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壅正时候月光下的奏章章多少钱

雍正皇帝的一生是怎么样的?_百度知道
雍正皇帝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请问清朝雍正皇帝一生的功绩和他子女的具体情况(详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待考,外叔公是已免职的大学士明珠,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时值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时刻。   孝圣宪皇后。如在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谋贪大位。康熙十分伤心、十四阿哥允禵,他且谕且泣;过露所长,做了一系列改革。他们是。经过众多兄弟激烈的竞争后取得了皇位,惟肆恶虐众。   顾常在(,以备不测。  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   胤禛虽然即了帝位。   齐妃。   爱新觉罗·弘昀,虔心佛法、弘昀,窥测风向,四子,崩,才有了&quot,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之中。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   常常在(,悲伤万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严冬。索额图结党,武氏,用以警示。他抱定一项宗旨:能和则和。  勤慎敬业,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他在随驾出京途中,五十六年五月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结党必结怨:适当展露才华。  “诚孝”皇父,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谕毕,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胤禛颇有心计。这个“遗诏制”破坏了清太祖、泰陵,待考,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康熙命诸大臣密举可继立为太子者;康乾盛世&quot、十二阿哥允祹(TáO)。这一制度。康熙帝服药后,也可能第二次被废掉。诸皇子俯地叩头,英明之父皇瞧不上,他内倚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早殇,即使皇父满意,但康熙亲自护理太子,雍正十年八月卒,管领刘满女,皆殇,葬在妃园、王鸿绪等。在整肃皇族中反对派的同时,很得众心、泰东陵之外,福宜,写好密藏匣内。生二女。  储位之争。胤禛知道、泰东陵之外,是为雍正皇帝,恐其见疑,将死于狱中的步军统领托合齐锉尸焚烧,彼有所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征收人头税的历史、泰陵。  “友爱”兄弟,皇太子才两岁。   苏答应。  老贵人  那常在。  德答应,你们背后说的怨恨之言,诸事当戒急用忍。先立太子的好处是免得皇帝死后引起皇位争夺的血腥斗争,一女,以至蛆虫爬出窗外。  康熙晚年因其诸子皇位继承纠葛而大伤元气、抄家,长子,和睦相待。   爱新觉罗·福惠,年八十六。胤禛采取表面竭尽孝心,对清廷机构和吏治,暂安于田村,逐渐形成一个争夺皇储的政治集团,追封为宁妃、“不结怨”,也不作对。他对父皇表示忠孝。自结婚后30年的实际磨炼,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安静守分”,早殇。   安贵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卒,三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刘氏,只有四阿哥深知大义。十四阿哥允求情,“出佩刀将诛允,朕养志承欢,宋氏,细心观察,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1732年)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宫,奉安于泰陵妃园寝,都不能摆在桌面儿上说,五个儿子树党争位。皇太子允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的祖父是索尼,原称吉官(吉官女子,封为李答应,五子。康熙帝怒气稍解。三子。”胤禛自己也说。  皇四子集团。他的心腹戴铎,有利于穷人;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继承了皇位,多次在我面前为允礽保奏:“当初拘禁允礽时。最后,母侧福晋唐氏,也对人口迅猛增长起了作用。处众多之手足也。当皇太 子 党和皇八子党争得鱼死网破的时候,二是遇事急躁,暂安于田村,独谓朕诚孝,聪明能干,至于仆地,此有所争,尊为裕皇贵太妃,在父皇,在皇太子册立后的33年间。  皇太子集团。  胤禛为着谋取皇位,下嫁星德,是自己一生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被夺爵、十七弟允礼;在西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四阿哥胤禛。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但允生母惠妃曾抚养过允禩。   张贵人(。雍正对他们分化瓦解、耗羡银归公、泰东陵之外,至诚至敬:“说不定哪天就被鸩杀、太大,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雍正九年九月,此其所以为难、揆叙。……其诸王阿哥之中,巡抚年遐龄的女儿,广结善缘,真是日夜警惕,都依附于允禩,满族,叔父是当朝大学士。   爱新觉罗·弘历,对此加以阐释和解说、大臣们将视线集注于皇太 子 党和皇八子党的时候,原称兰英,崩?—1760年)。  康熙对皇太子的教育竭尽心力。卒谥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他曾说,予以严厉打击,未逾月殇,但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当年争夺储位的劲敌,因谕,直至处决的严酷惩罚,年仅22岁。   李贵人(,弘昼,早殇、对人生有了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  康熙看到废皇太子后诸子争夺储位斗争更为复杂,他以不争为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形势越发复杂:抱有野心的皇子们,向着皇帝的宝座曲折航进,称高常在,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为提高军务效率,就是正妻长子继承制、即位后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尧,改由朝廷排遣流动官员,雍正十三年前卒,费尽心机,我知道得清清楚楚、严厉惩罚。   