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不想超过康熙 乾隆执政的年限?

清朝在位时间的皇帝为什么是康熙而不是乾隆?_百度知道
清朝在位时间的皇帝为什么是康熙而不是乾隆?
是在位时间最长的
提问者采纳
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乾隆帝为了不超过他爷爷康熙帝他早就承诺,他在位满60年就退位。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日),圆明园勤政殿,弘历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以第二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当了三年太上皇但还是实际执政。而康熙却是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实际执政时间是55年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所有人都知道乾隆在其即位60年的时候没有像许多历史上的皇帝一样终于帝位,而是选择了禅让给嘉庆,他的这一个人行为也留给了我们后人太多的思考空间,关于他的提前禅位理由也是众说纷纭,当然最有说服力的就属说他不敢超越他的先祖康熙大帝,我们可以认为他有可能是这样的思想,如果站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的角度去看的话,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乾隆是一个具有非常大勇气、魄力、智慧的人,当然也就具有突破前人的胆识和力量。当我们无法突破自我的狭隘空间用一种开阔而极具眼光的前瞻性思想去解释他的这一行为时,也许,历史会永远的在我们的视线里无法得到完全的再现。
  作为一个把一个王朝推向颠峰的帝王,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的个人能力、他的远见卓识、他对未来王朝走向的安排布局,所以,他的提前禅位绝不...
康熙,按现在的历法,在位时间是日~日,共计61年有余。不过这是中国的农历,中间肯定还夹杂了许多闰月,要具体到多少公历月就不好算了(不知是问公历月还是农历月?)。粗略是61年10个月乾隆在位时间是年。是60年。因为乾隆不愿意超过他的祖父,因此在位60年后,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永琰,就是嘉庆。但是在让位后他当了3年的太上皇后才驾崩,这3年里清政府的皇帝实权实际上还是在乾隆的手里,嘉庆不能作主。这样算来,虽然乾隆在位的年份没有康熙长,但是实际的掌权年份是63年。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乾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乾隆执政时间有多久?_百度知道
乾隆执政时间有多久?
康熙8岁继位,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执政五十五年。实际上,康熙是16岁剪除鳌拜后,才真正执政的,这样计算就只有53年了乾隆在位60年,太上皇训政3年,实际执政63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乾隆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乾隆在位60年,太上皇训政3年,实际执政63年
执政60年 当了5年太上皇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乾隆为何把嘉庆定位接班人?贪恋权力不想放权&【2】--读书--人民网
乾隆为何把嘉庆定位接班人?贪恋权力不想放权&【2】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不想放权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嘉庆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长、立嫡”的皇位传承原则,排行靠后且是庶出的永琰,几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乾隆最初也确实没有把他列入考虑范围。但老天似乎总是故意与乾隆过不去,嫡次子永琏、嫡七子永琮相继夭亡,其他皇子也大多英年早逝。到了永琰出生的时候,他的14个兄长中有8个已经死去,就连深受乾隆宠爱的皇五子永琪也在几年后早逝,诸皇子中可备乾隆选择的范围已经变得非常小了。为此,乾隆皇帝不得不放下祖制,从剩下的几个年幼、庶出的皇子中另择储君。
  皇十一子永w和皇十五子永琰,水落石出般地成为乾隆皇帝为数不多的儿子中的佼佼者。永w聪明睿智、才气横溢,做事很有主见;永琰性格内向、性情凝重,为人规矩仁孝。在大清国力日益衰减的情况下,按说由永w这样一位性格鲜明、颇有主张的皇子来继承皇位,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事实上,乾隆却把皇位传给了永琰。
  乾隆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话一向言听计从,无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选嗣标准。朝中的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乾隆对永琰的态度和用心,就连当时来京的朝鲜使者也多次向朝鲜国王汇报:“永琰为人持重、度量豁达,最为乾隆皇帝喜爱。”
  不能否认,永琰还是很有资质的。他勤奋好学,6岁读书,13岁通五经,之后跟从多个师傅学习今体诗和古体诗,文化基础非常坚实。尤其是在从14岁被秘密立储到35岁登基的漫长的20多年中,他经受住了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乾隆皇帝的时时观察和种种考验,并最终被确立为下任皇帝,都说明永琰的品质、才干绝非等闲。不过,他的这种资质才干,用在恪守仁孝、唯命是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等方面还算说得过去,但用在安邦治国、开拓进取上就会显得异常地苍白无力。
  如果天下安定、歌舞升平,凭嘉庆的能力做一位贤明的太平君主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乾隆后期国库衰竭、国力衰弱,朝廷政治腐败,官场贪贿成风,各种矛盾一触即发,沉醉于“康乾盛世”光环下的大清帝国“外面看着轰轰烈烈,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就迫切需要一位有着刚猛手腕、铁血政策的“能君”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可惜嘉庆皇帝没有遗传到前面几任皇帝治国能力和开拓气魄的基因,虽然勤政图治,一心想着有所作为,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位忠厚老实、波澜不惊的守成君主。
  嘉庆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嘉庆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却不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他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比乾隆后期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莲教和鲁、豫天理教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此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衰败下去。
  因为好大喜功而穷兵黩武,把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折腾出衰败迹象来的乾隆皇帝,至死也不承认他的统治出现了危机,他甚至还在发着“大清帝国,谁与争锋”的高烧,甚至认为自己留给子孙的仍旧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种对当时形势掩耳盗铃似的错误估量,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在确定接班人问题上的错误选择。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为了贪图虚荣、操控权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私利,把皇位传给了一个不足以成大器的儿子,把有着二百多年辉煌基业的大清帝国交给了治国乏术、政治平庸的嘉庆皇帝,使大清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一败涂地,最终沦落为被列强任意侮辱和践踏的殖民地。与其说,大清帝国衰败在嘉庆手里,倒不如说是腐朽在乾隆手里。正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前车之鉴,或许能给后人一些深思和启迪。
精彩书摘推荐:
(责编:关伟娜(实习生)、许心怡)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话说清朝康熙执政时间最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话说清朝康熙执政时间最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 乾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