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小说是女主会小提琴或2014cctv钢琴小提琴的小说

有什么关于乐器的小说 比如说要女主会弹钢琴或是拉小提琴的_百度知道
有什么关于乐器的小说 比如说要女主会弹钢琴或是拉小提琴的
《再见,德彪西》是说学钢琴的女孩《调琴师》《天堂里的小提琴》讲述二战时期的德国小提琴家的故事,这本书强推。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拉小提琴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钢琴王妃》
古刹的邂逅亿万大人物,女主是会弹一点钢琴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离别的钢琴奏鸣曲(杉井光著作的轻小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杉井光著作的轻小说? 收藏 查看&离别的钢琴奏鸣曲(杉井光著作的轻小说)
《离别的钢琴奏鸣曲》(さよならピアノソナタ)是由杉井光所著、负责插画的青春恋爱轻小说。日版已完结(四卷本篇,一卷短篇) 父亲是音乐评论家的男高中生桧川直巳遇到突然从音乐界失踪的、年轻的天才少女钢琴家蛯沢真冬。以此为契机,描写主角们组成摇滚乐队的故事。以外的登场人物也有很多古典音乐的关系者,全篇中实际存在的摇滚和古典音乐,各种各样的音乐跟作品关连很多。作&&&&者衫井光(作者)、植田亮(插图作者)原版名称さよならピアノソナタ译&&&&者Overdoes、陈书萍、kreuz+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 日装&&&&帧平装开&&&&本787×
父亲是音乐评论家的男高中生桧川直巳遇到突然从音乐界失踪的年轻的天才少女钢琴家蛯沢真冬。
以此为契机,描写主角们组成摇滚乐队的故事。日本轻小说家。自称职业为小说家,尼特族。东京都 府中市出生。
高中毕业後,过著从事飞特族六年,尼特族三年的生活。飞特族时期曾在业馀乐队中担任电子琴手。
2005年作品《火目の巫女》赢得第十二回电击小说大赏的银赏(支仓冻砂凭《狼与辛香料》和杉井光并列银奖)出道。特技是料理和麻将和支仓冻砂,伏见つかさ、风见周是关系相当好的朋友。
作品有《火目の巫女》、《神的记事本》、《さよならピアノソナタ》、《死図眼のイタカ》、《樱色家族》、《闲狼作家是美少女妖怪》和《剑之女王与烙印之子》等。男性,日本自由插画家兼游戏原画家,现住在埼玉县。1999年开始从事以商业志为中心的活动,2001年为DC游戏的追加角色美咲彩负责原画,并以此出道。
代表作:《影与光》、《ラプンツェルの翼》、《离别的钢琴奏鸣曲》桧川直巳
负责贝斯和歌唱。
本作的主角。平日被人以爱称「小直」称呼,内心善良的迟钝男。是音乐评论家的儿子,非常普通的男高中生。喜欢音乐鉴赏和把玩机械的室内派,虽然玩过乐器却几乎没有演奏过。在海边的垃圾弃置场遇到了真冬,在新学期的高中再会。意想不到地在吉他演奏中得胜,以此作为契机继续向前。在作品中虽然可以看到其演奏技术的成长,但是比其他成员来得低。歌唱能力没被详述,一般认为有相当的水平。经常被父亲托付写评论的原稿,实际上,在作品中登场的多数音乐关系者,也都承认他作为评论家的能力。 在《Encore Pieces篇》中向蛯泽真冬求婚。
负责吉他。
本作的女主角。大指挥家的女儿,是在东欧的国际赛事中持有史上最年少优胜经验的天才钢琴家,性格有点傲娇,因为心理原因导致右手手指不能动后转学到桧川直巳所在的班级。母亲是匈牙利人的混血美少女。以巴哈(Johann SebastianBach)作为专攻领域重心,韵律正确但受到演奏方法等和原来的相同的批判。因为这个理由不弹钢琴,改为弹电吉他。转学到直巳的同一所高中学校,当初对其他人抱有非常闭锁的攻击性态度。通过与直巳的吉他胜负后逐渐变得融洽,并加入了乐队。
在《Encore Pieces篇》中答应桧川直巳求婚。
在刊后语中,公开了人物原型是Glenn Herbert Gould。
负责鼓乐。
直巳的青梅竹马,有著从小学至高中一直同班的孽缘。中学生时代热衷柔道,是直到县大会出场那样有实力的人,因为腰痛引退。
对神乐坂响子一见钟情,开始为了被认定为必要的成员而学习乐器。明亮、一心一意的性格,仅仅半年响子也认为她的技术成长了。一直对直巳有著明显的好感,但因直巳的迟钝,不能传达,直到后来直己在与真冬闹矛盾的时候察觉到了她的好感,并委婉的拒绝了。
神乐坂响子
负责吉他和歌唱。
直巳高中里高一个学年的前辈。民俗音乐研究部的部长,乐队领导。自称革命家的奇特人物,一生为恋爱,音乐革命,在校内也非常有名。头脑出众,兼备高超的演奏技术和歌唱能力,无论男女都很爱慕。
为了把真冬拉进乐队,於是教导直巳弹奏贝斯,为他在吉他胜负中定下胜算。最终获得三名成员加入,成立乐队。
直巳之父,音乐评论家(也有业界滚球这个见解)。直巳六岁的时候离婚,家务及其他一切都依靠直巳的生活能力欠缺者。和蛯沢千里是高中和大学时代的同期生。
真冬之父,国际认可的指挥家,一般以美国为中心活动著,历任芝加哥和波士顿乐团的常任指挥家。和哲朗同期,也有离婚的经验。哲朗安上的绰号「乾烧明虾」为世间所流传。
