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楼客厅装修供桌如何布置

仿古供桌供案买哪种实惠,仿古供桌供案品牌热销(仿古家具花架供桌)仿古供桌供案网店购买怎么样}热卖推荐:查看: 4339|回复: 8
我想在家里布置一个佛堂,该怎么布置呢?
在线时间15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6 积分
我想在家里布置一个佛堂,专心念佛,请问该怎么布置呢?需要哪些物品?
请各位师兄指点一二!
不胜感激!
论坛搜索全文,佛堂/Un ...
在线时间253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看阅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就知道怎样安置佛坛了。后学家中的佛堂、佛坛都是简单实在,清净庄严,个人以为不必过为繁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
在线时间15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6 积分
好的 谢谢楼上的师兄 我前几天夜里在家读地藏经 读到一半 我就听到和尚敲木鱼的声音 咚咚咚的 我以为是幻觉 但是听的很真切 我就停下来了 没有再读 然后那个声音也消失了!
在线时间53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常亲近同修, 积分 7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4 积分
选一个清净,干扰比较少的位置,买一张桌子就行了,看你资金的问题了。资金少,一些从简。资金多,可以多请一些佛的雕像回家,每天供鲜花,供灯。
资金少,可以请一张画像,贴在墙上,请一个香炉,大悲圣水杯子,每天换一下水,换下来的水家人喝掉就好了。可以每天上香,有经书放在桌上也行的,家里有新鲜的水果和鲜花也可以供养,你用的首饰,念珠也行。
资金多,你可以定制一套大型的佛龛,可以请镀金身的佛像,和玉的佛像回家。有时候碰到玉器商家关门清仓就是个机会了,价格很不错,然后可以请人开光,或者放在家里供养,天天念经,就是开光了。
在我看来,不管你家的佛堂怎样,主要是住在家里的人一团和气,心地善良,多做善事,与人为善,就是没有佛堂,佛菩萨也是一直抱有的。反之,家里佛堂再辉煌,人心不善,佛菩萨也是不会莅临的。
还有一个小贴士:不要经常在佛龛面前走动,除非你们目的的拜佛和念经的,或者是换水,上香的。如果没事乱走动,会动了佛龛的气,这个气是靠凝聚的。有些人很喜欢在佛龛面前走来走去,这个就对你家的气场不是太好,当然你不需要生气,好好说明就好了。
在线时间196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善定同修, 积分 65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27 积分
论坛搜索全文,佛堂
在线时间51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住在我心上 于
14:47 发表
我想在家里布置一个佛堂,专心念佛&&
供一张阿弥陀佛的佛像,供西方三圣也行。有条件供在西面的墙上,没条件就随缘选一个清净之地。
佛像下面一张供桌,供灯、供水、上香之用。(灯代表光明与智慧,水代表清净与平等。)
外加一个拜佛的拜垫就行。
越简单越好,简洁庄严,不要太复杂。
在线时间63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4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5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6 积分
请问是供在阁楼?还是供在客厅呢?我家人有的不是很信佛法,认为是迷信,我布置在卧室里可以吗?我没有结婚!
在线时间226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亲近同修, 积分 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卧室可以用挡板,屏风,挂布隔开一块空间
Powered by韩城市民俗风情韩城市民俗风情(2)韩城市民俗风情(3)韩城市民俗风情(4)韩城市民俗风情(5)韩城市民俗风情(6)
&韩城灶君节
&&& 在东府,腊月二十三日晚为祀灶送灶君之时,以油炸糖、枣、豆泥馅饺子和献糖瓜、黏糕、雄鸡祭礼灶君,意在以糖甘甜灶君,敬送上天,让其&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从有关资料看,古代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当天晚上叫做&小节夜&或&小年夜。&古人认为小年标志着旧岁新年的更易,是交年。这天晚上有祭送灶神上天言事的风俗。唐《送灶》诗云:&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宋代小年比较隆重。《东京梦华录》记:&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纸钱。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令&&。由此可见,东府的送灶君,与其他地方相比,只是时间上的差异。  
