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宝 你应该道歉了出版后和我怎样写这本书

  高玉宝,你应该道歉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秋云   1.向被你侮辱过的周春富的后人诚挚道歉;   2.向被你蒙骗了几十年的读者诚挚道歉;   3.将你的说谎经历坦诚地公诸于世。   你年事已高,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上述三条可任选其一。这样,你会相对坦然地告别这个世界;不然,你可能随时遇到的是“半夜鬼叫”。   周扒皮长工忆苦思甜:工钱可养全家 比现在好文革时,曾在周家做过长工的孔兆明,被要求上台“忆苦思甜”,揭露“剥削故事”,孔兆明讲着讲着却走了嘴:我们当时在周家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吃的好多了……当时在周家一年能挣8石粮,可养活全家”。   《半夜鸡叫》中的地主周春富,是真名真姓,辽宁大连原复县(现瓦房店市)阎店乡人。   在书中,周春富因“残酷剥削”长工而有周扒皮绰号,为催大家早点上工,半夜躲进鸡舍学鸡叫,引起公鸡们打鸣,后遭小宝玉设计痛打,这是其中最生动最著名的情节。   近年来,有不少作者撰文指出,无论从农学、动物学和当时农村普遍租佃关系的史实来看,这些细节与事实相悖,孟令骞在书中又有更进一步的论证。   那么真实的周春富是何样的人,孟令骞通过对家人和仍在世的几个周家长工与短工的采访,得到了两个不同的印象。但不管怎么说,都与《半夜鸡叫》中所述之事相去甚远,这些也成为当地乡亲和史志专家的共识。   周春富当年也是闯关东的一份子,1911年落户于辽南,通过勤俭持家,不断攒钱买地,开了几个小作坊,成为殷实之户。周老头五子三女,孟令骞的书中,儿女们对周的“恶评”较多,周老头的长工短工反对其印象较好。   儿 女们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老头不仅对自己特别抠门儿,对家人更是如此。别家的女儿不上山干活,而周家却不行。周老头反对儿女和雇工们穿红戴绿,因为这样的 打扮,干活肯定怕沾灰,不愿上劲儿。碗中剩下的粉条,得捞出来晒干,留着下一顿吃。老头向儿女们提倡:饭要吃八分饱,吃多了,剩下的都成臭屎。出嫁的女儿 回娘家不能过夜,因为这样会多吃一顿饭。   而对家中的长工和短工则又不一样,周老头认为,对人家不好,人家不会好好给你干活,他特看重农活好手,对这些人比对亲人还亲;而他本人,不分寒暑也照样起早摸黑,天天忙活儿。   以前人们读《半夜鸡叫》一类的故事,常误以为长工短工与东家是类似奴隶主与奴隶那种人身依附关系,其实在以前的中国农村,这是一种自由的雇佣关系,农活多的人家常会请人帮做工,也帮别人家做工,甚至很多时候是亲朋好友。   文革时,曾在周家做过长工的孔兆明,被要求上台“忆苦思甜”,揭露“剥削故事”,孔兆明讲着讲着却走了嘴:我们当时在周家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吃的好多了……当时在周家一年能挣8石粮,可养活全家”,孔兆明于是被干部赶紧拉下台。   内 战时,周春富曾两次被划成份,第一次被划为富农,第二次被划为双富农(因还经营小作坊),并被绳子蘸着水抽打而死。周春富死后,土改纠偏,周家最终被划成 富农,周家子女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总免不了拉出来批斗。孟令骞近年从县档案馆获悉,1947年12月至日,全县在这次风暴中共处死有 1900余人,后来档案馆的专题报告中,以“XXX”的符号代替。   很多年后,孟令骞得知毛泽东的家庭成份也是富农,并把此事告诉“老运动员”的姥爷(即周春富的儿子周长义),姥爷感慨道:“咱家待扛活的也不薄啊……怎么会,怎么会呢,人家毛主席会和咱一样成分?”   原 本在中国农村,并无阶级意识,也没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这些概念,实际上这些事物全属“舶来品”。近年很多大陆历史学者指出,当年土改时,从方法到概 念,均效法苏联,强行把相关的意识、话语植入农村;中国农村原来以宗族、学识、财产、声望为根基的乡村秩序,均被阶级意识和话语所颠覆。周春富只是这一场 暴风骤雨运动中,不幸的一个小人物,不过老头自己却千万想不到,自己死后却成为“恶霸地主”的典型之一,闻名全国数十年。   当年还在世的几个长工短工,与周家仍有来往,其中刘德仪与周家交往深厚,根据他们还原出来的周春富形象,实际是一个满身尘土,一身布衣,腰间缠着破布条,土得掉渣的“恶霸地主”。   《半夜鸡叫》作者另有其人?   “战士作家”高玉宝写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1955年出版发行后,一版再版,共印行五百多万册,国内用7种少数民族文字印行,并翻译成近20种外文印行,仅汉文版就累计发行450多万册,成为中共建政后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   《半 夜鸡叫》是《高玉宝》第九章,直到九十年代初仍是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课文,还被拍成木偶剧和课本剧。改革开放之后,那个时代的很多作家早已沉寂,而高玉宝 仍经常成为新闻人物。据统计,他被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单位聘为名誉主任、顾问、德育教授、校外辅导员,在全国各地进行过4千多场报告,讲述革命故 事。其中,周扒皮与半夜鸡叫自然常是报告中最生动的故事,也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严格地说,这本书是高玉宝“画”出来的。1947年, 正值国共内战,高玉宝从军后,仍是个文盲战士,他1948年的入党申请书是一幅很有趣的画。中共建政之初,实施扫盲运动,推崇“工农兵文学”和“工农兵作 家”,“工农兵故事,工农兵写”,高玉宝经过识字速成班的学习后,很快脱颖而出。   1951年年底,署名为“荒草”的作者在《人民日报》和 《解放军文艺》报道了文盲战士高玉宝刻苦学文化和写书的事迹,《解放军文艺》还陆续刊出了高玉宝小说的部分章节,《我要读书》和《高玉宝》即是其中两篇。 全国的报刊杂志纷纷转载,高玉宝很快被塑造成脱盲典范,成为热情讴歌新社会的著名工农兵作家,文艺战士。   这些也是出于时代政治的需要,在 民国时已成名的矛盾、巴金、曹禺等名作家,当时已写不出能体现“阶级对立,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作品,反倒沉寂下去。随着高玉宝的走红,周扒皮也走进千家万 户,成为大陆家喻户晓的人物。高玉宝本人曾二十余次受到毛、周、朱、刘、邓等领导人的接见。后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半夜鸡叫》更成为忆苦思甜,进行革命教 育的经典教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教改论文中,仍在探讨老师如何教授好《半夜鸡叫》这一课,通过文中对“周扒皮卑劣行为的形象描写”,老师要循循善诱,引导思考,向学生们“揭露地主剥削、压迫的罪恶本质”,认识“长工们反剥削、反压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反抗精神”。   孟 令骞在搜寻史料时,从古旧市场淘到最初的《高玉宝》版本,由解放军文艺从书编辑部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现后记中有荒草的《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 小说》的线索。他开始苦苦追寻,荒草到底是谁,他与《高玉宝》到底有何渊源?经过艰苦求证,孟令骞得知:荒草,原名郭永江,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 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其它的则几乎一无所知。   这期间孟令骞又奇迹般与荒草同岁的大连的亲友阎富学偶遇,和当年与荒草、高玉宝一起共事过的解放军文艺助编、78岁网友“一博为快”老太太结缘,但都收获甚微。   一 直到2008年,通过四川资阳文艺网一篇文章,发有了重大突破,文章介绍说,《高玉宝》长篇自传体小说,前13章12万字,为资阳的作家郭永江所著。在半 信半疑之下,经当地作协主席唐俊高介绍,最终找到了当地从事史志研究的作家王洪林,王与郭永江生前有密切的书信来往,有丰富的资料。孟令骞这才详尽了解关 于“荒草”其人与《高玉宝》成书过程。   郭永江1916年出生,1940年到延安,创作歌剧《张治国》,反映八路军大生产,受到毛泽东,1951年赴朝鲜采访,后与魏巍同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可到四十岁就病退,70年代回故乡资阳居住,不久迁到资中,1984年居重庆,不幸于1993年去世。   郭永江临终前,在信中对王洪林说,当年《高玉宝》一书13章均为他所写。   当 时全军为配合扫盲,树立典型,让他帮高玉宝修改自传,但他觉得改不了,干脆代笔。总政文化部文艺处与出版社约定,以后每版书必附荒草《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 志修改小说》,稿酬平分。不过在反右之后,郭永江的后记和名字逐渐退出再版的《高玉宝》,郭永江从“帮助修改”到“提供辅导”,最后到彻底退出的过程,均 是出于组织上的要求和当时的政治需要。但在他临终前,写信给资阳文献学会,声明《高玉宝》是他的著作。王洪林与孟令骞均感慨,荒草一生的著述颇丰,然而加 一块还不如《高玉宝》有名,不过署名权却长期旁落。
  1....2....3.....嘴炮开始!
