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给三四4岁孩子需要培养什么能力做好学前规划?


2020-06-05 16:48:54
8点赞
71收藏
1评论
在平时的日常作息中,除去吃饭睡觉,以及每日外出活动的2-4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游戏”中度过。每天睡觉前,我会把第二天早上要用到的游戏材料简单准备好,统一放在一个托盘里,方便及时省时的拿取,我的目标是一天1-2个游戏,做多做少,进展是否如我预期,这些都不强求,只要她肯参与,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大多数游戏都是我根据她的喜好,兴趣,能力所准备的,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每个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点也都不一样,但这不妨碍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积少成多,每天都做一点事情,相信我们和孩子都会有收获。对于我来说,游戏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脾气,喜好以及能力,也同样让我在陪伴她游戏的过程滋养和丰富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和包容心。在已经过去的31天我们做过将近40个早教小游戏,其中31个进展较为顺利(其余的因为难度不合适没能顺利进行),所以我记录下来,也分享给大家。麦麦现在26个月,很多游戏需要在我的协助下完成,如果年龄大一些的宝宝想要尝试,相信效果会更好。如果你们也喜欢,那就一起玩起来吧!1. 米菲的拼插书早教类别:语言及情景想象类训练书中每一页都包含一个可拆卸的人物模型,用手将模型拿出后即可拼出立体形象,大一些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完成拼插的步骤。书中的文字不多,正好给了家长和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麦麦会要求我帮她把所有模型全部装好,摆在一起,然后我们为每一个人物取名字,编故事。2. 冰雪动物世界材料:冰块,主题类玩具早教类别:感官,语言及情景想象类训练麦麦出生在一个冬天最低可低达零下25度的城市,在她三个月大的时候,我们举家搬来四季如春的加州,所以在她的小脑袋中,应该不会存留有关冰与雪的记忆。这一年来我特意为她提供了很多关于冰的感官游戏,两岁之前主要用来刺激手部感觉,两岁之后我们还会加入玩具道具,引入故事情节,用它来做语言训练和情景想象类游戏。我们一起来编了一个“冰雪奇缘”的故事,我主导故事开头与过程,穿插着提问问题,比如 “冰雪世界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冬天到了,你觉得热还是冷呢?冰块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引导她多重复或者自发的说话。最后,麦麦把所有动物都放倒,以一句“动物们都睡觉了” 结束了整个故事。3. 阳台上的挖土车材料:动力沙,玩具早教类别:感官,专注力,想象力这几天连着下了几场雨,公园里的滑梯秋千沙坑都变得湿漉漉的,麦麦总是一手拿着自己的卡车一边嚷嚷着要出去玩滑梯玩沙,于是我拿出动力沙,倒在塑料盆里,让她自己挑选了几个挖沙的玩具和喜欢的卡车,这样她就可以在阳台玩沙子了。我买的是儿童专用的“动力沙”,本身有一定粘性,放在模子里或者用手稍微用力使劲便可成型,手感介于细沙和橡皮泥之间,玩起来相对比较干净好打理,是很好的感官玩具。4. 专属化妆包材料:小包,照片,卡片,化妆品小样早教类别:收纳,模仿力,专注力,手指精细两岁的孩子很喜欢模仿,并对大人的东西产生浓烈兴趣。我扫地,她也扫地,我化妆,她也要拿着我的眼影刷在脸上像模像样的涂抹一番,即使把刷子戳进了自己眼睛也还是要继续模仿,对于我的各种收纳包更是感兴趣。于是我为她准备了一个专属小包,里面放了几张不用的购物卡,我们一起来模拟去超市买菜刷卡时的场景;我还放了几张拍立得照片,时不时和她一起回忆照片里的人和事。她最喜欢的还是一个个小包装的化妆品小样,经常拿出拿进做归类收纳。5. 逛逛宠物商店早教类别:生物,自然,观察力离家不远的有一家名叫 “Pet Smart” 的宠物用品专卖店,里面饲养着很多种类的生物,小鱼,乌龟,鹦鹉,蜥蜴,变色龙,小仓鼠,小猫小狗等等,每一种都能让麦麦驻足观察很久。 我们一起观察小鱼身体的构造,呼吸时以及游泳时的样子,认识鹦鹉和小鸟羽毛的颜色,学它们喳喳叫的声音。希望她可以通过对动植物的近距离观察,将这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加深在记忆当中,随时保持一颗好奇心和专注力,为以后的理论学习做基础。6. 探索生物世界 - 养斗鱼早教类别:自然科学,观察力,责任心,数字数学等麦麦两岁生日当天,我带她专门去了一趟宠物店,为她挑选了两条斗鱼。我们一起为小鱼起名字,左边的红色斗鱼起名为“黄飞鸿”,右边蓝色斗鱼则为“蓝精灵”,不过麦麦一直以来都以“尼莫”来称呼它们。每天她起床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要喂小鱼吃饭,“习惯”由此建立;一天喂两次,一次每一条鱼喂两粒小鱼食,“数量”和“平分”的概念逐渐形成;鱼食特别小,用小手捏起来并准确投食并不容易,正好也锻炼了精细能力。7. 会跳舞的海洋宝宝材料:海洋宝宝(或用玉米,珍珠奶茶里的Boba),水,泡腾片早教类别:感官,科学实验,观察力,专注力 我买了成包未泡发的干的海洋宝宝颗粒,提前24小时放入水中泡发。将海洋宝宝放入透明的高脚杯中,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泡腾片遇水后迅速溶解,并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使片剂迅速溶解,溶解产生的气泡使得药片在水中上下翻滚,并带动瓶里的海洋宝宝上下翻滚,好似群魔乱舞。泡发泡大后的Water beads 软滑Q弹,宝宝的小手想要拿起来不太容易,对手眼协调,手指精细和耐心都是很好的锻炼。给把勺子给个碗,简单的小球运输也可以玩很久,练习勺子使用,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和手腕控制能力,一举多得。8.
