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陋习古代陋习

  高丽葬    在高丽时代(公元918-1392年),父母年老以后,如果比较病弱,儿子就会用一种藤椅(JIGAI)把老人背上高山,遗弃掉,等老人自生自灭之后埋葬。     这个风俗的废止还有一个感人的孝行故事。话说有一个老妈妈,这天哭哭啼啼被儿子背上山。儿子走到山高林密处,扔下妈妈往回走,却迷了路。他转来转去,走到了遗弃妈妈的地方。妈妈问他问什么又回来了,他说迷路了。妈妈告诉儿子,她早就虑到了山高林密儿子难免迷路,来的路上她一边哭一边撒松枝作为记号。他让儿子循着路上的记号回家,儿子被感动,毅然决然背起妈妈一起回了家。但是此事并不敢公开,妈妈被偷偷藏起来生活。直到有一天,中国的皇帝给高丽王出了一道难题,怎么用灰拧成草绳。高丽王以及大臣都不能做到,于是发动全国百姓旬寻求解决之道。老妈妈的儿子向高丽王进言,用稻谷拧成草绳,然后放好烧掉,只要不动烧成的灰还是草绳状。高丽王以为高论,遂询问如何想出。儿子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最终说出自己藏匿老母的情况,并实言此法乃母亲所创。高丽王甚是感动,感受到了老人的智慧,于是下令废除“高丽葬”。     韩国又出现了一个大孝子的故事。41岁的李君毅,用高丽葬时代的藤椅,背着92岁的老父亲登上北韩的金刚山,圆了父亲登金刚山的梦想。藤椅15公斤,父亲43公斤,李氏的孝心从重量上就可以权衡出来。后来,李氏又背着老父亲爬泰山,引得很多中国人侧目而视,还被山东电视台报道。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http://i-/f3b24c76b016f3bc8bc3c4fca5fe138f0)/thumb.jpg  高丽葬 (1963)  Goryeo jang   类型:剧情地区:韩国 IMDb号:tt0314119导演:金绮泳编剧:金绮泳演员:金镇奎 / 朱宗女 / Ye-chun Lee 别名:Burying Old Alive,Goryeo
上映日期:日  简介  1919年出生于平壤,电影鬼才鼻袓金绮泳曾居日本并研究电影,他擅长惊栗与色欲手法,炮制贫富悬殊、男女不平等及社会文代世态的敏感电影题材。1960年金绮泳的《下女》把下女不甘当二奶而一手毁掉大好家庭的情局,至今仍更被韩国影评人列为本土最佳电影第二名。70年代,金导演作品《高丽葬》和《异鱼岛》被受推祟,而他亦开始注意另类cult片种,走出主流电影业市场。90年代,金导演富cult特色的电影终于被海外各大影展的认同,可惜金绮泳夫妇却于1998年因家中意外而葬死火海,享年76岁。
  由此可见,棒子都是些缺心眼的二货~
  不是说这是日本人的风俗吗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回复第5楼,@70公里的炮仗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请指教  
  楼上的提到 埋儿奉母 你知道 埋儿奉母的原意吗? 拿是提倡孝道 当然里面 埋掉儿子节省粮食 供养母亲 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最后是挖的埋儿子的坑里找到的黄金,所以儿子没埋 母亲也供养了。 我觉得是假的,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而且早期朝鲜 高丽葬 是法令! 不排除古中国有些地方有这样的风俗,,但是古中国可没有类似高丽葬这样的法令吧!
  中国天葬?
  @70公里的炮仗
22:49:59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  中国有吗?日本应该有,因为故事最早是听到发生在日本,发生在中国的事能否科普一下?
  回复第7楼,@雨夜的十字路口  楼上的提到 埋儿奉母 你知道 埋儿奉母的原意吗? 拿是提倡孝道 当然里面 埋掉儿子节省粮食 供养母亲 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最后是挖的埋儿子的坑里找到的黄金,所以儿子没埋 母亲也供养了。 我觉得是假的,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而且早期朝鲜 高丽葬 是法令! 不排除古中国有些地方有这样的风俗,,但是古中国可没有类似高丽葬这样的法令吧!  --------------------------  看年代,也就是中国唐朝时候的事,你说的古中国是指什么时候?我可不可以理解成商周以前?  
