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工商银行理财产品品,有一个共时代,靠谱吗?

联系方式:
有谁了解这家公司麻烦加我QQ: 在这网络盛行时代里,各种网上投资理财产品的呈现,让我们对其发展的速度令人咂舌。太多太多的投资理财产品和公司看都看不过来,且新闻一直报道人们投资被骗,钱都让骗子们卷了跑路,无踪无影的,看着让人很是畏惧,不敢接触。
但生活在这个收入低、且又是高消费的城市里,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自己赚钱,但是紧张的工资也就够每个月自己一个人的花费,更别说是拿点钱出来孝敬自己的爸妈了。这两年里一个让我很羡慕的姐妹介绍,在一家投资公司进行投资理财,之后收益还行。最近看到网上这家公司,感觉还不错,就想拿一些出来投资,可谓是分散投资能降低风险,就是不知道这公司是真的还是假的,很担心被骗,怕上当,就在此发布消息,希望有知道可靠真实有诚信的或有考察过的公司,可以好心帮忙介绍下。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加我的QQ: 哦,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下,怎么样合理,理性的投资,安心的投资,控制风险等等,好比较不会被骗。········先谢谢咯!
==================元旦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整体走跌。==================
元旦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整体走跌。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昨日(1月4日)统计发现,日后起售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基本都在6%以下,而节前预期收益率7%以上甚至达到8%的产品已难觅踪影。
  普益财富最新数据也显示,上周 (日~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6%,较上期下降14个基点。
  预期收益率普遍回落/
  普益财富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6%,较上期下降14个基点。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72款,市场占比为12.86%,环比下降6.25个百分点。
  其中,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521款,包括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1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3%,较上期下降37个基点;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28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2%,较上期下降15个基点;3个月至6个月期理财产品15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3%,与上期持平;6个月至12个月期理财产品6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0%,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0%,较上期下降4个基点。
  普益财富研究员牟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伴随着新股申购冻结资金陆续解冻和财政存款的集中投放,资金回流市场,2014年年底那种流动性紧张情况已经缓解,未来货币市场利率将逐渐回归常态;其次,央行“387号文”(即《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存款口径,非银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短期来看,银行存贷比压力将得到缓解。受以上两方面因素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出现回落。
  某银行理财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4年12月中旬,(其所在的银行)并没有计划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但年底的考核压力非常大,出于平衡发展的考虑,为了保障储蓄规模,就必须通过理财来做,所以,2014年年底其所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一些,主要是结构性产品收益提高了5~10个BP,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提高了。
  “元旦之后,对我行来说,理财产品收益还是下行的,因为整体的资产池的产品收益率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有特别高的收益给客户。总体来说,国家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变间接投资为直接投资,所以需要减少环节,将总体融资成本降下来,投资标的(的收益)也会降下来。”上述银行理财分析师表示。
  结构性产品或保持优势/
  普益财富数据同时显示,上周,1个月期以下期理财产品16款,较上期减少8款;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296款,较上期减少122款;3个月至6个月期理财产品166款,较上期减少30款;6个月至1年期理财产品79款,较上期减少9款;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3款,较上期减少14款。
  其中,上周,城市商业银行发行227款,较上期减少63款;股份行发行175款,较上期减少56款;国有控股银行发行124款,较上期减少34款;农村金融机构(包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行34款,较上期减少28款;外资银行未发行产品,较上期减少2款。
  上述银行理财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产品的发行量会有所下滑。之前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主要是为出表,现在资产负债表宽松就没有那么高的需求,但也可能存在惯性。
  对于春节前银行理财的走势,上述银行理财分析师认为,理财产品的收益不会太高,但会阶段性出现高点。理财产品分为很多类,包括资金池、结构性等产品,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不会因为整体收益率下降而下降,会相对保持优势。而且,由于结构型理财产品可以算作储蓄,银行发行的积极性也高一些。
  牟鑫表示,随着2014年银行存贷比考核的结束及紧张的资金面得到缓解,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会持久,未来理财产品收益将逐步回落趋于平稳。
农村信用社)发行34款,较上期减少28款;外资银行未发行产品,较上期减少2款。
  上述银行理财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产品的发行量会有所下滑。之前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主要是为出表,现在资产负债表宽松就没有那么高的需求,但也可能存在惯性。
  对于春节前银行理财的走势,上述银行理财分析师认为,理财产品的收益不会太高,但会阶段性出现高点。理财产品分为很多类,包括资金池、结构性等产品,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不会因为整体收益率下降而下降,会相对保持优势。而且,由于结构型理财产品可以算作储蓄,银行发行的积极性也高一些。
  牟鑫表示,随着2014年银行存贷比考核的结束及紧张的资金面得到缓解,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会持久,未来理财产品收益将逐步回落趋于平稳。
我只想知道这家公司怎么样的?有信息的麻烦提供一下哦,我的QQ是,谢啦!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列表网栏目上看到的,谢谢!
