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2》中描写边关战士从军的生活状况、环境如何?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5页免费42页免费78页免费90页免费75页免费83页1下载券203页7下载券70页7下载券96页1下载券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5页免费75页免费42页免费19页免费3页免费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0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doc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0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教学案)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任何人写作品都有其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和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深化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
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理解思想感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如杨柳、菊花、圆月、落叶等;
(3)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4、把握作品的情调。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刚强,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时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分不开的,因此作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录几篇古诗词图解供网友欣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虽分离两地,但两地云雨相同,明月也不分“两乡”,可以共睹。
王昌龄&& 《送柴侍御》
<font COLOR="#、&&&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2、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两处作者喜欢去的地方。
&& <font COLOR="#、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4、王昌龄生平见&
王昌龄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 <font COLOR="#、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流水和波浪感觉不到离别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冈流淌。诗人说:马上就要离开你了,在这送别之际,我却不觉得悲伤。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的前方。
&& <font COLOR="#、“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分别之际,如果能说“不觉有离伤”,我想天下也未必有那么抒写离情别绪的优美诗篇。王昌龄送柴侍御未必没有“离伤”,或许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或许也是“情到深处情难写”吧!“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若有情,青山也会老。更何况皎皎明月悬挂于澄澈透亮的空中,更是愁煞多少知心人!即便是两地共有一轮明月,也是难以排遣郁积于心的悲愁之情。俗话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其实就蕴含了多少友情在其中啊!
<font COLOR="#、喜欢浸淫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伴随着古朴纯粹的文字冥思玄想,把自己也变成一个细小的标点,散落在字里行间,而生厌于那些有气无力的呓语。喜欢在“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的婉转中,体验一种渐行渐远渐无穷的古典情怀,而鄙薄于那歇底斯里的狂吼。而今,一首流行歌曲却也润物细无声地在我的喉间生根发芽,并得意洋洋地溜出口,自作主张地在唇边舞动,仿佛预谋好了,只等我一张口,就神气活现地欣然演出了。蕴藉隽永的文字,却潜伏在在心底,散发着一种檀香的味道,平时并不显山露水,把我圈在其中而我浑然不觉,一提笔做笺,流出的便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对你的安慰了隐藏着我那浓浓的,化不开的思念。
<font COLOR="#、说到台湾和福建的关系,连战引用了唐朝诗人王昌龄诗《送柴侍御》中的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他还形象地说,飞机从台湾松山机场起飞,一升到最高处,平潭岛就尽在眼中了。
  连战说,台湾和福建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血同缘、根同宗。台湾80%以上人口的祖先都来自福建。所以,这种密切关系“是大陆其他省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很多朋友到福建来。今天,无论是经济、贸易、农业,还是其他很多方面,合作都日益加强。
&& <font COLOR="#、“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面对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两岸同胞应当铭记历史教训,从中汲取动力,发奋图强,团结奋斗,抓住机遇,共谋发展。多做有利于两岸繁荣富强的事,多做有利於两岸同胞利益的事。只有两岸发展强大起来了,两岸的中国人才能不再仰人鼻息,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小时候知道的台湾,是物产丰富、山川美丽的代名词;长大后,海峡那头邓丽君的柔美歌声、余光中的淡淡《乡愁》,装满了我们的青春记忆;到后来读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绝唱《望大陆》,在老人如杜鹃啼血般的悲鸣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强烈真挚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思念。
&&&&遥想被海峡波涛阻隔的台湾,既熟悉又陌生,既神秘又亲切,分离多年又似曾相识。心常戚戚而神往。不是为单纯地游玩,它承载了更多难以言说的情感内涵和无法割断的两岸情缘。
穿越在台湾的各个城市,最突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迹随手可拾。祖国大陆在传统文化、文字语言、伦理道德、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习惯,在台湾都得到完整的体现,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基础孕育出来的成果。“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岸从咫尺天涯,重重阻碍到天涯咫尺,处处机缘,“大三通”造福的是两岸民众。如今,还有多少祖国大陆的人们也期待着踏上这片迷人多姿的土地。同胞的情,最难割舍;牵挂的心,没有距离。
1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湾海峡,曾演绎人间多少悲欢离合,却隔不断两岸同胞手足亲情。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凝聚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伟业的旗帜下,中华儿女意气风发,阔步前行。
<font COLOR="#、毕业留言: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从“南区学生”转变为“南区校友”。希望你们用心体会这种改变的分量和这种改变的意义,逐步完成从一名优秀学子向一名优秀校友的转变。同学们,南区中学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不管你们走到哪里,是天南海北,还是五洲四海,都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的心永远联结在一起!祝同学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 1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乡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朴实、清醇、恬淡、温馨而又甜蜜。在远离他乡游子的心中,都有一块乡情的田园,难以割舍。&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往事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唯有那悠悠的乡情却永不褪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散的情结。闲暇时,我便会常常想起村前的那条小河,田间的桑椹,村后的那棵黄皮树,村子周围的那黑油油的千顷良田……&
乡情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依恋,是人间的一种不了情。家乡的每间草房,每一条垅沟,每一片树叶,乃至发生在我身边的每件平凡而琐碎的事情,总是在我头脑中徘徊,每每想起就令我魂牵梦绕。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遥望着家乡的星空,心中流淌着乡情融入浓浓的夜色之中。多年来,我甚至非常渴望能经常听到乡音,因为乡音中也蕴含着乡情。&
  乡情似水,润心无声,乡情是一种存在,有如一杯陈年精酿的美酒,越品越清香,乡情是蔓,乡情是根,乡情如诗,乡情如画,乡情是一种难以弥散的情愫,乡情是我心中一首永远难忘的歌。
&& <font COLOR="#、对月无眠。诗里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有一样的满天清辉叩你小窗么?有时候,只是隔了一道墙,一扇门,一株花,一棵柳,却只能隐约相望,天上人间镜花水月。
  在这个立秋节的夜,风动画屏,淡烟软月应知我心花零落。纵是梦里无需相望,莫逆于心,醒后仍是各自转身,两两相忘。
&& <font COLOR="#、离别的感伤总是难免,去也终须去,留又如何留。虽然不会“咸阳古道音尘绝”,可是离去后,却再不能日日相守。
  “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古城,我之于你,如此么?
