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帝是刘协怎么死的的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三国人物之死系列(20)曹丕之死
三国人物之死系列(20)
新《三国》75、76集浓墨重彩的演绎了曹丕篡汉的前前后后:曹丕先后派文臣相劝、武将相逼,汉献帝刘协悲愤不已,于是迫于无奈三让其位。随后,迁往任所(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不料乘船漏水,属下让其换船,刘协却说自己只配沉入江河,于是溺水而亡。
  高希希作这样的安排或许是为了让刘备登基名正言顺,或许是为了让汉献帝刘协的人生更显悲剧。但是,从情理上讲,汉献帝窝囊了大辈子,为什么以前不自杀偏偏要禅让之后再自杀呢?果真有死志,他大可以让曹丕弑君而死节,为什么要自杀呢?
  我想,刘协再糊涂,也不可能先把地位禅让于曹丕再自杀吧?
顺便说一下刘协。这个大汉的末代皇帝太窝囊,我不想专门写他了。那么,历史上的汉献帝怎么死的呢?
  正史上记载,公元220年10月,汉献刘协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算是另眼看待。汉献帝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到最后也没有摆脱被取代的命运。十四年之后,即魏青龙二年(234年),献帝死去,终年54岁。魏明帝曹叡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
不说窝窝囊囊的汉献帝刘协了,还是说魏文帝曹丕吧。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臣,曹丕大喜,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没有同时联合蜀汉攻吴国。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
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或许有的好有的坏,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录下来。   
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後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 2,修复洛阳,营建五都,推广儒学文化。   
&& 3,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   
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5、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
&& 6、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    
7,创立九品中正制,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  
 &8,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9、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漠北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这是曹丕军事上唯一的重要建树。
据史书和演义,曹丕的身体可能就是不大好,儿时就有肺病,时不时吐血,还不让人说出去,带病坚持工作。因此,40岁就早早去了——又一个要官不要命的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刘辩_百度百科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中国(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刘宏与的嫡长子。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传记(即本纪),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终于被废为,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刘辩出生于五年(公元176年),父亲是汉灵帝,母亲是来自宛县(今河南省
南阳市)的宫女何氏,所以刘辩是庶出。皇子刘辩出生后,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被废两年后又晋升为皇后。
在刘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辩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中,而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刘辩本名,称他为“”。因为史道人有道术,何氏想凭借他的道术保护皇子辩。[1]
灵帝不喜欢刘辩,而喜欢所生的皇子刘协。群臣奏请灵帝立皇太子时,灵帝认为刘辩行为,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想立皇子刘协为太子,但因在宫中受宠,而且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一直到灵帝驾崩时都没有立太子。[2]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病重,弥留之际将心目中的继承人皇子刘协托付给他特别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同年夏四月十一丙辰日(公元189年5月13日),灵帝驾崩,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皇子
