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蒋经国传得评价

如何客观评价一下蒋经国总统?
按票数排序
李登辉在《见证台湾:蒋经国总统与我》里说: “过去中国并不是没有产生过怀抱远大理想的人,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只有鲁迅一个人而已。鲁迅这个人贫穷、艰苦惯了,不管你再怎么逼他,他也不改其志。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很有趣,只要能够忍耐,只要踏得出去,就不必再烦脑,就可以维持自己的想法和理想。 “在中国社会里面,只有领导人----我们不要说他们是独裁者----本身思想改变,才有可能改变。这是我的结论。从我的经验和观察看起来,中国社会不容易民主化,经济上的进步或许可以制造一种空气出来,但这种空气能不能变成一股力量,让领导人有改变的意向?这很困难。如果领导人没有这种头脑,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谈民主化。” 众所周知,凭借高额稿费和版税收入,鲁迅的个人生活相当富足,光是购买古籍善本的花销就能让好些小康人家破产,“贫穷、艰苦惯了”从何谈起? 一个追求自由、坚守良知的人与他的经济状况没有必然联系。否则,何以解释一个无产者出卖同志,一个资本家献身革命?民主要靠领导人的头脑来实现,或者说中国民众根本没有实现民主的可能,也令人感到迷惑。哪个国家、地区的民主不是民众意志的体现?不是教育、文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没有革命的危险或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独裁者或利益集团不可能突然从内部产生改革的动力。如果一个领导者不顾现实激进变革,结果只能是被统治集团掀翻,因为他代表的是那些还没有觉醒的人的利益。 李登辉缺乏(违背)起码的常识和民主发展过程的概念,谈问题难免打飞机。“如果领导人没有这种头脑,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谈民主化”,难道台湾没有蒋先生、李先生,就要复辟、倒退到黑暗时代?敢这么拐弯抹角往自个脸上贴金的人不多。听听克林顿的告别演说,什么叫谦虚,什么叫美德: “我的总统任期就要结束了,但是我希望我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日子永远不会结束。在我未来的岁月里,我再也不会担任一个能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更高的职位、签订一个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所能签署的更为神圣的契约了。当然,也没有任何一个头衔能让我比作为一个美国公民更为自豪的了。谢谢你们!愿上帝保佑你们!愿上帝保佑美国!” 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人物当然有巨大作用,但是内因变化首先是外因起了变化。什么样的民众,决定了什么样的政府。地球上的独裁政权越来越少、越来越陷于孤立,是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正义不是每次、但终将战胜邪恶,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律。 1898年,戊戌变法六君子喋血菜市口,17年后,位高权重、声望日隆的袁世凯利令智昏,复辟帝制,很快在炮火和唾沫中土崩瓦解。 江南命案发生后,没有来自包括美国和台湾本岛在内的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蒋经国这个苏联训练出来的特务头子会铁腕清洗情治系统、扫荡黑帮,把自己的二公子放逐到新加坡?可以说,台湾没有李登辉就有王登辉,没有宋楚榆就有杨楚榆,没有阿扁就有阿圆,这是台湾民众整体素质决定的,水涨船高。谁也无法代表台湾人民思考,以及选择怎样的未来。 蒋经国值得尊敬,但切勿把这个特务捧上了天,没有民众的誓死抗争,子继父业的台湾依旧黑云压城,蒋经国打造的特务系统依旧只手遮天。蒋经国不顺应历史潮流,民众固然有伤亡,而国民党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永世不得翻身。冀望明君的心理要不得,不顾事实地将台湾转型都归功于某个人就更要不得。美国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罢工或示威游行,你能想象那些为了陌生人的自由与解放,不惜组织飞虎队或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自由战士,会用坦克和自动武器屠杀自己的父老乡亲吗?无人敢下这种命令,因为只有一个结果,枪口会立刻掉转过来对准自由的敌人。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政变,不到3天,就因军队临阵倒戈而归于失败。叶利钦站在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的演讲,胜过一切钢铁。 人一旦觉悟站起来的好处,再让他跪下去就难了。逆流而动无异于飞蛾扑火。
中国在他手上结束了父子传承的优良传统。
他爹喊的口号,在他这开始发芽了。
问过一个台湾朋友这个问题,她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她说:我们台湾人无论是蓝是绿,经国先生永远是我们的总统!