  人家写篇作文而已。  
  天涯国观该换网管了  
  最近还乡团反攻的好历害,怕怕  
  @玉佛009word 4楼
16:57  地主的子孙开始反攻倒算了
清算共产党的节奏  -----------------------------  
  又一个胡汉三跳出来了  
  封建余孽还是没杀尽
  不知从哪冒出一个周家后人瞎编一个翻案文就能美化周扒皮,笑话!
  并不只是还乡团,精蝇组织前几年还规模性的宣传过奴化思想  以印度种姓为基准肯定  
  以有组织的性质丑化一个勤劳致富的农民在那个年代很常见
  如此一来,下一步就是共产党打天下错了。胡汉三要回来!
  @wjwldg123
17:16:21  最近还乡团反攻的好历害,怕怕  -----------------------------  昨天一头民主恐怖份子@a 对本人发出了人身威胁,本人绝不被动承受任何恐怖威胁!
  @Panying-18 18:30:40  如此一来,下一步就是共产党打天下错了。胡汉三要回来!  -----------------------------  一真见血。。。。高玉宝,你应该道歉了!
共 1833 浏览 15 回帖&&
积分: 9673
发帖: 2859 篇
在线时长: 5196 小时
高玉宝,你应该道歉了!
高玉宝,你应该道歉了!
时间: 11:00
高玉宝,你应该道歉了!
1.向被你侮辱过的周春富的后人诚挚道歉;
2.向被你蒙骗了几十年的读者诚挚道歉;
3.将你的说谎经历坦诚地公诸于世。
你年事已高,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上述三条可任选其一。这样,你会相对坦然地告别这个世界;不然,你可能随时遇到的是“半夜鬼叫”。
周扒皮长工忆苦思甜:工钱可养全家 比现在好
文革时,曾在周家做过长工的孔兆明,被要求上台“忆苦思甜”,揭露“剥削故事”,孔兆明讲着讲着却走了嘴:我们当时在周家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吃的好多了……当时在周家一年能挣8石粮,可养活全家”。
《半夜鸡叫》中的地主周春富,是真名真姓,辽宁大连原复县(现瓦房店市)阎店乡人。
在书中,周春富因“残酷剥削”长工而有周扒皮绰号,为催大家早点上工,半夜躲进鸡舍学鸡叫,引起公鸡们打鸣,后遭小宝玉设计痛打,这是其中最生动最著名的情节。
近年来,有不少作者撰文指出,无论从农学、动物学和当时农村普遍租佃关系的史实来看,这些细节与事实相悖,孟令骞在书中又有更进一步的论证。
那么真实的周春富是何样的人,孟令骞通过对家人和仍在世的几个周家长工与短工的采访,得到了两个不同的印象。但不管怎么说,都与《半夜鸡叫》中所述之事相去甚远,这些也成为当地乡亲和史志专家的共识。
周春富当年也是闯关东的一份子,1911年落户于辽南,通过勤俭持家,不断攒钱买地,开了几个小作坊,成为殷实之户。周老头五子三女,孟令骞的书中,儿女们对周的“恶评”较多,周老头的长工短工反对其印象较好。
儿女们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老头不仅对自己特别抠门儿,对家人更是如此。别家的女儿不上山干活,而周家却不行。周老头反对儿女和雇工们穿红戴绿,因为这样的打扮,干活肯定怕沾灰,不愿上劲儿。碗中剩下的粉条,得捞出来晒干,留着下一顿吃。老头向儿女们提倡:饭要吃八分饱,吃多了,剩下的都成臭屎。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不能过夜,因为这样会多吃一顿饭。
而对家中的长工和短工则又不一样,周老头认为,对人家不好,人家不会好好给你干活,他特看重农活好手,对这些人比对亲人还亲;而他本人,不分寒暑也照样起早摸黑,天天忙活儿。
以前人们读《半夜鸡叫》一类的故事,常误以为长工短工与东家是类似奴隶主与奴隶那种人身依附关系,其实在以前的中国农村,这是一种自由的雇佣关系,农活多的人家常会请人帮做工,也帮别人家做工,甚至很多时候是亲朋好友。
文革时,曾在周家做过长工的孔兆明,被要求上台“忆苦思甜”,揭露“剥削故事”,孔兆明讲着讲着却走了嘴:我们当时在周家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吃的好多了……当时在周家一年能挣8石粮,可养活全家”,孔兆明于是被干部赶紧拉下台。
内战时,周春富曾两次被划成份,第一次被划为富农,第二次被划为双富农(因还经营小作坊),并被绳子蘸着水抽打而死。周春富死后,土改纠偏,周家最终被划成富农,周家子女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总免不了拉出来批斗。孟令骞近年从县档案馆获悉,1947年12月至日,全县在这次风暴中共处死有1900余人,后来档案馆的专题报告中,以“XXX”的符号代替。
很多年后,孟令骞得知毛泽东的家庭成份也是富农,并把此事告诉“老运动员”的姥爷(即周春富的儿子周长义),姥爷感慨道:“咱家待扛活的也不薄啊……怎么会,怎么会呢,人家毛主席会和咱一样成分?”
