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全集高清是如何体现写作行为特点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50字_中国作文网
中国作文网,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作文大全!
您当前的位置: →
→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50字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其中最关羽,最不刘备。
  关羽他&义&字当头,对刘备忠心无二。即使曹操给了他很多的好处,但他只认情义,坚决要回去。他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就这一回就体现出了关羽非常好战,杀了六位大将。
  最不《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他非常狡猾,比较。
  刘备不讲义气,桃园三结义时,他口口声声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他根本就没做到。
  《三国演义》里的还有很多奸臣和忠臣,但关羽才是真正忠臣,最他。
&&&&:唐营聪
【每日写作指导:常见写作&&必读】
  1、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不同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地方和民族特征、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2、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3、以中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4、写生法
  【特点】
  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们作文时,能把看到的用描绘出来,读者看了,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转动法
  【特点】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6、间接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主观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7、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8、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9、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0、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本文标题:《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50字&版权说明
上一篇作文:下一篇作文:
作文标题:
作文地址:
1、中小学生优秀原创《《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50字》一文由中国作文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网友评论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县委副书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诗意语文阅读写作工作室
当前位置:&&
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上传: 金晓芳 &&&&更新时间: 16:37:05
乱世悲歌英雄泪,金戈铁马忠义魂&&《三国演义》
&&&&& 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 答:①官渡之战
&&&&&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 ②赤壁之战
&&&&& 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 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 ③彝陵之战
&&&&& 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猇亭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 ④水淹七军
&&&&& 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 ⑤汉中争夺战
&&&&& 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
&&&&& 2.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 答:①刮骨疗毒
&&&&& 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 ②煮酒论英雄
&&&&& 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 中的筷子掉在地下。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 ③空城计
&&&&& 诸葛亮失守街亭。司马懿亲率大军扑来。诸葛亮身边没有作战力量。诸葛亮于是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凭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安然自得弹起琴来。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不出丝毫破绽。忽然他神色一变,忙下令马上撤退。
&&&&& ④单刀赴会
&&&&& 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关羽早有准备,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关羽安然离去。
&&&&& 3.简述一个关于关羽(张飞、赵云、周瑜、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黄忠、司马懿)的故事。
&&&&& 答:①关羽温酒斩华雄
&&&&& 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 ②张飞大闹长坂桥
&&&&& 文聘追赵云至长坂桥,见张飞立马桥上,疑桥东有伏兵,不敢近前。曹操大军赶到。张飞睁圆环眼,厉声大喝日,声如巨雷,曹军股栗。曹操想起关羽曾说张飞勇武无敌,便下令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曹操颇有退心。张飞挺矛再喝,夏侯杰惊毙。操回马而走。
&&&&& ③刘备仁厚
&&&&& 刘备伐吴,命黄权屯驻江北,不久刘备战败,黄权撤退之路被吴军封死,黄权遂率军投降曹魏。有人建议刘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认为是他的过错导致战败,才使黄权没了退路,投降曹魏是迫不得已之举,不准有关部门逮捕黄权的家人,并&待之如初&。
&&&&& ④曹操割须弃袍
&&&&& 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 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
&&&&& ⑤司马懿忍辱受衣
&&&&& 孔明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大盒子装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接受衣服,并重赏了来使。
&&&&& 4.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
&&&&& 答:①刘备摔阿斗
&&&&& 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 ②刘备携民渡江
&&&&& 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 5.简述一个表现诸葛亮&多智近妖&的故事。
&&&&& 答:诸葛亮借东风&&&
&&&&&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 6.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曹操 &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
&&&&& 答:曹操献刀&&&
&&&&&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 7.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关羽 &忠义&性格的一个故事。
&&&&& 答:关云长干里走单骑&&&
&&&&& 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 8.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骄兵必败&主题的一个故事。
&&&&& 答:关羽大意失荆州&&&
&&&&& 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 9.简要概括刘、曹、孙任一势力的兴亡过程。
&&&&& 答:①曹魏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 ②蜀汉
&&&&& 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孙仅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 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 ③孙吴
&&&&& 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 的刘备。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继位,朝政动荡。孙皓暴虐无道,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 10.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的计谋。
&&&&& 答:王允连环计&&
&&&&&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 1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的战斗场面。
&&&&& 答:三英战吕布&&
&&&&& 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备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 12.《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 答:秋风五丈原&&&
&&&&& 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 13.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
&&&&& 答: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东南风起。
&&&&&&&&& 地利胜:南方多江 湖,北军不善水战。
&&&&&&&&&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孙
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周瑜、诸葛亮等人计谋精妙,处处占先。
&&&&& 14.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败结陆逊?