世界有名的天才少年小提琴家,有「尤里」的爱称。和蛯沢千里一起沿著美国演奏旅行,和真冬的关系不浅。日语相当纯熟。有著能跟被错认成少女的美貌,会为了隐藏名人身份会穿女装进行变装。「到了六月,我就要消第一卷失了。」
刚转学来的钢琴天才——蛯泽真冬如此宣言。她不和人亲近、也不再弹钢琴,只是一个人窝在空教室,以飞快的速度弹著电吉他。
有个男生对这样的真冬很不满。
小直一向为了大声听CD而擅自使用教室,因此想要以贝斯给真冬「好看」并夺回教室。另一方面,想创立民俗音乐研究社、自诩为革命家的神乐坂响子学姊和小直的青梅竹马·千晶越走越近,而小直和真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但真冬心里却藏著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男孩遇见女孩——恋爱、革命和音乐交织成一段青春记事。不再弹钢琴也不和人亲近的钢琴天才·蛯泽真冬以第二卷吉他手的身分加入了民俗音乐研究社,自称革命家的社长·神乐坂响子又独断独行地下了一个决定——到海边展开集训。
小直的青梅竹马·千晶突然莫名坚持「去海边就一定要做海水浴」,神乐坂响子也难得地露出烦恼的神色,而真冬更是一副无法完全适应社团生活的模样。跟这样的三个人一起集训实在很难不起风波,而小直当然首当其冲——
当男孩遇见女孩——恋爱、革命和音乐交织成一段青涩的青春记事,第二弹登场!首度现场演唱结束后,真冬与小直之间的距离才刚稍微第三卷拉近了一些,第二学期的活动季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校庆活动除了合唱比赛、运动会,还有Feketerigó首次独挑大梁的演唱会。然而神乐坂领导的民俗音乐社本身,也在亦敌亦友的情况下相互竞争。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真冬身边又出现了一位昵称尤利的小提琴家——朱利安·弗罗贝尔。他的外表宛如稚嫩可爱的小女生,能让真冬放心地和他接触,据说两人也曾一同四处巡回表演。再加上他的出现让真冬的手指似乎又能动了,这是否会让小直心生动摇——
有点可笑又有点无奈,恋爱、革命与音乐交织而成的故事,第三集登场!与真冬邂逅的春天、体验海边集训与初次现场演出的夏天、经历第四卷许多活动后终于察觉自己对真冬感情的秋天——
接着冬天到来,这是真冬生日与圣诞节的季节。小直打算把握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化为言语,却受到神乐坂学姊的告白与千晶的想法左右,迟迟无法踏出半步。
另一方面,为了迎接下次演出,Feketerigó开始练习。此时,真冬的身体却出现异状——究竟Feketerigó以及四人的感情将何去何从?
有点可笑又有点无奈,恋爱、革命与音乐交织而成的故事迈向完结篇。安可短篇集收录以下五篇故事:藏在某首钢琴奏鸣曲背后的事Encore Pieces实,将小直和真冬连结在一起的「Sonate pour deux」;描述Feketerigó新加入的支持乐手和千晶之间交流的「倘若翅膀没有名字」;关于往返于赴美治疗的真冬与小直之间的尤利──补完正传第四集中空白时间的「立体音响之恋」;回顾神乐坂响子的招牌黑色LesPaul吉他和其乐团经历的「最后一场面试」;并加收以哲朗角度撰写的极短篇「今夜无人成眠」。
恋爱、革命与音乐交织而成的青春故事,精彩的安可短篇集压轴登场!!由于很多读者反应没听过本书中的曲子,我想就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不过曲目介绍破了很多剧情的梗,建议大家在故事中看到曲名时再翻过来对照比较好——但这样很麻烦就是了,不好意思。
●小星星变奏曲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在车站听到后令小直想起真冬身份的曲子。
嗯……这首曲子一开始的旋律就是无人不知的名曲《一闪一闪小星星》,由莫扎特再谱出十二段变奏而成。或许常有人误解,不过《一闪一闪小星星》这首曲子本身并不是莫扎特所作。尽管前几段的旋律听起来很简单,但在第八段变奏转为C小调后难度便大增。这首曲子中充满莫扎特式的典雅装饰变奏(旋律形式并没有太大改变),应该非常适合作为钢琴变奏曲的入门吧。附带一提,也许有些铁路迷会因发车音乐是这首曲子而将地点特定为JR常磐线(注:连结东京都到宫城县的东日本铁路干线)的土浦车站,其实我根本没想那么多。
●升C小调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弗朗兹·李斯特
小直第一次听到真冬窝在空教室里弹吉他时的曲子。钢琴大师李斯特根据故乡匈牙利的民谣创作了十九首钢琴独奏曲,并收录成册。这首曲子是其中第二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老实说我也只听过这首而已。
另外也有一则传说指出,其实那几首曲子是吉普赛歌谣,只是李斯特误以为是匈牙利民谣。所以应该改名叫吉普赛狂想曲吗?
其实我听过的都是钢琴演奏版,有没有人可以用吉他弹给我听呢?