  这个节,如今已基本消失,因大年初一不请灶君,也就谈不上送灶君。其时,仅有走村串巷叫卖糖瓜子的,人们买来当作食品食用,并非祭祀灶君。
韩城腊八节
&&& 腊八节是腊月初八,名曰过腊八。这一天家家食腊八粥或腊八饭。腊八饭,是以各种豆类特别是豇豆先煮熬,再放入小米、大米、核桃仁、花生米、毛栗子、红枣等,最后下面片而成。腊八饭不仅人食,而且让鸡狗牲畜也食,甚至涂于树上,舍于路旁,大作佛事。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于此日成道。每逢这一天寺院要诵经、浴佛,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的故事,用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供佛,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后来佛教盛行,民间也效法寺院作腊八粥。这个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成为民间的节日。现在,这个节不过只是食腊八饭而已。  
  腊八还有一说,&腊&是古代祭祀之名,举行腊祭的这一天叫做腊日。据汉《说文解字》云:&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朝《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因此,腊八是腊祭之日。
韩城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月日都逢九,故名重阳。这时已是深秋时分,天高气爽,惟菊花盛开,竞相争艳,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愉快。据史书记载,这个节蒸食送女,饮菊酒。据说饮菊酒可以避邪去恶,因此,重阳节有赏菊、饮菊酒之俗。  
  现在,已将重阳节命名为&老年节&。赋予了重阳节以新的内容和含义,使其成为尊老敬老的节日,以建立新的道德风尚,可谓移风易俗之盛举。因此,对于这个节日,从家庭、社会应予重视,使节日以尊老敬老为中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浓厚的活动,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应当加以正确引导。从某种意义讲,这个节日也可成为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节日。
韩城中秋节
&&& 中秋节,为阴历的八月十五日。古代以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八月十五日正当秋季的中间,故称&中秋&。&一年明月今宵亮&,&八月中秋月正圆&,古人认为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是人家团圆赏月的良宵节。  
  节前,各家各户自己动手蒸包月饼馍,将红枣肉、核桃仁、花生米等剁碎如泥,加芝麻、红糖拌匀制成馅,包入面内,放进木模压成月饼状,上笼蒸熟,即成月饼馍。可自食或赠送。这一天,家家包食羊肉饺子,晚上以月饼、水果、酒食相聚赏月,有的弦管清歌,有的赏月吟诗,真是情景交融,兴趣盎然。这个节日始于何时,无可稽考,尚查不清。还有传说,这是元末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向人民传送&八月十五杀鞑子&信息的巧妙手腕,不管真相如何,这一风俗其时间必定很久,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包食饺子,互相馈赠月饼之俗犹存,而且月饼品位种类繁多,较之以往甚为丰盛,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
韩城端午节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阴历的五月初五日。这天,家家插艾枝于门上,吃粽糕,饮雄黄酒。给小孩耳、鼻、肛门涂雄黄酒,戴艾叶、金饰彩绣馄饨于头上,以艾虎、香包挂胸前,以五色线系手足,谓之&长命索&。小孩还穿着&五毒裹裹&、&五毒背搭&、&五毒鞋&。有的还包粽子既食用又送人,还蒸五果馍送外孙。  
  节前,给新嫁女送花馄饨、粽子和花串串,还有竹帘子等,谓之送端午。花串串,在形似六角彩帽下,悬挂二尺许的花串十三条,十分华丽,故名花串串。其工艺十分精巧,为民间布作艺术,是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利用五彩绸缎下脚料缝制成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再以彩线、麦秆筒穿串起来,为一条花串,最后按故事,将十三条花串系在帽子架子下,即成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内容丰富的花串串。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说法不一。相传,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做过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湘沅流域,接近人民生活,对政治腐败的现实不满,遂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向江内投粽子,以免鱼伤害其尸。这就是每年端午节包粽子,食粽子,相互赠送之俗的由来,以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个节日一直保留到今天,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韩城龙头节