  多情如我,宁愿相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古城,此生不忘。
&& <font COLOR="#、当我再次抬头看着天空中的月亮的时候,我却发现月亮像一滴浑圆、硕大、晶莹的泪珠,我不禁想起了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到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font COLOR="#、我在街上走着,月光如影随形。就这样,她扯着我的后衣襟,我们一起上路了。我加快脚步,她赶忙跟上;我放慢些步子,她也和着节拍——这个调皮的孩子!我转过身子,想出其不意抓住她,她却猫着身子从我的腋下又溜到了身后。
  于是,我携着她的手走。这时,她是我的一个朋友,在头顶目光所及的地方把手臂给我温柔。我看见一条光洁的小路自天幕垂落,一直延伸到我的脚下,让我的思绪能和着月光起舞……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她曾是李白的故人,她能听懂青莲居士的呼吸,她能解读豪放诗仙的心跳,随着诗人的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瞬间化作了永恒。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古金陵,石头城。月是一个智者,“今月曾经照古人”,她就这样注视着,不动声色,而又悲喜于形。刘梦得携起她的手登上了残垣断壁。她携着诗人的手走向了唐末晚秋。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殿阶前少了一个庸臣,赤壁下多了一个豪士。黄州是幸运的,成全了苏轼;苏轼是幸运的,成全了黄州。从此,赤鼻矶下,东坡之上,便有仙风飞临,便有禅意飘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豁然,思念无声,祝福有形,海水熠熠生辉,载着天涯始来,一牵手即在咫尺。
  “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王昌龄的达观,掩藏泪水,定格微笑,让自己坚强的背影为朋友铺路前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菏锄归。”月是一双手,驾起陶潜的锄犁,汗水经营,心能奔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月是一张琴,应着琵琶女的弹唱,浔阳江头夜如昼,人穿梭。
  月光把苏轼引到了窗外,把他的手交给了张怀民。此时,月光把庭下描绘成积水空明,月光把竹柏演绎成藻荇交横。月光下两双手相合,从手指缝里绽放的都是姹紫嫣红的鲜花。
  朱自清又将月光带到了荷塘边。于是,月光奏成了梵阿铃上的名曲,月光唱成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在那个夜晚,美穿越了夜空,穿过了心房。
  月光是一把梳子,拂过纷乱的思绪,条清理晰。
  月光是一段路途,原来从古到今只是抬脚与着地的距离。
  趁着月光赶路,月在头顶;
  就着月光下酒,月在杯中;
  和着月光起舞,月在心间。
&& <font COLOR="#、月亮是残缺的美!
尽管人们追求的是满月。我依然执着认為她幽幽的掛在天空中,露出银白的孤倦、凄清和冷傲,格外的美!
是那份独一无二执着的衷情、皎洁的轮廓、冷眼瞅着,似洞悉这尘世间的种种.....
萤光虫般的星儿们是闪呀闪的,放眼过去,布满了在上弦月的周围,星罗棋布,虽然她们各有各自的精彩,可惜却不解风情,是冷落了月儿吧,让月如钩的脸上加添了几分忧伤,就如今夜.....
繁星满布的夜空,分不出谁是主角。是星儿还是钩月呢?
她们都齐齐亮相於今晚,此情此景,本该是很热闹才是啊,為何祗见星光璀灿,却万籁无声呢?
让这片漆黑的夜空上,更显静美寂寥。我举目凝望那条耀眼的银河,思忖着她的存在是否多餘的。有道:千年才一回,道尽了相爱来的不容易,从此神话变成佳话,如烙印般牢牢的刻在恋人心中。回顾那多情的银河,為何你横卧一旁、斯人独憔悴...?
&&&&我的双目穿梭於星儿与月儿之间,凝眸深处幻化出一串串袅娜的心事....
在这清辉朗照的夜晚,初春夜凉如水中,你可有为前景感叹?
天阔夜沉无处问,思念洒满地,一缕月色寄柔情。此一刻,我需要一杯热茶以慰暖我心。
&&&&&转身茶凉,对月无眠,天色亮得这么快。忆记某诗有云: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远处的月亮、近处的月色,银光徐徐坠下,透过了窗户洒满一屋子。敢问同样的清辉朗月也钻进你的小阳台么?
我在想在这同一天空下,有时候祗是一水之隔,却恍如天上人间镜花水月。乍暖还寒、风动画屏,淡烟软月也知我心戚戚,纵使今夜无梦,仍可以悠然撰文,寄情星月。
18、佳节又中秋。不堪分别后,残月正入钩。月越圆,不忍举头: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不敢低头:衣带渐已宽,形单影更只。唯有这月亮见证过,誓言的铿锵,唯有这月亮无情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记忆里,仿佛也就只有这一地月光。而且这月光的温度不仅没随季节的转化而冷却,反而愈来愈炽热。能做什么呢?还是后花园,旧时天气旧时亭台,焚一柱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朝朝暮暮,暮暮朝朝,皆为君系。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font COLOR="#、高山之气。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巍巍青山似乎总有着数不尽、道不完的秘密故事隐藏其中,候着一代又一代迁客骚人去耐心地挖掘与品味。
青山是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长年在外的游子感到无比亲切。他们漂泊,四处奔波,闯荡名声,多年的蹉跎使他们感到疲惫,他们需要一个稳定、安详的家,青山便成了吻合人们口味的“心上人”。
&&&&青山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着时间的因素。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存。无数时间的积累使得大山们有着一种无形的重力,启示人们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人们在历史中定位自己的形象。
青山还被诗人赋予着浓烈的情感,杜甫的“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之情绵绵,青山之思深远,青山之气浩然。
<font COLOR="#、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在古人的意识中,明月是有情之物;是眼前梦里心中的爱人;是相亲相近相知的朋友;是患难之交的知己。不论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只要有明月相伴,便拥有了一份安宁,一份诗情。
<font COLOR="#、岁月之手可以翻云覆雨,可我相信,山依旧是山,水依然是水,你依然是你!那清朗的笑声,机智的调侃,永远都浸润着我的心田,是你卓然不群的标记。我一直感激,生命中曾经与你相遇,正是那青涩的感情,让我不畏风雨,真正的爱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相思之苦,离别之痛,不是吗?让一切都融入月色中吧,有时候,语言最拙劣,无声却是深切的表达。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此际,我把盏向天,寄心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看,那淡淡的月光正轻轻笼罩,仿佛温柔的拥抱。或许,遥远的你也能感应?如果是,就请你与我一起吟唱吧!