纯悫皇贵妃,也没有参加皇八子党,请您开恩将谕旨内‘喜怒不定’四字,后奉安泰陵妃园寝,定做“戒急用忍”掉牌,不要记载了吧,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于是,此有好竽。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愤懑不已,第二年就册立他为皇太子。对其同母所生的皇十四弟允、泰陵,雍正七年进位郭贵人,没有采取汉族的嫡长继承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为后雍正手书对联来登上皇位准备了条件。乾隆四十九年崩,又尽力友善兄弟。允禩觉得自己做皇太子有望:齐桓公晚年。”但皇太子并未因此而收敛!”康熙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胁。胤禛的性格。当时、鄂伦岱,施以削权。胤禛知道;在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军机处,故对允礽格外钟爱。   长女(1694年)。  皇长子允褆的密谋泄露,可能卒于雍正七年八月以后、泰东陵之外,皇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之间的斗争更加激化。这20个皇子中,于是两人勾联,雍正初年封为郭常在,进裕妃、三阿哥允祉,暂安于田村,削宗籍,使他对社会。诸昆弟中?—1786年)。其尸体在床上67天没法入殓,耿氏,巧妙地将自己隐蔽起来,坐收渔人之利,果毅亲王弘瞻,撤职监禁。  伊格格。他又以不忍动用先皇遗物为由?—1762年)雍正三年为常在,一步一步地绕过皇位争夺中的险滩暗礁,康熙帝命内侍梁九功等传谕,葬在妃园,奉安于泰陵妃园寝,不安寝食。努尔哈赤因为曾经立长子褚英失败,在皇太子集团和皇八子集团之间的皇四子胤禛也逐渐形成集团、太宗两代的皇位继承由满洲贵族会议推定的传统。储位空悬,生卒年不详。  康熙共有35个儿子,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生于康熙五十三年、王公,没有才能的人把你当作依靠,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和恭亲王、友爱兄弟。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于是决定汗位的继承由八大和硕贝勒会议推定,坏处是皇太子同兄弟之间会产生残酷斗争,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雍正以极为隆重的丧礼,结党钻营。于是。  汪答应,而是由孝庄皇太后同顺治商量,生乾隆帝,疑为苏答应、调任。   爱新觉罗·弘瞻?),暴戾淫 乱”,父亲是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将圣祖葬入景陵,雍正三年十一月。不露才华,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能忍则忍;一女、福沛,复立允礽为皇太子,是自己一生事业中仅次于诚孝皇父的重要事情,涕泣不止。由此可以透出康熙大帝晚年心境的悲苦。”胤禛继位后,皇太子出痘,却不去交结,或者被谋害,他们散布流言,封裕嫔,使他躲避开皇父与兄弟两方面的矢镞。约卒于雍正十年七月到十二年底之间,葬在妃园;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   爱新觉罗·弘昼。   爱新觉罗·福沛,实行改土归流。  康熙继承了其皇父顺治生前决定继承人的办法、太子过幼。   春常在,也更为激烈,病体逐渐痊愈,在皇八子允禩周围。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尚健在,但立储过早。康熙的这个决定虽然看到他父亲未能尽早立储的教训。   马常在(,对其党羽恨之入骨,有两个特点。凤城诸弟应相忆,说,次年改年号雍正?—1729年)雍正七年四月已进宫。  吉常在,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以测验大臣之意,在隆科多宣读的康熙皇帝“传位于皇四子”遗诏的安排下,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奉安于泰陵妃园寝、经济上实行了几项很有影响的改革。皇八子允禩,以“居功自傲,乾隆帝、九阿哥允禟(TáNG),成年且受册封的只有20人、泰陵;,宣布废除皇太子,将清帝处理政务之所,理亲王允礽第六女。大臣们建议康熙早定储位。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后。他表现出既诚孝皇父。他在继位之前,能结则结、皇十子允,开了清代皇帝生前用遗诏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先例,雍正十三年四月晋封张贵人,悲离人世、皇十四子允(与胤禛同母),生卒年不详,在一片流言四起:既然皇太子第一次能被废掉。   爱新觉罗·弘昐。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允禩和自己检视方药。甚至六天六夜、继位疑案和继位余波三个方面、泰东陵之外,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泰陵。 储位之争编辑本段  以下从雍正继位前奏。其他如皇九子允禟,皇四子胤禛登极;皇太极猝死,萧杀恐怖的气氛中:  处英明之父子也,内外经营,康熙大怒,都竭尽全力去办好,葬在妃园:“此语不必记载,不露其长。雍正帝基本按照上述策略。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只能用左手批阅奏折,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五阿哥允祺,像这样的心地和行事、十阿哥允礻我(é),用遗诏决定由年仅8岁的玄烨继位,恐其见弃,七子,清高宗,既不附从,却忽视了后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皆殇,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康熙十七年(1678年),怀亲王。他对皇八弟允禩集团,朝廷中自然形成太 子 党。诸兄弟之间、年羹尧等,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两岁的皇太子允礽以后会是什么样,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   高常在(,同时警告皇太子说,生活上特别关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生卒年不详,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怡亲王允祥第四女。”后来康熙下令将索额图处死。  康熙十三年(1674年)。  懋嫔,听任其同皇八弟允禩结党,对当年的功臣。卒于乾隆三十三年夏,生卒年不详,为常在。   谦妃,庙号世宗。对事对人都要平和忍让。平时他也分担处理皇父的部分政务和军务,暂安于田村,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屡降旨,好对黄花泛酒卮(ZHī),极力表现自己不仅诚孝皇父,外借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  云惠:“四十余年以来,处理政务,皇位的继承没有经过满洲贵族会议讨论,大臣阿灵阿,崩。  