1948年夏秋之际,为控制通货膨胀,推行金圆券改革,蒋经国在上海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发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豪言壮语,然而最终却铩羽而归。1948年的夏天,南京国民政府刚从国民大会的喧嚣中平静下来,但蒋介石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共产党的军队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政府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军费连年增长,物资严重匮乏。图为1948年,百姓在排队等待分配粮食。上海这座摩登之都,虽然在一月份经历了“舞女风潮案”,数千名舞女走上街头对抗政府的“禁舞令”,最后政府让步,十里洋场舞厅里依然喧嚣热闹。图为上海街头的人们,他们身后的广告牌告诉你这里的生活仿佛一切如常。而实际上,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上海的物价共上涨3728倍,每年平均上涨14倍。到1948年夏天,上海的经济形势已经严峻到一触即崩的境地。图为上海市民排队领美国援助的粮食。为挽救经济危机,194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发行金圆券,规定各地物价必须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准上,不得提高,即“819防线”。金圆券改革方案主要由财政部长王云五提出。左图为行政院院长翁文灏,中图为王云五,右图为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蒋经国被派往上海稳定物价、主持改革,他时年三十八岁。他在上海出演的这一场风风火火的大戏——史称“上海打虎”。只不过,电闪雷鸣中华丽登台的这位主角,转眼间,身上便满是秋风落叶。图为手持《币制改革》的蒋经国。蒋经国的办公室设在九江路中央银行大楼三层。在每星期二和星期四的下午,他的办公室向民众开放。走进他办公室的人,有商人、妇女、劳工等等。图为蒋经国在办公室倾听小商贩的投诉。赴任之前,蒋经国曾对蒋介石说:“上海金融投机机关无不与党政军要人有密切关系,且作后盾,故将来阻力必大,非有破除情面,快刀斩乱麻之精神贯彻到底不可也。”到上海后,蒋经国又挑选一万多名青年,组成大上海青年服务队。在动员会上,蒋经国鼓动队员们,对付那些抵制币制改革的巨商、富户、官僚,要拿出武松打虎的勇气,所以金圆券改革又称“打老虎”。图为蒋经国在大上海青年服务队成立大会上讲话。蒋经国还表示:“本人此次执行政府法令,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凡为资本家辩护的,就是资本家的走狗。”蒋经国组织了反对通货膨胀游行,藉此来增加民众对他的行动的支持。画面上,一位装扮的奸商,正站在棺材上发表演说。棺材前张挂着一张大幅宣传画,画两旁的口号为:“谁危害金圆信用,咱们就砍他的头。”为方便市民投诉,上海各处设立了意见箱。许多便衣警察奉命在大街小巷各商店调查违反价格者和囤积者。图为上海市经济警察根据举报进入商家,检查是否有非法囤积的情形。蒋经国本人还时常微服出巡,发现贪赃受贿的官员即严惩不贷,将一批批违法商人游街示众。8月23日和27日,蒋经国两次指挥上海的军警,到全市库存房、水陆交通场所搜查。蒋经国专门设立了一个特别刑事法庭,专门惩处触犯其收兑、限价政策的“大老虎”。米商万墨林、纸商詹沛霖、申新纱厂老板荣鸿元等人,都曾因违反币制改革的规定被捕入狱。图为上海著名商人、百万富翁、林王公司总经理王春哲,因套购黄金外汇、参与黑市投机而被捕。蒋经国信奉这一座右铭:“我宁愿看到一个家庭痛哭,而不愿意看到满街的人痛哭。”日,王春哲在上海被警察处决。