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对嵇康怎么读的性格用几个词进行简评?(不要抄袭)

竹林七贤嵇康父子的性格完全相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嵇绍的父亲是嵇康,但他的性格和父亲完全相反。此后东海王司马越路经荥阳,路过嵇绍墓时,痛哭流涕,为他刊石立碑,又上表请赠官爵。等到东晋司马睿即皇帝位,赐嵇绍谥号“忠穆”,再次以太牢礼(羊、豕,牛俱全,天子规格)祭祀。
竹林七贤。资料图画
嵇绍的父亲是嵇康,但他的性格和父亲完全相反。嵇康喜欢无拘无束,类似于微博上的大V,粉丝众多,但口没遮拦,愤世嫉俗;而嵇绍忠心报国,一生在宣传正能量。两个人都死于非命,嵇康被政府所杀,死得悲壮,临死前弹奏一曲的画面震撼千古;嵇康为保护皇帝死于乱军刀下,死得悲惨,临死前曾说的一句话流芳百世。
嵇康遭诬陷被杀
嵇康是官二代,从小聪明,博览群书,长大后成标准的&高富帅&,娶的夫人是曹操曾孙女。他担任过曹魏的中散大夫(皇帝从官,有时承担传达圣旨的任务),世称嵇中散。
等到司马氏掌权,他几乎远离官场,躲进山林。他和阮籍等人称为&竹林七贤&,他是精神领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就是什么规矩、传统啊,都不要了,人活着就是潇洒、快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喝酒、吟诗、弹琴、嗑药,醉生梦死。实际上凡是放浪形骸的人都有难以言说的伤痛,外表风光,内心沧桑。因为他们反对司马氏,又无力抵抗。只能在微博、朋友圈晒美酒、晒诗词,彼此点赞,纵情声色。
但不是所有人都躲得掉的,谁让你名气太大呢?大将军司马昭请嵇康出来做官,其实就是逼着这个大V表态,你到底站到哪一边。他不肯出山,因此种下祸根。
钟会还没有成名时,写了一本书《四本论》,想让嵇康点评。又害怕嵇康看不上,在墙外面把书扔了进去,然后跑了。等到钟会显赫后,胆气已壮,再次拜访嵇康。嵇康不理他,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打铁。钟会悻悻离开。临走时,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随即向司马昭进谗言,嵇康被处死刑。当天,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被官方拒绝。临刑前,嵇康神色如常,在刑场上抚弹一曲《广陵散》。弹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广陵散》现在就要失传了。
他死时仅39岁。
嵇绍被山涛推荐做官
山涛,字巨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应征到司马氏处做官,嵇康很鄙夷他,写了名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痛骂山涛,相当于发表了一篇点击量上千万的反动言论。司马氏屏蔽不了他的文章,只有让他永远闭嘴。
但嵇康清楚,山涛是个正直的人。临死之前,把自己的一儿一女托付给了山涛,对儿子嵇绍说:只要你的山叔叔在,你的生活就不用发愁了。
那年,嵇绍10岁。此后在家奉养母亲,孝顺慎重。等他长大后,山涛奏请晋武帝,推荐嵇绍担任秘书郎(掌管书籍的官吏)。
晋武帝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有才能,就能胜任秘书丞(掌管书籍的负责人),何况秘书郎?
于是下诏征嵇绍为秘书丞。此后多次升迁,他任徐州刺史时,石崇相当于徐州的军区司令,骄横暴戾。嵇绍见到他,一身正气,和他讲道义。石崇叹服不已,和他成了好朋友,非常敬重他。
贾谧声名显赫,权倾中外。笼络了大批的名人,也想加嵇绍为好友,遭到拒绝。等到贾谧被诛杀,嵇绍升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兼任国子博士(类似于最高学府的老师)。后又任侍中(皇帝近臣,权力几乎等同宰相)等职务。
司马冏当政后,一次与大臣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畅谈国家大事。嵇绍穿着朝服求见,董艾对司马冏说:嵇侍中弹琴很好,弹一曲助兴吧。
司马冏请嵇绍演奏。嵇绍说:您匡复社稷,应当讲究礼仪,我今天穿着礼服是来谈正事的,您怎么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如果是私人宴会,我就不推辞了。
司马冏和董艾听了,都很惭愧。
嵇绍为保护皇上被杀
司马越挟持惠帝征讨司马颖时,听说了嵇绍的忠名,把他召来,让他为皇帝护驾。嵇绍毫不犹豫,应命前往。
结果司马越的军队在荡阴战败。百官、侍卫人员,哪个还顾得上皇帝,赶紧逃啊。可怜的惠帝一时没人管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办。脸上中了三箭,鲜血直流。
嵇绍站了出来,他庄重地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爬上了御座,护在惠帝前面。司马颖的士兵杀得都疯了,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
惠帝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
军士说:奉了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个人!
