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议论精当 以取舍为话题的议论文从公 整顿狂澜 出色骚雅怎么翻译 急求 谢谢!!!

菩提道2009年第1期
我诗合典雅
中晚唐僧人的典雅诗
中国佛学院
  在唐代的思想界,佛学往往被认为是主流思想。汤用彤先生曾说:“自魏晋中华教化与佛教结合以来,重要之事约有二端,一为玄理之契合,二为文字之表现。”真是一语道破。可以说,佛教在唐代,不仅仅是思想上的主流,而在当时盛行诗歌的文学领域,僧人创作的诗歌也是自占序位。这种现象,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论云:
  ……至唐累朝,雅道大振,古风再作,率皆崇衷像教,驻念津粱,龙象相望,金碧艾映。虽寂寥之山河,实威仪之渊薮。宠光优渥,无逾此时。故有颠顿文场之人,憔悴江海之客,往往裂冠裳,拨缯缴,杳然高迈,云集萧斋,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三余有简牍之期,六时分吟讽之隙。青峰瞰门,绿水周舍,长廊步犀,幽径手真,景变序迁,荡入冥思。凡此数者,皆达人雅士,夙所钦怀,虽则心侔迹殊,所趣无间。会稽传孙、许之玄谈,庐阜接谢、陶于白社,宜其日锻月炼,志弥厉而道弥精。佳句纵模,不废禅定,岩穴相迩,更唱迭酬,苦于三峡猿,清同九皋鹤,不其伟欤。与夫迷津畏途,埋玉世虑,蓄愤于心,发在篇咏者,未可同年而论矣。然道或浅深,价有轻重,未能悉采。其乔松于灌莽,野鹤于鸡群者,有灵一、灵彻、皎然、清塞、无可、虚中、齐己、贯休八人,皆东南产秀,共出一时,已为录实……
  黄宗羲也曾在《平阳铁夫诗题辞》中毫不违言地说:“唐人之诗,大略多为僧咏……岂不以诗为至清之物,僧中之诗,人境俱夺,能得其至清者,故可与言诗多在僧也……。”这些前人的评价,足以说明僧诗在唐代诗坛的位置。
  在今天我们所见的《全唐诗》中,不计其他文士人有关吟诵僧寺的诗歌,仅以僧人自身投入创作诗歌,累计就有一百一十四位之多,创作的诗歌多达二千七百余首,占全诗总数量的二十分之一。这个足以让人叹服的数据,已经让唐代僧人与诗歌交织在一起,成为整个唐代诗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些僧诗中,其作品多以典雅,冲淡,自然为主。此文主要简介中晚唐僧诗中格律严谨,风格;典雅的诗歌。探讨对象则以中唐时期的灵一、无可、皎然,以及晚唐时期的贯休、齐己等几位著名诗僧。
  第一节
中唐灵一、无可、皎然的诗歌
  时至中唐的诗坛,经过盛唐阔大风格的洗礼之后,渐渐表现出简淡自然之气。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四说:“大概中唐以后,稍厌精华,渐趋淡净,故五,七言律清空流畅,时有可观。”而佛教在此时也已经历了大乘诸宗并融的时期,因此:圆融包容的佛教教理本身,为当时创作佛理诗的僧人们接受美的反作用力,提供了心理准备。一些有过诗歌创作实践的僧人,渐渐倾心于佛理与涛的结合,在诗的美学规定下去完成对于佛理的咏叹与研究。这一转变事实上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佛门弟子的心目中便可能滋生出一个观念——将哲理之真与生命之美融合起来。灵一、清江、无可就是生活在唐代中期的三位著名诗僧。
  灵一,(727,762)俗姓吴,广陵(今扬州)人。9岁出家,后常居杭州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与朱放,张继,皇甫曾,刘长卿,陆羽等文土为诗友,盛名于当时、。独孤及称他:“每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事,思人无间,兴含飞动。潘、远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公能缀之。”(独孤及《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并序》)
  灵一自幼出家,持律甚严,教内以律师称许,曾著《法性论》以研究佛理。《全唐诗》有诗一卷,共计四十二首,外加残句一句。他的作品内容大多是涉及酬赠送别,山水题咏之类,抒写隐逸之情,羁旅之思,气质淳和,格律清畅。如《溪行即事》:
  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
  不知伏牛地,潭洞何从横。
  此诗本为送别之作,而行心四海,晴影雪踪,却被作者扦发出一种寄语僧友的自信和快意,转离别之意为洒脱之情,令人赏心。
  如《金州夏晚陪姚员外游》:
  柳暗清波涨,冲萍复漱台。
  张筵白鸟下,扫岸使君来。
  洲岛秋应没,落花晚尽开。
  高城吹角绝,(劲)驽尚徘徊。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以“夜减当晴影”为最高绝,并说:“日晴影为伴,至夜则又减去,言其孤极也?”这样纯粹的表达,非亲身体验者,不能为也。
  如《夏日送田中丞赴蔡州》:
  出守汝南城,应多恋阙情。
  地遥人久望,风起旆初行。
  楚庙繁禅断,淮田细雨生。
  赏心知有处,蒋宅古松平。
  出守南城,地远人思,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轻轻祝福,以及绵绵的情感,赏心悦目:在中唐诗僧群里,无可的诗歌,以自己的真性情,吟咏出了对社会的切身观感和衲子的生命体验,在尘世留下了永久的清音。
皎然的诗歌
  皎然,(720—800)宁清昼,湖州(今浙江)人,在汀宁(今南京)㈩家,主要活动在大历(766—779)、贞元(785—805)年间。他是谢灵运的十世孙,这虽然在家族传统卜没有什么意义,但对他倾心诗歌创作在心理上不能说没有影响、他早年登坛受具于杭州灵隐寺,后来游历京城和诸郡:大历以后,长期居住在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和一时名流如今华、刘长卿、孟郊、颜真卿,韦应物,梁肃等交游。大诗人刘禹锡在少年时曾从其学诗,有盛名于文坛。
