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的诗意被爆菊是什么感觉?

红楼梦12首菊花诗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红楼梦12首菊花诗是什么意思
1。是说的12个女子吗,都是谁2。每首诗大概是想说什么,谢谢指点
不用把12首诗罗列出来.
提问者采纳
  忆菊  蘅芜君 (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 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 ’,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访菊  怡红公子(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诗词鉴赏】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 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 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 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 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 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 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 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 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种菊  怡红公子(宝玉)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诗词鉴赏】  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  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对菊  枕霞旧友(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诗词鉴赏】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 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供菊  枕霞旧友 (湘云)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诗词鉴赏】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 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 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 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咏菊  潇湘妃子(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词鉴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 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 “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 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画菊  蘅芜君(宝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诗词鉴赏】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问菊  潇湘妃子(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诗词鉴赏】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 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 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 。”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 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簪菊  蕉下客 (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诗词鉴赏】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 韵。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 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菊影  枕霞旧友(湘云)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诗词鉴赏】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 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 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 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菊梦  潇湘妃子 (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诗词鉴赏】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 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残菊  蕉下客 (探春)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诗词鉴赏】  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 ,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 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 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 司”去。 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 括她自己的结局。“万里寒云”正是她远嫁时的况味;“暂时分手莫相思 ”也可同“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曲子对应起来 。  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提问者评价
