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海臭豆腐十大排名?

如果现在问你你心中的西镇是什么样子的?相信很多人会说是电烤肉、臭豆腐的味道但,如果时光再往前推几十年呢?喧嚷的大杂院儿繁华的云南路承载着很多欢乐的红旗电影院……想必这才是很多人记忆最深处老西镇的模样吧有一位青岛人为了留住记忆中的老西镇他把自己的回忆写成了一本书这一期
就跟随他的脚步重回老西镇的街头走一走“一艘巨轮也许建成后会全世界四处漂泊但对于船长而言这艘船最初下水、最初下锚的港湾应当是他终生难忘的”——王灏远《西镇感旧录》王灏远,青岛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资深地产职业经理人、策划人,自由作家。王灏远从小在西镇长大,在这方土地,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还有懵懵懂懂的青春时期。搬离西镇后,他还是会忆起西镇的那些人和事,也常听母亲谈西镇的往事,所以,在很久之前,王灏远就想写一本西镇回忆录了,但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无暇顾及,便搁置了。“每个人的童年就像一艘船,童年交往过的那些人、经历过的那些事总会记得特别清楚。”王灏远曾说,后来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很多回忆很多故事经常会在深夜涌上心头,各种场景都在脑子里一幕幕的闪现,他开玩笑说:恨自己没长着章鱼一样的手。2016年,这本被称为20世纪70年代的青岛平民笔记《西镇感旧录》终于面世。“这不是冷冰冰的一册书,而是一段有温度的历史。”在这本书中,王灏远最怀念的便是西镇的那种市井生活。当时云南路号称小中山路,在这条路上,布店、药店、理发店、食品店、文具店、五金店、染坊、土产店等应有尽有,商业很繁荣。记忆中西镇的人,讲义气、豪爽、热情,东家有事西家帮。那时候,玩具很少,小孩儿们就别出心裁的“作”,“追赶逃出大猪场的猪”、“勇闯太平间”、“爬屋顶”……闯了祸,回家会挨揍,小孩就会大声叫喊,然后吸引周围的爷爷奶奶们前来劝阻……一场场一幕幕全是充满温情的回忆。“海畔踏沙放歌行,群鸥漫舞逐萧笙。已是归帆悬落日,岂无诗酒娱晚晴。”那个时代,很多生活在西镇的小孩都有航海情结,面对浩瀚无际的大海,孩子们大都有一个周游世界的梦想。在王灏远的记忆中,关于西镇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非后海莫属。后海上有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一座黑白相间的灯塔,西镇人叫它“海志子”,提醒过往的船只在这附近有暗礁。一到晚上,船上灯火闪耀,现在想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韵味。在西镇生活了30多年,王灏远对西镇的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里院的建筑很有意思,围合式的,木楼梯,木地板,那个时候用的还是花盆炉子……德占时期总督府屠宰场办公楼旧址,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王灏远的儿时记忆中,这栋建筑在西镇的一堆平屋大院中,显得格外出挑,用他的话说,当时觉得比八大关的建筑还要漂亮。其实现在看来,这栋建筑依然不输八大关的那片欧式建筑群,它的立面非常丰富。现在很多老房子保留了下来,做成青年旅馆,做成创作空间,这也是对老房子一种很好的保护,是保留原有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现在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身体已经走的很远,但灵魂还在另外一个地方,需要把它找回来,那种激荡的生活给人内心撞击,人们希望寻找一种更柔软的东西来温暖自己的心。”很多人看了这本书都觉得写的是自己的童年,其实这本书只是恰恰找到了大家共同的回忆,所以引起这么多共鸣。“写这本书是为了缅怀过去,但缅怀过去的同时,城市文化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点上,我们下一代人也会会怀念今天的生活。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只沉浸在过去,而是应该用更远的眼光看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臭豆腐十大排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