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珍得罪了老师怎么办是怎麼死的?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Position}
坎坷人生路,深深心理情——访北大心理学系建系元老姜德珍老师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是新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我希望她能建成中国甚至是世界第一流的心理学系;
&希望我们的老师们不仅要做好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还要宣传心理学,用心理学造福人类;
&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认真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心理学人才!&
有人说,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面对厄运勇于挑战没有屈服;有人说,她是一位理智的女性,面对悲痛自我调适没有倒下;有人说,她是一位奉献爱心的女性,关爱着素不相识的老年人和青年人;也有人说,她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女性,在艰难贫困的环境下仍然孜孜不倦攀登科学的高峰。而当我们真正见到她并听她讲述动人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却深刻的感觉到了,她是一名学者和亲切的老人。她,便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建系功臣,老年心理学家姜德珍教授。
在春日阳光高照的下午来到姜老师的家里,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样一位心理学家老年所生活的环境竟然是如此的简朴,在她的卧室里除了一张并不大的床以外,就是堆满稿纸的办公桌和满屋子的书籍。我们的建系30周年访谈也就在这样一间小房子里开始了。
姜老师在1987年离退休之后,在这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今年虽然已经85岁高龄了,但案头上仍然是她正在撰写的新书的草稿。姜老师讲到,为了做好老年人的研究,亲自到学校、部队干休所、工厂、街道、农村查访,取得很多一手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了她关于老年人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她的书桌上,摆放着几块奖牌,其中就有因《延缓衰老的奥秘&老年心理学漫谈》一书,所获得的中国老龄委和中国老年学会十年优秀成果一等奖。还有由她主编的《抗衰老途径探秘》,她参与编辑的《老年学导论》,获中国老年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姜德珍老师于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是当年心理学系唯一的一名毕业生,是文革后推动在北大建立心理学系的主要功臣,也是我们系的&开朝元老&,说到那段历史,姜老师感慨万千,用八句话为我们勾画出了当时的情景。
&如鱼得水,欢欣鼓舞&
前两句话是姜老师被告知要恢复心理学系时心情的最好写照。1977年12月的一个下午,时任学校领导,曾任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同志,找到曾在教育部工作的姜老师,问她心理学到底是不是科学。那时,姜老师非常理直气壮的说&是科学!&自从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以来,姜老师就一直不服,不仅心理学一直备受歧视,就连学习心理学的人也生活在一样的眼光下。姜老师说,当时在教育部,很多人都说她是&挖蚯蚓的&,因为姜老师在清华大学学习心理学时,所做的毕业论文是以蚯蚓为材料的关于动物学习的课题。当时教育部长问她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她就非常义正词严的讲述了为什么心理学是科学,并且得到了教育部长的肯定。从那天起,她就接受了重建心理学系的光荣使命。姜老师回忆到,当时的心情正是&如鱼得水,欢欣鼓舞&,想到一直以来心理学不被重视、不被了解、被歧视、被打压的时代就要一去不复返了,以前的错误得到了纠正,心理学的地位得到了肯定,那种激动地心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能从她的眼神中读到。当时姜老师作为一名热爱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心理学工作者,也终于等到了自己可以发挥她所学的时候了,欢喜之情自然能被体会。
&任务繁重,困难重重&
第三和第四句话是姜老师在接过重任后所面临的艰难的实际情况。恢复建系固然让人振奋,但是当时北大的心理学老师中只有4党员,心理学的教材也没有,所能够调用的资源真是非常短缺啊。而要建立心理学系,第一项任务就是要为被打为右派和在文革时期被打为反革命的心理学工作者平反,像周先庚、陈仲庚、邵郊等前辈。要平反,就要做调查,而当时的情况人手非常短缺,任务却很繁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姜老师回忆起为沈廼璋教授平反的故事,还仿佛是在昨天。文革时期沈乃章教授将他收藏的五十多个非常珍贵的工艺品鼻烟壶上交了当时的组织,但是他最后却被迫害致死。作为中国心理学早期的优秀研究者,为他平反,找回流失的五十多个鼻烟壶就成了巨大的挑战。姜老师带领着一些人手在各地各个文物收藏机构寻找,最终找回了五十多个鼻烟壶,当她将鼻烟壶送到沈先生的夫人手里的时候,沈夫人感动的泪流满面。而这样的故事仅仅是当时发生的无数故事中的一个,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恢复心理学系,为了为一些受屈辱的心理学家平反,姜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姜老师被诊断为乳腺癌中期,在做完手术之后,她是在接受化疗期间承担的建系工作。她说,她上午上班,下午在家休息,说是在家休息,其实就是在家开会,在家办公,她正是在这样的困难下为建立心理学系奔波劳累,不得不灵我们所有人敬佩与感动。
