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杨炯那句表现战士生活孤苦的诗句

反映边疆战士生活、心情的有关诗句!!!!!我现在就要!!!
反映边疆战士生活、心情的有关诗句!!!!!我现在就要!!!
战

人无声,马蹄整,风吹白云云微涌

鼓声起,人俯身,万马齐鸣身微倾

白光闪,把剑向天,策马奔腾入敌营

国仇家恨,化身蛟龙

热血抛洒,为国尽忠

煞气冲天乌云动

狭路相逢勇者胜

鼓息,复无声

却添满地红 

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戎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志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其他回答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 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望蓟门》——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城早秋》——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西行》——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亥岁》——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营州歌》——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古诗《凉州词 》王翰 的问题,急求!这首诗不写____,而写_____,具有浓郁的塞军营生活的色彩,表现了塞边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求两首唐代的描写战争的古诗._百度作业帮
古诗《凉州词 》王翰 的问题,急求!这首诗不写____,而写_____,具有浓郁的塞军营生活的色彩,表现了塞边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求两首唐代的描写战争的古诗.
古诗《凉州词 》王翰 的问题,急求!这首诗不写____,而写_____,具有浓郁的塞军营生活的色彩,表现了塞边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求两首唐代的描写战争的古诗.
边塞的荒凉和出征沙场的悲苦,而写
出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表现了 边塞战士热爱家园、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事的紧张.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四)【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反映边疆战士生活、心情的有关诗句有哪些!!!!!_百度知道
反映边疆战士生活、心情的有关诗句有哪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诗句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ansmdjksakdksakdlasdsadsadsd
参考资料: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 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 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1分)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从军行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①海:指湖泊。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阅读陈羽的一首诗《从军行》,回答问题。(4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的画面。(2分)
&&&&&&&&&&&&&&&&&&&&&&&&&&&&&&&&&&&&&&&&&&&&&&&&&&&&&&
&&&&&&&&&&&&&&&&&&&&&&&&&&&&&&&&&&&&&&&&&&&&&&&&&&&&&&&&&&&
(2)诗歌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
&&&&&&&&&&&&&&&&&&&&&&&&&&&&&&&&&&&&&&&&&&&&&&&&&&&&&&&&&&&&&&&&&&&&
古诗文阅读。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大漠风尘日色昏,黄昏独坐海风秋。&&&&&红旗半卷出辕门。更吹羌笛关山月,&&&&&前军夜战洮河北,无那①金闺万里愁。&&&已报生擒吐谷浑。【注】①无那:无奈。 小题1: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联系诗句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其一表达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情感。久戍不归的征人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传入耳际的缕缕笛声勾起征人无限的思乡、思亲之情。 (2分) 其五赞颂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大漠之中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战士们顶着狂风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中途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大捷的消息,战士们因失去了一次杀敌的机会而遗憾。 (2分) 小题2:其一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诗人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使全诗更富有意蕴。 (2 分) 其五中“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两句,避免了正面写夜战过程,从侧面写前军夜战的战果辉煌,让读者去体会联想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使诗歌更深沉、含蓄。 (2分)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两首诗虽然都是边塞诗,但其一中“黄昏独坐”“羌笛”“关山月”等都表达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其五中第一句就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雄壮气氛“滚滚大漠风尘”第二句通过将士们的行为“顶着狂风半卷红旗挺进”来展现战士杀敌热情。后两句写前线传来的捷报,从而体现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描写的侧面描写,分析侧面要知道什么是正面,因为正侧面是相对主体来说的,两首诗的主体都是描写征人,前一首通过描写征人妻子思念征人,来写出征人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样侧面写来更富意蕴。后一首没有正面写将士们如何夜战,而是写夜战的战果辉煌,让读者去体会联想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使诗歌更深沉、含蓄。这样两首诗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征人的不同角度的生活情感。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466613684513158826380628076421124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军行阅读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