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相近的词

记承天寺夜游 古文整理 如通假字有: 等等
记承天寺夜游 古文整理 如通假字有: 等等 20
&一.通假字汇总:& 具:通“俱”,全,皆。二.词多义汇总: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三.古今异义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就像这样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七――九年级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八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7关雎 诗经  18蒹葭
诗经  19观沧海 曹操  20饮酒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5行路难 李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2观刈麦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35赤壁 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  38无题 李商隐  39相见欢 李煜  40渔家傲 范仲淹  41浣溪沙 晏殊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43江城子 苏轼  44水调歌头 苏轼  45游山西村 陆游  46破阵子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二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古字通假现象。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②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③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④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
二是古今异义现象。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词的古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
三是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就文言文而言,其实是一字多义。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一个字在其原始意义即本义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其他的义项,主要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这就是文言文中较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确定多义词的含义要联系上下文语境,要能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
四是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①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副词)②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被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要注意判别的两个原则,就是一看功能、二看搭配。
文言虚词虽然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比实词更为灵活,语法功能比实词强,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三
写好作文,这要靠平时的练习和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诗文翻译&/&赏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苏轼这是原文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苏词和辛词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啊?_百度知道
苏词和辛词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啊?
谈一下苏轼的词和辛弃疾的词的异同点,帮帮忙啊,谢谢了。
相同点:两人同时豪放派宋词的最卓越代表人物。不同点:“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1.苏轼  ①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②词贡献: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将之由儿女艳科扩大为咏史、说理、怀古、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写词时,他不为迁就音乐性而限制文学性,&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这也是他天马行空的性情使然;他的词风格刚劲,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③《念奴娇》写于年,他谪居黄州期间,与《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同期。2.辛弃疾  ①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时代背景:南宋前期五十年,士大夫怀抱恢复失土的雄心壮志,以慷慨悲痛的心情,写苍凉激越的词句,所以当时的词一般承接了苏东坡的豪放系统。辛弃疾是主战派,因此,他的词中也多了悲壮之气,充满阳刚美。  ③词风:作为豪放派的又一代表,他与苏轼被后人并称为&苏、辛&,王国维分析苏辛两人的不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意思是说东坡能摆脱,遇事总能从窄处往宽处想;稼轩能担当,无路可走时,依然傲然特立。《四库提要》评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④内容:他的词内容比苏轼更加宽泛&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苏轼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辛弃疾 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4.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5.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
出自两人之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晏子使楚》,《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综合题_百度知道
《晏子使楚》,《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综合题
2007年湖北荆州市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参考答案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2007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之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参考答案(一)
9。(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1.(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2分)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2008年湘西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一12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l) 左牵黄,右攀苍(
)(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千骑 /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答: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参考答案9、(l)黄狗(2)想10、B 11 、(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 C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二( 17:14:21) (2009年山东泰安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7.解释加点的词。(4分)①
陶后鲜有闻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④相与步于庭中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4分)参考答案(一)7.[答案](1)少(2)洗涤(3)竖立(4)走[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评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2010年上海市)(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一l1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参考答案9.北宋
10.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喘趣版短址的绑痊卑花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参考答案(一)(18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其他类似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题目呢?????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1页免费11页免费8页免费26页免费33页免费 24页免费26页免费16页1下载券2页免费102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免费3页免费3页1下载券5页免费14页免费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承天寺夜游 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