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对下联:圣堂香火奉北帝祈求风调雨顺什么意思

西樵简村圣堂古庙(北帝庙)
南海乡间的古庙宇(四)——西樵镇简村的圣堂古庙(北帝庙)
简村北帝庙今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时我曾经去过,不过由于太多善信了,当时就没拍照了,北帝诞是简村的节日,全天都有粤剧演出,当天本想进入绮亭陈公祠参观,可惜未能如愿。及后抽时间再去了一次北帝庙,北帝庙里有一老伯在内长期居住看守,他说都在这里住了数十年了,感谢他配合我的拍摄。庙内一角有一个民国重修时一帮善信敬送的牌匾“明德惟馨”,非常之沉重,老伯帮我拉出来拍照,他说这个牌匾自民国以来就一直没挂上,只是放在墙角,我是第一个要拉出来观看的到访者,另有一块木匾是清道光年间所制的对联之一,可惜下联已无踪影。庙内还有不少记载北帝庙历史的古董,如康煕年间的神案、铁钟,民国重修时的神枱,庙门旁的一对守门大将军石像,以及庙里石柱上所刻的多对对联等等。据闻供奉的北帝像是原物,沉香所制,但我想可能性不大吧。这间北帝庙是三进的,虽然每进都不是很大,但经过破坏后还能保存不少有价值的东西,真的是难能可贵了。
本辑照片拍于2008年7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香港中式建築香港傳統中式建築的類型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求对下联:圣堂香火奉北帝祈求风调雨顺_百度知道
求对下联:圣堂香火奉北帝祈求风调雨顺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横批:法力无边上联:圣堂香火奉北帝祈求风调雨顺
下联:天国圣经救世主弥撒怜悯慈爱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澳门旅游景点介绍
赌博:博彩业是澳门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澳门的赌场规模不见得有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那样大,但到澳门赌博的人下赌注和输赢却是最大的。澳门的大型赌场如葡京、皇宫等是令人大喜大悲的地方,不知是多少人的财富发源地,也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坟墓归宿。
街道赛车:环顾世界,目前仍茌城市街道赛车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摩纳哥,另―个就是澳门。澳门的路况一般,但交通管理不错,许多地方实行单行车道。澳门的街道赛车不等同于珠海的场地赛车,比赛时只在街道的几个拐弯处和几家饭店的阳台上搭建几个观看台,沿途用各式招牌遮挡着,收取票价100~300澳门币不等。比赛时街道两旁人山人海,一辆辆贴满广告、色彩斑斓的赛车风驰电掣地沿着街道竟相呼啸而过,那种震撼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岸...&&
国内热门旅游景点&主题:潮汕民俗文化和名胜古迹介绍
&[ 主题管理员: W兄 ]
&浏览:197740&& 回帖:1435 &&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原文由 黄砂 发表
要配图片才行哪... 谢谢黄砂兄关注!以后找齐了再配上。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盐灶拖神偶...............&&
& & 澄海县盐鸿镇的盐灶,是一个拥有1万6干多人口的自然村落,依山濒海,村民过着“耕三渔七”的生活。村中有拖神偶的奇特民俗,为潮汕各地所罕见。.& & 每年农历正月廿一、廿二两天为游神节日,要抬神偶游行,村中青壮年便需准备拖神。当年轮值抬神游行的壮汉则要护神,每人都要斋戒沐浴净身,穿一件新缝制的短裤,袒胸赤膊,周身涂上豆油。又用绳子把神偶捆缚在神轿里,抬神在村里游行时,要拖神的人便紧紧跟着,待游至指定的一片旷场上,众人吆喝一声,便猛冲猛拼,想把神拖下来;护神的壮汉因赤身涂上豆油,滑溜溜地,很不容易揪住。要拖神的人也各不相让,各显身手,你争我夺,你抢我扯,抱腰拽腿,扭成一团。围观者人山人海,热闹异常,有的还骑上墙头,登上屋顶,喝彩助威。最终仍然把神偶拖下来,弄得须脱脸破,脚断手折,再推下池里浸泡,至此方尽兴而归。拖神过后,再择个吉日把神偶捞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庙,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这一民俗沿袭至今犹存。
& & 盐灶拖神偶是有其来由的。相传清乾隆年间,村中有一渔民在浅海上挨缉(注),捞得一尊神像,形象十分森严威武,心里骇怕,随手甩掉后又再被捞上来,他只得对着神像祷告:“若能帮我捞得满满一篓鱼虾,就带你回去。”当天果然缉获甚丰,便把它安置在村中神庙供人朝拜,香火甚盛。
& & 盐灶有旧习俗,每年游神抬扛神像要拈阄,中阄的要安排筵席宴请乡人,穷人家甚为所苦。那年,这渔民恰好中阄,游神日子将到,寻思无计,心如火燎,就埋怨起这尊神没保佑反而害他,越想越气,夜间索性偷愉带了绳子跑进神庙,把神像捆缚拖至海滩把它踩在泥沙里,夤夜拾行装,过洋避难去了。
& & 事也凑巧,这一年盐灶五谷丰登,渔汛大旺,那渔民也在南洋发了财。翌年将临游神日子,匆忙回家,向乡亲道明真相,便把神像挖捞上来,粉饰金身,供上神殿。大家都认为:“老爷公一定喜欢拖,越拖越兴旺。”从此约定成俗。有俗谚云:“盐灶神欠拖。”喻人不打骂便不成器之意。注:挨缉,一种浅海捕鱼作业。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老爷的“细小物”............. 潮安龙湖乡的神偶为全县最多,每个神庙神殿都有大大小小的神偶,有“龙湖老爷葱园宫”的俗语。传说昔年该乡有一尊“老爷公”腹下装有一把不固定的木制生殖器,神偶身上的锦袍把它遮住。妇女到庙里祭拜时,如要祈求得子,就偷偷摸动这神偶的木生殖器或偷偷把它脱下拿回家中床上放一两天,以求产孩子。到了正月,游神的时候,就要先检查这神偶身上的装置是否完整,方可出游。有时发现这神物不见了,是谁脱去呢又不知道,怎么办?“治宫”(庙祝)就要敲起铜锣,穿街穿巷去追回来。怎么喊呢?直说又不好听,就改为“细小物”了,“谁脱去老爷的细小物,赶快拿回来呀,老爷要出游呀!锵!锵!”反复这么喊直到拿走的人家把它偷偷交回来再挂上才可出游。这不仅传为笑话,也说明过去有求神产子的习俗。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祭五谷母 ...............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潮汕俗称五谷母生日。五谷母,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五谷之神。这时正当晚造收割后,家家户户便制米粿拜祭,还特别做部分梭子形粿品,称为“尖担”;做箩形的粿品,称为“谷箩”;有的地方用米粉和豆做成如谷穗状的粿品,称为“谷穗粿”,作为祭五谷神的特定标志。
& & 拜祭五谷母都在每个家庭中举行,平常没有设神位,拜祭时有的设在饭桌上,有的设于米缸前,用一个竹米筒盛满米,筒口封上红纸,准作香炉,供插香烛用。祭品除粿品外,还要有鱼、肉、蛋、甜豆腐等,一般五大碗。祭拜时间定于十五日早晨或十四日晚饭前不一,视各个家庭相沿的惯例而异。
& & 民间传说五谷母生日原是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即收早稻时节,因满清入关后,东南沿海人民组织抗清,时起时伏,后清廷虽派大兵镇压,设立官吏管理,总是怕人心不服。适值当年晚稻丰收,便假定十月十五日才是五谷母生日之说,要人民易俗拜祭,以此来观察朝廷政令是否行得通,试试民心,人们真的照着办了。统治者看到这种情况,便意识到人心已定,政令可行。自此,这个节日就这样流传下来。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澄海地方祭公婆神 ...............祭公婆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祀奉民俗。公婆神(潮阳县称床脚婆,揭阳县称公婆母)的由来,澄海民间却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有一妇人,丈夫经常外出谋生,她竟在家与人通奸。一次被她丈夫回家撞见,怒不可遏,把她和奸夫双双杀死,怕被人发觉,便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那知死者阴魂不散,在家中作祟,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死了。后来,丈夫只得设立死者的神位,虔诚拜祭以续前愆。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七月初七日。从此,生下的小孩便平安无事地长大了。”此事一传开,便家家效尤,祈求公婆神庇佑孩子而流传成俗,公婆神也从要弄死小孩的恶鬼变成为保护小孩的神灵了。每年七月初七日成为祭日,称“公婆生”。
& & 公婆神的设置也很特别,每一户人家不止设一个神位,而是要按同一家庭成员中分辈序和房份设立若干神位。父母要设立一位,已婚而又生男育女的儿辈有多少房份要分别再设若干位。以后一代人成家了便以此类推。一般要等到那一辈人的夫妇都亡故以后那位公婆才可“谢神”(尔后不再祭拜)。家祭的公婆神不立偶像,只用一个瓷碗作香炉,放置在房里旧式四脚眠床的床下或床顶上。祭拜时在眠床上放一个大篾箕权当祭案,炉和祭品都放在这里。祭品有饭、甜丸、裸晶和三碗菜。计一碗鱼,一碗煮红糖的油煎豆腐,一碗豆粉丝煮蛋、猪肉。由这间住房的主妇焚香祷祝,保护孩子们平安,然后燃蜡烛,火化纸镪,祭拜礼仪便告完毕。有些家庭,每年祭公婆神除了七月初七外,还有元宵与除夕再祭的,表示自年初至岁暮都对公婆神的敬重与虔诚。那家的孩子麻疹或天花,也要祭拜公婆神庇佑平安。从这点看,公婆神可说是儿童保护神。
& & 公婆神还有兴建庙宇或附设神坛于其他神庙中供人们长年奉祀的。这种公婆宫或公婆坛(或称花公、花妈)随处可见。均塑有偶像,还有一副专用的对联,上联是“公公十分公道”,下联是“婆婆一片婆心”。每逢七月初七这一天,善男信女都涌来朝拜,香火十分旺盛,祭品也不拘一格。
& & 当孩子到了十五岁“出花园”时,父母便备办丰盛的礼物向公婆神隆重拜祭,以谢保佑之恩。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进私塾拜孔子爷.............. 清代潮汕只有私塾,儿童入学要拜孔子爷。孔子爷是一幅孔子画像(站像),挂在壁上,下设供桌。儿童入学时要穿红皮木屐,由家长带去私塾,拜见老师,并拜孔子像。供品是一种由白糖制成的多孔糖食,名叫“糖葱”,是象征甜而通的意思。有一首潮歌说明入学拜孔子吃糖葱的风俗:
& & “头日糖葱甜,二日竹篦连(挨老师用戒尺打),
& & 三日走去“镇”(躲),四日寻唔见(找不到,指出走)。”
& & 这反映了昔日私塾教书先生的教育方法很差。
& & 又有几句歌谣反映昔年私塾课本都离不开“孔子”,引不起学生兴趣:
& & “子曰,子曰,(即“孔子说,孔子说”的意思)先生肚困 (肚饿),弟子目涩(打瞌睡)。”
& & 直至本世纪20年代,农村先后办起小学,拜孔子爷也逐步少了。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老爷“同身”的出神活动.......... 潮汕城乡中有很多神庙,供奉着各种各样的神偶。其中有一些神庙的神“显灵”而风动周围乡里百姓,前来供奉祈求保佑和解答难题。所谓“显灵”,是通过“同身”显现出来。“同身”是妇女或男人,一般是该神庙的看管者,神降落在她(或他)身上,她(他)就是神的代身,周身颤动,口说神语,自称是什么神,并披起神衣舞起神剑来。迷信的老百姓闻知,即前来跪拜。在游神的日子里,有的乡里常有“老爷同身”活动的,也在这时刻“出神”,表演各种惊险活动,如:上刀梯、坐刀轿、行火路、割舌画符等等,大叫大喊,告知乡里的年情好坏及号召乡民应该怎么做。以前老百姓缺乏科学常识,对“同身”的惊险活动不理解,都认为真是神力,真是神的化身而恭听神言。在预言年情中,曾有一句话被人们所风传——某年有一处“老爷显灵”,同身在高台上对乡民喊道:“治子伙呀,今年还是穷人苦呀!”在旧社会,当然是穷人苦,所以这句话被人们传为笑话。穷人当然也认为神说得很对。有的“同身”是家里没有神偶,受人供奉并为人们问神作解答,人们来问神时,“同身”就颤抖出神,低着头,发出“嘘嘘”声,并以神的代身答话,求神者跪在坛前,低头问神并听“同身”代神答话。一人问过又一人。有时,“同身”出神中间,见到炉上的东西在煮没人管,忙呼唤家人看好炉。老百姓虽知神棍或神婆做神做鬼,并不可靠,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念,使人们虽疑犹信。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神棍神婆已受到人民政府的教育或处理,多年销声匿迹,但近年来也有所反复出现。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问神的两种方式 ..........