&&&&& 答:天时:曹丕篡汉,刘备汉室宗亲,不讨贼而攻吴,政治不利。当时天气干燥。
&&&& 地利:刘备孤军深入,不谙地势。于森林茂盛处扎营,给陆逊可乘之机。
&&&& 人和: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之计,内部不和;枉自托大,小看陆逊;不听黄权劝告,一意深入。而孙权结盟曹丕,上下精诚团结。陆逊一时人杰。
&&&&& 15.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
&&&&& 答:①刘玄德三顾茅庐
&&&&& 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 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 ②诸葛亮三气周瑜
&&&&& 孙刘联合破曹。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而不得。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孔明调赵子龙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周瑜孙权用美人计骗刘备至吴,企图 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欲突袭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打败周瑜。周瑜被气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 其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陶谦三让徐州;土屯山关公约三事;荆州城公子三求计;诸葛亮智取三城亦可。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欢迎您光临本站,您是本站的第《三国演义》的创作特色
第三节 创作特色
作为我国长篇小说开山之作的伟大作品,《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一、辩证的战争描写艺术。
即将军事行动视作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三国演义》的主要描写对象、主要内容、主要场景以及主要篇幅都是战争。全书写到大小战役和战斗有上百次,是一部战争的史诗。作者显然对中国古代军事学做过深入研究,其对战争的描写符合战争的一般规律,所以有人称之为古代战争小说。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和现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都受到过其启示。
1、重战前准备,轻军事行动实施过程。作者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以战前准备工作为主,而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只是战前准备的实施。甚至可以说,战争的结局,在战前就已经注定。
1)战前的政治外交活动是战事的重点。赤壁大战前,曹操起兵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讨伐东吴。而东吴可用来迎敌之兵,只有五六万。对东吴来说,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是不言而喻的。东吴之主孙权当时心中非常矛盾,究竟是战是和?战则必败无疑,而和又不符合他这江东枭雄的脾性。当时朝臣之中,主和之议占压倒性优势,以张昭为首的权臣皆主议和,唯有鲁肃一人反对,而鲁又是个笨嘴笨舌的人。他们认为,如战,是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孙权也认为他们的主张有理,但不战即降,让他心有不甘。故他派遣主战的鲁肃前往江夏吊唁新丧的刘表,实则是看刘表之子刘琦和寄寓那里的刘备可否助己抗曹。刘备、诸葛亮主战。但是刘备手下兵员寡少,根本无法抗御曹操,所以,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赴江东。