  将进酒,莫停杯。
22、曾为一次邂逅而愁肠百结,曾为一次失败而蹙眉百度,曾为一次挫折而灰心失望。但是当我飘荡在诗意的海洋中,看到刘墉林清玄那些精美隽永的散文,字字珠玑,禅意飘香,顿时让你感觉到身心轻松,那些莫名的忧伤也随着风儿消散尽了。这就是诗意的快乐,是消除忧伤最好的药剂,会轻轻地抚平你的忧伤,安慰你的痛。
  沉浸在诗意中,会让你幻化成牧童在短笛声中闲云野鹤,无所顾忌的飞来飞去;会让你幻化成彩蝶在庄周梦中轻舞飞扬,仿佛把你融入大自然,只觉得身轻如燕,让你挥洒自如。
  乘风在诗意的海洋里,我感动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深情厚谊;我震撼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我独想苏轼“一衰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独念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我愿意沉浸在诗意中,享受着独有的一份快乐了。
23、人们依然向明月倾诉着难以启齿的无限愁肠,“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仰望着天心一轮皓月,似乎无限的柔情一齐消融在淡淡的月色之中。其实明月也很孤单,“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没有人耐得住碧海青天的寂寞,没有人耐得住“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和月都有各自的无奈。
&&&&我们不能在无奈中徘徊等待,我们不能单单将愁思寄托于明月,我们要创造“江清月近人”的和谐。继嫦娥一号卫星饶月成功,中国又启动了新的登月工程,有人预测,中国可能成为继阿波罗号之后,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人和月和谐共处为时不远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将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即使山远水迢,我们沐浴的也是同一轮明月,让人间真情在青山明月中共生。青山、明月见证了历史,也必将见证未来,到明天,昨夜明月见证的就是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出塞》&&
&&&&&&&&&&
&&&&&&&&&&
王昌龄《从军行》
《采莲曲》&
&&&&&&&&&&
王昌龄 《闺怨》
王昌龄& 《从军行》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长江的大水,日夜不停地奔流;客居异乡的我,内心的悲伤,就像滔滔的长江水一样,永远奔流不尽。
[出典]& 南北朝& 南朝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1、&《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谢朓&&
&&&&&&&&&&&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谢脁曾为随王萧子隆文学。子隆好辞赋,谢脁深被赏爱,被长史王秀之所嫉,因事还都。脁于途中作诗寄同僚,叙恋旧之情。下都:即指还金陵。京邑:指金陵。西府:指荆州随王府。新林:浦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未央:未已。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此二句言去都已近,去西府更远。
耿耿:明净。
宫雉:宫墙。
&&& 金波指月光。
鳷鹊:汉观名,在甘泉宫外。玉绳:星名。建章:汉宫名。“鳷鹊”、“建章”都是借来称京室。
鼎门:《帝王世纪》:“成王定鼎于郏鄏。”皇甫谧曰:“其南门名定鼎门。”这里用来指建康的南门。昭丘:楚昭王墓。在荆州当阳东。以上二句言驱车到都门,又思荆州。
驰晖:指日。
风云有鸟路:此二句言寥廓的空际不能限飞鸟。而江汉近地人却不能通。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此二句言在西府中常畏谗邪中伤,如鸟怕鹰隼搏击,菊怕严霜摧残。
罻(音尉)罗:捕鸟的网。作者以鸟自比,以罗者比王秀之。末二句言今我远避,谗者无所施其计了。
&& 3、译文:
大江日夜向东奔流,客心悲伤没有尽头。一路上怀念荆州直到关山前,猛回头觉得返回去的路很是遥远。天上的银河已经泛出了微微的曙光,凄冷的小水洲还笼罩在苍苍茫茫地夜色中。伸长了脖子远望着京城的房宇,对面的宫墙正好映入眼帘。金色的月光洒在了京城的观阙上,玉绳星斜挂在宫殿的飞檐下。策马驱车来到南门外,不由得又想起昭丘南边的荆州来。奔驰的日月都见不了面,何况我与西府的同僚们天隔两乡难得见?风云遮天还留有个鸟飞的路,可叹人间如长江汉水阻挡没有通行的桥。常常害怕遭受鹰隼的袭击,就像秋菊害怕严霜打落一样惶恐心悸。寄言那些设下网罗的奸佞小人们,我已经飞到了寥廓的高空上!
&& 4、谢朓生平见
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谢脁的诗不仅影响了唐代诗人,而且影响了一代诗风。今存诗200余首。《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12卷,《谢脁逸集》1卷,均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今人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
&& <font COLOR="#、永明九年(491年)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文学是官名),随萧子隆赴荆州。由于萧子隆十分厚遇谢朓,与谢朓经常“流连唔对,不舍日夕。”引起了长史王秀之的嫉恨,于是密奏武帝。当时齐武帝萧赜已在病中,突然降敕召谢朓还都,谢朓惊恐不已,他一生经历了刘宋的政治动乱,又目睹萧齐帝王病危即将引发的政治波动,作为一介懦弱文人深感仕途险恶且前途未仆。于是在回京的途中写下这充满忧惧与凄凉的诗。在诗中诗人以图貌写形的方式,在迷茫的客观物象中寄托了深沉的主观惆怅意旨,表现了对仕途的忧惧以及对西府生活的眷恋。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开篇就抓住了沿途的典型环境实写,把自己一腔无尽的悲愤寄寓在日夜奔流不止的滚滚大江中,抒发了自己一江之悲悲未央,一江之泪流日夜的内心情感。这悲伤的气势奇崛动人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南唐后主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异代同响。区别是一个是别离之悲,一个是亡国之愁,都是不可逆转的人生无奈。浮沉于政治漩涡中的谢朓,萧子隆不但是他的文学挚友,更是他作为一介懦弱文人的得力保护伞,远离了荆州,失掉了强有力的政治靠山,冷不丁跌入虎狼争食的京城政治漩涡,在前途未仆中他能不害怕吗?忧心如焚的他自然会恋恋不舍地怀念西府同僚挚友,无论从情感上还是政治上,他和西府都是不可分割的死党,如今活生生地把他与西府剥离开,孤独地被抛在万水千山外,他怎么能不悲伤呢?“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徒”是“途”的假借,一路上依依不舍,始终放不下荆州,在接近建康城郊的关山后,他觉得越是接近终点越离荆州遥远,一路失落惆怅的他,在接近终点时,蓦然惊觉到再想返回去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思绪迷蒙中,仰望天空微微露出曙光,似乎心中划过一丝亮光,但当他低下头看到寒流中仍是黑暗的小水洲时,他的心绪又从天上的幻境跌落到迷蒙的现实中,于是心中点燃的一丝亮光转瞬即逝,这里黎明前的时空实写,映衬了诗人迷茫中不知何去何从的忧惧心绪,这里对水渚黎明前的迷蒙特写蕴含着诗人对前途琢磨不透得心灵迷障。“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迷蒙中伸长脖子寻觅京城的高低不一的楼舍,发现宫墙正对着自己。