& & 潮汕老百姓妇女古来大多信奉神佛。拜神的风俗历史悠久,问神、算卜也很普遍。解放后虽然破除迷信,并受到一些科学
普及的教育,在拜神上没有如过去泛滥,但当一些生活上的困难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或自己的某一愿望未能实现时,就或明或暗地祈求神的保佑降福,问神、算卜。具体活动各有不同,形式却大同小异。& & .
& & 问神的形式主要有:对神偶的求签和对落神者的询问两种。求签类也有两种,一是以半尺高的竹筒作签筒,装着一百条比签筒高出近寸的竹签,竹签大小,厚薄相同,正面上部写着从第一号至第一百号的字样,求神时先烧香点灯朝拜,向神偶诉说自家情况有何难题,要求什么事,祈求赐一灵签指点迷津,然后双手摇动签筒,直至有一竹签跳出落地为止。
& & 问神人收捡竹签依号码对签诗。签诗诗句,识字者可以自己理解,也可请庙祝帮助解释。每条诗文为四句,有写风花雪月、自然、人事的,也有写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的,都由人们去揣摸理解。下面还有上吉、中吉、下吉之类的字。有的神庙条件较好,香火较旺。各座神庙的签诗诗句各有不同。汕头人最信的则是陆丰玄武山佛祖的签诗。其他的神偶也有签诗,如 &白公签诗》、《关帝君签诗》、《七圣夫人签诗》等。还有一种卜示方式是用掷杯筊(俗称“跋杯”)以示吉凶,或通过杯筊样式以对照签诗的。
& & 问神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向“落神人”求问。落神人有男有女,.女的为神婆,男的为神棍,都自言是某某神的代身(称为同身)。问神者到她(他)那里直接询问和听取教导,并要给以钱米。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惠来县中秋赏月................ 惠来县中秋赏月,有家庭赏月及村社赏月两种。家庭赏月祭礼是糕、饼、芋(其中有些不去皮)、五果,其中一定要有柚。等月上时候,在露天对月拜祭。直到深夜焚化大纸锭后才收场。村社赏月比较大型。主持者先搭篷棚,挂上太阴娘像及其他条幅,设一香炉,其余摆设、祭品,则由各户自动献出。一般是显示每个家庭的特殊技艺及珍藏古玩。有用白芝麻加色,然后连缀在碗口上,成圆锥状,中空,缀成各种通花图案,有字及花鸟等,最高达20厘米(纯圆锥部分)。有用糯米粉制成的人物、动物、花卉,有每块达40厘米直径的糯红印棵,有直径达 30厘米的大团(即用米粉做成一空心圆球、口向下的供晶),外表用小剪刀剪出各种文字、图案,上面加上一个色彩鲜艳的米粉塑品,并缀上四片侧柏叶。各家凑集陈列的古玩有名人字画真迹、玻璃小屏风、根雕、陶瓷工艺品,琳琅满目。一共三个晚上,古玩逐渐增加,祭礼则一夜一个款式。
& & 有的村社搭上谜棚,举行猜谜活动。还有烧塔,孩子们搜集大量瓦砾,砌成塔状,在中秋及后几夜,用纸、草在塔内燃烧,有时还放上硫磺,火焰更美。有时成人也参加活动,塔高一米多。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惠来县的盂兰盆会 .............& &农历七月为“鬼月”,民间在这个月中大规模拜祭孤魂。即盂兰盆会。七月初一日,开始拜祭,叫开孤门;七月三十日 (或二十九日)拜祭结束,叫关孤门。这两天民户多备办饭菜、酵棵到附近“百姓公妈”(即十方孤骨集中埋葬的墓地)拜祭。
& & 农历七月,各地善堂到处收取失祀骷髅。一般以三位祖师出幡,即大峰祖师、大颠祖师、宋禅祖师。由善堂人员事先调查失祀骷髅所在,择取吉日,高举写着祖师号名的幢幡,到了坟地,点香祷祝,然后挖取白骨。将白骨依次放在厚纸上,包成若干包,放进灵瓮中,偶而有人要索取,则先请问该骷髅是否同意,并许以一定代价才可取用。之后,善堂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灵瓮集中起来,择吉地集体安葬。墓碑上刻某祖师修埋十方骷髅,故称百姓公妈。
& & 过了中元佳节,各村、社大多举办“施孤”活动,以奠祭无主游魂。形式有“阳孤”、“暗孤”两种。这两种仪式相同之处是请僧众做法事以追荐孤魂。法事仪式是:由七或九或十一位和尚,穿着袈裟,戴上僧帽,手执各种法器,先拜佛,再到孤魂炉前荐引,并在临时搭成的篷棚内伴着音乐起舞(俗称“走五贡”),最后在一张长长的供桌两旁坐下来。主持者则坐在供桌上,配乐诵经,僧还需表演各种手势。法事大约进行了四个钟头结束。最后一个仪式是由主持者抛出供品(主要是面包)给信徒们抢夺。不同的是:施暗孤是主办者挂出大士圣王画像,有的还加山神、土地像,摆设香案炉,供广大信徒拜祭。祭礼大多是装得一钵满满尖尖的白米饭、斋菜(豆干豆腐、花生、青菜之类);有的是面包、红粿,纸礼有吊钱、纸锭、大小纸元宝;还有“金山”“银山”(用竹骨扎成,糊上金银纸,有一人多高)。纸礼焚化后,祭品由各户收回。施阳孤(又称高孤)则规模更大了。事先用木柱搭个“孤棚”约八尺至一丈高。祭品则是面包山、粿山,或满筐的面包或棵;还有饭山、大面桃、有版(用爆米和糖做成的块状食物)等,都摆在孤棚上。所供之神也是大士圣王、山神、土地,不过不是画幅而是用竹、纸扎糊而成的巨人。大士圣王戴白盔、穿白甲,头上有三支尖角,睁圆眼睛,约碗圈大,钩鼻,阔嘴巴,有两根长长的向上的獠牙,青面,口里吐出一条红舌头,直垂至胸间;头上还插一尊观音像.总高度为一丈左右。山神是戴盔披甲的红面将军,土地是长袍方帽的慈祥老者,高度略低于大士圣王。拜祭结束,鞭炮一响,孩子们一哄围到神像旁边,伸出拳头,争着击到神像的肚子,一忽儿,神像破碎成堆,而那争得观音娘的,算是最幸运的人。在焚化神像及纸礼的同时,孤棚上也将各种祭礼分别收下。面包山及面包筐的收下大部分,留小部分还祭主。然后集中起来,由若干人抛向棚下,棚下众人抢呀争呀,整个场面沸腾起来。除了抛实物外,还抛竹签,抢到竹签的可到棚上对换面桃、“有板”等物。整个施孤活动至此结束。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惠来县赛龙舟 ...........凡有江河湖泊的乡镇,都在端午节及后几天举行赛龙舟活动。龙舟是一条长形木船,有16~24人执木桨,一人掌舵,打鼓敲锣各一人。木船没有装饰。可分表演与竞赛两种。表演是任由龙舟在水里穿梭划行。竞赛的龙舟代表某一村、社,举行对抗赛。可分绕桩竞赛与直线竞赛两种。绕桩赛是中间插一红旗(标),红旗两方等距离打上桩,竞赛两舟绕旗划行,至两方认为距离差不多时即行竞赛,每条舟都需绕过两个桩,然后到中间夺标。因此,在绕桩时舵公起了关键作用。直绕竞赛则在终点树上红旗,参赛者一齐于起点出发。获红旗者胜。获胜者将红旗向主持者换取绵旗,锦旗都是用换下来的神像龙袍裁制而成。获得的锦旗一般卖给有地位的祖门或个人。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惠来县的游神队伍 ..............在旧社会,几乎每乡每镇都举行游神活动。一般是元月十六开始,游神队伍的排列为:横匾,上有出游圣神称号;木牌,上写“肃静”、“回避”等;木制武器,这些在属武将的神才出现,有斧、刀、手笔等;香炉,或香炉亭,是一座精工雕刻的木亭子;随从之神和主神,如主神为关圣帝君,则随从之神为关平、周仓;主神之后为文艺队伍,每队首为一竖幡,上标队伍名称;接着是炮囊,实际上并非挑炮,而是由妆扮得很标致、有如戏子的童男童女各挑一担彩篮,用薄竹片扎彩作扁担,挑起来摇曳轻曼,很有风趣;接着是大旗,旗用锦缎制成,四周缀以颜色的绸边,上书“四海升平”、“风调雨顺”等祝愿词句。旗的数目多少不等;然后是八音吹奏队,两个吹大横笛的开头,奏丝弦的殿后;之后是锣阵,由若干敲锣的组成,有时多达几十人,敲起来很有声势,在重要场合,有时还表演抛锣,即几十人同时把锣抛向天空,整齐降落,“当”的一声响,发出划一的锣声,有震人心魄的威势;随后是一锣担,前为钦仔(即边缘突出,内里凹陷,正面形成一个小半球的小锣),次为直径约为一米的大铙钹,后为“深波”(即低音大锣),其声浑厚纯圆,那布扎的如钵大的锣槌一敲,颤音波荡,袅袅悠悠,形成协调的和声;再后是鼓亭,亭为精工木雕组成,色彩鲜艳,中置大鼓一个,由两人抬亭,一人司鼓,鼓音虽发自同一平面,但由于击鼓轻重不同,位置不同,单双不同,姿势不同而发出层次复杂,音色纷繁的节奏,指挥着整个乐队的演奏;敲击乐之后为管弦乐队(大型的构成八音班),一对或两对大横笛领队,笛声清越,可达里许,随后为二胡、椰胡、二弦、三弦、月琴、秦琴、鼓琴,大有弦(特大椰胡,起配音作用)、苏锣,更引人注目。它使整个乐队起定节拍的作用,左手掌悬锣,右手执木制小关刀,每次敲击,小锣高扬,晃动着戴毡帽的脑袋,摆动长衫,神态认真、悠闲、自得。以上构成一支乐队,俗称“白字锣鼓”。还有若干班小锣鼓和大锣鼓。小锣鼓由少年组成的小乐队,有小鼓、小锣,安放在一个担子上。大锣鼓是以大鼓、大小锣、大小唢呐,及长号组成的乐队,演奏的内容都是正字剧团演出的戏出的配乐。每当乐曲高潮,长号(俗称胡嘟嘟)紧吹,使听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斗场面中。游神队伍行进中,常常有信徒拦街拜祭,俗称“三献”。傍晚回庙,俗称“跑入庙”,神像停在距庙几十丈(有时里许)外处,绑扎结实,可让四至八人抬着急跑而不颠簸为合格。沿途鞭炮声,汇成轰隆巨响,神像便在壮汉们的簇拥中倒退进庙了。以后由长老、庙祝将神像修饰回殿,整个游神活动至此结束。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惠来城“打火醮”...........旧社会惠来城“打火醮”比任何节日都隆重,一次长达十余天,每次都在当年十一月择日进行。各社头请来潮汕各地的戏班,一连十天,通宵达旦演戏。街道两旁铺户,装饰有“踏水车”、“双招财”等活动灯景,南门十字街至西门大街,长达半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 & 惠来城“打火醮”每十年一次(即逢丙年),在打火醮之前三年,各家各户合养一头或二头猪,以备打火醮时酬神和宴请客人之用;各铺户则每月筹款,由各地段专人负责。
& & 惠来城“打火醮”由来已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1713),
江西举人龚日菊到惠任知县,他看到县城居民大都住茅房草屋,常闹火灾,他认为惠来城背山面海,暴雨过后,滴水无存,属火地,称之为“水清龙骨现”。因此,倡议逢丙年“打火醮”,以禳除灾祟。但事情未进行,他便调往别地了。新任知县杨宗秉到任,知“打醮”是上任知县的倡议,便于丙辰年始创“打醮”。从此,逢丙年“打醮”的习惯便延续下来,至1946年的丙戍年为最后一次打醮。新中国诞生后,此习俗便中止。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五谷爷 ................