&&& 亦叫&龙抬头&。为啥叫&龙头节&,民间传说是这样的:唐朝时,武则天兴风作浪,篡夺了大唐江山。改国号周。玉帝闻之大怒,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不准向人间降雨。于是大地冒烟,庄稼枯死;人们断绝了生路,呼天号地。司管天河的玉龙看到这种惨景,于心难忍,便偷着向人间行雨。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当即把玉龙打下天庭,压在一座山下,山顶立了块石碑,上面写道:&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宵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一看,知道玉龙受了冤屈,纷纷要求救出玉龙。可是咋救呢,大伙就只好到处去找金豆,找呀找,总是找不到。二月初一这天,一个老婆婆背着一袋包谷上集去卖,不小心袋口松开了,金黄的包谷籽撒了一地。大伙儿心头一亮;这包谷籽不就是金谷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炒起包谷来。  
  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户把炒好的包谷花供到当院,有的还送到玉龙身边。玉龙见了,便大声喊道:&太白老头,金豆开花了,还不快快送我回去!&太白金星人老眼花,看不真切,只见地上到处是黄灿灿的金粒开着花儿,便信以为真,一招手收了拂尘,镇压玉龙的那座大山移走了,玉龙腾地跃上云层,天下顿时下起大雨来了。从此以后,每逢二月二,人们都要炒包谷花,有的地方还炒大豆、黄豆、豌豆,用来纪念龙头节。  
  把二月二叫&龙抬头&,虎睁眼。家家户户多吃烤的花花馍(一种加枣的面花、白面、红枣象征着金豆开花),亦叫吃咬虫虫馍。这天,有些地方还把草木灰撒在屋里,叫&打灰簸箕&,一边撒,一边说:&二月二,灰簸箕,虫虫蚂蚁飞出去。&妇女在这天忌做针线,传说害怕扎了玉龙眼。
&&& 农历正月十五日叫&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元宵节的晚上,叫&元宵&、&元夜&,有&月圆&的意思。据说始于西汉,盛行于隋唐年间。传说有二:其一,传说汉武帝时,有一宫女名叫元宵,家住长安西北山上。每逢年近岁遁,她思亲心切,但无法相见。这年春节,元宵倍加思念亲人,每日黄昏,她便一个人来到梅花树下暗暗啼哭,有一次被心地善良的东方朔遇见,便答应设法让她与亲人见一面。正月十四日,东方朔便到长安街上卖起卦来。不少人都来占卜求卦,东方朔给他们的都是一样的答语:&正月十五火焚身。&人们求问解救的办法,东方朔拿出了一张偈语红贴,只见上面写道:&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若要避灾,唯求天子。&人们便赶紧把此事报告给汉武帝。汉武帝一听,手足无措,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东方朔思索了一会儿说:&听说火神君最喜欢吃汤元,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元吗?十五晚上你叫元宵做好汤元,万岁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再传谕城内臣民,十五晚上都上街观灯,万岁、妃子、宫娥彩女也都出宫去玩灯,夹杂在人群中才可消灾解难。&汉武帝听了大喜,就传旨按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十五日晚,元宵的弟妹领着父母亲来到长安观灯,元宵就借观灯的机会与亲人见了一面。闹了一夜灯火,京都安然无灾,汉武帝就传旨每年正月十五都这样做,元宵照样借机会与家人团聚。因十五上供的汤元,元宵做得最好,人们就把汤元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其二,传说公元610年,隋炀帝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为了粉饰太平,下令在京都洛阳最繁华的端门外,搭起八里长的戏台,又命三万名演员表演,一万八千名乐师奏乐,从正月十五闹起,闹了一个多月。唐灭隋后,规定元宵节取消&禁夜&,允许老百姓通宵点灯。开始是一夜,后来又延长为三夜、五夜,还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侯贵族以此夸豪斗富。据《开元天宝遗书》记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见之,光明夺月色。&有的灯上挂有多种灯谜,供人取乐。从此元宵闹灯会,就成为我国民间的习俗了。  