上海融邦投资有限公司手续齐全吗?靠谱吗?谁了解的指点一下用户其他信息:
上海融邦投资有限公司手续齐全吗?靠谱吗?谁了解的指点一下 相关图片
上海融邦投资有限公司手续齐全吗?靠谱吗?谁了解的指点一下 相关广告
金牌店铺推荐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保险理财产品靠谱吗?
最近互联网金融频发推出超过6%的保险理财产品,如京东、网易等,主要都是和珠江人寿、光大等企业合作,这类产品收益有保障吗?
按票数排序
以前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 ,不想点链接的可以直接看下面摘要:分红保险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传统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预定利率,风险保障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分红保险除具有基本保障功能外,每年还可以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经营情况,决定红利分配,这是分红险的最大特点。但分红险要注意的问题是红利分配并不是可以保证的,如果销售人员告诉你一定比存银行“划算”,那就要小心点了。因为分红多少要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相关,年头儿好分红多,能跑赢定存;年头儿差分红少,分红收益未必高过定存利息。万能险,
一个人买了万能险,其中的保费拆成了3部分:一部分是保障成本,一部分是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还有一部分是保险公司替你理财的资金,然后保险公司说:如果你急用钱可以随时取出部分(投保万能险后可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比例),而且我替你理财可以
保证最低收益下限(保本),赚多算你的。通常在投保的最初-年里保险公司扣除万能险手续费的比例较高,实际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扣除手续费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因此万能险需要长期投资才能体现收益性。投连险,如果你买了投连险,你所交的保费也会被拆分成3各部分,前两项与万能无本质区别,只是它更刺激一些,不保本。保险公司按照风险级别
高、中、低设置了三类投资账户,作为投保人可以根据资本市场大势来确定自己理财资金放置在哪个账户,然后保险公司来代你理财,收益虽上不封顶,但也下不保底。 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的理财保险并没有改变这几类保险产品的本质,无非是渠道、定价、营销手法上有了些许变化。对互联网理财保险的总体点评是:保险产品相对靠谱,买/卖产品的未必靠谱。第一句话,只要是正规保险公司所售的保险产品均已在保监会备案,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公司销售资质(偿付能力等),都会受到严格的监管,相对靠谱(2014年,信泰人寿、正德人寿、新光海航人寿、长安保险四家险企均收到保监会关于偿付能力不足的监管函,在险企偿付能力不足情况下,可能会被要求停止新业务承接)。第二句话,买理财产品的同志,无论是否是保险类理财产品,都需要对风险有基本的识别,对自己承受损失的能力有明确的评估。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存定存,买余额宝习惯了,总觉得风险和自己很远。而卖方平台有时候并不那么坦荡,收益字体都是大大的,加粗的;风险声明小小的,犄角旮旯的,此行为以诸互联网公司为甚,因为没太多人管,而保险公司官网相对听保监会的话。所以,知友们在买的时候要看看是哪一类理财险,然后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如果是万能,一般情况下在本金保障之外,还有最低保本的收益率(通常是2.5%左右),预期收益是个参考值,从口碑角度而言,各公司会努力争取达到,但总会有意外。其实际收益率通常可以在保险公司官网查看,按照监管要求,各公司的万能保险利率要进行每月公示;如果是投连,往往“预期”收益会订的更高,例如今天某宝平台某公司打出了7%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还会加赠航意险意外保障等,但投连险收益是不保底的,文案的下方也清楚的告知:“投资风险由投保人承担”。按照监管要求,保险公司需在官网对其所售投资连结保险单位价格信息进行每日披露。如果是分红险,与前面两种理财类保险相比,这是比较简单的产品,风险相对低,但预期收益通常比前两类定的也略低一些。保险公司在分红险利益展示时通常会按照低、中、高三种收益水平呈现。当年A股飙到6k点,分红险年化收益也能到8%,但如果真想买,考虑下最低情况下你能否接受?另外,说一下被很多朋友抱怨的分红类年金型保险,这种产品即使交费期结束,也不意味着保费本金可以取回,他会在保险期间(终身或定期)进行约定返还,中途退保的话,即使交费期结束,也会出现损失。除非,产品的现金价值可以累积超过所交保费。所以,买保险,一定要自己了解清楚再下手,不要盲目,也不要盲从。大概就是这样。
当你为了洗衣服,买了台冰箱,却发现它根本无法看电视的时候,你一定会对保险理财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了。
1W一下去玩一下,比储蓄高点,储蓄的另一种而已。