&团结奋斗,争取外援&
这两句话是面对人员急缺的状况,姜老师所采取的办法的概括。一方面,姜老师将当时筹建心理学系为数不多的人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她也积极向外争取支援,团结全中国所有的心理学工作者。像荆其诚、孟昭兰老师等都是姜老师团结起来为建立心理学系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前辈。同时,姜老师还请了像张志光、张厚粲等老师为我们系学生讲课。说道荆其诚先生为我们系所作出的贡献,姜老师用了&打开了国外的大门&来表述,非常感谢荆先生为我们系国际化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就这样,姜老师团结了几乎所有全国能团结的人,将很多本来不属于北大心理学系的优秀学者都团结在了一起,为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挖掘潜力,争取辉煌&
最后两句话则是建立心理学系后为了我们系的发展姜老师等人所做的最好诠释。为了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心理学人才发挥潜力,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建系后,特别设立的&回炉班&。所谓回炉班,就是将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学习心理学但是并没有得到良好充分教育的学生召集起来,让他们&回炉&一下,在新的心理学系强化学习一下,成为真正的心理学人才。同时,很多学习生物学但是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学者也吸纳进入了心理学系,并发挥出了强大的潜力,沈政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在说到心理学系建系时的办学指导思想的时候,姜老师明确表示,北大心理学系既要重视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吸纳国外的先进思想,又要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新,照搬国外是一定不行的。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姜老师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走上了一条争取辉煌的发展之路,在这三十年中,培养出了很多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彭凯平教授。谈到北大心理学系的发展,姜老师倍感欣慰,对于我们系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姜老师也如数家珍。
当我问到姜老师为什么会研究老年学的时候,姜老师谈到,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而如何让广大的老人能够继续作出贡献,积极进入老年是每个老人、每个青年、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姜老师还用&三多三少&概括了她的研究与工作的目标,那就是:躺病床上的少,做出贡献的多;心理障碍的少,热爱生活的多;老年痴呆的少,喜欢活动的多。姜老师希望通过她的研究和她的宣传,能够延长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时间,减少老年人成为社会负担的时间;延长老年人独立的时间,减少老年人被歧视的时间。姜老师谈到,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倒挂&现象(所谓倒挂,是指中年人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对于子女的关心,对于老年的父母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是应当充分引起社会重视的,而姜老师也就是站在时代的前列,紧扣老年人的脉搏,体察老年人的冷暖,熟知老年人的生活,理解老年人的情思,同情老年人的甘苦,沟通老年人的心灵,让中国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老年。我想也正是因为姜老师这样高尚的情操与坚强的性格,让她能够在病魔面前从不低头,能够在她的老年仍然为社会做出这么重要的贡献,为社会普及心理学知识,特别是老年心理学知识做出突出的成就。她个人的人生,也正像她在刚刚完成的对一篇名叫《领悟老年》的评注中所引用的哲学家罗素的话一样,领悟到自己的人生有如一条河,开始涓涓溪流,冲过岩石,跳过瀑布,最后汇入大海,无痛苦、无怨、无悔、宁静地失去自己。
最后,姜老师面对镜头,向我们说出了她在建系30周年之际的祝福与希望: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是新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我希望她能建成中国甚至是世界第一流的心理学系;
&希望我们的老师们不仅要做好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还要宣传心理学,用心理学造福人类;
&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认真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心理学人才!&格式:pdf&&&
页数:1,010
贡献者:Terrachu
上传时间: 10:23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企业家的竞争优势研究——以管理为核心价值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3.91MB
所需积分:& 10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的老公怎么称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