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与海 诗朗诵保护青山的诗

有关老年诗词摘抄(转)
有关老年诗词摘抄
闲暇无事,在书籍、报刊中观看到一些有关老年的诗词,其中不少内容涉及到人生的生、老、病、死,以及历经人世沧桑的感悟,但是消极、悲观的少,豁达、自律的多。如苏东坡一首诗中提到:“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陆放翁82岁时在《戏遣老怀》诗中有:“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还在《看钟》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白居易在《达哉乐天行》中更写到:“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这些词句表达了多么可贵的达观心态啊!
一个人历经风雨坎坷,逐步悟出人生的真諦,才能够做到豁达、超脱,处乱不惊,保持一颗“顺乎自然”的平常心,享受快乐的人生。
自己认为这些有关老年的诗词,对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理解人生的哲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此将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诗词,从中挑选了50首汇集在一起,以便进一步品味和欣赏。
在有些诗词后面,附上&&/SPAN&解释&和&&/SPAN&品读&,前者主要出处是《现代汉语词典》,后者是在参考了书刊评论内容的基础上,也包括了自己的感悟,撰写而成。水平不高,但的确是自己发自内心的一点体会。因此不揣冒昧,发送给大家,并期望得到指教。
一、《龟虽寿》&&&&
(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读:诗人以豪放的心情,深刻的哲理,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头四句提出,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一个过程,有始有终。第二个四句表达了他的伟大胸怀,即使进入老年,也要继续保持朝气。第三个四句是讲养生之道,“怡”是愉快,高兴,有好心情,才能延年益寿。
二、《短歌行》&&
&&(魏)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品读:人生的足迹中,充满酸甜苦辣,人生道路,犹如梦幻一般,醉酒解忧,可以暂时忘记一切,但诗人还是有更高的追求,期望通过建功立业,来安慰自己。
三、神释& &&&&&&&(东晋
大钧无私力,&
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
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
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
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
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
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
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
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
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
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解释:“钧”,敬词,对尊长用。&
“森著”,众多、显著。
品读:这是陶渊明所著《形影神》三首诗中的一首,诗前写到: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辩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甚念伤吾身,正宜委运去。”一个人多思多虑,过分地追求计较名利得失,肯定会伤身伤神,因此要会超脱。放下不适当的追求,适应事务发展的规律,才能从烦恼中得到解脱。
这首诗,深为季羡林大师所喜爱,在他的《八十述怀》等文章中,多次提及,特别是最后的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涉及到生死观,有一种淡泊人生,返璞归真的感受,我们不妨仔细玩味。
四、《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品读;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心态?即使在车马喧嚣的地方,也充耳不闻,因为心态平静,放的远了,好像居处也偏离了闹市。与世无争,和大自然和平共处,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种悠然心会,难以言说。只能自己去品味。
五、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品读:诗人描述了一幅居住在乡村的美丽画卷,以及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特别突出了他超脱尘世,淡泊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老了,不要精神不振,要寻求生活中的乐趣,让身心健康,不必再一味追求身外之物。
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品读:全诗分为四节,前五句为第一节,描述秋风怒号;接下来的五句,讲诗人年老体衰,受到欺辱而无可奈何;第三个八句写到遭遇连夜雨的悲惨情景;最后六句从自己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的同样遭遇,发出了为天下寒士改变困苦环境的强烈呼声,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七、《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品读:公元768年,57岁的杜甫,离开四川东下,到了岳阳,在赞美洞庭湖浩瀚之余,也感叹自己老病缠身,不禁涕泪横流,但内心仍然忧国忧民,一年多以后,诗人就离开了人世。
八、《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运&&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 &品读:这是诗人去世前两年写的一首抒情诗,表白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即使年岁增长,疾病缠身,也打消不了他的雄心。
白居易与刘禹锡对诗(一)
说明:以下两首诗是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位著名诗人的著作。
白居易与刘禹锡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均不便,两人用诗对答,颇为有趣,充分表达了老年心态。
九、《咏老赠梦得》&&
(唐)白居易
与君均老矣,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解释:“涩”,不滑润,呆滞。 “慵”,困倦。
品读:在这首诗的前八句中,诗人对自己的老态做了生动地描述。但在后四句中,提及老友时,则充满了激情,可见诗人与刘禹锡之间的深厚情谊。
十、《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解释:“谙”,熟悉。 “翛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品读:刘禹锡收到白居易的诗后,感慨万千。前四句与白居易有同感,你我都一样,百病缠身,读来极为亲切。但其后六句诗意有了转折,表明我们经历了人世荣辱沉浮,对人生也有更清醒地体味,只要拥有一份好心情,一身就没有白过,诗中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借黄昏时的红霞满天,充分表达了他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白居易与刘禹锡对诗(二)
公元826年12月,白居易罢苏州刺史,刘禹锡也由和州刺史任上罢归,两人相遇在扬州,白居易有被贬的痛苦经历,对刘禹锡遭贬深表同情,在相逢宴会上写诗赠刘,刘禹锡也作诗回答。
十一、《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度上见赠》(唐)刘禹锡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品读:诗的开头两句概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愤懑心情。三四句抒写了对同时被贬的旧友怀念以及人世沧桑之感。五六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歌颂后来居上的新生事物,表明了社会总会向前发展。最后两句回应白居易诗中的头两句,但不是借酒消愁,而是“暂凭杯酒长精神”,仍然充满着壮志。
全诗比喻生动,富有哲理,发人深思。
十三、《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品读:诗人被贬朗州刺史时已过天命之年,当时也是老之将至了,但他没有在挫折里消极放弃,而是积极面对,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昂精神和开阔的胸怀。
十四、《览镜喜老》
&&&&(唐)白居易
今朝览明镜,须鬂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赢。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谁能知?