在王的豪宅里,全家嚎啕大哭。图为王春哲被行刑现场。在蒋经国的铁腕之下,上海各阶层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成金圆券。有人敷衍或藏匿就严惩。迫于威严,市民大多“主动”排队将手中的黄金、美钞换成金圆券。人们半个世纪的积蓄,就这么在一夜之间消失。蒋经国还抓了另一个上海滩的头面人物,这个人的被抓跟他的打虎失败有直接关系,他就是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三儿子、中汇银行经理杜维屏。他被捕的罪名是“囤货炒股”,在交易所外抛售永安纱厂股票2800股,被判8个月徒刑。图为站在法院公审台前的杜维屏和另外三位从犯。这惹恼了杜月笙。尽管他表面上说“币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为心所企求,经国先生执法如绳,不枉不纵,深致敬佩,何致以事涉私情,有所非议。”但事实上,杜月笙无法咽下这口气。他将了蒋经国一军,希望蒋一视同仁,去查扬子公司。扬子公司是什么来头?原来它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是蒋经国的表弟、宋美龄的外甥、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蒋经国查封了表弟的公司,孔令侃向宋美龄哭诉。宋美龄专程到沪,把两人约到孔宅面谈,蒋经国不从,表兄弟大吵一场,不欢而散。宋美龄转而求助蒋介石。蒋当时正在北平前线主持军事会议,被夫人紧急电召,连夜飞往上海处理家事。最后,孔令侃离开上海,转赴纽约,交给政府600万美元。扬子公司案成为蒋经国打虎的一大败笔。到日,上海共收兑黄金114万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子96万两,合计价值2亿美元,占全国兑换总数的64%。豪门大户上交金银外汇者是少数,蒋最终拿到手的金银,基本上来自上海普通民众。图为金圆券贬值,人们拿麻袋领工资。反台独 必须反思‘台湾奇迹’ 正确评价蒋经国(5/3261)
反思‘台湾奇迹’
身为观众,我们完全理解李敖先生个人对国民党的怨怼,但人们也必须承认,如果没有蒋经国带领台湾人民,胼手胝足的刻苦经营,创造所谓的‘台湾奇迹’,也就没有今天富裕的台湾,‘台湾奇迹’的真实存在,靠的绝不是‘李大咀’、‘陈变脸’等窃国投机者,口水泛滥形成的皇天后土。太多的政治高帽,致使今天的台湾人,己经缺少务实面对这段史实的勇气,‘奇迹’犹在多年的人为摧残下逐步消磨,人们都在有心无力、有力无心、甚至刻意模糊化,偶而提及的‘台湾奇迹’,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上帝的恩赐而己。
我们不能因为蒋家父子的‘过’,而完全抹杀蒋经国的‘功’,这也是人们要为毛泽东‘三七开’或‘七三开’的主因,改革开放的奠基者邓小平,也称自己如能被‘五五对开’,己感满足,相信身为史学家的李敖先生,当无异议,试问又有谁能做到一生无瘕?!
注目当今,反顾历史,造成‘台湾奇迹’,诚如先生所言,从大陆搜括来的大量真金白银,固是一大因素,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蒋家独裁者’,大可像普天下其它独裁,挥金若土,富可敌国,金山银矿瓜分殆尽,又几时轮到‘台湾人’来坐享其成,又何致遗孀蒋方良,无人闻问老来困迫?!如蒋是马可仕,现在随处遭贱的‘菲佣’,可能就多了一个叫‘台佣’的对手,打个头破血流,争个不亦乐乎!比诸合伙瓢窃国有民脂的'李陈'之辈,蒋氏在无可制约的威权体制下,犹能持守廉洁,其人格高风,难道就不值得今天安逸的台湾人,唤起丁点的反思,给予丝毫的敬意?!再看'李陈'权势傲慢,‘挟民主,令诸候’,‘司法正义’晋而‘向上提升’,成为捍卫皇权的道具, 皇恩又何其浩荡?!一人一票的殷切伩托,草民当家的社会公义又在那里?比起蒋氏政风,难道不叫人,犹感寒心?! &&
