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杯男女群舞舞演绎的是老人家拿的是长凳

傣族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傣族[dǎi zú]
傣族Thai Nationality也称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及迁徙分布在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600万左右中国境内有126万左右傣泰民族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白蛮白衣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Thai在老挝被称为Lao在缅甸被称为Shan在印度被称为Ahom在中国被称为Dai傣泰民族虽有不同他称但均自称Tai或Dai或两者之间的发音傣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傣语分暹罗兰纳大泰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各方言都有共同的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发音差距也拉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傣文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外文名Thai&Nationality别&&&&称泰族、佬族、掸族、阿洪族分&&&&布中、印、缅、泰、老、越、柬等国语&&&&言傣语文&&&&字傣文
傣族的自称从古至今都未发生过大的变化自称均介于Dai与Tai之间的发音但周边民族对傣族的称呼却是多种多样并随着他们对傣族认识的改变而改变
最早有傣族先民记载的民族是汉族在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掸隋朝唐朝南诏五代十国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乌蛮白蛮宋朝大理元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衣金齿黑齿明朝清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夷僰夷摆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命名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命名为佬族Lao在缅甸被命名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命名为阿洪族Ahom在中国则被分别命名为僰族Bo和泰族Tai1953年以后才合并命名为傣族Dai
此外跟傣族往来比较多的缅族缅甸第一大民族称呼傣族为shan国际上因此也把傣族称作shan中国音译过来为掸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哀牢人[1]
哀牢人是云贵高原的古人类之一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哀牢人在中上游地区创立了达光等国家公元前二世纪末达光王国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在这之前汉朝只能通过滇国居民了解到哀牢人因哀牢人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百越诸民族相似被汉朝草率地归为百越一类的民族把达光王国称作滇越乘象国
公元一世纪开始位于达光王国东面的滇国与其宗主国汉朝冲突不断大量滇国居民涌入哀牢境内哀牢人吸收融合了滇人及滇文化后形成最早的傣族雏形傣族先民哀牢人滇人自古就生活在云贵高原上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居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中以达光王国势力最大
公元前二世纪末期汉朝占领了又译哀牢国东面的滇国将滇人逼入达光境内其势力也延伸到达光王国傣族先民也由此受到汉朝文化的影响哀牢人不仅吸收融合了大量逃难而来的滇人还吸收了大量汉朝文化语言中吸收了相当部分的汉朝官话还在汉朝农历的基础上创制了大傣历
公元一世纪中后期达光王国受到汉朝的挤压被迫将都城由怒江东面迁到怒江西面怒江东面的领土被汉朝占领傣族先民被怒江一分为二怒江西面的傣族先民忠于达光政权怒江东面的傣族先民成为汉朝的属民而后几年西迁的达光政权不断向南伸展再次崛起并称雄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为避免汉朝东汉的进一步打压达光王国此时已被汉朝称作选择与汉朝交好汉朝也作出友善的回应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公元三世纪初期达光王国为抵抗骠人的进犯将王城南移至伊洛瓦底江中游的蒲甘姆一带此后数百年傣族势力不断向南伸展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的很多部族被达光王国兼并
公元六世纪中期达光都城被大军攻陷达光政权土崩瓦解达光北部的混鲁混赖兄弟在勐卯瑞丽组织傣族军民抵抗骠人进犯的同时统一了傣族各部开创了另一个傣族政权前
公元七世纪时期怒江西面的傣族在前果占璧政权的统治下日益强大怒江东面的傣族也在中原汉族势力退出后形成了蒙舍南诏蒙嶲等大大小小数十个邦国
公元八世纪时期洱海南部的傣族小邦蒙舍南诏[2]通过战争兼并了洱海地区的其他小邦之后吞并怒江西面的前果占璧王国及云贵高原上大大小小的部族建立了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傣族势力开始延伸至云贵高原每一个角落
公元十世纪以后傣族先民失去蒙舍南诏政权傣族各部分崩离析离洱海较近的傣族先民被河蛮人白族先民建立的大理政权纳入统治远离洱海的傣族先民犹如一盘散沙不断受到外族的侵扰怒江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傣族不断被缅人侵扰澜沧江中下游的傣族则陷入孟人的统治
公元十世纪中期伊洛瓦底江怒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在前果占璧王族的主导下组建了政权