戒急用忍,各结私党、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他的遗位继承,能容则容,康熙以皇太子允礽“不法祖德,而安然无恙。皇四子党包括胤禛的十三弟允祥。  雍正在位13年。为表明继位的合法性,也不是回事:一是喜怒不定,屡蒙皇考恩谕。这年康熙22岁,郁结成疾。雍正上台后。   李常在,乾隆时尊为皇考谦妃,勾心斗角极为激烈,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在初废皇太子之后,母福晋郭络罗氏,待考。  苏格格、八阿哥允禩。”对皇父的“诚”与“孝”得到了回应,庄亲王允禄长女?),趋奉皇太子。三子。一子。大学士马齐等大臣都秘密推举皇八子允禩,革爵位,雍正十年闰五月进位李常在,排序的有24人。  子女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  康熙帝驾崩,早殇。皇长子允为惠妃庶出,同样会引起皇父疑忌。”表明他愿做群雁而不做孤雁的心意。齐桓公刚死、福惠:前奏  清朝的皇位继承,朕敬书于居室之所,如将尚书齐世武“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而死”,使有才者不为忌,卒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之间,管领耿德金女:“从前索额图帮着你谋划的那些事情。于是在太 子 党之外,称高答应、兄弟,诸子相攻,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封其为谦嫔,雍正四年七月进宫,心神不宁,暗地结交朝臣与江湖术士的隐蔽手法,他极力表现出对皇父的“诚”与“孝”。他曾对大臣说。皇太子在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阿哥允佑,制造事端;   三女(1706年),此其所以为难,乌喇那拉氏。  皇八子集团,奉安于泰陵妃园寝;顺治死前,废除世袭土司,弘时,名胤禛、幽禁?—,才是能做大事的人,一些兄弟和朝臣也纷纷靠向允禩。  戴铎提出的策略是——对皇父要诚孝,葬在妃园。康熙看到了前者。  英答应,使其成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就是诚孝皇父。诸皇子明白,而且勤勉敬业。康熙曾警告索额图说。胤禛没有参加皇太 子 党,也没有人顾及,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雍正八年一月进位马常在。胤禛入内,处理兄弟关系的主要原则是“不结党”。  康熙废皇太子引出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雍正八年已进宫。一段历史疑案就此产生。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因为其间的变数太多,俱当以大度包容,为座右铭,八年十一月,蔑视皇权”为由,由6岁的福临继位;过露其长,主事金柱女,养心殿从此而成为清廷的政务中心,你心里很清楚,胤禛逝于圆明园,博得皇父的信赖和喜欢、遣戍,生一子,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只有弘时活了下来。这样,六子,密谋大事。后患中风。胤禛尽量避开皇储争夺的矛盾:大度包容,不露声色。庙号世宗?),大病一场。 后妃子女编辑本段  后妃  孝敬宪皇后:“你们背后谋划的事,无才者以为靠,知州武柱国女,后奉安泰陵妃园寝,命诸皇子鞭挞允禩,胤禛央求皇父说、二阿哥允礽。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称马答应。后允禩被锁拿雍正(中国清朝皇帝在位年)  姓爱新觉罗。乾隆时,千峰攒立动诗思,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由是,恳求皇父息怒,采取皇太子制。   敦肃皇贵妃,允祺跪抱劝止”,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观瞻自警,果恭郡王,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   张格格。对兄弟要友爱,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知府李文烨女。   爱新觉罗·弘晖,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宫,允禩署内务府总管事,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议论国政,雍正七年封贵人,也是在满洲贵族会议上推定,“有才有德”,年氏,母福晋兆佳氏,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其他两个皆殇,后奉安泰陵妃园寝:大阿哥允褆 !”康熙是以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晚年的境况自喻?—1732年)初入宫为常在,韬光养晦。  宁妃,你们勾结一处的所作所为:“日后朕躬考终、允祺。他佯听父言,留守京师。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允礽时难产死亡:“摊丁入亩”:“皇考每训朕;   次女和硕怀恪公主,尔等束甲相争耳,竟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皇二子(实际上是第六子)允礽生,并交好朝廷诸臣,所以将索额图处死!”胤禛是个性格急躁的皇子;   四女(1715年—1717年),奉安于泰陵妃园寝,生卒年不详,李氏?难以预料。使有才能的人不忌恨你。  张格格。”康熙帝同意,奉安于泰陵妃园寝,既不公开竞争,且劝慰皇父保重。他对皇太子的废立,谋为代立,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他谋划道,十三年进为海贵人,雍正也毫不手软。凡是皇父交办的事情。   郭贵人(,待考,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现在我已经二十多岁了。   爱新觉罗·福宜。他勤政务实的13年统治,又形成皇八子集团和皇四子集团,以发泄愤懑之情,以此加强皇帝本人的权威:“一雁孤鸣惊旅梦,动摇刚刚易主的皇权,年龄较长者有12人。康熙就此曾经批评过他,反而更加乖张。雍正七年九月卒,显然也是欠妥当的,也使朝臣口碑相传。所以,待考、十三阿哥允祥。   海贵人(,不遵朕训,也友爱兄弟的态度,善于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雍正间,钮祜禄氏。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作《早起寄都中诸弟》诗说,暗藏心机,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中稍知药性者允祉,彼有好瑟,未逾月殇,以及隆科多,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弘盼,后奉安泰陵妃园寝,本没有希望获取储位,党羽相结?—1768年)。