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开了,藏 头 诗

    今年这个夏季,窗外时而烈日炎炎,蝉鸣声声,时而是风狂雨骤,叶落萍飘。好在终于过了立秋,日子会一天天清凉起来。闲时信手翻了翻宋词,不觉悠然心会:“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读来不觉喟然长叹。谁说小词只能娱情遣兴?这样的人生画景岂非情致深远、意蕴浑厚?  大凡对汉语言文字稍有敏感者,无不为宋词所倾倒。记得张爱玲曾经回忆自己小时候读到过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读之下,小小女孩儿惊异无比:世间竟有这样美丽而有灵性的文字!  读宋词,触摸的是形象,看重的是意境,享受的是美感。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有着特别的音乐节奏感。宋词的真正魅力,却不在于华美绚烂的辞藻和韵律,而在于百转千回、真挚动人的情感,在于深藏于文字中所充盈的饱满生命体验。我们能够不断从中寻觅鲜活的心境,捕捉生命中随之而来的崭新体验。古今的人性是一样的,心灵都会被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真情而感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生命轮回的古老旅程中,其实有着太多相似的激情与欢笑、忧伤与泪水。唐诗和宋词悄悄塑造了我们生命情感的基因符码。古典的相思和寂寞早已经染透了那些美丽的象形文字,染透了漫长的时光,渗透到我们的骨血里。面对那些带着呼吸、心跳和体温的文字,面对那些弥漫的花香与飘舞的红袖,我感到宋词的真正意义是使我们从这些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重新发现生命曾经带给我们的美丽与欢乐。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当浮华烟云散去,宋词就宛如透过雕花窗棂照进深深庭院的一抹斜阳,尽显大宋王朝的昔日风华与悠悠遗韵。我们今天读那些穿越了无数岁月流光的宋词,读到的是袅袅盈袖的一缕馨香,是春日繁花间的似锦岁月,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两处闲愁,是梧桐更兼细雨的绵绵忧伤,是月夜一帘幽梦的春风柔情,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愁怅,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飞逝流光,是小园香径独徘徊的闲适安然,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万分惊喜,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贞情意。同时,在风雨如晦之夕,我们读宋词还读到的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怀,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落寞,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慨,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焦灼……  每一次重温宋词都会有新鲜的感受,都仿佛是在重温生命中那一段曾经十分熟悉的内心律动,以及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好与婉丽。因为某些灵性文字的瞬间复活,我们的心会一下子象被子弹击中。岁月时光的尘封刹时间被击成碎片,美与爱在灵魂中被深切地唤醒,在风中轻舞飞扬,尽显它本真的美丽妖娆。其实,无论时光怎样流转迁延,宋词都一如那些精美的宋代官窑青瓷,保存着一份独立于时光之外的诗意,纯粹、隽永而恒定。  在声光电艺术和娱乐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宋词作为古典文化中最优美的那一部分,大概是最能与现代人的心灵相契合、相交融了。读宋词时,就宛如打开了一扇连接现代与古代的大门,开启了我们心头那熟悉而又亲切的故园之思。而宋词似乎象一口永远不会枯竭的深井。那种从人性深处汩汩流淌出来的美好情思,那些从古时人们内心深处流出来的真性情文字,是对个体生命情感体验最为真实、最为本质也最为独特的一种诗化表达。永远不会因历朝历代千万人的阅读吟诵而耗尽、而干涸。所以,尽管它们历经岁寒、风尘满面,却难掩真精神、真性情的光芒。它们不是死的、冷漠干枯的文字,终究会流淌到千万人的内心里去,如泉一样滋养生命的灵根。  宋词呵,她是飘荡在山川日月风物之外的性灵精魂,是超拔于大千世界市井尘俗之上的清风雅韵;是纷呈世象驳杂人心之内的一份澄明至纯,是功名俗累生存重压之下的一份纵放不羁;是闪烁着人文精神的温暖烛光,是文化乡愁的清凉慰藉;是一份抵御孤独深寒的贴心温存。  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在阳光下自由地歌唱,是人类的永恒理想。感谢古人那些蕴藉深沉的文字,犹如文化精魂所盘系的三生石,挽系着大地之根脉,传递着那份殷殷绵绵的古典情怀,使得今天的我们灵魂有所寄托、有所慰藉,不再无根无系地漂泊流浪。  读宋词时,会有一朵莲花静静盛开在我们的内心,圆满地绽放着生命的喜悦与美好的光芒。  
楼主发言:55次 发图:26张