为农场小动物们洗澡材料:婴儿米粉加水(或者用真实的泥土),主题玩具早教类别:感官,语言及情景想象类训练小动物们身上脏了,我们来一起为它们洗洗澡吧!我将麦麦小时候没吃完的米粉与水混合搅拌在一起,制作出了独特的“米粉泥巴”,质地和颜色都与真正的泥巴非常相像。我们用“米粉泥巴”来做感官训练,我鼓励她用手伸到泥巴里面去抓,去捏,去感受它的质地,鼓励她形容出感觉,她会有点嫌弃的语气告诉我“粘粘的,有点凉”。我们还会用它来做语言训练和情景想象类游戏,她会为每一个沾满了泥巴的小动物清洗干净。玩水是最喜欢的部分,这个游戏玩一上午都不嫌烦。9. 涂色书早教类别:美术绘画朋友送了几本涂色书,我们用它来做最基本的色彩启蒙。两岁左右的宝宝,在绘画或涂色时的思维模式很简单,甚至是很单一。拿麦麦涂色的方式来作为举例吧,当她想画各种图案的时候,她往往只会专注于用一种颜色的彩笔,顾不得变换多种颜色;有时她则专注于尝试不同颜色,这时她则顾不上形状和线条的变化,通常就如蜻蜓点水般在纸上简单划一道痕迹而已。所以这个阶段,我会尽可能提供纸与笔,鼓励她用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留痕迹,感受纸与笔之间的关系,颜色与颜色间的关系。至于用什么颜色,是否画在线内,都不做要求。10. 冰块水彩画材料:冰块,水彩早教类别:感官,美术绘画冰块表面过于光滑,本身并不容易上色,但上色后的冰块却因为本身的融化,颜色与水慢慢相互交融,呈现出很独特的色彩。冰块质地的改变,颜色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和平时在纸张上所呈现的不一样。这种“流动着”的画卷,还真是别有一番特色。不管是炎夏还是寒冬,冰块都是绝好的感官游戏道具。我们家冰箱里常备着冰块,有时没时间准备其他游戏道具,就从冰箱里拿几块出来救急。11. 足底按摩材料:海洋宝宝早教类别:感官海洋宝宝晶莹剔透,柔软Q弹的特点,是感官游戏和科学实验中很常见到的素材。对于5岁以下的小孩子,使用类似的小物品时要格外小心。脚和手一样,都需要通过不同质地,不同温度,不同软硬的物品来刺激触觉,从而丰富触觉神经,促进感官和大脑发育,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完整的认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合适的温度合适的平地中鼓励宝宝光着脚走路,尤其是在宝宝刚学步的时候,硬地板,软地毯,草地,水坑,这些不同质地的路面,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在家游戏时,除了图中提到的海洋宝宝,还可以尝试使用玻璃球,鹅卵石子,冰块,豆子,塑料泡沫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鼓励他们多用小脚丫去感受。12. 雨停了早教类别:感官淅淅沥沥下了几天的小雨终于停了,出门闻闻春雨的味道,看看地上偶遇的小蚯蚓,当然不能少了踩水,好好的路顾不得走,专门往水多的地方踩!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游戏道具了。13. 小实验 - 当冰块遇见“水”与“油”材料:冰块,一杯水,一杯油早教类别:科学实验,观察力,专注力我准备了两个玻璃杯,一杯里面放入食用油,一杯里面放入水,将冰块分别放入杯中,观察冰块的融化与沉浮状态。通过实验,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冰块浮与水面,却沉于油中。学龄前的孩子,以观察现象,体会实验过程为主,虽然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有趣的现象却会慢慢留在记忆中,这种科学的感觉会更有利于今后对知识的理解。14. 用橡皮泥为妈妈做一顿大餐材料:橡皮泥早教类别:精细操作,语言及情景想象类训练我买了一套“厨房主题”的橡皮泥,我们一起来玩厨房烹饪的模拟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专注于语言训练和手指精细的锻炼。过程中我会一边玩一边帮助麦麦进行语言描述:这一罐是红色的,这一罐是蓝色的,这是软的,这是条状的,这是饼状的等等。我们还会引入故事情节:我问,麦麦今天要给妈妈做什么吃呢?麦麦答:做面条吧,还有胡萝卜,鸡蛋,豆豆。于是我们你一言我一句丰富着故事情节,玩起了“开心厨房”,最后麦麦真的把做好的面条塞进了嘴里,我眼疾手快赶快给她挖了出来。套装里自带了很多模子和工具,比如饼干模子,塑料小刀,擀面杖,压面机等等,都可以用来为橡皮泥塑形,进行手指精细能力和手指手腕力量的锻炼。15. 橡皮泥寻宝材料:橡皮泥,各种小玩具早教类别:语言及情景想象类训练,专注力,手指力量,联想,记忆力我把各种小东西塞在橡皮泥里面,包好,一起玩寻宝游戏。从外观完全看不出橡皮泥里有什么,只有用力拨开才能得出答案。我把橡皮泥一个一个放在她面前,告诉麦麦里面有惊喜有玩具,她很是好奇,迫不及待的想办法打开。这个游戏只要过了口欲期的宝宝就可以开始玩了,用力拨开橡皮泥寻宝的过程可以锻炼宝宝的手指力量。对于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宝宝,刚打开一个边角,他们就可以根据局部判断出里面的物品,可以借此锻炼他们通过局部知晓整体的的联想能力。麦麦在打开其中一个橡皮泥的时候说了一句“可能是硬币”,我一看,还真的是,不知不觉会用“可能”这个词汇了。要想升级玩法,可以把物品重新放入原先对应的橡皮泥中,询问宝宝里面的物品是什么,锻炼记忆力,三四岁的宝宝应该可以做得很好。16. 橡皮泥数字 材料:橡皮泥早教类别:数学,颜色配对两岁的麦麦对橡皮泥塑形很感兴趣,但是能力却暂时达不到,所以她经常会要求我帮忙,帮她捏出各种形状。比如她负责用饼干模子压出饼干的样子,我用对应的颜色捏出对应的数字。三岁以上的宝宝应该可以自己尝试塑造各种形状。17. 剃须膏创意画材料:剃须膏,食用色素早教类别:感官,美术,创意我把剃须膏挤在盘子里,协助麦麦把食用色素挤到泡沫上,然后用木棍随意在盘中搅拌,画出好看的图案,她用木棍搅起一大坨,拿在手中细细观察。我们还尝试拿白纸倒扣在盆里,试图在纸上印出好看的泡沫纹路,不过麦麦总是太过用力,使劲把纸张按入泡沫中,最终以失败告终,年龄大一些,更能控制力度的宝宝不妨一试。18. 科技馆一日游早教类别:户外活动,科学离家不远的儿童科技馆,是我们几乎每周都要光顾的地方,有时一呆就是一天,是麦麦不睡午觉也要呆在里面玩的地方。19. 剃须膏感官体验材料:剃须膏早教类别:感官剃须膏是我们常用的感官材料,手感和打发的蛋白或者奶油很类似。宝宝将手放入剃须膏中,相互揉搓,挤压,感受其特有的绵密柔滑的质感。很多宝宝一开始对这种质地的物品比较排斥,麦麦也是一样,最初不愿意触碰,我的做法是,借助辅助工具或者玩具,逐步引导宝宝接受。我在泡沫里面放入了一些她喜欢的彩色海洋宝宝球,还给了她一把勺子,一张纸巾供她随时擦手。经过了这些辅助工具带来的心理建设,她很快就愿意直接用手去触摸了,玩得不亦乐乎。不过如果宝宝实在不喜欢剃须膏的气味和手感,也不用强求,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比如打发的蛋白,或者奶油。玩之前,也需要将少量剃须膏放在宝宝手上进行测试,看看是否有过敏反应。20. 小实验 - 可乐喷泉材料:可乐,泡腾片早教类别:科学实验,观察力,专注力可乐从瓶口喷出,并伴有大量气泡溢出,爆发力太强,几秒钟的时间半瓶可乐就没了。21. 意面麦圈串串串材料:橡皮泥,意大利面,麦圈早教类别:精细运动与专注力这个年龄的宝宝对细小的物品很有兴趣,很多都热衷于穿孔,穿线等类似的动作。穿插对于手指精细,手眼协调力以及专注力都是很好的锻炼。我用橡皮泥做为底座,分别插上几根意大利面,拿一碗麦圈在她面前,不做过多解释,她就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还可以将穿麦圈与数数结合,增加难度。游戏结束后我也不用收拾残局,因为麦圈全部被她吃到肚子里去了。22. 麦圈色彩分类材料:麦圈早教类别:分类与逻辑,色彩认知,专注力我根据麦圈的颜色,在纸上画了三个同样颜色圆圈,我让麦麦把麦圈按照颜色分类,放入相应的圆圈里面。这三种都是常见的颜色,看绘本,看画册,吃水果时都见缝插针提到过,所以完成起来没有太大难度。可以逐渐 “升级” 玩法,将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延伸,比如 ”什么水果是紫色的?除了葡萄还有其他什么水果也是紫色的?把家里所有紫色的东西都找出来?” ,通过此类问题帮助他们自发的进行更深一层的色彩归纳以及整理。每个颜色都放在了对应颜色的圈里面,感觉自己很厉害,情不自禁欢呼了起来。23. 卡片刮画材料:颜料,卡片,棉签早教类别:美术,创意我把颜料挤在纸上,给麦麦一张质地较硬的购物卡,让她可以用卡片将颜料刮均匀,练习手部控制能力,也可以观察颜料互相混合后的效果,以及感受颜色的渐变。之后我用棉签在摊开的颜料上写上了麦麦的英文名字,麦麦也学着我的样子用棉签开始画画,在颜料上留下痕迹。24. 带小羊去散步早教类别:户外2岁的孩子喜欢模仿各种行为,尤其是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去医院打完疫苗,回家后就拿着细长条的物品模仿医生的动作;我炒菜,她在也一旁拿着玩具锅碗炒菜;我推车,她也要帮我推,正好朋友送了一个超级迷你的小推车,她很喜欢,学着我的样子,推着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在楼下散步,学着平时坐安全座椅要系紧安全带的样子,也会给小羊系好安全带。对于这个时期爱模仿的宝宝,我给自己的原则是:提醒自己谨言慎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模仿对象;放手让孩子去模仿,提供适龄道具满足模仿需要。25. 木头水果切切切材料:木质水果玩具套装早教类别:精细运动,手腕力量,专注力,配对,色彩认知麦麦从很小就开始玩这套木质玩具水果,起初我一手拿玩具,她另一只手和我玩拔河游戏,锻炼手指手腕力量。慢慢的她可以自己一手抓一块积木,琢磨着撕扯开。后来可以在我的协助下用里面配套的木头刀完成切割动作了,我一手扶着玩具的一边,她一手用力,前后移动木头刀以方便切割。两岁的宝宝大部分应该可以独立完成整个切割过程了,并在 “切” 的动作练习中,学习巩固各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形态。