乱刀齐下,鲜血都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惊吓过度,从车子上跌了下去,随身带着的玉玺等,都滚进了草丛中。等到司马颖的军队把惠帝接进邺城,侍从看到他一身是血,就劝他把衣服脱下来洗洗,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了。
惠帝一生讲话极少,但几乎每一句话都成了名言。也有种说法称,他并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弱智,只是一生充当傀儡,引发国家大乱,史官们就把他写成了一个痴呆。从这两句话的水平来看,他有着正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此后东海王司马越路经荥阳,路过嵇绍墓时,痛哭流涕,为他刊石立碑,又上表请赠官爵。朝廷追赠嵇绍侍中、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进爵为弋阳侯,赐一顷墓田,并派了十户人家守护,以少牢礼仪(祭祀时只有羊、豕,没有牛,是诸侯、卿大夫规格)祭祀。
等到东晋司马睿即皇帝位,赐嵇绍谥号&忠穆&,再次以太牢礼(羊、豕,牛俱全,天子规格)祭祀。
在嵇绍遇难之前,有人提醒嵇绍:你这次出行,安危难测,你准备好马了吗?
嵇绍答:做臣子的护卫圣驾,生死以之,要好马做什么?
生死以之,意思就是,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这不是嵇绍的原创,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但嵇绍的这一句也让他光耀后代。清代林则徐常吟诵的两句话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就引用过林则徐的这两句话,感染了无数的人。
荡阴之战让嵇绍名垂青史。这其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此后成了超级巨星。第四个明星配角出场了,那就是司马睿,东晋第一任皇帝。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论嵇康性格烈静矛盾的对立统一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浅论嵇康性格烈静矛盾的对立统一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14:24: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论嵇康性格烈静矛盾的对立统一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与嵇喜的赠答诗看嵇康的性格形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嵇康性格主要表现为“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后人将之归结为“龙性难驯”。本文通过解读嵇康与其兄嵇喜的赠答诗作发现,诗作中既洋溢着嵇康对手足亲情的强烈关注和极度重视;也体现出二人不同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二人逐渐疏远分离的轨迹也清晰可见,嵇喜对嵇康“龙性难驯”性格的形成、人生道路的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5/view-2394201.htm  关键词:嵇康 嵇喜 龙性难驯 《赠秀才入军十九首》      嵇康,字叔夜,谯国?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嵇康生活的曹魏正始年间,统治阶级分裂为曹魏和司马氏两大集团。从正始元年开始,两大集团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展开了非常惨烈的政治倾轧,身陷这场政治旋涡中的士人多罹厄运。正如《晋书?阮籍传》记载:“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魏嘉平元年(249)“高平陵之变”的上演,曹爽集团被司马氏集团夷灭,司马懿更进一步地推行篡权夺位的阴谋,为了能名正言顺地达到目的,司马氏集团一手极尽能事地拉拢诸多士人,同时又不择手段地铲除异己。身处当世的士人,有的如蚁附膻,积极靠拢;有的畏祸隐居,访道求仙;有的不与世事,酣饮终日,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嵇康作为曹魏宗室,同时又是享誉四海的天下名士,其独特的政治身份,卓绝的文学才能与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如此险恶的动荡社会中的多舛命途和悲惨结局。