  一,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李璟《摊破浣溪沙》  读南唐中主李璟这首词,正好是夏末秋初之际.文字间微微有缕缕西风的凉意袭来,也带来些许季节流转、光阴悄逝的怅然。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枯萎,清香销尽,翠叶凋残,一阵秋风吹过水面,绿波间漾起缕缕愁意。这正是夏末秋初的景象,象一幅残荷水墨画,也象一帧美人手持罗扇坐在湖边沉思的精致小像。四季在身边悠悠流转,所见的唯有飘零,苍凉和寂寥。  时光会让一个敏感的人分外孤独和感伤。本来应该是美丽袅娜的荷花已经花叶凋残,那被西风吹起的阵阵波纹仿佛是它哀愁的心绪。凋零的荷花、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碧绿的西风愁波、那美人的憔悴自伤,一点一点地熏染着我们的身心。这是生命对季节变换、时光流转的一种细微感受。  这里的“菡萏”二字,似乎比“莲蕊”、“荷花”等词别有一番味道。它语出《尔雅》和《诗经》,《说文解字》中称荷花未开之时为“菡萏”,开花后名为“芙蓉”。此处实为莲花的古称,显得更为高古典雅,更为精致,显出一份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的风姿。“香销”让人似乎闻到了一丝即将消逝、若有若无的荷花清香,此“菡萏”之香高洁而淡雅,自然非比一般的俗物之香。“翠叶残”,一个“翠”字,恍然有金玉翡翠名贵之色的光影与凋残。正是这种高华典雅的字句,使人感到了此处的荷花自有一种珍贵精美的生命特质。而秋寒肃杀的“西风”在绿波间酝酿漾动之时,便不免令人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九歌*湘夫人》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愁起”二字来得自然而然,正是这萧索景象触人眼目时,于人的内心深处引起的情感波动。仿佛让人看见一位红妆美人在花叶凋残的荷塘边伫立,西风乍起,碧波轻漾,指尖微凉,眉梢凝愁。  有了这样的景象和氛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便很自然地脱口道出了。“韶光”一词蕴含有深隽的生命意识。“韶光”的憔悴,既是时节花木的凋残,更是人生中美好年华的消逝。正是“韶光”的憔悴,让我们感到那“菡萏香销翠叶残”,其实是写人的青春年华。这“菡萏”宛然就是词中人的象征,也是词人自我人格的主观投射,正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正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美好的青春已经渐渐失去,又怎么看得下去?于是,与韶光一同憔悴下去的人,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水塘景象。“不堪看”三个字也就分外深沉有力。不堪去看的又何止是那朵荷花,难道不包括词人自己吗?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文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国势飘摇,韶光易逝,南唐正如这渐渐枯败的荷花一样,美丽不复存在。一切美好都已经逝去了,往事只能留存在回忆中。此时此刻,触景伤情,这位南唐中主心中产生了无穷痛苦和哀怨。他的这种种愁苦投射到美人眼中,便是那满塘枯荷,一池愁波,西风乍起。让人不禁想起纳兰容若的那句:“谁道西风独自凉”。  是呵,西风已至,那般艳丽明媚的菡萏翠叶幻象之下,已然是苍凉的晚景收梢。季节风景的变幻中,生命万象已在华丽转身,冉冉谢幕。那些生命曾经烟花般绚烂的华丽演绎,最终沉静寂廖一如深沉夜幕,将那些往昔岁月深深隐匿。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纵情声色是莲花?是后庭花还差不多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细细回味这两句,常常让人心头升起一种如梦似幻的人生飘渺之感。迷蒙淅沥的秋雨滴滴答答轻敲着窗棂,敲碎了人的梦境,敲得人心寂寞而荒芜。梦醒方惊觉良人还远在云水关山重隔的朔方鸡塞。“鸡塞”,是“鸡麓塞”的简称,在陕西横山之西,这里泛指边塞戍远之地。这个地名的出现使词的主题渐渐清晰:原来是在思念远方的征人,也使词境一下子转为辽远开阔。  由西北朔方之地的“鸡塞”到菡萏初凋、荷叶枯残的江南,相距何其遥远!烟雨迷茫,天高地远,益发使思念之线显得分外纤弱。孤寂清冷的小楼里,回响着玉笙一曲终了的清越之声,时断时续,似那深闺独处的幽寂哀怨,悠悠不尽。一个“彻”字,说尽天高地远、时空交错的人间寂寞,一个“寒”字,令蓦然袭来的悲恸如那漫天寒雨浸入骨髓。然而,风雨楼高,吹笙并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眼泪不停地流淌,带有无限的怨恨、无限的惆怅。可是眼泪又能改变什么呢?无可奈何,她只有独倚小楼栏杆,眺望远方的良人。  秋雨绵绵、梦境缈远,小楼玉笙幽咽,佳人阑干独倚,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在看似柔婉精致的文字背后,是词人李璟对人生浮脆、国运孤悬的大感慨。他可以锁住手中的笔,却锁不住生命中那种深刻的爱和忧伤.  一代名相王安石曾对“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称赏有加,感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人,甚至认为超过了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解人之不易得”。他很推崇“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生起一种美人芳草的理想寄托。
  太长了,看了一段,感觉写的好好啊  
  前来学习。
  书签····
  拜读兄台新作,受益匪浅。  顶顶
  作者:carls 回复日期: 16:28:37  回复
  作者:1路人癸 回复日期: 17:18:27  回复
  作者:才妮 回复日期: 21:22:52  回复
  作者:柳江的沙 回复日期: 21:36:54  回复
  作者:王者世袭 回复日期: 23:06:20  -----------------------------------------------------  谢谢各位朋友! 