就从德行与政绩比较,可以想象,如果‘李陈’与‘蒋经国’互换朝代,台湾又将是什么气象?在开眼柴米油盐醋、斤斤计较的小百姓来说,可是帐帐清楚 :
(1)‘李陈’+ 威权政体 = 现今意义的富裕与民主→痴人说梦
(2)‘蒋氏’+ 现有政体 = 经济翻一番 →至少没问题
向来认为,‘是人不是神’,孰能无过?这也就是古往今来,大人物与小人物间的不平等待遇,在于人们往往因为大人物的眩目事业,而忽视那些相对失色、‘不能并论’的个人品德缺失,而这些‘微不足道’印迹,对我等小人物来说,却可能不仅是毁家失所、犹为千夫所指的毕生之痛,也就是说,相对于小人物,公众似乎更能容忍大人物某种程度的偏差,于是乎,差点丢掉总统,柯林顿的贪花好色,至今只是市井乐传的风流韵事;被斥为‘色情狂’的李敖先生,与其掌上珠,也仅仅是人们茶余趣谈而己。因此对尚有作为人物的衡量,笔者订出了这么一个公式:
做〔过去〕+ 结果 + 做〔现在〕= 成绩
这里并不鼓吹公众人物就可以不择手段,肆无忌惮,妄图来日方长的亡羊补牢,我们更提倡的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毕竟对大人物,不能仅以某些小格局,草加评判,整体的历史大格局,才是最严实的‘盖棺论定’。
无可讳言,蒋家皇朝的威权统治确实伤害了一些人,但就像我们不能草率的将李敖先生,界定为‘淫棍’或‘狂徒’一样,对蒋氏亦然。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泛政治化,或泛恩怨化,宁把蒋氏治下对‘台湾奇迹’的建树,模糊处理,却不能遏止无限上纲的夸大‘白色恐怖’( 受害者更多的是大陆来人),所谓‘外省人就将永远背上‘荼毒台湾’的黑锅,魔鬼的诅咒,代代魅影随形,后辈因而不能抬头正视,成为‘台独’兴风作浪,挑拨族群冲突的最佳幌子,也成为台湾,没完没了的永远创伤。撇开蒋经国,‘奇迹’则只是一段混沌;让蒋经国背上所有国民党的政治枷锁,未免太沉重;落下整个历史大背景,把蒋经国彻底妖魔化,是不公,也是对历史的不忠。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没有蒋氏后期,诸如‘解除报禁’等威权释放,临终前的权力移交,杜绝世袭之途,使今天意义的‘民主’为之可能,也就没有今天意义的台湾,只叹所托非人,成了其一生最大败笔!!!
话又说回来,稍远看‘拉法叶’,近看‘两颗子弹’,证人相继离奇死亡, 再换时空,更看当时的旅美江南命案,对一个没有今天牵一发动全身,超人气的李敖,威权治下,在台湾本岛多造一起意外,可是小菜一碟,又何苦大费周张,禁了又禁,落个禁书百本、扼杀自由的骂名。这不是说蒋氏对李敖的宽容,而是,或者是像李敖先生自称的好运气,也或者是,蒋氏从不曾把李敖,当成非除不可的背上刺、眼中钉。
不知道,在大陆开始反省‘文革’,如今重蹈彼岸‘政治挂师’覆辙的台湾,人们实实在在的看到了什么?咸认为,不能走出‘悲情’,不能厘清历史,终日患得患失于政客的摆怖拨弄,正是台湾今天的困境!而身为精英的知识分子,继续沈沦于历史的沟壑深渊,不能自拔,实非对子孙负责之道!‘台湾奇迹’体现的群体开拓精神与决策魄力,不该成为‘白色恐怖’的政治牺牲,更沦为‘台独’的垫脚石。
‘人性弊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天敌,笔者还是那句老话:“‘人性’本身并不完美,因此一个完美的人类社会,根本不会存在”,人类能做的,就像千百年来,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在学术、宗教、政制上,德育惩治并进,寻求对‘人性弊端’,尽可能大的给予感化制约。
只有自己的腰包最实在,谁能使它肥壮,就是我的最爱!当有一天,人们自信满满的喊出:“齐心合力的人为,就是明天‘奇迹’的再造”,人们也当从,‘理想主义’梦幻中,幡然觉醒,理智的走出历史迷雾,开阔的面向无限未来。
“唯天堂‘乌托邦’独有,因圣人与上帝同在”,或者真的会有一天,人们都升华成圣,那么‘乌托邦’,也就真的离我们不远了。我们希望有,但是却不期待!