22:27:00  高丽葬    在高丽时代(公元918-1392年),父母年老以后,如果比较病弱,儿子就会用一种藤椅(JIGAI)把老人背上高山,遗弃掉,等老人自生自灭之后埋葬。     这个风俗的废止还有一个感人的孝行故事。话说有一个老妈妈,这天哭哭啼啼被儿子背上山。儿子走到山高林密处,扔下妈妈往回走,却迷了路。他转来转去,走到了遗弃妈妈的地方。妈妈问他问什么又回来了,他说迷路了。妈妈告诉儿子,她早就虑.....  -----------------------------  这不日本的楢山节考吗?事实上很多民族都有这个风俗!话说《楢山节考》这电影值得一看
  @地球环境保护 9楼   中国有吗?日本应该有,因为故事最早是听到发生在日本,发生在中国的事能否科普一下?  -----------------------------  基本上世界各地都有过这种事情的发生,可以说是人类发展阶段的一个常见的现象,说是普遍可能有点过了,但绝对常见。日本,朝鲜,中国,匈奴,越南,印度,印尼,欧洲,非洲部落,印第安部落都曾经有过这种恶俗,人古代欧洲甚至还有年老的国王都活埋过的例子呢,牛X吧。而且从远古到近代都有这种恶俗存在。  日本还专门在1938年拍过一部叫“楢山节考”的电影,记述了在日本的这段历史,80年代又翻拍过一次,这个片子有点小黄,儿童不宜。  想想人类历史上还有过人吃人的阶段,再看看“弃老”这点事,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中国,在长江流域,赣,鄂,湘,川等地,山东半岛,很多地方都有过弃老的风俗。比较著名的有湖北陨县,武当山。  这一恶俗和中国儒家宣传的孝道显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中国正史上重来没有记载过。但正史没有记载不代表没有。甚至有考古碑文记载过“弃老”事件。所以有些童靴并不了解这一点是很正常的,而且谱一看到有人说中国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显然会相当排斥的,我第一次得知时,也相当纠结。但是理性地,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并没什么很丢人的。而且中国某些地方曾经有过的弃老风俗和中国人讲究的孝道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反之,正好见证了人类伦理道德的发展很进步。  正好对这个事情都点了解,等空专门写个帖子科普一下。
  @雨夜的十字路口 7楼   楼上的提到 埋儿奉母 你知道 埋儿奉母的原意吗? 拿是提倡孝道 当然里面 埋掉儿子节省粮食 供养母亲 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最后是挖的埋儿子的坑里找到的黄金,所以儿子没埋 母亲也供养了。 我觉得是假的,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而且早期朝鲜 高丽葬 是法令! 不排除古中国有些地方有这样的风俗,,但是古中国可没有类似高丽葬这样的法令吧!  -----------------------------  呵呵,恐怕我不知道埋儿奉母的原意哦!  不要纠结, 埋儿奉母和卧冰求鲤这些都差不多,肯定是假的,不过是统治阶级搞出来忽悠老百姓的。  你也不要纠结于高丽有没有这个法令,基本上所有关于弃老的故事,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某国法律规定,60岁的老人必须死,然后某孝子于心不忍,偷偷把老爹藏起来,后来国王遇到难题,该孝子听了老爹的意见,帮国王解了难,后来国王知道事情的真相,幡然悔悟,明白了老人智慧的重要,废除了该法。基本上都是一个样。
  @小僧嗨大了 6楼   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请指教  -----------------------------  既然你是和尚,应该对佛经故事比较熟悉吧,北魏时期的“杂宝藏经”里的“弃老国缘”就讲的是这档子事
  @小僧嗨大了
00:57:48  回复第5楼,@70公里的炮仗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  山区有的,CCTV有一期放过,什么什么活人坟
  能不能换个口味?一听棒子都腻歪了。
  这不是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吗。。。。  
  高丽与韩国没什么关系!