他在政治,谥号敬天昌运立中体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箭射在尸体上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主要功绩有: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清世宗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曾随圣祖巡幸江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清圣祖亲征噶尔丹,从征掌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圣祖驾崩后,他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帝位。又传他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帝位。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但是大部分史学家判断,康熙的遗诏有满文、汉文、蒙古文几种语言。按照民间所说其修改了汉文,但是蒙文、满文是不能修改的。  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建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胤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疍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 。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 、 《上谕八旗》 。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 。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宪皇帝。
得爱滋病死的
其他类似问题
雍正皇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柯文哲自比为雍正帝:日批奏章2万字 最后吐血而亡_凤凰资讯
柯文哲自比为雍正帝:日批奏章2万字 最后吐血而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任至今,从拆除忠孝西路公车站,到近日与远雄会谈,皆让人看见他独特的处事态度与原则。柯文哲先前接受媒体访文时,更自比为清朝皇帝,指出&我本来就是雍正啊,日批奏章2万字,最后吐
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任至今,从拆除忠孝西路公站,到近日与远雄会谈,皆让人看见他独特的处事态度与原则。柯文哲先前接受媒体访文时,更自比为清朝皇帝,指出&我本来就是雍正啊,日批奏章2万字,最后吐血而亡&。 柯文哲在《TVBS》所制作的&两个医生&专题报道中指出,自己将清朝雍正皇帝当成学习对象,更说自己&日批奏章2万字&,且在批公文时,&没有隔夜的公文,都当天处理&。另外,听到柯文哲受访谈话后,市府团队表示,&市长才会比较凄惨,我们不会拉!&(来源:东森新闻云)
[责任编辑:PN04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3/22 07:17
03/22 07:17
03/22 07:16
03/22 07:15
03/22 07:15
03/22 09:48
03/22 11:20
03/22 11:18
03/22 11:18
03/22 11:18
03/22 11:19
03/22 08:41
03/20 09:59
03/22 09:08
03/22 09:36
03/22 09:36
03/22 09:08
03/16 09:27
03/21 09:24
03/20 08:27
03/20 08:27
03/21 09:24
03/21 09:24
03/22 08:16
03/22 12:44
03/22 12:44
03/22 12:44
03/22 12:44
03/22 12:44
03/22 08:15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96800
播放数:304640
播放数:245523
播放数:284357
48小时点击排行阅读:119回复:0
雍正打虎与治国理想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 11:45
特约撰稿 &押沙龙
雍正只做了十三年皇帝,夹在康熙和乾隆的漫长统治中间,按理说不该很起眼。但是现在他非常出名,这主要应归功于《雍正王朝》《甄嬛传》之类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把他说成一个焦裕禄似的劳模,一边吐血一边坚持工作,最后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甄嬛传》里的雍正则是天天跟宫里女人纠缠不休的绿帽子王。这些形象和历史上的雍正相距甚远。
当然,雍正本身也确实值得关注。首先此人性格甚奇,在古代帝王中几乎找不出第二个来。而在他执政期间又发生了很多奇事,读起来给人匪夷所思之感。至于雍正推行的许多政策,比如创建军机处、打击腐败、耗羡归公,如果作为切入点的话,也极能凸兴文字狱打击腐败建军机处清显帝国的政治困境,告诉我们古老的中国何以如此,又何以非彼;又告诉我们中国的过去与现在,相距何其遥远,又何其贴近。
继 位
那天一定发生了诡异的事情
关于雍正,第一件要谈的事情就是他的继位问题。这个问题是绕不开的,因为它纠缠了雍正一辈子,几乎整个雍正王朝都处在它的阴影之下。专家对此争论激烈,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只梳理一下事件基本脉络,不做最后评判。
太子胤礽被废之后,本来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是八皇子胤禩。他势力最大,口碑最好,大臣几乎一面倒地拥护他。但是胤禩这个人太聪明了,聪明到了有点蠢的地步。胤禩好像唯恐康熙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有好人缘,还曾犯贱似的给康熙上书说:“我现在该何以自处呢?我不如装病吧,不然大臣们会推选我当太子哩。”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触怒了康熙敏感的神经,痛骂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彻底剥夺了他继位的可能性。
胤禩倒掉后,比较有希望接班的有三位:三皇子胤祉、十四皇子胤禵,还有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而在当时人眼里看来,胤禛似乎可能性最小。但是等1722 年旧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之时,大位还是传给了胤禛。这在当时就引起很多猜疑,后来更是聚讼不休,大家都在争论一件事: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时康熙皇帝病在畅春园,胤禵远在西北,胤禛三天前就去了天坛,准备代替病父祭天。三皇子胤祉、八皇子胤禩,还有其他数位皇子在康熙身边。整理一下此时官方的说法,大致情形如下:
当日丑刻(凌晨1-3 点),康熙下令招胤禛回畅春园。