26. 切香蕉材料:木质水果玩具套装早教类别:精细运动,手腕力量,专注力,生活实践“切” 的动作驾轻就熟以后,就来试试切真的香蕉吧,体会食物切割时的真实质感。切完后的香蕉自己吃一口,喂妈妈吃一口,好有成就感!为了安全起见,我为她提供的是不锋利的塑料刀。27. 小实验 - 不同布料的吸水力测试 材料:棉布,麻布,丝绸,化纤布,水类别:感官,科学我准备了几块尺寸相同但质地不同的几块布料,有棉布,麻布,丝绸,化纤布。麦麦依次将布料放入水中再拿起,用手挤压布料,通过挤水时的手感和挤出的水量感受布料不同的吸水性。有意思的是,在试过了所有布料以后,麦麦舍弃了其他质地的布料,唯独选择了吸水性最好,能挤出最多水的棉布,一直循环往复的做着 “浸泡棉布 - 拿起 - 挤水 - 浸泡” 的动作。这个年纪的孩子,虽然没办法理解事物最本质的属性,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建立认知。28. 神奇的水画纸材料:Magic Water Paint 画纸早教类别:美术绘画买了一套名叫 “ Magic Water Paint" 的白色画纸,纸张上面本身是纯白色,但遇水后则会显示出隐藏在画纸里不同的颜色,可以让孩子在涂色过程中建立因果联系,还可以在涂色中帮助他们认识颜色。29. 自己剥鸡蛋早教类别:精细运动,专注力,生活实践麦麦最爱吃鸡蛋,每天早晨我都会把煮好的鸡蛋放在她的碗里,让她自己尝试去剥开。第一次我先为她演示如何将鸡蛋在桌子上用力敲出裂纹,如何从裂纹处开始剥,她很快学会。剥一颗完整的鸡蛋可以锻炼到手眼协调以及手指精细能力,对耐心也是很好的操练。无处不在的生活实践练习,就从每天早晨自己剥鸡蛋开始吧!30. 跳房子识数字早教类别:户外运动,身体技能,数学数字公园里的 “跳房子” 时常让我想起小时候家属大院里一个个盛夏的傍晚,小伙伴们手里一人一根棒棒冰,在昏黄的路灯下跳大绳,跳房子,扔沙包,吃小浣熊干脆面集卡片。长大后的我,带着自己的女儿继续玩跳房子,我们的玩法很随意:我说出一个数字,麦麦找到并站在上面,帮助她认识数字,她心情好愿意听指令的时候,可以顺利找到2,4,6,9这几个数字,不愿意听指令时,则来回在每一个数字上跳啊蹦啊,张开双臂误以为自己是一只大雕。31. 我画你猜材料:笔,纸早教类别:亲子互动,美术绘画从小就在各种综艺节目中看过“我画你猜” 的游戏,每个人用自己千奇百怪的画风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而猜的人又因为各种理解的偏差闹出各种笑话,作为家庭互动游戏,真是再适合不过了。有时候我还没画完,麦麦就已经猜出我画的是什么,我只能说,在如此拙劣的画风之下,还能保持这般准确率的,也就是自己亲闺女了。当然了,我也不怕别人笑话我画的画,有麦爸在,我绝对不是我家画画最差的。怎么样?有没有哪一个游戏是你觉得宝宝会喜欢的呢?如果有,就一起玩起来吧!今天的文章来自麦麦妈,亲子游戏书《陪伴是最好的爱—130个亲子创意启蒙互动游戏》作者,公众号“大麦小哈游戏室‘(id:gh_2db01e2d660a)创办人。住在美国硅谷的巨蟹座文科女,两个女孩的妈妈。擅长亲子陪玩,设计早教游戏,原创音乐,以及记录并分享一切有意思的事情。本文经大麦小哈游戏室授权发布,原标题:一月游戏合集
31天我们一起做的31个早教游戏,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原标题:妈妈让5岁孩子退园回家,因幼教小学化?资阳园方否认)“前几天晚上都睡不着,现在也一点不着急了,让他先在家里耍着,跟着外婆学,下学期再找个幼儿园。”最近几天,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的邓蓉(化名)在考虑5岁儿子的事。国庆节前夕,因不认可儿子所读幼儿园大班老师的教育理念,认为其存在的幼教小学化倾向会给儿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她让儿子退园回了家。对此,涉事幼儿园园长及所在班老师均称,他们不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幼儿园都是通过故事情节、游戏等融入数字和图形等知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近年来,幼教小学化现象备受关注,成都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和不少地方一样,资阳也有部分幼儿园教授汉语拼音、识字等内容,有幼儿家长甚至希望幼儿园能教写字、算术,以让孩子上小学后能更快适应。但今年暑期,教育部再次发文部署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明确要求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课程内容。雁江区教育局也表示,经过几年整治,幼教小学化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教育部门正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广大家长如发现幼教小学化问题也可向教育部门反映或举报。认为幼教小学化不利孩子成长家长让5岁孩子退园邓蓉一家住在资阳城区,即将5岁的儿子童童(化名)此前就读于一所民办幼儿园,秋季学期进入大班,目前退学在家。邓蓉说,“退学的原因是个人认为儿子所在班级教学超前,作业量大,担心这些会磨灭孩子的天性甚至自信。”“童童能顺利完成作业,是因他当过小学数学老师的外婆在辅导。我从APP上看到,每次作业都有家长表示孩子不明白甚至‘坐飞机’。”通过邓蓉提供的APP截图,确有学生家长在APP上晒出作业时留言称“完成,可还是没明白”或者“完成,但没弄明白,从头到尾都在坐飞机”。  App上家长晒孩子作业时的留言邓蓉说,她与老师沟通,老师则称自己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小朋友能完全听懂,只能保证大部分。中秋节前,她还发现班级墙壁贴有一张计分表,班上40个孩子的名字后面以“正”的书写笔画来计分,最多的已开始写第二个“正”字,最少的连一笔也没写。她统计发现,包括童童在内的7人得0分,有12人得1人,9人得2分,上述得分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从老师处得知,根据家长在APP上晒作业的次数、孩子在校的表现等计分,“正”字的每一笔代表1分,5分换一个小礼物,积攒数个小礼物可以换大礼物,以此激励孩子,而童童还有得分没来得及加上去。“我沟通的目的不是让老师给我孩子加分。我认为这种积分方式会伤害孩子,甚至导致厌学情绪。”  班上弄的计分表“萌生退学的念头,还是教学进度太快。”邓蓉说,中秋节后星期二才上学,当天的教学和家庭作业是认识单双数,星期五课堂上学习数的分解,家庭作业是数的分解与组合。而她了解到,公立幼儿园学前班才刚学单双数。“我与老师沟通,孩子学习的知识应该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当,过早过多过快地学习,会磨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坚持说她的进度没有问题。”邓蓉说,现在儿子见到书就把头偏向另一侧,甚至将书推开,她只能暂时不让儿子接触书本。因担心幼教小学化倾向对儿子成长不利,在得到家人认可后,9月30日,邓蓉让儿子退园回到家中。“孩子退学前后的几天想着孩子的事我都失眠。但多方了解后,现在也不着急了。”这学期,她让儿子在家休整,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舒缓紧张情绪,忘掉小动作,培养阅读习惯和语言能力。下学期再说正常上学的事。“我还算幸运,孩子在家有人带,有人教。这段时间我了解到,其实在不同的幼儿园,家长们却有同样的焦虑,只是出于各种原因,只能继续就读。”童童此前所在幼儿园大班另一名小孩的母亲也认为,班上的部分教学有些超前,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园方否认小学化称重故事游戏化教学10月8日,涉事幼儿园大班的老师说,在幼儿园教授算术、汉字识字、汉语拼音等才算幼教小学化,而她所在的幼儿园并不存在幼教小学化的倾向,他们是“以玩带学”。比如,大班教材中的讲授数的分解与组合,都是先讲一个故事,其中有数字,让孩子明白,然后再通过教具操作让孩子知道数是如何分解与组合的,而并不是要孩子运算。对于邓蓉提出的“计分表”不妥,该老师说,她之前确实没想那么周到,她只是为了鼓励孩子。比如一个小朋友行为很好,或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她就给小朋友添一笔,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但这并不是说其他小朋友就很差,让孩子们攀比。“家长提出来,我也接受了,进行了改正。”涉事幼儿园园长介绍,幼儿园是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养孩子,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没问题,尽管有个别老师为了满足家长要求存在偶尔操作数字等现象,但这并不是幼教小学化倾向。“几何是初中才学的,但我们要让孩子了解三角形这些,可以通过房子的结构让孩子们知道,这能叫小学化倾向吗?”该园长说,她的幼儿园平时注重寓教于乐,都是通过故事情景、游戏化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和品德。“老师在方法和进度上没把握好,这是老师的问题,家长反映后,我也给她提出来了。”现象突出有幼儿园教拼音识字也有家长希望教更多外地有幼儿园八成孩子退园去了学前班对于涉事幼儿园是否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雁江区教育局教育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涉事幼儿家长可向教育部门反映,教育部门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才能确认,如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教育部门将视情况要求整改并处理。