●C小调第十二号练习曲《革命》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小直要真冬戴上耳机听的曲子。之所以有《革命》这个曲名,据说是因肖邦的祖国波兰受到俄罗斯帝国侵略,国民满怀悲愤之故。曲如其名,这首曲子正如强烈的风暴,一下子就结束了。不过这首曲子在肖邦的练习曲中好像还算是简单的喔?这样还算简单啊……
●降B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送葬进行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真冬把小直赶出空教室后弹奏的曲子。说起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应该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送丧进行曲吧?一开始那段旋律常是以前大型游戏机台中常听到的GAME OVER音乐,中段的旋律也相当优美。肖邦作的曲子以钢琴曲居多,也的确是优秀的作曲家,可惜他只写了三首钢琴奏鸣曲。或许是因为他较擅长写短的曲子,也可能是因为伟大的前人们已经写了太多钢琴奏鸣曲吧?话说回来,这首《送葬进行曲》就出自那三首钢琴奏鸣曲之中的第二首,同时也是向贝多芬的《送葬进行曲》致敬之作。
●降A大调第十二号钢琴奏鸣曲《送葬进行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真冬再次把小真(连同CD一起)轰出空教室后弹奏的曲子,同样也是第三乐章最有名。据说萧邦很喜欢这首作品,前述的奏鸣曲就是为了向这首曲子致敬,而两首奏鸣曲在结构上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我对贝多芬的降A大调奏鸣曲特别有好感,这首《送葬进行曲》也是其中之一。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其他乐章啊(最喜欢的是第一乐章)。
●Roll over Beethoven
连人带CD一起被轰出来的小直自暴自弃地在课堂上听的曲子,现在大概以披头四的翻唱版本最为有名吧?也曾被ELO(Electric Light Orchestra)等乐团翻唱成其他超夸张的版本。尽管查克贝瑞仍健在,称他为「摇滚乐之神」却一点儿也不为过。他创作的歌曲带给后世摇滚少年们莫大的影响,由于实在太常被翻唱,甚至常出现「不知道原唱人是查克贝瑞」这种「由传说变成神话」的现象,这首曲子便是其中之一。
齐柏林飞船合唱团
小直第一次和学姊与千晶一起演奏的曲子。贝斯部分听起来很简单,对吧?齐柏林飞船的歌曲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首。喔不,其实我最喜欢的是Stairway to Heaven,但公开这么说感觉很丢脸(结果还是说出来了),所以对外都宣称最喜欢的是Kashmir这首歌。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莫里斯·拉威尔
小直在屋顶上听到楼下传来的曲子。据说拉威尔写的本来是钢琴演奏曲,后来越听越喜欢,才重新编成管弦乐演奏曲。结果管弦乐演奏版好像还比较有名啊?听说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编曲版本,我则很幸运地找到了吉他的版本。
●Revolution
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
神乐坂学姊在屋顶上弹奏的曲子,收录在披头四畅销单曲《Hey Jude》的B面。书中提到的是收录在单曲中速度较快的版本,后来收录在白色专辑(注:THE BEATLES 专辑的俗称,因专辑封面一片白故名)中的虽然号称原创版,节奏却慢到不行。也许有人觉得比较喜欢专辑中的原创版,也有传说指出约翰列侬本人希望在单曲中收录这个版本,不过我倒觉得当时单曲制作人的决定是对的呢。
●Stand By Me
班伊金(Ben E. King)
小直练贝斯时弹的第一首曲子,随着史蒂芬·金原作改编的同名电影同时一炮而红。这首歌堪称永远的经典名曲,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没听过吧?话说回来,史蒂芬.金的原着小说可是叫作《THE BODY(尸体)》哪!不过史蒂芬·金的非恐怖短篇小说在改编成电影时,标题都会改得非常漂亮,例如「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原意为『鲨堡救赎』」,这点也是众所周知的。附带一提,我会弹的贝斯曲也只有这首《Stand by Me》而已。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一首
弗朗兹·李斯特
小直、千晶和学姊在屋顶上开作战会议时从楼下传来的音乐。李斯特发表的曲集本来叫作《帕格尼尼卓越技巧练习曲》,由于其中有很多非常困难的曲子,也被称为李斯特最难的钢琴曲。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本人反省过,后来改订的第二版《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就简单了一些。由于其中的第三首《钟(La Campanetta)》太过有名,反而好像没什么机会听到第一首,似乎也没有什么人会弹。
●英雄变奏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小直和真冬竞赛的曲子。因为每段变奏都是分开的,不难想像小直在哪段乐节弹得特别辛苦。这首变奏曲的主题深受贝多芬本人喜爱,他一生中共用过四次:第一次用在为了管弦乐而写的《十二首对舞曲》中的第七首,是如今已很少被演奏的小品。第二次则用在芭蕾舞曲《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终曲部分,第三次出现在这首钢琴变奏曲,最后一次则用在第三号交响曲《英雄》的最后一个乐章。由于最后这首交响曲实在太有名了,因此之前创作的钢琴变奏曲也被冠上了《英雄》之名。
奥利维埃·梅西安
哲朗在客厅播放的曲子。梅西安是法国的现代作曲家,这首《鸟鸣集》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将鸟鸣的旋律写成谱后,以钢琴演奏的实验性作品。
艾力克·克莱普顿
真冬从窗户爬进来之前小直正在听的歌,应该是艾力克·克莱普顿所组的Derek & the Dominos乐团最红的一首歌吧。唱完之后是一段超长的吉他独奏,曲子后半突然藉由钢琴的旋律干脆地来个大转调,这部分真是帅到令人想哭。
●《和谐与创意的试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回收废弃品的卡车播放的曲子,也就是维瓦尔第最有名的旋律—一一般所知《四季》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春》。对我来说则是小学朝会时的音乐。谨在此征求小学朝会时也听过这首曲子的同志。
●Hey Jude
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爬山时小直随口哼唱的歌曲。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是披头士最红的一首歌,但可能没有很多人知道,这是他们公开发表的歌曲中第三长的。据说约翰列侬的第一个儿子朱利安和他的感情不是很好,反而跟保罗·麦卡特尼比较亲,而这首歌就是保罗·麦卡特尼为了鼓励这样的朱利安而写的。
