更短长 C . 暗风吹雨入寒窗 D . 诗情画意两茫茫  ( 十 ) 下面这首词,完成1 — 2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 . 对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 . “强说愁”:没有愁而硬说愁,即无病呻吟。  C . “识尽愁滋味”:经过生活和磨难和亲身的体验,真正领会、深刻理解了“愁”的内涵。    D . “欲说还休”:想要说,但哀愁太深,愁绪太乱,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欲言却止。  2 .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但上、下阕里的“愁”字含义是有区别的:上半阕指的是登高极目,吟诗赋词的闲愁,下半阕指的是心系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B . 本词语言通俗易懂而语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如“天凉好个秋”,字面是指凄冷萧瑟的自然界的“秋”,实则写的是山河破碎、壮志难酬的哀愁,是人世间的“秋”。    C . 这首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对比、反复、双关等。  D . 本词主要内容是叙事,事中的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 十一 ) 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 — 2题  甲  春归何处 ?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往。春无踪迹谁知 ?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乙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1 . 对这两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甲词“何处”表达诗人追寻春天的急切之情。惜春不由自己说起,却从春天道来。借春天的寂寞,写诗人的寂寞。  B . 乙词起首两句,表面写黄莺费尽话语留春不住,实则是表达自己的惜春之情,把词人对春日的依恋之情,表露得极不深切。    C . 乙词上阕三、四两句倒装,一夜风雨,花落满地,犹如宫锦一样美丽迷人。“残红  ”说明春已归去。“画堂朱户”指达官贵人的宫邸。  D . 甲词黄鹂的“百啭”,似乎是告诉人春天的消息,但人无法理解,只得飞去。乙词  下阕前两句,词人随着琵琶乐,追踪春光,绕遍天涯海角。  2 . 关于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 这两首词不仅词牌相同,都是“清平乐”;题材也相同,写的是惜春之情;而且都有了拟人的手法,曲尽其妙。    B . 甲词以问句起始,新巧中见匠心。乙词以黄莺留春发端,即景抒情。两词均通过一连串的奇想,将惜春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    C . 甲词以细腻清新的笔触,通过对寻觅春天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热切而执着的追求。风格上具有婉约特色。  D . 乙词以杨花自喻。春光已去,只有自由飘舞的不肯依附权贵之家的杨花风韵犹存,依然保持了它的美质。意境高旷悠远。    ( 十二 ) 对南唐后李煜的词《虞美人》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群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 “春花秋月”既写出了良辰美景,又写出了时光的推移;继之以“何时了”,则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感伤。    B . 二、三句写主人公难以承受回首往事的痛苦;月夜里,于“小楼”“东风”之中,却又不禁想起了往日“故国”里的帝王生活。    C . “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公排遣心中的苦楚。   D . “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尽写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了忧愤。    参考答案:( 一 ) 1 . 《全宋词》 婉约 长调 慢调 多于90个 2 . 长短 句 梁 ( 或南朝 ) 唐 宋 3 . 耆卿 三变 福建崇安 婉约 尧 章 白石道人 鄱阳 ( 二 ) A B C ( 三 ) A B C ( 四 ) 略 ( 五 ) 略 ( 六 ) 1 . 杜牧 2 . 霍去病 宋文帝刘义隆 3 . 周瑜 4 . 蜀帝杜宇 ( 七 ) 二十四桥明月诳 ( 八 ) B 对偶,“树”不是韵脚;A 对偶,“留是韵脚。 ( 九 ) 1 . D 2 . C ( 十 ) 1 . A 2 . D ( 十一 ) 1 . C 2 . D
浏览次数: 作者: 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