10月8日,成都商报记者在资阳城区走访发现,确有部分幼儿园在大班时教授汉语拼音、识字等内容,“有些家长希望幼儿园教这些,一些幼儿园不教又不好招生。”资阳城区一幼儿兴趣班的机构负责人称,从她平时接触的幼儿及家长了解到,有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需求,迎合市场,在中班时就开始写字,甚至听说有幼儿园开设的学前班让孩子们写周记。“写一次周记得三四个小时,都是孩子口述,家长写好了,孩子再抄一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来该耍,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无法承受的。”在幼儿园外,记者也随机采访了部分等待接孩子的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是否该教授汉语拼音、识字等内容,家长们也观点不一。有的家长认为这太早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然而,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多让孩子认字和拼音、字母。他们也曾为此给老师提建议,有的甚至认为幼儿园还应教孩子学写字、学算术,并为孩子能认识多少字、会加减法而自豪。“幼儿园在中班就开始教了,我们在家里也教一些,现在娃儿读大班了,能写几十个字了,也会一些加减法。”有家长如是说。更有家长称,他们有时因孩子不会做作业或不识简单的字、不会简单的加减法,而骂过孩子甚至打过孩子。在他们看来,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一些,是为了上小学时能跟得上,适应更快。据新京报,北京晚报等媒体报道,在不少城市,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出现“空巢”现象,家长们因担心孩子像白纸一样升入小学后,会跟不上学习进度,而让孩子退园,进入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学前班学习。一个班有大量孩子去了后,剩下的家长没法不动摇,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也纷纷效仿。更有学生家长称,一个班的八成孩子都去了学前班。而校外教育机构的幼小衔接班开设的课程,小学化倾向明显,不少课程内容就是一年级甚至更高年级的课程内容。而根据今年暑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任何一个教育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雁江区教育局教育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雁江也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目前正在制发文件,下一步对督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将要求整改并根据情况处理。“幼儿家长发现幼儿园存在这些问题,也可向教育部门反映或举报,我们查实后都将进行处理。”专家观点幼教小学化会导致“三年级现象”孩子学习兴趣和激情受影响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质量与政策教学和研究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胥兴春介绍:最近10多年,教育部及各级政府都在通过各种政策、文件规范和反对幼儿园小学好的问题。但这不只是政策的问题,背后更重要的是幼儿园小学化给儿童发展带来的消极或负面的影响。胥兴春说,大量研究发现,超前教育在小学三年级就出现很多问题,这就是“三年级现象”。“孩子一二年级学得非常轻松,而这个阶段主要是孩子学习习惯、方法和兴趣的培养,孩子如果觉得不用好好学就能考99分、100分,孩子慢慢就不太愿意听老师讲课,但仍考得不错,家长也觉得孩子很聪明。但到了三年级,孩子学习可能就跟不上,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都会受到影响,开始跟不上,成绩也下滑。”胥兴春还说,小学化教育是一种以记忆为主的教育,更多的偏向记忆,而幼儿园更多的是在游戏操作中学习。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强化记忆方式教学,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心智系统甚至同伴关系带来严重的伤害,这就会导致超前教育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后潜力被榨干,没有多少学习激情。
    周晓音  北京碧桐书院幼儿园创始人、园长  美国幼教协会会员  新阅读教师培训专家  9月15日,未来春藤特邀晓音园长为春藤的家长们带来了一堂《如何做好0-6岁孩子的学习启蒙规划》直播讲座。直播中,晓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0-6岁儿童应该掌握哪些学习能力,他们独有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以及家长应该如何规划孩子的学习,且在直播的最后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下文为本次直播课的干货整理。  未来春藤的家长们,晚上好!  我是晓音,北京碧桐书院幼儿园创始人。我在十年前创办了这所幼儿园,主要负责教学研发和教学管理。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开始研发5-6岁孩子的学前项目。  我有一个13岁的女儿,5年级之前在一个非常好的公办学校上学,后来转入了国际学校,她现在是国家级的青少年交响乐团的团员。  为什么我要对自己进行这样的介绍,希望当我给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心得的时候,我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科学依据,而且是有实践经验的。  今天的主题是0~6岁的启蒙学习规划,大家听到“规划”这个词,特别希望小音老师说“什么知识该怎么学,什么年龄段学什么”,你就告诉我这个就可以了。  但是不要着急,在进行规划之前,我们要先讨论一件事情——规划的方向是什么?  就好比我们到菜市场去买菜,我得知道今天要做什么菜,才能确定我要买什么菜。  当我们进行规划之前,当我们去了解“几岁孩子该学什么”之前,我们要知道养育孩子的方向是什么?  孩子终将独立进社会  跟大家分享我个人前段时间的一个感慨。  我女儿今年是八年级,也就是初二,在她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我让她去参加了一个上海的夏令营,两个星期全住宿,家长不在身边。  这是一个国外的夏令营在全世界招生,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校区。  到了上海之后,我把孩子塞到住宿营里后就拍拍手走了,孩子自己留在那儿两个星期。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个是一个多么大胆的行为,但后来我跟一个朋友分享的时候,她就说“我不能给我的孩子送到住宿营,因为他前段时间在一个住宿营受刺激了,被里边的孩子给欺负了,他也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留下了惨痛的心理阴影,从此以后打死不去住宿营。”  这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之所以把我的孩子塞到住宿营后转身就走了,因为她让我感到放心,而且她确实也很开心,她跟我说“没玩够,明年如果还有的话,能把我再塞去吗”。  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就在想:当孩子到了十几岁之后,他跟父母渐行渐远。小的时候你嫌孩子烦,孩子一会儿这事,一会儿那事,实际上等到十岁之后,当你想找孩子的时候,他也不一定搭理你。他总有一天是要自己去进入未来,自己去独立面对社会的。  这个时候,家长能不能放心,像我这样直接塞去了,然后大大咧咧走了,一切的事情她能自理了,而且她跟里边的小朋友都处得很好,生活各方面都非常顺畅……只有这样的话家长才能放心,孩子是否能做到这样呢?    教育首先有一个大的目标,就是孩子将来是要离开我们,独自进入社会的。我们就要去反思,在我们现在的养育中,有哪些养育行为是对将来孩子进入社会有好处的,有哪些养育行为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小障碍。  ① 自理能力  比如我们在幼儿园工作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四五岁孩子的家长就跟我们说,你每天必须盯着我的孩子喝水,如果他每天不喝水,老师你就一定要逼着他把水给喝进去。  可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啊。其实别说四五岁了,有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一两岁左右就是知道渴的,他自己会去喝水。  我们发现,很多被家长保护得比较好的孩子,他的自理能力肯定是不够好的。自理能力不好还会衍生其他领域的,比如这样的孩子往往自信心不是特别好,他的各种行为能力显得要比同龄孩子弱一点。  有一个孩子5岁了,不怎么说话,他为什么不说话?因为这个孩子在家从来不用张口说话,也不用干活,只要眼神飘到哪儿,马上就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比如他想喝水,他看看水杯,马上就有人把水给递过来了。  在幼儿园他也不说话,他想去上厕所的时候就拽老师的衣服,然后看看厕所。老师说“你是想上厕所了吗”,他点点头。  