公元十二世纪初期蒙舍的傣族首领率傣族军民南下抗击孟人统一了澜沧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各部并脱离大理王国在景洪建立勐泐王国
公元十三世纪中期蒙古大军入侵傣族地区王国及勐泐王国先后被蒙古大军占领导致傣族大量南迁西徙间接增强了南部西部傣族小邦的实力统治了今印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王国统治了今泰国西北部缅甸东北部地区王国统治了今泰国中部北部地区缅甸北部的傣族也控制了缅族创立的成为今缅甸中部及北部实际统治者[3]
公元十四世纪时期勐卯的傣族脱离蒙古人建立王国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优势统一了今云南西部西南部及缅甸西北部等广大地区的傣族王子借助高棉人势力统一了今老挝大部分地区控制蒲甘王国的傣族分裂后又再次统一建立王国统治着今缅甸中部及北部地区王国也在蒙古人衰败后恢复对云南南部及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的统治
麓川王国开国君主思汗法
公元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各地傣族政权开始走向衰弱汉族明帝国三次出兵麓川王国缅族东吁王国吞并了傣族的阿瓦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勐泐王国阿瑜陀耶王国阿洪王国开始了印度化进程
公元十六世纪中至十八世纪中北部傣族完全被汉族明帝国控制之后又被满族清帝国控制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国则脱离缅族东吁王国再次崛起兰纳澜沧成了阿瑜陀耶王国的属国
公元十八世纪中后期缅族贡榜王国兴兵入侵阿瑜陀耶王国占领兰纳澜沧南部傣族又陷入缅人的奴役统治1767年披耶郑信将军赶走缅军在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国兰纳澜沧也趁机脱离缅族独立1782年披耶却克里推翻吞武里政权在曼谷建立王国统一了吞武里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等南部傣族政权
公元十九世纪傣族的阿洪王国因宗教冲突元气大伤逐渐衰弱1822年缅人趁机出兵攻占阿洪王国两年后英国人又将缅人赶走将阿洪王国收为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英国征服缅人后占领缅北的傣族地区1893年法国强占了暹罗的属国澜沧此时已分裂为琅勃拉邦万象占巴塞三国
掸邦军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企图统一傣族地区的暹罗与日本结盟出兵占领缅甸北部的傣族地区原澜沧琅勃拉邦王也利用日本势力宣布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治下的傣族独立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北部的傣族与缅甸南部的缅族联合组建了并由傣族贵族苏瑞泰出任缅甸联邦第一任总统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印度东北的傣族被独立后的印度统治原的傣族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成立了及各级地方自治政府老挝因世界冷战爆发成为东西两大阵营角力的场地在1975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已改名为的暹罗成了美国最主要的盟友君主立宪制得到巩固和发展全球有傣族人口约6600万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东北部西北部西北部中北部等地区和国家另外欧美地区也有傣族社区中国境内有傣族人口126万2006年数据主要分布在上游的支流域流域流域流域流域等几大江河流域的热带河谷及高原盆地中古老的泰人三色旗
傣族或傣族参与的中国地方自治政府有
云南省地厅级
云南省地厅级
云南省临沧市县处级
云南省临沧市县处级
云南省普洱市县处级
云南省普洱市县处级
云南省玉溪市县处级
云南省玉溪市县处级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县处级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原潞江傣族乡道街乡潞江农场新城农场&县处级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乡科级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荷花镇&原&乡科级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镇&原&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彝族拉祜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乡科级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乡科级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乡科级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乡科级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乡科级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乡科级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湾碧傈僳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万马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乡科级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乡科级傣族语言属于东亚语系