●平均律曲集第一册第一首C大调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真冬在垃圾场弹奏的曲子,被名指挥家比洛(Hans von Bulow)比喻为“钢琴曲中的旧约圣经”,也是巴赫平均律曲集中的第一首曲子。完全由和声构成的前奏曲本身便十分有名,法国的名歌剧作曲家古诺(Charles Frabcois Gounod)也曾用此段旋律作为圣母颂的伴奏。
●Black bird
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
小直在黎明的垃圾场弹奏的曲子。披头四的白色专辑中收录了许多号称「某人独力创作独力录制」的歌曲,这首便是其中的极致。
●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告别》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真冬寄来的曲子。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首曲子的第三乐章。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刚步入晚年,也就是钢琴奏鸣曲创作几乎是零的时期中突然诞生的作品,第一、第三乐章都以相当坦率且中规中矩的奏鸣曲形式写成,在贝多芬那个时期的作品中显得十分特殊。
●D大调钢琴协奏曲
莫里斯·拉威尔
最后来介绍一下真冬在故事一开始弹奏的曲子。曲子的由来已经在正文中解说过了,所以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除了拉威尔以外,还有不少人写过同样形式的钢琴协奏曲,但还是以这首最为有名。一如往例的曲目解说,难免有些泄漏剧情的地方,还请不要先偷看。
●今夜星光灿烂
吉亚卡摩·普契尼
哲朗用口哨吹出的曲子,是歌剧《托斯卡》中最著名的咏叹调,也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歌剧作家普契尼黄金时期的杰作。歌剧中被捕入狱的画家卡瓦拉多希预知自己终将与恋人托斯卡死别,因而唱出这段绝望的悲歌,已故的男高音帕瓦罗蒂也曾演唱过这首咏叹调。
哲朗吹的另一首曲子则是莫扎特的歌剧,不过网路上却找不到任何影音档。没办法,毕竟是冷门的歌剧啊……
齐柏林飞船合唱团
四个人一起练团时演奏的曲子,第一集也曾出现过。歌唱部分停止时的管乐合奏实际上是由交响乐团演奏的,这里就请大家当成真冬弹的好了。
●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世界》
安东尼·德沃夏克
真冬和小直傍晚在桥上听到市内广播时播放的音乐。是德沃夏克在美国时写的曲子,也是他生平最后一首交响曲。特别是第二乐章中有一段古典乐中最有名的旋律,日本人听到这段音乐应该会立刻联想起“回家的时间到了”。
●The Endless Enigma
艾默生、雷克与帕默合唱团
千晶进房时小直正在听的曲子。这首歌收录于传说中的键盘主奏三人乐团——EL&P的第四张(将《展览会之画》当成第三张专辑来算的话)专辑《Trilogy》,同时也是该张专辑的序曲,中间部分还穿插了一段相当厉害的赋格。
EL&P的专辑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张,但由于和前后期异形般的杰作相较之下太过正常,给予极高评价的人似乎也比较少。
●Hotel California
老鹰合唱团
神乐坂学姐和千晶、小直三人在社团教室练习的曲子。继之前创下全美唱片史上最佳销量的精选集后,老鹰合唱团再接再厉制作出收录&Hotel California&的同名专辑,不但专辑成为不朽巨作,&Hotel California&也成了他们最有名的一首歌。据说这首歌其实是在描写70年代后混乱的摇滚乐界,不知道真实性有多少。第二段副歌结束后,两把主奏吉他精彩的竞奏部分几乎占了整首歌的一半,录音版本是以淡出效果作结,现场演出时听说会一直弹个没完?
●D大调第五号勃兰登堡协奏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真冬一个人在音乐科准备教室里弹奏的曲子。大巴赫整合了六首曲子写成的合奏协奏曲,因为是当时献给勃兰登堡伯爵的作品而得名。明明是合奏交响曲,其中这首第五号却加入了大键琴的独奏。当时大键琴之类的键盘乐器通常只作为管弦乐的伴奏之用,因为音量比较小,而且演奏方式也尚未成熟。但巴哈似乎因为刚获得新型的大型大键琴而创作欲高涨,才会写出如此革命性的协奏曲。也有人称这首曲子为历史上第一首钢琴协奏曲。
●到海边去
弘志哥在前往集训地点的路上播放的曲子。本来是奥田民生写给帕妃演唱的歌曲,不过他本人也很喜欢这首歌,所以常在个人演唱会上表演。由于木村拓哉曾说&到海边去&是奥田民生的作品中他个人最喜欢的一首,也让这首歌声名大噪。网路上应该可以找到两人一起演唱这首歌的影片。
●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
小直在厨房做三明治时想起的曲子。这首曲子堪称勃拉姆斯的杰作,名为钢琴协奏曲却由包括谐谑曲在内的四个乐章组成,也因此常被评为加上钢琴独奏的交响曲,明明是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一开始却是一段非常优美的大提琴独奏。不过勃拉姆斯本来就是个爱用这类独奏的作曲家,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也有竖笛独奏的部分,据说也因此而不受想出风头的独奏家喜爱。
●He-Man Woman Hater
Nuno Bettencourt/Gary Cherone
集训练习时演奏的曲子。曲风横跨重金属到放克等多重领域的奇才Nuno(注:极限乐团的吉他手)在发表第二张专辑&PORNOGRAFITTI&时声名大噪,而这首歌即是收录在此张专辑中。前奏部分是客座吉他手Dweezil Zappa长达一分半的独奏。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真冬和千晶两人决斗时的独奏曲之一。是莫扎特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也是歌剧序曲之中最有名的一首。序曲的结构非常简洁明了,也经常单独出现在演奏会曲目上。
●Paradise City
枪与玫瑰合唱团
真冬和千晶两人决斗时的独奏曲之一。收录于枪与玫瑰合唱团出道首张专辑,同时也是他们的代表作。当时吉他手史莱许Slash还没有离团啊!由于我把歌词错听成「glasses green」,还自以为是地认为天堂城市就是指绿野仙踪里的翡翠城,结果正确歌词其实是「glasses green」。我真是个笨蛋。
●Green Tinted Sixties Mind
保罗吉伯特
小直编曲时参考的曲子,收录于怀才不遇的超级乐团Mr.Big第二张专辑。尽管保罗吉伯特演奏的强烈前奏迷倒了众多吉他少年,真正引人注目的却是以一把贝斯独撑中、低音部的贝斯手比利席翰。
●Home Sweet Home
SIXX/Vincent Neil/Tommy Lee
集训归途弘志哥在车上放的曲子,收录于不良乐团克鲁小丑的第三张专辑,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曲。据说创作这首歌的时期,克鲁小丑的团员状况频传,有人出车祸、有人嗑药吸毒,搞得几乎无心筹备第三张专辑,但最后这首歌还是很受歌迷的喜爱。
●伊斯拉美
巴拉基列夫
神乐坂学姐从真冬家里偷出来的录音带里录的曲子。巴拉基列夫是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作曲家,他本身的作品相当稀少,反倒是因为指导过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音乐家而广为人知。