  @楚汉雄
15:05:26  高丽与韩国没什么关系!  -----------------------------  韩国的高丽叫做王氏高丽,和韩国没有关系的是高句丽
  @70公里的炮仗
22:49:59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  棒子的风俗,别扯中国。除非你是棒子,罚你天天吃泡菜
22:27:00  高丽葬  在高丽时代(公元918-1392年),父母年老以后,如果比较病弱,儿子就会用一种藤椅(JIGAI)把老人背上高山,遗弃掉,等老人自生自灭之后埋葬。  这个风俗的废止还有一个感人的孝行故事。话说有一个老妈妈,这天哭哭啼啼被儿子背上山。儿子走到山高林密处,扔下妈妈往回走,却迷了路。他转来转去,走到了遗弃妈妈的地方。妈妈问他问什么又回来了,他说迷路了。妈妈告诉儿子,她早就虑到了山高林密儿子难.....  -----------------------------  以前棒子的一部动画片里就有一集讲这事。  动画片名是什么萝卜道士什么的,对于那个动画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这个“高丽葬”的那一集。  当时年纪很小,还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还以为是中国的习俗呢。
  笑看棒子来拿大号拖把洗地
  @挖坟总动员
15:23:12  @70公里的炮仗
22:49:59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  棒子的风俗,别扯中国。除非你是棒子,罚你天天吃泡菜  -----------------------------  是有的,有的地方是老人到快死的时候修个活坟,还有一些地方是送到山上挖个洞,每天给里面送点食物,最后就不送了。这是在过去碰到灾荒或者家穷的不得已之举。全世界都是有的,毕竟孝是好东西,但有时候逼不得已。可以去搜搜悬棺,里面有许多人就是被儿女活的时候送进去的
  这件事貌似不是只有棒子有,虽然我不喜欢棒子,但是也不能黑他们啊
  @明天的wish
18:15:54  @冰箫
22:27:00  高丽葬  在高丽时代(公元918-1392年),父母年老以后,如果比较病弱,儿子就会用一种藤椅(JIGAI)把老人背上高山,遗弃掉,等老人自生自灭之后埋葬。  这个风俗的废止还有一个感人的孝行故事。话说有一个老妈妈,这天哭哭啼啼被儿子背上山。儿子走到山高林密处,扔下妈妈往回走,却迷了路。他转来转去,走到了遗弃妈妈的地方。妈妈问他问什么又回来了...........  -----------------------------  同看过那个动画片的飘过。  貌似是姜昆李文华两位老师的相声中有这么一段:讲的是尊重老人的。  ……  老头儿。。。  老头儿?  多大啦?  多大?  七十了(生气的说)  七十,七十有什么了不起,秦始皇时候,六十不死把你活埋了。
  回复第5楼(作者:@70公里的炮仗 于
22:49)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  ==========  草泥马,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小僧嗨大了
00:57:48  回复第5楼,@70公里的炮仗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  元朝时强迫汉人弃老
  回复第20楼,@挖坟总动员  @70公里的炮仗
22:49:59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  棒子的风俗,别扯中国。除非你是棒子,罚你天天吃泡菜  --------------------------  你全家都是棒子,满意不?无知不可怕,怕的是无知还出来得瑟  
  回复第23楼,@超级喷子  笑看棒子来拿大号拖把洗地  --------------------------  你这B样还笑看?不带这么搞笑的,知道哥的lD啥意思不?哥拍棒子的时候怕你还在穿开档裤  
  @SaltfishS 25楼   这件事貌似不是只有棒子有,虽然我不喜欢棒子,但是也不能黑他们啊  -----------------------------  韩国人还用黑么?
长白山事件早就暴露了
  回复第27楼,@晴天微风小波  回复第5楼(作者:@70公里的炮仗 于
22:49)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  ==========  草泥马,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泥草泥马好不?象你这种213,哥都懒得抽了  
  进来了!我不总得拿个3分才走,是吧?
  @70公里的炮仗 32楼   你这B样还笑看?不带这么搞笑的,知道哥的lD啥意思不?哥拍棒子的时候怕你还在穿开档裤  -----------------------------  你妈的大B都被你个傻B吹爆了,哥当年纵横网络的时候你连精虫还不是呢
  @超级喷子 36楼   你妈的大B都被你个傻B吹爆了,哥当年纵横网络的时候你连精虫还不是呢  -----------------------------  你妈的B是被你撑破的吧?啥鸡巴你都不懂,你他妈还纵横网络?呵呵,搞笑的东西。  话说你你这样智商低下,常识全无,脑积水严重的东西和棒子有什么区别吗?棒子天天窝在半岛上撸管,你也天天窝被窝里撸管,你们是一路货色啊!千万别说你是中国人啊,别他妈的给中国人丢脸了。  2货,上网别只顾下撸片,多少学点东西,也不至于这样丢人。
  @70公里的炮仗 37楼   你妈的B是被你撑破的吧?啥鸡巴你都不懂,你他妈还纵横网络?呵呵,搞笑的东西。  话说你你这样智商低下,常识全无,脑积水严重的东西和棒子有什么区别吗?棒子天天窝在半岛上撸管,你也天天窝被窝里撸管,你们是一路货色啊!千万别说你是中国人啊,别他妈的给中国人丢脸了。  2货,上网别只顾下撸片,多少学点东西,也不至于这样丢人。  -----------------------------  傻逼,早看出来了,你就是棒子撸出来的,你从你妈屁眼里钻出来的,跟棒子一个德性。我说呢,我笑话笑话棒子,你个傻逼跟打了鸡血似的又蹦又跳,原来啊,你爸爸是棒子,你妈是棒子,你爷爷是棒子,你奶奶是棒子,你叔是棒子,等等,总之,你全家都是棒子。别在这冒充中国人啦,你个傻逼棒子!