观众 &流尘
&&&于巴黎 &&&&&&
一键分享:
一个省几十年经济发展就可抹杀分裂中国的罪过?你太幼稚了!小功难抵大罪!
一个省几十年经济发展就可抹杀分裂中国的罪过?你太幼稚了!小功难抵大罪!
复兴论坛网友
恐怕你误会了,蒋经国等大部分国民党向来是要维护祖国统一的!!
复兴论坛网友
让人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权存在的终极目标,也是判断一个政权成败的根本标志.
台湾今天的生活水平是大陆的10倍以上,这一点把什么问题都说明了.
复兴论坛网友
让人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权存在的终极目标,也是判断一个政权成败的根本标志.
台湾今天的生活水平是大陆的10倍以上,这一点把什么问题都说明了.--------说得好没有蒋经国就没有新台湾。
复兴论坛网友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台灣民宅旁的蔣經國銅像
在及史上地位舉足輕重,逝世後,人們給予他不同評價。一方面他形象正面,領導走向復興,專業人士不受制肘,使得過去一些留學海外的海歸派紛紛回台創業或投資,而促進逐漸起飛。最後於1987年配合當時環境,熱錢湧進,開始大幅升值,股市創新高之際,順勢解除令,並解除報禁、黨禁,准許可以返回探親,甚至開放台灣民眾到大陸展開小額投資,而獲得人民認同。在行憲後歷任中華民國總統民意調查顯示,台灣人民對蔣經國均抱持最深切懷念及肯定。蔣經國的親民作風,也受到、、等政治人物倣效及模仿。
另一方面,國府施行統治,文武並施:文是推行教育,促使民眾忘記並不會講等母語;武是以及情治單位特務鎮壓身邊匪諜,藉此打壓可能萌芽的或黨外政治思想。當時有幾句話:「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充斥在大街小小巷,甚至每一筆消費發票上都有紀錄。
日,蔣經國正式宣佈台灣於次日(7月15日)零時起解嚴
蔣經國指揮軍民從撤退作戰,結果增強了政府「對經國先生個人的信賴」:232。
蔣經國在任主任委員期間,組織國軍及退伍弟兄開闢及建設,當時的中國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則宣稱宣稱贏得「全體國民的稱讚」:239。蔣經國由輔導會而大展身手,將社會事業實現理想。時間愈遠,「也許更能看得出他的功績里程」
所領導的主持的財政經濟金融部門,以計畫性自由經濟來規劃發展,使成長令人矚目。台灣躋身,「空前繁榮」:267。
蔣經國政府開始「多起用台灣本省籍的優秀人材」:273,政府機關台籍官員比例增加,如、、、等,使人事結構「年輕化」、「」和「專業化」:273。努力朝向「技術統治」,開始任用大批專業主政,如、、等。
蔣經國政府致力推動基礎建設,如:、、、、、、和等:277。
蔣經國政府宣布解除,間接促進民主化:290。解除報禁、黨禁;出現了多數政黨制,「發行報紙之自由」:291。政黨政治憑藉資訊快速流通,以多元輿論渠道,間接使發展,促進民主。
兩岸關係方面,1987年11月,開放民眾赴大陸地區探親,開啟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蔣經國政府宣布向中國大陸開放,「准許回大陸探親」:291,中斷近40年隔閡。
蔣經國關心民眾生活及走訪台灣各鄉鎮,成為人物下鄉走訪與親民活動始祖,常被後來政治人物摹仿,拉近與民眾距離。「走遍台灣,民眾吃的他都吃」:314。「跟老百姓吃一樣的東西,穿夾克,不結領帶」:315,笑容平易近人,有利塑造親和形象。1972年起,推行,曾長期作為台灣下鄉親民裝扮。同時開始注重偏鄉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到各地視察,「發現各單位在用餐宴會上過於奢華、過度浪費」。為了改革傳統上鋪張餐飲習慣,以政令宣導時告知大眾:台灣人每年可以吃掉一條高速公路(意指餐飲開銷費用可以建設一條高速公路)。同時要求公務人員養成簡約習慣,如結婚宴不逾十桌、平日宴客五菜一湯(梅花餐)等(指每餐五菜一湯,五菜指梅花的五片花瓣,湯則位在花蕊位置,使餐飲闊奢的消費得以減少,「以提倡儉約、簡單、樸素」)。
中華民國前總統曾指出:1986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届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蔣經國就已正式終結反攻大陸的大中國路線,確立台灣為主體的革新保台路線。
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認為,经国先生是了不起的人物。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認為,蒋经国开启两岸交流是功臣。
:蒋经国是愿意做些事情的。