傣语分为暹罗方言泰国大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方言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大泰方言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印度东北部等三大方言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个地区方言如大泰方言中又含泰勒泰德泰阿洪等次方言兰纳方言中又含泰泐泰痕泰阮等次方言
傣语各大方言都有共同的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发音差距也拉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傣族文字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婆罗米文的变体巴利文伴随佛教经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各地被东南亚各民族所吸收后傣族先民又集东南亚各种文字之所长创制了各种泰文
傣文有暹罗体泰文澜沧体老挝文兰纳体兰纳文/泰泐文端体泰端文绷体泰绷文/掸文哪体泰哪文/泰勒文阿洪体泰阿洪文等七种字体这七种字体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
暹罗方言区的泰国大部柬埔寨西北部使用暹罗体泰文老挝南部使用澜沧体老挝文兰纳方言区的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使用兰纳体兰纳文/泰泐文老挝北部使用澜沧体老挝文越南西北部使用端体泰端文大泰方言区的缅甸北部使用绷体泰绷文/掸文中国云南西部使用哪体泰哪文/泰勒文印度东北部使用阿洪体泰阿洪文
傣泐文书法
中国境内有四种傣文字体大泰方言区的德宏除瑞丽临沧除耿马保山等地使用哪体泰哪文/泰勒文大泰方言区的德宏瑞丽﹑临沧耿马普洱孟连等地使用绷体泰绷文/掸文兰纳方言区的西双版纳普洱除孟连等地使用兰纳体兰纳文/泰泐文兰纳方言区的红河金平使用端体泰端文
现今由于现代国家概念的形成全境使用素可体泰国文全境使用澜沧体老挝文其他地区的傣族使用所在国文字只有少数人还在使用属于自己的文字傣族一般信仰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
--流域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流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基本保持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img title="泰北地区的披恩" style="float:" picsrc="d6ca7bcb0a46f21ffaec6" data-layout="left" width="3264" height="2448" url="http://g./baike/s%3D220/sign=b87d69bcb0a46f21ffaec6.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65" useredit="1" />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为主也兼信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为主也崇尚儒教文化
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傣族小和尚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在这些地方只有入寺当过和尚才算有教化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现今因九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十分辛苦也有的人读完中学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然后再请一周或一个月的假入寺学习回家后仍然算是康朗即还俗的僧人
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傣族还没有入寺为僧后又还俗的普遍情况傣族由于分布地区比较广各地傣族在社会发展上也有所不同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也略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婚姻与家庭的观念上
滇南地区的傣族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不是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
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滇西地区的傣族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日期男青年陪其伙伴身带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滇西地区的傣族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滇南地区的傣族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滇西南地区
滇西南地区的傣族以临沧耿马普洱孟连为代表家庭婚姻形态既有对偶婚的残余又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应该是滇南地区傣族与滇西地区傣族婚俗观念的有效结合傣家宴席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豌豆粉及野生的喜欢吃其制法是把晒干再用水煮加入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傣族普遍信仰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入夏节傣历9月15日出夏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端午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干巴腌蛋干黄鳝等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元江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西双版一次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酸肉