原本在中国农村,并无阶级意识,也没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这些概念,实际上这些事物全属“舶来品”。近年很多大陆历史学者指出,当年土改时,从方法到概念,均效法苏联,强行把相关的意识、话语植入农村;中国农村原来以宗族、学识、财产、声望为根基的乡村秩序,均被阶级意识和话语所颠覆。周春富只是这一场暴风骤雨运动中,不幸的一个小人物,不过老头自己却千万想不到,自己死后却成为“恶霸地主”的典型之一,闻名全国数十年。
当年还在世的几个长工短工,与周家仍有来往,其中刘德仪与周家交往深厚,根据他们还原出来的周春富形象,实际是一个满身尘土,一身布衣,腰间缠着破布条,土得掉渣的“恶霸地主”。
《半夜鸡叫》作者另有其人?
“战士作家”高玉宝写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1955年出版发行后,一版再版,共印行五百多万册,国内用7种少数民族文字印行,并翻译成近20种外文印行,仅汉文版就累计发行450多万册,成为中共建政后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
《半夜鸡叫》是《高玉宝》第九章,直到九十年代初仍是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课文,还被拍成木偶剧和课本剧。改革开放之后,那个时代的很多作家早已沉寂,而高玉宝仍经常成为新闻人物。据统计,他被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单位聘为名誉主任、顾问、德育教授、校外辅导员,在全国各地进行过4千多场报告,讲述革命故事。其中,周扒皮与半夜鸡叫自然常是报告中最生动的故事,也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严格地说,这本书是高玉宝“画”出来的。1947年,正值国共内战,高玉宝从军后,仍是个文盲战士,他1948年的入党申请书是一幅很有趣的画。中共建政之初,实施扫盲运动,推崇“工农兵文学”和“工农兵作家”,“工农兵故事,工农兵写”,高玉宝经过识字速成班的学习后,很快脱颖而出。
1951年年底,署名为“荒草”的作者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文艺》报道了文盲战士高玉宝刻苦学文化和写书的事迹,《解放军文艺》还陆续刊出了高玉宝小说的部分章节,《我要读书》和《高玉宝》即是其中两篇。全国的报刊杂志纷纷转载,高玉宝很快被塑造成脱盲典范,成为热情讴歌新社会的著名工农兵作家,文艺战士。
这些也是出于时代政治的需要,在民国时已成名的矛盾、巴金、曹禺等名作家,当时已写不出能体现“阶级对立,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作品,反倒沉寂下去。随着高玉宝的走红,周扒皮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陆家喻户晓的人物。高玉宝本人曾二十余次受到毛、周、朱、刘、邓等领导人的接见。后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半夜鸡叫》更成为忆苦思甜,进行革命教育的经典教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教改论文中,仍在探讨老师如何教授好《半夜鸡叫》这一课,通过文中对“周扒皮卑劣行为的形象描写”,老师要循循善诱,引导思考,向学生们“揭露地主剥削、压迫的罪恶本质”,认识“长工们反剥削、反压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反抗精神”。
孟令骞在搜寻史料时,从古旧市场淘到最初的《高玉宝》版本,由解放军文艺从书编辑部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现后记中有荒草的《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的线索。他开始苦苦追寻,荒草到底是谁,他与《高玉宝》到底有何渊源?经过艰苦求证,孟令骞得知:荒草,原名郭永江,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其它的则几乎一无所知。
这期间孟令骞又奇迹般与荒草同岁的大连的亲友阎富学偶遇,和当年与荒草、高玉宝一起共事过的解放军文艺助编、78岁网友“一博为快”老太太结缘,但都收获甚微。