就以题主说到的京东这款号称6.9%来给你分析一下,提供一个参考思路:京东6.9%超级理财原名:珠江安赢一号终身寿险(万能型)投资门槛:1000元预期年化收益:6.9%最低保证收益:2.5%收益公布时间:每月1日犹豫期:10天犹豫期后退保:保单成立1年内,需支付退保费用。费用占退保时的个人账户价值的4%。第2个保单年度及以后不再收取任何费用。保险额度:被保险人在本合同保险责任有效期内身故,将按被保险人身故当时本合同账户价值的105%,即1.05倍给付身故保险金。回归本质:这就是一款带有收益性质的终身寿险“京东6.9%超级理财”的原名叫珠江安赢一号终身寿险(万能型),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解读,就是一款带有收益的终身寿险。门槛略高,收益有最低保证与眼下热议的票据理财1元起投的门槛相比,1000元起的门槛并不低,但是介于是一款终身寿险,无论年龄和性别,投保都是1000元起,这样看来门槛也不算高了。但是,我们可不要被6.9%的收益所迷惑,产品介绍中已经明确告知这是预期年化收益,能否真正实现我们还未可知。但是作为一份万能型终身寿险,收益会有一个保底值——2.5%,也就是说,即使在实际投资运作中出现了亏损,那么保险公司也会到期将最低2.5%的收益划拨到你的账户中。因此我们可以称其为一款保本保收益的产品。流动性尚且,但要承担费用作为一款保险产品,犹豫期是会有的。如果自投保之日起的10天内,想退保,那么保险公司将无息退还保险费,但可能会扣除不超过 10 元的工本费。如果超过了犹豫期,但是持有未满1年想要退保的话,就要支付退保时个人账户价值4%的退保费,最后拿到手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现金价值。从第2年开始,如果想要退保的话,就不收取任何费用了。举个例子:比如张三投保了1万元,第6个月的时候需要用这笔钱,于是选择退保。我们假设每个月的年化收益6.9%,那么第6个月退保时,他的账户价值是前5个月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共计10287.96元。此时需要扣除账户价值的4%,即411.52元作为提前支取的费用,实际拿到手的也只剩9876.44元!是的,你没看错,如果未满1年退保,本金是有损失的。所以,如果想要退保,要么选择投保后的10日内,要么是1年之后再退保,否则那4%的扣除费用会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虽为保险,保障功能却很弱我们从产品说明书中了解到(如下图)
此款保险的保额仅为账户价值的105%。还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张三投保了1万元,在第5年的时候因为意外去世了,如果按照每年平均5%的收益算,5年后他的账户中本金和利息一共有12762.82元,那么给付他的保费也只有5%=13400.96元。这些保额只比5年后的本息收益多了638.14元,命都没了,要这几百块钱的慰问金有啥用……总结:这款产品的风险是很低的,如果你忽略保额,并且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最起码1年之内不会使用的话,还是值得关注或者投资的,但是建议使用少量的资金购买,毕竟6.9%的收益是最高预期收益,很有可能达不到。相反,如果你要为了获得保障,就踏踏实实的买保障型的保险,尽量远离各种披着理财外衣的保险。
不保证收益,但基本上有保障,实际收益率不会与预定收益率有太大差别。围绕预定收益率上下波动。上张图吧
曾经在保险公司实习过,简单告诉你,不靠谱。带我的师傅给我产品的时候坚持跟我说千万不要搞明白,我们只负责拉客户,解释的交给其他老师,后来我弄明白以后再也不想拉客户(
  【惠宜投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随时随地的寻找被低估的资产,将手中的现金转化成这些资产,以抵抗通货膨胀,避免财产缩水。  自从金本位的体制解体后,为支持人类不断扩张的经济活动,信用创造的速度越来越快,货币泛滥成为一种趋势。长期来看货币必然贬值,只是有时快,有时慢,各个地区不同而已。特别是在当前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情况下,货币资本的增值速度一定会落后于金融资本,完全的持有货币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比较一下20年前的物价和现在的水平就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可见,狭义理财也就是金融资产配置的过程需要贯穿人的一生,即使不是投资高手,也可以通过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方法来战胜通胀。  职业发展也是重要的理财手段,它能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在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要想取得职场上的成功,职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财务规划更重要。当然,也可以离开职场,选择创业,只不过这是风险更高的一种理财行为。可见,投资理财活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什么说理财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冲动的还是谨慎的、是勤奋的还是懈怠的、是勇敢的还是懦弱的、是偏激的还是温和的,不同的心态决定不同的投资理财结果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可以窥见人性的复杂,投资理财过程中也是对人性的检验,理财同生活一样,是对人生的磨练。
理财这事,看似简单,其实深奥。理财就是生活呀。你说的那种情况,属于传说。目前看是这样。如果有人在你耳边不停的说,那是误导消费。日本人,人均7张保单,这话不错,但是人家那是为了保障,不是为了收益。买保险,一定要关注的是保障。保险知识理财的一种工具,是最具防御性的工具,是中长期理财。存钱保本去银行,保障风险找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去找证券(股票和基金)。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这是铁律,说无风险赚钱,那时骗子。况且,讲白了一个道理,都说钱生钱,如果大家都钱生钱去了,谁还干活。赚钱,一定是自己的事,想不劳而获,那是不可能的,至于怎样省钱,守住钱,资产保全,对抗长期的通胀,规避未来不确定的财务风险,那是狭义上的理财。