刘宋颜延之凭吊竹林七贤时作《五君咏》之二《嵇中散》道:“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龙性难驯”从此就成为了嵇康“越名任心,刚肠疾恶,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桀骜性格的高度概括。   嵇康“龙性难驯”性格的形成与其兄嵇喜密不可分。嵇喜,字公穆,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兄喜,有当世才。”魏时举秀才,后为卫将军司马攸之司马,为齐王一派重要幕僚。晋时历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太仆是司马氏皇室的三品官,掌管皇帝的车马;宗正即宗正卿,三品官,掌管王室嫡庶亲属,一般只有皇室的亲族才能担任。《晋书?武帝纪》记载:“泰始十年,吴将孙遵、李承帅众寇江夏,太守嵇喜击破之”,“太康三年,吴故将莞恭、帛奉举兵反,攻害建邺令,遂围扬州,徐州刺史嵇喜讨平之。”由此可见,嵇喜的确具有当世之才,并深得司马氏的信任。   而作为曹魏宗室成员的嵇康,其身份便决定了他与司马氏集团的对立性,这也决定了他与深得司马氏集团赏识的嵇喜的对立性。但是嵇氏兄弟的对立关系却并不仅仅是源于简单的政治身份,其对立且至死不和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嵇康刚肠疾恶、龙性难驯的性格。而作为胞兄的嵇喜对嵇康这一性格的形成、人生的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嵇康在《忧愤诗》中自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嵇康在襁褓之中就遭遇了丧父之痛,是母亲和兄长把他抚养成人。对于幼年的嵇康,可能还无法感知丧父的悲痛。母亲的慈爱,兄长的呵护使他养成了娇纵的性格。这段自述至少可以说明嵇康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了嵇喜无私的关爱,兄弟之间有着非常真挚而深厚的手足之情。这种感情在兄弟二人的赠答诗作之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但是同志之谊却因为二人对人生价值观的不同选择而逐渐消退,最后荡然无存。   笔者在考察嵇氏兄弟的交游赠答诗作,即嵇康之《赠秀才入军十九首》和嵇喜之《秀才答四首》时发现:诗作中既洋溢着嵇康对手足亲情的强烈关注和极度重视;也体现出二人不同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二人逐渐疏远分离的轨迹也清晰可见;而且嵇氏兄弟的两组诗作应该是反复赠答的作品。   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抗首漱朝露,?阳振羽仪。长鸣戏云中,时下息兰池。自谓绝尘埃,终始永不亏。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维。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隐姿就长缨,卒为时所羁。单雄翩独逝,哀吟伤生离。徘徊恋俦侣,慷慨高山陂。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其一)   在此诗中,嵇康用比较平和、委婉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对兄长入军的态度。他将兄弟二人比作自由飞翔的双鸾,“戢翼山崖,栖息兰池”,双鸾比喻其本质的高洁。“朝露”“兰池”等一直以来就是与世俗尘埃相对立的意象。嵇康把官府的征召比喻成虞人撒下的弥天大网,将兄弟二人拆散。最后引用“鸟尽良弓藏”的古训劝谕兄长:鸟被射杀完了射鸟的良弓就被搁置收藏,计谋用完了献计人必然要遭遇身危。希望兄长回心转意,和自己一道“返初服,保六奇,游太清,长相随”。嵇康将兄长入军,手足分离的原因归结为官府的征召,目的在于维护嵇喜的自尊,足以体现出他对兄长的尊重。   嵇喜答诗:   其一:华堂临浚沼,灵芝茂清泉。仰瞻青禽翔,俯察绿水滨。逍遥步兰渚,感物怀古人。李叟寄周朝,庄生游漆园。时至忽蝉蜕,变化无常端。   其二:君子体变通,否泰非常理。当流则蚁行,时游则鹊起。达者鉴通塞,盛衰为表里。列仙徇生命,松乔安足齿。纵躯任世度,至人不私己。   其三:达人与物化,世俗安可论。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原。孔父策良驷,不云世路难。出处因时资,潜跃无常端。保心守道居,视变安能迁。   嵇喜认为老子,庄子尚且积极入世,就是对守藏吏、漆园吏这样低微的官职,二人都乐此不疲。蝉虫等世间生命也顺应自然的变化,求得生存发展。