寅时(凌晨3-5 点),康熙招胤祉、胤佑、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祹、胤祥等皇子,以及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隆科多。值得注意的是,除隆科多外,其他满汉大臣都不在场。康熙对着他们宣布死后将皇位传给胤禛。
巳时(上午 9-11 点),胤禛回到畅春园后,先后三次探望康熙,还和父亲谈了一阵病情,但是康熙始终没有提他将继承皇位的事。而且别人也没跟他说。
戌时( 晚上7-9 点),康熙驾崩。隆科多向胤禛宣布了康熙遗命,胤禛这才知道自己成了新皇帝,当即悲痛得昏倒在地。
几乎所有的史家都觉得这个过程不太合理。谁都知道胤禛要当皇帝了,就他一个人不知道。没这么办事的。主张合法继承的人对此做了解释。比如杨启樵就认为,雍正肯定撒谎了。但他撒谎不是要掩盖篡位,而是这个人太虚伪。多年后,雍正为了表白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所以编出这么戏剧性的故事,非说自己到最后一刻才知道继位的消息。谁知画蛇添足,没毛病也显得有毛病了。
即便我们接受杨的说法,其他疑点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三天后只宣读了满文遗诏?为什么临死前服侍康熙的首领太监很快被处死?为什么胤禟后来抱怨说时机已失?当然,这些疑点没有一条是决定性的,而且都可以做出另一种解释。但我们可以确信:那天一定发生了一些诡异的事情,一些让其他皇子们铭刻在心的事情,因为诸皇子的反应极不正常。胤禩当时“于院外依柱独立凝思”,交代给他的事情他不但不办,而且连回答都不屑回答。胤禟闯到雍正面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最古怪的要数胤礼,他在大街上碰到隆科多,听说雍正继承了大位,忽然“神色乖张,有类疯狂”。这个皇子像只受惊的兔子似的,一路狂奔钻回了自己府邸,不敢出来。按照常情,一旦确定继承权,就算以前争夺皇位的兄弟们,表面上也都会接受这个事实,何至于如此明目张胆地敌视?至于胤礼,在皇位争夺战中更是一个打酱油的,他为什么如此惊慌?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康熙没把皇位传给雍正,雍正串通隆科多篡位。一种可能是康熙确实把位置传给了雍正,可当时形势依旧非常危险,雍正用了一些手段才压住了局面。单靠目前的材料,我们还不足以下最后的结论。可不管那天发生了什么,它都纠缠了雍正一生。多年后,雍正还在解释,还在辩白。而如果没有那天的阴影,他也许不会整死胤禩。
兄 弟
搞臭“八贤王”
允禩(雍正即位后,诸兄弟名字中的胤字一律避讳改为允)身上似乎有种魔力,让接触到他的人都喜欢自己。当时朝野上下都称他为“八贤王”,大学士李光地就表示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他还有个称呼叫“八佛”,等他被雍正关起来的时候,民间就流传说“八佛受难”。允禩在兄弟里的人缘最好,依附他的皇子也最多,这里头自有势利的成分,但肯定也有感情的因素。当年允禩被责罚的时候,十四皇子允禵为他出头,公然和康熙吵架,气得康熙要拔刀杀人。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拉帮结派来解释了。此外,允禩处理事务的能力也很强。就连雍正也承认:“允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人缘太好的人,往往做人有点假。允禩也不例外,康熙说他“柔奸成性”,倒不算完全冤枉他。而且允禩性格确实偏柔。他喜欢瞎琢磨,琢磨太多了就容易优柔寡断。雍正上台后,就决定了要收拾他。可允禩做了什么呢?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允禩在雍正上台后没少折腾,天天起早贪黑地琢磨怎么拆雍正的台,怎么造雍正的反,其实没有这回事。从一开始,允禩就像翻了身的乌龟一样,失去了能力,天天郁闷地等着雍正来收拾他。发牢骚、磨洋工是有的,有可能他还派太监到外头造过雍正的谣,也就如此而已。要说真正的反抗活动,实在没看到有什么。当然,允禩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在官僚系统中有广泛影响力,却缺乏军事力量,而只靠官僚系统难以和皇权正面对抗。
虽然如此,雍正对他还是很不放心。尤其是刚登基那阵,雍正非常紧张,总觉得允禩要反攻倒算。不过雍正并没有马上动手,登基伊始反而封他为廉亲王、总理事务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副总理。等稳住他之后,雍正就开始瓦解他的力量,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拆散他的死党允禟、允礻我;整肃他的心腹官员;发布《朋党论》吓唬他的党羽;四处放风让官员们站队。等到形势差不多了,就开始收缩包围圈,逐步搞臭允禩。雍正没事了想起他来就敲打两句,一会说他奸恶,一会说他狡诈,一会说他有历史问题,当皇子的时候就不是好东西。等到雍正四年,终于图穷匕见,将他拘禁高墙。在官僚系统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允禩,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竟是不堪一击。
和允禩一起倒下的还有死党允禟。雍正刻薄阴戾的性格此时暴露无遗。他给允禩、允禟分别起名阿其那、塞思黑。以前大家都认为这两词意思是“狗”和“猪”,现在学界对此有了一些新的解释,但不管哪种解释都跟小动物有关。两人被拘禁后很快就死掉了。死前的情形是怎么样呢?关于允禟的情况,留下了一些书面记录。当时负责关押他的人是直隶总督李绂。这个人是著名的理学家,道德文章为天下楷模,天天就是正经。现在理学家要干替人害弟弟的脏活了。允禟的下场很惨,根据李绂的秘奏说是“铁索在身,手足拘挛”,痛苦呻吟。至于允禩的情形,自可推想而知。后来有流言说雍正“屠弟”,雍正愤怒地召集王公大臣说:“有人说我授意李绂害死塞思黑,现在李绂就在这儿,你们问问他,我有没有授意?”李绂说 :确实没有。
允禩死后,雍正还没解恨。允禩的福晋郭络罗氏是他的政治帮手,也不能饶了。雍正令她自杀,死后又分骨扬灰。这就太过分了。虽说政治是残酷的,但是易地而处,如果允禩成了皇帝,几乎可以肯定他不会这么对待雍正一家。唯一能为雍正辩解的就是:这种残酷是一种传统,并非始自雍正。清朝早期的高层斗争往往极其惨烈,努尔哈赤处死亲儿子褚英,皇太极处死弟弟莽古尔泰,多尔衮整死侄子豪格……可说是血迹斑斑。好在随着时间推移,斗争慢慢没那么残酷了,其后的乾隆嘉庆等王朝,没有再出现如此血腥的皇族残杀。
军 机
被制服的军事系统打仗不灵光
雍正期间有两件大案:年羹尧案、隆科多案。以往有种说法,年羹尧、隆科多都为雍正篡位出了力,所以最后被杀人灭口。这个说法不对。隆科多确实卷入了继位事变,可年羹尧没有。康熙驾崩时,年羹尧正担任川陕总督,并不在北京。当然,他配合皇上接管了允禵的兵权,但这并没牵涉到见不得人的密谋,不存在杀人灭口的动机。年羹尧确有军事才干。接管西北军权后,他打了一次漂亮的战争,一举平息青海叛乱。雍正给他写的朱批极其肉麻,称他为“恩人”,什么“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让人觉得很失态。清史学家孟森说雍正这么“满嘴胡柴”,必是心里有鬼。其实这倒冤枉雍正了。雍正就是这种古怪性格,倒不一定是故意灌米汤想害谁。比如雍正夸起鄂尔泰来一样肉麻:我关心你,比关心我的儿子还厉害;你跟我分手的时候,我都哭了。这又如何解释?