这时候他已经是5岁,是一个大班孩子了,他会说话,可以说得很好,就是因为家里人把他照顾得太好了,所以他不需要说话。  这样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的社交经常出问题,因为他不太爱说话、不需要说话,虽然他的语言功能没有问题,但是他练得少,说话就没那么溜,没那么顺畅。  当他跟同龄孩子交往发生摩擦的时候,同龄五六岁的孩子可以用语言去解决问题,但他只能上手打,所以他经常会有打斗的行为,经常会跟小朋友发生冲突。  我们需要去思考,孩子将来得自己进社会、自己上班、自己养家糊口,咱们作为爹妈越来越管不着了,这时候家长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有没有培养孩子好的自理能力。  再给大家讲一个极端的例子,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做出国留学服务咨询的。  他跟我说起一个学生,成绩非常好,但是出国没几天给他打电话:“老师,内衣怎么洗,我没洗过。”  有的孩子是这个人出去了,但还是让家长操很多心,比如信用卡三天两头丢,家长在国内得多闹心。  ② 社交能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社交能力,我那个朋友的孩子在夏令营留下心理阴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所以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其实大家都比较关注这方面,我甚至见过专门培养社交能力的课后班。  但事实上,社交能力不是通过上课学到的,而是孩子在实践中磨合出来的。  甚至旁观的家长能帮到孩子的也非常少,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处理风格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处理方法,这个人都能办成功,那个人就办不成功。  我再举个例子,我女儿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收到了一份大礼,是另一个妈妈直接转交给我的,我特别紧张,因为这个礼太大了。  这位妈妈说,我女儿跟她的朋友都吵吵闹闹发生过争执,但从来没有跟你女儿吵过。  当时我听完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喜还是悲,我想难道我女儿很容易被人欺负吗,为什么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  后来我观察发现,不是我想的那样,我女儿也会去拒绝别人,她也会说“我不愿意、那我不去了”,但是她的口气和整个身体语言,让别人没办法跟她生气、发脾气。  同样一句话换另一个小朋友说,口气不一样,身体语言不一样,可能就要发生冲突。  我想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就社交这件事情,需要小朋友自己去打交道,慢慢找到自己跟别人相处的风格。  所以说,锻炼社交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  而且,社交能力越小开始培养越好,如果等到了5岁再开始,孩子已经缺乏社交能力了,不是跟小朋友打架,就是被小朋友欺负,这时候要解决就稍微有一点晚了。  尤其到了小学之后,培养社交能力就更晚了。因为小学之后,孩子去社交的场合越来越少,天天上课,就课间10分钟休息跟小朋友进行交往,他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游戏,也没办法进行深入的摩擦。  所以说,锻炼社交能力最好的时间点是在小学之前。  小学之后,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能力发生变化,社交方式也逐渐在变化,所以社交能力并不是说到了小学之后就定型了,还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它的底子是在小学之前打好的。    ③ 身体的发展  6岁之前,是整个身体发展奠定基础的时间段。  也就是说,成年人的身体素质、身体基本能力在青春期之前就已经基本定型了。  身体发展是其他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美术,甚至是语言、数学、音乐,这些都需要非常好的身体能力。  大家可能会说,语文、数学也会跟身体能力有关系?过去我们老师说过一句话“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时候老师特别看重成绩。  但是我长大后发现,老师说的不太对。  有一年,我们从北大请来了剑桥过来的交换生,他在幼儿园给孩子们带了一段时间的体能课。  剑桥也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他不是我们印象里的好学生形象——戴个眼镜,很文弱、很瘦弱、很内向,事实上他活力四射,人高马大,身体一看就经过非常好的锻炼。  他往操场上一站,就感觉是整个幼儿园操场的主角,他的魅力和气场能覆盖整个操场,这是因为长期的锻炼。  确实中国的很多高材生跟他们相比是不太一样的,很明显。  从那儿开始我就意识到,其实身体发展和学业不是互相违背的,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  身体发展,尤其体育锻炼,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本身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而且身体运动后回来做作业,注意力会更好一些,大脑的活跃度也比较好。  ④ 价值观与人格的发展  将来孩子进入社会,他要独自去判断很多事情,孩子长大之后,不是什么事都跟家长说,他会开始独自面对自己的世界,然后他要独自去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  接到一个新的情况,他要判断,然后他去处理,他能不能处理好,将来会不会犯错误,这些跟小时候奠定的价值观的关系非常大,而且奠定基本价值观的时间点是6岁以前。  举个例子,我女儿有一个小学同学,小男孩家庭环境各方面都很好,也很爱学习。  可是小男孩有一件事儿,比如说A同学想去打同学C,A不去直接打,而是找这个男孩,这个男孩就会去打C,他总是干这种事情。  他没有去辨别这个事该不该做,有一个人找他,他就想“好吧,A是个好学生,老师喜欢A,他说的所有话都是对的,他让我去打一下C,我就去打”。  那个时候他是小学生,他能犯的错误也就这么大了。如果他长大了呢?  所以说,孩子基本的价值观判断是挺重要的,这个基础也是在6岁之前去培养的。  有些家长还会说,孩子互相攀比,他买这个鞋是名牌,他手里有个手机是总是新款,怎么办?这也是孩子的价值观,有的孩子就是不攀比,这个也跟从小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关系非常大。  当我们考虑说要给孩子做什么样的规划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规划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是孩子最终要独自进入社会。  我提到的这几件事可能是比所有的知识学习还要重要,它是一个整个发展的大的基础,6岁之前是最关键的时期,家长在排序的时候首先要把这几件事情考虑进去。  新知识层出不穷  教育面向未来,还有一层意思,新知识、新技能、新的学科领域、新的技术总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去应对未来?  比如说我小的时候学习天文知识还叫九大行星,现在前几年就已经变成八大行星了。  知识总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或者能力,他才能应付以后的变化?以后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怎么去为未来准备这些知识?  大家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这是美国21世纪能力框架。    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就意识到未来的世界变化特别快,那么为了保持美国在整个世界上的人才优势,家长应该怎么样去教孩子?  美国就组织了大学老师、政府,这个是美国教育部牵头组织的大学,包括大学老师相关的教育者,也包括各个领先的公司,比如苹果、迪斯尼、科技公司、通用电气等,也有管理人员参与到研发中去,很多这样的人去研发了一个能力框架。  下边是灰色的,这部分叫支持系统,就是政府应该给你什么支持,哪个学校应该给你什么支持。这跟大家都没关系,灰色部分不用看。  最左侧红色的这一片,它是生活和职业技能,在这些技能里会包括你的工作效率,你的专注度,你的团队合作能力。  橘黄色的这一片是学习和创新技能,它包括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创新,四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思维能力。  最右侧蓝色的这部分里,它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技能,新媒体新信息能力,这些个技能在国内关注的人还不是特别多。  绿色这一圈是关键学科领域,包括了常见的语数外、史地生等学科,是上边所有能力的基础。  直白点说,所有学科知识是在为上面的能力做准备。  我们学习语数外史地生,不是目标。真正的目标是为了获得上面的三个大块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不是平白无故说来的,必须得在一些事情里去锻炼、去获得。  因为创新思维不是教出来的,就跟社交不是家长教出来的一样,必须得在具体社交生活中去练,去获得这些知识。  我女儿在学琴,我觉得在学琴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她的专注力、恒心、耐心、抗挫力。