负责人在蒋经国逝世后发表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坚持中国统一、反对台独的立场。
對蔣經國去世,當時中共中央領導人發表談話,其中談到:「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了一定的努力。」:527
精神領袖緬懷蔣經國,應學習到「以人民的小事為政府的大事」。他曾說過,蔣經國公館牆壁上掛有許多字,其中最多是「忍」字。:309蔣經國個性雖然很剛強,但他卻非常能夠忍耐,他辦公廳上擺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一個「忍」字,「用於自勉」。:309。
對蔣經國「很尊敬」,充分說明「經國先生的偉大」:291。
臺灣人權紀念碑:一道長約十來公尺的石牆上,刻滿當年在下的犧牲者名單
臺灣戒嚴時期各種短命的黨外雜誌
認為蔣經國必須對1950年代初期的殘酷鎮壓負責。
李敖在其所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对蒋经国的贡献提出质疑。
認為,客觀來說,蔣介石最信任蔣經國,「而且具有可以放心把左右國家命運之秘密活動交給他的實力」。
1985年,蔣經國曾聲稱家人「不能也不會」競選下一任總統,也「不能也不會」以實施軍政府的方式來統治輿論認為聲明「顯示了他肅清陰霾,穩定政局的決心。」。
台灣院士認為,蔣經國之性格:第一是領導國家,有明確方向;第二是立定目標,勇往直前,即知即行,冀求有功;第三是庶政公開,廉潔自持,自奉儉約;第四是勤政苦行,平易親民:上山下海,走訪民間,職位愈高,事情愈忙;第五是忍辱負重,應付危局。
暨南國際大學助理教授王良卿認為,蔣經國本身不斷行動,而非徒務言說,翼下秘密組織所欲爭取、動員對象恰恰是那些青年,可能會因為「小組織、小圈子」而對中國國民黨「退避三舍、望而生畏」。:208在戰後中國國民黨氣勢日漸凌夷之際,蔣介石、蔣經國以及不少中國國民黨政治菁英有以下邏輯:一切小組織之想和作為,因為「擁戴領袖」而合理存在,因為「拯救黨國」而必須存在。:208黨不能實際節制各方,理念無法打動人心,在未知將來命運之際才能改造黨務,統治菁英基於現實,以可靠親信向內動員私人關係,是蔣經國等等人脫困之道,實際是以宗派主義救己救黨。:208
認為,在威權政治體制下,權威人物的思想言行,決定整個政策的走向。在台灣,如果没有蔣經國的決心,「是不可能實現政治改革的。」。
蔣經國外孫認為,蔣經國總是遵從一條哲理,那就是往者已矣,把握現在,來者可追,認為進步,更重要是尊重列祖列宗所創造之;蔣經國習慣每天保存其活動與思維紀錄。
作家,曾多次讚賞蔣經國。他認為蔣臨終前,拆除政治地雷,開放報禁黨禁,解除戒嚴,促成台灣民主化的貢獻。不但已為其父贖罪。而且在歷史上,地位可與國父相比。
第一任評價總統蔣經國「沉默冷靜、想法務實」,他認為蔣經國從不擺出思想家的模樣,但想法務實,社會知識豐富,善於識人,確保留在身邊都是可靠之士,隨時願坦誠提出己見,哪怕是逆耳忠言。蔣經國在開口前,必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絕不信口開河。。
前美国资深外交官:)認為,是蒋经国一项很特殊的遗产。:)認為:「一個民主的中國未必會完美,但可能會是一個『正常的民主大國』,有榮耀、美德、缺陷和錯誤。這樣的結果將比任何其他變項,對地區、甚至的安定與和平,更具貢獻。如果在真正、結果,歷史必將記下一筆——台灣替的開放、,奠定極好的典範,而促使這項發展的人——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先生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滅。」
美國報告指出,「高壓活動」明顯增加,引起台灣「民心轉為反對政府」。
認為,蔣介石和蔣經國這樣緊密合作,相依為命之例子,在歷史上不多。蔣經國能學習父親剛毅精神,「以砥礪自己而成長」:210。他生活充滿「只有備嘗辛酸的人才擁有的氣氛」:158。
有人認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泛指)直到1987年才開放「准許回大陸探親」:291,造成許多遷台約四十年或以上之外省籍居民太晚甚至無法見到父母和親人。
有人認為,蔣經國長年掌握台灣情治系統,默許與各項在台灣長期之政商利益。在其主政時期,採取威權統治,以及情治單位鎮壓異議份子,例如、、命案、等政治事件,泛綠人士都相信與情治系統大有關連。
蔣經國晚年迫於國內外壓力(石油危機與通貨膨脹),允許推動開放報禁、黨禁、逐步實現民主改革。他離世後,黨內產生以李登輝為首的主流派與各山頭林立的非主流派的政爭,一直到李登輝勝選。
根據於2007年9月對歷任評價,民眾認為蔣經國對台灣貢獻最大,在全體中排名第一。