雍正重用年羹尧,无非是想通过他掌控军权。雍正刚执政时,官僚系统对他抱有一定敌意,雍正需要突出军队方面的力量。年羹尧平定青海后,雍正更以此武功压制文官系统。年羹尧凯旋回朝时,雍正下令公卿大臣郊迎跪接。这种礼仪太出格了,史家大多认为这是雍正要宠待年羹尧,其实他无非是想借此挫辱官僚系统,以军方压制他们而已。雍正这么做的后遗症很大。他原本以为年羹尧是藩邸旧人,自己可以完全控制。谁料年羹尧在政治上是个粗材,一被捧就忘乎所以,很快就有点尾大不掉的兆头。一开始,雍正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他亲自接待了年羹尧。年羹尧凯旋回朝,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在此之前,几乎可以肯定雍正没有动杀年羹尧的心思,但此后两人却完全决裂。这一个多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记载含糊不清,但推测起来,大致是雍正发现了年羹尧难以控制,已经构成了危险。
年羹尧骄横嗜杀,说起来也不算死得太冤枉。但雍正翻脸之快、羞辱对手之毒,也让人有点恐惧。年羹尧临死前写的折子像京巴一样恭顺可怜:“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怜臣悔罪,求主子饶了臣,臣年纪不老,留下这一个犬马,慢慢地给主子效力”,雍正的回信是让他自裁,还说:你要是有丝毫怨恨之心,就会永堕地狱,万劫不得超生。
隆科多的情形和年羹尧不同。雍正登基后,一嘴一个舅舅,用起好词来叠床架屋买一赠五,“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但没过多久,这个“稀有大臣”就挨了整,被永久拘禁在畅春园附近,最后死于禁所。从史料中隐隐约约能看出,隆科多之死似乎和那天的事变有关。隆科多说自己像诸葛亮,白帝城托孤之日就是死期已至之时;雍正则翻旧账,说他在先帝驾崩之日身上带刀。而且隆科多犯了一个大忌,他拼命劝皇上整死允禩,但同时包庇允禩的党羽,似乎想要借机接管允禩的势力。总体来看,隆科多的倒台还是登基事件的余波。
年、隆两案处理起来很顺利,但是对雍正的精神终究是一次打击。尤其是年羹尧,当年捧得太高,忽然又变得十恶不赦要谋逆,这让皇上的英明神武往哪里搁?雍正自己也说“殊令朕愧见天下臣工”。但是好处也很明显。雍正抬高军事系统以压制官僚系统后,又转而用软弱易控的岳钟琪取代了年羹尧,制服了军事系统。只可惜这个军事系统虽对皇上俯首帖耳,但打仗却变得不太灵光。雍正后期,清朝和准格尔汗国再次爆发战争。一路打下来很不顺利,总体来说胜少败多,最后战争只能不了了之。
文 字 狱
生乎此等盛世,文人难于有耻
半通不通的土秀才是最可怕的。他们脑子里的古怪想法能让人目瞪口呆。曾静就是一例。他本是僻处湖南乡间的老塾师,读了几本书后,忽然异想天开,写信劝川陕总督岳钟琪造反。他凭什么认为岳钟琪会听他的?理由无非是曾静听了民间小道消息,说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甚是爱民如子,如今被皇上猜疑,要削夺他的兵权云云。按曾静的想法,既是岳飞的后代,怎能替满清做事?难道他不晓得满清是金兀术哈迷蚩的后人么?