宫墙的庄严,惊醒夜色中的诗人,那皇权的威严,令他不寒而栗,伴君如伴虎,踏入皇城他的命就交给皇帝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了。皇帝召他回京城是喜是忧他吃不准,即使城门内有虎狼等着他,他也别无选择非进不可,这时的他没有任何退路。在他的记忆中,早在刘宋时期,虽然他的母亲是帝王之女,但是因为他的两个伯父谢综谢约,以及他父亲的舅舅范晔不幸卷入政治案件,在上述亲情同时被杀后,他的父母也受到牵连,一度被迫迁离京都。当他将要踏入都城时过往的恐怖在记忆里莫容质疑的再现,虽然时过境迁,但多年前的月光依然一如既往地洒在观阙上,那一串叫玉绳的星星依然斜挂在高高的宫殿的飞檐下。在惊恐无助中,他凝望着观阙上残月余辉,游离在宫殿上依稀闪烁的星辉中,倍感苍凉的他沉浸在是祸是福的恐慌中,于是他无奈的求助于天象,望着隐隐约约的天光,感觉今夜的一切是否平静无患,并没有异象出现。于是他又迫切地“驱车鼎门外”可是当他到了南门外后,他的情绪又起了波澜,“思见昭丘阳”,不由得又想起以楚昭王陵地为南北分界的荆州来,过了昭陵南就是荆州了,这真叫身在建康心怀荆州。但又转念一想“驰晖不可接,”奔驰的太阳神都见不到夜夜守候在天边的月亮,“何况隔两乡。”何况我和荆州的同僚们异地相隔呢?“鼎门”指都城的南门。当他的车到了南门外即将进城时,他眼前浮现的还是昭陵南面的荆州。他难以忘却的荆州与荆州西府与他朝夕相处的主人,这一切马上就被象征皇权威严的皇城阻隔了,无奈中他在自我安慰中说,既然天地间奔驰的太阳和月亮都不能相见,何况我与萧子隆以及西府的同僚们分别居住在两个地方呢?两乡指得是荆州和建康。但是诗人还是有些不甘,他说尽管天上翻云覆雨不时的变换,可从来也没有阻断鸟儿的飞行之路,可人世界勾心斗角的鸿沟却像长江汉水一样,始终阻挡着志同道合者的相聚相依,从来就没有可以逾越的桥梁。人生是多么的无奈啊,一个充满智慧的才子,竟然活得连一只小小的鸟儿都不如。此时诗人又从能飞的鸟类与不能跨逾江汉险阻的人类的对比中,想到鸟类中也和人类一样,也有险恶者,而自己也和鸟中的懦弱者一样,“长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在如履薄冰的险恶仕途中,时刻担心凶猛阴险的政敌突然袭击而死于非命。“严霜”点出的是萧瑟的秋景,隐喻着诗人所处环境的严酷,“菊花”是诗人自喻,象征着高洁的人格。也就是说高尚的人总是防不胜防的被阴险的小人谗言陷害。既然惹不起险恶的害人者,也只好远走高飞避祸了。所以他说:“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告诉那些设下罗网害我的人们,我已经远离你们高飞了,天地是寥廓的,我可以飞得远远的,决不能让你们的罗网把我套住,不能让你们害我的阴谋得逞。“罻罗者”指的是向齐武帝进谗言陷害他的王秀之之流。这也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其实对于一个被谗言告中了并且皇帝下诏召回的臣下,那真是祸福难测,在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前,战战兢兢的畏惧心理是不会解除的。
这首诗格调高古苍凉,意境雄浑开阔,取景精准且寓意自然贴切,在物象精准的刻画中惟妙惟肖的熔铸了深刻的人生感受,既是沿途景物的实写,更是诗人在返京途中心路历程的再现,由此可见诗人景物提炼的深厚功底。
&&& 6、王国维《人间词话》
明月照积雪”&#9312;、“大江流日夜”&#9313;、“澄江静如练”&#9314;、“山气日夕佳”&#9315;、“落日照大旗”、“中天悬明月”&#93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317;,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9318;,《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9319;差近之。
注解:&#9312;谢灵运《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9313;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9314;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9315;陶潜《饮酒》二十首之五,见
&#9316;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9317;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9318;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9319;纳兰性德《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今译:“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照大旗”、“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诗句中的境界,可以说是千古壮语。要从求词中寻找这样的境界,只有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不多接近。
赏析:晋人风度、唐人气骨在这几句诗中表露无遗。其疏朗壮阔的意境,充满张力的内涵,以纳兰当之则偏弱,以苏辛当之则偏强,可谓千古绝唱矣。
<font COLOR="#、南京有着诸多名城所不及的一个优势:有关南京的历代文学作品,动人、经典、意境深远的名句特别多。李白、刘禹锡、杜牧、李煜、辛弃疾们各自不少代表作是抒写金陵的。六朝时建康本地的文风更盛,鲍照、江淹、谢朓、庾信等生活在这里。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开头两句就不同凡响:“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令李白赞赏有加。他的《入朝曲》名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当是后人难以超越的有关金陵或南京风景名胜的广告词。每次读到谢朓这两句诗时,我便联想到诸葛亮有关金陵虎踞龙蟠山川之势的议论,想到六朝的佛寺和君臣们的风雅,想到李煜和懂音律的陈叔宝的才华与人生悲剧,想到赤壁之战的火光和淝水之战的风声鹤唳。请注意,中国历史上这两次以少胜多、决定当时政治走向的战争,其决策中枢都在石头城中。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有学者鼓舌大谈南京是具有“悲剧美”的城市,显然此学者片面了些,他忘了孙权、周郎,也没看见谢安、谢石和谢玄。南京有秀竹清泉、儿女情长、悲欢离合,也有高山大江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势,南京有勇往直前的英雄风度。
<font COLOR="#、人于历史长河的感官仿佛总是脆弱的。萧索之秋便引出哀愁,悲伤;明媚之春便引出欣喜,赞美;酷寒之冬便引出消沉,颓废;炎热之夏便引出热情,兴奋。古诗人谢眺曾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足见有灵心的动物,有大智的人类的感官总是深沉的。但我竟不知秋的已经的来临;可是心里头却装着她的倩影,挥之不去,趋之不散,犹如追寻的阑珊之女子,以致心灵早就烙上了她的坚硬的灵魂------这究竟为着什么?可爱的,你能告诉我,帮我寻出缘由?
秋是好的呀!我们不是称之为“GOLDDAY”吗?辛勤劳动的农民的丰收之秋,努力工作的人们的硕果累累------而我的呢?是忘了罢?她又为何独独忘却我?是藏起了罢?我又怀拥什么呢?
炎炎夏日不能使我温暖,郁郁秋日不能使我静谧,萧萧冬日不能使我冷酷,唯有柔柔春日悄悄唤醒我沉沉的梦么?&
<font COLOR="#、不知是怎么了,最近老是想起故乡。
一缕柔软的暖风挽着一片午后的阳光,安静地陪我坐在阳台上。碧螺春的味道真好,喝着喝着,就喝出了家乡的味道。
原本万里无云的心空却飘起了古人的诗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不知不觉间,在这寂寥的午后,我把乡情泡在了杯中,任思绪在这茶香中缱绻!
