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坭坝清溪沟是否要划给寨坝管辖

您的当前位置:
  习水县辖24个乡镇区。
  东皇镇
  很早以前,现东皇之地称竹瓦寨。南宋端平元年(1231),袁世盟受命入播平蛮,其后时有骚扰,故在九龙山建东皇殿以镇阴乱,东皇由此得名。明正德元年(1506),东皇殿又称东皇场。明洪武五年(1372)属郎城里,雍正八年(1730)属土城里。1915年,习水建县后,东皇殿为三区区府所在地,其后又称东皇区。1951年初,政府由温水迁至东皇,此后东皇一直为政府所在地。1979年底,城关镇升格为区级镇,到1992年7月,以原城关镇和原东皇区的图书、白坭、太平场、羊九、天鹅等乡地域为辖区,建立东皇镇。此前东皇同是城关镇政府和东皇区公所驻地。
  土城镇
  土城位于赤水中游河谷,是土城镇政府所在地。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今土城地区繁衍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平夷县,唐高中仪凤二年(672),在此设淅州。北宋大观三年(1109),在此设滋州,领仁怀承流二县(即今仁、赤、习地域)。元末明初,街民在改造旧房时发现大量土城墙,是土城一名由来之因。明洪武十四年(1381),在此设上赤水里。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正式改名为土城。清代设土城里,隶仁怀直隶厅。民国三年(1914)改设土城区,属赤水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改名和滋新镇。1950年更名土城镇(属土城区),1965年11月划归习水县管辖。1992年7月,以原土城区的土城镇和黄金、儒维、文龙、小坝、长坝等乡、镇地域为辖地,建立土城镇。土城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第一渡渡口,有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渡口纪念碑、青杠坡战斗遗址、毛泽东住地等名胜。土城有明代建成的九龙囤等四大军事囤堡和宋酒窑、古盐号、古船帮、古民居等古迹,文化底蕴深厚。2005年9月,经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批准,土城镇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同民镇
  唐朝坝为同民镇驻地。早在1100多年前,唐宪宗调四川节度使高崇文平定刘辟为首的播州边民造反后,于元和元年(806)在现同民镇蔺江村蔺江河畔置蔺州(辖今仁怀、赤水、习水和四川纳溪一带),故此地称唐朝坝。唐宋时期,唐朝坝曾是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属富庶之地。明洪武五年(1372),在此设唐朝坝长官司,领今赤水市和习水县大部。同民一名源于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此地建立同盟乡,因同盟与同民音同,同盟便演变为同民。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三过其境。解放后,同民乡先后属赤水县土城区、第六区和第七区。1950年2月,从第七区划出马临、隆兴两乡新建第八区,驻地隆兴场。原第七区余下地域冠名为醒民区,驻地在同民。1965年11月,醒民区划归习水县管辖。1992年7月,以醒民区地域为辖地,建立同民镇。1996年1月,原醒民乡、龙马乡从同民镇划出单独建镇。
  醒民镇
  醒民镇驻地前称洗脚溪,其后又称醒觉溪,最后才称醒民。据《仁怀厅志》载,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在今醒民一带繁衍生息。因该地有一小溪流过,据当地人说,在今关帝庙左侧有一集市,因用水困难,来往客商入市或投栈,要先去小溪洗脚而后赴,故称洗脚溪。另有说法是川籍合江人迁居来此,将合江城郊地名洗脚溪带此沿用。醒觉一词始用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有醒悟、觉醒之意。醒民一名出现于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后的1936年,有唤醒民众之意。年,赤水县政府在醒觉溪建立第七区醒民乡,醒民一名首次被官方使用。解放后,醒民乡先后为赤水县二、三、七区所属,年为赤水县醒民区驻地,1961年后为乡级驻所,1992年7月后属同民镇。1996年1月以原来的醒民乡、龙马乡地域为辖区,建立醒民镇。