& & 五谷爷,也叫五谷母,潮汕民间崇奉的农业祖神。传说五谷神是教民种五谷和尝百草教民治病的神农氏。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后,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便算是五谷神位,进行祭拜。俗称五谷爷(母)神诞。潮阳则有装在小镜框里的神农像挂在神座上供奉。在这不分男神女神的两次神诞的日子里,农民用米粉、花生、油麻、黄豆等合制成各种象形的粿品,如谷穗、尖担棵、谷箩稞等,同三牲祭品摆在香案上敬拜。
& & 为什么有两次神诞?有二说:一说潮汕是水稻一年两熟,为报答神恩,故行夏秋二祭,时间定在两次收成后的月中,俗称神诞,实是二祭时日;一说五谷神诞原在六月二十六日,满清入关后,人们不服满族统治,清皇朝为探测民心,定十月十五为五谷神诞,令民易时祭拜,人们终于照办了。
& & 五谷爷又为何称五谷母呢?这是糊涂案,没法回答,好在有个“五谷爷告无状”的故事,可以启发人们对待这个问题。传说神农氏是男的,因教人种五谷,被评为五谷爷。不知何方人氏呼他为五谷母,弄得他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他便写了一纸状词呈诉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看完状词,呵呵大笑:“我这个观音大士,不是都给叫观音娘吗?只要慈悲为怀,是男是女,又有什么关系呢?”五谷爷唯唯而退,心里仍不舒服,决计修改状词,连观音大士被曲称为观音娘娘也写上去,上诉玉皇大帝。玉帝阅罢,也是呵呵大笑:“卿所奏二例属实,然称男称女,于大局无碍,于本人无损,何必耿耿于怀?岂不闻潮汕人有句口头禅:父是天,母是地,老婆玉皇上帝么!朕尚且可当普天人主的老婆,卿为何不可称为母哉?!”“五谷爷告无状”也就成了一句俗语掌故。人间是非的官司都打不清,何况神仙界。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南陇乡祭拜牛狮爷的由来......... 揭东县,南陇乡民有个祭拜牛狮爷的风俗。每年正月初五传说是牛的生日,在这一天乡民总欲抬牛狮爷来游乡,中秋前一天则演纸影戏纪念牛狮爷。
& & 传说古时候,揭阳地美都东山脚下住着陈、程两姓人家。有一年,中秋前一天,陈姓一个十岁孩子,他父亲叫他把牛赶到东边油甘山下吃草。时近中午,从山上跳下一只老虎,直扑孩子。大水牛护住小主人,与老虎斗了起来,老牛越战越勇,老虎被牛撬破肚皮,倒地死了。牛回头见小主人昏倒在地,便用自己的角子勾着小主人腰带回家来。回到家中,主人和邻居见老牛用角勾着孩子,认为牛把孩子撞死,众人一气之下,用铁锤把牛打死。这时孩子醒了过来,边哭边说出油甘山下老牛斗老虎的事。父亲一听立即到油甘山下一看,果然一头老虎倒在地上,才知道这牛真的斗死了老虎,才知牛是被错杀。回家后就把它埋在这油甘山下。又认为这是狮牛,就在这里筑起小神庙,供上老牛神位,备上三牲祭品祭拜,称它为“牛狮爷”。
& & 往后,乡人为自己上山放牛平安,每逢初一十五都来此祭拜,并在“三山国王”庙中塑了牛狮爷神像纪念。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食九皇斋 .............. 旧时潮剧班社的祭祀活动,有“食九皇斋”者。每年旧历九月初一至初九这九天,戏班必一律斋戒吃素。童伶们除在台上演戏不算,都散发披素衣。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食具器皿,便是违反禁忌,要被罚至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这九天里,潮州城梨园公所里供设祭坛,祭拜九皇神和斗姥天尊。祭祀仪式很特异:用一个谷斗装满米,中插一根小木柱。木柱上置9个小环,每个小环吊着一盏豆油灯,日夜点燃不熄,还焚香,供花果,演戏……梨园公所里呈现一派热闹又庄严的气氛。
& & 此礼俗当系来自古代的“九皇会”。
& & 清·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九月各道院立坛礼斗,名曰九皇会。自八月晦日斋戒,至重阳,为斗母诞辰,献供候戏,燃灯祭拜者甚胜。”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水仙爷神诞 .............
& & 潮俗沿海有水仙爷宫,如始建于明代的惠来神泉水仙宫,祀夏禹王。禹王庙,黄河长江流域甚多,民间尊为水仙圣王,也叫水仙王,神诞在十月初十。澄海永新村的水仙爷宫,其神诞却在九月初三,与水父水母神诞同日,可能是合二神为一神之误。
& & 按永新村老辈所说,该村的水仙爷是“水涝神”(即水涝之神)。民国某年,政府曾下令禁止立祀怪诞无稽之神,只许祀奉历代于国于民有功的人物。于是该村士绅倡议将原来“水仙宫”改名为“大禹古庙”,并另作庙门匾额,庙遂留存至今。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水父水母神诞 ..........俗称水父水母生,是潮汕沿海居民崇祀的潮水神诞辰。农历九月初三和十月初四,是潮汕沿海江河潮水涨得最高的日子,潮俗以此为水父水母诞辰。有潮水涨落的地方居民,常备三牲粿品到江河岸边祭拜。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双忠圣王...............&&双忠圣王是潮人崇奉的两位民族英雄,即唐至德二年 (757)死守睢阳城抗击安禄山叛乱而死节的张巡和许远。张巡,河南阳人,时为真源县令,前曾率小吏百姓在雍丘打败降贼的雍丘县令狐潮,并曾将劝他降敌的部下正法。睢阳城被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部下尹子琦围困时,睢阳太守许远(杭州盐官人)求张巡同守睢阳城,坚守数月,外无援兵,城中粮尽,“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既尽,巡出爱妾,杀以食之,远也杀其孥。” (《新唐书》)不久,城陷,张许均被执,骂贼不屈,被杀。朝廷赐立庙于睢阳城祀之,世称双忠。
& & 宋熙宁年间()潮州府派军校钟英(潮阳人)带贡物入朝,道经睢阳双忠庙,因景仰张许之烈,入庙斋拜,乞赐灵佑。当夜,梦得神告,庙殿后匮中有十二神像及一把铜辊,赐予带回;并说潮阳东山东岳庙左佛寺之后有大石屹立之地可以建祠祀之。
& & 钟英尊神之嘱,将神像铜辊带回置于东岳庙;本人遂“立化”为神。及后,人们每见东岳庙上空“玄旗双出”。旁寺僧人惊怪,报告了地方官,事闻于朝,乃令移寺建庙,祀张巡许远,并赐庙额为“威灵庙”,封张许为双忠圣王(张巡为忠靖福济昭圣灵佑王,许远为善利威济卫圣孚应王),钟英也被迫封为嘉佑侯,建专祠于庙内东侧,并祀。(见林大春《潮阳县志》、饶宗颐《潮州志·丛谈志》)。灵威庙并称双忠庙。庙联“国士无双双国土;忠臣不二二忠臣”为传世名联。宋末抗元重臣文天祥兵过潮阳,曾谒双忠庙,杀白马以祭,并刻“沁园春”词于石,表示与张许忠义同心。后文天祥兵败在海丰五坡岭被执,终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顶天立地气慨死节。自此,潮阳双忠庙是世人崇拜的胜地。潮汕各县均建有双忠庙,潮阳城就有三处。潮州城仙街头也有双忠庙,庙内有联:“童可烹妾可杀城不可降矢志保江淮半壁;生同岁死同年神也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并称传世名联。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南澳渔家崇拜三山国王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三山国王生”。这一天,南澳岛上两座三山国王庙里,香烛兴旺,粿品、大猪头等三牲摆满桌子,男女乡民川流不息,纪念传说中有功于国家和潮汕民众、受
历代皇帝所封的三山国王,祈求合境平安、出海得利。每月初一、十五,也进庙烧香。新船下海,也捧香灰入船供拜。
& & 至今在南澳以及潮汕、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的三山国王庙,都来源于揭西县(古称揭阳)河婆镇之西的霖田祖庙 (又名明贶庙、三山国王庙)。
& & 霖田的三山国王庙,何时传入南澳岛?据老渔民们所述,约在三百多年前,先在岛上云澳镇南台村海岸建了一座,后来在隆澳区的山顶村海岸,又建一座。门额上都各嵌石刻“圣王庙”,把三山国王庙的叫法简称之,但所敬之神都认为是三山国王。& & ·
& & 南澳岛圣王庙,有几副对联,写得高妙:
& & 坐镇三山神威显赫;德泽寰宇黎庶咸安。
& & 三山威名千载祀典;国王圣德万年神灵。
& & 圣驾坐镇显千秋;王恩德泽贯古今。
& & 神光着鞭堪嗟世上有狼马;圣德垂帛岂止海滨安善良。
& & 南台庙与山顶庙各有一段传说:
& & 1、“圣王”海峡情
& & 相传300多年前,台湾某地建了一座三山国王庙,特派人到粤东潮州,雇高明的工艺师,精心雕刻了一尊相貌威武的庙神。可是,神像在用船载往台湾途中,于海峡遇上了险恶风浪,船翻神丢。
& & 那尊木雕神像,飘浮到南澳岛东部的南澎海域,被出海捕鱼的云澳渔夫发现。他们恭敬地打捞上船,然后载返渔港,在渡口建庙祀之。
& & 台胞闻讯,驾船横渡海峡,来南澳岛,想移神像返台湾。进了庙里,按习俗烧香跪拜,向神祷杯,却祷不到圣杯,这表示神不同意返台。这样,不得移神赴台,空手而归。
& & 大约到了民国初的1915年,台湾高雄市龙仔寮一带,霍乱
