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

(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_百度作业帮
(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
(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5分)(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4分)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2分)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3分)(2)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承保持和发扬。(4分)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2分)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分)③对待传统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分)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是剪断了一些树枝?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自知原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摘自陈独秀的《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树枝”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 - 同桌100学习网
您好,欢迎您来到![]或[]
在线解答时间:早上8:00-晚上22:30周六、日照常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是剪断了一些树枝?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自知原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摘自陈独秀的《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树枝”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是剪断了一些树枝?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自知原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摘自陈独秀的《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树枝”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提问者:hzt10
上传:[注意:图片必须为JPG,GIF格式,大小不得超过100KB]
您好,欢迎来到同桌100!您想继续回答问题?您是新用户?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回答者:teacher069
2、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回答者:teacher069
3、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干预;革命纲领不彻底。
“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例如: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等。
回答者:teacher069
4、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
回答者:teacher069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
阅读下列材料:
&&&&&&&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如:瑞雪兆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等。(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主要考查你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笔墨丹青中国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笔墨丹青中国画
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小农经济的发展:1、发展:(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商品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及交纳赋税。(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完全等同。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自然经济强调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4)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劳动积极性,是促进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主体。但小农的负担十分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5)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2、地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④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⑤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3、评价:(1)小农经济的积极性: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消极性: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透过文人画看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
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诗意的特点。有人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谓“画中有诗”,其实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风格。 2、从内容来说,文人画多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从表现技法来看,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它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往往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是一种写意。在与西洋画的比较中,更能看到它不受视域限制和不讲光影效果的写意情趣。 3、概括来说,中国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强调个性表现,注重神韵意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已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魏晋时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后世的国画艺术的发展,隋唐以前,人物工笔画占主导地位,隋唐时代,山水画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绘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以及矿物颜料。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759413353810511015312095911961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