尽管如此,他的名字还是会随着这首《伊斯拉美》而留在作曲家名人榜之上吧。说起“世界上最困难的钢琴曲”,就一定会提及这首曲子。据说连身为钢琴家的作曲者本人都弹得不大好。尽管后来又出现许多号称比《伊斯拉美》更困难的曲子,但毕竟钢琴演奏的难易度是无法测量的,所以这首曲子通常还是会被冠上“世界最难”的头衔,也因此而受人崇敬。
●仲夏夜之梦序曲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小直回家时哲朗正在播放的曲子。这是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是有精灵帕克的那出)而写的剧乐作品,序曲部分先完成后才有剧中音乐的诞生。结局大团圆时演奏的曲子就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古典乐之一——结婚进行曲。
●Blackbird
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
真冬的手机铃声,这首歌在第一集也出现过。
●The Last Resort
老鹰合唱团
演唱会的开场曲,正文中已有解说。这是老鹰合唱团的歌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虽然只运用了三个基本和弦,却单纯地打动人心。至于该如何翻译这首歌最后一小节的歌词……着实让我苦恼了许久。
●E大调第三十号钢琴奏鸣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的晚年达到一种有如悟道的境界,并接连创作出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E大调第三十号正是其中的第一首。贝多芬是擅长写华丽变奏曲的名家,但我还是最喜欢第三乐章里那段完全没有转调、单纯而闪耀的变奏曲。
●Desperado
老鹰合唱团
集训结束后,小直以外的三个女生初次在社团教室练习的曲子。西部的破烂小酒吧中,一位阿伯正以有些不客气的口吻鼓励隔壁的无用男子——我自认为是这样的一首歌,但其实还有很多种解读方式,搞不好是我想错了也不一定。这应该是老鹰合唱团被翻唱最多次的歌吧。
●平均律练习曲集第二册前奏曲与赋格第一首C大调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第一集出现的是练习曲集第一册的C大调,这次则是音乐性更为提升的第二册C大调。
一九七七年发射的航海家一号太空船上载着一张给外星生物的讯息唱片,其中便收录有古尔德演奏版的这首曲子。而航海家一号如今仍在一百六十亿公里之遥的外太空继续航行。
这份完全符合数学合理性的美感一定能得到外星人的理解……应该吧?《离别的钢琴奏鸣曲》第三集终于出版了……好像已经上市一阵子了吧?还请大家多多捧场。这次的彩页插画可爱到不行啊!露肚脐!露肚脐耶!
由于小说的撰写工作迟迟没有进展,所以就先来写曲目解说好了。这次的登场曲目解说会严重泄漏剧情,还请各位注意,先看完正文再看解说喔。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合唱比赛的指定曲。我上高中时的恩师(是我的音乐老师,同时也是音乐社的指导老师)曾说这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歌曲」,但在我们这些学生的蹩脚合唱下,实在无法表现出曲子的优美。由于我唱的第三部非常简单,所以当时完全没发现——这首歌在短短弱小节中出现了好几次非常巧妙且复杂的转调,第二部应该很难唱吧……?这是莫扎特晚年的杰作。
神乐坂学姊班上的自选曲。这首歌我曾听高中社团的学长唱过,重听只觉得是首「果然是学生专用」的标准合唱用曲啊。但我却十分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学长演奏得很棒的关系吗?
实际合唱时的难易度是比较低的。
●Somebody to Love
佛莱迪裘瑞
小直班上的自选曲。是皇后合唱团早期的代表作,优美的旋律加上浑厚的合声及戏剧化的曲调,堪称集所有皇后合唱团「特色」之大成的畅销名曲。如果要让完全不知道皇后合唱团的人听一首他们的歌,这首应该最适合不过了吧。
我曾经抄写过这首歌的和声部分,当时曾因中声部超级复杂的编排而大吃一惊。实在不建议大家在合唱比赛时表演这首歌。
●Hail Holy Queen
神乐坂学姊班上的自选曲。原本是由一首赞颂圣母玛利亚的轮唱赞美诗「Salve Regina(又圣母经)」英译而来(所以严格来说不算是福音歌曲),在电影中改编成流行歌曲后一夜成名。实际上我也听过同学在学校音乐课的自由发表时表演这首歌,的确非常适合在合唱比赛时表演。谨在此大力推荐。
●曼弗雷德交响曲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作品从第四号开始大放异彩,进而衍生出最佳杰作第六号《悲怆》等宛如百花争妍的一系列后期作品,然而唯有这首夹在第四和第五号交响曲之间的创作特别不受欢迎。不但又臭又长还非得要有管风琴不可,导致一般演奏会几乎不会选择表演这一首,也使得这首曲子更加乏人问津。
如果各位找得到这首曲子,请务必听听管风琴演奏的段落。
●小提琴协奏曲
阿尔班·贝尔格
贝尔格与老师勋伯格共同奠定了无调性音乐的基础,这首曲子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同时也是他的遗作,因为是为了友人夭折的女儿所写,作品前特别题了“献给一位天使”几个字(但并不是曲名喔)。原本是写给早逝少女的安魂曲,可惜贝尔格本人也在曲子完成的四个月后因败血症而过世。
这首作品充满十二音序列音乐的浮游感和传统泛调性音乐的纠葛,同时含有大量引用自巴赫的乐句;尽管堪称所谓难以理解的“现代音乐”,但应该已经是其中相当容易亲近的曲子了吧?
●拉德茨基进行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
哲朗倒立在沙发上舞动双脚时听的曲子,在为数众多的进行曲之中算是名曲之一。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固定会表演这首当作安可曲,指挥往往会随性地面对观众席挥动指挥棒,而演奏主旋律时观众要跟着音乐拍手也成了一种惯例。感觉相当有趣。
●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阿友哥混音的曲子。这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也是君临这个音乐领域的「皇帝」。印象中曾在某篇乐评中看过这句话:若要从古今的钢琴协奏曲中选出前三名,恐怕很难达成共识,但若要选出第一名,那绝对非这首莫属。虽然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整首曲子,但最后乐章的轮旋曲实在非常特别。明明只是分散地弹奏主和音,为什么能构成如此洋溢着清晰跃动感的旋律呢?真是不可思议。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经过阿友哥混音的另一首曲子。这是贝多芬写过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同样堪称君临这个音乐领域的「皇帝」。和前述的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有几个共通点(例如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之间由独奏乐器提示轮旋曲主题加以衔接),而且最终乐章也同样深得我心。一样只是分散地弹奏主和音,究竟为什么能奏出如此有魅力的旋律呢?