诸葛亮是主战的。从表面上看,刘备此时的处境是个江湖流浪汉,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几乎一无所有,没什么可贴赔的。东吴胜了,当然是个大好事,可以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而失败了,他的处境比此刻也差不到哪儿去,大不了再跑。但是从长远看,唇亡齿寒,曹操灭吴后,挟人口和物产资源丰富的东半个中国之力,剿灭包括刘备在内的其他割据势力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诸葛亮当然要为刘备着想,主战不主和了。但是刘备根本不具备同曹操较量的资本,只能仰仗孙权。诸葛亮见孙权后,极言曹操的强大,然后激将,劝孙权说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尽快投降。否则,祸至无日。孙权的好汉脾气上来,反问,那刘备为何不降。此话正中诸葛亮下怀,当即答道,刘备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又能屈处人下乎!”这等于是说,孙权你既不是出高贵,又无英才,凭什么与刘备相提并论。孙权不会听不出他的暗嘲,于是大怒,拂袖而入。他先是激起孙权不甘受辱的自尊心,倾向于一战后,然后接着向孙权建言,分析取胜的可能:一是曹操先破刘备,疲惫不堪,已成强弩之末;二是刑襄新降,民心不固;三是北军不习水战。故只要备战充分,曹操必败。孙权当然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人,他说的这些话,也都是想让刘备坐收渔翁之利的,因此仍在犹豫。好在吴国太提醒他说,孙坚临终时曾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于是他急忙召回周渝。诸葛亮得知后,趁周瑜晋见孙权之前拜会周瑜。诸葛亮是大儒,周瑜是儒将,见面后先论文坛之事。诸葛亮对曹植新作《铜雀台赋》赞不绝口:“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并附会说二桥指的是孙策之妻大乔与周瑜之妻小乔,激得周瑜大怒:“老贼岂有此理!”于是孙权周渝一致决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孙权还为此剑劈桌角儆示群臣。大战不可避免了。而其他军事行动中,大都类此。如孔明六出祁山之前,都要知会东吴,让其于东南线出兵牵制曹魏一方。
2)重战事的周密计划部署。还以赤壁之战为例。双方实力极其悬殊,这不仅体现在双方几乎二十比一的兵力对比上,而且表现在指挥集团的素质上。曹操老奸巨猾,身经百战,善出奇兵,用兵如神。并且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孙刘联盟一方,指挥中枢是几个没打过多少仗的年轻人,手下良将谋士没多少。因此若想取胜,必须依赖于用兵的万无一失。为此,孙刘联盟做了周密部署。周瑜在群英会用计,有意识让蒋干盗书,使曹操杀掉刘表降将蔡瑁张允,使曹军失去了至关重要的水军教头。接着草船借箭十万枝,有了水上作战的利器。在火攻上,诸葛亮与周瑜不谋而合。又用苦肉计,让黄盖伪降曹方,约为内应。庞统通过蒋干引见曹操,献上诸船连环计,以解决曹军晕船等问题。但是冬日,中国大陆为季风型气候,总吹西北风。火攻弄不好,烧了江东南的自家军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诸葛亮作法。黄盖趁东风一起,点燃自己船上的引火物。大火熊熊,漫江通红,而此刻诸葛亮已回去,安排华容伏兵,更重要的是乘势占领刑襄九郡,使其扼中原咽喉,与以后的西蜀大本营成犄角之势。曹操落得个只身逃脱。刘备借刑州,一借不还,直到关羽败走麦城。
可见,战争胜负并在谁兵多将广,其势汹汹,而看谁在战前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作者不惜笔墨,详加描述,使读者对战争的背景和必然的走向,有清楚的了解。
2、多写人物而少写场面。有的中国古代战争小说,动辄写到“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乍看不忍释卷,但一旦读过,便无再看二遍的兴趣。《三国演义》不象这类作品,能令人反复阅读。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写了人,而每个人都是个世界,能令人反复体味。如年轻时和年老时对张飞关羽的认识恐怕就会完全不同。作者把握住了人物性格,准确地处理好了人物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仍可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故而趣味盎然。