一直到2008年,通过四川资阳文艺网一篇文章,发有了重大突破,文章介绍说,《高玉宝》长篇自传体小说,前13章12万字,为资阳的作家郭永江所著。在半信半疑之下,经当地作协主席唐俊高介绍,最终找到了当地从事史志研究的作家王洪林,王与郭永江生前有密切的书信来往,有丰富的资料。孟令骞这才详尽了解关于“荒草”其人与《高玉宝》成书过程。
郭永江1916年出生,1940年到延安,创作歌剧《张治国》,反映八路军大生产,受到毛泽东,1951年赴朝鲜采访,后与魏巍同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可到四十岁就病退,70年代回故乡资阳居住,不久迁到资中,1984年居重庆,不幸于1993年去世。
郭永江临终前,在信中对王洪林说,当年《高玉宝》一书13章均为他所写。
当时全军为配合扫盲,树立典型,让他帮高玉宝修改自传,但他觉得改不了,干脆代笔。总政文化部文艺处与出版社约定,以后每版书必附荒草《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稿酬平分。不过在反右之后,郭永江的后记和名字逐渐退出再版的《高玉宝》,郭永江从“帮助修改”到“提供辅导”,最后到彻底退出的过程,均是出于组织上的要求和当时的政治需要。但在他临终前,写信给资阳文献学会,声明《高玉宝》是他的著作。王洪林与孟令骞均感慨,荒草一生的著述颇丰,然而加一块还不如《高玉宝》有名,不过署名权却长期旁落。&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11 篇
在线时长: 117 小时
周扒皮其人是一个文艺形象,有无真人无关紧要。
类似这样的人物在旧社会肯定很多:君不见就算新社会,诸于河北13岁女孩为父讨薪从16楼跳下身亡的故事层出不穷么???
积分: 9136
发帖: 27745 篇
在线时长: 4993 小时
小说......高的所有荣誉都得益于这本小说!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Eat Right. Be Acttive. Have Fun!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24 小时
楼主是被共和国镇压之残渣余孽么?
积分: 44369
发帖: 2369 篇
在线时长: 8635 小时
引用2楼的发言:
周扒皮其人是一个文艺形象,有无真人无关紧要。类似这样的人物在旧社会肯定很多:君不见就算新社会,诸于河北13岁女孩为父讨薪从16楼跳下身亡的故事层出不穷么???
我以你为原型创作一个变态
你能说社会上没变态?
要是刻画的好,你是不是还要为我鼓掌?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积分: 44370
发帖: 2369 篇
在线时长: 8635 小时
引用4楼的发言:
楼主是被共和国镇压之残渣余孽么?
那你就是共和国的既得利益者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发帖: 11 篇
在线时长: 33 小时
引用6楼的发言:
那你就是共和国的既得利益者了?
积分: 1451
发帖: 1921 篇
在线时长: 6540 小时
引用2楼的发言:
周扒皮其人是一个文艺形象,有无真人无关紧要。类似这样的人物在旧社会肯定很多:君不见就算新社会,诸于河北13岁女孩为父讨薪从16楼跳下身亡的故事层出不穷么???
你说的对,有无真人无关紧要,但有无真事就是杜撰胡说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积分: 1452
发帖: 1921 篇
在线时长: 6540 小时
引用4楼的发言:
楼主是被共和国镇压之残渣余孽么?
难道你是镇压杀人的屠刀?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积分: 4381
发帖: 2083 篇
在线时长: 2830 小时
& & 道什么歉,这些信唯物主义的,文字落在纸上,也是物体化的,管牠是造假还是真实?反正么,认为自己没有灵魂,人死如灯灭,不求来世,只经营好今生吃香喝辣,就足够。管牠是毒害了一代人与是3、5代人呢?诚信是包袱,诚信,意味着不能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只须煽动他人慕名仇恨,就是自身最大的幸福。
&&&&49年后,干了那么多比历史罪恶加起来还多的罪恶,有几人出来替自身的行为道歉过?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严肃点!也别忘了嘻嘻哈哈!