能随机应变、适时俯仰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贫贱与富贵不是生而如此,而是靠自己的选择和经营。对于赤松、王乔这些追求自然、隐居养生的隐者,嵇喜是竭力进行否定的。他表明自己要“优游都邑”积极向权势、名利靠拢的心迹,拒绝与嵇康隐逸山野。   面对兄长的执迷不悟,嵇康再次赠诗,竭力规劝。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俯仰优游。(其三)   嵇康通过回忆以及畅想兄弟二人志同道合、相依相伴的美好生活来劝谕兄长回心转意,同时寄托对兄长的思念之情。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佳人。寤言永思,?钟所亲。(其五)   嵇康希望“游鳞”(即兄长)能回转,言述自己内心的伤悲,寄托对兄长的无限思念。   我友焉之,隔兹山梁。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徒恨永离,逝彼路长。瞻仰弗及,徙倚彷徨。(其九)   嵇康内心非常伤悲,但是悲中有愤。从“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可以看出,嵇康已经认识到:兄弟二人所相隔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而是二人理想的逐渐分离,这才是永离之恨,路长之悲。赠诗其七中已经谈到“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嵇康以荪芷自喻,认为兄长投军是误入歧途,语气中带有悲哀之情,更有愤怒之意。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微风动?,组帐高褰。旨酒盈樽,莫与交欢。鸣琴在御,谁与鼓弹。仰慕同趣,其馨若兰。佳人不存,能不永叹。(其十六)   嵇康在赠诗十二中写到“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发华。仰讯高云,俯托轻波。乘流远遁。抱恨山阿”。可以看出嵇康对手足之情依然依恋,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这十四首赠诗情感主要以悲切为主,反复的咏叹,反复的回忆和畅想。作者不愿意弹琴,无心啸歌,因为无知音合奏,无佳人和鸣。作者反复将兄长比喻成佳人、君子、我友、好仇、良朋、郢人,这些意象所指的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人,所以作品反复抒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孤寂之苦和浓郁的思兄之情,更着力强调对兄弟二人曾经拥有的“同志之谊”的珍视。这些说明嵇喜曾经在嵇康早期的生活中、情感上、思想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时的嵇康,其理想虽然很坚定,但更多的是对兄长,对亲情的牵挂和依恋。他甚至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悲愤地诉说到“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
  再来看看嵇喜的答诗:   其四:饰车驻驷,驾言出游。南厉伊渚,北登邙丘。清林华茂,青鸟群嬉。感言长怀,能不永思。永思伊何,思齐大仪。凌云轻迈,托身灵螭。遥集芝圃,释辔华池。华木夜光,沙棠离离。俯漱神泉,仰吸琼枝。结心皓素,终始不亏。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嵇喜对功名利禄的热衷,对手足之情的冷漠。二人曾经拥有的同志之谊在嵇喜的心中已经不值一提,他满足并热爱当时的仕途生活。他所永思的是“思齐大仪”,“大仪”根据楚辞《远游》篇“朝发轫于太仪兮”可知,太仪是天帝之庭。嵇喜所思的太仪是现实生活中洛阳朝廷上下,此时的嵇喜已经笃定了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   对于兄弟反复哀叹的手足之情,嵇喜表现得非常淡漠。对兄弟的劝谕,嵇喜则用“凌云轻迈,托身灵螭”巧妙搪塞。灵螭,根据《吕氏春秋》引孔子语:“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言外之意,你嵇康自可清游世外,我却要混迹浊世,非常巧妙地回绝了嵇康的规劝。嵇喜的赠诗无疑对嵇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二人的人生价值观逐渐分离,并逐渐对立。嵇喜在面对亲情与名利时,选择了后者,不顾手足之情,撕裂同志之谊。其人性逐渐丧失,表现出礼俗之士的重利轻义。   嵇康对兄长的选择表现得非常冷静,于是赠诗三首作为回复,其中甚至有决绝的意味。   