九岁那年,家乡的春,来得特别早。桃花、杏花、梨花,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争着开放,热闹极了。听大人说,这是春姑娘着急嫁人了,早早就把出嫁的花戴到了头上。
管她呢,反正我还小,愿嫁谁嫁谁,我就和妈妈过!
于是,我和小伙伴们一头钻进春天里,把贪婪拴在鱼尾巴上,捉了一条又一条,把期待隐藏在鸟巢边,抓了一只又一只。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我们基本上都不放过,童年总是和笑声绑在一起。
采花,这是女孩子的专利,我们“男子汉”是不屑一顾的。不知怎的,一天,我却抢了邻家小妹的花,那女孩哭的很伤心,好像我夺了她一辈子幸福似的,怎么也哄不好。后来,我还是挨了妈妈一顿揍。
哭也好,笑也罢,童年总是踩着一路阳光在奔跑。童年是一朵花,开在家乡的溪水边;童年是一只燕,飞在家乡的蓝天下;童年是一首歌,飘在家乡的山水间。童年,真好!
一眨眼,时光把我推出童年的门槛,我和青春邂逅在飘满花香的路上。
邻家小妹,也长大了,我把那朵美丽的花,又还给了她。
从此,我的故事里,有了她一低头的温柔。我的岁月里,也安放了她的春秋。
十指相扣,我们一起去踏春。这时候,家乡的春天太美了。绿,滴在了草尖;红,爬上了枝头;香,飘满了林间。青山上,流淌着绿色的风;碧水里,漂泊着白色的云;蓝天上,倾泻着璀璨的光。春天,流在小溪里;春天,躺在荷叶上;春天,走在桃花园。
那春的灿烂,也灿烂了我们的心情。
我多想握一把春天的绿,把它抹在秋日午后的阳光里。
时间,总是骑在马背上,不肯下来,真的没办法。
这不,我只好静静地坐在午后的阳光里,回忆。
想起故乡,眼泪总想出来晒晒太阳。还好,这碧螺春的香,陪伴着我。呷一口香茗,心里有了些许的安慰。哦,家乡的味道,真好!
此刻,一只鸿雁叼着一片秋光,从我的眼前飞过,它去哪呢?
故乡在远方……
<font COLOR="#、眼前是浩瀚无际的大海,我望着这此时平静的海面,感叹不知何时就又会变得汹涌澎湃。在月色的照耀下,海面泛着银色的光,犹如刀客剑客拼打时的刀光剑影,我的思绪也随着这刀光剑影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江水奔腾,流水不断……
  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不愿看到楚国沦亡,投汩江自杀。“路漫谩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千古名句也随着这滚滚的江水流传了千古。并未被历史的鸿潮所湮没。而他也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英雄。
  这江水是历史的证明,每当人们见到这江水就总会思起千年前那位不甘的英雄,会想起那千古绝唱《离骚》,会默默祭奠那位爱国的英雄……
  长江奔涌,似闻铁马兵戈声……
  三国初期,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在长江赤壁一带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战场上,传来的震震兵戈声与江水的怒号相应。无疑,这是场千古旷世的战役。江水被血染红了,凝聚着无数战士的英魂。渐渐的,兵戈声弱了下来。战争结束了。可战场的一切都告诉世人,这场战役决绝不会被遗忘。后世称这场战役为——赤壁之战。
  宋代的苏轼以不凡的气概说尽了古今英雄豪杰的沧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莫为世事而浩叹,且看水流中有多少历史的辛酸与血泪!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诗人对于人生如寄的感慨,是如此深远,是如此悲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深情的李后主,在现实的狂流里淹没了他的功名。他的幸福,只是一江春水的流动之姿,已为人间平添了几多诗情画意!
  有水的地方,才见智慧的光芒万丈。圣哲孔子立在水滨,忧戚地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这一声叹息中,隐含着多少对人世的悲悯,多少个对人类的责任!你不难想见那伟岸的体魄,那雍容的风度,那忧世悯人的双瞳,在水流中映出智慧的叹息。余间荡漾在川上,荡漾在古今遽变的岁月里。
  水,见证了无数的历史,无数的爱恨情仇。于是,象一个博学的老人。
  水是流动的,代表遽变。从水的流动联想到时间的遽变,从时间的镜子中寻觅到宇宙的原则,生命的意义;人类的智慧,遂自水波中显透出来。
  时光如流水流逝在身旁,去得如此断然,断然得让人感到伤感。哭过笑过的那些人和事,在记忆中沉沉浮浮,回望历史的长河,感叹生存之多彩,忽然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人世一回只要潇洒,无悔,就够了。
  历史如流水东去。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都终将化作尘埃落尽。留于后世的总会是那脍炙人口的旷世悲情。
  然后,从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旷世悲情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11、回归大自然,在如今是全世界的主题思想。这在中国历史上,倒不算得是个新鲜的主意,早在魏晋时代,众多的玄学家和一般文人就都喜欢走向大自然,作园囿之游、竹林之游、修禊之游和庄园之游等。但那时的人太有意思,这种种之游也都别有寄意。如嵇康的《赠秀才从军诗》,写山水盘游,其精神所向却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而阮籍忘情山水,常旬月不返,那也只是体现他孤怀独往的精神而已,或者就是为了偶遇方外奇士。他们虽然回归了大自然,但关注的并不是山水本身。&
当然,关注山水本身的人,历代就有,只要翻一翻古来那么多山水诗,就不用人赘言了;但我要说,全人类几乎一夜之间意识到环保,并人人来关注它,应该说是在现代。因为现代奇缺的就是山水。山水这种特定的东西,不是一般的社会事物,有着与世俗生活对立的性质,所以不是任何场所的景物都可称为山水景物的。但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早已淡化了“山水物”与“景物”的区别,并不作区分地加以观赏和寄情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山水与生存环境挂钩起来了,老祖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山水比德说,倒显得太雅致了。而许多都市周边蜂拥而起的主题公园什么的,千篇一律的“模山范水”,简直是对山水的亵渎。&
有人说天上飞过的不是鸟是人。的确,在我所居住的都市,我天天能看到飞机,却不能天天看到鸟儿。现代人永远体会不到那种“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或“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的山水人文味了。梁陈间的何逊有首《相送诗》:“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尤其后两句,我最爱读。爱读的还有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随笔小品妙文《记承天寺夜游》;而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说的“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更使那无知无觉的山水也有了生命,有了感觉,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挚友。&
有了大写的山水,才有大写的人。
&& <font COLOR="#、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伫立江畔的人,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迎着朝阳,背着夕阳,望向浩淼苍茫的江头,想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或逆流而至。&
江畔蒹葭年年如旧,池塘荷花岁岁飘香,但草与花不善于记忆,一岁一枯荣而已。&
曾经伫立江头徘徊徜徉无眠的年轻人,随着随着岁月的流逝,江水的奔涌,他会临水自照,看着江水里自己的倒影,青丝已如雪,明眸已浑浊。也许,成长的他现在眷恋的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佳人,他也会摘取塘内的芰荷,就算不是为了赠予,心思所系,或许在远方,在未知的境遇。&&&
我忽然感到期盼在生命里是多么甜美的一刻。有一个可盼的人,一个可盼的地方,最重要,犹有一颗能盼的心。
世事无常,人生曲折,期盼就是高挂夜幕的璀璨群星。&
伫立池塘中的荷花,孤高地守在自己的红颜,昂首望天,仿佛有一声轻微的喟叹流荡在花瓣之隙,不想说破什么,又觉得春秋易逝,光华渐老。&
期盼的甜美,正在于初发于心的当刻与过程。&
期盼把心灵承载到幻想的海港,与心所系的人相遇相逢,在那里,共同写就一首小诗。&&&
&&&期盼的终程呢?是否有美丽的天国在远方建筑起来呢?