  宋词唯美,斜阳兄解读为佳。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写得实在是好。读到这样的诗词句子,总会在心头氤氲起梦幻般的雨雾来。它们在词中虽是写思妇雨夜梦回的凄清感受,但人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出了闺怨范畴的意韵。  那朔方鸡塞之远,江南小楼之寒,细雨声、玉笙声之绵远飘忽,也许唤起了我们独自在雨夜里听着滴答雨声的那种寂寞感受,让我们想起某些午夜梦回时思念生命中某些岁月时的苍凉体验,想起深夜里听到远处传来飘飘渺渺的笙箫或笛声时的片刻心动。一切的梦想、一切我们曾经拥有而又失去的东西,都可以是那个魂牵梦绕而不可得的梦。只有在梦里才能够回忆……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种由词的意境引起的感触与联想,正是叶嘉莹先生所谓词的“感发”力量。王国维尝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自楚辞《九歌》:“美要眇宜修兮”,言湘水女神之美丽。所谓“要眇宜修”之美即是书写一种女性婉丽阴柔之美,一种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而且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见叶嘉莹先生《嘉陵词稿》)  “美要眇宜修兮”,与此相似的还有秦观《浣溪沙》里的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不记得还有谁能有这样纤柔细腻的笔触,有这样空灵婉转的情怀。细细地品味中,会忽然感到某种似乎曾经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相似的情境:朦胧飘渺的愁绪如花飞,如丝雨,弥漫在整个世界里,绵绵密密,飘飘洒洒。美妙得不可思议,难以捉摸。这是很多年前某次在雨中见到的朦胧情境?是某次梦里见到的飘渺幻境?忽然间,就感到自己的心被这样柔软纤细的文字轻轻粘住了,就象被一片柔软的天鹅羽毛轻轻拂过指尖,一片晶莹的雪花儿在掌心悄无声息地融化。生命中曾经沉重的无数岁月此时变得轻盈起来。晚唐花间词人皇甫崧的《梦江南》中有句:“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也与李璟的这两句意境相似。幽暗的雨夜中,一切都惝恍迷离,所以词句中处处是一种湿漉漉的听觉感受:在潇潇的雨声中交织着笛音和人语。笛声如起自明月高楼上,当然清越、悠扬,但在潇潇夜雨江船上听来,却不免显得凄清幽咽。人语一经与雨声、笛声混在茫茫夜色之中,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若有而若无了。于是船只、驿亭、石桥还有船里的和桥上的人,也都是影影绰绰的,在夜幕和雨帘中幽昧不显,营构出一种幽静、深邃又朦胧迷离的意境。然而,就是这样黯淡而冷清的场景,这样清旷寂寥的梦境,却令人感到一种遥远的生命记忆里透出来的美好与亲切。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的这两句之美在“朦胧渺远”,它的气象也是“朦胧迷离”,境界“朦胧飘渺”,意韵十分蕴藉,颇耐咀嚼品味。雨意朦胧,夜色朦胧,梦境朦胧,真可谓极迷离倘恍之致了。更有想象中的被蒙蒙细雨阻断视线的远塞关山,有小楼中幽幽咽咽、若有若无的笙箫之声。  据说南唐中主李璟对自己的这两句词也颇为自负。据传有一次,李璟和大臣冯延巳开玩笑说:“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出自冯延巳的一首词《谒金门》,生动隽永,传诵一时。这李璟是调侃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关你什么事呢?冯延巳知道李璟很欣赏他这句词,便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意思是比不上中主李璟的名句“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听后颇为得意。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那是一种宁静而蕴藉的古典雨境,可谓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雨,实在是有一种神奇的点化力量;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点染成一种意境,镌刻成一种记忆。
  作者:龙业 回复日期: 10:42:57  回复
  -------------------------------------------------  谢谢龙业兄
  《神雕侠侣》引用大量宋词
  智慧之花。  
  这样的贴子,在天涯骗了大量的红脸啊
  作者:鼎湖听泉 回复日期: 21:24:43  回复
  支持  ------------------------------------------------------  谢谢鼎湖兄
  作者:南平的科比 回复日期: 08:24:40  回复
  《神雕侠侣》引用大量宋词  ------------------------------------------------------  嗯,金梁小说中引用了很多诗词,谢谢科比
  二,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南唐中主李璟,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  李璟生得姿容俊美,气度谦和仁爱,好读书,多才艺,才情出众,十岁时曾咏新竹云:“栖凤枝梢尤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时人啧啧称奇。史载:“中主音容闲雅,眉目若画。趋尚清洁,好学而能诗。”俨然又是一位风度翩翩、儒雅风流的才子。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昪病重逝世,二十七岁的李璟即位称帝,改元“保大”。登基为帝后,年少气盛、好大喜功的李璟一改父亲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不久楚也发生内乱。保大九年(951),南唐乘派兵灭楚,楚国主马希崇出降。南唐疆土至此达到顶峰。然而好景不长,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年)后周出兵侵入南唐,占领了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南唐军连战连败。眼见后周即将兵临国都金陵城下,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南唐的国势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李璟自信受挫,不喜政事,自言为社稷所累,喜好风花雪月。史书上说他“天性儒懦,素昧威武”,可见他本质上还只是位性情文弱的书生。他将二弟景遂封为南唐兵马大元帅,赐太弟称号,并位居东宫。又封三弟景达为齐王,作副元帅。并且李璟将几个弟弟拉在先皇灵前,立盟约,日后传位太弟,誓必兄弟相继。立誓之后,就将所有军国大事全委于太弟景遂参决,而他自己则成天邀约一帮诗朋画友四处吟风弄月、游山玩水,醉心于饮宴歌舞,“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经常与其宠臣韩熙载、冯延已、徐铉等一班文人官员饮宴填词,堪称是一位风雅君主。适合于筵间歌咏的令词在南唐得到充分发展。李璟的文学才华和对文士的推重,使得南唐文治盛极一时。  