日,為對抗中國大陸主張「」,中國國民黨於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貫徹以統一中國案」,積極對中國大陸採取和談之統戰政治攻勢。拉開台灣日後自由及多元之序幕,採取溫和、穩健方式,「有耐心地走向民主化的道路」:290。
蔣經國創設,加強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堅定青年「反共抗俄」信念,使青年擁護中國國民黨。工作內容以服務、輔導青年為主。培養愛國觀念和團隊精神,接觸大自然以舒解苦悶。給青年政治人才能循序加入黨政系統。
蔣經國推動航太科技:設立,為日後研發、鋪路。任內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
在,提出“”。此評價在不同人物立場及時代背景下存在差異。
有些人認為蔣經國是民主的推手,並促進台灣民主和經濟的發展,給予正面的評價。但蔣經國逐步開放民主絕大部分是因為迫於國內外的壓力,當時美國決定出售軍火時應考量該國的人權,而國內要求開放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並不是出於尊重憲法或民主。有些人認為蔣經國施行威權統治是出於無奈,是基於當時的環境而做出的不得已的行為,但是否可因為環境的許可而侵害人民的權利,更別提那是由當時的國民黨所塑造出來的環境。而有些人認為蔣經國帶來經濟的發展,但是威權統治是否會帶來經濟發展,我們無法肯定,如當時的拉丁美洲亦是威權統治,而經濟並未發展,縱使有所影響,經濟的發展也不應該超越規範於憲法之中的基本權利,若沒有影響,那蔣經國所施行的威權統治更沒有藉口。
民意調查中心,蔣經國逝世十五周年民調.
小谷豪冶郎著、譯:《蔣經國先生傳》,台北:《》出版部,1990年
江南著:《蔣經國傳》,香港:,1984年,第275頁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2003年,第308頁
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第8頁,
王成斌等主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4),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他當會感到傷心與難過」——訪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宋楚瑜〉,《》,至8日,第16頁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222頁
李雲漢著:「蔣經國先生傳」初稿,載「中華民國名人傳」第七冊,第74頁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等主編:《蔣經國先生全集》第十二冊,台北:「」新聞局,1992年,第523-524頁
《》,台北,日
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第7-9頁,
王良卿:〈人子與人臣:戰後家書中的蔣經國和國民黨政治〉,刊呂上芳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432頁
蔣經國著:《守父靈一月記》,日,台北:正中書局,1976年1月,第23頁
《》,坐看雲起時:五區總辭的政治哲學,日
《》,星期天休息:告別台灣民主的兒童時代,日
《新加坡選擇了李光耀》,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日
:)著,《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林添貴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480頁
:)《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譯,台北,,2000年,第229-230頁
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中華民國的願景》,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88年12月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2003年,第213頁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216頁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经国的母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