流行,民甚惊慌。听说南澳岛南台庙里的“圣王”,原是台湾“王”,又颇“灵圣”,便派人远渡而至,恭敬地取了香灰,当作“圣王”的化身,坐上当地澳前村人陈嘉升的运输船回台,在龙仔寮的旗后创建了一座与南台村同规模的圣王庙。竣工后3天,恰巧瘟疫停止了蔓延。
& & 于是,南台庙至今在台湾人中享有崇高威望。常有来南澳岛的台湾渔民、探亲台胞,到此烧香。在台胞善心资助下,南台庙1986年重修,面貌焕然一新。它屹立在云澳湾畔,背北向南,面对大海。长14米余,宽5点9米,分前后两厅。大门口两侧,上有大型泥塑像,两扇又高又厚的大门扇,各绘着手执戈矛色彩鲜艳的神将秦琼与尉迟恭。庙顶嵌瓷,前部有乌王、秦罗二将。摩天岭后部脊梁上横贯着双龙抢珠。庙内后厅正中墙前大龛内,摆着近米高的圣王坐像。只见他满面红光,脸色威严,黑须至胸,赤着双脚,左足踏着一只小老虎,令人望之肃然起敬。
& & 2、“新王”与“旧王”
& & 两百多年前,山顶村长年(渔船技术员)黄大牛,从揭阳县棉湖(今属揭西县)请香灰来,在山顶村口建起一座圣王庙。
& & 清咸丰年间,南澳发生一次台风大海潮,水淹临海的山顶村圣王庙,庙里的柴老爷被大水冲飘得失踪了。人们四处寻无其影,只得重新雇人雕刻木像。可是,不久一夜,有人发现山顶村鸟岭下有光芒,寻之竟是那尊失踪之圣王雕像,故只得请进庙内坐位,形成“新王”、“旧王”并存。
& & 这样,自那至今,乡民拜神时,首先说“新王旧王,众神老爷公,姑婆妈土地公”,后才说所祈求之事。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三山国王特使出游俗 ...............三山国王是古潮州特有的地方福神,地方志称他们“有功于国,宏庇于民”。祖庙址在揭西县河婆镇,称三山国王庙、霖田祖庙、大庙。它肇建于隋,已有1400多年历史,比开元寺早二百年,为潮汕最古老的寺庙之一。目前其子庙在潮汕约有五百余座。
& & 解放前,每年正月初二至廿四日,三山国王以木坑公王为特使出游河婆六约,巡乡压邪,佑人健康,并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 出游前,即十二月廿三日夜12时后,香祝须先告问路程。路程分大溪落和细溪落,如要大溪上落,圣诰是阴阳杯,则说明三山国王同意了,路线即是从象门约起,至园埔约、马路约、南山约、龙潭约、狮头约后转宫,各约香祝回去后向人们公告路线。
& &&&正月初二早上,指挥大使和木坑公王在庙内对敬三次,后绕庙框三匝即起程。他们分两队,每队14人深入到各大村去,队伍排列是:饭餐旗、挑夫、锣鼓班、香案、特使、凉扇。
& & 到某村的指定地点,在火铳声中,特使即“下马”,村里的福首代表全村把一只生鸡放于特使面前,并备五牲祭拜,拜后才受村民祭拜三次。第一次是拜老年,祭品是鸡、鸭、蛋、鱼、猪肉及寿桃、茶、酒;第二次是拜新丁、新婚,祭品是果、糖、茶、肉丸;第三次是许福,祭品是糖、茶,祭拜时都要焚香、燃蜡烛、烧金锭,并放一红包于盘上,由香祝收取。最后行“起马”仪式:先放火铳三响,接着福首取生姜、盐碟、小刀、香纸蜡烛,跪三跪,拜三拜。此后村里的锣鼓响起(鼓多的有三十余面,二尺长,大如斗;锣多的也有三十余面;凸金一面),在“斗斗公!斗斗隆”的锣鼓声中,特使由二人抬着游巷,儿童们尾随后面,鼓声动地,热闹异常,这叫“迎老爷”。
& & 特使到村的最高潮是争相抢夺抬老爷。人们在指定的草埔沙坝堆放几堆山草(多的一堆十余捆),点火烧着后,许多鞭炮竿相继点燃,与特使跑步绕着火堆转,十余几十条年轻汉子争夺抬特使。其时火光冲天,鞭炮炸响,手忙脚乱,人声鼎沸。因为热度太高,福首端着水盆不断向争抢的年轻汉子们泼水。鞭炮放完了,特使即结束此村的“访问”,过别的村子去了。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南澳土地公与台湾土地婆..............
& & 南澳岛渔民都敬奉土地神,但是,南澳人一般只拜土地公,而台湾人却只拜土地婆。这里头有一段缘由。
& & 传说很古时候,台湾一对土地公婆,有急事想渡过海峡到南澳岛。正当走至海边,忽遇一位妇人在树下痛哭,便问其故。原来,那妇人是海峡对岸南澳岛人,这次随夫出航,遇风翻船,丈夫死在海里,她侥幸漂至台湾海岸,孤苦零丁,今想在这株大树上吊。
& & 土地公听后,想救妇人一命,要赠送点钱给她,却遭土地婆反对,说:“渔夫遇风,死在海底,何止千万,你勿多管闲事,俺应赶紧过海峡,到南澳岛去,免得误了自己的事。”
& & 土地公听后,对土地婆这种态度很恼火,于是,他只管给钱救济渔妇,并一气之下,单独奔往南澳岛了。
& & 那位遇救的渔妇,返至南澳后,把遇到土地公婆一事,介绍给乡亲们听,自此,南澳人民就一般只拜土地公,对没有良心的土地婆就不理睬了。而台湾渔民,因土地公去南澳后没有返台,就只好拜土地婆了。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渔民信奉妈祖 ............... 传说福建湄洲民女林默,她父兄及未婚夫一天出海捕鱼,遭遇大风,林默在家勤工纺织,其嫂见她骤然停机默坐,但口中衔一梭,两手也握紧梭子不放,良久如此。疑姑有病,赶忙端来开水送到跟前来,但呼姑不应。嫂以手推姑并大呼,林默开口应嫂。此时她口中梭子坠地,眼泪直流,长叹一声:“他,不得救矣I”嫂惊问其故,姑答:“亲人海上遇风,刚才已在营救中,忽见未婚夫失桅落水,不得生还!”嫂不信,待父兄归,言海上事故与林默所说者同,父兄得救者是因林默手上二梭紧握,而口中一梭坠地就是未婚夫那根桅倒了。林默后来悲痛而逝。传说她仙逝之后于海上屡救风浪中之渔民。海上作业者崇敬她,称她为“妈祖娘娘”,林姓者则称她为“姑娘”,供上神位,建庙祭妃,因而行船者初一、十五在舟中祭拜妈祖,每年三月廿三为“妈祖生”,隆重祭拜。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 村村有庙宇,信奉神名多........... 潮汕老百姓,自古以来信奉的神很多,村村都有神庙,尤其是平原较大的村庄和市镇,神庙就更多了。神庙中供奉的神偶,大多是木头雕刻,大的比人体还要大,漆上金彩,小的只
有一两尺甚至只有几寸高,脸手和衣着都是油漆的。神庙,潮俗统称为“老爷宫”。大的有厅殿天井,天井两边还有“龙虎”壁塑,檐角与庙脊还有各种图案塑刻或嵌瓷龙凤或鲤鱼、人物、戏出等等装饰。小庙只有小屋宽,中有神龛供桌。还有更小的只有一个模型式的小宫,里面置小型神偶,人在外面祈拜。
&&·&&潮人信奉的神,有神话故事的神,有历史人物的神,有与外地共通的神,也有地方特有的神,普遍信奉的庙神有:玄天上帝、天后圣母(又称妈祖)、慈悲娘娘、注生娘娘、保生大帝、真君爷、七圣夫人、三义帝君(即刘备、关羽、张飞)、花公花妈、福德老爷(又称土地爷、土地伯公、后土之神)、三山国王 (又称王公、村里的地头神)、木坑圣王、风雨圣者、文昌爷、魁星爷、太子爷……潮州城还有显赫的安济圣王。各行业也有各种神名,自设小神龛供奉。解放后破除迷信,各庙神偶被焚毁,庙宇也作别用或拆除。近十多年,一些旧庙作为文物保护,重新修建,成为当地景点。
& & 潮汕民间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种,惟以土地神最为普及。村社不论大小,必有土地神庙;营造坟墓,墓侧必设“土地神位”小碑(或写“福神”二字)。这种土地神乃起始于古代的田社神、社稷神。在潮汕农村还祀奉“三山国王”,把它视作最大的福神。清代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三山国王》中说:“三山国王,潮之福神也。”这是潮地特有的也是最为崇奉的地方保护神;民间俗称为“地头爷”。每逢村里谁家死了人,子孙或家人必到地头庙去报告,叫作“报地头”。
& & 土地神在城镇居民中也受到普遍祀奉。在不显眼的墙旮旯处贴上一张红纸,写着“地主神位”就算是神牌位。每逢旧历初一、十五或民俗大节日,必焚香供奉祭品。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寡妇与节妇亭 .............. 在封建社会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一女不嫁二夫,寡妇不再嫁才算贞节。潮汕妇女,也同样长期受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辛亥革命以前,寡妇一般都没有再嫁,守寡终身。潮州城及各县城,大多建有节妇亭,这种节妇亭,是大石头砌成的石牌坊,高达两三丈以上,下面为四支大石柱隔成三道石,称“三山门”。有的是横在街路上,人行车行要从这三道门通过;有的较小的是建在街路旁边。牌坊上面正中有横匾,刻写着“天褒节孝”之类的大字。牌坊的最上面也是由大石刻成的脊顶,像屋子顶上的脊檐一样,但厚而狭小。这些牌坊,都是有钱有势的官僚或儿子科名有成而为其母兴建的。有的甚至是皇帝赐建的,作为表彰某一贵妇人贞节的纪念建筑。这种由大石砌成的贞节牌坊,恰似大枷锁一样,把妇女的思想紧紧锁住,把年青寡妇的改嫁躁动情绪紧紧镇压,寡妇不再嫁也成为一种风俗,一直遗留至辛亥革命之后。当然也有年青寡妇由于生活没法度过而改嫁的,有的甚至是带了儿女改嫁,但在农村中则常受到暗中的贬议。
