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尔事务所为什么散伙了

求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创作背景,谢谢_百度知道
求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创作背景,谢谢
提问者采纳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一起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他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于1849年5月至1850年11月分期发表。这部小说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狄更斯在本书序中曾说道:“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它是我最宠爱的孩子。” 被英国作家毛姆评为“真正杰作文学书”。 美国文学鉴赏家推荐的“20世纪百部杰出英文小说”之一。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人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小说中的人物“米考伯”,现已作为一个单词被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  本书为“名家名译”之一,配以两类插图:一类是正文之前的彩色插图,大多是关于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另一类是根据作品情节绘制的黑白插图。通过这些插图,不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亲切轻松的阅读氛围,而且使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还加入了主要人物表、作者年表等内容,配合译者精当的注释,帮助读者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和学习相关知识,使读者全面、深入、高效地阅读世界文学名著。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他以妙趣横生的幽默和讽刺、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巧妙融合而著称。他的14部揭露与抨击英国社会时弊的巨制,在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新高潮。狄更斯始终怀着一颗人道主义的心来创作,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人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小说中的人物“米考伯”,现已作为一个单词被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  本书为“名家名译”之一,配以两类插图:一类是正文之前的彩色插图,大多是关于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另一类是根据作品情节绘制的黑白插图。通过这些插图,不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亲切轻松的阅读氛围,而且使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还加入了主要人物表、作者年表等内容,配合译者精当的注释,帮助读者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和学习相关知识,使读者全面、深入、高效地阅读世界文学名著。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一起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他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于1849年5月至1850年11月分期发表。这部小说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狄更斯在本书序中曾说道:“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它是我最宠爱的孩子。”  被英国作家毛姆评为“真正杰作文学书”。  美国文学鉴赏家推荐的“20世纪百部杰出英文小说”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独自谋生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第十三章 决心的结局  第十四章 姨婆为我作主  第十五章 重新开始  第十六章 我又成了新生  第十七章 故友重现  第十八章 一次回顾  第十九章 见见世面  第二十章 斯蒂福思家  第二十一章 小艾米莉  第二十二章 旧景新人  第二十三章 选定职业  第二十四章 初涉放荡生活  第二十五章 吉神和凶神  第二十六章 坠人情网  第二十七章 托米·特雷德尔  第二十八章 米考伯先生的挑战  第二十九章 重访斯蒂福思家  第三十章 一个损失  第三十一章 一个更大的损失  第三十二章 走上漫漫路  第三十三章 无忧无虑  第三十四章 姨婆使我大吃一惊  第三十五章 沮丧  第三十六章 满腔热情  第三十七章 一杯冷水  第三十八章 散伙  第三十九章 威克菲尔和希普  第四十章 浪迹天涯的人  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两位姑妈  第四十二章 搬弄是非  第四十三章 再度回顾  第四十四章 我们的家务  第四十五章 姨婆的预言应验  第四十六章 消息  第四十七章 玛莎  第四十八章 持家  第四十九章 坠入迷雾  第五十章 梦想成真  第五十一章 踏上更长的旅程  第五十二章 我参加了大爆发  第五十三章 又一次回顾  第五十四章 米考伯先生的事务  第五十五章 暴风雨  第五十六章 新创和旧伤  第五十七章 移居海外的人们  第五十八章 出国  第五十九章 归来  第六十章 爱格妮斯  第六十一章 两个悔罪者  第六十二章 我的指路明灯  第六十三章 一位来客  第六十四章 最后的回顾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大卫科波菲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卫·科波菲尔
章节数:69章
状态:全本
最新更新时间:
大卫·科波菲尔最新章节:
人气数:5093
人气数:4827
人气数:4447
人气数:4261
人气数:3198
人气数:2738
人气数:2563
人气数:2188
人气数:1522
人气数:1247
人气数:1189
人气数:1054
人气数:1014
人气数:1025
人气数:1022
人气数:885
人气数:851
人气数:853
人气数:782
人气数:780
人气数:761
人气数:710
人气数:684
人气数:680
人气数:655
人气数:673
人气数:663
人气数:655
人气数:617
人气数:590
人气数:572
人气数:555
人气数:575
人气数:553
人气数:568
人气数:550
人气数:543
人气数:537
人气数:543
人气数:540
人气数:531
人气数:515
人气数:508
人气数:503
人气数:494
人气数:517
人气数:511
人气数:516
人气数:513
人气数:522
人气数:514
人气数:506
人气数:503
人气数:493
人气数:489
人气数:498
人气数:492
人气数:489
人气数:491
人气数:483
人气数:483
人气数:487
人气数:473
人气数:477
人气数:488
人气数:519
人气数:540
人气数:587
人气数:574
看过本书的书友还看过:
成功收藏本书
感谢你对塔读的支持!