1)性格推动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冲突的自然结果,是性格碰撞的火花。而如果违反了这一原则,势必荒谬不堪。作者恰恰把握住了这一原则,每次军事行动国,都带上了指挥官个人的印记。赤壁大战,曹操本来稳操胜券,但正是他机诈多疑而又骄傲自大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败局。一开始兴兵,他自信以多打少,以强凌弱,必胜无疑,这便种下了他自大自满的根苗。但饮马长江,突然看到对岸东舰队森严,阵势严整,惊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不敢掉以轻心。于是临阵磨枪,令刘表降将蔡瑁张允操练水军。兵贵神速,而他此举延宕了用兵的最好时机,使孙刘联军一方可以从容布兵应会。但如此,仍小心翼翼,又派蒋干去江东劝降周瑜。此举导致误杀蔡张二人,又使本军失去了至关重要的教头。蔡张是刘表部下新降,蔡还是刘表的妻兄,而刘表长子正与刘备联手,故他甚不信任蔡张。这都是他多疑多虑的后果,而也被孙刘联军充分利用。即便如此,他骨子里的轻敌照旧。因此大战将临,还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喝得酩酊大醉。这是点睛之笔。轻视对手,往往会犯下致命错误。因此庞统献上连环计,他马上就用。有人曾提醒过他要防止火攻,但他又自信地认为冬季根本不会有东南风。对方用火攻,是自食恶果。多疑最终为自大压倒,轻信了黄盖,以致火烧赤壁,全军覆没。陆逊为人谨慎,工于心计,寡言少语,意志坚强,喜怒不形于色。因此刘备起兵七十五万,他临危受命,自知无法与敌硬拼,死守关隘,拒不出兵。即便对方辱骂得再难听,一些资格比他老得多的大将无法忍受,要求战死沙场,但他仍不为所动,甚到搬出军法危胁那些蠢蠢欲动的将领。等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火炉天气。蜀兵热得无法忍受,刘备令各营自找凉爽处扎寨。而这时陆逊看到战机来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烧七百里连营,终于大获全胜。再如作者最偏爱的关羽,他屡屡说到这是一位“真天神也”,“数十年来威震华夏”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帅才。而他的用兵,一个字,“快”,真是疾如闪电。立斩华雄酒尚温,斩袁绍手下的第一员大将颜良:“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江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杀这样一员号称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大将,给人感觉是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他已取首级回来。水淹七军也是这样。先筑坝屯水,时机一到,决开水坝,然后就是站立船头用挠钩捞对方的大将。真可谓是迅雷不及掩耳。只要关公上阵或指挥军事行动,从来没有拖泥带水的,都是异常迅疾,讲究速战速决。
2)在战争中写人。战争是人际关系冲突的最高和最激烈形式。因此,在战争中,也最容易逼了出人物的性格。如果平时性格特色不明显,在此际,便难以隐匿,只能跳脱出来。张辽、李典和乐进,如果没有《张辽威震逍遥津》这个舞台,我们对后两人的性格的认识就会比较模糊。曹操率兵前往汉中讨伐张鲁。孙权乘虚来犯。张辽失守皖城,退守合淝。心中愁闷。“忽曹操差薛悌送木匣一个,上有操封,傍书云:‘贼来乃发’。是日报说孙权自引十万大军,来攻合淝。张辽便开匣视之,内书云:‘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将教帖与李典、乐进观之。乐进曰:‘将军之意若何?’张辽曰:‘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乐进见李典不语,便道:‘贼众我寡,难以迎敌,不如坚守。’张辽曰:‘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便教左右备马。李典慨然而起曰:‘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听指挥。“张辽大喜曰:’既曼成敢相助,来日引一军于逍遥津北埋伏,待吴兵杀过来,可先断小师桥,吾与乐文谦击之。’李典领命,自去点军埋伏。”在吴军大兵压境,生死存亡系于一线之紧迫情势下,张辽的大气磅礴,奋不顾身,智勇双全;李典的心胸狭隘,因私废公,但仍深明大义;乐进的小心谨慎,心细如发,善于察言观色,这些性格特色,被逼得无所遁形,鲜明地凸显出来。
3、详主动者胜利者,略被动者失败者。这样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主动者胜利者是先采取行动的一方,而对方往往是被动应付。因此可以说,一时战局如何演变,主要操控在先采取行动的一方。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对战局的发展,了然与胸,不会一盆浆糊。吴蜀彝陵之战初起时,刘备是主动出兵一方,握有主动权,两员小将关兴、张苞斩东吴将领李异、谢旌,一举攻克猇亭,而东吴一方处处被动,故写其非常简略。而陆逊任帅是个分水岭,战场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双方描写的笔墨大体相当。越往后,东吴越主动,写得也就越多。而乘刘备犯了致命错误后,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一鼓作气,追至鱼腹浦,则为浓笔重墨,而刘备一方则写得相当简略。如此一路写来,井井有条,读者对这一重大战役的整个发展过程,鸟瞰一般,看得清清楚楚。