谢谢,非常棒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忆菊冷月寒宵惹旧思,东篱把酒正秋时。婷婷玉蕊无香迹,袅袅金英有梦知。花谢花开人去远,江南江北雁来迟。清蛩唱彻纤枝瘦,独锁西楼脉脉期。访菊小径芳园闲步游,乱红飞处九华留。粉装玉女着晨露,紫凤明珠照晚秋。十丈垂帘花脉脉,金风万里叶悠悠。诗心不舍东篱韵,一步三停九转头。注:粉装玉女、紫凤明珠、十丈垂帘、金风万里,皆菊中良品。种菊闲亭静圃待君来,百媚千姿玉手栽。红袖添香篱下醉,黄花弄影院中开。幽园慢数陶公令,秀阁频推李杜杯。固守诗心方寸地,清笺雅阕远尘埃。对菊碧叶疏枝蕊挂金,仙姿神韵伴霜深。凭窗把酒花前醉,卧榻闻香梦里吟。司马执筝弦外曲,文君鼓瑟柱上音。寒庭有约难如愿,月有晴来也有阴。注:在弦乐器中,支在琴弦下面的,常为竹、或木制的,称为弦柱。供菊风栏竹榭聚良俦,玉瓮朱嬴案上幽。篱下禽华为妙季,瓶中寿客不伤秋。斜阳缓缓窗前隐,素月绵绵梦里游。残叶凝霜随雨落,琼台有韵为诗留。咏菊独卧寒篱任露侵,西风起处待知音。珠凝瘦蕊迎霜笑,翠染纤枝对月吟。袖底闲词幽雅韵,怀中雅赋自然心。年年岁岁重阳酒,玉镜高悬照古今。画菊烟寒墨淡也骄狂,素影芳姿不可量。拓笔习枝涂浅露,挥毫写蕊点薄霜。心中犹有黄花韵,纸上方留月朵香。傲骨铮铮难绘饰,丹青未就又重阳。注:月朵均为菊花的别称。问菊院圃秋深花自知,披霜枕露卧寒篱。风萧雨瑟征鸿远,夜永更长明月迟。阆苑仙葩谁解语?潇湘玉女几相思?太真含笑娉婷舞,可是三生缘定时?簪菊踏露撷芳步履忙,黄花朵朵饰秋妆。三分妩媚三分醉,一半风流一半狂。冷月寒风帘底雾,苍鬟素髻镜中霜。残枝满圃埋枯草,尚有余香隐鬓旁。菊影云遮素月一重重,楼隐亭藏黯夜中。庭院清风摇妩媚,轩窗红烛映玲珑。花居寒圃随霜艳,梦落瑶池逝水空。金蕊含差窥宝镜,琼枝玉叶两朦胧。菊梦风冷霜寒庭院清,雨凄灯黯夜难明。鸳鸯未解相思谱,鸾凤不求山海盟。漫卷珠帘听叶落,轻撩纱幔叹枭鸣。深更惊起怜娇影,谁解黄花不了情?残菊西风瑟瑟草枯欹,又是东篱凋雪时。玉殒香消仙羽落,英飞蒂散冷霜披。孤园处处黄花泪,荒圃层层绿萼迟。入眼风华随雨去,唯有雅韵寄相思。**************************************************************红楼菊花诗原玉十二首:宝钗(蘅芜君)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宝玉(怡红公子)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宝玉(怡红公子)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湘云(枕霞旧友)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湘云(枕霞旧友)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黛玉(潇湘妃子)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宝钗(蘅芜君)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黛玉(潇湘妃子)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探春(蕉下客)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湘云(枕霞旧友)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黛玉(潇湘妃子)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探春(蕉下客)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宝钗(蘅芜君) 原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湘灵鼓瑟次韵和:
西风入梦起秋思,唱彻清蛩叶落时。
自去东篱寒骨病,每怀荒径月魂知。
鬓边青发因霜老,镜里红妆对酒痴。
几载得还君莫问,重阳未必是归期。才子 次韵和:
小楼昨夜又相思,无赖寒蛩惊梦时。
傲骨恰能解我意,高格不肯诉人知。
风侵北雁春心远,霜冷东篱秋色迟。
借取一枝同比瘦,重阳过后见何期?《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二《访菊》宝玉(怡红公子) 原诗:
闲趁霜晴试一游, 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 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 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湘灵鼓瑟次韵和:
素衣裁月踏霜游,不教红尘枉自留。
碧土苍痕封齿印,竹篱茅舍梦清秋。
坐惜幽冷千觞醉,对看浮云半世悠。
乍见罡风休作恨,来年重上故人头。才子 次韵和:
踏月寻诗觅旧游,露浓霜冷苦淹留。
玲珑茅舍一丛雨,点缀竹篱半院秋。
疏影茕茕情脉脉,寒香缕缕恨悠悠。
不辞强做攀花客,寄上佳人玉案头。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三《种菊》并和宝玉(怡红公子) 原诗: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湘灵鼓瑟次韵和:
农趣童心一处来,也寻秋韵并霜栽。
朝寒夜雨频相顾,冷月斜晖恼未开。
何意求他遁世路,谁堪共我忘忧杯?
莫缘曾是南山客,不肯轻留篱上埃。才子 次韵和:
一叶清霜别圃来,佳人并手用心栽。
殷勤细雨频频助,羞涩寒香怯怯开。
红袖添香识雅韵,黄昏把酒解幽怀。
时时暗祷西风过,不教轻沾镜里埃。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四《对菊》并和湘云(枕霞旧友) 原诗: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湘灵鼓瑟次韵和:
离枝疏叶碎着金,相看无眠月影深。
立尽宵寒难自顾,执干杯盏复微吟。
山河万里飘零梦,书剑廿年寂寞音。
若得秋风能解语,忍从花底费光阴。才子 次韵和:
一叶清霜一叶金,西风染就嫩黄深。
易安把酒卷帘看,陶令伤怀抱病吟。
北雁来时耽锦字,东篱何处问芳音?
中庭伫立无心绪,空有寒香对月阴。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五《供菊》并和湘云(枕霞旧友) 原诗: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湘灵鼓瑟次韵和:
别来何事病中俦,半盏松醪一脉幽。
日里消磨唯瘦影,枝头惊顾却残秋。
魂销枉作风尘怨,霜起重拾落寞游。
此去应怜诗稿冷,零香似梦怎堪留?才子 次韵和:
数遍群芳未可俦,梅花输色杏输幽。
闲篱偷赏三分月,信手折来一段秋。
玉案霜凝添旧句,妆楼风冷待新游。
诗心从此常怀戚,为怕寒香不肯留。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六《咏菊》并和黛玉(潇湘妃子) 原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湘灵鼓瑟次韵和:
萧园疏雨客愁侵,重唱当时篱下音。
竟许风尘悲白发,非关病渴解长吟。
临霜未写千秋志,傲世更伤一片心。
谁念芳华凭梦老,天涯彳亍忆曾今。才子 次韵和:
朝雨频摧夜露侵,暗香犹自慰知音。
行来叶底丛丛怨,醉向篱边密密吟。
风锁幽怀藏月梦,霜雕傲骨解秋心。
是非荣辱凭谁论,绝世高格动古今。《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七《画菊》并和宝钗(蘅芜君) 原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湘灵鼓瑟次韵和:
持杯论盏赌疏狂,笔墨丹青何计量。
云袖并着一色冷,清宵吹落九天霜。
蜂蝶缱绻疑春近,花叶斑驳沁指香。
莫道佳节无故友,此君共我醉斜阳。才子 次韵和:
窥写丹青喜欲狂,佳人笔底费思量。
若非红袖怜飞墨,自是青丝怕染霜。
一纸幽寒一纸韵,几痕清淡几痕香。
卷帘移酒邀春色,看教蜂蝶醉重阳。《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八《问菊》并和黛玉(潇湘妃子) 原诗: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湘灵鼓瑟次韵和:
九月苍茫付梦知,谁添秋色故园篱?
难寻旧雁频伤远,独语西风可怨迟?
既是霜魂怀露冷,何留瘦影抱忧思?