您已收藏过本书
亲,这本书目前无法在网站阅读!
您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阅读:
1下载手机客户端进行阅读
2使用手机浏览器登陆“”进行阅读
请您在新打开的页面完成充值
充值完成前不要关闭此窗口。
完成充值后请根据您的情况点击下面的按钮:
塔读用户登录
还不是塔读会员?经典译林:大卫·科波菲尔_百度百科
经典译林:大卫·科波菲尔
《经典译林:大卫·科波菲尔(套装上下册)》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该书一百五十多年来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世界文坛和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早在一九。八年,翻译家林纾和魏易就以《块肉余生记》为题,把它介绍给我国读者,成为最早传入我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经典译林:大卫·科波菲尔(套装上下册)》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作者:(英国)查尔斯·狄更斯(Dickens.C.) 译者:宋兆霖
作者序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独自谋生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第十三章 决心的结局   第十四章 姨婆为我作主   第十五章 重新开始   第十六章 我又成了新生   第卜七章 故友重现   第十八章 一次回顾   第十九章 见见世面   第二十章 斯蒂福思家   第二十一章 小艾米莉   第二十二章 旧景新人   第二十三章 选定职业   第二十四章 初涉放荡生活   第二十五章 吉神和凶神   第二十六章 坠人情网   第二十七章 汤米.特雷德尔   第二十八章 米考伯先生的挑战   第二十九章 重访斯蒂福思家   第三十章 一个损失   第三十一章 一个更大的损失   第三十二章 走上漫漫路   第三十三章 无忧无虑   第三十四章 姨婆使我大吃一惊   第三十五章 沮丧   第三十六章 满腔热情   第三十七章 一杯冷水   第三十八章 散伙   第三十九章 威克菲尔和希普   第四十章 浪迹天涯的人   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两位姑妈   第四十二章 搬弄是非   第四十三章 再度回顾   第四十四章 我们的家务   第四十五章 姨婆的预言应验   第四十六章 消息   第四十七章 玛莎   第四十八章 持家   第四十九章 坠入迷雾   第五十章 梦想成真   第五十一章 踏上更长的旅程   第五十二章 我参加了大爆发   第五十三章 再一次回顾   第五十四章 米考伯先生的事务   第五十五章 暴风雨   第五十六章 新创和旧伤   第五十七章 移居海外的人们   第五十八章 出国   第五十九章 归来   第六十章 爱格妮斯   第六十一章 两个悔罪者   第六十二章 我的指路明灯   第六十三章 一位来客   第六十四章 最后的回顾
我父亲有一位姨母,也就是我的姨婆了(关于她,过会儿我还有更多话要说),她是我们家的主要大人物。她叫特洛伍德小姐,我母亲却总把她叫作贝特西小姐。不过,这只是在我那可怜的母亲克服了对这位可怕人物的畏惧之心后敢于提到她时(这种时候不常见),才这样叫她。我这位姨婆曾嫁过一个比她年轻的丈夫,他长得很英俊,但他并不像古训“行为美才是美”所说的那样——因为他大有打过贝特西小姐的嫌疑,有一次,为了生活费用上的事两人发生争论,他甚至粗鲁狠心地要把她扔出三楼窗口.这些脾气上互不相投的事实,使得贝特西小姐决定给他一笔钱,经双方同意,两下分居。然后他就带着他的钱到印度去了。据我们家里一种荒诞的传闻,有一次有人曾看到他跟一只狒狒一起骑在一头大象上。不过我认为,跟他一起骑在大象上的一定是位绅士,要不就是一位贵妇①。反正不管怎么说吧,他走后不到十年,从印度传来消息说,他已经去世了。我姨婆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什么感觉,没有人知道。因为他们两人分居之后,她立即重又恢复了做姑娘时的姓,在很远的一个海边的小村子里买了一座小屋,带了一个仆人,在那儿过起独身生活来;大家都知道,打那以后,她决心不问世事,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我相信,我父亲曾经是她所宠爱的人,可是他的婚事把她给深深得罪了,原因是她认为我母亲是个“蜡娃娃”。她从来没有见过我母亲,不过她知道她还不满二十岁。我父亲和贝特西小姐从此没有再见过面。父亲结婚时,年龄比我母亲大一倍,而且身子骨也不大好。结婚后一年,他就去世了。如我前面所说,这是在我出世前六个月。   这就是那个多事而重要的星期五下午(要是我可以冒昧地这样说的话)的情况。因此我不能肯定地说,当时我就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也不能说我对后面发生的事情,是全凭自己的亲眼目睹而追记的。   楼上抽屉里早已准备好几罗①预言针②,欢迎他到这个对他的光临丝毫也不激动的世界上来。我刚才说了,在那个晴朗有风的三月下午,我的母亲正坐在壁炉前,提心吊胆,悲苦重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渡过面前的难关。就在她擦干眼泪,抬头望着对面的窗子时,忽然看到有一个陌生的女人往庭园里走来。   我母亲又朝那女人看了一眼,她确信地预感到,这人准是贝特西小姐。这时,落日的余晖正照射在那陌生女人的身上,洒满庭园的篱笆。她径直朝屋门走来,这种凌厉笔挺的姿势和从容不迫的精神,别的人是不可能有的。   当她走到屋门前时,她的行为再一次证明来的正是她。因为我父亲曾经多次说起,说我姨婆的行为举止,跟常人颇不相同。这时,她不像常人那样来拉门铃,而是走到我母亲看着的那扇窗子跟前,往屋子里张望,把自己的鼻尖使劲贴到玻璃上,以至我那可怜的母亲后来还经常说起,说她的鼻子一下子就变得又平又白了。   她这一来使我母亲大吃一惊,因此我一直确信,我之所以会在星期五出世,完全是得益于贝特西小姐。   我母亲惊慌得连忙离开椅子,躲到椅子后面的一个角落里。贝特西小姐怀着探询的神情,缓缓地扫视着整个房间,她移动着目光,从房间的一头开始,像荷兰钟上撤拉森人③的头像似的,直到把目光落到我母亲身上。然后她像惯于支使人的人那样,朝我母亲皱了皱眉头,做了个手势,叫她去开门。母亲去开了门。   “我想,你就是大卫.科波菲尔太太吧?”贝特西小姐说,她的“想”字加重了语气,大概是因为我母亲身上的丧服和她的生理状态的缘故。   “是的。”我母亲有气无力地回答。   “有一个特洛伍德小姐,”来客说道,“我想你听说过她吧?”   我母亲回答说,她很荣幸,听说过那个大名。不过她当时只感到不快,并没有表现出不胜荣幸的心情。