  @超级喷子 38楼   傻逼,早看出来了,你就是棒子撸出来的,你从你妈屁眼里钻出来的,跟棒子一个德性。我说呢,我笑话笑话棒子,你个傻逼跟打了鸡血似的又蹦又跳,原来啊,你爸爸是棒子,你妈是棒子,你爷爷是棒子,你奶奶是棒子,你叔是棒子,等等,总之,你全家都是棒子。别在这冒充中国人啦,你个傻逼棒子!  -----------------------------  你什么鸡巴超级喷子哦,你他吗就是根超级棒子吧,哈哈,你全家都是如过江之鲫,从你妈屁眼里钻出来的好不?被劳资抽得你头是包,你妈逼又改口笑棒子了,噗~~~~~~  劳资看你是打了你妈的经血吧,大家都在好好的回帖,就尼玛跳得比谁都高,尼玛的泡菜经血威力大哦!!!  你丫就是根超级撸子,你还是回家跟你的棒子妈撸着玩是正道,就你这残碍儿童还上国关回帖?还尼玛“总之”“等等”,看你这B就一小学辍学儿童吧,爷遛你就跟遛条狗一样,哈哈
  @70公里的炮仗 39楼   你什么鸡巴超级喷子哦,你他吗就是根超级棒子吧,哈哈,你全家都是如过江之鲫,从你妈屁眼里钻出来的好不?被劳资抽得你头是包,你妈逼又改口笑棒子了,噗~~~~~~  劳资看你是打了你妈的经血吧,大家都在好好的回帖,就尼玛跳得比谁都高,尼玛的泡菜经血威力大哦!!!  你丫就是根超级撸子,你还是回家跟你的棒子妈撸着玩是正道,就你这残碍儿童还上国关回帖?还尼玛“总之”“等等”,看你这B就一小......  -----------------------------  你个傻逼北韩棒子,看着你老家被人笑话,就进来搅和转移别人注意力。看大家笑话你老家,你不光打鸡血了,你还喝你妈和你奶奶的经血了,你看你那个傻逼兴奋劲啊,上蹿下跳,棒子的丑恶嘴脸在你身上显露无疑啊,赶快滚回你的北韩老窝吧,棒子,拼音会读不?你试着拼一下看:caonimalegebidesibangzi
  楼上的那两个吵什么?有意思吗?
  回复第6楼,@小僧嗨大了  回复第5楼,@70公里的炮仗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请指教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中国确实有过,不过不是背山上………  
  棒子本来就是和禽兽一个层次的。
  中国古代本来就有弃老的风俗,很多地方还保存有弃老洞,详细情况请百度。中国还有一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背后的故事就是古代弃老的见证。
  http://xieg./.html 证据在此
  @小僧嗨大了
00:57:48  回复第5楼,@70公里的炮仗  这种陋俗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包括中国,日本都有过,拿这个说棒子,没意思。说到孝道,楼猪知道埋儿奉母吗?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中国什么时候有过?......  -----------------------------  @乱十七
09:31:58  山区有的,CCTV有一期放过,什么什么活人坟  -----------------------------  我也看过,山上挖个壁龛,点个油灯,把老人放进去等死。恐怖的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关于古代的陋习资料!!!!!_百度知道
关于古代的陋习资料!!!!!
快点,我要用!!!!!!!!!!!!!!!!!!!!!!!!!!!!!!!!!!!!!!!!!!!!!!!!