  隆兴镇
  隆兴镇驻地叫龙潭坝。该地是一山间小坝,坝中有一井,井底清泉汩汩,长年不断,传说井内藏龙,故曰龙潭,此坝因潭而得名龙潭坝。民国七年(1918)当地知名人士倡导在龙潭坝设场,龙潭坝改名龙兴场。1924年初,龙兴场又改今名隆兴场(有兴旺发达之意)。此后,隆兴场一直成为当地行政机关驻地,解放前设隆兴乡,属赤水县第七区(驻淋滩)管辖。解放后,于日在隆兴场设赤水县第八区,后称隆兴区。1959年,隆兴区更名为隆兴人民公社。1961年,还名隆兴区。1965年11月,隆兴区划归习水县管辖。1992年7月,以原隆兴乡、陶罐乡、柑甜乡、马临乡的地域为辖区,建立隆兴镇。1998年11月,原马临乡地域从隆兴镇划出。
  习酒镇
  习酒镇驻地黄金坪。黄金坪位于赤水河北岸,原是南庙公社金星大队一个生产队的名称,1984年改为黄金坪村民组。是年,其境内习水酒厂生产的新产品习酒被评为遵义地区名酒、贵州省优质酒,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为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上级政府把金星大队更名为黄金坪村。1992年成立习酒总公司,该年正逢建镇并乡撤区,政府将原隆兴区的岩寨、临江和回龙区的郎庙、瓮坪四个乡地域为辖区,建立习酒镇。
  回龙镇
  回龙镇驻地回龙寺。公元1588年后,明朝在仁怀、习水一带实行军事屯田,始有汉人迁居至此恳荒造田,随之建一小庙永安寺,咸丰五年(1855)扩建为大庙。相传,寺中大殿柱上的雕龙,因长年兵荒袭扰,渐有灵气。时日久了,当地人将大庙称为回龙寺。因回龙寺名得回龙场名,20世纪30年代始有建制。回龙场在明朝以前属播州(今遵义)宣慰使司怀阳县(属四川),雍正五年(1727)划归贵州属遵义军民府仁怀厅二郎里,民国时属仁怀县第六区。解放后建立回龙区,1958年改为回龙公社,1960年恢复回龙区建制,1965年11月划归习水县管辖,1992年7月,以原回龙区的回龙、周家、向阳、洞湾等乡地域为辖区,建立回龙镇。
  桑木镇
  桑木场是桑木镇驻地。从前,此地森林茂密,参天挺拔的马桑树特别多。刮风时马桑树枝相互摩擦而发出叽嘎、叽嘎的声音,因谐音关系,该地曾叫桑木嘎;此处后山有垭口,故又称桑木垭。清雍正7年(1729),桑木垭已成较繁荣的小集市、故又叫桑木场。民国四年(1915),桑木设区(即仁怀县第七区)。解放后1950年为第十一区。1958年改为桑木人民公社,其驻地迁二郎天主教堂,1961年恢复桑木区建制。1965年11月,桑木区划归习水县管辖,区公所又迁回桑木场。1992年7月,以原桑木区的桑木乡、土河乡、河坝乡地域为辖区,建立桑木镇。桑木镇是红军长征经过和战斗过的地方。桑木的鸡和蛋,享誉黔北川南。
  永安镇
  永安镇驻地永安场。20世纪40年代废除联保制时,当局将白鹿、银匠山两个联保撤销合并成一个乡。因此地区东有李德山(仁怀县第八区区长)、李正开(兴隆乡乡长),西有刘选卿(第八区原区长)、田庆荣(桑木区知名人士)、杨有时(桑木乡乡长),他们权势显赫,该地区恰好在兴隆和桑木两地之间,不怕兵荒匪患,永远平安,故把新合并的乡定名为永安乡,驻润南袄子岩,属仁怀县第八区。1950年,仁怀县在兴隆场组建第十二区。1951年永安乡公所迁驻向家坝,1952年第十二区政府也迁来向家坝与永安乡同住一地。1955年改称永安区,1965年11月划归习水县管辖。1973年区公所上迁至二三百米的石山顶。20世纪80年代,该地初具场镇规模,被称为永安场。1992年7月,以原永安区的白鹿、天楠、润南三个乡地域为辖区,组建永安镇。
  良村镇
  良村镇驻地良村场。现良村场原名叫凉村,当时只有几间民房,路边有一棵常绿大树,树旁有一股从地下涌出、清凉甘甜的泉水,商旅行人经此,都要在这里乘凉小憇,饮水止渴。久之,人们都称这里为凉村。凉村正式见史是雍正十年(1732),仁怀营添设温水汛把总,增设凉村、桑木垭、何村、火石岗、斑鸠井5塘(最基层军事单位),每塘驻兵5名。曾任清末温水书院教授徐味经在民国初年被举为团总,觉得凉村早已成为东西通衢大道上的商品集散地,非昔日荒凉小村,遂与当地士绅共商,将凉村更名为良村。其后渐成集镇,人称良村场,报经政府批准后沿用至今。良村场在清崇祯二年(1629)属吼滩里,民国五至二十一年()为第四区驻地,民国二十四至三十年()属第二区(驻东皇)管辖,其后直到解放均为第四区。解放初到1955年,仍称第四区。1956年后改为良村区,1959年改为良村人民公社,1960年恢复区名,1992年7月,以原良村区的良村、大安、吼滩、茶园、羊化等五乡地域为辖区,建立良村镇。红军长征纵横良村镇全境,境内有梅溪河战斗遗址和茶园等多处红军烈士陵园及红军标语。