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过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
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制法是将鲜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将葱花姜末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芫荽末野花椒叶末薄荷茴香叶末香茅草叶末草果粉味精盐料酒拌制成馅装入鱼腹头尾折拢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叶埋入木柴烧后的炭或热灰中烧熟取出去掉芭蕉叶和香茅草装盘即成
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其制法是将牛头牛脚去毛去蹄壳砍成块煮烂去骨切成肉条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时取出改用冷水洗净再将野花椒叶红辣椒粉生姜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内加盐白酒拌匀入味装入瓦罐压实盖上盖密封半月后即成食时可蒸可炒是佐酒凉菜脆嫩酸香麻辣清凉
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酸角又称酸豆罗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甜目坎通血图为科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该属仅含酸角1种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酸角喜欢炎热气候在年均气温18?C24?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傣族地区潮湿炎热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去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芫荽蒜香茅草风味十足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系着短袖衫和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男女老幼均喜欢赤脚穿拖鞋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傣族民居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作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佛寺建筑是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的特色建筑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傣族历法有两种分别是大傣历和小傣历大傣旗大傣历是傣族最早使用的历法是傣族先民在汉族农历的基础上创造的历法现今只有民族意识比较浓厚的大傣人大泰人仍然坚持使用这种历法因而被称作大傣历[4]
大傣历以公元前94年为纪元元年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365.258日与现代标准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有一定误差朔望月为29.530583日按现代标准朔望月为29.53059日每年分冷热雨3季月序一般比汉族农历早 3 个月如傣历日相当于公历日农历壬辰年十一月初二日当年农历闰四月所以早两个月
大傣历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 隔4~5年有一次八月大月在8月29日后加一闰日称八月满月则一年355日平年每月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望日十五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并使用七曜日月加上火水木金土五星纪日的周日法19年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闰九月也是大月30天傣语称闰年为双九月之年闰年384天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初一不一定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故与农历日序有时有一日之差大傣历又吸收汉族农历中干支纪时的方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得60个数首尾循环用以纪年和纪日用十二地支纪月并使用十二属相纪年岁小傣历实际就是缅历由缅甸传入傣族地区小傣人小泰人是最早接受这种历法的傣族因而被称为小傣历
缅历以公元639年为纪元元年是由缅族族源之一的骠人创立公元640年缅历2年被骠国的室利差呾罗王朝正式推广832 年骠国亡于傣族的南诏王朝骠人逐渐融入由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系民族形成缅族缅族继承了由骠人创立的历法十六世纪中期以后缅族的东吁王朝先后征服傣族的阿瓦王朝兰纳王朝澜沧王朝阿瑜陀耶王朝臣服于汉族大明王朝的傣族土司也相继臣服缅族东吁王朝缅历开始使用到傣族地区至今仍有很多傣族地区在使用缅历中国德宏缅甸掸邦等地将传统傣历大傣历与缅历并行使用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等地也是佛历与缅历并行使用享誉世界的泼水节就是通过缅历确定的