  正月十五这天早晨,多数人家吃饺子,晚上看花灯,猜灯谜,放焰火。群众有&闹十五,游十六&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这三天,闹灶火,跑旱船、耍龙灯、舞狮子、走高跷&&几乎家家出动,人人助兴。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元宵节,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更是热闹非凡。
&&& 过春节,写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春联,已成为一道文化景观,久盛不衰。
  那么,写对联起于何时?据文献记载,由来已久,屈指而算,当有千年历史。  
  上古时代,人们以为神能降福于人,鬼则害人至深,故而早有驱鬼之举,其法如《六贴》所云:&正月初一,造桃符于门两侧,以供驱鬼。  
  &桃符&即桃木板,据说有驱鬼镇妖之能,也有称之为仙木,桃卯、桃印,无论何称,皆为驱鬼。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纸张渐多,遂取而代之,却于纸上画以门神,曰&神荼&曰&郁垒&,贴于两门扇,其意仍在于以神镇鬼。  
  自商朝起,中华民族始有文字,斗转星移,时代演进,&对句&(对仗句或对偶句)也产生发展。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形成贴于门两侧的&对联&。及至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一亡国之君首开书写&春联&之先河。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十国时的后蜀国,统辖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今四川一带)。随后蜀国力日衰,但国王孟昶却极喜粉饰太平。是年,年节将届,他令文臣给宫门口的两块桃符上写一副对联。群臣应作,却无一称心如意。于是,颇有文才的国君孟昶便提笔一挥,书就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联。孟昶虽为亡国之君,此举却使他成为书写春联的始祖。  
  此联迄今千年有余,而今袭写者仍大有人在,可谓上乘之作。后来,人们赋予对联更广泛的思想政治内容和特定场合更广泛的深意,逐渐形成婚联、居室联等。
&&& 春节:俗称过年,它的来历传说有二:  
  一是元代时期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每一户派一监官,由于监官无恶不作,欺压百姓过甚,引起人民的愤恨,采取以&拜年&为信号,约定一致日期,即在正月初一,统一行动,将元帝的所有监官统统杀掉,结果推翻了元成宗铁穆耳。每逢大年初一,即为&拜年&日,以纪念自己的胜利。  
  二是传说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过一种凶猛野兽&年&的威胁。它头如猛狮一样威武,身躯像牛一样雄壮,力大无比。发怒时,一声吼叫,山摇地动。&年&不仅以捕百兽为食,而且每当冬季天寒地冻,山中食物短缺的时候,便走出深山,窜进人们居住的村庄进行骚扰,猎食人和牲畜,弄得人们惶惶不安,生命受到威胁。一次,当&年&到一个村庄伤害人畜时,正好有一个牧童在甩鞭玩耍,噼噼啪啪的声音把&年&给吓跑了。接着,它又闯入另一个村庄,迎面看到一件红衣裳随风飘动,吓得掉头就跑。当它窜进第三个村庄的时候,已经傍晚时分了,神魂未定,又被从门缝中透射出的光亮惊得溜掉了。此后,人们就逐渐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色、怕火光、怕声响。为了避免&年&的伤害,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红色的桃符,在屋内点燃蜡烛,门前烧起火堆燃放鞭炮。这样&年&就躲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而这些习俗就一直沿续下来。  
  在我国历史上,从汉武帝时恢复夏历至清末。一直将农历正月初一每年的第一天定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我国使用公元纪年法,把公历(俗称阳历)一月一日称元旦。而把农历(俗称阴历)正月初一日由元旦改为春节。东府人把这个节日称为过年。这个节日是全年中第一个节日,又是全年之中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人们非常重视,无论男女老少共同参与,特别是小孩盼望过年,因为在此期间,能穿新衣新鞋,能吃好饭好菜,能得到压岁钱,能玩得更痛快。为了过好年,在春节之前人们要办许多有关过年的事情,其中扫房、蒸馍、必办不可,此俗沿袭至今。  
  扫房,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前后,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扫除,它不同于平日的洒扫庭除,必须翻箱倒柜,清除垃圾,把院落巷街,屋内屋外、各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甚至要粉刷墙壁,东府人把此叫扫房。与此同时,还要拆洗衣被,洗澡理发,俗语&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从家庭到个人要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这是一种讲卫生、讲文明的传统习俗。  