  温水镇
  温水场是温水镇驻地。明朝末年,大木林后面有一条小街,因西侧岩洞里有一股泉水冬暖夏凉,故取名温水。此街不顺路,未成集市,后将街房西迁二里,渐成场镇规模,沿用温水之名,故叫温水场。清乾隆二年(1737)二月初四开始赶场。清乾隆三十年至嘉庆五年(),温水在大木林首建驿馆。年,在温水设温水府经厅。年,在温水设仁怀县温水分县。年,温水设区,时称习水县第五区。民国二十四年(1936),习水设4个区,温水为第三区驻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习水县设3个区,温水仍为第三区驻地。解放前后,温水仍为第五区。1950年4月至1951年4月,温水为习水县政府驻地。1951年4月,温水设镇。1956年第五区改称温水区,1958年改为温水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温水区名。年改为温水区革命委员会,1984年5月又恢复温水区名。1992年7月,以原温水区的平原、星文、典足、大水、目里等乡和温水镇地域为辖区建立温水镇。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温水,在镇内战斗过。1998年,温水经省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
  仙源镇
  仙源镇驻地仙源场,原名獐羊坝。据《习水县地名录》载:1913年,陈姓在此住,当时没有田,而羊九台的周、曹二姓有田又不会种田,就用田与陈姓换土。因陈姓土不足,就另补给周、曹二姓几只大獐羊,故此地取名大獐羊。又因此地是一小平坝,所以称獐羊坝。在獐羊坝西北3千米处,有一天然石洞。周西成修筑的赤桐公路经勘测必经此洞,但多年未建成通车,筑路民工认为,此处人烟稀少,洞又生得奇怪,像神仙出没的地方。1929年,周西成派一巡视员视察公路修建情况,在此听到筑路民工的议论后,便在洞南侧上方题写仙源洞三个大字,仙源一名由此得来。年,伪政权在此设仙源乡。解放初政府仍在此建仙源乡,1958年改为仙源管理区,同年双龙区公所迁此,1963年改为仙源人民公社。1992年7月,以原双龙区鲁城、仙源、黄龙、大杉四乡地域为辖区,建立仙源镇。仙源是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仙源镇产优质黔北麻羊,该镇的名优特产方竹笋、天麻畅销国内外。
  官店镇
  官店镇政府驻地官店场,原在人朝坝(今官店村白果坝组老官店)。此地是古仁怀往桐梓、遵义的通道,道旁有一旅馆,经营有方,十分讲究,过往官商喜欢进住,年久人称官店,继之,整个人朝坝都叫官店。其后,因洪水泛滥冲毁店铺,场逐迁对岸王二份,并将其改叫官店,人朝坝便称老官店。崇祯二年(1629)前,官店属仁怀县丁溪里,其后属小溪里。民国五年(1916)设习水县第六区(驻地放牛坪),官店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三月,第六区署迁官店。民国二十四年(1935),习水县设4个区,官店属第三区(驻地温水)。民国三十年(1941)设官店乡,仍属第三区。日习水解放,官店为第六区。1951年初,官店为第七区。1958年9月,官店区改为官店人民公社,1961年8月,恢复官店区。1992年7月,以原官店区的官店、里师、何村三个乡地域为辖区,建立官店镇。官店是红军长征经过和战斗过的地方,镇境内有红军烈士墓和红军烈士纪念塔。
  寨坝镇
  寨坝场是寨坝镇的驻地。清同治元年(1862)闰8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石达开部西进四川在綦江东溪一带遭围攻,遂折转经条台岗至今寨坝地区。寨坝是一盆地式的田坝,于是太平军就在坝内安营扎寨。义军走后,当地人利用未折毁的寨棚开始赶场称寨坝。其后房屋渐多,形成集市,人称寨坝场。1932年,在寨坝设第七区。1946年,国民党曾设寨坝区,驻两路口。其后撤销寨坝区,将其辖地并入第三区(温水),直至解放。解放初,寨坝仍为第七区。1950年7月,寨坝改为第八区。1956年改称寨坝区。1958年撤区建寨坝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寨坝区。1966年改为寨坝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寨坝区公所。1992年7月,在建镇并乡撤区中以原寨坝、两路、条台三个乡地域为辖地,建立寨坝镇。该镇习源村是习水河发源地。
  民化乡