这些能力都不是靠讲就能拥有的,要在她练的过程中才能够积累的。  她在学琴的过程中会遭遇挫折,要反复思考,为把一首曲子拉好,她还可能会挨老师批评,她在面对这些问题与挫折,解决这些问题与挫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能力。  反过头来大家看到这张图,我用来解释,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工作与生产效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交流合作、媒体精神,这些东西也是要在掌握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去学习的。  事实上,因为知识总是在更新迭代、会过时,所以真正的目标并不是具体知识,而是掌握能力。有了这些能力才叫以不变应万变,因为这些能力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  当我们说到“教育是要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做两个层面的思考。  第一个层面,因为孩子要独自进入社会,我们要培养的是他能够独自进入社会的能力。  这个时候,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价值观、人格,还有身体发展。  另一个层面,因为新知识层出不穷,所以我们要锻炼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就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的一些能力,比如合作、沟通、交流、创造、批判性思维。现在又有了新媒体技术,因为媒体和技术以后肯定是相伴终生了。  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这些是基础,无论你的孩子将来学什么,有什么样的特长,从事什么职业,这些基础能力都是需要的。  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去发展具体的知识,包括美国21世纪能力框架里的这些东西,这是我们给孩子做整体学习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的。  当孩子后面学习各学科领域知识的时候,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学习学科知识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练习和掌握刚才说的所有的能力。  我们说到学知识是要规划的,我们还要知道一件事,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得知道教学的对象是什么样的,要根据他的情况制定教学方法,这叫做因材施教。  当我们讨论孩子要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规划,这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儿童学习的四种方式  给大家介绍一下孩子学习的4种方式。  ① 边练边学  我们都知道,比如我们小学的时候做数学题,天天下来就是一页100道题,进行一分钟计算,这就是要反复地练,通过练习达到熟练。  比如说一个没有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看到1+2的时候,他可能也会反应过来,知道答案但会慢。如果天天练习,看到1+2马上就会得出3,他通过练习达到熟练,这个就是边练边学。  边练边学强调的就是通过反复的刻意的训练达到熟练,这种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但是适用于5岁以上的孩子。  所有需要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这种技能也好,学科也好,家长最好都考虑5岁以后才开始,除非你家孩子是天才。  我也见过4岁左右的孩子,小提琴就拉得特别好,但是很少,所以他们叫天才,我们叫普通人。除非你家孩子天才,否则5岁之前你不用考虑这种边练边学的方法。    ② 边看边学  有的时候家长经常有这种发现,孩子今蹦出一个新词,或者忽然发现他会干一件事了,但你根本不知道他跟哪学的,想了半天觉得好像有一天电视里放过,但是自己并没感觉他在看电视。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提到的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看边学指的其实是模仿,就是孩子看周围的人在干什么,他会去模仿。  ③ 边听边学  既包括说听周围人聊天说话,他听见了就懂得知识了。还有从书本上传递的知识,二手知识或叫做间接知识,就是指不是直接掌握,自己研究出来的自己学的。它既包括听别人说的,也包括说从书本上学来的这种知识。  边看边学和边听边学,这两种方式是孩子早期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有一个不幸的事情要告诉大家,你也不知道他听谁的,听到了什么,然后学到了什么,这些都无法知道。  这不是说孩子坐边上,家长开始讲课,巴拉巴拉巴拉家长讲一通,然后孩子就全盘学会了,不是这样的。可能你讲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不知道跑哪去了,只听到了中间讲的一句话,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照着这句话做了,也有可能你讲的时候,他听到旁边的人在说什么东西,他学那个人去了。  还有可能家长根本不是刻意地讲,就是推着个小车带着孩子在院子里逛,旁边有两个人在讲话,这个孩子听见了,他就学到了,这也是有可能的。  家长刻意去教给孩子的知识,未必孩子能收获得到。  这不受家长掌控,但也有规律可循。有实验研究表明,孩子自己也会去看,大概三岁左右的孩子,自己就会去判断。  比如,这个人说一句话,妈妈也说一句话,这个人和妈妈说的话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这时候孩子会根据情况判断,如果孩子跟妈妈的关系特别好,孩子会毫无疑问地相信妈妈。如果这个孩子跟妈妈关系不太好,同时他觉得另一个人好像有权威,穿着白大褂,是位医生,他俩说的都是跟医生有关的事,我相信这个三岁的孩子可能会听医生的。  我们可以把握一些规律,但是孩子具体对哪件事情感兴趣,还是不好说。所以大家要注意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尤其适用于5岁以下的孩子。  还有,对于报班这件事,报班上课专门学某项知识,这件事主要适合5岁以后的孩子。5岁以前的孩子,大家基本可以把这份钱省下来。  ④ 边玩边学  边玩边学这个话题,可能已经深入人心了。  边玩边学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刚才我说了孩子其实干好多事,他是越小的孩子,8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所有事情它主要的一个依据叫兴趣。所以当我们说边玩边学的时候,他其实说的是孩子的自由玩耍,自由探索。  给大家讲一个例子,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临场应对很多情况。在刚发明出来一个会走路的机器人时,人们希望机器人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去走路。  一开始,研究者让机器人到处胡乱地走,胡乱地跳,做任何可笑的事情,这时候他可能会碰壁,可能像醉酒的人一样走路等等。  尝试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摸索到在各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去做。最终即使机器人断掉了胳膊,断掉了腿,他也能走路,也能应付各种场景。  这事实上就是我们的孩子小时候的学习方式,当我们讲边玩边学的时候,指的就是孩子在各种环境中随意探索,随机探索,当他有充分的探索时,他才有充分的试错,有了试错才能应付未来的各种场景。    儿童学习的两个原则  接下来,告诉大家针对5岁以前孩子学习的两个原则。  ① 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有几种情况,第一就是孩子自己选择游戏,选择玩什么。  但是这时有家长就说,我也希望他干点什么,我也不能老听孩子想玩啥就玩啥吧。当然这是可以的。  所以这又是第二个选择,孩子还可以选择“玩耍的过程”,或者是玩的种类。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必须带孩子出席他祖父母的寿宴。这事没商量,他必须得去做。然后紧接着我可以跟孩子商量参加寿宴过程中的选择,今天穿哪件衣服去,怎样去,这都是可以商量的。  所以在跟孩子玩游戏或做运动的时候,这些游戏和运动本身是家长希望跟孩子做的,那么在游戏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选择,比如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做什么运动,跳绳、踢毽子,还是跑步....这都可以。  像前面提到的我们在做幼小衔接的研发,在一些项目中,我们会跟孩子说“选择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它给涂了”“选择你喜欢的颜色,把你算出来的答案给写上”这就是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机会。  我女儿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北京有雾霾假,因为天不好,所以孩子要在家呆着。