马令《南唐书》说他“美容止,器宇高迈,性宽仁,有文学”。一次,李璟传旨设宴,文武群臣齐集昆明宫,登楼赐宴。李璟下令:“今日众卿个个都要开怀畅饮,尽情欢娱,不醉不归。”酒至半酣,李璟略有醉意,但却兴致不减,命人召来宫中乐工王感化,唱水调词佐酒。王感化是福建建州人,歌喉清亮,“声韵悠扬,清振林木”;诗词俱佳,机敏过人。正因为她美丽而聪慧,被李璟选进了金陵乐坊。当王感化一袭红衣,轻挪莲步款款而来时,李璟很高兴,大臣们也很兴奋,纷纷要求她唱水调词。而王感化徐徐地对李璟说:“今天我不要乐手伴奏,我要清唱一曲。”李璟以为王感化最近填了新词,就问:“最近度了什么新曲子呀?”王感化说:“陛下听我唱就知道了。”于是,王感化展开俨俨的歌喉,唱道:“南朝天子爱风流。”仅就这一句,她连续唱了四遍。聪明的李璟马上醒悟,把酒桌上的杯子倾覆过来,感慨地说:“假使吴主孙皓和南陈后主陈叔宝知道这句歌词的意思,也许就不会有亡国之恨了。”当场宣布罢宴。  李璟虽贵为国主,却天生有一种忧郁柔婉的文人气质,词作情调沉郁愁苦。陈廷焯赞赏中主有温婉沉郁词风。据明代《尧山堂外纪》载,一次李璟在后花园设宴,忽然有许多白野鹊飞集在树枝上,于是命乐工王感化赋诗,感化随即云:“碧山深洞恐游遨,天与芦花作羽毛。要识此来栖宿处,上林琼树一枝高。”李璟读过此诗十分欣喜,于是填词一阙,即《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闺阁中的佳人纤手轻轻卷起珠帘,闲挂在玉钩上,动作迟缓,心慵意懒。倚在窗前只见楼阁重重,烟锁雾笼,心中春愁无限。“真珠”即“珍珠帘”。 这相思春愁是停留在轻卷珠帘的指尖,还是深锁在那尖蹙的眉头?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楼外,风中飘零乱舞的落花显得那么的纤弱,身不由己,随风而逝,令人禁不住思绪悠悠。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它的归宿呢?春红竟不得东风作主,一如有人如玉,却不得爱怜珍惜。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当女子手卷真珠帘挂上玉钩的时刻,眼前景象不禁让她心头春恨绵绵:那风中的落花飘零无主,令人情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举目天外,不见那远方的青鸟传书,无法得知远方思念的人儿的一点儿消息。那绵绵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结成了团团愁怨。“青鸟”语出《山海经》,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神鸟,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李商隐《无题》中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句子。“云外”,这里用了《汉武故事》中的典故,相传当年汉武帝在宫中得青鸟传信西王母将至。“丁香结”是丁香的花蕾。“丁香空结雨中愁”用李义山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境,用此象征内心的愁苦。“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回首只见那浩浩江水从三楚之地奔流而下,苍茫暮色笼罩着天际碧涛,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风里花落,抬头不见青鸟信来,眼中雨中的丁香花空结愁意。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的象征。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也许是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丁香属木犀科植物,又名百结、情客、紫丁香。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花蕾分呈四瓣,呈十字结状,仿佛是一个结系住人的愁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就属此意。所以丁香结自古以来也象征着红颜女子的千千心结。  自古人们就赋予了雨中丁香忧愁的色彩。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比之稍晚的陆龟蒙在《丁香》一诗中也曾咏道:“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北宋词人贺铸在《石州引》中也写道:“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南唐中主李璟的这两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然更为流传后世的绝妙佳句。这两句不是眼前实景,全是想象中的清奇意象,写出一种俊逸宛转、清空舒卷的意境。平常的十四个字,在唇间便流转成一阕柔婉的清歌。中主南李璟的词往往会有这样清冷幽远的情韵,已经摆脱花间雕饰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青鸟不传信,丁香愁空结,回首间只见楚天日暮,江水接天,这样的画面暗示着愁思之深广无际。一笔宕开,造出浑茫广阔的大境象。显然,这最后的阔大意象与词中女子望景伤春的相思怀人情调虽也相谐,但更有一种辽远的思绪,一种深刻的若隐若现的虚无感、幻灭感。与前面“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都有种天高地远的意味。这就是身为帝王的词人常常有与人不同的视野和格局。能以如此纵意舒卷的大笔,出如此雄健壮伟的气象,也正因为他是中宗李璟。迷茫尘世里,眼看着美好流逝于眼前,却无法留住的悲哀;是仙龄韶光之时,眼看着镜里朱颜,无法挽回衰败下去的悲哀,是软红十丈里,眼看着繁华南唐,无法停止地败亡下去的悲哀。这一点,我们在后主李煜入宋后的一些词作中也能感受到:“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两首《摊破浣溪沙》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一般闲愁,可能是南唐受后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青鸟”句也不是“思美人兮天一方”的浓情艳想,而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据《南唐书?王感化传》载:“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李璟)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李璟曾手书上面《浣溪沙》词二首送给她。这是李璟的得意之作,亲自手书给王感化,当然是希望她来歌唱自己词作,也可见对王感化的宠幸之深。后主李煜即位以后,王感化又将李璟赐给她的这两首词呈上。后主李煜十分感动,对她以礼优待。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两首《浣溪沙》中的女主人公是否有王感化的影子呢?也许,只有这位歌喉清越的乐工才是中主李璟的知音,明白他心头的家国之忧,体贴他的危苦之心。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作者:龙业 回复日期: 10:46:19  回复
  智慧之花。  -------------------------  谢谢龙业兄!!