●星条旗永不落
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
阿友哥表演的安可曲,也是美国国歌。永远的吉他英雄——吉米罕醉克斯曾在Woodstock音乐节表演过这首歌,还展露了著名的用牙齿弹吉他绝技喔!
●图画展览会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
真冬在音乐准备室里弹奏的曲子。穆索尔斯基在好友的展览会上看到了十幅画,并以其为主旨创作出这首钢琴组曲,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首曲子是出了名的难以诠释也难以弹奏,原曲更因为太过粗糙而一度遭受负面评价。直到俄国钢琴家李赫特重新诠释之后,才让这首曲子再次获得乐评的青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小直躲在房间里听的那首真冬弹奏的曲子,是拉赫玛尼诺夫晚年的杰作,由二十四次变奏衍生而成的大型变奏曲。第十八变奏中非常罗曼蒂克的抒情慢版逆行主题因成为电影《似曾相识》的配乐而广为人知,但其他部分几乎都是干脆俐落如锐角般的A小调曲子。
主题撷取自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号随想曲》中亦最为有名最后一首.除了拉赫玛尼诺夫之外还有不少作曲家采用这段主题来创作变奏曲,每一首都堪称杰作。
●《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地狱快步舞
雅克·奥芬巴赫
运动会时没放成的曲子。没错,就是那首大家应该都听过的嘉洛舞曲。附带一提,「天堂与地狱」据说是歌剧当时在日本帝国剧场首次公演时取的译名,后来就此发扬光大的样子。
●Born to Run
布鲁斯·斯普林斯廷
运动会社团接力赛时播放的曲子。这首歌是斯普林斯廷的代表作,也巩固了他在全美年轻人心目中英雄般的代言人地位。这首歌也是《大逃杀》(原作)的主题曲——不过这不是重点。
此外,这首歌是我唯一希望各位「在阅读到那段情节时同时聆听」的曲子……等等,这是其他首都不用听的意思吗?
●展览会之画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EL&P
小直一个人沉迷其中的曲子,是前述穆索斯基的曲子经过前卫摇滚代表乐团EL&P——艾默生、雷克与帕默合唱团重新编曲后的作品,堪称历史性的名曲。据说本来只在练团和现场演唱会上才表演,后来因为盗版太过猖獗,才突然决定收录并发行这首曲子。
●London Calling
冲击合唱团
小直听到睡着的歌。这是英式庞克乐团先驱——冲击合唱团的第三张专辑主打歌。专辑中有着令人难以想像是庞克乐团的多样曲风,这首歌的旋律本身也带有雷鬼风格;和令人直想甩头的庞克音乐大不相同。
●A大调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尤利和真冬在录音室演奏给小直听的曲子。由于贝多芬将这首曲子献给一位名叫鲁道夫·克莱采尔的知名小提琴家,所以“克鲁采奏鸣曲”这个通称也广为流传,是小提琴奏鸣曲中堪称最佳杰作的热情曲子。
在贝多芬之前的时代,为钢琴和小提琴而写的奏鸣曲形式还不是很完善,尽管莫扎特也写了四十五首小提琴奏鸣曲,但早期的作品上却写着“小提琴任意(没有也无妨)”的字样,演奏时也经常以长笛或竖笛取代小提琴。当时小提琴不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而贝多芬却刻意在这首A大调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前题着:“如协奏曲般竞奏的附小提琴伴奏钢琴奏鸣曲”,实际上是A小调的第一乐章中也有钢琴和小提琴宛如吵架的竞奏,令人不禁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第一号弦乐四重奏《克罗采奏鸣曲》
莱奥什·亚纳切克
小直和真冬比赛的曲子,解说请见本文。两人竞奏的部分只有第一乐章。
●Black Bird
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
真冬在仓库里弹奏的曲子,本集继续登场。
●哥德堡变奏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古尔德弹奏这首曲子出道,并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旋风。只要听过这首曲子,就能明白大巴赫真是一位完美融合对位法和和声法两大音乐理论、空前绝后的大作曲家。
这首曲子也是这套小说的起点。○第一章
●圣诞清唱剧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哲朗在客厅听的歌曲。从前欧洲的「圣诞节」指的其实是12/25圣诞节到来年1/6主题节这段期间。巴哈创作这部作品的那年,圣诞节期间一共有6次庆典,为了分别在6次庆典中演奏,他作了6部、共64首清唱剧,总称为《圣诞清唱剧》。
由于这同时也是庆祝新年的歌曲,因此其中也有许多旋律开朗活泼的歌曲呢。
○Sgr.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小直送的礼物。被誉为摇滚乐史上最重要的一张专辑,是披头四中期的杰作。但他们本人却对此评价存疑。有许多自诩为披头四通的人也曾评断这张专辑的完成度低于《艾比路》,而前卫性不及《白色专辑》。的确,我也不那么喜欢他们中期的曲子。
由于小直在后面的章节会更详细介绍这张专辑,因此在此就暂且不捉。各个乐曲的解说也容后再迤。
●圣诞康塔塔
阿尔蒂尔·奥涅格
阿友哥重新编曲的曲目。奥涅格是活跃至二十世纪前半、出身瑞士的法国作曲家,但往日本并不有名。很不好意思的是我几乎也对他一无所知,去TOWER RECORDS(注:日本唱片行)寻找奥涅格的唱片时,在「O」行的架上遍寻不着,愤慨地询问店员后才知道奥涅格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H」,我也有过这样丢脸的经验。
这首作品是奥涅格的遗作。诡异的低音弦乐序曲,接着从呻吟般的合唱开始激昂,少年合唱、混声合唱、风琴,在各式各样的清唱剧元素交织缠卷之下扩展开来,最后在俊美的寂静中结束的名曲
夏尔·古诺
小直一个人在练习室中弹的曲子。圣母颂是赞颂圣母玛历亚的祈祷文,以这段祈祷文作出的曲目多得不计其数,但其中又以名作曲家古诺所作的这首圣母颂最为著名。将巴哈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第一首前奏曲作为伴奏这一点也广为人知。
●普世欢腾
罗维·梅森
