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岂有老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人

20、多次(1分) 21、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22、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六一居士传(节选)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选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一居士传(节选)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________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九年级第三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②,见义勇为,虽机阱○3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4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5,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6而不扰,故所至民便○7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天资刚劲:生性刚直3机阱:陷阱。
4枉直乖错:冤假错案5润身:修身养性6宽简:宽松简易。7便:安逸、安适。
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虽机阱在前/虽几狗不得宁焉
B.读书辄成诵/饮少辄罪
C.或问“为政宽简-----何也?”/或异二者之为
D.及冠/及郡下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方 贬 夷 陵 时 无 以 自 遣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3分)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3分)
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吉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__________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1】D【小题2】D【小题3】C【小题4】(1)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谁轻谁重到底又怎么样呢? (2)因此我与同社的几位君子,哀叹这墓空有石碑而写了这篇碑记,以此来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百姓对社稷有重大作用。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 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暴”的解释为:显露。所以选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的理解能力。A“隶”为名词用作状语 ; B“屈”为使动用法 ;C“大”为形容词作名词。所以选D。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C为被动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介宾后置句)。所以选C。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辱人贱行” “视” “徒”。固、社稷。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24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同“性”,性格)而绝江河(横渡)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惑矣(疑惑)士大夫之族(类)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小题4】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5】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覆: 埋伏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羁縻: 笼络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御:治理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纠:纠正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3分)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徵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选自《清史稿·李文耕传》)【注】 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知县发山东发:出发B.穷诘窝顿诘:查问 C.责属吏清滞狱 狱:案件D.重利而薄伦常薄:轻视【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李文耕“崇正学、挽浇风”的一组是(&&)(3分)①服膺宋儒之学&②治盗必真心卫民&③故教化不可不先&&④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⑤断狱宽平&⑥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文耕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被任邹平知县。但他觉得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称病离职。因为辞官牵累,又不能回家。巡抚大吏听说他有才干重新起用他补任邹平知县。B.李文耕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个妇女控告儿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责备自己,妇女的儿子叩头直到流血,他母亲深受感动,请求释放儿子,最终撤销了案子。C.李文耕善于搜捕盗贼。他供养善于捉拿盗贼的差役,让他们生活富足,不受盗贼的引诱利用,并多次亲自巡查。结束任职时,邹平地区的盗贼踪迹消失。 D.李文耕调任浙江盐运使,当时浙江盐业不振,充任盐商的多半是无业游民。他就责令富商领盐到家,不准以积压为借口贱价私卖,盐税才渐渐充裕。【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⑵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仁杰曰:“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乃颁示天下,宥其同类。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节选自《大唐新语》)【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布法令。【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宥其同类宥:饶恕 B.恐乖陛下存恤之意乖:违背 C.愿矜其诖误矜:怜悯 D.自天兵暂临暂:暂时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3分)&&&(&&&)①颁示天下,宥其同类&&&&&&&&&&&&&&②时狄仁杰哀其诖误③止司刑使,停斩决&&&&&&&&&&&&&&&&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5分)(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文后题目。(10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biàn)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衙署),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射手)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④,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葸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虏赵王迁。遂灭赵。(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代雁门:地名, 代地雁门郡。 ②收保: 进入营垒防守。 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④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 林胡”亦同。【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许之许:答应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让:责备C.李牧至,如故约故:原来的D.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数:屡次,多次【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D.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小题3】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3分)&&&&&&&&&&&&&&&&&&&&&&&&&&&&&&&&&&&&&&&&&&&&&&&&&&&&&&&&&&&&&&&&&&&&&&&&&&&&&&&&&&&&&&&(2)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3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虞:预料&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曹:一类人&C.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D.黼闻而衔之衔:怀恨&【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⑤辞益坚,曰:“宁饿死。”&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要惩处童贯等人。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C.遽薄京师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4分)(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来文端公传袁枚公名来保,满洲人,字学圃。年十三,为圣祖御前侍卫。举止端凝,容貌眉目如画,圣祖呼为“人样子”。善骑射弋猎,而被服造次必于儒者。仕于朝七十余年,其语默动静及所跪立处,与幼年初入内廷不差尺寸。理邸在东宫,再获谴,左右近臣以不能导王于善,多诛窜者。公独持正不阿,竟得无罪。仁庙升遐①,公奉祠景陵七年,蔬食菜羹淡如也。乾隆元年,上召为工部尚书兼内府总管。时方议叙水利营田官,公不可,曰;“所谓议叙者,为其开水利于北方,故奖劝之。若收其所营之田而议叙之,是利之也。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人嗤公迂阔,公亦淡然。寻迁刑部尚书。圆明园大内被窃,获系内监,法司审拟充军。上面谕曰:“盗朕卧榻前物,岂可与寻常窃盗比?可赴部再议。”公出,仍照原议复奏。上大怒,曰:“汝故违朕旨。”叱之出。公曰:“本朝祖宗定律,窃盗赃满贯才死。此未至满贯而杀之,是律不足信也。陛下既付司法,臣愚但知执法,不敢任意为轻重。”上滋不悦,命内府毙内监于杖下,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公强起视事,旋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领侍卫内大臣。乾隆十九年,王师征伊犁,将军舒赫德以路远粮尽,致误军机,上封刀遣内使斩之。首相傅文忠公泣救不得;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舒某罪宜宽,娓娓千言。上怒解:“旨去已二日矣,奈何?”公曰:“但求皇上赐赦诏,臣能追之。”出,唤其子某曰:“汝即上马往宣圣旨,如救不得舒某,不必归来见我。”其子素骁勇且孝,一昼夜行八百里,竟收回成命而归。傅文忠公叹曰:“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公尤长于相马。尝与史铁崖相国同坐政事堂,闻墙外马行声,曰:“此良马也,白身而黑蹄。”史公曰:“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遣人视之,果如公言,乃叹曰:“公前身是伯乐耶?”公笑而不答。 (节选自袁枚《文学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来文端公传》)注:①升遐,指帝王的死。【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诛窜者窜:流放,放逐。 B.故奖劝之劝:劝告,规劝。 C.强起视事视事:工作,办公。 D.排宫门入排:推开,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来文端公言行“持正不阿,有儒者之仁”的一组是(3分)①蔬食菜羹淡如也&&&②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③公出,仍照原议复奏&&&④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⑤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⑥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文端公从十三岁起就担任圣祖御前侍卫,其言谈举止端庄持重,圣祖亲切的呼他为“人样子”,仕朝七十年如一日。 B.圣祖去世后,来文端公奉祠景陵七年,在这七年中间,他清心寡欲,蔬食菜羹,日子过得恬淡清静。 C.内监盗窃圆明园大内财物被依法判处极刑,来文端公认为量刑过重,抗旨不从,皇上只得命令内府将盗贼打死。 D.来文端公是三朝老臣,深受皇上信任。他行事公正,爱惜人才,曾经将因误了军机而被命处死刑的舒赫德从皇上刀下救出。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2)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3)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死修短 岂能强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