品读: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当人们进入老年,需要如何对待?诗人给我们很好的回答,“而我独微笑,此意谁能知?”
十五、《狂歌词》& &&&&&(唐)白居易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
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余貲,
焉问黄墟下,珠衾玉匝为?
解释:“余赀”,剩余钱财。 “珠衾”,用珠宝遮盖尸体。
“玉匝”,用玉石环绕。 “黄墟”荒废的黄土地。
品读:诗人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认识,人生一世,金银财宝,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即使留下很多金银财宝,放在棺木里,深埋黄土下,又有什么用处?不要做一个守财奴,要会享受美好的人生。
十六、《食后咏茶》&&&&
(唐)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品读:在岁月流转中,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你对时间的感受,乐观者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美好生活还没有过够;而悲观者总看到的是漫漫黑夜,没有尽头。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能坦然对待人生旅途,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长短任生涯”。
十七、《寄张十八》&&&
(唐)白居易
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
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
胡然不知足,名利心湟湟。
念兹弥懒放,积习遂为常,
经旬不出门,竟日不下堂。
同病者张生,贫僻住延康,
慵中每相忆,此意未能忘。
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秋来未相见,应有新诗章,
早晚来同宿,天气转清凉。
品读:诗人告诫我们,人贵知足,财富再多,饿了也就是一餐,困了也只是睡在一张床上,超过需求的东西,有和没有都一样。
&十八、&&&&&&&&&&&
&&&&&&(唐)白居易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品读:越害怕衰老,衰老就越逼近你,越担心生病,病就越缠住你。正确认识衰老和疾病的规律,不害怕,不担忧,才是最好的药方。
十九、《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静,应知不染心。
品读:在大禹寺的禅房里习禅,外边是高峰群壑,翠绿林木,寂静异常,不由得让心境自然平静下来,消除了烦恼和杂念。也要与莲花一样,保持出污泥而不染的心态。
二十、《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品读:这是一首非常朴素的田园诗歌,讲到诗人应邀来到农家,环绕青山绿树,面对场院,饮酒闲聊,还相约重阳节再会。全诗充满着人间真情。
二十一、《题壁画九想图》& &&(唐)包佶
一夜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竹下真僧在定中。
品读:世间白发最公道,无论是枯是荣,到头来都是一样,悲欢离合,都是过眼云烟,在时间中流失。为了名利争斗,犹如鸟雀相争,认人叹息。只有竹下真僧,深入禅境,才能体会超脱之乐。
二十二、《书怀寄王秘书》&&&&
(唐)张籍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
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品读:这首诗中讲的是养生之道,前两句提出要超脱,百事休问,第二个两句是“无病早防”,第三个两句是“有病早治”,最后两句是不要自我封闭,脱离社会,要加强人际交往。
二十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解释:“接舆”,春秋楚隐士,这里比喻裴迪。
“辋川”,地名,今陕西蓝田县。
品读:诗中描写了辋川秋日晚景,和诗人隐居生活的闲情逸致,以及友人裴迪的狂放神态。诗人对陶渊明是非常仰拜的,这里的五柳先生实际是影射了自己。
二十四、&&&&&&&&&&&&&&&&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品读:“义心”指犹豫不决之心,诗中描写了诗人冒着炎热天气拜谒禅师,然后豁然体悟,原来大千世界,凉与热无在无不在,炎热只是心生,心静自然凉,不执炎热相,大地风自可骤然而起。
二十五、《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
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归林。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
品读:诗人表露了他晚年的心情,世事兴衰成败都不再干扰他的心情,他超脱尘世,对待人生的看法,他用无语的渔歌来回应。保持自己的心性,是唯一的选择。
二十六、《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惟有学无生。
品读:秋天夜晚,诗人在山间居室独坐,想到斑白双鬓,不禁感慨人生易老。室外雨落虫鸣,思绪逐渐平静。当时佛教禅宗风靡朝野,诗人深受影响,想到人老不可违反,只有学习禅宗,才能免除烦恼。此处着重描述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听到山果落地,草虫鸣叫,更增加了此地的宁静气氛,这种安静和静谧环境,正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二十七、《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品读:夕阳虽好,只是好景不长,这是自然规律,因此要格外珍惜大好时光,享受美好的人生。
二十八、《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品读:锦瑟的一弦一柱,都联系着太多的回忆,诗人晚年通过锦瑟,回顾年华,有无数的往事在影响着自己的思绪。他用了四组事例代表了自己的心情,那么诗人关注的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每个人的一生都如锦瑟一般,都曾经奏出过美丽的华章,一弦一柱里,都留下许多难忘的痕迹,有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早已岁月流逝,可当明白的时候,已是惘然。