  蒸馍,所谓蒸馍,是用上等白面即头遍面,东府人称:飞箩面,蒸做春节期间敬神祭祖的献爷馍(又称早马糊)和走亲戚往来的馄饨馍等。  
  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后,各家各户都要按照亲戚的家数,长幼的多寡,一次性蒸够行门户所需和自家过年食用的各种过年馍。蒸馍时,左邻右舍要相互商量,约定具体时间及先后,互相帮忙。做馍时将案板放在炕上,妇女们盘坐在案板周围揉面造型,分工合作,边操作边说笑,其场面既紧张又有乐趣。这一阵子,心灵手巧的妇女成了红人,这家请,那家叫,忙得不亦乐乎。  
  包饺子。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家庭主妇和儿媳女儿们一起包过年早晨吃的饺子。饺子分肉饺子和素饺子两种,大部分过年都是包羊肉或大肉馅饺子,有的十分贫苦的家户也有用萝卜或豆腐作馅包素饺子的。过年吃的饺子,大都捏成元宝状,喻意招财进宝。在包饺子时,还事先在其中一两枚饺子中包上铜钱(现时为硬币),第2天早晨吃过年饺子时,谁吃出了包钱的饺子,是为有福气。因之小孩们都争先恐后吃饺子,都盼着自己能吃出有钱的饺子,为过年增添了许多乐趣。  
  旧时,物资供应紧张,为了适应人们过年办年货的需要,每年进入腊月,各县县城和古镇都约定有&古会&。会上摊点棋布,年货齐全,品种繁多,供人们选购。在年会上,除了食用品外,还有不少供过年风俗而印制的天地神、灶君、门神、财神、马王等图像的摊点,人们把在会上买神像叫请神,以示对神灵的虔诚。  
  春节为一年之始,四季之首,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据史书记载:元旦前一日,贴门神钟馗、换桃符、贴春联。空院中高悬宝盖,焚香安神。燃烛祀天地、家室六神(土地神、门神、灶神、财神、观音、马王神)及祖先,大放爆竹至深夜。黎明着新衣,拜尊长。特别是小孩结伴成群,逐门挨户向长辈叩头拜年。大人们如逢路遇,一揖即拜&新春恭喜&相称贺。  
  东府多数地方在年三十(春节前一天),亦称&月尽&,白天家家户户在厅房中堂布置供桌神位,在大门外贴春联,在门楣或大门扇上贴福字,在房院中贴春条,象征新春吉祥。晚上生上火炉或火盆,一家人围坐周围讲故事,说笑话,猜曲曲(即谜语),是为&守岁&习俗。  
  现时为全家一起看电视&春节晚会&,一直到零时,吃年夜饭,燃放鞭炮。  
  正月初一,亦称大年初一,也叫&神道&日。天不亮各家各户便燃放鞭炮,接着敬神拜祖先,献供品。供品中有一碗为剩饭,称为春饭,饭上插一朵花,叫饭春花,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大人小孩都穿新衣,戴新帽,先给家里老人拜年,随后出门挨家拜年,见人互致问候。中午全家吃团圆饭。老人给孩子压岁钱。大年初一早晨讲究担一担水(水为财),意为招财进宝。禁忌扫地、动剪刀、做针钱。从正月初二开始,互相走亲戚,称为拜年。东府拜年走亲戚大都事先约定时间,走亲戚者为拜年,接受拜年者叫&待客&。一般是初二给丈人家拜年,初三给舅家拜年。  
  &破五&。正月初五叫&破五&,亦称&小过年&、&打五穷&。这一天忌出门远行,言出门有破财之嫌,不少地方和过年一样,早晨吃饺子,放鞭炮。&送穷鬼&。&破五&过后,年味渐淡,农民开始开地劳动。
韩城祝寿柬帖
&&& 寿柬,即是一种请帖,它是用来告知并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自己长辈的寿辰而使用的一种帖子。民间一般是50周岁及50周岁以上的长辈,逢整十的生日举办寿礼、寿筵时,使用寿柬。寿庆柬帖与其他喜庆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的,不由寿星自己具名。寿柬的格式和写法除了按请柬要求外,还有其固定的用语,如父亲称&家严&,母亲称&家慈&,男子生日称&悬弧&,女子生日称&设悦&。儿子自称&承庆子&,若有祖父母在,则自称&重庆子&。在寿柬的款式上有横排,也有竖排两种。例如: 
 ?1为子孙具名的寿庆柬帖,父寿用&家严&或&家父&字样;母寿用&家慈&或&家母&字样,双寿则用&家严慈&字样并列。兄弟较多的,可由长子或推举兄弟中对外最有声誉的代表具名,有几代同堂的,只用&率子孙鞠躬&字样,不必附所有人的名字。  
  2为亲友具名的寿庆柬帖,多半适用于在社会较有声望的人士,下面为列载亲友代表的姓名。
韩城祝寿用品
&&& 寿幛:是流行非常广泛的一种祝寿礼物,后来已成为布置寿堂时必有的一种装饰。一般是在整幅或大幅的布帛上写上吉祥的祝语贺词,向人表示祝贺寿辰。所用的面帛一般为红色或金色,大小如中堂。从明代起开始流行幛词,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寿幛。
  寿屏:是用做祝寿礼物的书画条幅,上面题写古语贺辞或画上八仙、寿星之类内容的画。寿屏有两种,一种为四条幅、六条幅或八条幅,联列成组,用于挂在墙上:另一种是雕刻或镶嵌的用来祝寿的座屏或插屏,陈设在几案之上。《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描写贾母寿辰时提到了当时寿屏的情况,贾母问道:&前儿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十二架大的&&一面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  