  晨读。  
  李璟的文学才华和对文士的推重,使得南唐文治盛极一时。  帝王的表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天崖大炮 回复日期: 11:09:39  回复   这样的贴子,在天涯骗了大量的红脸啊  -----------------------------------------------------  可能是诗词类贴子在煮酒相对比较少,版主比较关注吧。
  喜看新作!
  作者:鼎湖听泉 回复日期: 19:14:20  回复
  支持  -------------------------  谢鼎湖兄
  如今的人们忙着挣钱,宋词的优美已成绝响。  可惜了。
  斜阳兄!周末快乐!
  好  
  周末顶
  作者:王者世袭 回复日期: 22:26:53  回复
  -----------------------------------------------------  谢谢王者世袭!!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词可谓是又美丽又哀愁。在缠绵缱绻的情致里,透出一丝清空幻世之感。关于青鸟和丁香的词里,总是蕴含着无数美丽的梦想。回看那些曾经的素锦华年,那飘摇的风雨之夕,心里何尝是没有哀愁?花儿盛放的时间是如此短暂,而衰落的速度又是如此迅速。它的盛放和凋谢,全是因为一个红颜女子的青春与爱情。美丽哀愁如这南唐词,写尽了闺中女儿爱而不得的那种刻骨思念和哀愁。世间的许多美好就是这样容易破碎,就是这样难以留住。而且越是娇艳盛开的花儿,越是容易凋谢;越是美丽绝世的佳人,越是害怕衰老。  青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色泽亮丽,体态轻盈,形态优美,可幻化成人,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它的使命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在以后的神话中,它逐渐演变成百鸟之王的凤凰。  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说是有三只青鸟居住在三危之山,它们负责为西王母取食。  相传这种青鸟常伴随西王母左右。西王母要去哪里,青鸟就会先飞到。班固《汉武故事》记载:“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在七月初七这天,汉武帝在承华殿时看见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他大概觉得奇怪,就问一边的东方朔这是什么预兆。博学多识的东方朔回答说,是西王母要来了。过了会儿,果然西王母就飘然而至。有两只青鸟分别陪侍在她的左右。后来,人们就以“青鸟”作为信使的代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鸟代表神的使者,象征着吉祥幸福,理想的寄托,真爱的见证。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也常常被诗人们借以用做传递爱情的使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就说道:“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有情人在人间不能相见,唯愿在蓬莱仙山可以再相见。但是蓬莱此去迢迢无路,只有靠那热情的青鸟来为我们传信了。  青鸟,在西方还代表快乐,也象征着对梦想与希望的追求。“青鸟不传云外信”,显然预示着美好理想的落空,希望追求益发地渺茫,笔致显得清逸空灵。  下一句是“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花的出现让寂寞哀愁变得美丽,显出几分雅致。  
  青鸟传情。  
  晨读。  
  神雕是情词、射雕是史诗
  谢谢各位朋友们!