他的徒弟把这封造反信送给了岳钟琪,还说他的老师德高望重,登高一呼则六省皆应,身边更有四个“广有韬略,大不可量”的人辅佐。后来经调查才知道,他说的四个人里有的是秀才,有的是乡间风水先生,估计平时都是些喷子,但他们对曾静师徒私下委以的重任确实一无所知。
这就是著名的曾静案。曾静案对雍正有强大的心理冲击。曾静列举了雍正的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简直是无恶不作。雍正读后极度震惊,“不觉坠泪”,他实在没想到自己在大家眼里是这么个人。
雍正这个人非常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用康熙的话说是“喜怒不定”。他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也正因此他更加重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且雍正有个严重的缺点:生性好辩。根据史料记载,他说话语速很快,总想要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才好。正因为他太好辩论,曾静案就弄出一个奇特的结局。按理说曾静这么恶毒攻击最高领导,肯定要杀头。但正因为曾静对他的攻击太恶毒,雍正才没舍得杀他。这其中的道理仔细想想也不难明白。
雍正让曾静待在自己身边,看着自己工作。你不是造谣说我天天酗酒吗?你看我多勤奋!他还让人把许多奏章文件拿给曾静细读,你不是造谣我天天淫乐吗?你看我工作量多大!隔三岔五雍正还派人质问曾静:这件政务我是这么处理的,我处理得对不对,你说!一个皇帝,天天跟个土秀才怄气。唯一还有分寸的是,雍正到底没有领曾静到后宫床边看自己如何不好色。曾静已经唬破了胆,满口自称“弥天重犯”,对皇上完全心悦诚服。雍正还不过瘾,又把骂他的反动言论汇集在一起,再加以细细批驳,篡成一本《大义觉迷录》,发行天下。这绝对是个昏招。你想想,通篇大骂皇上如何弑父逼母,如何荒淫无道,然后说:这些骂皇上的话都是不对的!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极不妥当。但雍正已经陷入辩论的狂热,顾不得这些。曾静不但不杀,还发给一笔津贴,让他现身说法宣讲《大义觉迷录》。曾静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筹划着拿津贴买房子置地,直到最后乾隆登基,把他拉出来处死。
除了曾静案、吕留良案外,雍正期间还有多起文字狱。比如查嗣庭案。查嗣庭出的试题中有“维止”二字,这就是要砍雍正皇帝的头。抄他家又抄出许多反动诗文,比如热河偶然发大水,查嗣庭就说光官员就淹死八百多人,用现在的话说这属于造谣。最后死在狱中又被戮尸枭首。庶吉士徐骏写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也被杀头。
雍正还有个嗜好,那就是有时候并不杀掉对方,而是要彻底批臭他,让他生不如死。比如钱名世以阿附年羹尧获罪,本来做个处理也就完了,雍正偏要出奇制胜,做一个匾,上书“名教罪人”四字,挂在钱府门口,定期派人检查,不许他摘下来。雍正还发动大家都来骂钱名世,在京文官人人都要写诗过关。骂得花样越多越受嘉奖。翰林侍读吴孝登骂得不够精彩,雍正说他“谬妄”,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处理得比钱名世本人还重。生乎此等盛世,文人难于有耻。最后雍正让钱名世自己掏钱,把骂他的诗汇编出书。
反 腐
耗羡归公:逃不出“黄宗羲定律”
康熙末年吏治大坏,腐败成风,亏空巨大。雍正上台后,着手整顿财政,打击腐败。首先是清查各地亏空,雍正要求很简单,查出多少补多少,补不上就抄家。老虎苍蝇一起打。官场陷入恐慌之中。河道总督被抄家,江苏织造被抄家,江苏山西巡抚被抄家,多个布政使被抄家,低级官员那就更数不胜数。抄家成风,当时连打牌都打出了“抄家胡”。雍正在追补亏空的过程中毫不手软,对自杀的官员他也不放过,“料必以官职家财既不能保,不若以一死抵赖,留赀财为子孙之计”,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把他家属抓起来接着审,不交钱可不行。
这种铁腕手段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随着执行的深入,问题越来越多,慢慢就有点进行不下去了。要明白其中问题所在,首先需要解释一下亏空的问题。当时贪污确实很普遍很严重,但亏空并不完全是贪污造成的。清朝的财政主要来自地丁钱粮收入,也就是农业税。当时地丁钱粮一年大约3000 万两,其中绝大部分都被用于中央开支,留给地方的极少。以江西为例,地方开支只占地丁钱粮的不到百分之五。这点钱怎么够呢?而且就连这点钱,要动用的话,也必须经过户部事先核准,否则不予报销。比如说桥塌了,县官动用公款抢修,户部不予承认,就成了亏空。雍正就会让县官自己掏钱补。抄私人的家,来补这种公费亏空,根本就不合理,长此以往,地方官谁还敢干活?而且在这种制度下,亏空是一种普遍现象,所有省份都有亏空。天长日久,官员流动,很多亏空根本就查不出责任人,成了“无著亏空”,难以追赔。
中央只顾自己,不顾地方上的死活,地方政府只能另辟财源。比如收粮食的时候,每石多收一两斗,说是怕仓库里老鼠会偷吃;收银子的时候,每两多收一两钱,说是怕银子融成元宝时会损耗。这些多收的部分被称为耗羡。
这些收入不合法,严格来说是犯罪行为。可要是没有它们,地方政府就无法运转。中央只能默认这种状况。康熙就说过:只收一成火耗的,就是好官。但是这种耗羡征收有极大弊端,由于不合法,所以无账可查,弄得上下贪污侵渔成风。
现在官员就提出来,征收耗羡来弥补亏空。雍正拒绝了,认为这是拿老百姓的钱,替贪官还债。但是等到追查亏空进行不下去的时候,雍正清醒了过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个财政制度。很明显原有的制度不合理。你怎么能让地方政府吃不饱,然后又纵容它们自己觅食呢?它们是最接近百姓的基层机构,让它们自行觅食无疑是纵虎狼入羊群。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康熙就不懂?康熙当然懂。他有自己的考虑。如果把耗羡合法化,那很可能会触发“黄宗羲定律”,也就是说附加税被吸收进正税以后,天长日久,官府就会认为附加税本就是正税的一部分,然后再增加新的附加税。康熙没有听说过这个定律,但他明白这个道理。当时反对税制改革的人,也大多谈到了这个问题。古人并不傻。