  百寿图:百寿图是一种专用于祝寿的礼品形式,既可以用于寿幛,也可以用于寿屏。基本形式是这样的:在一个大&寿&字的笔画中,布满一百个字体各不相同的小的&寿&字,明代已经有此习俗,其起源据说更早。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中称:一位姓张的御史,家藏大寿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遗。字高四尺七寸,楷书黑文;其点画中,皆小寿字,白文作别法,满百无一同者。初时写寿字都是用墨写或朱书,清代已有人用泥金书写。到了近代,更有人用钱币拼缀,流为一种摆阔斗富的陋习,渐渐失去了祝寿的本意。
  寿蜡:寿蜡即寿礼专用的蜡烛,一般为红色,长约30厘米左右,重约0.5公斤,蜡烛面上印有金色&寿&字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类吉祥的祝语。举行寿礼时放在寿堂香案蜡扦上,放置寿蜡的数量各地不等;寿礼开始时点燃寿蜡,既有祝贺的意思,又增添许多欢乐喜庆的气氛。  
  福禄寿图:&福禄寿&是传统&五福&概念进一步集中和浓缩的产物,它们代表了世俗社会的基本和主要的追求。因此,以表现&福禄寿&为题材的图画,也就成了祝寿庆典上最常见的物品。不但自家寿堂大多悬挂此图,许多来宾也大多敬献此图。画面通常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寿星形象,持杖牵鹿,杖头挂葫芦或仙桃,也可以手捧仙桃,身旁有飞舞的几只蝙蝠。蝙幅、鹿?或葫芦和寿星仙桃,分别寓意福、禄、寿。又有些地方的福禄寿图,还在寿星身后画上一个正翘首仰望蝙蝠飞来的小童,这叫做&翘盼福音&,充分体现出人们对幸福长寿的渴望。  
  子孙万代图:这是流行在民间的一种祝寿图案,可用做雕刻或绘画的题材,常用来为老年妇女祝寿。绘画时画面常为圆形,上面是一个葫芦,两侧各一个小葫芦,葫芦与葫芦根蔓相连,中间穿插几片葫芦叶。现实生活中的葫芦根蔓很长,民间通常用以象征&万代长久&;画面上大葫芦下,又生小葫芦,寓意&子孙不断&。整个画面的意思是祝福&子孙万代&。  
  寿山福海图:常作为家人为老人祝寿时悬挂于寿堂的礼物,亲友贺寿也常赠此图。图案为巨大的岩石兀立于大海之中,天空有飞来的蝙蝠。岩石代表山,蝙蝠寓意福,整个画面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富贵耄耋图:常用于为年满70或80岁的老人祝寿。画面通常画一株盛开的牡丹花,几只彩色蝴蝶在牡丹花上盘旋纷飞;花旁有几只逗人喜爱的小猫盯着蝴蝶,作跃跃欲扑之状。耄、耋所指的具体年龄,古代典籍说法不尽一致,大体是指从70岁到90岁这段;所以后来就以耄、耋作为长寿的代称。猫谐音是&耄&,蝶谐音&耋&,牡丹花色彩艳丽,历来被认为是大富大贵的象征。三者和在一起,就是&富贵耄耋&的意思。以猫和蝶为主的画面还有&寿辰耄耋&图,由寿石和猫、蝶组成。  
  龙凤图:也是画在寿器上的一种图案。在寿器的左边画一条昂首腾飞的彩龙,右边画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凰。寿器上画龙凤图案的人必须是有功名或乡里建立过功勋的,否则不能画这种画案。
  松鹤长寿图:松、鹤历来是中国人所认为的长寿生物。汉魏道教兴起,把松树的脂汁和寄生于松树的茯苓说成是可以祛病延年、使人长生不死的仙药;加上松树终年不凋谢,生长慢而寿命长,于是松树便成了最普遍的长寿吉祥物。一般白鹤的寿命实际只有50年左右,寿命最长的&乌干达皇冠&也只能活120年,但在中国古人的眼中,鹤却成了仙人的象征。《花镜》说:&鹤生七年则顶赤,八年羽翮具,十年而时鸣,三十年鸣中律,舞应节。&&一百六十年则变止,千六百年则形定,饮而不食,&松和鹤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作为水鸟的白鹤几乎完全不可能出现在松树下,更不会停留在松树上,但在祈求长寿愿望的驱动之下,人们却大胆地突破了自然的限制,把松和鹤摆到了一起,用来作为长寿的象征。在画面处理上,一般是画一株挺拔苍翠的青松,树上或树旁画上一只美丽的白鹤,背景则为白云、远山、太阳;画面题款多为&松鹤延年&或&松鹤遐龄&之类。也有松、鹤、鹿相配或梧桐、椿树与鹤、鹿相配的,叫做&鹿鹿?六合同春,寓意&福寿双全&?&禄&也有&福&的意思。  
  民间用于表示祈寿吉祥的图案还很多,它们可以用于服饰、家具、图画、雕塑或各种日用工艺品上,例如:  
  长春白头&&一只白头翁站在寿石和月季中间,月季花代表&四季长春&。  
  万代长春&&在&万&字纹绣上散布月季花朵。  
  群仙拱寿&&在瘦劲奇特的寿石旁,画上几株飘飘欲仙的水仙花。  
  富贵白头&&由白头翁和牡丹花组成。  
  白头同春&&画两只白头翁站在梧桐树上,常用于祝福新婚夫妇或老年夫妇。  
  福禄双全&&由蝙蝠和梅花鹿组成。  
  育龄食禄&&画面为松柏下的梅花鹿。  
  四世同堂&&画面为狮子,有几只狮子就表示祝福人家几世同堂。  
  福寿双全&&一只蝙蝠、两个寿桃和两枚古钱,&钱&谐音&全&。  
  富贵无级&&由桂花和桃花?也可是牡丹花组成。  
  椿萱并寿&&由椿树和萱草组成,常见于子女为父母祝寿。  
  万年如意&&由万年青和灵芝?寓意&如意&组成。如添上柿子,就叫&万事如意&。  
  天地长春&&天竹、长春花或再加南瓜组成。  
  岁寒三友&&以耐冷的松、竹、梅比喻或祝福老人长寿而且有气节,也用于比喻朋友之间的友谊。 
  五瑞呈祥&&将松、竹、萱、兰和寿石画在一起。  
  芝仙祝寿&&由灵芝、水仙、竹子、寿石组成,四物全用谐音。
韩城传统做寿礼俗
&&& 按照旧俗,每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可以有资格做寿的,做寿是一件极其重要而慎重的事,所以第一次做寿就更是慎之又慎。  