积分: 9699
发帖: 2868 篇
在线时长: 5210 小时
引用4楼的发言:
楼主是被共和国镇压之残渣余孽么?
&&&&&&&&年青人:发帖揭露高玉宝的造假难道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恩冤事?
&&&&毛时代用谎言和暴力对城市和农村的富人实施了&革命&,掠夺了他们也是依靠勤劳节俭克苦努力逐步至富的财产,财产能从天上掉下来?电视剧&老农民&中那个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办了面粉厂、养猪场、口袋中有了大钱去俄罗大种田的牛大胆,如果碰到1949年那样的土改,他也一定是个周春富了!
&&&&对任何事要从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和前途出发,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个阶级或某个政党,更不是为某个&大救星&,眼光放远大一点,多动动自己的脑子,不要仅仅从课本上、从主旋律上得出结论
积分: 9323
发帖: 5903 篇
在线时长: 6699 小时
引用15楼的发言:
&&&&&&&&年青人:发帖揭露高玉宝的造假难道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恩冤事?&&&&&&毛时代用谎言和暴力对城市和农村的富人实施了&革命&,掠夺了他们也是依靠勤劳节俭克苦努力逐步至富的财产,财产能从天上掉下来?电视剧&老农民&中那个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办了面粉厂、养猪场、口袋中有了大钱去俄罗大种田的牛大胆,如果碰到1949年那样的土改,他也一定是个周春富了!&&&&&&对任何事要从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和前途出发,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个阶级或某个政党,更不是为某个&大救星&,眼光放远大一点,多动动自己的脑子,不要仅仅从课本上、从主旋律上得出结论
道什么歉?今年还在发扬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呢!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1、人之始终性本私。好的法律道德,就是要诱导公众在法律规范内积极谋取私利。2、政治体制的核心是用人体制——中国一切宏观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任人唯亲的用人体制!3、毛不是搞(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挑动每个阶级都内斗,破坏社会和谐。
积分: 9703
发帖: 2869 篇
在线时长: 5212 小时
引用17楼的发言:
道什么歉?今年还在发扬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呢!
&&&&就是呀!
积分: 9362
发帖: 5904 篇
在线时长: 6704 小时
引用18楼的发言:
&&&&&&&&&就是呀!
我说文艺座谈会是给文化定调子,是大倒退——帖子总是被删;
你说高玉宝该道歉,意思也差不多,但帖子却安然无恙!
人老奸马老猾、成精就是姜子牙!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1、人之始终性本私。好的法律道德,就是要诱导公众在法律规范内积极谋取私利。2、政治体制的核心是用人体制——中国一切宏观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任人唯亲的用人体制!3、毛不是搞(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挑动每个阶级都内斗,破坏社会和谐。
积分: 17134
发帖: 38607 篇
在线时长: 4347 小时
引用3楼的发言:
小说......高的所有荣誉都得益于这本小说!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不计炎凉看世事,扫除凡俗心平和。得失成败无瑕顾,留与秋风说短长。
积分: 9219
发帖: 27749 篇
在线时长: 5011 小时
引用20楼的发言:
那时候为了树典型,啥招都有呀!高也成了木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Eat Right. Be Acttive. Have Fun!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中东味十足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高玉宝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中国大陆军队作家?? 收藏 查看&高玉宝
高玉宝( -),山东黄县人。出生于辽宁瓦房店。中国知名作家。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共青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学协会理事,沈阳军区创作室名誉主任。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黄县职&&&&业中国知名作家代表作品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
15岁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1948年加入。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1962年保送进入新闻系学习。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共青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学协会理事,沈阳军区创作室名誉主任。辽宁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主任、顾问、高级讲师、德育教育导师,教授。曾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及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多次参加全国全军英模、高玉宝先进工作者大会,还多次到参加国庆观礼,曾受到、、、、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23次接见,曾受到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3次接见,曾作传统教育报告3300余场、340余万人次,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获金质奖章)。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