  民化乡政府驻地叫丰村坝。该地周围是山,中间是深谷,洪水把大量泥沙带下山,年久便沉积成坝子。因此处大量生长枫树,故名枫村坝、简称枫坝。此坝平坦肥沃,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农作物年年丰产,当地人便把枫村坝改为丰村坝,简称丰坝。民国初,现民化乡地域分属民生乡、民治乡和平化镇。北伐战争(1926)后,分别取民生的民和平化的化组成民化一名。土地革命时期建立民化联保,抗日战争时期改称民化乡,直至解放前夕。解放初,政府建立民化乡,属赤水县土城区。1958年建立民化人民公社。1965年11月,随土城区划归习水县管辖。1982年,恢复民化乡。1992年7月,以原土城区的民化、龙宝、三元三乡地域为辖区,建立民化乡。
  二郎乡
  二郎乡政府驻地二郎坝,古称校场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月十二日,合江路总兵吴广奉命率兵平播到今二郎地区,周边罗国民、罗国显、安銮等头目共率兵万余来降。吴广择其壮者从军征播,在此练兵40余天,故得名校场坝。清顺治四年(1647),王阁公奉旨征剿张献忠余部石可成。阁公委两个儿子为先锋,兵分两路,一路从四川古蔺发兵,一路从桐梓出发,会师于校场坝。三月,石可成兵败被擒而斩首示众。阁公二子英勇善战,大获全胜。为纪念王氏兄弟领兵会师(古时儿子称郎),将校场坝改名二郎坝。明崇祯二年(1629),二郎坝为仁怀县二郎里驻地。清雍正六年(1728),二郎里随仁怀县由四川改属贵州。从此,不管建置怎样变化和辖区如何划分,二郎坝都先后是里、保、团乡、区、管理区、人民公社、乡政府驻地。年,桑木区公所迁驻二郎。1992年7月,以原桑木区二郎、莫洛、沙坝三乡地域为辖区,建立二郎乡。二郎乡有百年天主教堂,万亩李花。
  二里乡
  二里乡驻地二里场。明崇祯二年(1629),仁怀县,丁溪里分为丁山里和小溪里。现乡政府驻地原来只是百余人小街,南北走向,街西排房屋及居民属二郎里,街东排房屋及居民属小溪里,一街分属两里,故小场定名为二里。二里原属仁怀县,1965年11月,随永安区划归习水县管辖,时称二里人民公社。1983年改设二里乡。1992年7月,以原永安区的二里、兴隆和观摩三个乡的地域为辖区,建立二里乡。二里乡是红军长征经过和战斗过的地方,境内有红军烈士墓5所。该乡兴隆场还有解放黔北时进行激烈战斗的李家寨遗址。
  三岔河乡
  天堂坝是三岔河乡的驻地。1992年7月,在建镇并乡撤区中,以原良村区的三岔、顺江、师子三乡地域为辖区,建立三岔河乡,先驻原顺江乡驻地转龙台。1994年,经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选址决定天堂坝,新建乡政府办公楼。据传,四五百年前,习水河上胡礁塘中的水经常翻滚变黑,犹如蛟龙现身,人称现天色(每当天色一变,就会产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就会给当地民众带来灾难。为求神保佑,人们便在河岸上建庙并塑天公天母和地皇神像,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乡民都要杀猪祭奠。时日已久,人们把这里叫天堂,是一块习水河谷中的小田坝。1995年7月,乡政府新办公楼建成迁入,此地取名为天堂坝。由于原三岔乡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望仙台而远近闻名,为提高乡的知名度,故把新建乡定名为三岔河乡。
  大坡乡
  大坡乡政府驻地叫大坡场,始建于清朝末年。清同治元年(1862),当地人在现大坡场河对面的大村赶场。后因火焚,由未到石阡县上任的知县袁超提头并出资,在现址修了几间门面铺子,后来不断发展,居住人增多,形成集市。因其后有座山叫大毛坡,民国期间有一保长在坡上修建一间四面均为正面的房屋,叫大坡头,故现址上形成的集市叫大坡场。民国三年(1914),大坡属仁怀县丁山里。民国二十四年(1935),大坡为三联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大坡属习水三区(驻地温水)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联保为大坡乡。解放后,1950年重建大坡乡,1958年建立大坡人民公社。1992年7月,以原温水区的大坡、小罗、龙灯、典礼四个乡地域为辖区,建立大坡乡。该乡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飞鸽子景区。习水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
  双龙乡