  下一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花的出现让寂寞哀愁变得美丽,显出几分雅致。  在西方,丁香花有着特殊的寓意。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幅关于丁香的油画。那是法国画家雅姆、蒂索的一幅色调优美、带着春天里粉色气息的油画。在明亮的马赛克地板上伫立着一位身穿白色长裙的女孩,手捧一瓶淡粉紫丁香花,袅袅娉娉,白色的长裙与繁茂的丁香花朵交相辉映,丁香花香溢满画面,可以想象那些细碎而色泽粲然而芬芳醇然丁香花,静静地绽放在明媚的春光里的样子,在那个女子怀里浑然一体,女子依然如丁香,丁香依然如女子。可见,丁香与青春有关,与女性有关,与某种明媚而美好的情感有关。  据说在西方文化里,丁香所代表的花语大致有:1、光荣、不灭、光辉;2、爱情萌芽;3、友情;4、美丽;5、喜欢寂静;6、青春时的回忆、想起年轻时;7、初恋、初恋的刺痛、初恋的感激、想起初恋的她;8、纯洁;9、记忆,10、秋思不解;11、羞怯。  丁香花在中国古典诗语中的丁香花花语是忧愁思念,寓意着爱情和暗结同心的希望。自古人们就赋予了雨中丁香忧愁的色彩,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和忧郁的象征。那些深闺落寞的女子多愁善感,见花落泪,一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落花伤情感怀。  丁香花纤小柔弱,清香幽雅。颜色有白、紫两种,白色是纯洁的象征,紫色是高雅、高贵的象征。丁香未开时,花蕾分呈四瓣,呈十字结状密布枝头,称“丁香结”。李商隐在《代赠》诗中这样写道:“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在诗人的想象中,丁香再也不是丛生落叶灌木,而是充满生命,充满了细腻情感,是丰富、敏感的生命存在。  丁香花蕾缄结不开,含苞未吐,仿佛是一个结系住人的愁思。这是“象”,人的愁怀郁结,就使在细雨迷蒙中丁香的花蕾更让人看成“愁结”。正所谓: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丁香结就成为郁结的愁思,难以排解的离愁别恨。自唐李义山始,诗人们开始用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用丁香结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妻子去世,相思难忘,心绪惆怅,挥笔写下了一首《点绛唇》: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王国维明知相思无益,决心将其放弃,但相思又难“抛掷”。诗人魂牵梦萦,醒来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凉。暮春时节花开繁茂的丁香,在凄凉的月色中就如同冰雪一般。这种时令的错位、似乎无理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词人思念亡妻的悲怆冷寂心境。后人是这样评价的:“君词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沉,直而能曲,不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  另一方面,诗人也往往能平达另一种意趣。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有《丁香》诗一首:“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这首诗中也有“丁香结”的意象,但却不是忧愁郁结,而是无牵无挂、恬淡闲适。诗人浪迹江湖,饮酒放达,襟怀高远。他看到丁香千结就殷勤地去解开她,让丁香花在春天的枝头自由自在的开放,表达了一种放旷洒脱的情怀。  由丁香的花蕾密布,联想到愁思郁结,由丁香的娇美的、诗一般的花朵和淡淡的芬芳联想到美丽的女子,感受到了丁香意象的“韵外之致”。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倾倒于丁香花的美丽与芬芳,钟爱她的花形所象征的人类情感,托丁香而言志,借丁香而抒情,使丁香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诗人的心灵烛照,使丁香成为一种被主观情感再造的美丽新世界,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个美好情结。  丁香花开,在诗人的心灵中含苞吐蕊,摇曳生姿.如一个款款碎步的浪漫女子,又似婉约缠绵的诗,一缕清香若有若无,在这大千世界轻轻地飘荡。  
  美丽、高洁、柔弱、愁怨和忧郁的象征  顶起斜阳
  新贴,问好.
  在多雨的季节,丁香花一串串地开起来。枝条很是柔软,在雨中也总是弯弯地下垂着,擎不起那繁密的花束,所以丁香的花总是弯弯地下垂着。丁香那柔软的枝条、绾结的花蕾,芬芳的味道,正如婀娜的女子。于是在文人眼中,丁香便成了哀怨而美丽,柔弱而多情的女子的化身。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人,也如丁香花儿一般美丽而轻盈,幽怨而空灵。  在李璟的这首词中,这雨漫天地下着,如诉如泣;一丛丛忧伤的丁香花盛开着,在雨中尽情绽放着寂寞中的美丽。雨一滴滴的洒落在枝叶上。淡紫色的花朵弥散着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文字,淡淡的心情,轻轻诉说着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在不经意间熏透着愁人的千里遥梦。别样的风情,别样的心境。一簇簇,一株株,生长出一生的繁华,一世的牵挂。  丁香凝结着愁丝,在细雨中开放,在秋风里凋零。一切的淡淡的愁怨,会不会在这雨中的丁香花中,伴一缕暗香,随风飘散呢?其实,一株丁香就是一个梦,如同爱情小说里的故事凄美而曲折。一季花开,一世轮回。如果你的心里有一棵丁香树,请一定要珍惜,因为,那不是普通的一棵树,那是席慕蓉笔下那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读这些诗句,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九二七年的那个夏天,年轻的诗人戴望舒,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幻想着邂逅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雨巷里,雾一样弥漫的忧伤,雾一样弥漫的落寞;空气中,也流动着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精致的愁绪。戴望舒的《雨巷》则将丁香之美丽寂寞、之飘渺迷离推向了极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着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从李璟的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到戴望舒的“雨巷”,都有着丁香花的枝枝叶叶和飘香,都有一个和丁香一样迷离飘飘渺的女子。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的姑娘。她独自走在古色古香的长巷里,江南的烟雨迷蒙了心情。红伞微倾,精致的雨丝飘到她的手掌上,清新的凉意在掌心聚成一朵雨花,闪动着青色长巷的影子,闪动着清浅的微笑。轻薄的纱袖上一痕濡湿的深紫,如一抹悄然弥漫的伤痕……  在今天的流行歌曲中,也摇曳着丁香花的美丽身影。多年前,一首《丁香花》曾风靡一时: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的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城市间多少烦恼,从此不必再牵挂……”  一个柔和纯净的男声在低低地吟唱,歌声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一下子就攫住了我的心。传说这首歌是为一个患了绝症的叫丁香的女孩子所作。窗外淅淅沥沥的雨还在飘洒,街头的人们打着五颜六色的雨伞匆匆而行。歌声却如梦如幻,缥缥渺渺。其实细想起来,斯时斯景,斯歌斯境,谁的心不曾柔软过?谁的情感不曾脆弱?  风花雪月的年代总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象牙塔里面总有很多让人无法割舍的情愫。还有丁巍的一首《丁香》:  我是那雨后最初的丁香  在她不经意时开放  守候着每个黎明和夜晚  只为她经过瞬间  你远远的为她开放  在每个夜里  在梦里她可曾感到  你的忧伤  你远远的为她开放  她在一个雨后的清晨里走近你身旁  她那并不经意的目光那么悲伤  她可知她转身的时候,你就会凋落  她可知常常的等待,只是为她瞬间开放  曾苦苦的为她等待,在每个夜里  就在今夜你将要我,随风飘逝  曾苦苦的为她等待,在每个夜里  就在今夜你将凋落,随风飘逝  LALALA......  丁香花也许只是一个载体,这首歌表达了很多人内心深处共同情感。对逝去的人和事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对那些梦幻般青春年代的怀念。  丁香,是诗意的,是女性化的,是属于爱情的,是伴着伤感和忧愁的。在雨中开放,在雨中哀怨,在雨中深情地缅怀生命的消失,岁月的流逝————  
  美轮美奂
  @孟斜阳
恭喜新作,只是你也记得回隔壁发啊
  顶顶好文章
  强力顶.