4、张驰相间,曲折尽致的节奏。作品在写到战争时,往往变幻莫测。清人谓:“天上浮云若白衣,须臾风来如苍狗”;“星移斗转,云翻雨覆”;“读书之乐,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如猛电之一来一去,若怒涛之一起一伏”。说的都是作品特有的节奏。在赤壁之战中,这种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总的气氛凝重紧张。双方为了保存自己,消灭对方,绞尽脑汁,积极备战。可是作者在这紧要关头,却偏偏插入了曹操月夜饮酒赋诗的片断。在明月清风和缓缓流淌的江水构成的诗一般的意境,大大调节了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但是这样做反而使紧张的气氛欲盖而弥张,反衬出大战前死一样的寂静。再如空城计和蒋干盗书也有这种效果。
5、主次互衬,各擅其妙。作者在描写时,不是只一味追求写好军事行动本身,而是对一些连带情节和相关事件,也下了相当大的力所描写,使其成为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失街亭是个很好的例证。占一回半,从九十五回到九十六回。包括了三个故事: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前一个是主体,后两个是余波。历史上实有其事。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蜀汉大败,蜀吴联盟破裂。诸葛亮惨淡经营励精图治,国内局势日渐好转。227年北伐,街亭之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仗,但是蜀汉一方失败。可以说,诸葛亮失去了最后一个实现他统一中国梦想的机会。虽然以后还多次北伐,但是明眼人都可看出,他只是在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义务罢了。自此之后,诸葛亮的事业和健康状况都急转直下。他个人悲剧结局的大幕正式拉开。
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闻惊点兵。这是铺垫部分。重写双方形式、街亭的战略地位,以及介绍人物。孔明此时出兵,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曹魏罢免了司马懿。他知道,当时整个中国,真正可能称得上自己对手的就是这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人物。但是却没想到,曹魏在这关键时刻重新起用了他。孔明闻知大惊。而司马懿与先锋将张郃分析形式,可见他对局势的透彻把握。两个中国当时最有才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住了弹丸之地街亭,可见这个地方的战略地位之重要。而司马懿率兵八天长途奔袭一千二百里,赶赴前线,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掉蜀国内应孟达,可见此人的不凡。双方都避实就虚,径抢街亭来占粮道。双方隔秦岭遥遥相望。围绕街亭,一场血战在所难免。谁能占领街亭并且守住,谁就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诸葛亮问:“谁敢去取街亭?”参军马谡道:“某愿往.......,休道是司马懿、张郃,就是曹睿亲来,有有何惧哉!”几句话,将其志大才疏的性格表露无遗。诸葛亮非常欣赏马谡之才,但是对其轻敌又踌蹰不安,于是采取了三保险措施。一是让他定下军令状,使他不敢掉以轻心;二是派生性谨慎的王平云辅助他;三是安排魏延等两路军马与其成犄角之势,以便救应。至此,交代部分写得很充分,三个主要当事人的性格都做了描绘,但重点还是写形势。看来一场好戏即将开演。
第二阶段是蜀魏布兵。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传统的双线结构与好与双方的行动一致。马谡在排兵布阵方面与王平产生矛盾,而王平正是作为诸葛亮的替身出现的,因此这种矛盾是他与诸葛亮矛盾的表现。他卖弄学识,死搬兵书,灵魂深处是好大喜功的思想在作怪。而对方的司马懿则一举一动都小心异常。战争胜负的天平明显开始倾斜。人物的交代完成。