陶公酒渴兼花癖,醉里相怜曾几时?才子 次韵和:
傲骨高格众已知,独将俗媚问东篱。
一丛疏影霜飞早,几处深闺月落迟?
若是寒香甘寂寞,何盈翠袖惹相思?
西风唤比东方朔,也有无言以对时。冰玉 次韵和:
清秋吊影共谁知?恙恙冰心对晓篱。
傲骨仙格凝泪泣,娇魂瘦影慕风迟?
风流才子呵香醉,幽怨红颜抱缱思。
露紧霜深摧韵冷,谁人慰我落魂时?《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九《簪菊》并和探春(蕉下客) 原诗: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湘灵鼓瑟次韵和:
闲情却为诗书忙,推句敲音忘理妆。
垂耳青丝偏发髻,邻家稚子笑痴狂。
秋心莫负新醅酒,醉眼应怜元径霜。
帘底拾来菱镜对,休教抛洒月枝旁。才子 次韵和:
冷香凝露为谁忙?点缀佳人淡淡妆。
篱媪或能知雅意,偷折犹未怨轻狂。
还邀水榭一帘月,暂挽云鬟半镜霜。
曾记当时花解语,含情脉脉倚身旁。《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十《菊梦》并和黛玉(潇湘妃子) 原诗: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湘灵鼓瑟次韵和:
霜天无色水云清,疏篱沉畔酒未明。
金蕊谁家酬故客,白衣何处续新盟?
离魂已逐蝶魂远,隔雨怕传雁雨鸣。
寂寂秋声惊叶落,西风底事总无情?才子 次韵和:
篱边秋染暮云清,一梦西窗月渐明。
霜露凝时拆雁信,金风送处续鸥盟。
殷勤青鸟来回怨,自在寒蛩断续鸣。
惊起回眸怜瘦影,暗香浮过岂无情?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十一《菊影》并和湘云(枕霞旧友) 原诗: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湘灵鼓瑟次韵和:
清霜卷入几帘重,辗转芳菲一梦中。
才遣花阶添锦绣,又移琴案砌玲珑。
漏长犹喜蟾光满,岁暮但愁玉镜空。
零落秋窗吹不去,寒灯分付送明胧。才子 次韵和:
秋光休问几时重,把酒东篱一笑中。
疏叶摇灯分浓淡,纤枝移月绣玲珑。
霜凝池水魂还在,香冷妆台色未空。
更有斜阳留晚照,云霞梦里醉葱胧。《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十二《残菊》并和探春(蕉下客) 原诗: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湘灵鼓瑟次韵和:
旧颜一度抱霜欹,笑赏新梅初雪时。
付与秋尘随寂寞,借来冷月祭颓披。
江枫休忆文华老,塞雁难凭尺素迟。
还是西风留去地,漫吟余骨尽相思。才子 次韵和:
零丁傲骨冷相欹,最是东篱小雪时。
风剑任它摧叶落,霜衣犹自抱香披。
魂销昨夜蛩声紧,帘卷今宵燕字迟。
露洗清秋归雁病,凭谁传语寄相思?
菊花诗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九古诗四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29页2下载券45页3下载券3页免费4页免费42页1下载券 11页免费44页1下载券4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3页免费36页免费32页3下载券19页免费
九古诗四首|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1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一、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一、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高考考标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
&&&&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诗意象的一般方法;并从意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的风格和主旨;
3、提高鉴赏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代诗歌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考标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掌握鉴赏古诗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鉴赏古诗形象与主旨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
&&& &1、制作CAI课件;
2、讲练结合。紧扣考点要求,链接高考真题,注重方法指导;
3、围绕重点,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我们古老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诗风蔚然:《诗经》的苍凉古朴,令我们无限景仰;屈原的执著情怀,让我们深深感佩;乐府诗使我们感受了普通劳动者的快乐与痛苦,文人五言诗让我们懂得了士人们的梦幻与追求;三曹和七子&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薄清高,唐诗宋词元曲的流光溢彩,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陶冶情操,濡染文化,丰富底蕴,追根溯源&&就让我们从鉴赏古代诗词开始!