缅历的年以回归年为基准月以恒星月为基准缅历大部分是以老的印度历为基础与之不同的是缅历引入了默冬章的概念因此缅历会不定期地以添加闰月和闰日来消除由于印度历中的年和默冬章中的回归年时间不同而积累起来的时间差
缅历全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月相为准分上弦月及下弦月各有十四或大五天单月29天双月则30天因此一年有354天每三年一个闰月638年3月22日建元是为缅历0年缅历和公历相差三个多月缅历一月上弦一日约在公历四月初一月下弦一日就是泼水节
缅历以日月火水木金土来代表一周中的每一天星期三则分成两半上半日为水曜日下半日为罗睺曜日这8个星相日各对应一种生肖分别是星期一属虎星期二属狮星期三上午属象星期三下午属无牙象星期四属鼠星期五属天竺鼠星期六属龙星期天属妙翅鸟<img title="娥并与桑洛" style="float:" picsrc="a686c9c79f3df8dc5524" data-layout="left" width="600" height="850" url="http://f./baike/s%3D220/sign=2b91f966cc1b9d168ec79d63c3dfb4eb/a686c9c79f3df8dc5524.jpg" compressw="155" compressh="220" useredit="1" />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十分喜爱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文学同时还把傣族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据研究仅阿銮叙事诗即以佛本生经为核心内容的佛祖轮回转世的修行故事的数目就多达550部
总的来说常见的傣族叙事诗有金蛙阿銮口袋阿銮大叶子阿銮金羚羊阿銮香谷阿銮酸鱼阿銮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兰嘎西贺相勐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头七尾象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是傣族特有艺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和临沧市耿马县普洱市孟连县等地傣戏表演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是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傣族传统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 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民众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如根据神话故事魔鬼与孔雀而编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舞蹈表现了魔鬼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孔雀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鬼兄弟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
关于孔雀舞的由来在傣族民众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的一个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四千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动听的声音跳起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以鼓镲来伴奏跳起孔雀舞在一些古老的缅寺和雕刻中可以看到不少栩栩如生的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与头戴尖塔盔和假面具身着孔雀服的孔雀舞十分相似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
孔雀舞一般由一二人或三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到高兴时众人就喝彩吾吾水 水气氛十分热烈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为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 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自由幸福的飞翔等
孔雀舞的动作异常丰富最常见的手式有掌式孔雀手式拇指稍向里扣食指屈回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眼式食指与拇指稍靠拢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等步伐有踮步起伏步动力腿由脚跟带动向臀部踢起后全脚掌落地主力腿随之屈伸等
傣族孔雀舞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
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傣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从舞蹈风格上可归纳如下三类第一为雄孔雀舞民间多跳此舞膝部起伏刚韧舞姿有明显的三道弯特点第二为雌孔雀舞在民间多由男子表演膝部起伏柔韧缓慢舞姿优美动作细腻并常有拱胸和肩的转动体现其含蓄妩媚的形态鼓点轻盈缓慢第三为小孔雀舞常采用快速的小颤和保持半蹲状态的矮步小腿灵活轻巧常用连续的小耸肩鼓点快速而轻巧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关于象脚鼓及其舞蹈的很多据传古时有一对夫妻劳动后在水潭边小憩突然风把熟透了的从树上吹落水中发出嘣嘣的响声这声音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他们回家后便依照大象的脚将树镂空蒙上牛皮制成鼓在时他们背着鼓去跳舞不久象脚鼓舞就传开了又说在很早以前有两个驯养大象的小伙子依照大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在·百夷传中也有大小长皮鼓以手拊之的记载