第三阶段是街亭争夺战。蜀兵按马谡决定,驻扎山上,而水源被对手掐断,处境异常被动。而魏兵则收放自如,完全取得主动。两军对胜负已无须证明。这实际上是两种军事思想的较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司马懿正是以诸葛亮最为人所知的“谨慎”来对付他,可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小说的悲剧结局也无可避免,作者也深感无力挽回了。虽然魏延和王平拼死夺回了街亭山,但是无济于事,魏兵已漫山遍野。故很快得而复失。蜀兵一败涂地,主力连夜逃回了阳平关。孔明身边只有老弱兵数百,不得已演出了空城计。
第四阶段是空城计。主要刻划了两军主帅的性格。这两位中国当时最有智谋的政治家军事家终于面对面地对话了。两人较量的胜负对战局无任何影响。结果是胜利者失误,而失败者却赢了这最后一步。作者插入这个事件主要是证明诸葛亮技高一筹,只是偶尔用人不当,才造成失利,故也是作品命运悲剧主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五阶段是斩马谡。诸葛亮大哭,又不能不依军法从事,斩了自己宠爱的马谡。然后上表自请贬降。这是总结。从用将到斩将,归根到底是用人失当;强调用人的重要性,也是作品的一个重要思想。而诸葛亮的自请贬降,也凸显了他的高风亮节。
六、大笔纵横与精雕细刻的结合。作者能把战争放在广阔的背景下着墨,充分地揭示战局变化的因果关系,同时也不忽视细部的刻划,如刮骨疗毒的描写。这样,读者在阅读中既有对全局的把握,又能有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来,《三国演义》战争描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在写人。战场上的对抗归根到底是人的对抗,是双方指挥人员军事思想的较量。还有作者善用悬念,组织波澜的高超之处,也值得细细体会。
二、语言特色。
1、语言的通俗化和文学化。以前小说中,或者是唐五代传奇的文言,或者是话本中的粗糙白话。而《三国演义》则改造了正史的语言,指出了长篇小说将传统的书面语言与民间白话结合起来的方向。作品主要是吸取文言传统,同时又吸收民间语言,冶铸成“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面语言。很富表现力。
2、注意语言的渲染功能。即往往不是通过直接对对象的描写,而是对相关事件或场面的描写中,间接地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如关羽战华雄一段:“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只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并未写其交战场面,而只是用“如天摧地塌”十七字,关公之神勇不可挡,便如现目前。
3、刻划人物重造型力和表现力。造型堪称是形神皆备,可尊为典范。往往几字,惟妙惟肖。写张飞的造型:“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写关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线条感、色感无一不佳,有色有色,难能可贵的是极为传神。
而作者有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很富有表现力。赵云大战长坂坡,作者三处写到了其随从及坐骑的变化。第一处写赵云杀到天明,“回顾左右,只有三四十骑相随”;第二处是救出糜夫人后,“引数骑再回旧路”;第三处是“云提剑插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孤身。”从“三四十骑相随”到“引数骑”,再到“只剩孤身”,都是赵云趁战斗的间隙看到的,暗示了他冲锋陷阵时的奋不顾身,无暇顾及其他。特别是“孤身”二字,点出“赵子龙单骑救主”之旨。在单字上铺展情节,表现性格。水到渠成地让刘备带出“子龙一身是胆”的感叹。真是笔笔富有千钧之力。
4、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也很有成就。曹操吐语,无不含诈;孔明言谈,处处有智;张飞口吻,豪莽不羁;关公出言,包藏傲骨。第三十回有曹操见许攸一段:
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
极为热络的一团感情之下,是深藏着的机心;在推心置腹而带有神秘感的语气中,包孕着虚情假意。绘声绘色,灵珑剔透。
三、人物塑造的艺术。
1、各大系列定以基调。如曹魏一方,突出其庞杂,真正的有用之才不多。其文臣武将形形色色,样样皆备,但却没有蜀汉集团顶尖人物的素质;孙吴集团的人物素质相对最差,作者突出其小器,无真正的顶天立地的大材;蜀汉集团则突出其人物的超绝,无论文武人材,其顶尖者都堪称神品。
2、动态中写照。
3、写人物抓住主调。
4、互相衬托对比。有同向的,如曹操与司马懿;有异向的,如司马懿与诸葛亮。当然同向中有异,异向中有同,不可太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