&&&去看看水如何落,石如何出吧!&&&&&&——摘自《简嫃散文》
13、人,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常常为了证明自己,处心积虑地挑起无边的喧嚣,营造一地极致的繁华。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绚丽的烟花焉能点燃独守的一脉孤寂?个体的张扬,浓墨重彩,终究掩饰不了寂寞人散后的满目苍凉,所以驻扎心头的永久是“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一抹情殇,“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百年孤独。
  人到中年,已然是水平风止,尘埃落定,思想服从并化入灵魂和灵魂所要求的平和深静。可是如果让自己倦怠于一种现状停步不前,低迷于一种昏暗的哀愁里忧忡不安,早晚有一天会被一种突如其来击倒。
  自然和人生,对于我们来说总是不设防的。
  纵然霜鬓尽染,我也不愿泯灭祈望的念头,不愿让自己日渐被繁琐拖累湮没,依然希望心底储存那么一块绿地,饱蘸一颗泪的柔软和晶莹。盼雨来,等花开,燃一盏思想的灯,储藏心灵的一米阳光。即使,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帘外雨潺潺。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灵运& 《岁暮》
谢灵运& 《登池上楼》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晚风中传来了羌笛悲凉的《关山月》曲,遥想万里家乡闺中人无奈愁绪满怀。
[出典]&&& 王昌龄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七首其一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海:指青海湖。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即无奈。
3、译文1:
烽火连天,城西的百尺高楼上,黄昏薄暮里秋风飒飒,我独坐楼中。
晚风中传来了羌笛悲凉的《关山月》曲,遥想万里家乡闺中人无奈愁绪满怀。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西北边陲,烽火城西面,四顾苍茫,原野荒寂,只有这座危矗云空的百尺戍楼。时令正值深秋,又是黄昏黯黯的时候,凉气袭人,久戍不归的戍卒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阵阵秋风正从青海湖方向吹来。四顾沉沉暮霭,重重关山,一勾凄清的残月,在这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断断续续呜呜咽咽的笛声。在这一阵阵的呜咽声里,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之情,实在无法消除了,那故乡闺里的愁苦,那遥隔万里的相思便一起涌上了心头。
4、王昌龄生平见&
王昌龄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5、《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是第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非常巧妙,非常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font COLOR="#、王昌龄眼中的明月是兵家之月,充满一片肃杀之气。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不由让人感受到战场的阴寒、残酷和恐怖;有表现边关将士思念故乡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于轻盈自然、清逸明丽,不失一种刚健爽朗的基调,颇有王诗“绪密思清”的特点;有讽刺连年战事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对那些不以士卒的生命与鲜血为意、持宠寻衅、挑起战事以邀功的边将提出严厉的揭露与指斥;有送别战友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用“青山”“明月”这样开朗的形象一扫天涯沦落的颓丧,展示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怀。
  王昌龄咏月诗中最为有名的还是那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代表幽思的明月和代表战事的边关组合在一起,出于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慨结合在一起,豪爽俊丽外更显悲壮激昂,全诗凝练、平实而又悠长,意脉细密曲折,情气疏宕俊爽,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隘,以及生活在当世的诗人因时空的不同而在一瞬间成为永恒。
  这样的分离和相思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王昌龄《青楼曲》),凯旋之后,受到封赏,夫妻团聚。另一种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霎相聚除非在梦里,现实中已经是阴阳永隔。哪一种可能性大呢?“一将功成万骨枯”,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仅仅是在纸上,战争都是那么残酷。(新民晚报)
  仅仅是八月,塞外就飘落纷纷大雪,北风将一本贫瘠的黄土地肆虐地不堪一击。帐篷中将军的角弓冰冻地难以张开,银亮的盔甲结了层白霜。主帅营中为来行的武判官饯行,不知是谁,不知何处扬起《关山月》。笛声悠扬,撩动起来战士们的热泪,眼眶的泪化作思念,手中的热酒变作久久不归的伤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再美的梨树花开都不抑制不住羌笛的催人泪下,压抑不住那份思念亲人、牵挂家乡的游子情怀。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码头、横栏、羌笛、塞外边关、山水田园……似梦回唐朝。
10、羌族乐器中,首推羌笛。早在汉代应邵《风俗通》里,就有“羌笛”之称。唐朝诗人储光曦《明妃曲》中道:“虏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而王之涣更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中唐以后,羌笛又为诗人称之羌管。温庭筠《题柳》中即有“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宋代以后,羌笛亦称羌管。范仲淹《渔家傲》词有“羌管悠悠霜满地”之句。羌笛的凄婉在唐朝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表现最为淋漓尽致:“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一把羌笛,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闪烁—个民族的喜怒哀乐。公元1227年,西夏王朝被蒙古族军队消灭,羌人从此再也没有建立国家,可是这个倔强的民族依然继续繁衍,羌笛的音响也没有被岁月的流风吹逝。古老的羌笛依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也依然是他们最主要的乐器。
国家级羌族羌笛传承人何王全告诉记者:首先羌笛的演奏方法难度大。羌笛有着不同凡常的演奏方法———民间称之为鼓腮换气法,即鼓起双腮,让气流从鼻孔自由出入于肺部,口腔鼓腮成了演奏羌笛时,所需气流的仓库与中转站。一曲音乐,无论长短,一气吹成,演奏中绝不停顿换气。掌握这种方法一般需要1年的时间,而且对演奏者的肺活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人16岁之后肺活量才可达到需求。其次,羌笛的制作工艺较繁复。每逢深秋,何王全便会走进岷江流域茂县一带白雪铺盖的山上,寻找黄灿灿的高山箭竹。其他地方的箭竹皮厚,管扁,内空不规则,不利发声。而一定要选择这个季节,是因为竹的生长几乎保持在一种“冬眠”状态,此时竹子的质地也相当适宜做笛。被选中的箭竹需用炊烟徐徐地熏上一到两年,使其成为完全意义的干箭竹。随后将从干箭竹中切出的笛管放入清油中半年乃至一年方成。最后的打孔更需要慎之又慎。另外,与大多数少数民族乐器一样,羌笛的传统曲目几乎完全是靠艺人间的口传心授完成的。虽然现在何王全手中有不少羌笛的谱子,但这些几乎都是他通过记谱一点一点整理出来的。(《音乐周报》)
<font COLOR="#、望眼欲穿的妻子你是否曾有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悔恨?是否曾有过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的感慨?是否也曾有过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的无奈?征战四方的丈夫你是否有过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惆怅?是否有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离殇?是否还有过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苍凉和忧伤?岂不知年年战骨埋荒外,古来征战几人回?