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其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小说的第九章,叫做《半夜鸡叫》。在这个故事里,绰号“周扒皮”的地主,为了让长工早起干活,半夜钻进鸡笼学鸡叫,最后反被长工们戏弄。
黄店屯村的孔庆祥回忆,“有一年我在到黑龙江的火车上,正好遇见高玉宝,我问,大舅,有半夜鸡叫这回事吗他没吭声,说是这是文学创作的艺术性问题。然后又说,咱们这儿没有,不代表全国其它地方就没有。”
但真实与否已不重要,这个“周扒皮”的绰号,以及“半夜鸡叫”的荒唐举动,最终成为了中国千千万万地主的代名词。
长篇小说《》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汉文出版的就达450多万册,并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他,就是被总理称为“战士作家”的高玉宝。《高玉宝》在国内有7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在国外有12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文字翻译出版。报告文学《家乡处处换新颜》发表于1973年5月,中国5种对外刊物用6种文字向世界发行。1992年《高玉宝续集》获东北三省文学奖。
高玉宝是一位从文盲战士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著名军队作家高玉宝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高玉宝》,长篇小说《春艳》、《我是一个兵》、《高玉宝续集》,并发表100多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高玉宝》在国内有7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在国外有12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文字翻译出版。报告文学《家乡处处换新颜》发表于1973年5月,5种对外刊物用6种文字向世界发行。1992年《高玉宝续集》获文学奖。 高玉宝是一位从文盲战士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高玉宝》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过程中的传奇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老作家高玉宝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轶闻趣事。[1]金秋的一天下午,高玉宝埋头写作时,遇到了几个既不高玉宝会写又很难画的字,一时间急得他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正当他求字无门找不到先生时,纵队司令员吴克华骑着一匹枣红军马,下部队视察从远处走来,高玉宝不认识这是司令员,拿起本子急忙跑了上去,敬完军礼拦住马头说:“首长,请你先别走,我问你几个字再走。”  警卫员牵着军马毫无准备,当时一惊,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来,竟敢半路拦住司令员的马,这还了得?他急忙向前阻拦:“这是司令员,工作很忙,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警卫员的话还没有说完,吴克华司令员已经下了马,高玉宝顿时紧张了起来,觉得自己太冒失,拦住司令员的马准要挨一顿批评。  可是,出乎高玉宝的预料,吴克华司令员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和颜悦色地说:“小同志,你问什么字?”  高玉宝窘态地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吴克华司令员摸了摸高玉宝的头说:“哎,爱学习很好嘛!”接着,他教了高玉宝几个不会写的字,并鼓励他好好学习,写出好的作品。很快,高玉宝半路拦军马、司令员教战士识字的故事在部队中传开了。后来,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时,吴克华司令员专门向传奇战士高玉宝祝贺。高玉宝小时候因家里贫穷只上了一个月的学,《半夜鸡叫》1947年从军后基本上是个文盲战士。当年大军南下时,他开始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在创作中,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识字,想写的故事很多,会写的字很少,每写一句话,10个字就有9个字不会写。可是困难难不倒这个坚强的战士,他想了个笨办法,不会写的字用图画或符号代替。  有一天夜晚,在团里担任军邮战士的高玉宝到上级取回邮件回到驻地后点上了小油灯,写起了他童年给地主老财扛活时,周扒皮半夜捅鸡窝而发生的“半夜鸡叫”故事。可是“半夜鸡叫”四个字高玉宝都不会写。“半”字不会写,他画了半个窝头代替,一目了然;“夜”字画了个星星一看是夜晚;“鸡”的繁体字最难写,他画了一只鸡代替;“叫”字在小学看图识字课本上见过,可是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便画了一张大嘴,张着口大叫的样子。创作进入意境后,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可是高玉宝毫无睡意,直到把《半夜鸡叫》这一章“画”完他才休息。  在他的长篇小说《高玉宝》手稿里,密密麻麻画了许多图画和符号。如“日本鬼子来了”一章中的“鬼”字不会写,他画了一个鬼脸;杀人的“杀”字不会写,画了一个小人脖子上按着一把刀;“哭”字不会写,他画了一张脸,在眼睛下面点一些小点儿。可以说,现今陈列在北京军博里的小说《高玉宝》手稿,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被高玉宝“画”出来的,当时他还要跟随部队频频地行军打仗,做繁重的军邮工作,创作的艰难不言而喻。