& & 把其所带来的儿子称为“随路仔”,或“贴秤仔”(贴秤是买卖肉类的斤两不够时,用零碎的肉补上去,这零碎凑足斤两的肉片俗称为“贴秤”)。由于潮汕侨属多,华侨在外面所见婚姻较自由的事多,受归侨言谈的影响,以及有的结婚不久而出洋丧命者,致家乡寡妇生活没法过而不得不改嫁。所以,辛亥革命后,寡妇改嫁的禁规也逐渐松弛,年青寡妇生活没法度过时,要改嫁与否也随其自愿了。但一般上是可以改嫁外村,而不在本村。而生活得过,又是家门较高以及有儿子的青壮寡妇是很少改嫁,没有儿女者则买孩子来养育作为后嗣。其实这也不是寡妇所愿,还是依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不仅有苦不敢言,性格上也有所变化,很多寡妇性格变得孤癖,对他人夫妻相爱易患妒忌,心理多少有些变态,与长期守寡有关。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破除迷信......... 迷信是愚昧时代的产物。迷信与反迷信,自古以来就相伴而行。如对鬼神的信仰,作为正统文化的儒家向来是存疑或排斥的。儒家的祖师爷孔丘就“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后来,儒家就一直恪守祖训,对神仙鬼怪听其自然,坚持“子不语”,不列其为正经,不予传播。他们未能用科学道理否认鬼神,但将谈神论鬼的记述排斥在经史之外,只能作野史传闻视之。在古潮州,有过许许多多有正统儒家思想的官员,采取上述态度,有的还真能采取行动,戮穿所谓神仙鬼怪的假象,取得反迷信效果;到了现代社会,则有了完全反神鬼破迷信的思想行动。
& & 历代府县志在对风俗事象的记述中,对迷信鬼神,几乎都持否定态度。清光绪《海阳县志》说:“贫富咸信鬼神,疾病托命于巫。更有称能觅死者,名曰师姑,述生前事,愚妇听至哭泣。…‘其祠庙庵观,无一乡一都不有。每有所事,辄求珓祈签,以卜休咎。有曰降乩者,自称为人禳灾,咒水出符……至登刀梯、卧钉床、走火路等事,多属不经,为可粲耳。”
& & 《潮州志·丛谈志》记录有几则宋明时其除妖魔鬼怪的事。如《焚庙绝凶祀》记宋政和间潮州通判沈造到任时闻有韩山神,须男女以祭。沈造即焚其庙、毁去神像,得巨蛇,杀之,凶祀遂绝。还有《杀妖蛇》一则,记宋时潮州有一佛寺内有大蛇被祀为神,前后到潮州为官者都祭祀它,有一位太守不信奉它,逢天旱,当地人就说是太守不信奉蛇神所致,这位太守便到蛇神庙去祭拜,“大蛇蜿蜒出”,将他吓得暴卒。时广东经略安抚使胡颖闻此事,命令寺僧将蛇抬出来杀了,将寺毁了,又将寺僧判了罪。
& & 最为人熟知的是明代有两位潮州知府破除迷信的故事,都在上述志书中记述。一为王源除怪石,一为郭子章驱独鬼。宣德年间,王源任潮州知府,修建广济桥,时闻西湖山有二怪不作祟,一为蟾蜍石,一为人形骷髅石。王源不信有什么鬼怪,命石工将石扑碎,“琢为广济桥用”,并书“潮州知府王源除怪石”勒碑于破怪石之处。石除怪也没有了,可见原来所谓怪,都是谣言传说。另一位万历年间知府郭子章赴任途中便闻潮州城有独鬼“夜现形淫人婢”。郭子章知是歹徒所为,上任后便写了一篇令城隍神驱独鬼的牒文,亲到城隍庙去,并追问司祝者:“独鬼是什么形状?”司祝说:“独鬼知道知府大人要叫城隍缚他,他赶快走了。”独鬼是何物,与司祝又什么关系,不难推断。
& & 清代也有许多官吏破除鬼神迷信的事例,最坚决的莫过于雍正年间曾任普宁、潮阳知县的蓝鼎元。他是一位正统的儒家学者,主张除崇祀儒家圣贤和祖宗、忠烈外,余者皆视为旁门左道。他在其所著《潮州风俗考》中,多方面抨击潮州陋俗,其中列举了“沉迷风水”、“信巫觋”等等迷信事象,说“鬼怪盛而淫邪兴”。所以,凡遇迷信害民之事,他都坚决清除。潮阳城有个巫婆林妙贵,自称后天教主,人称仙姑,与其自称仙公的奸夫胡阿秋狼狈为奸,在城北建庙,妖言惑众,说能役鬼驱神,为人治病求子,能使寡妇再会亡夫。远近各县求之者甚众,痴男怨女数百人尊之为师,日夜胡混,伤风败俗,甚且还演戏多日,大张旗鼓。蓝鼎元闻知,急令衙役拘捕,岂料这些衙役也怕“神仙”,豪绅宦眷也从中庇护,结果没有抓到一个人。蓝鼎元便亲自带队直捣妖穴淫馆,从密室淫床中现抓到十余人,并缴获能令人闻之便醉倒的闷香(迷魂香)等一批罪证,讯知其害人骗人真相,将主犯胡阿秋、林妙贵缚赴游街示众,大枷处死,再将淫祠没收,改建为棉阳书院,成为潮阳一县文教重地。
&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潮汕接受科学知识的渐多,一部分先进知识界和官吏,已完全不相信有鬼神之说,并坚决铲除迷信。清末潮阳县东山高等小学堂总教习、民国初年首任潮阳中学校长萧凤翥就是其中一人。萧凤翥初任东山书院高小学堂总教习时,其校址附近神庙甚多,迷信风极盛。当时东山校门前是“望仙桥”旧址,有两棵大槐树,被一些善男信女当作树神祭拜,人来人往,烟火缭绕。萧风翥命校工阿尾搬掉香炉,将地方清扫干净,阿尾迷信,他对两棵槐树说:“我是奉校长之命而干,求树神宽宥”。晚间回家后,心神不宁,大嚷大叫,头痛恶心,浑身不畅,由家人向萧校长请假,萧凤翥给了些钱,嘱延医服药,然后执手杖,对着槐树喝道:“你果其作怪,我明天把你连根挖悼”。阿尾家人十分骇异,将情形告知阿尾。翌日阿尾竟神志清醒,疑虑消除,照常上校工作。接着,萧风翥将东山古迹“曲水流”附近庙内“水仙爷”、“注生娘”等神像搬出焚毁,引起县城当时一番轰动。当时棉城一些地痞流氓,经常利用神像敲诈商家富户,常在半夜三更,到城隍庙内搬出“皂隶”神像,置于富户或商店门口,翌晨向其主人敲诈钱财。有一次,地痞流氓搬两身“皂隶”像,置于萧风翥住宅“耐轩”门口,翌晨,萧风翥发觉,即将神像焚毁,并联系当时治安部门,惩办肇事流氓,从此杜绝地方弊害。一次,萧风翥家中的小孩患麻疹,家属求神祷佛,安设“娘炉”,萧凤翥对此进行劝阻,以科学道理告诫家属应请医诊治,并将家中“娘炉”销毁。影响所及,不少亲朋戚友亦仿效其做法。萧凤翥认为人死后,按照家庭财力,办理丧葬,毋须延僧理忏。他认为诵经念佛,事属虚幻,乃浪费人力财力,毫无意义之举,告诫家属遵守教训,传说在他死后其家属子孙,并无办理延僧念佛之事。
& & 民国时期,各地政府也曾有多次破除迷信活动。如1929年揭阳县长吟学吕就曾派兵将城隍神扣留至县衙内,故有五年间揭阳城没有游城隍神。可惜各地的反迷信行动没有坚持不懈,或以罚代禁,甚至有收受贿赂,一任迷信活动肆行者。
& &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等一系列运动和经常性教育,封建迷信大为减少。但“文革”期间破“四旧”、“横扫封资修”,连一些政策允许的宗教信仰活动也被横扫,极左行动,使人们反感。近年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允许法定的宗教信仰自由;但有些迷信思想严重的人,借此大搞封建迷信,有些地方十分严重,造成诸多悲剧。各地政府以及有关群众团体,既因势利导,宣传宗教信仰自由,也宣传无神论;有些地方将群众祀祖活动,引向追念先人创业功德;将祭拜先贤英杰引向爱国兴邦的学习和学术探讨;将游神赛会,引向健康的游艺比赛;将宗教信仰引向发扬善心爱心,多行公益善举,为社会作贡献。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帝王名贤清官及英雄崇拜 ...........儒家提倡忠君和尊孔,民间受其影响,对汉族皇帝,特别是两个末代皇帝——南宋的帝昺和明代的崇祯帝,怀有亡君即亡国的心情对他们十分眷恋,不仅编造出许多传说追念他们,而且通过民俗节日活动等形式予以崇拜。如民俗的四月初八太子爷神诞,人们传说就是祭祀帝昺。有的地方如潮阳田心镇的天台古庙,就塑有帝昺及左右丞相陆秀夫、文天祥和组织义兵助文天祥抗元的乡贤陈梦龙的神像。三月十九日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日子,而十月十九日是民俗节日太阳神诞,民间为悼念崇祯帝便以三月十九日为太阳神诞。孔子是儒家老祖,朝廷列入官家祀典,过去府县官绅儒士每年春秋二祭和孔诞都要祭拜,书院学堂私塾开学都要拜孔。韩愈是大儒,又是刺潮的大吏,潮州学界自宋以来,尊韩成风,潮州府县都建有韩祠,个别乡村还建有韩庙,江山道路里巷书院学校以韩冠其名者甚多,如韩江、韩山、韩岽、韩堤、韩山师范学院、慕韩里、韩祠路等。儒家尊韩,影响所及,老百姓也有将他视为神者。澄海樟林古港过去曾建有小庙祀韩愈
神像,说韩愈教人食蒌叶,除瘴疠之病。当代潮州学界成立韩愈研究会,多次举行学术研讨会,也有信仰因素。
& & 潮人之敬仰曾为潮州做出贡献的名宦、先贤,除上述的韩愈和被祀为城隍神的郭春震、吴均等人外,各府县志有载曾为其建祠坊者不下数百人,如潮州建有“十相留声”坊,纪念曾来过潮州为官或曾经过潮州有过不同业绩,又先后曾任当朝相职者,如唐之常衰、宋之陈尧佐、文天祥、张世杰等,还有“八贤祠”者,祀唐宋潮州的八位乡贤赵德、许申、张夔、刘允、林巽、王大宝、卢侗、吴复古。其他历代名宦、乡贤列入祠祀的著名者,如唐潮州刺史常怀德、宋知州彭延年、丁允元、马发,明知府王源;府以下各县祠祀之著名者,如海阳乡贤祠之祀明状元林大钦;潮阳名宦祠之祀明知县宋元翰;揭阳乡贤祠之祀宋梅州知州陈希十及、明兵部尚书翁万达,名宦祠之祀明知县冯元飚;普宁名宦祠之祀清雍正知县蓝鼎元;澄海县名宦祠之祀清知县王岱等。上述诸多祠祀之建置,都是官绅所为,曾经在一定时间内使人敬仰这些人物,但时过境迁,并未在百姓中形成崇拜习俗,至民国时期,这些祠字多已废弃,或作他用,唯一在民间形成崇拜习俗的,多是民间奉为神者,其中之一就是沿海一带民间建立的周王公庙,至今香火不衰。周王公庙,又称巡抚总督庙,祀清康熙初年两广总督周有德和广东巡抚王来壬。清初,朝廷为防沿海居民勾结倭寇侵扰海疆或与外国贸易,强令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地为之荒的空前浩劫,后经周总督王巡抚冒死上奏,得以复界,居民回乡,百姓为纪念其功恩,处处立庙奉祀。许多族谱记述了这椿事,影响极深,这是对有功于民者崇拜的典型例子。
& & 英雄崇拜,有极强的生命力,潮人对英雄人物神的崇拜证明这一观点。潮人最崇奉的英雄神主要有关圣帝君、双忠圣王、文大元帅和陆丞相,还有陈兀帅、许夫人、飞龙人主,他们都是实有其人的人格神。关帝是妇孺皆知的三国蜀将关羽,作为人的关羽和作为文学形象的关云长以及作为神的关帝,都是国人共同崇拜的偶像,潮人也一样,处处设庙,喜看关戏,讲《三国演义》关云长的故事,近年大小商家更将它祀为几乎唯一的财神,其他财神逐步退位。