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   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他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该书一百五   十多年来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世界文坛和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早   在一九零八年,翻译家林纾和魏易就以《块肉余生记》为题,把它介绍给   我国读者,成为最早传入我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查尔斯·狄更斯一八一二年二月七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的波特西地   区,一八一四年全家迁居伦敦。他的父亲约翰·狄更斯是英国海军军需处   的一名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十一岁时   ,终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狄更斯十二岁便被迫辍学独立谋   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童年时代这段艰   苦的生活,成为他终身辛酸的回忆,从而使他对不幸的弱小者产生深深的   同情。他只上过三四年学,主要靠自学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十六   岁时,到伦敦的布莱克默律师事务所当抄写员,学会速记后离开事务所到   “博士民事法院”当速记员,并为《议会之镜》报采写有关议会活动的新   闻报道。这些工作使他得以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各方面的   生活,也使他有机会了解法院和议会政治的肮脏内幕,为他熟悉英国下层   人民的生活,为他后来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也为他一   生的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素材。从一八二八年起,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为伦   敦的《时事晨报》、《每月杂志》等报刊撰稿,业余则在大英博物馆勤奋   学习。一八三三年,二十一岁的狄更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他的第一   篇署名为博兹的特写《明斯先生和他的表弟》投进了信箱,结果一举成功   ,在同年的《月刊》十二期发表。此后他的作品不断刊出,到一八三六年   二月,结集成两卷本的《博兹特写集》问世,其中有随笔、特写,也有短   篇小说。同年三月,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杂志上   连载,这部小说使他一举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家,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   道路,直至登上英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的峰巅。二十四岁,狄更斯和报社   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由于性格和情趣上的差异,这场婚姻给   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生活带来了不幸。狄更斯一生勤奋,除刻苦写作外   ,还编辑杂志,组织剧团演出,登台朗诵自己的作品,等等。繁重的劳动   ,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革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   一八七零年六月九日,正在写作长篇小说《德鲁德之谜》的狄更斯因脑溢   血猝然离世。六月十四日,他被安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   ”。   狄更斯在自己的三十多年创作生涯中,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其中《   德鲁德之谜》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特写、随笔、游记、文   论、时评、戏剧、诗歌等,还写了一部《儿童英国史》。虽然他是一位以   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   他揭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从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看,显然有一   个变化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   他的前期作品,如《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屈斯特》、《尼古   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等,触及社会都较   肤浅,只是对贫富悬殊、道德堕落、摧残妇女儿童等社会不公和不良现象   ,进行温和的批判和善意的嘲讽,作品洋溢着充满幻想的乐观情绪,受苦   的“小人物”最终往往赢得“仁爱”的有钱人的庇护,找到了幸福生活。   而且一般均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结构显得松散冗长,有的完全是以主   要人物串联起来的短篇故事。   狄更斯写于四十年代的中期作品,和前期作品相比,创作思想显然有   了变化,随着他对社会认识的加深,乐观的幻想已基本破灭,“仁爱”的   有钱人已不复多见,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已被基本抛弃,这一时期的艺术特   点是通过辛辣的讽刺和夸张的手法,较深刻地揭示人物的本质和时代的特   色。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以及《圣诞故事集》等   。   五六十年代是狄更斯创作的后期,在这个时期内,特别是五十年代和   六十年代上半叶,他的创作成就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上最深刻、艺术上   最完整的作品,都是在这十多年中完成的。