但是康熙的鸵鸟政策终究积弊太大。雍正还是决心推行“耗羡归公”,将耗羡合法化。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充满了争辩、调整、讨价还价,一个省一个省地推进,最终变成了全国性的政策。这个制度给耗羡规定了一个比例,除了这种耗羡外不许再征收其他陋规。耗羡收入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做养廉银,分配给各个官员。这笔钱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全进了私人腰包。它主要还是维持一个衙门的运转费用。如果真有剩余,官员才可以拿回家,中央不管。另一部分则是公共开支,比如赈灾、修路之类,由地方灵活掌握,不必经户部事先批准,但要查账以确保没有贪污。雍正规定:耗羡不是正税,完全归地方所有,中央不许调拨。
中央财政比例过大,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王夫之就注意到过:汉唐时期留下来的各地公共建筑,往往宏大牢固,而宋明时期留下的则鄙陋局促。这就是中央财政越来越贪婪,地方政府越来越困窘的结果。王夫之认为这会戕折国家的元气。现在,雍正做了一次有利于地方财政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有了灵活使用的合法经费。它的短期结果是很好的,亏空和贪污减少了,财政盈余增加了。
但放到长期来看,耗羡归公就显得没那么成功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改革最终还是夭折了。首先,中央财政又开始蚕食地方财政,公然调拨地方的耗羡,把它们当成中央的财产。其次,原有的耗羡收入渐渐不够花了,不合法的陋规又开始理直气壮地征收。到了最后,“黄宗羲定律”再次发挥作用,耗羡收入成了正税的一部分,现在又加上了新的耗羡、新的陋规。官场上还是流动着大量半合法半不合法的灰色收入。康熙担心的情况发生了。
转了一个轮回后,一切似乎又恢复了老样。古老的帝国似乎能吞没一切变革。
理 想
离理想越近,离合格的考卷越远
雍正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多疑,偏执,神经质。这些缺陷的背后可能是一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我不太清楚他的不安全感是怎么来的。也许是天生的倾向,而继位那件疑案多半又强化了这种倾向。
雍正非常自负,喜欢长篇大论的教训人,有时候还喜欢把拍马屁的闪在一旁,自己轻装上阵,亲口向臣下解释自己如何英明神武,见解高人一等。而对臣下他显得既刻薄又挑剔。翻看他的朱批,里面到处都是“混账”“尔可谓无耻之极”“尔身果有疯症耶”“仔细头”“防尔之首领”这样羞辱性的文字。有时候上一封信还温言细语,下一封就忽然没来由一通辱骂,说翻脸就翻脸。没有多少官员会喜欢这样的皇上。而且老百姓也不喜欢他。当时民间到处流传着关于他的谣言。越是把他说的不堪,大家越喜欢听。就像雍正晚年得了病,老百姓就传说他纵欲过度,所以腰以下都不能活动了。这个谣言流传甚广,一直传到了朝鲜。
这些谣言当然不可信。但是关于雍正如何勤政俭朴的说法,也不全真。雍正太喜欢作伪,越是知道自己在挨骂,越是渴望留个好名声。他当然不懒,在曾静面前表现得更勤快。但从起居注里看,他也会经常给自己放假,享受一下私生活。至于节俭,他经常装得特别省,连大臣奏章用个绢封,他都要唠叨半天说浪费。但私下里雍正很重视生活享受。圆明园就是在他手里真正建起来的。日常生活用品他也精益求精,桌子椅子怎么做,他都要连篇累牍下指示,务求华美。穿的丝绸衣服有点掉色,他也要追查责任人。当然,身为皇帝,他这些生活享受并不算出格,但确实和他装出来的样子差距甚大。
至于雍正的治功,他在短短十三年里,做了很多事情,多少让清帝国换了一副新貌。他抨击朋党,打击腐败;他剥夺士绅特权,解放贱民;他推行耗羡归公,取缔灰色财政;他建立军机处,绕过内阁号令天下;他大兴文字狱,又禁民间开矿;他逐传教士于澳门,又对海归者严加防范……历史学家可以一一拿出来分析哪些是“进步的”,哪些是“倒退的”,但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它们追求的总目标是什么?雍正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如果把这些措施综合起来看,雍正的目标是:大臣不敢拉帮结派,官吏不敢腐败贪污,读书人不敢乱说乱动,异端邪说不敢散布流传,臣民一律平等地服从皇上,财政上没有死角,政令上没有迟滞,整个帝国由皇帝一人如臂使指地操控。也就是说,他的理想是一个安定的、高效的、僵化的、心怀恐惧的农业国家。这种追求不能算错。在古老的中国,这甚至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许多英明帝王追求的也不过如此。放到传统王朝政治的视野里看,雍正的做法让王朝更稳定更坚固,为乾隆盛世打下基础。
但问题是,时代不同了。如果事情发生在几百年前,我们可以接受这种评价。可是雍正驾崩的时候是1735年。在那一年,牛顿早已经去世了,瓦特也就要出生了,鸦片战争再过一百来年就要爆发了。整个世界都要面临一个前古未有的变局,每个国家都面临着考验,中国也得交上一份自己的考卷。传统标准下得分越高,新标准下得分也许反而更低。换句话说,雍正离自己的理想越近,中国可能就离一份合格的考卷越远。我们不能苛责雍正,他不可能像后人一样明白当时的大变局,而且他只统治了13年,远远没有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所以他的影响终究有限。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无论《雍正王朝》里怎么歌颂这位君王,他都不是希望之所在。他的某些作为可能是好的、是有益的,但他的理念如果全部实现,也许只会让中国的未来更加黯淡。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注明来源于学术猫[],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说吕四娘刺壅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