  下面介绍一些传统的做寿礼俗。  
  花甲寿:就是指60岁时做的寿,中国古代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排列组合来计算日期和年份,从甲子、乙丑&&排列下去,满60年为一周,古人称为六十甲子,后来,人们就以&甲子&或&花甲&代称60岁。因为人们认为,活满了一个甲子,就相当于过完了天地宇宙,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所以,民间特别重视庆贺花甲寿诞,礼仪比普通的寿礼更为隆重。  
  古稀寿:特指人70岁时的寿诞,因为杜甫《曲江》诗里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所以人们把70岁叫做古稀之年,把70岁生日做的寿诞叫做古稀寿。  
  过大寿:从60岁生日开始,凡逢整十如60、70、80岁生日时举行的寿礼,都叫做&过大寿&,同时也特指老年人80岁生日时举行的寿礼庆典,所以又叫做&八十大寿&,是流行在东府地区的一种寿诞风俗。人活到80岁,便被人们誉为老寿星,80岁做生日是大庆,届时子女亲友都来贺寿,送来寿幛、寿烛、寿桃、寿面、寿联等,同时设寿堂,张灯结彩,接受晚辈和亲友的叩拜、祝贺。礼毕,共享寿宴。  
  过九:在东府许多地方,流行一种&做九不做十&的俗信,因为民间认为:&十&意味着&满&,&满&则&溢&,&满&又意味着完结,所以许多地方不在整十周岁时做寿。而是提前到头一年时、即虚岁满60岁时做寿。但是,我国许多地方又流行所谓逢九之年是厄年的说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九之年,一般都提前做寿,并做大庆,叫做&过九&。届时在正堂挂寿幛,点寿烛,设置拜垫,寿翁接受小辈叩拜祝福。中午吃寿面,晚上亲友聚宴。宴席散后,主人向亲友赠桃,同时加赠饭碗一对,俗称&寿碗&,民间以为这样受赠者可以沾老寿星的光,有延年益寿之福。  
  不但59岁、69岁、79岁等所谓&明九&之年需要忌,有的地方还要忌所谓&暗九&,即为九的倍数的年份,如63、72、81等。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寿时,不但需要提前一点做寿,而且还需要其他的化解办法。民间常用的方法是穿红衣服,小孩可穿在外面,大人则穿在里面,还要系上红腰带。《红楼梦》第八十七回里写到了这种风俗。鸳鸯说:&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寿酒:祝寿时使用最普遍的饮料是酒,《诗经》里凡是涉及祝寿的地方,几乎全都离不开酒。因为&酒&谐音&久&,&祝酒&也就是&祝久&,所以在后来的礼俗中,甚至干脆用&奉觞&、&称觞&来作为祝寿的代称。&觞&是一种古代酒器的名称,&称觞&就是祝酒。
韩城民间祝寿礼俗
&&& 东府民间习惯以百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从60岁开始,各地风俗每逢五、逢十,或者逢九就为当事者举行祝寿活动。  
  庆祝寿辰,一般不能自己给自己庆祝,而应由子女或亲戚朋友出面举行。  
  子女或亲朋在决定给&寿星&庆祝寿辰之后,较讲究的,预先发请帖给其他的亲朋好友。请帖要大方、庄重,措词要精练达意。内容主要说明:为谁祝寿、寿期何日、地点何处即可。较一般的,寿礼的范围很广,但最常见的有寿糕、寿桃?如季节不当令,也有用面粉做成桃子样的、寿面、寿联、寿幛等。但并非全部,只准备其中一两样即可。  
  主办庆寿活动的人家,应预先设立&寿堂&。寿堂正中用纸或绸剪贴一个大红&寿&字;有的则挂一幅书法家书写的&百寿&中堂。两旁张挂寿联。按照旧俗,寿辰庆祝活动从寿辰的前夕就已开始。亲友寿礼都先行送到;当天晚上先由女儿女婿设宴为&寿星&庆寿,并款待宾客,在东府民间这叫做&暖寿&。第二天才是寿辰正日,宾客云集,向&寿星&道贺,并由宾客推举代表致祝寿词。寿宴席终,当宾客们辞谢时,主人也要适当回赠一些纪念物品。  
  当然这种旧式的祝寿活动。时间长、仪式繁,破费钱财又耗费精力。而且封建礼教气氛浓重,目前已完全没有必要照搬。通常只需在寿辰的当天亲友聚会,送上若干寿礼表示致贺,主人家也只需招待一餐宴席,主客都感到尽兴就可以了。
韩城的人寿俗信
&&& 寿诞礼仪的许多仪式是建立在民间信仰基础上的,了解这些俗信,对于理解寿诞仪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人的寿命的俗信很多,诸如:小孩十岁的生日由外婆家给做,称&爱子寿&;青年的20岁的生日由岳父家做。&做九不做十&,逢整十时在虚岁数九的那年做寿。有的地方&男不做十,女不做九&,四十不做,因四与死谐音。  
  做冥寿,也叫做阴寿,指祖先亡故以后,每逢整十,子孙就设神像或神位于堂中,对之行礼,设坛延僧,诵经礼忏,以此表示后人的孝念。冥寿亲戚朋友有送纸扎锭者,也有登堂拜祝的。  
  民间信仰认为,寿命在天,寿数有定,该活多大年纪就能活多大年纪。因此,寿数就像个人财产一样可以出借、转让。&借寿&仪俗就建立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凡家人有病,医治无效,深知没有活命可能的时候,人们便认为此人寿到,只能借寿给他,以求延寿。出借寿数的多是病人的子女或亲戚至友,并且必须自觉自愿,否则不会灵验。借寿时,出借寿数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拜祷,祈求老天爷允许借寿。如果病人出乎意料地转危为安,人们就认为老天已经准许借寿,因此要焚香许愿,答谢苍天。假如病人一命归天,出借寿数的人也要烧香祷告,取消前言,以免冥府阴司的阎罗判官阴差阳错,把出借的寿数误判给了别人。