& & “双忠圣王”也是一个例子。“双忠圣王”即唐至德二年(756年)死守睢阳城抗击安禄山叛乱而死节的民族英雄张巡和许远,其事迹惊天地而泣鬼神,朝廷赐立庙于睢阳城,世称“双忠”。宋熙宁年间,潮阳城开始建双忠庙后,潮州府各县也建双忠庙,而以潮阳双忠庙香火最盛。近年潮阳各处双忠庙社,恢复祀拜和游神赛会,也因为他们也是人神合一,既适应当地居民传统的祀神心理,也是英雄崇拜的一种纪念形式。
& & 文大元帅和陆丞相即南宋抗元名臣,辅幼帝南下的左右丞相文天祥和陆秀夫。两人都与古潮州有血肉情深的关系。文天祥两次带兵人潮抗元平叛,后一次在海丰五坡岭不幸被捕,解潮阳海门出海,南下北上,孤忠大节,最后在大都(北京)就义。后人在潮阳东山建有大忠祠,今人在海门立有大型塑像,各处还有文马碣、崇文亭、“终南”刻石、和平里、相国石等纪念文天祥的胜迹。在谷饶等乡镇还有多处的元帅坟,据称是当年文天祥部将阵亡者之坟墓,民间统称为元帅坟,今人修建一新,十年大祭十分隆重,纪念文天祥的胜迹,今已成为旅游点,敬仰者众。陆秀夫前曾尊帝命奉母携妻儿安置潮州居辟望港(今澄海城陆厝围),后又辅幼帝过潮州,最后殉节压门。潮人祠祀于潮州。母墓在南澳并附葬其衣冠,故人们又称为丞相墓。事实的准确性如何,苟勿论,人们出于对殉节英雄的崇敬,均视为真,今更扩建为陵园。上述种种,均显示潮人对两位英杰景仰之殷切,神化的成分极少,特别是对陆秀夫,几乎没有祀为神者。
& & 抗元英杰,潮州志士烈烈轰轰。海阳人潮州推锋寨正将摄州事马发,孤军守城,城破全家尽节,后人祠祀并于殉节之地金山顶上立墓,景仰至今。其余由民间立庙者,如饶平之建有陈元帅庙、揭阳之建九天圣王庙之祀抗元民军首领陈遂(吊眼),饶平之建夫人庙、娘娘庙之祀抗元女英雄许夫人,潮阳之建有天台古庙之祀抗元义军首领陈梦龙,都是对抗元英雄的崇拜。再有饶平民间之建有飞龙庙,以祀明嘉靖年间农民起义领袖“飞龙人主”张琏;潮州、饶平之建有威惠庙和圣王祠祀唐初平蛮乱,置漳州的“开漳圣王”陈元光;畲族之图腾崇拜,祭祀退番兵的祖宗龙犬,举行招兵节盛会,都是潮人英雄崇拜的显例。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 ..............道教是多神教,除信奉太上老君和张天师等道教直系的神明外,各路神仙:天神、地祗、人鬼、各行各业的祖师神、民间信奉的俗神、杂神,都可纳入其崇奉对象。
& & 道教本系的最高神职,如同佛教有释迦、药师、阿弥陀三身(或称三世)佛一样,它有三清(或称三尊)最高神:第一神是玉清元始天尊,是晋代葛洪创造的;第二神上清灵宝天尊,其来历是理不清的糊涂账;第三神才排上教祖太上老君,称为太清道德天尊。一切正规的道观,大殿正中祀的就是这三位神明。
& & 道教最高集团除上述“三清”外,还有第二级的“四御”。“御者帝也”。“四御”就是辅助“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的全称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四御”中以玉皇为首,人们最熟悉。道教宣称“三清、四御”统率天地万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
& & 潮人信奉道教系统众神仙,主要是太上李老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真武帝)、张天师和八仙中的吕洞宾(吕祖仙师)与韩湘子。韩湘子因实有其人,是唐宪宗时被贬来潮任刺史的韩愈的侄孙,而且是神话中驱石建浮桥的神仙,人们对他有好印象,从前除在广济桥上建庙奉祀外,今人也从俗将广济桥定名为湘子桥。
& & 除上述道教本系诸神仙外,人们最热衷的是与他们生活较有直接关联的俗神,主要有城隍神、财神、福禄寿三星、天后、保生大帝、龙尾爷虱母仙、雨仙爷、公婆神、注生娘娘、珍珠媳娘以及各行各业的行业神。
& & 城隍神,俗称城隍爷,是城市的保护神,原属自然崇拜诸神之一的水庸神。水庸即沟渠,古代城市多有护城沟渠,所以水庸神就是城市保护神。隋唐以后,历代统治者又逐步封王爵等级,并逐步扩大其神职,从守御城池,保护治安,到水旱凶吉,惩恶扬善、科名升迁,都归城隍管理,成为地方最高阴间城系统治者。明朝朱元璋登基之后的洪武三年,整顿祀典,诏令天下分级建城隍庙,他对礼臣说:“城隍神历代所祀,宜新封爵。”所有府城隍封公,州减隍封侯,县城隍封伯。他又下令仿照各级官府衙门规模建造城隍庙,所以,有的城隍庙规模不小于府县衙门,原饶平县城三饶镇的城隍很大,故有“饶平城隍大过府”的俗语。朱元璋又令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职,这是他利用神权来进行统治的典型举措。于是城隍神系,也仿照衙门建制,有所谓六部,六科官员之设。历代相袭,天神、地祗、人鬼杂处,其主神除无名无姓的城隍神外,也常有以曾在当地为官的“正人直臣”死后被奉为城隍者,甚至还有善鬼充任城隍者。潮汕就有“小鬼升城隍”、“水鬼升城隍”的神话传说。不过这只是传说,而真被祀为城隍神的地方官员或忠臣名将者,在潮汕则有数处。他们或为与抽象的城隍神并列为主神或就是城隍主神。如清代末年潮州府城隍主神是咸丰年间曾任潮州知府、镇压过吴忠恕等农民起义军、同时也做过一些如兴修水利等好事的吴均;黄冈城隍神则是明嘉靖二十四年出任潮州知府、重建黄冈城以御倭寇的郭春震;潮阳城隍则以“监察司民佑显伯尊”与明正德年间知县宋元翰并列为主神;城隍爷则退居在侧房内;揭阳城隍主神是“伯府大人”(不明出处,俗称大老爷),民国初年改祀鼎鼎大名的抗金名将岳武穆,“伯府大人”退居后厅。南澳县深澳城隍祀郑成功的部将陈豹为主神。潮汕的城隍庙以揭阳城隍庙最著名。清末海阳林大川《韩江记·速报司》说:“我潮神明最显赫者,潮阳双忠、揭阳城隍、澄海北帝、海阳速报司也。”如何显赫,都是神话,无可稽考;但上述神庙,当年香火之盛是真的,其中揭阳城隍之赛会十分隆重,该庙设有长明灯会、灯橱会、赛宝会等,南洋各地善信还组织有敬拜团体,每年组团前来参加赛会活动,其中的灯橱会、赛宝会,成为当地展示艺术精华的盛会。
& & 财神,俗称招财爷。财神有多种:赵公明、比干、五显、五通、五圣、五路神、利市仙官、招财童子、陶朱公,还有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子贡和三国刘关张三结义的关羽也被奉为财神,都各有其传说或史料为依据。潮汕人所祀财神,多指赵公明和陶朱公。赵公明,民间称为赵元帅、赵玄坛,神号全称是正一龙虎玄坛元帅,是道教之神,古籍有关记载及传说甚多,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谓上帝差三将军督鬼下凡取人命,赵公明即三将军之一。赵公明在道教神系中是被视为冥神、瘟神的,名声并不好。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称其为蛾眉山仙人,以助纣抗周亡身,后被姜子牙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管辖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这些管财物的神之后,他就成了财神总管。各地奉他为财神,实肇于小说(参见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至于陶朱公是史有其人的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他助越灭吴复闰后,知越王勾践可同患难不可同安乐,遂携西施女隐姓埋名泛舟五湖,经营生意,号陶朱公。后人以其善经营获富而奉为财神。至于子贡这位孔门大弟子,姓端木名赐,以擅交际经商,也被奉为财神。关羽是个历史人物,但他进人民间心里,多得力于小说《三国演义》,被视为忠义偶像。他由人而神化之后,是个全能的神明,也是儒释道三教都崇奉的偶像。他被专祀为财神是因为相传曾生擒关羽的曹操给了他大量财物并封他为编将军、汉寿亭侯,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稀罕这些财物、名位,将财物留下,趁夜间护卫着同时被擒的刘备夫人逃出。关羽重信义,而生意人需要信义,故被奉为财神。另一传说,他发明了出纳账簿和算盘(见日本人洼德忠《道教诸神》四人民出版社),才被奉为财神。近数十年海外华商多奉这位关帝爷为财神。因为刘关张是结义兄弟,故也多有三位并祀者。近年,潮汕个体和三资企业发达,受海外影响,祀关也成为风尚,牙祭也有改在五月十三日关帝爷诞的。不管人们所祀的财神是谁,以往都定其神诞在六月廿四日,但长江流域凡祀赵公明为财神者,其神诞在正月初二。民间还有文财神武财神之分,文者指赵公明、比干、陶朱公。但赵公明的神像是执钢鞭、骑猛虎,威风凛凛,故也有认为他是武财神的;而背倚青龙偃月刀,捧读《春秋》的关羽,也有被视为文财神的。目前祀关成为风尚之后,祭拜就不限于五月十三日神诞,几乎凡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都祀拜,有的是夜日香火不断。这是当代的一大奇观。