  双龙乡政府驻地双龙场,原名叫回龙场。据传,清光绪年间,一黎姓武将奉旨带兵来回龙场镇压王洪森农民起义,他看了回龙场地形,说该地叫回龙场不妥。因该地两条约五千米长的山梁(指金家杉林和后坪),宛若两条巨龙汇聚于此,故黎姓官员赐名双龙场。据有关族谱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宋代就有人在此地繁衍生息。清代双龙场属仁怀县小溪里,民国初双龙建联保。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后,建立双龙乡,属第三区(驻温水)管辖。1950年7月,建立第六区(驻地双龙场)。1958年,双龙区公所迁至仙源,双龙场仅为双龙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恢复双龙乡。1992年7月,以原双龙区的双龙、保丰两个乡地域为辖区建立双龙乡。该乡是红军长征经过和战斗过的地方,有7位红军牺牲其境内,2006年在双龙场后山建有红军烈士陵园。
  桃林乡
  桃林乡政府驻地桃林场,原叫放牛坪。明末,在黄连树垭口有一集镇叫双龙坪、住户约30家,每家的牛都赶到门闩垭的草坝上放牧,久之,此地被称为放牛坝。清初的一天,双龙坪民房失火,住户烧光,唯有耕牛全部平安,跑到放牛坝。此后,当地人认为这里是宝地,多在这里建房,形成集镇,习惯称它放牛坪。原双龙坪改称旧场坪。1929年夏,当地名流刘克超,任北枢、马淮川、裴良玉、王家瑞、任薰陶、钟之伦7人聚会一起,认为放牛坪这个名称不雅,商议改一个雅一点的名称。最后清末秀才刘克超说:舜帝曾经牧牛于桃林,‘牧牛者,放牛也’,不如把放牛坪改为桃林的好。在场者一致赞成这一改名,其后书面报告当时的习水县政府。年,习水县实行乡镇闾邻编制时,放牛坪镇正式改为桃林镇,桃林一名首获官方认可。民国五年(1916)至民国二十一年(1933),桃林为第六区驻地。1936年桃林镇改为桃林联保,1941年又改建为桃林乡。1992年7月,以原官店区的桃林、天龙、沙溪3乡地域为辖区,建立桃林乡。
  坭坝乡
  坭坝乡政府驻地叫坭坝场。清道光十一年(1831),此地名为三虎庙。后在此修一场,多在下午至晚间才能赶场,取名三阴场。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川一神汉宣称:要使本场热闹,非用繁华场镇的泥土不可。于是,当地一贺姓人到60里外的东溪镇取泥土带回,埋在三阴场街心,又加上三阴场东面有一片大田坝,故改名为坭坝。民国时期,坭坝先为联保后为乡。解放初,政府在此建坭坝乡。1958年,改建坭坝人民公社,随后三分三合,1970年至1992年6月,均维持坭坝公社、管理区和乡的建制。1992年7月,以原寨坝区的坭坝、荣龙、棕山三个乡地域为辖区,建立坭坝乡。
  程寨乡
  程寨乡驻地程寨场,曾叫映江场。宋朝末年,袁世盟奉命带兵平定今程寨一带后,程姓族人便在此安居。1920年,程姓先在小河坎(今大合水小学对面)建一小集,但人少物稀、冷落萧条。1932年4月,程姓10余人筹款集谷买地,在今程寨场老街地址建一新场镇,定名映江场。门面增至30余个,客商增多,热闹非常。程姓为表族人建场之功德,将映江场改名为程寨场。1932年4月,在此设映江乡,属习水县第三区(驻东皇)。民国二十五年(1936),在程寨场设江汉门联保,映江乡属之。民国三十年(1941),建程寨乡,直至1949年。解放后,1950年2月至1957年6月,设程寨乡,属东皇区。1958年8月,程寨并入太阳升人民公社,设程寨管理区。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建程寨人民公社。1969年3月,撤区并社,在程寨建立红旗人民公社。1970年春、恢复东皇区,又改还为程寨人民公社。1984年5月,再改为程寨乡。1992年7月,以原东皇区的程寨、石门、红旗、大白塘四乡的地域为辖区,建立程寨乡。乡境内有大白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临工业经济区
  马临工业经济区驻地马临场,古称双龙场,又名蚂蚁沟。双龙场因双龙庙(今马临中学地址)而得名。据民间传说,现马临之地建集镇之初,场赶不起来,后经一风水先生选定黄道吉日,到原集镇旧址(今五一村马桑嘴)取土,将其播撒到新建街道上,至此场就赶起来了。由于所取土中有许多蚂蚁(另有一说是,明朝时期,罗氏祖先修造坟墓时,挖出一大窝蚂蚁,因当地处于夹沟)故取名蚂蚁沟。民国五年(1916),分别在蚂蚁沟和临江庙设立马蚁乡和临江乡,均属赤水县第七区。此后设镇和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马蚁乡与临江乡合并,各取第一个字为名,设立马临乡。解放后,于1958年,建立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马临人民公社。1965年11月,马临随隆兴区划归习水县管辖。1992年7月,设隆兴镇马临管理区。1998年11月,建立马临工业经济区。