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后宫。但是何进刚从外朝进入后宫,蹇硕的司马是何进的旧识,向何进迎面走去,并用眼神暗示何进。何进大惊,先退出,从便道回到军营,然后谎称自己生病了,不能入宫,蹇硕的计划因此失败,而皇子辩也得以顺利继承帝位。[3]
灵帝驾崩两天后(同年夏四月十三戊午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刘辩在灵帝后为帝,史称少帝。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封九岁的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封后将军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4]
蹇硕在少帝即位后仍然想改立皇子协,又害怕何进掌权后会杀了自己,乃求助于等其它,但他们或与何进亲近,或为了自保,不听从蹇硕的话,反而向何进出卖了。不久,何进乃命令逮捕蹇硕并诛杀之。[5]
末年,东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朝廷外部爆发了黄巾民变,东汉朝廷在镇压民变的过程中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形成各地事实上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朝廷内部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为首的集团在镇压民变期间短暂联合后再度敌对。刘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位的。少帝辩继位后,由于年少,一切政事取决于的母后和手握兵权的国舅大将军何进。何进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宫变的发生。
何进在诛杀蹇硕后,更进一步欲将宦官们全部诛杀,便召带兵入京助他一臂之力,并要求妹妹同意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准。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戊辰日(公元189年9月22日),何进再次进入何太后居住的长乐宫,要求何太后同意他诛杀全体中常侍。、段圭等宦官们听到风声,乃先下手为强,在宫中的嘉德殿前将他杀死。何进的属下、张璋、等得知何进被杀害,乃带兵欲入后宫杀尽宦官。[6]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六己巳日,天亮后,宦官们在后宫中坚持不住,乃入长乐宫奏报何太后,谎称大将军的部下谋反,乘机裹胁何太后、少帝、陈留王协和省内官属,劫持宫内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德阳殿。[7]
中途被尚书所救。[8]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七庚午日,张让、段圭等迫于追兵,被困北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等数十人步行出谷门。入夜后到达。[9]
皇帝所用的六颗玉玺未随身携带,无公卿跟随,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夜里到达黄河岸边,碰到了少帝一行。闵贡率骑兵于快破晓时追上。少帝又饿又渴,闵贡乃杀羊进上,又厉声斥责张让等人祸国乱政,并持剑砍死数名。张让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到,乃向少帝拱手再拜,并叩头辞别,随即投河自尽。[10]
闵贡扶着少帝与,乘着夜色追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徒步往南行,欲回皇宫。走了几里地,得到百姓家一辆板车,三人乘车到洛舍后,下车休息。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八辛未日天亮后,找到两匹马,少帝独骑一匹,陈留王与合骑一匹,从雒舍往南行,这时才渐渐地有公卿赶来会合。[11]
奉何进之令入京“勤王”的率军来到显阳苑,远远望见宫中起火,知道发生了变故,便统兵急速前进。天还没亮,来到京城西,听说少帝一行在北边就要回宫了,就率军与大臣们一起到雒阳
城北的北芒阪(今北邙山)下迎接少帝。少帝望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董卓上前与少帝叙话,少帝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而一旁的陈留王则对答如流。董卓十分高兴,觉得陈留王比少帝贤能,而且认为自己与抚养陈留王的董太后是同族,于是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立陈留王为皇帝的念头。[12]
汉灵帝末年,民间盛传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宫变发生时,刘辩已经登基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不久就成为皇帝(献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万骑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少帝和陈留王上了北邙山少帝,至此童谣灵验,形容当时的政局混乱。[13]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八辛未日(公元189年9月25日),回到宫中,大赦天下,改元为。[14]
入京后,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但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服他,乃决定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由于董卓手握重兵,朝中除和外无人敢反对,遂定下废立大计。[15]