二十九、《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廻,&&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品读:初夏多雨,雨后转晴,万物生辉。诗人没有泛泛描述晚晴景象,而是通过生长在暗处的小草,暗喻晚晴。进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但时间短暂,因而特别珍惜,表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十、&&&&&&&&&&&&&&
(唐)鸟巢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品读:人从出生到去世,空手而来,空手而去,这是一同。诗人说人生如梦,何须再过问浮生事,让人感受到有些万事皆空的想法。认识人生的自然规律,就能够去留无意,平静对待人生的变化。但也不要太消沉了,人生还是美好的,因此还是要高高兴兴地度过每一天。
三十一、&&&&&&&&&&&&&&&&&&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苦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品读: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人的生老病死也不例外,要能够客观、冷静地对待人生,不必自寻烦恼。
三十二、《游蕲水清泉寺》(宋)苏东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尽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间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品读:前三句描写了清泉寺的美好风光,让人沉浸在幽静的环境中。诗人思绪万千,豪情满怀,“谁道人间无再少?”老有所为,仍然是诗人心中的愿望和追求。
三十三、&&&&&&&&&&&&&&
(南宋)陆游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引导,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
品读:诗人用从事家务劳动来宣扬养生的道理,诗句诙谐幽默,寓意颇深,老年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活动,对延年益寿是十分有益的。
三十四、《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品读:诗人度过了八十多个春秋,在临终前与自己子孙有多少需要交代?他以一首七言诗表明了他的心事。“但悲不见九州同”。没有等到国家统一之日,还盼望子孙们在国家统一的时候要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诗人的爱国心情,充分表露在短短的诗句里,让人为之动情。
三十五、&&&&
&&&&&&&&(宋)古德禅师
少年莫笑老年频,老人不夺少年春。
此老老人不将去,此老还留与后人。
品读:不要认为老年人已无大用,老年人并不妨害年轻人的成长,老年人毕生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不是都留给后人享受吗?每个人都要经历由青少年到中年和老年的过程,不要轻视老年人,要多关注老年人,每个人都会成为老年人啊!
三十六、《春雨》&&&&&
(南宋)陆游
细雨吞平野,余寒勒早春。
未增豪饮兴,先著苦吟身。
幽径萱芽短,方桥柳色新。
闭门非为老,半世是闲人。
品读;当一个人远离尘嚣的世事,闭门闲居时,不要以为闭门就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关了门,却敞开了面对自然的世界。人老心未必老,悠然自得地对待人生。
三十七、&&&&&&&&&&&&
(宋)无门慧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活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品读:客观事物总是在千变万化,人们不能改变,但自己完全可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将命运掌握在自己心中。排除各种不必要的干扰,才能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三十八、&&&&&&&&&&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品读:王安石晚年隐居在南京城外,终日观看花开花落,溪水长流,而青山仍然巍然不动,从中感悟到自然的规律。世间事物在不断地变化,贫富贵贱,荣辱得失,都是无常的,而客观规律则是永恒的,认识到这个规律,就能够平静地对待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三十九、《禾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初了耕耘责,啮草坡头卧夕阳。
品读:在忍辱负重地完成耕耘任务后,老牛悠闲地躺在草地上,边啮草,边休息。这里实际蕴含着人们辛勤劳动一生,到了晚年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将个人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就必然会以愉快的心情欢度晚年。
&四十、&&&&
&&&&&&&&&(明)憨山德清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重和气泻肝肠。
品读:人生旅途,生老病死是人人必经的过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要自己去承担,只有认识到加强自己的修养,遇事心平气和,才能化解矛盾,延年益寿。
四十一、&&&&&&&&&&
(明)刘清晨
不必临风唤奈何,百年岁月还剩多,
而今更有长生法,到处随缘学唱歌!
品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年人往往会出现恐老病,对自己的明天充满悲观情绪,但也有不少老人,乐观地看待未来,认为进入高龄,就活一天,赚一天,就像这首诗中写到,“百年岁月还剩多”,有了这种好心情,就能够“到处随缘学唱歌!”