表演时舞者以左肩背象脚鼓鼓面对前鼓尾向下以右手击鼓为主左手配合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有时也用肘膝足跟脚趾等敲打象脚鼓舞矫健粗犷双膝的起伏和敲鼓的动作配合紧密用手敲鼓时膝部就弯曲而抬手时膝部立直舞蹈步伐很丰富有前点步半蹲后点步半蹲踏步全蹲 八字步半蹲还有以一腿为主力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脚等姿态的动作以及吸腿跳 踢腿跳弹腿跳跨腿跳等
象脚鼓有长中小三种鼓形根据鼓的形状有三种不同的跳法
第一种长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和孟连一带鼓身长二米左右由于鼓身比较沉重多为舞蹈伴奏用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鼓点最为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第二种中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潞西县盈江县耿马县县勐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鼓身长约1.5米较轻便其主要特点是舞时要将鼓尾摆起来甩起来由于在鼓尾上束有一簇簇的孔雀摆动起来十分好看摆鼓就是让鼓尾左右晃动甩鼓就是将鼓首向下压使鼓尾向上甩中象脚鼓舞不只是在节日跳每年还有专门的日子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和鼓尾摆动大小为取胜标准
第三种小象脚鼓舞仅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鼓身长不到一米动作丰富经常被用作孔雀舞的伴舞动作幅度较大有吸腿跳弹腿跳撩腿等步伐戛伴光就是大家围着鼓转圈跳舞的意思它是傣族民众最普及最盛行的它不限地点时间几十人几百人均可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起舞节日时通宵达旦欢舞不息
舞蹈朴实热情特点突出妇女膝部的颤动较均匀多顺手顺脚的舞动一般以蹉步 起伏步点步弓箭步等步伐为主手的动作较简单一般以自然手式在胸前交替向下绕腕或从腋下向上掏手
大嫂们与老年人在里圈起舞老人的动作缓慢膝部起伏明显常以大幅度的前俯后仰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他们的动作任意而在圈外的年轻人则要求动作统一整齐戛伴光的鼓点非常丰富傣语叫光邦光两光双腊光宏光勐央等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区是傣族最古老的一种鼓舞此种鼓一头大一头小两面均蒙有皮小双面鼓长一尺半左右可横挂在身上舞时右手用手掌敲鼓左手用竹片击鼓动作起伏大常用深蹲等舞姿 三道弯造型较突出大双面鼓身筐米直径六十七公分需要两人用竹杆扛起来舞者双手抡槌做云手转身吸腿跪蹲等动作打鼓有的鼓则放在地上打鼓声铿锵有力众人围成圈手持鲜花或手巾载歌载舞同戛伴光舞的表演形式相似傣语叫戛巴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解放后才逐渐流传到其它地区
据说在傣族发现了鱼并学会捕鱼的时候起就跳起模仿鱼儿的舞蹈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舞者身上套鱼形道具起舞鱼舞比其它傣族更为柔和细腻灵巧而活泼主要表现于起伏柔和的屈膝半脚掌碎步动作上小跳敏捷活泼表现鱼儿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漫游时常采用全脚或半脚掌屈膝碎步行走没有起伏双手和上身只向左右摆动在表现鱼儿戏水或与急流搏斗时常采用小跳小蹦子小翻身等跳跃性动作形象生动逼真
鱼舞多采用鱼形手式一手以手心盖于另一手的手背之上大拇指伸展或以双手向外划圆和双臂在后摆动为典型动作鱼舞的鼓点比较缓慢轻盈丰富的鼓语不亚于孔雀舞傣语叫戛伦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节日里跳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一带
相传很久以前雨神跑了傣族地区不下雨大地一片枯焦大鹏鸟置抱蛋的妻子于不顾和雨神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数日后大鹏击败了雨神害使其降了雨但大鹏鸟的妻儿早已饿死傣族人民为了表达对大鹏的敬意遂产生了大鹏鸟舞流传至今
大鹏鸟舞矫健粗犷动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现大鹏鸟与雨神搏斗的动作和不畏强暴的气质动作变换快速有力造型时间较长三道弯舞姿棱角突出如出场动作一般是大跳接一个大的舞姿造型表现大鹏鸟从空中迅猛疾下的气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张开成扇形和掌式手型这些手式加强了动作的力度大鹏鸟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过去舞蹈时带大鹏鸟型道具和面具现多已弃之不用使舞蹈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鼓点异常丰富鼓声深厚有力傣语叫戛央戛洛央是青年人在喜庆佳节时跳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盈江一带
过去舞者要身着雪白的衣裳双肩披上两条鲜红的绸带起舞已不多见在傣家村寨附近的竹林里或水田中常见到雪白的鹭鸶鸟关于鹭鸶舞的来源民间传说不一有一种讲古时有一个很穷的小伙子每天劳动不止鹭鸶非常喜爱他为他跳起优雅的舞蹈以后小伙子就与鹭鸶亲切地对舞起来后来人们把这一舞蹈编成了青年人的对舞又说一种叫央的民族曾到过德宏一带此种舞是表现他们在田间劳动的过程
鹭鸶舞一般以对舞为主动作相对队形多是两横排分左右出场相遇后变成两竖排四排两个圈等常由一人指挥变换各种动作和图形鹭鸶舞的动作简单优雅舞步的节奏处理与其它傣族民间舞不同弱拍时双膝快速弯曲动力腿敏捷地抬起重拍时双膝韧性伸直动力腿同时轻盈地全脚掌落地形象地模仿了鹭鸶行走的动作有双手在胸前拍掌及拱胸等特殊动作鼓点轻盈简单傣语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如今只在盛大的节日时才跳已变成一种有组织的舞蹈表演
