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路车骑行姿势入门有问题,要如何去改善?

骑车是个技术活儿,骑对了锻炼身体,骑错了伤害身体。听说骑行费膝盖?没错,骑行的确费膝盖,这是很常见的问题,无论是专业的职业骑手还是业余的骑友,都会被膝盖痛的问题所困扰,甚至因为膝盖痛而放弃骑行。想要避免膝盖伤痛,首先要注意端正骑行姿势。骑行姿势不当是身体疼痛得元凶错误的骑行姿势可能造成对颈椎、腰椎、膝盖等部位的损伤,最直接的表现为疼痛。引发肩膀痛和脖子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车把比较低,骑行者过度依靠上肢支撑身体,超过了肌肉负载所能承受范围;引发腰部疼痛主要是因为骑行过程中背没有挺直;引发膝盖痛的原因是骑行过程中,车座太低了,腿没有蹬直,膝关节没有向前……如果想预防不当的骑行姿势,不妨了解一下「骑车黄金三角配重原则」:在骑行过程中,应将身体重心置于车把、车座及脚踏板组成的三角形中,合理将身体的负荷分配在 3 个支撑点上,以减轻身体的压力。那么正确的骑行姿势应该是 :身体稍向前倾,背部和脖子挺直,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而双腿和车的横梁平行或稍向内扣,车座高度调至自己舒适且大腿小腿之间大于90度的位置,把腿蹬直,膝、髋关节保持协调,身体不要左右摆动,注意把握骑行节奏。骑行姿势端正了,再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控制骑车给膝盖带来的负担。调整车座高度
车座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骑行体验,带有受伤风险。车座过高,引发小腿肌肉抽筋,膝盖窝疼痛;车座过低,容易磨损膝盖,尤其是在爬坡用力重踩时,曾有前交叉韧带锻炼的事故发生。骑行热身
骑行前,至少进行20分钟的热身骑行,慢慢轻踏直至身体微微出汗,这一动作目的是为了预热膝关节周围的血流,热身完毕之后,在爬坡和踏重齿轮时不易受伤。或者做一些其他的热身活动来拉筋,活动关节。选择合适的踏频 踏频越高,踩踏越猛烈。有一部分人群,骑行膝盖痛,就是因为发力过猛、过快造成的膝盖强负荷,这种情况就要减小踏频,调整至合适自己的强度,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日常骑行踏频大约保持在70—90转/分钟。循序渐进
因为膝关节的惰性导致适应不了突然的压力改变,所以运动类型不要说换就换。跑步和骑行还是有区别的。建议前期不要完全舍弃跑步光骑行,跑步骑行相结合,后面再一点点舍弃跑步,增加骑行的强度。保护膝盖是骑行所需要留意的,除此之外,安全更值得我们注意。建议在道路骑行的时候佩戴好头盔等护具;保持专注,不要东张西望或跟人聊天;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刺激;更不要在极端天气出行……总而言之,安全第一。正因为存在道路安全、天气原因或者疫情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室内骑行。室内骑行其实很不错,安全性高,也不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扰乱出行计划,还能提供良好的骑行体验。说到这里有些骑友肯定就要说啦,室内骑行也就图一乐,没有灵魂,真骑行还得到户外去,再说楼上楼下邻里邻居的多不方便?哎?!那我觉得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俺们家的NEO 2T了,全静音设计,就算踩得再用力再激动,打扰?不存在的!至于灵魂,咱们2T主打的就是一个沉浸感——真实路况模拟?安排!下坡失重模拟?安排!最大限度还原公路骑行的体验。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在左右边各摆一个风扇开到自然风模式对着吹,反正横竖去不了户外,尽可能追求真实(当然其实不建议这么做对身体不好)。怎么样?够不够沉浸式?如果还不够,那我也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拜托俺们的研发工程师尽快推出100%还原户外骑行的骑行台......骑行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膝盖伤痛已经讲过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问题:能不能用共享单车替代变速车?不建议。因为共享单车的设计理念是解决大家短距离出行的问题。共享单车相对僵硬,并不适合每个人的体型,从它的几何构造来说,也明显更不适合长时间的骑行,单一制式的车身无疑会使骑行的舒适性和健身效果大打折扣。当然,有一些共享单车可以调整车座高座,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满足每位骑行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运动自行车,不管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都可以根据个人体型和个性化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款型,从而带来舒适的骑行体验,也是我们锻炼、健身的理想工具。可以牢记一段话:骑快,骑慢,量力而行;骑远,骑近,以适为度。平安出发,快乐骑行,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愉快的骑行旅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自行车的正确坐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