  村居调整
  村居调整于2002年4月启动,2004年12月结束。2005年1月,调整后的村、居(社区)挂牌办公。这次调整,将664个村、居撤并为234个村、居,其中将633个村撤并为210个村,将31个居委会撤并为24个居委会(社区)。2004年9月,东皇镇将10个居委会合并建立6个社区,土城镇将4个居委会合并建立2个社区,温水镇将6个居委会合并建立3个社区,共建立11个社区。其他乡镇仍为街道居委会。
【】 【】 【】大坭坝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大坭坝发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
>> 文章信息
贵州省小水电站第一届联谊会(筹)
信息来源:
赤水市小水电行业协会
贵州省小水电站第一届联谊会(筹)
小水电投资大,回收慢,发电成本高,电价收入低,以成为制约本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小水电业主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只顾自身的眼前利益,要团结力量,呼吁政府按《可再生能源法》和八部委文件精神,小水电与火电同网同价,倡议成立(贵州省小水电行业协会)或联谊会、商会。近期我们将联络本行业同仁,召开贵州省小水电行业协会筹备会,(第一届联谊会)其目的是要求同网同价,保护自身利益,希提出宝贵意见。
会议议程:(征求意见稿)
一、 &&&&&&&&&& 推荐牵头单位。
二、&&&&&&&&&&& 邀请省人大、政协、水利厅地电协会等适应主持本届会议的单位。
三、&&&&&&&&&&& 邀请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
四、&&&&&&&&&&& 邀请新闻媒体参加。
五、会议主要内容
1、&& 讨论贵州小水电的生存和发展。
2、&& 请省政府、政研室、发改委、能源办、电监办、物价局宣传能源政策和物价政策及对小水电的政策对应。
3、&& 听取小水电企业代表发言。
4、&& 电站成本分析。
5、&& 主持崆Mg位总结。
六、筹备会(可提前)讨论章程、推茬理事、选举会长、付会长、秘书长。
发起单位:赤水市小水电行业协会(电站39家)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装机容量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装机容量
赤水市桥沟电站
赤水市民乐蟠龙二级电站
赤水市清溪电站
赤水市钛电二桥电站
赤水市石堡技改电站
赤水市金源大荣电站
赤水市洁能公司大滩电站
赤水市鑫河柏香林电站
赤水市蓝驰沙沱电站
赤水市洪源平华电站
赤水市津沙杨思岩电站
赤水市回龙电站
赤水市黔渝高洞电站
赤水市登华电站
赤水市金河斑竹坝电站
赤水市鸭岭电站
赤水市宝元乡响水洞电站
赤水市葫市技改电站
赤水市银河淹滩沟电站
赤水市渝能燕溪子电站
赤水市金鼎官嵌电站
赤水市长沙小溪技改电站
赤水市华夏水园坝电站
赤水市赢溢杨家岩电站
赤水市鑫黔天生桥电站
赤水市黎明观音岩电站
赤水市绿能园三河电站
赤水市华锐天桥电站
赤水市腰站电站
赤水市贵隆鱼箭孔电站
赤水市天祥电站
赤水市鑫黔楼溪电站
赤水市市津辉丙安技改电站
白云乡平滩二级电站
赤水市中鑫木江洞电站
赤水市白云乡平滩电站
赤水市双龙蟠龙技改电站
赤水万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赤水市二郎坝电站
习水县水力发电协会(电站30家)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
贵州省习水县亚光有限公司
习水县临江水电站
习水县同民镇红胜电站
习水县寨坝镇凤凰村横栈电站
习水县民化乡水电站
土城电力公司黄金电站
习水县光明水电站
习水县寨坝镇永利电站
习水县新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习水县坭坝乡得胜坡水电站
习水县龙泉水电站
习水县茶 双河庆电站
习水县花滩梁水电站
习水县寨坝朝阳水电站
习水县先锋水电站
习水县寨坝镇高桥河水电站
习水县孔岩沟水电站
习水县淦沱水电股份公司
习水县白杨关水电站
习水县三岔涛溪河电站
习水县典礼水电站
习水县临江天台电站
习水县家和水电站
习水县大鹏水电站
习水县宏源开发有限公司
习水县习湖水电站
习水县寨坝镇河坝水电站
习水县三忿河水电站
习水县寨坝镇河口水电站
习水县同民镇螺丝湾水电站