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公元189年9月28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诏书立刘协为帝,废黜皇帝为王,还政。
诏书颁布后,太傅把废帝弘农王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陈留王遂,改元永汉,是为。然后袁隗扶弘农王下殿,向坐在北面的新皇帝称臣。见废帝此状,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心中悲痛,但都敢怒不敢言。[16]
董卓废少立献的第二年正月(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山东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等起兵讨伐董卓。怕他们以迎废帝王复位为名讨伐自己,干脆将弘农王害死。董卓将弘农王置于阁上,于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公元190年3月6日)派郎中令进献毒酒给弘农王,说道:“服此药,可以辟恶。”弘农王说:“我没有病,这是想杀我罢了!”不肯喝。李儒强迫他喝,不得已,乃与妻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饮酒过程中,弘农王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乃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歌毕,弘农王对唐姬说:“爱卿是本王的妃子,势将不复为吏民之妻。自己保重,从此长辞!”遂喝毒酒而死,时年十五岁。[17]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献帝下诏将哥哥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谥曰怀王。[18]
李傕、郭汜之乱后,献帝得知嫂子唐姬尚在人世,乃颁下诏书迎接她,封她为弘农王妃,将她安置在已故弘农王的墓园中。[19]
父亲:孝灵皇帝 母亲:
史书上有记载的刘辩的妻妾只有一个,即。
儿子:刘民
汉灵帝:“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20]
董卓:“皇帝冲闇,非万乘之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21]
袁绍:”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21]
卢植:“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21]
毛宗岗:”甚矣,帝之多文矣。既作感怀诗于前,复作绝命词于后。文章无救于祸患,我为天子一哭,更为文章一哭。“[22]
鲁迅评价刘辩临终前的诀别为“汉宫之楚声”。
汉少帝刘辩在所著的《》第二至四回出场,生平基本与史实一致,不过《演义》中刘辩被废之后因作“怨望之”而被董卓抓住把柄,与母亲、妻同日在永安宫被所害,何太后被李儒推下楼跌死,刘辩被灌毒酒而死,唐姬被绞死。但历史上则是被迫迁于永安宫的何太后先被毒死,未作诗而被置于阁上的刘辩被迫服毒酒而死,唐姬则活到了之乱以后,得知唐姬尚在人世便告诉了献帝,献帝封她为弘农王,在弘农王的墓园中度过余生,不知何时所终。另外,《演义》将刘辩被害之事放在群雄讨伐董卓之前,事实上在刘辩被废以后不久关东群雄就已经举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起事时刘辩尚在人世,起事之后刘辩才被董卓所害。
《三国演义》的点评者、父子奉少帝刘辩为正统,即使他被废为弘农王之后仍称他为“帝”、“”。[22]
1994电视剧《三国演义》:朱峰饰演刘辩;
2015年电视剧《武神赵子龙》:孟彦森饰演刘辩。
《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周天游注:“史道人者,史子眇也,乃道术之士,后欲依其术善护皇子。”
《后汉书·何进传》:“初,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皇后有宠,且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
《后汉书·何进传》:“六年,帝疾笃,属协于蹇硕。硕既受遗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硕谋不行,皇子辩乃即位,……”
《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
《后汉书·窦何列传第五十九》:“故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其书示进。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
《后汉书·孝灵帝纪》:“八月戊辰,中常侍张让、段圭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宫,攻诸宦者。”
《后汉书·孝灵帝纪》:“庚午,张让、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幸北宫德阳殿。”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仰数段圭;圭惧,乃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
《后汉书·孝灵帝纪》:“让、圭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