他先后写了《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   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著名长篇和未及完成的《德鲁德之谜》。狄   更斯后期作品的题材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地揭示了英   国的社会面貌:议会政治的黑暗、统治机构的昏聩、金钱社会的罪恶、人   民大众的贫穷。作品中乐观主义精神已被严肃、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   的愤懑所代替,幽默和讽刺逐渐减少,感伤和象征相应增加,结构更加紧   密,戏剧性有所加强。总之,主要是这一时期的创作使狄更斯成为世界文   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使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得以长盛不衰。   《大卫·科波菲尔》被公认为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宠   儿”。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写道:“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   一部。人们不难相信,对于我想像中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子女的父母   ,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正如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   ,在我的内心最深处,我有一个最溺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   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耗费心血最多,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   ,它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像的伟大结晶。本书以第一人称   叙述,而且其中确实带有不少自传的成分,如当童工,学速记,采访国会   辩论,勤奋自学,成为作家等等,均为作者的亲身经历,但这并不是自传   ,而是小说,我们只能说作者利用了不少自己的经历,其中有他自己的影   子,现实生活中细致观察所得和想像虚构的成分则更大,如书中的主人公   为遗腹子,少年就成孤儿,而作者写这本书时,他的父母都还健在;又如   作者的父亲曾因负债入狱,但书中入狱的已成了米考伯先生。《大卫·科   波菲尔》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一部融入不   少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小说,而且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更能反   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更富有狄更   斯的特色。作者通过本书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后的种种经历到自学   成才,成为著名作家的生活道路,全面地描绘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   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展现了当时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了作   者本人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本书贯穿着作者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揭恶扬善的精神。首先   ,他塑造的主人公大卫,就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   分子典型。他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忧伤的时刻和消沉的   日子,但是姨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伪   ,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是他的“指   路明灯”。经过了不断的磨练,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在苦难和挫折中逐   渐成熟,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通过这,作品表现了健全的人性的形成   和发展。这是作者在人性的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仅如此,狄更斯还出   于自己的正义感、同情心和艺术家的良心,通过本书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   日常生活,对他认为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如教育制度的弊端、司   法制度的腐败、金钱的罪恶、贫富的不均,以及有关儿童、妇女、婚姻、   家庭、财产、失业等等方面的不公和丑恶现象,都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狄更斯在本书中所描述的种种事件和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刻   批判的是人和人性的异化,他竭力追求的是人和人性的复归以及人和人之   间的和谐。   狄更斯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构建故事的,《大卫·科波菲   尔》也不例外。由于本书反映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因此人物众多,千姿百   态。除了栩栩如生、生动丰满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外,有名有姓的约   有九十余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即有十多人。