  “院子里开满丁香花,你的名字就是它……”此歌可以背景音乐配斜阳此文。
  《丁香花》好像是写给一位老师的
  楼主,能否讲讲莲花和裹小脚的关系,让大家增长些知识。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顶顶好文章
  谢谢各位新老朋友们!
  作者:成康之治 回复日期: 22:20:37   ------------------------------------------------  已经在那边发了。这个是比较散漫的随笔,不是学术性的文章。所以就发在了这里。谢谢成版的关注!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 16:09:43  回复
  作者:成康之治 回复日期: 22:20:37   ------------------------------------------------  已经在那边发了。这个是比较散漫的随笔,不是学术性的文章。所以就发在了这里。谢谢成版的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喜欢宋词的,尤其对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更是难舍。希望楼主继续
  婉约派看着也行,总感觉少了一份豪气。
  顶起斜阳
  今日七夕,想起鹊桥仙。  
  不错啊
  情人节顶
  宋词是一朵莲花
  等养肥,收藏
  喜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收藏先
  @孟斜阳
11:08:00  今年这个夏季,窗外时而烈日炎炎,蝉鸣声声,时而是风狂雨骤,叶落萍飘。好在终于过了立秋,日子会一天天清凉起来。闲时信手翻了翻宋词,不觉悠然心会:“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读来不觉喟然长叹。谁说小词只能娱情遣兴?这样的人生画景岂非情致深远、意蕴浑厚?  大凡对汉语言文字稍有敏感者,无不为宋词所倾倒。记得张爱玲曾经回忆...........  -----------------------------说重点,除了宋词再也没文学了!
  爱宋朝爱宋词
  最近对纳兰性德非常着迷,惊为天人。但是他的诗写得非常一般。  毛泽东是非常好的词人,却没有写出什么好诗,与之对应的是,毛泽东能写非常好的白话文。  词是一种非常接近口语的文字,而写古诗一定要熟悉文言文。诗和词有着完全不同的语言倾向。多研究研究词,它很有可能是挽救现代诗歌的一剂太古良药。
  宋词让人感觉到生活中细碎的美好和人间烟火的温暖,即使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也能撩起人心底的闲愁,深巷的杏花也可以扯起人们的思绪。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平常百姓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才会有如此清雅别致的感触,才能有如此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好帖!
  贺新帖~
  斜阳在宋词上的造诣非常深厚,可以说在天涯网上寥寥无几。可惜“何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能够有一双慧眼读懂他心灵的人何其少也!
  作者:擢倚天之剑 回复日期: 19:41:37  回复
  -------------------------------------------------------  多谢剑兄溢美之辞,斜阳汗颜有愧。天涯历来藏龙卧虎,高人辈出。在下只是后学,愿与朋友们在此讨教切磋,以求进益。
  楼主高雅,读诗清心,呤词冶情  
  幽幽唯美的宋词,配上楼主华丽的解读,令人陶醉,如果出书,不会比现在那些同类的书差。
  七夕快乐
  宋词文字是很美,但情调多愁悲,多忧郁,多伤感,欢乐激昂,进取的情怀不多!到只有几个不错!如苏,辛
  今年这个夏季,窗外时而烈日炎炎,蝉鸣声声,时而是风狂雨骤,叶落萍飘。好在终于过了立秋,日子会一天天清凉起来。闲时信手翻了翻宋词,不觉悠然心会:“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读来不觉喟然长叹。谁说小词只能娱情遣兴?这样的人生画景岂非情致深远、意蕴浑厚.
  写得真好,顶贴
  好词,好文,受教了!
  欣赏莲花般的宋词。  
  楼主写的好,我对宋的总结是低调的华丽。
  继续啊 楼主。
  先生写的很美.连我这农民工也知道先生写的很美!顶贴!顶先生!