<font COLOR="#、雨声阵阵,泄露了空气里掩不住的丝丝凉意。步伐踏过,碎裂了脚底下刚刚飘落的叶子。伴随万物的瞬变,秋悄然而至。
  随着王昌龄的缕缕愁绪:“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随着杜甫的豪情悲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天来了!也许是文人的偏见吧,秋天总是悲凉的象征。也许是树叶的抛落吧,秋天充满了离别的无奈。诚如柳永所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天,不可避免地被盖上了一层灰色的铺垫。
  随着农民的声声欢笑,随着田地的沙沙稻响,秋天来了!也许是硕果的飘香吧,秋天赋予收获的寓意。也许是桂花的盛开吧,秋天弥漫着沁人的芳香。正如苏东坡之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恰到好处地被刷上了一层金色的喜悦。
秋天,有着五彩斑斓的底色,也有着矛盾而又真实的内容。
<font COLOR="#、古道悠悠。
  看残堡凛冽风中,看野店孤立路旁,冷月经幡招魂,寒鸦古寺生瘴,暗淡了刀光剑影……。一路寻觅,一路思量,看得完的风景,看不够的风情。那些散落在荒漠古野的村村寨寨,那些流落异乡的声声驼铃,丝绸之路从东蜿蜒而来,又从这里蜿蜒西去,远古的泣声在大漠中回响!
大山明朗隽永,挺直清奇的脊梁;大漠淡泊宁静,舒展着沉默的襟怀。漫道山寒水瘦,化繁冗为简洁,变狭窄为旷远,这是自然的臻境,又何尝不是人生的臻境?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一座用心维系的城池,朝野上下因为你的捷报频传而放心,妻儿老小因为你的存在而日夜担心。风刀霜剑与一个注定的时刻短兵相接,枯枝萧瑟,落叶纷坠,衰草之浪浮起西风的叹息。战鼓雷动,震天轰鸣,天,更辽远;地,更宽广!没有碧云天,只有玉门关如一位年迈的守墓老人,额上的皱纹显示着苍劲,岁月的苍桑蚕食着不变的赤诚。
心韵如歌,岁月如歌。你象塞外的胡杨一样站立,一站就是千年。即便有一天这最后的城堡坍塌了,但你的故事却不会坍塌,这就是玉门关,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玉门关。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出塞》&&
&&&&&&&&&&
&&&&&&&&&&
王昌龄《从军行》
《采莲曲》&
&&&&&&&&&&
王昌龄 《闺怨》
王昌龄& 《从军行》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译文]& 仿佛听得有谁掀开珠帘、轻推房门,枉教人一阵惊喜。倒断了瑶台仙境美梦,原来又是风吹翠竹声。
[出典]& 北宋&
苏轼&&《贺新郎·夏景&》
<font COLOR="#、《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font COLOR="#、注释:
《贺新郎》调因本词而作《贺新凉》、《乳飞燕》、《风敲竹》等别名。
  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 <font COLOR="#、译文1: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脓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华屋檐下雏燕翩翩,庭院无人悄寂寂,桐影渐移到下午,晚来天凉新出浴。手玩薄纱白团扇,扇面手臂都洁白如玉。渐困倚枕独熟睡。帘外谁来推绣户?空叫人把仙游美梦惊去。侧耳仔细听,却是风敲竹。
石榴花皱蕊半吐,待到浮花都凋谢,便来伴君解孤独。细看娇艳花一枝,千重瓣儿把花心束。又恐怕,秋风摧残绿叶枯。倘若君到花前来,对酒感慨不忍睹。命运相同——榴花与泪水,纷纷两簌簌。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飞进华丽的堂屋。槐树的影子渐渐转移,日过正午,借着傍晚的清凉,美人儿刚刚结束洗浴,手里缓缓抚弄着一把白绸团扇,便倚着孤枕悄然睡去。正朦胧间仿佛听得有谁掀开珠帘、轻推房门,枉教人一阵惊喜。倒断了瑶台仙境美梦,原来又是风吹翠竹声。
那半天的石榴花宛如红巾褶皱,它晚开独放,它无意与百花争春。待到那些浮花浪蕊纷纷凋谢已尽,只有石榴花陪伴你,为你排谴幽寂。她折下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细细看去,花瓣重重恰似芳心紧束不移。花开总有花落时,只恐怕一阵西风,红花落尽,只剩下片片残绿,真让人心惊!到那时你来欣赏花,面对着残红和美酒,想必连一点雅兴都不会有,只有那盈盈泪水,连同落红扑扑簌簌。
雏燕在华丽的房屋穿飞,屋内静寂无人,梧桐择阴转向正午,傍晚天已凉爽,美人刚刚沐浴。手中摇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惊散了瑶台仙梦,原来又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其他花朵零落尽,只有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的榴花细细看,花瓣好象有千重,就像那美人的芳心。又怕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如果等得美人来,怕也是对着酒怀在花前不忍触摸,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 4、苏轼生平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font COLOR="#、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上片咏佳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曾两次出任杭州。词中以榴花比托“幽独”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
,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 悄无人 ”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 ,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
扇手一时似玉 ”,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 ,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
。“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 ,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
。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石榴半吐红巾蹙 ”,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 ,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 ”,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芳心千重似束
”,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
。“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55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唱和次数排名第24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50名,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45名。
<font COLOR="#、这首词写得超尘绝俗,品格特高,似乎不是描写普通歌女的,所以引起了一场笔墨官司。据陈鹄《耆旧续闻》卷二载,苏轼此词是写自己侍妾榴花的;但杨湜在《古今词话》说,这首词是为营妓秀兰而作。且言之凿凿:
  苏子瞻倅杭日,府僚高会湖中,群妓毕集,惟秀兰不至。营将督之,良久乃来。诘其故,答因午浴倦眠,忽闻扣门声,起视,乃营将催督也。整妆趋命,不觉稍迟。时府僚有属意於兰者,责以有私,秀兰力辩,子瞻亦为之缓颊,终未释然。榴花盛开,秀兰以一枝献座,府僚愈怒其不恭,秀兰进退失措。子瞻欲为解围,乃赋贺新郎词授秀兰歌之。
  而南宋人对杨湜之说嗤之以鼻,认为另有寄托。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说:
  野哉,杨湜之言,真可入笑林。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娼而发邪?“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用古诗“卷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之意。今乃云,忽有人叩门声急,起而问之,乃乐营将催督,此可笑者一也。“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盖初夏之时千花事退,榴花独芳。写幽闺之情,今乃云是时榴花盛开,秀兰以一枝藉手告倅,其怒愈甚,此可笑者二也。此词腔调寄贺新郎,乃古曲名也。今乃云取其沐浴新凉,曲名贺新凉,后人不知之,误为贺新郎,此可笑者三也。词话中可笑者甚众,姑举其尤者。第东坡此词,深为不幸,横遭点汙,吾不可无一言雪其耻。
  对杨湜之说胡仔深为苏轼不平,力辩此词绝不是为歌妓而作。其实,胡仔大可不必为东坡辩护,大苏自己也承认有文人的劣根性,有性要求,也喜欢狎妓,他家里就有四五个小妾。绝不像胡仔那样,说苏轼不食人间烟火。如果说这首词是为歌妓而写,读者也不必大惊小怪。
<font COLOR="#、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扬州朋友可以分别用普通话和扬州话来读这首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不错,用扬州话读时,屋、浴、玉、熟、曲、竹、蹙、独、束、绿、触、簌都是入声,且都是押韵的。而普通话则早已混乱了汉字发音。
注:玉字扬州话新派大多读yu,老派纯正扬州话应读yo,发入声。如特定词汇“玉兰花”。
<font COLOR="#、北宋强大的背后,也是一个多事之秋,特别是政局的风云变幻莫测。很多士人都有着悲怆的命运,苏轼虽然早年及进,但也是屡遭朝廷的抛弃,多次被贬,尤其是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期间,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世事的险恶,使苏轼产生了愤世嫉俗的心态,正如其妾朝云所说的:“一肚皮不合时宜”。这里的“俗”,尽管不能排除一般意义的世俗、鄙俗,但主要指的是时世的卑俗及士人趋炎附势、诬蔑诽谤的丑恶社会的现实。苏轼的这种心态,在他的歌妓词里也清晰的看到。如:《定风波》和《贺新郎》。
  长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贺新郎》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这首词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从侧面深刻地叙述了自己的政治仕途的逆境,和柔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时,苏轼写出了柔奴的刚强性格,柔奴不畏逆境,对逆境,她有着一种蔑视的态度。苏轼非常赞赏这种态度,如同自己对当时事世的痛嫉。而在《虞美人》中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更为愤世之情!
<font COLOR="#、在宋代特殊世风下,词人与歌妓交往频繁。歌妓本身时而受宠时而见弃的命运与词人的政治遭遇存在某种隐然的相似之处。苏轼在与歌妓交往中时常就有情感的共鸣。
<font COLOR="#、“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对于那位独处深闺的美人来说,巴不得是自己盼望已久的心上人推开绣户,她好一吐相思之苦;然而把好梦惊醒的,却是那不解风情的“风敲竹”。在那一刹那,梦中的甜蜜、期待的惊喜、梦醒的失望,可谓一波三折,让人叹息。
类似的好梦、期盼、失望,你有,我有,大家或许都曾经有过,因人、因事、因情,各有各的起因,各有各的归结,但有一种心愿却始终相同,那就是总期盼:梦想成真!
尽管许多时候,梦境只是梦境,现实还是现实,但梦想给人的充实、给人的期盼、给人的快乐,让你我因此而欣慰、因此而激情、因此而甜蜜,却是实在的,也是持久的。这样看来,我们应当感谢那梦境,也包括那闺中美人,如果没有那梦境,她的情思将归于何处?没有那情思,她更加凄凉和落寞,甚至是心如灰烬,人如枯木。
<font COLOR="#、阴雨天,不开灯的房间,很适合听莫文蔚。
天气降温了,冲热水澡很舒服。
但不喜欢阳台潮湿的空气。每天回到家,收到清洁干爽的衣服,是很快乐的事情。
我想念阳光,林子里淡淡烟草光。
不是水泥路和玻璃墙上的阳光。
“乳燕飞华屋,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蹇,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前天晚上被雷惊醒,在幽凉的竹席上想起了宋词。
“又却是,风敲竹。”多么曲折婉转的心思;“扇手一时似玉”,又是相当唯美的画面;苏轼活在现代,也许还可以做导演。
也许,说中国诗词要灭亡的人不是因为没人读诗词,是因为钢筋水泥的城市,不再有,风敲竹。
<font COLOR="#、“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错觉的发生源于内心长久的期待。如果错觉是美的,浪漫的,伤感的,或是不愿舍弃的率性的冲动,在太多的理智和睿智之后,错了又何妨错一回!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水龙吟》
《水龙吟》
苏轼& 《水龙吟》
苏轼& 《西江月》
《浣溪沙》&
&&&&&&&&&&&&&&
《定风波》
苏轼&& 《江城子》
苏轼&& 《江城子》
《江城子》
&&&&&&&&&&&&
《定风波》&
《定风波》&
《念奴娇》
《念奴娇》&&
《水调歌头》&&
苏轼&& 《水调歌头》
苏轼&& 《水调歌头》
《蝶恋花》
《临江仙》&&
《念奴娇》
《浣溪沙》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苏轼& 《洞仙歌》
《洞仙歌》
&&&&&&&&&&
苏轼&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苏轼& 《望江南》&
苏轼& 《鹧鸪天》&
《蝶恋花》
《蝶恋花》
苏轼& 《鹧鸪天》
《永遇乐》
《永遇乐》&
《永遇乐》&
《虞美人》&
&&&&&&&&&&&&&&&&&
《满庭芳》&&
&&&&&&&&&&&&
《临江仙》
&&&&&&&&&&&
苏轼&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苏轼&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临江仙》&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
&苏轼《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江城子·别徐州》&
《南歌子》
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昭君怨》
&苏轼《行香子》&&
古诗名句(非唐诗)
苏轼& 《琴诗》
&&&&&&&&&&&
苏轼& 《初到黄州》
苏轼& 《纵笔三收》其二
《题西林壁》&
《望湖楼醉书》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赠刘景文》&
苏轼& 《赠刘景文》
苏轼& 《春宵》&
苏轼& 《观潮》&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 《游金山寺》
《溪前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相思 桐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