提问者采纳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却始终是一个谜。 一、缠足起源的传说: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 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 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二、宋代已有缠足记载: 而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目前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的态度。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这件事,一度被人们渲染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高压下,汉族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故而男子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与此同时,女子缠足虽也同样为清廷下令停止,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也正因为此,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与此同时,女子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关注。这一时期,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挺受欢迎的。 三、小脚为何称“金莲”: 讲到“三寸金莲”,人们不禁要问,妇女因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金莲”与小脚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倍感兴趣,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美妙景象。但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指潘妃的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也不是娘的脚。 对此,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莲花占有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另外,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着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女子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因此,后来的小脚迷们往往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者为银莲,以大于四寸者为铁莲。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金莲成了小脚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古代的慈善家
中国古代的慈善家
中国网 | 时间:2006
日 | 文章来源:第318期
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民间慈善家。他们以个人名义进行慈善义举,或是大商人,或是地方官员,以自家的资财资助贫困和孤病之人。
春秋战国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范蠡,他是春秋后期越国大政治家,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复国雪耻,后来乘扁舟流落江湖经商,而且变名易姓为陶朱公,在商业经营方面颇有一套成功经验。但人富志更高,几次将经营所得的巨额钱财,接济穷人。《史记》称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是说十九年间三次获得千金之富,但三次把这些钱财接济他周围的穷朋友与困难兄弟。史上称赞他是一位“富好行其德”的大善人、大慈善家。
汉代的慈善家、大善人也不少。东汉光武帝的外祖父樊重,就可以称得上为当时的大慈善家,据《后汉书》记载,他曾经借贷给贫困人家数百万,到时候将这些人的借债文契都一一削劈焚毁,使诸借贷人十分感动。他家里有不少“池鱼牧畜”,凡有求鱼及牲畜者,有求必应。东、西汉有许多身为地方官吏而同时又是当地慈善家的,如西汉宣帝时的黄霸、在任扬州刺史时,常常鼓励乡亭小吏畜养鸡猪,到时候施舍给那些鳏寡贫穷户。他在任泉州太守时,也不时“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大行慈善事业,后来当时社会秩序良好,达到“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状态。西汉名臣召信臣,则在郡大兴水利,“躬劝耕农”,大行善事,以致郡内殷富,他被百姓尊为“召父”。东汉的大臣和地方官中,也有不少慈善家,如光武帝时的名臣宣秉,他官至三公九卿,被皇帝尊为“三独坐”,权势很大,但他一生节约,从不乱花,“服布衣”,“蔬食玉器”,但把他历年所得薪俸,尽数赠与贫苦亲族和孤寡之家,以致逝世时,“自无担石之储”。光武另一名臣王丹,虽“家累千金”,但把他财富全部赒济贫困百姓,博得“好施周急”美名。最有意思的,是每当农忙时节了,他带着酒菜到田间,专门奖励那些勤于耕作的人,以示奖励。
南北朝时,民间也常有慈善家,在地方大行善事,北魏时有“良吏”路邕,任魏太守时,每天从家中自出粟谷,去赈济贫苦百姓,另一良吏闫庆胤,任东泰州敷城太守,正遇荒年,庆胤把自家千余石粟米“赈恤贫穷”,使多家困难家庭得救。
最值得表彰的是隋朝“循吏”公孙景茂,隋文帝时,有伐陈之役,征途中有许多兵士不服水土而患病,景茂自求用自己的薪俸为这些病兵求医煮粥熬药,从他手中因之存活者达到一千多人。后来他任道州刺史时,又动用自家薪俸和家产购买大量鸡猪牛犊,“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另一位隋朝著名循吏辛公义,其慈善行为更为感人。史载他出任四川岷州刺史时,当地多灾多病,而百姓又特怕染病,“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以致“父子夫妻,不相看养”。辛公义决定用自己模范行为感召百姓,当暑月疫情严重时,他让部下将境内所有疾病患者都用麻板抬到自己家来,病人达到数百,厅堂和走廊都住满了,他自己亲设一榻与病人住在一起,终日连夕与病人相对询问。这一期间所得的薪俸全部用来买药给病人医治,还亲自料理病人饮食起居。结果病人全部痊愈,也从此改变了地方的陋习。