《后汉书·孝灵帝纪》章怀太子注引《献帝春秋》:“河南中部掾闵贡见天子出,率骑追之,比晓到河上。天子饥渴,贡宰羊进之,厉声责让等……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向天子辞……遂投河而死。”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贡扶帝与陈留王夜步逐萤光南行,欲还宫,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至雒舍止,辛未,帝独乘一马,陈留王与贡共乘一马,从雒舍南行,公卿稍有至者。”
《后汉书·董卓列传》:“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搜神记·第六卷》:“灵帝之末,京师谣言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到中平六年,史侯登蹑至尊,献帝未有爵号,为中常侍段圭等所执,公卿百僚,皆随其后,到河上,乃得还。”
《后汉书·孝灵帝纪》:“辛未,还宫。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
《后汉书·董卓列传》:“卓兵士大盛。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公卿以下莫敢对。”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灵帝中平六年”:“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
《后汉书》谓“十八岁”(见《后汉书·卷十》:“王谓姬曰:‘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自爱,从此长辞!’遂饮药而死。时年十八。”),而按余书皆可推出是“十五岁”。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孝灵皇帝下中平六年(己巳,189年)……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四。”“孝灵皇帝下初平元年(庚午,190年)……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
《后汉书·皇后纪下》:“初平元年二月,葬弘农王于故中常侍赵忠成圹中,谥曰怀王。”
《后汉书·皇后纪下》:“及李傕破长安,遣兵钞关东,略得姬。傕因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傀儡皇帝汉献帝死在哪又葬在哪?汉献帝刘协生平
&&&&&称帝,汉献帝是被杀了还是被软禁了?汉献帝死在哪里又葬在哪里?  降为“山阳公”  死后,曹丕袭魏王和汉丞相职。一些大臣威逼汉献帝学习唐尧虞舜把皇帝位禅让给曹丕。220年十月,曹丕如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曹丕从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降为了山阳公。不过这个山阳公还比较尊贵: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效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浊鹿城。  刘协离开都城前去山阳的时候,曹丕还非常客气地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刘协的山阳浊鹿城在哪里?  记者日前在修武县文管所采访了修武县博物馆原馆长长。他介绍说,刘协被封的山阳城在如今的焦作市区,居住的浊鹿城在修武县李固村。  曹丕为什么把刘协贬到山阳呢?  冯清长说,一则这儿离曹魏的首都不远,便于监视;二则刘协有个皇子曾被封为“山阳王”。  末代皇帝大多结局很惨,刘协为什么能活下来呢?  冯清长说:一是刘协在位32年一直是傀儡,刘家的势力已经不足以对曹魏政权形成威胁;二是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二女儿曹节是皇后,曹节的性格比较刚烈,曹丕即位后向曹皇后索要皇帝玺印,曹皇后竟敢将玺印掷于栏板之下,并且大骂:老天有眼,决不让你长久!  食邑山阳居浊鹿  山阳城不是为汉献帝刘协专门兴建的,而是早已有之,焦作被称为“山阳大地”就来源于山阳城。  山阳城位于焦作市东郊待王乡墙南村周围,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为保护山阳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设计中因此而改道。  日前,记者在山阳城遗址采访时看到,山阳城的城墙保存还比较好。  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韩长松介绍说,现存的山阳故城大部分高出地面,因为地下水位过高等原因,山阳城没有进行过考古发掘工作。山阳城始建于战国初期的魏国,东汉中晚期和时期达到最繁荣,隋唐时逐渐沦为残垣废墟。  韩长松说,历史上和山阳城有关的名人很多,其中两个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秦时,山阳城为长信侯的封地,这个嫪毐就是与母亲赵私通而备受宠信的那个人,后被秦始皇车裂而死。再一个就是汉献帝,由皇帝而为“山阳公”,使山阳城名声大振。  冯清长说:山阳城是刘协的封地,“山阳公”衙门所在,但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浊鹿城。  浊鹿城距离山阳城18公里,位于修武县五里源乡李固村南。  记者赶到李固村采访时,发现村南的浊鹿城已所剩不多,几段土墙突兀在原野中。  冯清长说:浊鹿城在隋唐时渐废,浊鹿城的名字也逐渐不为人知,代之以俗名李固村。  为什么叫李固村?冯清长解释说: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后,曹丕派遣李固驻守浊鹿城,监守山阳公,一直到晋代到刘协的孙子刘康时,守军才撤走。李固村的村民应该是当时守军的后裔。分页:1/2页&&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
·····
·····
·····