管乐社演奏的曲目。这是首很有名的圣诞歌曲呢。此外
●鲁邦三世的主题曲
还与这首歌编成组曲。如何组合呢?这就请各位自由想象了。
●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G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真冬曾在独奏会上演奏过的曲目。如谱面上所示,这是一首六八拍的曲子,但也能当成是速度很慢的夏佛节奏。然后以对位的手法将
●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
这首歌以两倍的速度混进去也没被察觉&大概&如何组合呢?这就请各位自己想象了。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干烧虾仁与哲朗争论不休的曲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贝九」。由于在这首作品前演时请来的男中音歌手,似乎唱不出「O,Freunde」这一句的高音MI,因此在无可奈何之余,贝多芬在谱面上注记唱成低两个的升Do也可以。虽然我没有听过,不过据说偶尔也会有人唱另一种旋律,而且听起来还满奇怪的。
●运动项目与嬉游曲第16首&探戈&
埃里克·萨蒂
真冬在水塔时弹的曲子。这是被称为音乐界毕加索的萨蒂所作,21首钢琴曲集其其中一首。听起来只是很短的普通探戈,但恐怖的是这首曲子在乐谱最后写了连续记号,却没有标示结束处,也就是要永无止尽地反复下去的意思。
●HappyXmas(War Is Over&
圣诞歌曲中经典的必唱歌曲之一。这是约翰的反战歌曲当中最为直接的一首。详细解说请看本文
●马赛曲、
克洛德·约瑟夫·鲁热·德·利尔
神乐坂学姊用吉他弹的曲子。法国国歌,正如各位听到的,这是一前军歌。由于是法国人革命时冲入敌阵的土兵们所唱的歌,因此迅速流传开来,以充满血腥味的歌词著名。不过这类歌还满多的喔。
披头四在&你最需要的是爱&的前奏使用这首歌曲也非常有名,但约翰大概是知道歌词内容而故意使用以表讽刺的吧。
●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告别》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真冬送给直巳的第一首曲子。也就是「离别的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在第一集就已经解说过了,因此在此省略。
●C小调第二号组曲序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真冬送给直巳的第二首曲子。在巴赫的时代,Partita这个单字指的便是「组曲」。而且结构相当严谨,必须要沿袭前奏曲(Prelude&+阿勒曼德舞曲(Allemande&+库朗舞曲(Courante&+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自由舞曲+吉格舞曲(Gigue&这个形式,才能称之为组曲。
这首C小调第二号组曲的前奏曲,也就是序曲部分,是由三声部构成,速度逐渐加快的有趣曲子,第三部的赋格是巴哈的赋格当中,我最喜欢的一首。
●赋格的艺术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真冬送给直巳的曲子之一。据说是巴赫的绝笔之作。巴赫使用他所有的赋格技法,将这首D小调的简朴旋律作出14首变奏曲。在其中的第14首,已经看不出原曲模样的降B大调部分,据说他正打算将自己的名宁「巴赫」撰写成主题旋律编写进去时便气绝身亡了……不过这是后世比较夸大的说法,事实上是由于他病重得无法继续写作,在数个月后没能完成便病逝了。
●音乐的奉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真冬送给直巳的曲子之一。据说是某天,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将突然想到的C小调主题丢给巴赫,命令他用这个主题即兴演奏赋格,结果巴赫真的当场演奏出来的,就是这首曲子。前面提到的赋恪的艺术也一样,巴哈的音乐大多不受限于乐器,因此有各式各样的编曲流传后世。
不过由于这个主题是外行人想出来的,因此相当粗糙,不太容易引用。
●Sgr.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约翰蓝农&保罗·麦卡特尼
前面提到的专辑第一首主题曲,也成为乐团的主打歌。背景观众的喧闹声与欢呼声,实际使用了披头四现场演唱的音源。在专辑的倒数第二首又唱了一次,然后接到下一首安可曲。
●A Day in the LiFe
约翰蓝农&保罗·麦卡特尼
实际使放在专辑最后的安可曲。这是约翰伦农&保罗·麦卡特尼的曲子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歌。
而披头四当中我最喜欢的是&Something&。这首歌狭义上而言,也可说是伦农与保罗一同创作的最后一首歌。这是乔治马汀用与以往相同的豪迈手法,将二人分别创作的歌曲片段串连越来的歌曲。
●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真冬与尤利录制的曲子。被昵称为《春天》,平易近人、相当受到欢迎的曲子。听起来的确像初春时期,高档餐厅会播放的曲子,但其实明明是小提琴协奏曲,却由四个乐案构成,旋律相当复杂的诙谱放在第三乐章,可说是充满贝多芬实验性质的一首作品。
○第十三章
●When I'm Sixty-Four
约翰蓝农&保罗·麦卡特尼
千晶与小直一起听的曲子。收录在专辑中段、是保罗所作的小品。开始与结束时戏谑的双簧管令人印象深刻,歌词内容也是一个没用的男人向女朋友拚命诉说自己的优点、请求对方让自己「一辈子待在你身边」,令人感到难为情的作品。
○第十八章
●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真冬的来电铃声。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当中,毫无疑问最不受欢迎的曲子。有多不受欢迎呢?请各位上YOUTUBE打「beethoven piano concert」检索看看就能够了解了吧。只有第二号一点也不热门。明明就是首好作品呀。
●C大调弦乐小夜曲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我想应该有许多人听过这首歌的前奏。饶富魅力的旋律充满整部作品,第二乐章加入他擅长的华尔兹,百听不腻,是我能充满自信介绍给古典初学者的一首曲子。不知道该从哪首作品听起的人,要不要试着从这首曲子入门呢?