停课不停学,虽然停课了,但是作业还是一样。  我知道作业有很多,这时候我就跟闺女商量,我帮她把时间点列好,比如说8:00-9:00休息10分钟,9:10-10:00休息10分钟,10:10-11:00休息10分钟。  我列出时间段,然后具体时间段里学什么,让孩子自己安排,这就给了她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自由选择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家长要找机会给孩子自由选择。  ② 低结构化  我先给大家讲什么叫高结构化。  比如10分钟的教学活动,目标很明确,要教会孩子两个动作。教学过程也很明确,第一件事先带孩子温习一下前边的知识,第二件事我教他一个新知识,紧接着让孩子练习这两个知识。  这种目标和过程都非常明确的,就是高结构化的活动。  越小的孩子越要低结构化。就是相对来说目标和过程都不明确,必须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跟着我走。越小的孩子越要成人跟着孩子的状态走,这就叫低结构化。  越小的孩子越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所以越小的孩子他会需要低结构化的活动,而且低结构化的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学习自主意识特别有好处,他会在各种尝试中慢慢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安排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内容。  将来他进入学习阶段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在玩的时候练会的东西搬到学习上。比如写作业的时候先安排什么作业,接着安排什么作业,什么时间点要把什么东西完成,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迁移。  有些玩具也有高结构化和低结构化。  比如很多小孩特别爱玩纸盒,把一个纸盒扔给他,他能给你玩出好多样子来,这样的玩具就是低结构化的玩具。比如乐高积木、拼插积木,这些搭建的积木都是低结构化的游戏,因为他想怎么搭就怎么搭。  孩子喜欢低结构化的玩具,不喜欢目标性特别强的高结构化玩具。  前段时间有一个家长问:一套纸板书,4000多块钱,又能教知识,又能学英语,买给孩子好不好?  我一看就知道,孩子不会喜欢,为什么?因为它高结构化,纸板能做成小车子或者小飞机等好多东西,但是做完了之后就只能这样了,只有一种玩法,这就是高结构化。  高结构化的玩具,孩子玩一下,基本就不喜欢了,他就玩别的去了,你花多少钱孩子又不关心,反正他不喜欢玩。  所以孩子要求买个特别贵的玩具,回去却不喜欢玩,你也不用去埋怨孩子“你当时要的,怎么买来了你就不玩了呢”,没办法,高结构化的玩具孩子都会很容易厌弃,这事也赖不着孩子。  下面我就说说如何做好0-6岁孩子的学习启蒙规划。  学习的两个前提  ① 年龄优先顺序  有一些事长大了做效果更好,比如学历史,年纪越大,状态和理解力会越好。  但有些事必须年纪小的时候学,比如体育和音乐必须从小打基础。  先说音乐,有的人天生对音乐敏感,有的人听音准确度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是必须是7岁以前练,过了7岁就变难了,这样的学科必须早学。  我有一个姨,她唱歌跑调,50多岁时她想去改这件事,不太容易。但是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唱歌跑调,一改她就会了。  音乐就是越小学习越容易,而且效果特别好。    ② 性价比非常高的学习方式  什么叫性价比高?投入同样的时间,比如我投入10分钟,我用这种方式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一定要用性价比高的方式,孩子的发展就像瓶子,容积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孩子刚生下来,你觉得离18岁还有好远,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长时间。你错过一个点,好多事都会被耽误。  在体积有限的基础上,想让瓶子装的东西更沉、种类更多、更贵重,这时候就要想怎么一层一层往里铺——我是先铺珠子进去?还是先铺沙子,再铺竹子?总之铺法很重要。  优先领域:体育、音乐  当我们准备去规划,首先要做的是时间的规划。你觉得哪件事重要,应该优先安排,你就在这件事情上多放时间。  优先领域就是体育和音乐,因为这两个领域过期不候。  除非家长不想孩子在音乐上有任何的感受和任何的音乐素养。如果家长不是这么想,那么在孩子五岁之前,还是要为体育和音乐保留时间。  当你十几、二十几岁时,再想通过锻炼身体让身体能力变强,已经不太容易了,因为身体已经定型,只能通过锻炼让身体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是想要达到从小就锻炼身体的人的那种标准,是不可能的。  其他领域怎么学?  其他领域大家比较关心的,比如英语、数学、语言、美术,这几个领域该怎么排?我给大家一些大的原则和时间点判断。  ① 英语  英语有高性价比的学习方法和低性价比的学习方法。  我们小时候学英语的方法性价比就很低,印象里高考需要背的单词量是3000,那时候觉得好了不得。  但是大家知道我闺女现在单词量是多少吗?至少在6000以上。  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高中。9年的时间,我学了3000个单词。大学考4级是5000左右单词量,6级是7000左右单词量。到大学二年级,十几年的时间,我终于学到了7000个单词。  但是我女儿是五年级转到了国际学校才开始学英语,现在刚刚上八年级,也就是用了三年的时间,已经是7000左右单词量了。  怎么做才能有高性价比的英语学习方式?  4岁之前,让孩子多看英文动画片,这是原汁原味的输入,学习效果特别好。  孩子会在具体的情景中学到这些词是怎么用的,对词汇量、情景的使用,以及学习原汁原味的语言都特别有帮助。  英语是输入量要大于输出量的,就像饮水机一样,得有大量的输入保证饮水机里有水,才能接出水来。放到英语上,输入就是听、看。  4岁之前大量地听和看英文动画片,4岁时开始进行分级阅读,7岁左右开始学语法、背单词,就可以了。  ② 数学  事实上,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不管你教不教,数学能力都没有本质差别。  给大家讲一个极端的例子。  我养了一条狗,有一天我给它看4块狗粮,然后往地上一撒,它能准确地把4块给找出来,并且找完第4块绝对不会再去看第5块。狗都知道4是什么意思,小孩一定比狗聪明多了。  不进行任何教学,孩子生活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在小学一年级也是够用的。  上小学一年级要学加减法,比如我给了你一个苹果,再给你一个苹果,这是两个苹果,小孩都知道要用加法,只是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这就需要边练边学。  对于孩子来说,5岁以后练习一下加减法就可以了。  ③ 语言  语言领域从小做好阅读就可以了。  语言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整个语言实力,比如阅读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识字能力。  大家会比较关心识字能力,识字写字到大班下学期开始完全来得及。之前把语言的基本功打好,多读、多看、多说就可以了。  ④ 美术  美术的一些基本功,比如素描,9岁以后开始完全来得及,9岁之前只要进行各种材料探索就可以了,不用刻意去学习任何美术知识。  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美术方面的人才,9岁以后开始学习完全来得及。  培养习惯和态度  儿童早期有个特别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习惯和态度的培养,这是奠定孩子基础的。  我有一个同学,每次上课老师说把书翻到多少页开始画题,我们都已经把书本拿出来开始画了,他却还在找东西;等他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我们翻篇了,老师已经开始讲题了,他就总是跟不上。这说明他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培养一些好的习惯和态度,对于孩子来说,比你教任何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  ① 阅读习惯  只要家长爱读书,天天跟孩子一起读书,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定能培养出来的。  ② 收纳整理物品的习惯  这个很重要,培养起来也很简单。  每次用完东西后,家长跟着孩子一起把东西收拾好,慢慢习惯就养好了。  另外,家里要干净,孩子习惯了比较干净的环境,他自己就会主动去维护环境。  ③ 尽力把事情做好的意识  学任何一个东西,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告诉孩子,这件事我觉得你不够认真,你还可以做得更好。让孩子有这种意识,他的大脑就会慢慢地去努力养成习惯了,等到将来做任何事情,他都会带着这种意识去完成任务的。  ④ 完成任务的意识  比如老师或者家长交代的任务,要记得去做,这个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很重要。  所以在学前,培养习惯和态度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家长一定要记得这件事。  再次重申一遍,在学习各个领域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看重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刻意地去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和做事的态度。  