从很早的年代起每当泼水节和其它宗教节日来临时小伙子和姑娘们就成群结队到深山密林和江边采集最鲜艳最美丽的花然后打着象脚鼓载歌载舞把鲜花送到缅寺搭成花亭这一古老的习俗至今流传在傣家村寨
关于花环舞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穷苦的青年去坝子赶摆时觉得自己的衣服破烂不堪就摘来许多花扎成花环套在身上下山后随着欢乐的象脚鼓声跳起了舞一个姑娘爱上了他随着他的舞唱起了歌花环舞由此产生
花环是在长二米左右的竹篦上扎上鲜艳的花朵做成舞时双手握住花环的两端在移动步伐的同时着重于花环的变化并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花环舞跳到极乐时由一人指挥舞者一起由慢板转入快板有踮步顿错步小跳等动作傣语称刀舞和棍拳棒这类舞为烦整戛整令整是男性的舞蹈流传于广大的傣族地区与的类似
风景秀丽的傣乡傣族男子都佩戴着一把精制的利刀标志着他们的勇敢威武同时刀也是生产劳动的有利工具刀舞傣语叫戛拉或烦拉动作有力刚健多采用大八字跺步弹腿踢腿蹭跳和深蹲滑行等步伐这些动作在傣族民间舞中很少出现
刀舞有双刀短刀和类似剑等种类及本地内地缅甸等不同的流派各种流派有自己严格的表演程式和动作可由一人至十几人表演舞时无伴奏或以象脚鼓伴奏棍棒拳术与刀舞基本相似亦称烦朵是一种道具舞此舞过去在盛大的宗教节日才跳至今仅流行于耿马县孟定和一带
朵是一种神化了的动物据说有狮子头狗嘴长颈细毛汉语把此舞称为马鹿舞戛朵至今仍带道具跳道具身长一丈颈长八尺用竹篦编成四十五公分的圆圈外面用布包起来剪碎的白纸粘在上面作为羽毛一般由俩人合作扮一只马鹿前面的舞者饰马鹿头和前半身用棍支撑颈部做划字动作后面的舞者掌握尾部向两边做敏捷的小跳及跌扑腾转等动作舞步鼓点均与孔雀舞相似也称烦依贺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
在浴佛节 入夏节等喜庆的日子傣族民众都要欢跳此舞因每段唱词后面都有依拉贺做衬词而得名依拉贺舞的特点和戛伴光舞相似傣语称戛吆流行于耿马县孟定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一带
据说蝴蝶舞是为了赛舞时别开生面而创作的表演时舞者将蝴蝶形的道具套系在身上模仿蝴蝶飞舞的形态其动作和鼓点都与小孔雀舞的跳法有相似之处流行于金平县一带那里炎热而多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都离不开斗笠因而有了斗笠舞
笠帽的动作有扛帽体前滚帽滚肩帽摆帽等舞时膝部起伏柔和略呈三道弯造型但不明显傣语称戛甸是一种表演性的仪式舞蹈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
舞蹈柔婉含蓄常用坐立跪及起伏步抬前旁后屈腿等步伐双手托住点燃的腊条做掏手向外划圆等动作傣语称戛该是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儿童舞蹈
舞蹈主要模仿鸡觅食相斗等动作以跳的时间长速度快为胜没有乐器伴奏一般由孩子们数数而舞傣语称马西双是由十二个人表演的歌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芒市等地
表演者腰间套系马形状的道具一手拉缰绳一手拿扇以半脚掌碎颤跑步为主变化各种队形一般演唱十二个月的劳动有时也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意思是小公主或小姐的舞蹈过去只在宗教节日或土司结婚继位时才跳主要流行于临沧市的沧源县以唱为主内容有唱结婚爱情及十二个月的生产劳动等舞时男的在前打拳女的手持扇子或手巾动作与戛伴光舞相似
此外在红河州的金平县还流传有表现劳动生活的划船舞摘花舞捞鱼舞走路舞 等流传在金平县的扇子舞据说是一种打鬼时跳的仪式舞蹈流传在耿马县孟定地区的大象舞傣语称戛张由俩人套系大象形状的道具模仿大象走步敬礼等动作由一人持红手帕引象而舞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妇女舞轻盈柔和流行于瑞丽县的戛洛响是一种模仿小鸟跳的舞与小孔雀舞相同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习俗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入夏也是雨季的开始也就是稻作农业社会进入农事繁忙的季节古代佛教僧侣们为配合信徒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停止了到处传教扰民的活动集中到寺庙或某处修行逐渐形成惯例而佛教信徒们也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停止了到寺庙佛屋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搞农事生产并形成一种习惯后来僧侣和信徒形成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部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宗教形式随上部座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天就是入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结夏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侣要安心学习民众要专心生产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开门节与入夏节相对应
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个月的结夏期结束可以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可以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谈情娶嫁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纠错 关闭纠错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李杯男女群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