  皎然的创作很丰富,有《杼山集分十卷传世。写的多是游山玩水,酬答友朋的作品,也有些宣扬佛教义理的。他的作品总的风格是句律清通,简淡闲适,这和他长期修道的环境有关系:如《闻钟》:
  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
  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
  永野一禅子,泠然心境中。
  这首诗描写在寂寞的高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随着清风传来了它的钟声,月光下钟声缭绕,仿佛树木都被震动,响声渐消后只留下空旷的霜天:在这漫漫长夜里,一个坐禅人沉浸在清凉的心境之中:像这样的诗,把诗情和禅意交融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如《溪上月》:
  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
  蟾先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何事无心见,亏盈向夜禅。
  秋月寂照山河,素影牵动涟漪,而人心见道,犹如秋月一般——月即佛性,
  又如《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未到无为岸,空怜不系舟。
  东山白云意,岁晚尚悠悠。
  修行的目标是到达解脱的彼岸,然而,在位得解脱之前,我们依然是凡大,所以要活在当下,以平常悠然之心为皈依?如《酬崔侍御见赠》:
  买得东山后,逢君小隐时。
  五湖游不厌,柏树迹如遗。
  儒服何妨道,禅心不废诗。
  一从居士说,长破小乘疑;
  东山是代表隐居的地方,在这里,作者借酬赠之作吐露了自己“禅与诗”两不相忘的心思。
  此外,皎然还写过大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突出了他关注身边现实社会的另一面-如描写时局动荡后对寺院造成影响的,有冬题废寺》:
  武元罹乱后,真界积尘埃。
  残月照秋水,悲风起古台。
  居人今已尽,栖鸽瞑还未。
  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记叙边塞军旅的,如《从军行万首》之一: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千。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之二:
  黄纸君王诏,清泥校尉书。
  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雾暗津浦失,天寒塞柳疏。
  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馀。
  这些作品不仅道出了诗人的对边塞军人的艰辛和自身的爱国热情,又有揭示中唐时期的边疆情况,以及对藩镇的隐忧。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但有关的系统论述并不多见;皎然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不仅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而且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撰写诗歌文学评论的僧人?他写了一部沦诗歌创作方法的理论著作《诗式》,以及《诗议》一卷,对诗歌的本质,创作规律,风格体式,鉴赏等许多重大问题均有详略不一的论述,且多有真知灼见,后世司空图,严羽等人论诗都受到他的影响:这部书,对汉魏至盛唐间诗歌丰富创作经验的一次较全面总结,标志了唐人对诗歌体认的又一个高峰:无论从篇幅还是从内容看,都是很重要,很杰出的。如他关于诗歌“取境”,“精思”,“真于性情,尚于作用”等观点,都有相当的理论价值。
  在对诗歌的创作上,皎然认为:“或曰:‘诗不要苦思,苦则丧于天真:’此甚不然。固当绎虑于险中,菜奇于象外,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这表明他既不完全反对“苦思”,又竭力追求苦思苦吟之上的“奇于象外”与“飞动之趣”:显然,他的理论是兼济而融通的:既要使艺术自行其道,又要使性灵飞动奇奥。
  第二节
晚唐贯休、齐己的诗歌
  盛唐以后,安史之乱的惨状不仅使唐代由盛转衰,也让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格和内容也跟着流变:“天宝后,诗人多为忧苦流寓之思,及寄兴于江湖僧寺。”他们经历了陡遭变乱的时代风云,心中充满了对现世的幻灭感和离乱感,这种加强烈的情感投注到诗歌里,完全回异于“盛唐诸公,惟在兴趣”,而是更多了一份心系社稷之情:因此,大历诗风就此而发。罗宗强先生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指出:晚唐时期“大量的诗人,在乱离的生活环境中,追求一种平静的心境:他们好像是在寻求精神寄托,寻求一种精神的避风港。
  面对世局的变幻,身居佛门的诗僧,则更是表现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悲悯。在这些诗僧群里,以贯休、齐几为突出。
  一贯休的诗歌
  贯休(832—912),字德隐?七岁在兰溪(今浙江兰溪县)和安寺出家,勤奋好学.字德隐,俗姓姜氏,浙江兰溪人:据《全唐诗》称:
  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丈,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油荆南:油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油怒,递放之黔:天复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呼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夕。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三卷,今编十二卷。
  《全唐诗》收录他的诗歌有七百一十五首,残句十一句。他的诗题材多样,有相互酬答的,如《寄杜使君》,《寄高员外》、《遇叶进士分等;有民间疾苦之作,如《田间作各、《酷吏词》、《富贵曲》、《少年行》等;有读史感悟的,如《读离骚经》,《读吴越春秋》、《比干传》等;有描写世局沧桑的,如《避寇上唐台山》、《礼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东阳离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等;忧患的有《塞上曲》、《塞下曲》、《边上作三首》、《出塞曲》等。
  虽身在佛门,却心系社稷,可说是贯休作品的基本格凋之一。在此,分别列举数首作者的作品,仅供欣赏。
  表现修道禅悟和山水酬答的作品,如有名的《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二:
  难是言休即便休,清吟孤坐碧溪头。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阴独自游。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
  宗炳是晋代有名的大居士,曾经和慧远一起组织“庐山莲社”,庾亮时晋代的将领,冶江洲时曾和部下于月夜登高楼,整夜吟诗,传为佳话,
  关于民间疾苦的,如《酷吏词》:
  澈雨滔滔,风吼如剧。
  有叟有叟,暮投我宿。
  吁叹自语,云太守酷。
  如何如何,掠脂干肉。
  吴姬唱一曲,等闲破红束。
  韩娥唱一曲,锦缎鲜照屋。
  宁知一曲两曲歌,曾使个人万人哭。
  不惟哭,亦白其头,肌其族。
  所以祥风不来,和气不复。
  蝗兮蜇兮,东西南北。
  诗中描写苛政酷吏的惨状,读来多么像白居易《石壕吏》的感觉。
  有读史感悟的,如《比干传》:
  昏王亡国岂堪陈,只见明诚不见身:
  想得先王也知自,欲将留与后来人:
  如《读离骚经》: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终须一去呼湘君。问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灵君-我恐湘江之鱼兮,死后尽为人:曾食灵君之肉兮,个个为忠臣-又想灵君之骨兮终不曲:千年波底色如玉-谁能八水少取得,香沐函题贡上国-贡上国,即全胜和璞悬璃,垂棘结绿:
  这两首诗所含的真挚情感,标出了作者对占之贤臣的追慕和怀念。揭露世局沧桑的,如《避寇上唐台山》:
  仓皇缘鸟道,峰胁见楼台。
  柽桂香皆滴,烟霞湿不开。
  僧高半眉白,山老石多摧。
  莫问尘中串,如今正可哀。
  如《闻笛》:
  霜月夜徘徊,楼中羌笛吹。
  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数梅。
  在晚唐时期,世事纷纭,军阀割据局面混乱。相逢莫间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此诗就是见证。
  贯休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丁书善画,世传所画罗汉像形容奇诡,有名画史,《唐才子传》载有关于贯休的一则故事:“荆州成中令问以书法,休勃然曰:‘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草草而言。”’寥寥几笔,贯休的性情和桀骛跃然纸上。由于时代原因,他一生到处云游飘泊:在四川时,曾受到当地军阀王建的礼遇,王建建立“前蜀”,他被赐号“禅月大师”。逝后有《弹月集》传世,是晚唐重要的诗僧之一。
齐己的诗歌
  齐己,生卒年不详,俗姓胡,湖南益阳人-幼年时父母双亡,在大沩山同庆寺出家,后在南岳居住,自号“衡岳沙门”。曾经游历江、湘一带,后到都城长安,诗名渐高。
  据说齐己少年时就聪明颖悟,七岁为寺院放牛时,便能够用竹枝在牛背学作小诗。出家后,学诗非常用功,曾带着平时创作的诗卷拜访当时诗人郑谷,其中有《早梅》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听了不觉投拜曰:“我一宁师也?”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一字师”典故出处。
  齐几的创作非常丰富,在《全唐诗》卷八百三十八—八百四十七收录其诗,共汁八百零八首,残句七句。他的诗歌风格平淡,冷峭之至,内容多关注民生,像《猛虎行》、《西山叟》、《苦寒行各、《苦热行》、《蠹》之类,大多描写民间疾苦,如《耕叟》:
  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
  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
  田园高且瘦,赋税重且极。
  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入。