四十二、《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品读:历史长河就像长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奔流不息,经过大浪淘沙,才能判定谁是真正的英雄,也表明是非、成败,都要经过历史的考验。不过人生的成败是非,也都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人们应当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一生,不要在名利上再斤斤计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四十三、&&&&&&&&&&
(清)袁枚
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强。
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嫌长。
有时逸情发,跳跃如生獐。
品读: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却没有任何消极、悲观的情绪,依然精神饱满,活动自如,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四十四、《喜老》&&&&&
(清)袁枚
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
眠起即轮回,无喜亦无恼,
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
就便再龙钟,凭人去笑倒,
试问北邙山,年少埋多少!
品读:正确认识人生的生老病死规律,冷静客观地对待生死观,就会排除各种不必要的烦恼,也不会为年事日增而忧愁。心态保持平衡,是延年益寿的前提。
&&&&&&&&&&&&&&&&&&&&&&&&&
四十五、《六十自寿联》 (清)郑板桥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尝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遇道六旬又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过。
& 品读: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早已家喻户晓,实际上郑先生是个最明白事理的人,韬光养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首自寿联表达了他的养生观,在物资享受方面,能够温饱即可,在精神生活方面,则心胸开阔,淡泊超脱,还注意起居规律,活动五官,寻求生活乐趣,有这样的良好心态,焉能不延年益寿?
四十六、《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都从缺陷好。
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品读:夕阳西下,光影迷蒙,往往能引发人们心中的情思和眷恋,特别是人生历经沧桑,“古今谁免余情绕?”
四十七、&&&&&&&
(当代名人)赵朴初
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品读:一杯茶中,有三千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闲情逸致去慢慢品茶呢?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保持一份闲适的品味,超脱于尘世之外,以茶清心,体会到那一份禅趣。
四十八、《秋词》
(当代名人)楚图南
秋圃秋光映夕阳,满园花果正飘香。
暮年夸父犹追日,皓首丹心勉自强。
品读:前两句描述了美好的秋季到来,花果飘香,正是丰收季节。也暗示了人们进入老年,毕生的辛勤劳动也开花结果。自己已是白发苍苍,但心犹不甘,仍然期望再有贡献,以“夸父追日”自勉,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四十九、&&&&&&&&
(当代作家 )孙犁
不自修饰不自哀,不信人间有蓬莱,
冷暖阴晴随日过,此生只待化尘埃。
品读:读后给人留下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感觉,和用辩证唯物观点对待生死观,发人深思。
五十、《九十自寿》 (当代作家)马识途
&满头霜雪一龙钟,阅尽斧斤不老松。
&&近瞎渐聋还未傻,崇廉恶谄拒盲从。
&&心存魏阙常忧国,身老江湖犹矢忠。
&&若得十年天假我,挥毫泼墨写兴隆。
品读:马识途同志是党内著名的知识分子作家,马老的诗表明,他承认老,但不服老,一身正气,崇廉恶谄,矢忠忧国,期待兴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注:有些诗作未能查找到出处和名称,因此没有标示出诗作的题目。
主要参考书籍和报刊:
1、中国古典诗词&&&&&&&&
赵机编选&&&&&&
宗教文化出版社
2、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选编&&
军事谊文出版社。
3、唐诗&&&&&&&&&&&&&&&&
冯国超主编&&&&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4、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趣品人生&&&&&&&&&&&&
&&&&&&&&中信出版社
6、壮哉唐诗&&&&&&&&&&&&&&&&&&&&&&&&&&&
老年文摘连载
7、古代文人的养生诗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读《青山不老》你想对文中老人说什么?_百度知道
读《青山不老》你想对文中老人说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老人一锹一锹的铲土动作娴熟稳健、有条不紊,培完土后,老人手柱铁锹用双脚在李子树苗四周踩了又踩,才让家人给村苗浇水。一边踩还一边念叨:“老了,老了,栽一棵是一棵。”
要不是陪同的村委会主任王志国的介绍,我怎么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位面色清癯、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百岁植树翁代喜增。
代喜增老人1899年出生在辽宁省庄河县,兄弟四人排行老三。1945年,兄弟四人举家搬到辽源市辽河源镇大架山村后大架山屯,在山沟里安家落户。
从那个时候开始,代氏兄弟便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山中扎根,和林木轧亲。
村主任王志国说:“自从到这儿落户,他有功夫就栽树,荒沟荒坡他都往上栽,没有中断时候。没事上山,不闲着”。
从46岁开始,代喜增老人年年植树不断,岁...
青山不会老;你也不会老——因为你有着对生命抉择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你实现了你的价值,实现了你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伱已经实现了人生人价值 伱把一生奉献到青山钟 伱已经于青山共存 与日月同辉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青山不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与海 诗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