不大靠谱。保险纯看理财功能不看保障的话,年均收益率基本不超过4.5%,也就是说别指望他跑赢通胀,流动性还差。当然大多数的理财都跑不赢通胀。养老的话社保是必备的,因为可以预见社保的养老金能上涨,毕竟国家可以为了社会稳定啊进行补贴。而商业保险的养老金是锁死的,今天合同上写退休后每个月拿2000,现值也就500多~~结构性理财产品靠谱吗? - 刘锋的个人空间 - 金库理财博客 投资理财交流平台-财经博客 - Powered by X-Space
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认证与标准专家委员,中国银河证券和齐鲁银行独立董事,加拿大McGill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曾是现代国际金融理财标准(上海)有限公司创始董事长,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首套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教科书《投资规划》主编。
结构性理财产品靠谱吗?
& 14:31:03&&&&
/ 个人分类:
结构性理财产品靠谱吗?
《理财师》杂志2011年6月,文/刘锋
一段时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开始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几年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量出现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再加上产品结构复杂绝非普通投资者能轻易读懂的,以至于此类产品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就是“不靠谱”的代名词,普遍印象是,最高预期收益就是忽悠人的,实现几乎不可能。零收益和负收益,遭遇清仓、展期的产品开始大量存在,机构们要么集体“失忆”,要么避重就轻地回避,让投资者更加一筹莫展而不知所以。
而去年以来,结构性产品又似乎逐渐走出零负收益阴影,保证收益型产品增多,年化收益率超出20%、30%的产品也俯首可拾。于是有人就表示,鉴于今年的通胀水平不会低,投资者可以配置一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抵御通胀。
乌鸡变凤凰?结构性理财产品一改高风险面目,“可以买”了吗?
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21家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647款,较2009年增加50款,扭转了此前结构性产品发行量下跌的趋势。到期且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共496款,其中,零负收益产品仅27款,占比5.44%。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较几年前相比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发行的产品中,保证收益型产品281款,较2009年增加150款,占比43.43%。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231款,较2009年减少90款,占比35.70%。另外,结构性产品期限短期化也使其收益率更加稳定。2010年发行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319天,较2009年缩短69天,幅度为17.78%。
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是由一个或一组标的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权或期货等)构造而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方式和收益率既取决于标的资产(即挂钩标的,如挂钩外汇、指数、股票、债券、基金、商品等)的表现,也取决于通过衍生金融工具设计的合约方式。其设计过程和定价都比较复杂,属金融工程范畴,一般投资者很难知其所以然。投资组合控制风险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持有标的资产的同时,做空衍生于标的资产的远期合约或期货,从而将投资组合的未来收益固定于某个预先设定的一个点或区间,规避标的资产价格波动对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影响,这种风险对冲的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套期保值”;另一种方式是在购买标的资产的同时,购买相应数量的衍生于标的资产的看跌期权,从而将未来标的资产价格下跌到投资者不愿意承担的水平时将风险转嫁给看跌期权的卖方,这种风险转移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投资组合保险”,也就是相当于给投资组合买了一个下行风险的保险,即看跌期权,其卖方就相当于保险公司。
结构性理财产品
+在有限的风险前提下,博取更高的预期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看起来并不那么“可怕”,