& & 福禄寿神。人人都想发财,所以人人都拜财神。有财并不就有福有禄有寿,最好是福禄寿都有;因此在道教神系中就有了福禄寿三星神。俗语说:“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三星神源于道教的三官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其神职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信仰源于原始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后来道教称为三元大帝,是三兄弟,上元大帝是天官,生于正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中元大帝是地官,生于七月十五,所以七月十五叫中元节;下元大帝是水官,生于十月十五,所以十月十五也叫下元节。三官都在其生日执掌神职,人们就在这三个日子拜三官,希望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但是后来演变成为福禄寿三星神。三星神作为神像印在纸上进入千家万户贴在墙上成了年画,成了人们贺春的礼品,寄托着祝福的心愿,神性已逐步减弱。在潮汕,以枫溪为中心的瓷塑十分发达,当代更大量生产福禄寿三星组塑,成了著名的艺术品,广销海内外。但其释义也已具体化为三个人物,即:晋代的巨富石崇代表福,他身穿锦服,手握天书,环佩缠身,一身富气;唐朝的开国功臣郭子仪代表禄,安置在中间,他王冠蟒袍,玉带围腰,肩飘绶带,气概凛凛;神话传说中的南极仙翁代表寿,他鹤发童颜,喜眉笑口,执杖捧桃,龙钟老态。当代有许多入家将福禄寿三星陈设在客厅中,并不焚香敬拜,仅是一种艺术欣赏品了。
& & 海上保护神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俗称妈祖。自宋至清历代皇权对这位海上女神有20多次的封号,但人们能记起的只有这些简称和俗称。还有,因为她是由人而神的,作为人她姓林名默,林姓的人称她为姑母、姑妈。多数的记载说,她是宋代人,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一渔村。父林愿,官至都巡检。林默有一兄和五位姐姐,她是小妹。传说她出生至满月都不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默,人们称她默娘。她自小聪慧,曾从师读书,过目成诵。她晓天文、熟水性、懂卦爻、知医理,心地善良,更有神力,多次搭救遇难航船,有许多神奇传说,故被视为神人。她未嫁, 28岁之年九月初九日逝世。逝之日,湄峰山上,彩云冉冉升起,人们认为是神归仙境,为其家乡建庙。妈祖崇拜自宋代以来,传布我国沿海各省及南洋群岛。潮汕妈祖庙也甚多,单南澳岛有18座,汕头市区也有10多座,其中妈屿、升平路头、厦岭、华坞四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居民历来崇拜妈祖,特别是商民、船民、盐民尤普遍,船民船中都祀妈祖神像。每年三月廿三日神诞隆重祀拜,市区居民不拜者,也常在这一天吃炒面卤鹅,成为不迷信的俗信。
& & 海上之神,原不止妈祖,海龙王就是人人皆知的海神,但自妈祖崇拜兴起之后,海龙王逐渐为人淡忘,少见有庙。另外,有两处本地籍的海神庙——饶平县海山岛的三义女庙和南澳岛的英公庙,却受到当地居民的崇拜。“三义女”据说是真人真事演化为神的。传说清乾隆年间澄海外砂乡三位少女为反抗封建婚姻的迫害,三人自缚在一起投河自尽,尸体漂流至浇平海山岛海面,被人捞起葬在海滨,因其遭遇深受人们同情,且有潮州歌册《三义女》流传民间,后来又传说“三义女”能护卫渔船民避灾得利,人们在其墓地立碑亭,称为三义女墓,有人称为庙。当地群众和过往渔船民多有祀拜者,外地未见有庙。
& & 长年公庙则是南澳岛之云澳渔民崇奉一位曾帮助当地桁槽渔民生产而殉难者的庙。此事《南澳县志》及《潮州志·丛谈志》有载,说云澳捕鱼之桁槽作业,所插椿木多波浪冲坏,渔民苦之。明崇祯年间,有一个年约四十,身穿蓝布衫,头缠青布帕,自称福建连江人氏,姓英,善插桁椿,渔民便请他指导插桁椿,当年桁椿便不被波浪冲坏。次年,渔民又请他指导。在一个桁位上,他说,此桁欲固,必由他亲自下海,可是这一下便不见他上来,寻尸无踪。渔民们派人到连江报慰其家属,但遍访未有知其人者。此后渔民插桁椿,再无被冲倒之患,人们认为这是英氏的功恩和灵佑,便立庙奉祀,视为桁槽生产之神。其庙称为长年公庙,俗称英公庙。长年或许是其真名,后人转解为桁槽师傅之意称桁槽师傅为长年。
& & 在潮人信奉的仙道人物神中,有两个影响最广的仙,一个叫虱母仙何野云,一个叫雨仙爷孙道者,都有许多神话传说,府县志以及一些笔记类杂著都有记载,都以神的传说记述。近年有些文人撰文著书,以其有坟墓古迹,将它视为信史,并无确实证据,故仍应视为传说的人物神。虱母仙在潮人的心目中是位风水先生,为人立寨门、点墓穴,十分灵验,有许多传说,因而被视为神仙。潮汕有许多庙,多称龙尾爷庙,主要在潮阳、普宁、揭阳等。最早的庙建于明初,是揭西县金和镇仙陂乡的三山永峙庙,内正位祀龙尾爷虱母仙。传虱母仙与该乡二世祖曾同朝为官,故祀为主神;庙的规模最大者是潮阳仙城风景区的福天宫;另就是传为其死处贵屿镇凤港村虱母仙墓,今称何仙陵。虱母仙是什么人?清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有简要记载:“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鸟之术,至潮为人择地,而多不插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忏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何野云也,世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垒,然传为所葬处。”民间传说和今人的一些文章,都说虱母仙何野云是元末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陈友谅的军师,陈友谅兵败后,他化名何野云潜来潮阳等地,为人建寨立墓过活,被视为仙人,死在潮阳风港之后,被尊为神。民间传说,何野云原名柯逸,但查陈友谅军师并无柯逸其人,今人查出陈友谅有个军师叫邹普胜,近年一些报刊文章便传抄说虱母仙何野云就是邹普胜。
& & 雨仙爷,也称风雨圣者,传说是宋代揭阳登岗孙畔村一位能预知风云晴雨的神童,人称孙道者。明清以来,揭阳县志、潮州府志、省通志以及《韩江闻见录》、《潮州志·丛谈志》等均作轶事异事记载。清顺治吴颖《潮州府志》卷十“轶事部,仙释附”有“孙道者”——则,说:“宋乾道间有孙道者,桃山都人。九岁时,其嫂晒谷,者曰:‘雨且至’,嫂詈之,道者扬竿,雨随漂谷。嫂将炊,命采薪,道者曰:‘我已有供火者。夜以足代薪,而炊已熟’。尝牧牛,以竹枝圈之,牛不敢逾。年十二,人城,见官府祷雨不应,道者往祷辄降。淳熙中,牧宝峰山,忽不见。乡人旱则诣宝峰祈雨云。”其他文字还记有朝廷敕封为“灵感风雨圣者”,塑像建庙奉祀以及种种神话传说等。但建庙奉祀多在揭阳与潮安交界诸地,影响还不广。及至清乾隆年间广州三元里地方一个三元宫祀孙道者,称为“羽化孙真人”。此事乾隆年间的大诗人袁枚在其《续子不语》卷八中有《仙童行雨》一则记其事,说当时粤东亢旱,制军孙公祷雨无验。时恰逢他来潮州,途中见有人聚集在山坡前,说是在“看仙童”(求雨),孙制军便与群官徒步去看,果见空中有一童子,背挂青篮,腰插牛鞭,便对空中仙童说:“如你果真是仙,能使老天爷在三天内下雨,以救庄稼,当建祠祀你。”只见仙童点头。顷刻,天上出现浮云,接着大雨滂沱,数日之内,广东全境迭报降雨。孙制军便命人绘像,在广州建起了三元宫,题曰:“羽化孙真人”。之后,香火甚盛。袁枚在此则记述的末尾说“此乾隆五十二年事。歙邑洪介亭游粤东,亲见迎孙童子像……”。袁枚是据洪介亭口述而记的。制造这则神话的是这位制军大人,他治早无计,却领受了一个求雨有应的“功绩”,在省城建了一个圣者庙。当代人以科学智慧识天文,以人力抗旱防涝,人们已逐渐不相信仙童的神话了,因此对雨仙爷的信仰淡薄,几处有名的雨仙爷庙,只是作为古迹留下来,其神迹在民间已少人说起,研究民间信仰的文化人则甚有兴趣,近年有多篇记述。
& & 还有一位保生大帝,也是潮人普遍奉祀的,福建南部百姓更加熟知,称他为大道公,原名吴本(音涛),北宋期间人,出生于今漳州市龙海县角美镇之白礁村,后迁今厦门市海沧镇之青礁村,是个悬壶济世的名医,后世被奉为神,有多种封号称号,福建、台湾、粤东——带保生大帝庙,都是祀吴本的。但许多称为真君庙或慈济庙者,究竟是祀吴本,还是祀晋代的名医吴猛及其门徒许逊,有的就含混不清,因为他们都有“真人”、“慈济”的封号,老百姓都称为真君。明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吴猛真君曾“神游于邑之西乡,往往托医药救人,乡人因号其地曰仙陂”。当地在北宋熙宁年间已建有“慈济堂”,明万历改“炼丹古庙”。潮阳各地从炼丹古庙分香火建庙者,应是祀吴猛的。但民间传说及今人一些文章却说吴猛曾到过潮阳,将神话的“神游”讹解为真的来过潮阳,神话成为“信史”。老百姓信奉神多是跟着神话走的,文人下笔却要分别清楚。近年闽南一些学者研究吴本,考证甚详,除记神话,更从历史、文物、医学、民俗等侧面进行研究,还神的本来面目,才是有价值的。
& & 潮人信奉的神在旧社会还有很多,如各行各业都有其祖师神,上述仙道诸神也都是有关行业崇奉的神,只是因为人人都想发财,就都拜财神爷,人人都想健康,就拜保生大帝,其他行业,如建筑泥水木工之祀鲁班爷,药材行业祀药王邳彤以及孙思邈、郭祖、华佗仙师,戏班之祀田元帅等都同一理;还有求生育者之拜注生娘,保麻疹安全者之祀珍珠娘,保床第安全者之祀床神,还有拜门神、井神、厕神等;甚至还有赌钱的拜醉仙,当妓女的拜铁板桥头仙师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迷信者所拜神系种类已渐少,多拜通用的共神,如地主爷。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佛门诸神 ............... 在佛门诸神中,潮人最为信奉的是观音菩萨和唐宋间潮阳的两位高僧——大颠和大峰。老百姓并不理会佛教系统的来龙去脉和教义教规,仅是盲目性和功利性地选择某些寺庙中的佛神崇拜。如人们传说陆丰碣石玄武山的佛祖最灵显,许多人包括海外潮籍华人不惜耗钱耗时舍近求远前去奉拜,以求玄武山佛祖赐给“灵签”。潮汕各地都有佛寺,有的也很著名,如潮州开元寺、揭阳双峰寺等,而且佛门诸神齐全,平常也有人虔诚崇拜,但总不如到藏身在道教玄武庙中的玄武山佛祖那么起劲。