他们围绕着大卫的成长过程和   生活道路,以各自的性格特征、思想表现、言谈举止和日常生活,为我们   描绘出一幅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全面图景。一般说来,狄更斯都是以   自己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揭恶扬善的道德意向来塑造和安排这些   人物的,因而他们的本质、价值取向都较为明晰。内心慈祥、外表严峻的   姨婆贝特西·特洛伍德小姐,善良忠厚、勤劳温顺的保姆佩格蒂,端庄高   尚、温柔聪慧的爱格妮斯,淳厚正直、真诚勤恳的特雷德尔,善良宽厚、   仁爱无私的渔民佩格蒂先生,温顺活泼、单纯痴情的朵拉,高尚勇敢、忠   厚豁达的汉姆等,这些无疑都是本书人物中“善”的家族成员;而贪婪阴   险、心狠手辣的谋得斯通姐弟,卑鄙狡诈、伤天害理的希普母子,傲慢自   大、冷酷自私的斯蒂福思一家,还有狠毒凶暴的克里克尔校长等,显然都   是“恶”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些中间人物,如米考伯先生,虽有善良、   正直的一面,但有较大的缺点,爱虚荣,喜挥霍,因而老是入不敷出,负   债累累。值得一提的是“米考伯”一词已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词意为:   米考伯式的人物,无远虑而老想着走运的乐天派。米考伯去澳大利亚后,   最后有了改变,还清了旧债,并以此为教训,教育后人。又如斯蒂福思,   在萨伦学校时,有时也能仗义执言,保护弱小,但最后彻底暴露出他“恶   ”的本质。这也说明本书中一些人物的性格并不是完全静止的,是随着情   节的发展而发展的。另外,从总体上说,本书的人物还是较为丰满的,就   连一些次要人物,如精神失常的狄克、吝啬的巴基斯、乐天的欧默先生、   贫嘴长舌的马克勒姆太太、怨天尤人的葛米治太太等,虽然着墨不多,也   各有个性,栩栩如生。正如T.S.艾略特所说:“狄更斯塑造人物特别出色   。他所塑造的人物比人们本身更为深刻……只要用一句话,不管是这些人   物说的,还是别人对他们的议论,就能使他们完整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狄更斯的小说,特别是前期作品,一般都比较松散冗长。《大卫·科   波菲尔》虽然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在结构上可说还是比较严密完整的   。它以主人公大卫从孤儿到著名作家的曲折经历为主线,衍生出多灾多难   的佩格蒂先生家,受害遇救的威克菲尔家,颠沛流离的米考伯家,以及斯   特朗博士、巴基斯、特雷德尔、贝特西姨婆、斯蒂福思、希普等多个家庭   的故事。而作者则巧妙地把这种多层次、多支线的情节故事和主人公大卫   的成长经历结合在一起,使之互相交错,层层展开,形成一个错综复杂、   曲折动人的情节网络整体。而且,由于本书系以第一人称叙述,在叙事的   角度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给作者的叙述大大地增加了难度,但狄更斯   仍能自然地娓娓道来,通篇故事都经由一个遥远的视角缓缓展开,这也说   明作者在叙事艺术方面的深厚功力。   狄更斯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伟大作家。他非常强调小   说的道德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也可看出,作者力图   找出世人在道德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生活的弊端,力求通过小说来培养世   人的“道德感情”,完善自己,进而改造社会,导向伟大的文明。狄更斯   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他不仅主张小说要唤醒世人对劳苦的小人物的同情,   还要激起世人对他们的崇敬,因为他们在经受了苦难之后仍能保住本色,   可以从他们那里发现和学到美德。因此,《大卫·科波菲尔》也像他的极   大多数作品一样,写的主要是凡人小事: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个人际遇,   七情六欲,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发挥丰富的想像   力,以及注入强烈的感情,热情细致、广阔深入地描写了外部的社会生活   与风土人情,从而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狄更斯也是一位善   于驾驭语言的大家,本书语言明快流畅,风格多样,特别是作者独特的诙   谐幽默,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早在九十五年前,   本书最早的中译者林纾、魏易在译序中所说:“此书不难在叙事,难在叙   家常之事;不难在叙家常之事,难在俗中有雅,拙而能韵,令人挹之不尽   。且前后关锁,起伏照应,涓滴不漏,言哀则读者哀,言喜则读者喜……   近年译书四十余种,此为第一。”此说不无道理。   通过《大卫·科波菲尔》,我们也可以看出,狄更斯是一位能出色地   反映现实的作家,可是他也充分运用了浪漫手法、象征手法,甚至和现代   手法之间也有丝丝缕缕的关系。因而,尽管一百五十多年来,文学思潮变   迁更迭,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断转移,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层出   不穷,狄更斯却从未受过冷落,他不但被纳入现实主义,也被纳入浪漫主   义、现代主义的话语。近年来,西方某些后现代主义文论家甚至也开始把   他纳入他们的理论视界,觉得狄更斯对于意识形态影响未及的“素朴的”   或不受重视的叙述程式的运用,就值得研究,认为狄更斯不仅创作了“现   代主义”的社会现象,人具有独立的、自由的自我,也描绘勾画了种种模   拟幻象和自我消解的主体这样一类“后现代主义”的现象,想要把他和当   今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品钦等人拉成近亲。当然,这还有待于进一   步探讨。《大卫·科波菲尔》发表至今一百五十多年,尽管由于价值标准   和审美情趣不同,评论界对之有所争论,但仍公认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   ,深受全世界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一切都说明,狄更斯的地位是牢不可破   的,《大卫·科波菲尔》的价值是不可否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