比如,国际金价的不断攀高让一些挂钩黄金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借光”走俏起来。但细心者会发现,购买的挂钩黄金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高女士郁闷至极。该产品揭示,若标的物价格到期后高过期初价达125美元,就能获得最高8%的年化收益,反之,只能获得0.1%的较低收益。在银行工作人员劝说下,高女士满怀希望地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可3个月后,当她来到银行取理财收益时,却不得不接受收益率只有0.1%的事实,理由是:产品到期后,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125美元的目标。
在这一轮黄金大牛市中,无论是买实物金条还是纸黄金,投资者都赚到大钱,但挂钩黄金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多数未分享到这场“盛宴”。2010年国际金价涨幅超过30%,当年到期的挂钩黄金银行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大多低于5%,与当初诱人的预期收益率产品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产品设计中存在许多不利于投资者的“局”,这些“局”都是设计出来的,诱饵就是给投资者描述了一个未来很诱人但实现概率很低的条件,在上述案例中,尽管金价上涨很多,但超过125美元的可能性还是很小;不过如果金价下跌的话,高女士至少不会损失本金。这就是与直接购买黄金的区别。
不公平的游戏
不可否认,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出现一方面活跃了金融产品的范围,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金融机构也因此增加了业务收入。但一个不好的趋势是,此类理财产品发行的速度太快,涉及范围太广,其发展趋势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类产品大多通过银行发行,这非常容易对客户产生误导。因为银行在客户中是高信用的,客户总会有一个基本假定——银行提供的产品有很高信用,很稳定、保本。但发行结构性产品,银行往往滥用了这一信用。上例不难看出,一些挂钩外汇、贵金属的理财产品,看似是银行在帮助客户获得最大收益,实际上,自签约那刻起投资者与银行就开始了一场博弈,有时甚至是一场昂贵的“对赌”。对于投资人而言,面对的有时是实际风险很高的产品,但收益又通过一些条款限制的非常低。投资人对于产品和设计不了解,信息严重不对称,往往会造成风险溢价即投资收益有时远远低于投资产品本身带来的风险,因而经常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戏,好像跟庄家对赌,而庄家设立的一些规则你又没太搞懂。
这里投资人与金融机构双方都存在一些问题,而问题更大的还是金融机构,很多金融机构也是第一次去尝试,没有太多经验,对投资者的引导与披露不够。这里边就有“毒”的成分。药虽好,但会有副作用,药到底是怎么回事,能解决什么问题解释不够,拿着药乱推销,不管什么样的人,反正这药能治病。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而吃药的人,对自己的状况不了解,对产品的认知度不够,治这个病的药很多,偏偏选择了对自己身体条件不能服用的,雪上加霜。所以理财师也有责任,在为客户推荐产品时,自己首先要搞明白。
产品有“毒”
有人认为这是产品设计方面有缺陷,我不赞同,这些结构性产品都是通过金融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出来的,一般不会有太多问题。但不排除因缺乏经验,对市场未来的把握和判断不够充分,从而低估某些因素带来的风险。比如在设计产品时要做很多假设,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存在,与市场实际情况不符,因而会高估或低估实际存在的风险。
有些风险是突发性的“黑天鹅”事件,尽管发生的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会对投资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实历史往往是由一系列突发的重大事件而改变的,不是吗?
日前,美国辛苦追踪了10年的本·拉登终于被美军击毙,这个震惊全球的消息迅速引发美元反弹,同时导致投资者抛售大宗商品和金银,白银上演崩盘行情,11分钟内暴跌12%。同时,黄金及部分贵金属也出现了走跌的行情。这就导致一些挂钩贵金属的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来看风险较大。由于白银的下跌幅度超出预期,可能会超过大部分挂钩理财产品的设计浮动范围,因此触发零收益及负收益的几率增大。再比如,雷曼兄弟破产时,与此相关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就难逃此次厄运。
尽管类似事件实属小概率事件,但是投资者仍然需要在投资时关注第三方信用风险。在投资前,需要特别关注合同中的有关本金安全的条款说明。必须看清楚保本的担保人本身的资质和其与标的资产的相关关系。这将涉及到万一日后发生风险时,本金能够收回的可能性和比例。
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身都很复杂,对于投资人来讲,对于这类产品很难了解。所以,普通个人投资者还是少参与此类产品的投资为好,即使投资,也不要在资产配置中占太大比例。对于搞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做,对于专家的分析也不能盲从,而要看看他是卖方观点还是买方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