这是彩虹乐团的第十六张单曲。我问过彩虹的粉丝,据说他们的作品中,只有道首歌是以女性角度撰写而成的。(这是很久以前问的,或许已经不是了)。或许算是特别的曲子吧,他们也经常在演唱会上将这首歌作为结束的最后一曲。
非常感谢各位这一年多来的爱戴。能够写到最后都是托了各位读者的福。希望今后也能继续将美妙的音乐与故事结合在一起。安可短篇集终于问世了,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曲目解说的部分也是完结篇了!在本系列之中,这一集的曲目解说破梗危险度也最高,还没看过内容的人请先别偷看喔!
“Sonate pour deux”
●降A大调第三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Sonate pour deux”故事中那首很重要的奏鸣曲,就是以这一首为范本虚构而成;由古尔德演奏的第三乐章同时也是我个人最爱的钢琴曲。曲子由称为咏叹调的短歌曲式和赋格两个部分组成,尽管贝多芬的降A大调作品为数不多,仍毫无例外地堪称杰作。
●爱的礼赞
爱德华·埃尔加爵士
真冬在小直房间里弹奏的第一首钢琴曲。埃尔加是号称英国音乐文艺复兴之祖的知名音乐家(这种说法同时也暗指英国古典音乐在亨德尔之后空白了近两百年),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应该是《威风凛凛进行曲》吧。《爱的礼赞》的知名度远次于《威风凛凛进行曲》,只是第二或第三有名的小品;一般认为这是他后来送给未婚妻的礼物,更是女性钢琴家经常选来在安可时间表演的曲子。
●降B大调第二十九号钢琴奏鸣曲“锤键”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真冬演奏的第二首钢琴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庞大的钢琴奏鸣曲,由于技巧艰深、篇幅极长,在长时间演奏中不能有丝毫松懈,对钢琴家来说是座难以征服的雄山峻岭。而根据后世的研究结果,发现这首奏鸣曲第三乐章之前的部分和第四乐章分别使用了两种音域不同的钢琴作曲;也就是说,贝多芬作曲当时根本没有人可以独力演奏这首曲子。此外,第二十九号钢琴奏鸣曲又以“锤键”一名广为人知,据说是因为贝多芬晚年倾向以德文取代意大利文标示音乐术语,所以要求出版社“把第二十八首以后的钢琴奏鸣曲都标成锤键奏鸣曲!”
Nothing But Love
大人物合唱团
哲朗播放的曲子,是大人物合唱团中期的名曲;吉他手保罗吉伯特在个人演唱会上也曾翻唱这首歌。只不过原曲并不像翻唱版那么具有重金属味,而是搭配弦乐伴奏交织而成的抒情摇滚。
○倘若翅膀上没有名字
●C’mon Everybody
艾迪寇奇原
变成三个人的feketerigo首次即兴演奏的曲子,是老牌乡土摇滚乐手艾迪寇奇原的必唱招牌歌之一,也是即兴演奏的名曲;只有三个简单的基本和弦却能创造出有力的合音。美国摇滚大师布莱恩塞瑟也曾在演唱会上和日本知名乐手布袋寅泰、Char合奏过这首歌,令人听得如痴如醉。
但我偶尔会把这首歌和〈Summertime Blues〉搞混……
●LoveAnd Affection
威豹合唱团
三个人的felceterigo第二次即兴演奏的曲子,是威豹合唱团热卖两千万张的畅销专辑中最后一首歌。据说这首歌早在创作专辑之前就已完成,专辑之后还附录了这首歌的现场演唱版本。也就是鼓手里克艾伦尚未因车祸而失去左臂时的作品呢……
从网路上的影片就能隐约看出里克艾伦是个多么厉害的人物了。
●意大利协奏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橘花买的真冬专辑中收录的同名曲,在巴赫的键盘乐曲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首。紧凑而简洁的三个乐章、鲜明而华丽的各个声部加上充满律动感的曲调,即使在巴哈生前也十分受欢迎。
既然是巴赫时代的曲子,当然不是为了钢琴而是为了大键琴所创作的(据说巴赫在世时钢琴的品质还非常差,让他对这种乐器毫无兴趣)。在古尔德出道以前,这首曲子可说是波兰大键琴家兰多芙斯卡的独门绝活。尽管两种乐器的演绎结果都十分令人赞赏,但却令人感觉像是两首不同的曲子。
○立体声之恋
●C小调第七号小提琴奏鸣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尤利和真冬打算合录的曲子,是典型的贝多芬C小调作品,应该是继第五号、第九号奏鸣曲之后最受欢迎的一首吧?不过相较于第九号克鲁采奏鸣曲,第七号交响曲就显得单纯明快许多,小提琴和钢琴的演奏部分区隔明显,不会互相倾轧。相较之下,克鲁采奏鸣曲的小提琴、钢琴齐奏则多得令人讶异。由于两首奏鸣曲的曲调有些相近,也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Wednesday Morning 3 A.M.
同名专辑的主打歌。诚如小说内文的解说,这首歌真的、真的非常特别,请务必和尤利一样戴起耳机听听看。
○最后一场访谈
齐柏林飞船合唱团
这首歌应该是第三次出场了吧?因为第一集已经解说过了,这里就暂且略过不介绍。话说回来,无论这首歌的贝斯部分多简单,照着原曲编排翻唱时还是不可能只靠开放弦弹奏,必须沿着根音弹奏才行。
○今夜无人成眠
●今夜无人成眠
吉亚卡摩·普契尼
哲朗播放的曲子,说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歌剧咏叹调也不为过。然而这首曲子之所以如此知名,据说是因为世足赛节目制作人不断在转播之际播放帕瓦罗蒂演唱的版本,结果造就了这首古典音乐史上最卖座的名曲。虽然成名原因有点侥幸,但曲子本身的震撼力也实在不容小觑,十分有成为热门曲的实力,也是男高音声乐家非常重视的曲子。
附带一提,哲朗实际上听的是马里奥·德·蒙纳哥演唱的版本。
钢琴奏鸣曲系列的曲目解说到此终于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一路支持我到安可短篇集问世的各位,也愿各位在未来人生旅途上能与更多美好的音乐相遇。卷数
978-986-237-127-5
978-986-237-272-2
978-986-237-447-4
978-986-237-649-2
978-986-237-826-7
E.P. =Encore Pieces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琴小提琴合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