乘风高游,远登灵丘。?好松乔,携手俱游。朝发太华,夕宿神州。弹琴咏诗,聊以忘忧。(其十七)   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其十八)   这两首赠诗一扫前十六首的悲切与哀叹,嵇康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理想、亲情无法挽回心意已绝、热衷名利的兄长,所以自己选择了坚强与独立,更加坚定了自己长寄灵岳、怡志养神的人生理想。   流俗难悟,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万物为一,四海同宅。与彼共之,予何所惜。生若浮寄,暂见忽终。世故纷纭,弃之八戎。泽雉虽饥,不愿园林。安能服御,劳形苦心。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其十九)   此诗可以认为是嵇康与嵇喜在“同志之谊”上的决绝。嵇喜已经是“流俗难悟,逐物不还”了,而嵇康则坚定地追求自己至人的理想“归之自然”。人生短暂,哪怕自己如泽雉一样饥寒难足,也不愿意寄生世俗,劳形苦心,这是与世俗的决绝,也是与嵇喜的决绝,展现出嵇康潇洒与高洁的人格魅力。   诗作赠答的交流没有挽回热衷名利、重利轻义的兄长。兄弟二人在思想上分道扬镳,却砥砺出了一个坚定、潇洒、成熟的嵇康。   所以,笔者认为《赠秀才入军十九首》是嵇康早期的作品,嵇康关注的是手足之情和同志之谊,情感非常真挚。诗作中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是建立在与嵇喜理想相对立一面的,没有尖锐的批判和揭露。在诗作中,嵇康情感的变化清晰可见,由哀伤、矛盾走向了坚定、刚毅和成熟。   嵇喜经过自己多年的经营,在仕途上的确颇为得意,但却遭到了竹林士人们的鄙夷和蔑视。《晋书?阮籍传》记载了嵇喜遭遇阮籍白眼的故事,《世说新语?简傲第四》中吕安更是用“凡鸟”来讥刺嵇喜。这无疑从侧面反映了嵇康对嵇喜的否定,直到嵇康赴死,临刑之前将自己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这些都体现出嵇康对兄长的无法原谅。这一切缘于青年时代的嵇康所遭受的背弃之痛。而这种伤痛更随着嵇喜效力于司马氏集团后,嵇康与司马氏集团在政治立场、思想道义的对立而进一步地转移到对司马氏集团的仇恨上。所以嵇康对司马氏集团表现得刚肠疾恶,无情揭露,猛烈抨击。可以说,嵇康“遇事便发,刚肠疾恶”、“龙性难驯”的性格由此开始转向社会并逐渐潜滋蔓长。      参考文献:   [1] (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 刘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 白化文,许德楠.阮籍?嵇康[M].北京:中华书局,1983.省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毕业论文想就嵇康的性格做研究 因为是中文 肯定要结合作品 求大神能够提供线索给个大纲_百度知道
毕业论文想就嵇康的性格做研究 因为是中文 肯定要结合作品 求大神能够提供线索给个大纲
研究者对嵇康的性格 总结概括为“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龙性难训”,崇尚老庄,不流附于俗。。。。。
提问者采纳
如果写嵇康的话,必定要提一提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分析得好的话,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至于如果没有思路的话,可以看看余秋雨写的《遥远的绝响》一文,应该对你有帮助。
同时应该认识到所谓竹林七贤也并非人人知名于后世,可以对比一下他们的性格特点。
还有要认识到当时的门阀制度,嵇康的家事一定要清楚,他是曹魏皇亲,而王戎是名门之后,山涛是司马家的亲戚。这种家庭的东西也会对他的政治态度造成影响。
《世说新语》毕竟是文学作品,可做佐证,不能直接作为实例引用,切记。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不是大神,随便说下,希望能给你启发。一:嵇康自己的作品:《嵇康集校注》(作者:戴明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字句就行了。二:佐证:《世说新语》、《晋书 嵇康传》、《三国志 魏书 王卫二刘傅传》、《资治通鉴》(《通鉴》材料就是结合《晋书》和《三国志》得来的,其实不用看= =)等。我个人感觉你这个论文写个综述就行了。
嵇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阮籍与嵇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