凡是有人谈起刘备的死党,必然想到关羽、张飞二人。不建安七年,四十一岁的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寻得了他一大金由女真族完颜部酋长阿骨打于1115年创建的,继位的苻坚(338——385)?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是否就是那个在与乌雅束闻听弟弟在头鱼宴上的遭遇后是又惊又喜,惊的是阿骨打的二千五百女真战胜了多于自己N多倍的辽兵,阿骨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大体没有一个男人会喜欢狭隘、阴狠的女人。我们解读武神秘的古埃及曾经有过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他恢弘的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光绪帝作为“能够接受新思想”、“颇有作为”的青年皇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中国读书人多以清“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月球未解之谜:月球的十大未解之谜你知道多少?1.月球金代的皇帝陵以云峰山为中心,埋葬的比较集中。包括真在辽朝统治时期,辽国对生女真(当时称为女直)一共封赏阿骨打称帝对耶律延禧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没想到阿东京的地位在当时的辽国相当重要,当时的辽国共有五京李小龙究何而死?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小龙在一夜之间就离开大而化之地说,中国古代属威权社会,统治者不希望臣民作为刘邦的结发之妻,吕雉勤劳质朴,与刘邦甘苦共担;作这时,魏延献上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自己带5000精兵宋军作战非常勇敢,卖力。几乎消灭了金兀术这一路继而小时候,常听大人说革命前辈的故事,其中就有“天下侠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一、战争前因说来话长,简单说,晋楚争霸,吴国崛起,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公元一九二八年,蒋介石确立他在国民党内领导地位的那一年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勇”如徐帅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年仅15岁的安倍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4日发表战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降世总会有许多异象,孙坚也不例外世上的事历来如此。有暴富的必然有速贫的,有得意的必诸葛亮当然自己自己的妻子的舅舅蔡瑁一直厌恶刘琦,甚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刘备能成就霸业,显然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更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在《孟子·万章下》一文里,记载有“齐宣王问卿”的故曹操这个人的确很了不起,不仅胸襟远大,而且目光如炬夏侯霸的事迹在史书上很是少见,人们了解他更多的是通卫国文懿公主(856年-870年),又称同昌公主,本名不详,许昌庄肃公主(?—?),唐宣宗李忱女,母不详。公主下嫁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忱的十一个平原公主(833年—862年),唐宣宗李忱第十一女,母不详饶安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义和公主(?—?),唐宣宗李忱女,母不详。相关史料《新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女性美的观念由质朴趋于华丽,从自然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发展。魏晋时褒衣博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导语:说到七夕节,很多人都会想起牛郎织女的传说吧,在古诗词中,鸟类们的出镜率可是非常高的。要是按现行中国回族向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说道僵尸,我们不得不说远古四大古神。也就是女娲、伏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步。它是经徐树铮(日-日),字又铮、幼铮相传人去世后,先由阴间快捕黑白无常带走三魂六魄,交立身篇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冤家”一词常常用来称呼那些林朝英撰述玉女心经,虽是要克制全真派武功,但因其对《神雕侠侣》的男女主人公杨过、小龙女。这是两个极为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史上最可怜帝王之汉献帝刘协
每当我们打开电视看到电视里古装片的帝王一言九鼎,万人之上,无人之下何等威风的气魄。难免会衷情于帝王情节。但是纵观中外各国历史中当皇帝当的郁闷,甚至整日形同惊弓之鸟或木偶的皇帝并不在少数。汉献帝刘协就是其中一个。并且绝对有资格称得上可怜帝王的代表人物。