唐宋元明以后的民间慈善家,史上也记载不少,在慈善史上有名的大善士则可推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他大约生活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事迹已记载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史籍中,主要慈善事业以修桥为民造福为主。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这位佛学大师从福建来到广东潮阳,自己募捐筹集资金,在潮阳修建和平桥,含辛茹苦历经十二年,至宣和末南宋初年建成。当地居民感恩戴德,在桥旁建立了“报德堂”以祭祀他。从此,广东潮汕地区慈善事业和慈善机构日渐兴盛,都源于这位佛教大善人。清朝至民国,由大峰法师影响而兴起的汕头市存心善堂,成为南方声望最著的慈善机构。1929年当地人所写的《祖师纪录碑》,详细地记载了这约距今位一千年的慈善大家的生平善事:“宋大峰祖师,闽人,为宣和时高僧……劝喻潮人造桥、修路、施棺、殡殓、救人、赠药、赈灾、恤困等善举,毕生不倦,开化潮人不少……各县遂风起云涌,奉祖师神像,力行善举”。大峰慈善思想还流传海外,在泰国曼谷也建立了大峰祖师庙,成立有关民间慈善机构,在此基础上于上世纪90年代兴办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可以说,大峰是一位国际性的慈善家。
明末清初,我国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形成一个高潮。那时许多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纷纷成立地方慈善组织,一方面互相联络感情,反对宦官黑暗统治,集会抨击腐败政治,另一方面对社会实施有效救济,遇寒者给衣,饥者给食,病者施药,死者施棺,有的还筹集经费,给贫困儿童办学。以著名的东林学派主将高攀龙、钱一本、陈幼学、叶茂才等组织的同善会,便是这样的一个民间慈善团体。最初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由河南人杨东明在河南虞城始办,后来中心迁至江苏武进,地区扩大到无锡、嘉善等江南许多县区。同善会慈善事业主要内容是向社会宣扬良好的道德风俗,收养生活无着的贫困孝子、节妇和贫老病者,资金由同善会员集体募捐。同善会的慈善活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日本学者夫马进专门著有一本小册子《同善会小史》。在同善会的基础上,清代江南民间慈善事业更大规模发展,据有关史料统计,仅苏州一地,即有各种名目的社会慈善团体一百二十多个,上海地区也有八十多个慈善组织。这些慈善组织有的建起育婴堂,专收弃婴抚养,有的办所谓仁济堂、同仁堂,给穷人免费供给医药。由于有些地方官员的介入,有些慈善组织资金雄厚,史载乾隆年间无和县的一处育婴堂拥有土地一万三千多亩,一次即得到官助银一万二千多两。明清由士大夫筹办的慈善组织,还定期向广大群众讲学,宣传他们的慈善主张。日本学者酒井忠夫专有一部《中国善书的研究》,就专门研究明后期东林派慈善家高攀龙等的慈善文化和慈善学术的。
清朝还有两位慈善家也是应当提出的,一位是陶澍,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陶澍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他曾任官至两江总督的高位,在慈善事业以主持丰备义仓而知名。道光三年至五年(年)时,陶澍任安徽巡抚,恰逢大火灾,他开始考虑建立一座防备灾荒的民间义仓,定名为“丰备义仓”,意思是“以丰岁之有余,备荒年之不足”。到道光十五年(1835),陶澍已任两任都督,终于和部下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把丰备义仓建成,地址选在江宁、苏州地区。这年年初,林则徐在苏州城里修筑了十间大小仓库,从无锡买粮存放。因为地在今江苏长洲、元和和吴三县,历史上把这座民办公助的救灾仓库命名为“长元吴丰备义仓”,从1835年至1860年二十多年间,这座义仓有效地起着荒年赈灾的作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流放到新疆。他在边区伊犁又一次自己捐款兴修了龙口渠,为新疆人民谋了福利,完成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为国为民的慈善事业。清朝晚年,长元吴丰备义仓完全由官民合办转手为当地士绅联办,慈善事业规模越来越大,不仅灾荒赈济粮食,还筹建“协济粥厂”,后来又兼管失业机户的救济。清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还创办一所专收贫困家庭孤苦儿童的“儒孤学堂”。最后又扩建一所解决流亡人口和贫民子弟就业的“贫民习艺所”,相当于现在的技工学校。这样长元吴丰备义仓就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慈善机构了。
时至19世纪90年代,西方新思潮不断传至我国,一些西方慈善思想也流传到我国学术界,我国传统的慈善事业受到冲击。晚清思想家郑观应在一篇题为《善举》的文章中,列举了西方各国的慈善机构,主张中国也应通过官绅合力,遍设西方式的善堂。我国传统的慈善事业也逐渐转变为近代公益事业。
我国传统的慈善事业与西方世界的慈善思想有共同的地方,即我国古代慈善事业源于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这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外,即近代慈善公益活动,不仅仅限于对鳏宴孤独、贫病残疾之人的救济,更侧重于面向社会大众,使慈善事业不光是消极被动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今天我国的慈善事业和慈善政策正在向这方面转变,就像最近在《北京青年报》一篇文章中所述的,要“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当今中国社会需要,也与世界先进的文化相一致”。这也是目前我国在新的条件下慈善事业的一种新气象吧!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十大陋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