& & 在佛门诸神中,四大菩萨(也称大士)是仅次于佛门三位最高神(释迦即如来佛,燃灯佛、和弥勒佛即布袋和尚)的最高神职。四大菩萨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依佛门的解释,菩萨的职责是帮助佛用佛的宗旨、教义“解救在苦海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将他们度到极乐世界中去,了却一切烦恼,永远欢乐。”但人们独钟情于观音菩萨。观音是观世音的简称。据佛经所说,观世音原是个王子,是莲花所化生。后来几经神化,在东汉末年传到中国,在中国又几经神化,落户在浙江普陀山,又再由男变女,成为中国佛神中级位最高而且是唯一的女佛神。传说她是大慈大悲,神通广大的救世主,因而成为超级女神。她能现三十三化身,因而演绎出中国33位观音,如千手观音、杨柳观音、坐莲观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水月观音等等,一个个都是漂亮端庄的女性,因而更受人们的喜爱。近年各地艺术界雕塑的或是海外华人捐赠的进口观音形象更美。但是“观音生雅有一败”,就是那双脚还是像男人一样大。因为观音能化成多种职责的佛神,普遍受到人们特别是妇女的崇拜。潮汕有句俗语“求雨要拜雨仙爷,求子要拜观世音”。潮汕人多子多福思想浓重,也是崇拜观音的一个原因。
& & 大颠和大峰是真有其人的和尚。大颠就是韩愈刺潮州时与之有多次互访,被韩愈称为“颇聪明,识道理”、“能外形骸,以理自胜”活到93岁的高僧,其传略被编人《潮州先贤像传》。他俗姓陈(一说杨),名宝通,唐开元年间出生于潮阳。“幼岁心远尘俗,志慕云林,”后跟随高僧惠照,学佛有成,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等佛学著作,成为研究和传播佛学有业绩的高僧。他初筑庵于白牛岩,后移置灵山,即此后著名至今的灵山护国禅寺,香火甚盛。他有什么善举,史无记载,民间只有一些神奇传说。他之著名,是因为他有著作,并与韩愈交往。韩愈离潮时还留衣赠别,三封书信,被儒佛两家炒得沸沸扬扬,至今争议未休。老百姓崇拜大颠,主要在潮、普、惠,其他地方祀大颠者极少。惠来溪西村有个大颠祖庙,是因为传说大颠曾许愿□□□□为该村民求雨而有“灵应”,以后将大颠奉为“雨神”,当年大颠求雨的山丘,也被称为雨山。
& & 与之相比,宋代的大峰有所不同。大峰是个未见有论佛著作,不见于高僧传而今也被称为高僧的僧人。据说,他是浙江温州人,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生于北宋末年,进土出身,弃官削发,法号大峰。他发慈悲愿,云游四方,至潮阳和平里,创灵泉寺。时遇当地干旱,瘟疫流行,为救灾民疾苦,施医赠药;又见当地大江阻隔,水流湍急,过往者常有覆舟致死之灾。乃四出募钱粮木石,历尽艰辛,终于筑造了至今犹存在的18孔百米长桥——和平桥。在桥将成时,他便圆寂,享年86岁。当地百姓为颂扬大峰功德,建报德堂立像以祀,也传播他建桥的许多神奇传说。至清代以来,他的功德更传播到海外,本地和海外多处建庙奉祀,并且形成了以大峰为旗帜的崇拜系统和善堂组织,广行善举。人们对他的崇拜,虽也夹杂迷信成分,但大峰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有功于民的大善人。近年自1981年以来,海内外善信捐资出力,在和平桥北面桥尾山原大峰墓园和灵泉寺附近已逐步修复和兴建包括有上述墓、寺和古碑亭、大峰纪念馆、大峰医院等联体的大峰风景区。崇奉大峰广行善举的善堂也在逐步恢复或重新组织,它们不周宗教团体,而是慈善团体,由民政部门管理。崇奉大峰的泰国报德善堂近百年来做了大量的慈善公益事业,包括华侨医院、华侨学院、崇圣大学等,海内外崇拜大峰的善信已超越祈求大峰赈灾赐福心理,而进入弘扬大峰广行善举、为民造福的精神境界,逐步淡化迷信成分,增强纪念和仿效的成分。& & ·
泡网分: 72.762
帖子: 5279
注册: 2006年06月
潮汕地方民族信仰习俗 ................自然物神................对自然物神的崇拜,也叫自然崇拜。崇拜对象即天地日月风云雷电动物植物山川河海之神。这些自然物神,多数被人格化而成人格神,有一部分且被列入官祀之神。据旧志记载,列入府县官祀的自然神有代表土地和五谷的社稷和风云雷雨山川之神,古潮州府县均设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专祀。城隍原也是自然物神,后来也演化为有其人的守护神,各地多有祀当地功烈官员为城隍者,且多众神杂处,这是官祀的。这些列入官祀的自然物神,在民国时期已被废。民间崇奉的自然物神,则是有选择地保留着,至今不废。潮人奉祀的自然物神,主要有天地父母、太阳公、月娘、水父水母、雨仙、风伯、三山国王·、五谷主、树神。所谓天地父母,具体神名就是太阳公、土地伯。老百姓门楣上普遍挂着写有“天地父母”红宇的灯笼和一个竹筒香炉,就是对天地父母的总祀。太阳公也称天恩公,有些地方专门建庙,称天恩庙。土地伯公则处处有庙,称福德老爷庙,俗称伯公庙,庙中的一对慈祥的公婆偶像,就是土地公土地妈。筑坟墓者在墓的前右方立有“土地神位”之碑,老百姓家中墙边常有一香炉,称为地主爷,都是土地之神。月娘娘和牛郎织女星是天象崇拜的自然神之二种,平日不作神奉祀,只在中秋和七月初七之夜由妇女拜之。当代,七夕乞巧之俗已废,中秋拜月则盛行。灶是人造物;有灶神,称灶君,也叫司命公或司命帝君,管一家祸福,衔头很大,实也是自然物崇拜之一种。古有“女不祭灶,男不祀月”之说,故男人不拜月,但延及后代,祭灶不唯男人,普遍还是女人所为,男人也有拜月者。
& & 山川之神,潮人最普遍奉祀的是本地特有的三山国王。它发源于今揭西县城河婆镇附近的巾、明、独三山的山神,历史悠久,其人格化的过程,后人称“肇于隋、显于唐,封于宋”;被潮人视为总管地方的福神。河婆镇有古庙,称“明贶三山国王庙”和“霖田祖庙”,俗称祖庙或大庙。潮汕城乡处处建有三山国王庙,周边地区以至台湾及南洋群岛有潮人足迹之地都有其庙,历来香火旺盛。
& & 五谷爷,有的地方叫五谷母,有的地方避开男女之别称五谷主。潮汕地方不见有其神庙,但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和十月十五日一年早晚稻收成时节,用米粉、花生、油麻、黄豆等合制成各种象形的粿品,如谷穗棵、尖担棵、谷箩棵等摆在香案上祭拜,香案上用米筒装白米作香炉,围一圈红纸算是五谷主的神位。有些地方的小贩以为五谷主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出卖绘有神农像的小画在每年的这两个所谓神诞期在乡中出售,也有人买后贴在墙上当五谷神拜。农民每年两次拜五谷主,虽不隆重,但很普遍,这是对五谷的虔诚。
& & 青蛇崇拜是潮人对自然物神崇拜较有特点的一种。许多学者认为闽粤有蛇崇拜的长远历史,古闽越人有以蛇为图腾者,祀蛇有追念祖先的意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蛇”称:“闽、东南越蛇种也。”后代潮人多来自中原,对于蛇,除对青蛇敬畏外,都是痛恨的。它伤害人畜,能打死即打死,俗有“见蛇不打三分罪”之说。对青蛇就不同,认为它是神,称为青龙,建庙称青龙庙,神像是青龙王形象,是保护水土安宁的神。影响最大的是潮州城南门外韩堤的青龙庙,又称安济圣王庙,祀安济圣王王伉。历史上有两个王伉,一为汉永昌大守,一为明云南监司,皆是有功于民的地方官,由潮州人移其神灵来奉祀的。安济圣王是人神,青龙是蛇,是自然物神,两者可能混而为一。《潮州志·丛谈志·异部》有“蛇神”条,叙述此事甚详,但无结论,称:“蛇神之出处,众说纷纷,其为蛇,为青龙、为水神,为冯真君,为天帝、为游天大帝,为双忠之使,为太守王伉,为监司王伉……今采众说并存之,何必溯源哉。”潮人对青蛇确有视之为神物的习俗,见青蛇不打,甚至逢江河水涨,上游漂下来青蛇,捞起放青龙庙或树石洞中奉祀;另,又称一种黄头的青蛇为黄头娘,都反映出一种崇敬之情,故应是自然物崇拜之一种。
& & 水父水母崇拜。潮汕沿海江河,每逢农历九月之初三和十八日,潮水高涨,俗称“初三流,十八水”。每年则以九月初三和十月初四日为最高潮,俗便以此二日为水父水母神诞,沿江海居民,常在此两日备三牲粿品到河海岸边祭拜,不见有庙和神像。
& & 树神崇拜。潮汕村寨周边,多栽种榕树,终年常绿,覆盖面甚宽,炎夏为人畜休憩之所。老榕树躯干虬曲,长有根须,世人尊之为神树,常有村民焚香祀拜,榕树也称为神树。其他古木茂林,也常有被视为神树者,称为神树林。
& & 上述诸种,是潮汕地区较为普通的自然物神,其他尚有祀风伯的风伯庙,祀火神的火神庙,祀湖神的湖神庙,祀耕牛的牛狮爷庙等。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自然神,有的逐渐被人们淡化或遗亡了,有的因有同类神职的社会神存在,改祀了社会神,如一些地方建有祀治水圣王夏禹的水仙宫,人们改祀水仙爷;有的则可能是将自然神与社会神合二而一,如澄海永新乡的水仙宫,其神诞是九月初三与自然神的水父水母神诞同日,可能就是视水父水母为夏禹王了。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灯修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