我最早了解这位汉献帝是在《三国演义》里,三国里描述的故事先是董卓擅权,带剑入朝,动辄呵叱。迁都洛阳,无须请奏,火焚皇家墓室,废除汗帝刘辨,劫天子并后妃西去。刘协自从九岁开始坐上这个泰山之顶,他高处不胜寒,几乎没有一天好日子。后来董卓身亡(具体情节一概不讲,因为我们都太熟悉了),刘协还没来得急笑呢,雪上加霜,又遭李、郭之乱。史书上记载(《三国志》)李催劫持皇帝一家,仓皇出逃。在逃亡的过程中,没有粮食和水,当时正处盛夏,饥渴难耐。当时的大臣脸上都露出了饥饿的表情,皇帝刘协请求一些米和一些肉。李催知道后指着刘协的鼻子,大声呵斥:“你小子还吃肉呢,要肉没有,想吃的话吃腐烂发臭的牛骨吧!”皇帝大人此时没有母亲的关爱,又没有范蠡那样的大臣陪同其身边,只有挨饿的份了。饿了渴了只有忍着,饿的实在受不了就在地里挖野菜。晚上没有被子盖,睡觉在一烂草房就可以将就了,看见了吧!堂堂一国之君生活竟然不如当今一要饭的。时不时的还有生命危险。刘协就是在这样没有关爱的环境下饱受着欺凌,这样必将铸造他的性格最大特点————懦弱。在整个少年时代,他的记忆只有恐惧。没有母亲的关爱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幸福玩乐的时刻。他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被杀,自己所到之处遍地是尸体,到处是战乱逃亡的人和饥饿的百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苦难之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朱元璋),死亡和暴力刺激着刘协的大脑神经,使他畏惧暴力和害怕死亡。终于平定郭、李之乱后,刘协好不容易来到洛阳,此时此刻洛阳只剩下残垣断壁。当年宏伟的宫殿和四通八达的街道不见了,在战乱中一座座文明被毁,百姓流离失所,方圆百里都是荒凉的田地。献帝刘协只得暂时住在老太监家里,大臣们就更惨了,他们住的是政府暂时搭建的救济型住房,那真是冬冷夏热,老鼠跳蚤啥都有。尚书郎以下者,每日都得自己打水和种粮食,颇有那上世纪知青下乡的感觉。但是在东汉那生产力底下和洪涝虫灾严重的年月,当时大臣饿死、病死不计其数,这样的生活决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此时的洛阳成了一个建在坟堆上的城市。
&&&&&&后来就到了我们熟悉的曹操迎天子驾幸许都,献帝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高,但是精神生活却每况愈下。汉献帝的一生最害怕的人估计就是曹操了。在曹操的监视下,献帝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曹操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在他的监视下那是个什么感觉?总有一种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感觉。《三国演义》里写国舅董承衣带血诏谋反曹操的计划败露,董承等均被处斩,灭三族。刘备先前借故出走,得免于难。这是献帝跟曹操一次近乎公开的抗争,事后曹操进而加强了对献帝的控制,京官大多调为曹操的官员,左右侍卫全是曹操之人。曹操深知献帝的价值,对献帝本人始终不敢加害,但献帝的日子过得越发难堪了。曹操事发后入宫寻仇,来弑杀董贵妃。当着献帝的面,命武士将怀孕五个月的董贵妃勒死与宫门之外。后人有诗曰:“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汉献帝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被勒死,那是个什么感觉。这种情况就是放到现代,恐怕十个人有九个都会对自己的老婆拼死相救。而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毫无作为,可见刘协对曹操的恐惧之深。更为惨烈的还在后面,建安十九年十一月,曹操派华歆带人捕杀伏皇后,伏后吓的躲在宫中的墙壁中,华歆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伏后,可怜的伏后被华歆破壁搜出,华歆揪着伏后的头发拖着她向宫外走去,经过献帝面前,伏后大声呼救,此时的汉献帝有什么表现呢?马上表示出沉默,装作不认识。伏后大哭大喊不止,汉献帝此时才说了一句话:“我自己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呢!”汉献帝说这句话的时候估计是哭着说的,贵为天子,一辈子都脱不开失魂落魄。“安史之乱”中的唐明皇在惨也惨不过汉献帝,想到唐明皇眼看自己心爱的女人上吊而死而失声痛哭。而汉献帝面对着伏后被曹操乱棒打死,伏后所生两子被残忍杀害,伏氏家族百人被诛而表现的“麻木不仁”大气不敢出一声,实在是叫人感到悲哀。
汉献帝直到曹操去世也没有迎到光明的那一天,曹操儿子曹丕即位(曹操和他的儿子是虎父龙子,跟诸葛亮呈鲜明对比)曹丕对献帝的欺凌更甚于父。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纵使群臣逼宫,令献帝退位,支持曹丕接班,并成魏文帝,汉献帝面对这些世袭汉碌而在关键时刻反攻倒算的大臣们彻底绝望了。为了能平静的度过余生,汉献帝签署了这份“卖国条约”。从此天下少了一个汉献帝,多了一个山阳公。
PS:三国演义所描述的汉献帝难道真的是如此懦弱和窝囊吗?也未必,罗贯中在他的作品中已经明显表现出了亲刘的特征,估计是为了突出曹氏父子的“白脸”,而故意把汉献帝给无能化。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留下了汉献帝的聪明果敢的一面,裴注引《献帝纪》中记载,卓于混乱中寻的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卓问少帝缘由,少帝答得磕磕巴巴,不知所云。“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由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在幼年时汉献帝刘协是个聪明的阳光少年,如果天下太平,汉献帝也许会成为一个有道明君。或许是经历了跌跌撞撞的众多经历和被监禁而失去受正规教育机会后,汉献帝刘协才变的软弱无知吧!
&&&&&&&&&&&&&&&&&&&&&&&&&&&&&&&&&&&&&&&&&&&&&&感谢《三国演义》和《历史的荒谬》以及《三国那些人儿》
&&&&&&&&&&&&&&&&&&&&&&&&&&&&&&&&&&&&&&&&&&&&&&&&&&&&&&&&&&&&&&&&&&&&&&&&&&&&
作于高中毕业后的假期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献帝刘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