  三,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一斛珠》  读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词时,词中那种儿女风情、青春浪漫的气息扑面而来。  其实,这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一首词,写得很欢悦、很有风情,很象一段歌舞酒会的视频镜头。词中一开头的画面,是在深宫的化妆间里。一位晚妆的美丽女子正对着菱花铜镜,用胭脂轻轻点描着红唇。稍许几笔点描后,她便带着淡淡馨香起身走向宫庭的舞池。这里也许正在进行一场盛大的宫庭歌舞宴会。她仪态万方地向人们轻轻一笑,红唇间微露皓齿,笑容如丁香般芬芳美好。然后,她轻启红唇,唱起了一曲柔婉缠绵的清歌。红唇绽开,犹如樱桃绽破。沉浸在音乐歌舞中的她是那样欢快,边歌边舞间还边饮酒,以致红色罗袖被那酒水沾湿后,色泽显得更深。一杯饮尽,她的酒杯中很快又斟上了香醪(清酒)。  微醺时分,晕生两颊、面若桃花的女孩子斜倚绣床,眉目显得娇媚无限。她随口嚼烂了红茸,娇笑着向她心仪的情郎吐去。  这首词可以说是一曲描写儿女欢情的艳歌,更象是一段美人歌舞和酒醉后向人撒娇的特写镜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这最后几句画面风光旖旎,姿态曼妙,令人难忘。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请问红茸是?
  继续顶
  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词吧。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晚妆刚刚做完的女孩子,用沉檀在小嘴上轻轻点了一点点。樱桃小嘴便一点而出。原本就天生丽质的美人,经过着意打扮更是格外美丽,楚楚动人。  “沉檀”是古代女子用来涂唇的胭脂。据说是用沉香、用檀香、用紫丁香、用梨子汁放在一起蒸,反复地蒸馏、过滤多次后成为一种绛红化妆品。“轻注”是轻轻点画。“些儿个”是当时南唐方言口语,意思是少许,一点点而已。李煜的词有时会用当时一些口语入词,对后世影响很大。女孩子晚妆做好以后,就用那“沉檀”来点口红,那口红不要很多,用那么一点点,一点就够了。“沉檀”一句细致描绘出了女子“点唇”的动作和情态。  “向人微露丁香颗”,丁香也叫“鸡舌香”,这里是代指女孩子的舌头,“颗”是指牙齿。“丁香颗”应指女孩子美好的唇齿。这一句写女子开口歌唱时舌齿微露的神情,将那微露的牙齿妙喻为初绽的丁香花那样整齐洁白。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很是美妙生动。“清歌”, 非常缠绵婉转、非常抒情的清亮动人的歌声。也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清唱。“暂引樱桃破”, “引”,使得。“樱桃破”指女孩子张开娇小红润的口。“樱桃”其实是一种玲珑小巧、甜中微酸的可爱水果,现在一些生日蛋糕上都常有点缀。它晶莹殷红,味道甜美略带酸味。唐代白居易诗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句。晚唐诗人韩偓《袅娜》诗云:“着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荳蔻香。”古人以这样的红樱桃比喻女子红唇,可见其莹润小巧,玲珑可爱。女孩子原来紧闭的红润小口张开歌唱,好似樱桃乍破。一个“破”字又何其妙绝,颇有想象力。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丝罗衣袖刚刚被殷红的酒色染湿。此时女孩子已是醉色袭人,但她却全然不顾这些,又将香醪美酒倒进酒杯里。“香醪”就是美酒,美酒溅出来沾染了衣裳,喝酒兴致很高,有些忘乎所以,手中的酒杯一晃,酒就溅出来了。溅出来的酒汁把衣服染湿了,色泽显得更深。  “裛”字通“浥”,即沾湿的意思。也有说“裛”是熏香的意思。指罗袖上的熏香袅袅消散。但斜阳认为这里写女孩子的醉态,还是以酒湿罗袖更好更合理。“涴”字,即沾连、沾染,指酒汁粘在酒杯上。“杯深”,应指酒杯盛纳酒水的部分。这里当是指斟酒斟得很满,酒喝得过量。也喻示了饮宴歌舞进行的时间已经很久,女孩子因为内心欢愉,容色更加娇媚动人。“杯深旋被香醪涴”一句写女孩子因与情郎欢会而贪杯忘情。  “绣床斜凭娇无那”,“娇无那”,这里是形容娇媚无比,不能自主的样子。“无那”,犹言无限,非常之意。她在绣床边斜躺着撒娇,百般娇态,无奈得很,拿她没办法。“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这一句最是传神,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有生活气息,写出女孩子酒醉后的娇媚情态。“红茸”,有的版本中作“红绒”。即红绒,刺绣用的红色丝线。明代杨孟载《春绣》诗中有:“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  “檀郎”就应该是李煜他自己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潘安,小名就叫“檀奴”。所以后世把一个女子所心仪爱慕的那个男子叫做“檀郎”。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嘛,女孩子眼里中的情郎当然也个个都是檀郎,这是必须的。  “嚼”、“唾”这两个动作,让一个娇媚可爱的少女形象一下子俏生生地立在眼前。娥皇羞涩地娇笑着,嘴里嚼着红茸,含笑吐向那心仪的男子,向情郎传递着脉脉春情。这样风情万种的女孩子岂不令人怦然心动,顿时生起怜爱呵护之情!  这首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历来被人们喜爱,词中那位“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女子即是他的妻子大周后娥皇。    刘涛饰演的大周后周娥皇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藏头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