  这里描写农民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还是会让儿孙挨饿的情景、讽刺尖锐,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的关怀-
  再看《西山叟》:
  西山中,多狼虎,去岁伤儿复伤妇。
  官家不问孤老身,还在前山山下住。
  世道衰微,人心不古,身为官员而不问百姓死活的情景,读之历历在目。
  同时,齐己深深的民族正气情结,表现在诗歌里,充分地彰显了诗人对占之先贤的追慕-如《湘江渔夫》:
  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
  有客钓烟月,无人论醉醒。
  门前蛟蜃气,蓑上蕙兰馨。
  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
  如《严钓陵台》:
  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
  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
  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
  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台苔,
  屈原和严子陵都是古代的贞节之士,不为名利所左右,如松风秋月,令人向往。
  流水高山,歆慕子期。在尘世的旅途中,齐己同样有着珍贵的友谊,表现在诗歌里,如《乱中闻郑谷吴延宝下世》:
  小谏才埋玉,星朗亦逝川。
  国犹多聚盗,天似不客贤。
  兵大焚诗草,江流涨墓田。
  长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
  听说郑谷去世的消息时,齐己身在四川,世局动荡,战事频频,遥望长安,一片狼藉,悲痛之下,为至交写诗凭吊。此诗不仅是对亡友的追悼,同时也可说是一曲时代的挽歌。
  作为诗僧,当然有许多体现佛门修道或世间自然风光的佳作,这些也最能表现作者的风格,如《登祝融峰》:
  猿鸟共不到,我来身欲浮。
  四边空碧落,绝顶正清秋。
  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
  坛西独立久,白日转神州。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此诗写其登山感受,开阔而深沉,在晚唐诗歌里不可多得:如《自遣》: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休整。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这里看到的是㈩家人对无常的洞察,以及坦然的感怀。
  齐己性情孤洁放逸,曹松、方干皆己等人是好友。他的诗,风格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尤其在五言律诗的创作上炉火纯青,“虽颇沿武功(姚合)一派,而风格独遒”(《四库全书总目》)。在诗歌理论方面,他还曾经撰写了《玄机分别要览》一卷,摘取古人诗联,以类分次,仍别讽、赋,比,兴、雅、颂。又撰《诗格》一卷,对诗歌理论进行探讨:歌流传下来很多,经过结集有《白莲集分十卷、《风骚旨格》一卷传世,在影响较大:他的事迹,在《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都有记载。
  总的来说,灵一、无可、皎然三人所居年代相近,在诗歌格式上没有大的差异,均以五律居多,而内容则以酬答之作为主,风格简利素雅,不失天真。他们三人可说是中唐时期僧人典雅型诗歌创作的代表-而晚唐时期的贯休和齐己,由于所居世局的离乱,他们既是时代的观察者,又是时代的亲身体验者,所以他们的创作,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较之盛唐的诗歌,他们的作品,更多了一份忧国忧民之情。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
  黄宗羲《南雷文约》卷四。
  郑茜《禅与诗》,2007年8月宗教文化出版社。
  《宋高僧传》卷三称其“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
  《全唐诗》卷496《送无可上人游也》
  冬全唐诗夕卷
  姚合《极玄集》云:“贞元中,敕写其文集与秘阁。”
  《唐才子传》载:“往时住西林寺,定余多暇,因撰序作诗体式,兼评古今人诗,为《昼公诗式》五卷,及撰《诗评》三卷,皆议论精当,取舍从公,整顿狂澜,出色骚雅……公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
  《新唐书·五行志》
  严羽《沧浪诗话》云:“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第十一章第四节,第367页。中华书局1999年8月出版。
  安史之乱以后,佛教在晚唐也遭遇了突变,至“会昌法难”后,诸大宗派凋零,惟有禅宗净土稍有气象。
  《全唐诗》卷826,中华书局
  王士填《唐人万首绝句选》卷二,华夏出版社,1991年出版。佛教对唐代诗歌的影响影响,唐代,诗歌,佛教对诗歌,佛教对唐代,唐代诗,佛教对,诗歌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佛教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尿毒症急求肾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