&&(一)考标链接。
&&&&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鉴(能力层级E)&的具体要求。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二)高考真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三)要点解析。
1、关于形象(意象)
简单地说,&形象&即&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说,它是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客观景物、事务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交融与契合,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体。意象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以及作者寄蕴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古诗中意象构成的三种主要形式
A、由一组物象构成。诗人往往摄取一组自然景物,和谐地组成自然生活图景。这组图景传达出一种氛围或情调,或者就成为抒情主体感情的载体,它既被赋予深厚的诗意内涵,又反过来不断强化抒情主体的情绪体验。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巧妙地选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组物象共同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秋景图,最后紧紧扣住&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强化了诗人羁旅天涯的那种孤寂痛楚、凄怆欲绝的思乡情怀。
(鉴赏示例)
&&&& 如《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唱词&&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选取一碧云天、满野秋菊、凄紧秋风、南飞大雁、经霜红叶这些特有的秋天之景,最后紧扣&离人泪&强烈地抒发了崔莺莺离别之际的无奈、伤感和痛苦的心情。
(课堂一练)
&& &阅读下面一支曲词,分析词人选取那些物与景,又是如何将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 挂绝壁松柏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解析:词人选取了&倒挂绝壁的松柏、与落霞齐飞的孤鹜、一望无穷
的山水、飒爽的秋风、秋天静夜中的云帆和月影&这些都能表现,浓浓秋意的物与景,用&载我在潇湘画里&将它们统一于&气爽秋高,山水盈视,人在画中&的美妙意境之中,表现出词人乐在此中的无比惬意之情。
B、二、由一个中心意象构成。这类诗歌往往通篇运用隐喻象征或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集中笔墨描绘一个中心意象。这类意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有人格化特点的物,它既体现出客观物象的特殊性,传达物象的精髓内蕴,也能抒发抒情主体的主观情思,它或者是某种理想人格的象征,或者直接成为抒情主体的化身。
(鉴赏示例)
卜算子&咏梅(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通过集中描写梅花在风雨侵袭之中,仍能卓尔不群的风骨,象征了词人不同流合污,虽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贵人格。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诗。句句写石灰,句句又是写人。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 & 若等闲 & 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 粉身碎骨全不怕 & ,承第二句来,所以 & 全不怕 & ,由于有 & 若等闲 & 为支柱。末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诗人后来为国难献身,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两垂不朽。
竹& 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分析:此诗描写翠竹破石而出,经受恶劣艰险而始终坚强不屈的形象,这正是作为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苟流俗性格的生动写照。
(课堂一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诗后提问:
菊(郑谷)&&&&&&&& &画菊(郑思肖)
&&&&&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从,
&&&&&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③这首《画菊》诗是生活于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作。
1、这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答:《菊》象征着不求高位,不慕荣华,只求有利于人的高尚品格; 《画菊》则象征着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2、简要说明《画菊》中&百花、疏篱、抱香、北风&的寓意。
答:百花隐喻那些宋亡之后丧失气节,依附于新朝的人; 疏篱指荒芜的政治环境;抱香指坚守民族大义;北风喻指元朝。
C、叙述片段、生活场景构成意象。这类诗歌往往通过描写具体的生活片段、细节场景来表现抒情主体的无限情思和微妙心里。如: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贫乐&茅檐低小》
分析:通过江南农家小院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恬静宁和的农家生活的由衷赞羡之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画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分析:通过山村风光和朋友相聚的生活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留恋田园生活,乐而忘返的情思。
(课堂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夜记梦)& 苏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 问:这首词通过对梦中所见之熟悉的哪些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词人
&&&&&& 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这首悼亡之词,不着一个&情&字,却情洒方巾。通过描写梦中&两鬓如霜的归人,回家正看见妻子对窗梳妆,相顾无语,泪落千行&的场景描写,表现出词人失去妻子的无尽痛苦和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3、古诗常见的五种形象与原型意象
A、豪放洒脱的形象
& &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B、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C、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D、爱惜人才的形象
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乙亥杂诗》)
E、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咏《雨霖铃》)
关于原型形象:因为诗歌中的形象融入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泛化意义和讽喻意义。在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叫原型意象。这些意象往往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意&与&象&之间构成了比较稳定的意义关系。
4、古诗常见的&意&与&象&的关系
白云:隐逸者的生活环境;&&&&&&& 杜鹃:悲剧情调和悔恨的情绪;
柳枝:离别的愁绪;&&&&&&&&&&& 捣衣石:闺中思妇的情怀;
& 秋:离愁别绪;&&&&&&&&&&&&&&&& &松:坚韧挺拔的性格;
& 竹:刚正有节的风骨;& &&&&&&&&&&梅:傲霜斗雪的品格;
水仙:冰清玉洁的象征;&&&&&&&&& 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明月:思乡怀远、思亲怀人;&&&&&&& 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兴衰之叹,黍离之悲;&&& 龟:长寿;
桃花:美好的象征;&&&&&&&& &&&&&菊花:志洁清高。
其他:梧桐、鸳鸯、龙凤、沧浪之水、蓬莱仙山等等。
还有:猿、孤雁、鹧鸪鸟、燕、江水、霜、露、西楼、蛾眉、婵娟、长亭、乌鸦、秋水、柳絮、红豆等。
四、作业布置: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一分)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二)、完成《学海导航》P110第13、14题。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爆菊是什么感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