道真县小水电行业协会(电站40余家)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装机容量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装机容量
道真县大河坝电站
梁大宏&&&&&&
道真县新民一级
道真县庆垭电站
观音洞电站
海洋溪电站
东流河一级
泡子塘电站
东流河二级
仙寺坪电站
东流河三级
翻水洞电站
东流河四级
槐坪二级电站
黄木沟电站
大标水一级
创水坝电站
大标水二级
(扩建中)小桥电站
(扩建中)螺丝塘电站
仙寺坪二级
创水坝一级
创水坝二级
兴义市腾龙电力开发有限公司(3家)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装机容量
兴义市明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兴义市纳省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兴义市木贾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盘县地方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26760KW)(5家)
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装机容量
盘县乌都河电站
&徐国文&&&&
2×12500KW
盘县滴水岩电站
1×400+1×200KW
盘县编岩电站
2×200+1×640KW
盘县岩水洞电站
2×200+1×400KW
盘县铜厂坡电站
六盘水市水电行业协会(14家)
贵州钟能电业有限公司
六盘水北盘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六盘水拓源集团有限公司
六盘水兴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金狮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茂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汇通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金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小田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朋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开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利华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光明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城县加开营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越峰水电投资有限公司等(未完、待续)
二00八年十月十一日
诚邀你加盟,并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 &&你的企业名称&&&&&&&&&&&& &&&&&&&&&装机容量&&&&&& &&&&&&&&办公地址&&&&&&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上网电价&&&&& &&&&&&是否考核&&&&&& 是否愿意加盟联谊会&&&&& 是否支持以上活动 &&&&&&&&&&&&。
(信息来源:
赤水市小水电行业协会
请输入验证码:
(1000字以内)
请文明用语,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言论和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凉都在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电话: 传真: 邮箱: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水西南路1号 邮编:553000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