问题1:自然拼读和拼音可以同时教吗?  晓音老师:同时教可能会混淆。我觉得孩子的词汇量在3000左右的时候,再开始自然拼读会比较合适。  3000左右不是说他会写、会拼3000,而是只要他大概能懂3000左右个词就可以。  因为拼读其实是一种规律,比如说字母a在不同的情况下发什么音。自然拼读是对这种规律的总结,总结完之后再用到新的词汇里面去。  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更容易,比如我从来不做饭,拿到一个菜谱后,我死记硬背把它记住,却不按照菜谱做一遍,那我一定是记不住的。但如果我总做饭,菜谱看一遍,大概知道怎么做了,这时把菜谱放到一边,我就能把菜做出来,因为我有实践经验。  所有规律性学习、抽象学习一定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所以如果孩子有3000左右的词汇量再开始学习自然拼读,效果会更好,性价比会更高。  就自然拼读,尤其是写英文字母,它和拼音肯定是混的,什么时候学习都会混,分开两个批次学习也会有点混,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多学多练。拼音练得多了,字母写得多了,它们自然就能分开了。    问题2:幼升小到底要不要报学前班?  晓音老师:我觉得如果孩子给力,家长也给力,不报也可以。  孩子给力是什么意思?因为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我都教过,我就很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个体差异特别大。  有的孩子上课精神特别好,注意力特别集中,老师说什么马上就能反应过来,作业完成得也好。有的孩子懵懵懂懂的,老师得拍拍他,他才能缓过神来。还有的孩子,你教多少遍他都不会,同样一个教法有的已经明白了,有的怎么也教不会,好不容易教会了,第二天又犯错了。  这跟孩子的情况有关,也跟家长耐心有关。  孩子给力,家长也有耐心,上学了只要每天把老师的作业给完成了,孩子就能跟得上,而且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那就不用上学前班。  但如果这两个条件缺一个,提前就需要学一些东西。  第一个是基本笔顺。  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上来直接一个字,比如说日月山火,看着很简单,就几笔,但是如果孩子提前没有练过点撇横竖的话,直接写这个字,还是稍微有点难的。  所以学前先把基本笔顺练一练,让孩子有点概念,这时候再写字就会容易一些。  第二个就是1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什么是进退位?比如2+7=9,这就是不进位;2+9=11,变成了两位数,这就叫进位加法。反过来就叫退位减法。  只要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算明白了,就完全够了。  基本所有的孩子到了大班,都知道2+7怎么算,只是得答案没有那么快。  大班的时候,家长让孩子能够快速得出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4岁左右开始教。  第三个就是拼音。  如果家长和孩子都比较有耐心,学拼音跟着老师的速度是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现在教拼音的时间确实比较短,所以如果大家特别纠结的话,也是可以提前学的,但是不要提前太早。  拼音这种应用工具型的东西都是用进废退,你天天用就熟练,你不用就忘。现在让我去说拼音,有些复韵母或者声调应该标在哪,我也要犯错的。  所以不用学太早,小学之前把它弄明白就可以了。  幼升小保证孩子学会三件事,就可以了。  比这三件事更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比如每天把自己东西收拾好、上课注意听讲,跟着老师的步调走,能听懂老师的指令。  小学老师上课经常说,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到多少页第几段。  有的小孩听见了第一个指令把书拿出来,有的小孩听到了第二个指令翻到多少页,很多小孩就把第三个指令给忘了,两眼发懵地看着老师。所以在学前阶段,家长可以训练一下孩子听连续指令的能力。  问题3:孩子有人带,可不可以晚点上幼儿园?  晓音老师:我是绝对不建议的。原因是孩子需要社交,幼儿园是可以完成社交的。  家长说,我天天带小孩出去遛弯,能碰到好多小朋友。  不一样,这种社交就跟我们在公司组织的聚会或者联谊活动一样,大家都不是很熟,在一起交谈很开心,但跟我们和朋友或者同事之间的日常交往完全不一样。  在幼儿园更接近于同事或者朋友之间的交往,他要练的是这种能力。  幼儿园能提供这种环境,所以即使有人带,还是建议孩子早点上幼儿园。  晚上幼儿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差好多,而且他可能会一直保持到幼儿园毕业。  所以再晚也不要晚过三岁,否则社交跟不上,会被欺负很长时间的。  问题4:五年级之前,您的孩子有没有做过英语启蒙?  晓音老师:我们做的不好,因为我不太在乎这件事。  我女儿是在我们幼儿园毕业的,我们幼儿园有英文老师,一天上一节英语课,然后孩子就上公办学校了。  上了公办学校后,一个星期有三次英文课,我断断续续一个星期带她读一本分级阅读的书,也做的不是特别认真。  紧接着五年级上的是国际学校,所有人都要用英语,她也开始天天大量地学。  当然只要方法正确,分级阅读是非常好用的,大家要坚持住。坚持几年之后,孩子的英语水平会非常好的。  我当年也考过托福,分数考得也很高,但是我的英文不如我女儿好,最起码现在不如我女儿好。  她写的英文小说、英文作文,我是不能改的,很像是美国孩子写出来的。因为她看原版分级阅读学的英语。我觉得分级阅读很好用,4岁以后还是要做。  问题5:拳击孩子适不适合?  晓音老师:这个靠家长个人判断,要看孩子喜不喜欢。  家长给孩子选兴趣班,要看孩子的性格和喜好,比如我的女儿,我就不会让她学,因为她是特别不喜欢跟人发生冲突的那种人,她不会去学习这种需要冲撞的肢体活动,但是有的孩子适合。  问题6:关于记忆力和专注力的训练。  晓音老师:三岁完全不需要。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专注力不好,我可以坦率地说,90%甚至95%以上的孩子,注意力是没有问题的。真正有问题的都是患病的儿童。  孩子的注意力时长,跟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他本人的气质。  有的孩子天生注意力时间要比别的孩子长一点,这是本人性格。  性格这种东西是天生的,基本不可能改变。能改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改,但是我们改自己都很难,改别人就更难。  第二个因素跟家长提供的活动有关。  比如这个活动孩子不感兴趣,他找不着想要玩的,他就很容易溜号,就跟我们开会特别容易在底下玩手机一样,因为讲的实在太无聊了,竖一只耳朵听就可以了。  所以家长应该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总是要溜号,因为孩子没有我们成年人会装模作样,也没有手机可以玩,他只能溜号,注意力就走远了。  尤其是三岁以下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他是不参与集体活动的,他就是要到处走到处看,熟悉、适应之后才能参与集体活动。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孩子注意力不够,不是真实的情况,而且注意力不够,除非是病态,如果不是病态的话,也很难通过某种训练去训练好。  记忆力也是一样的,记忆力本身跟人的个体因素有关系。有的人比如我先生,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他就是脸盲,记不住人脸,这个也不是通过训练就能解决的。  问题7:5岁以前适合哪些体育运动?  晓音老师:绝大多数体育运动都是可以的,比如跑步、跳绳都是可以的,最好找专业老师训练。因为有些不专业的老师教的方法可能会损伤骨骼,但是只要量没有那么大,也是可以的。  问题8:三岁是上混龄班好还是普通小班好?  晓音老师:这个问题要看你找的混龄学校老师的水平。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比如我是一个老师,现在班里有不同水平的学生,或者我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者,现在团队有不同的人,我去管理他们,我把他们都带得很好,把团队的工作都能完成,这是多难的一件事儿。  反过头来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力差别特别大。一个老师有能力把不同年龄段差别这么大的孩子指导好,是不是要很有能力?  如果你的老师特别有经验,这几个年龄段的孩子全教过,而且教过很多轮,已经带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各个年龄段全见过,能够提供很好的方法让孩子学习,混龄有混龄的好处。  但这种老师很少,如果孩子没有赶上这样老师的话,那么一定会有部分孩子被忽视。  通常情况下,第一个被忽视的是4~6岁的大孩子,小孩子因为刚刚上幼儿园吃喝拉撒睡的要求比较多,而且小孩子都会哭,所以获得的生活上的照料会比较多。  所以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判断你去选择的班级的老师,或者学校的老师,是不是有这样的资历和能力去控制这种场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3至4岁可以具备哪些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