韩城的寿诞仪式
&&& 寿诞礼仪是每当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终生要重复好多次。虽然礼仪的中心意义都在于祝福、庆贺健康长寿,但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小时候的一般不叫过寿,而俗称&过生日&。人们认为,小孩子、青年人做寿是不妥的,要折寿。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举行寿礼。不过,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是不能&做寿&的,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  
  过生日对儿童、少年以及青年人来说,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情,父母家人一般都要以某种仪式予以庆贺、祝福。这种礼仪虽不像其他人生大礼那样隆重,却也明晰地记录着青少年成长的脚步。当此之时,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往往能增添一些生活的信心和智慧。在传统社会,小孩子过生日往往要举办家宴庆贺。俗称小孩子生日为&长尾巴&,中午的家宴要吃面条,称喝&长命汤&。生日忌喝&米汤&、&黏粥&,俗话说喝了要&一年糊涂&。此外,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受打骂,否则不长。世家大族小孩过生日也有接受贺礼的。  
  寿诞也叫&过生日&,此外还有&做寿&、&祝寿&、&庆寿&、&贺寿&等名称。特定年龄又有特定称呼,如&庆八十&、&贺六十&、&古稀之寿&等等。男女寿诞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男称椿寿、女称萱寿,因为我国古代以椿萱代父母,&椿萱并寿,兰桂齐芳&里的椿萱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传统寿礼有一套仪规。先要设寿堂,摆寿烛,挂寿幢,铺排陈设,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到了生日那天,寿堂正中设寿星老人之位,司仪主持仪式,亲友、晚辈都要来上寿。辈分不同,礼数有别。平辈往往只是一揖,子侄辈则为四拜。有的并不设寿翁,客人只是到寿堂礼拜,而由儿孙辈齐集堂前还礼。平常人家一般不设寿堂,只设寿案。  
  寿筵是寿礼的重要一环,主家往往大开宴席,款待来客。宴席的馔肴不外乎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但少不了的是面,俗称&长寿面&。贺寿的来客都要携带寿礼,诸如寿桃、寿糕、寿面、寿烛、寿屏、寿幛、寿联、寿画、寿彩、万年伞等。这些礼品中但凡能缀饰、点画图案的,一般都要加上一些象征长寿的图案等。
韩城寿诞的基础
&&& 寿诞礼仪的基础,是源于较独特的文化信仰传统。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讲的是五种人生理想。民间的说法是福、禄、寿、喜、财。古籍的说法略有不同,寿排在五福之首。《尚书&洪范》说:&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不仅寿居首位,而且其他几福也多与此有关,比如康宁、考终命。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可见,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基于上述观念,古人今人都十分重视寿龄。在古代文献资料中,这方面的记载不计其数。人们不仅在现实生活领域千方百计地寻求、实践长寿之道,也苦心孤诣地在信仰、礼仪生活里创造、应用长寿之术。首先,人们创造了祝福、庆贺长寿的礼仪&&寿礼。其次,人们根据社会价值观等赋予一些行为以特定的意义,比如烧香拜佛上寿,对人弄刀折寿&&从而趋利就福、远祸避患。再次,人们还创造了寿星这样一位吉祥人物,时常加以寿礼;把寿字用许多形体写出来,组成&百寿图&;择定许多长寿的象征物,入诗入画,借以寄托长寿愿望。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传统寿诞礼俗的丰富画卷,而其中寿礼最为突出。
&&&&&2&&&&&&
本文来源:&
栏目编缉:&
相关头条:
如果您对我们栏目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您留下宝贵意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图片内容取自互联网不享有其版权,您若发现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Powered by 中国城市旅游.com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备案: 英文域名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式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