高玉宝创作《高玉宝》时,除了用画图或符号代替不会写的字外,他还不失时机地向人请教,发生了许多饶有风趣的故事。  一天,部队南下时来到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休息,高玉宝高玉宝连写带画的入党申请书到师部取回邮件和油印小报后,把马拴在树上,枪也支了起来,在田边分发邮件和小报,忽见一位老者穿戴干净利落,扛着一把雨伞在稻田边上行走,一看就是有文化的南方人。高玉宝心里一亮喜上心头:何不向老人请教问字?他背上枪就向老人那边快速跑去。老人没有见过解放军,一看有兵追来,立即撒腿便跑,高玉宝紧随其后穷追不舍,边跑边喊:“老表!老表!请您别跑。”  老人干脆把背着的包袱和雨伞也扔了。  高玉宝拣起他丢下的包袱和雨伞继续追赶,后来追上了老人。老人忐忑不安,一脸恐惧要下跪求饶,高玉宝递上被他扔掉的包袱和雨伞笑嘻嘻地说:“老大爷,我是解放军。”老人听不懂他说的话,高玉宝又说:“我们是保护老表的……”  这回老人听懂了,原来是替咱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老人问:“你追我有什么事?”  “大爷,其实没有什么事,想问几个字。”高玉宝脸上淌着汗水,微笑着看着老人,似乎感到此举不妥,惊吓了老人有些羞愧。老人看着这位小战士天真的样子,顷刻间脸上由阴变晴露出了笑容。  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来,来,来,咱们坐下。”他一笔一画地教高玉宝写字。分手时,老人伸出大拇指:“你们解放军顶呱呱!”仅读过一个月书的战士高玉宝在创作中,不畏艰难,历尽心血,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创作,完成了25万余字的初稿,小说可谓“图文并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天,解放军总政治部一个电话打到了岭南驻军某部,通知战士高玉宝带着小说手稿到北京修改定稿,高玉宝闻听后高兴地蹦了起来,自己的“处女作”有望出版。  来到北京后,高玉宝住进了西直门总政治部招待所,这时他才知道,是总政治部首长决定叫他进京,并派作家荒草同志指导高玉宝对手稿进行修改。在荒草同志的指导与帮助下,两人经过日日夜夜修改和推敲,定稿后小说压缩到了20多万字。定稿后,小说的名字叫什么?一部文学作品书名如同人的脸,举足轻重,十分重要,高玉宝与荒草开动了脑筋,想来想去没有定下来。此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对书名也进行了多次讨论,有的提议书名为《童年的高玉宝》,有的说叫《我的童年》,还有的提出叫《高玉宝的故事》等等,人们各持己见,一时定不下来。  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对战士高玉宝不畏艰难、刻苦创作精神非常《高玉宝》关心,亲自审定小说,不仅高玉宝没有想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总政治部文化部的领导也没有想到,一个普通战士的文学作品惊动了军委首长。罗荣桓看完小说后书名由他一锤定音叫《高玉宝》。  1955年小说出版发行后,立刻震动了国内外文坛,国内有7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国外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原苏联著名作家、语言博士费德林先生在苏联《文学报》上评价这部作品时写道:“高玉宝写了一部真实的天才作品。”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新岛淳良先生在他的译书后记写道:“《高玉宝》这部小说告诉我们,日本军国主义如何可恶,日本人必须记住过去日本军国主义侵掠中国犯下的罪行”。50多年来,《高玉宝》这部小说百看不厌,不断再版,国内各种民族文字版本发行超过600万册以上,堪称我国文学作品出版发行的奇迹。  离休后,年高德劭的高玉宝依然笔耕不辍,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高玉宝》的续集,报告文学《家乡处处换新颜》等数十部文学作品,受到中外读者喜爱。他说:“文学是一块净土,又是一座高山,也许我不会攀上巅峰,但我会全力以赴,奋力拼搏。”[2]高玉宝不仅把他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写成书给读者看,还亲自到学校、工厂、机关讲给大家听,讲旧社会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讲新社会新中国的巨大变化,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几十年来,他先后作报告5000多场,听众达500多万人次。从20多岁的第一场报告到如今的80多岁,高玉宝的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听他报告的人既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还有劳教人员、失足青少年等等,大家对他的报告表示由衷的佩服。他作报告有“三不”规矩: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不吃请。他作报告只收三样“礼物”:一条红领巾,一束鲜花,一张聘书。他把鲜花转送给勤奋育人的优秀教师,红领巾签名后转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只有聘书他留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联系物。
在近60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高玉宝为人们树立了“学得来”的榜样。他帮助老百姓扫院子、挑水、种地、修理门窗,先后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救火,顶着大雪步行20里路把患重病的小女孩背到医院抢救。他被人们誉为“新时期当之无愧的活雷锋”。
解放战争中,高玉宝在20多次大小战斗中,立过6次大功、2次小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荣获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学雷锋标兵、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玉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