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能不能参政议政政小学生可以参与吗

第一篇: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探索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探索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阶段以后,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村干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使得一些村干部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工作起来颇感吃力,且成效不大,而另一些村干部开始慢慢脱离群众,作风简单粗暴,违法施政,以公谋私,甚至有些干部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对村干部实行激励的同时,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制约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村干部需要激励的原因剖析村干部是带领农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领头雁”,然而,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厌岗”思想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畏难心理。当今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一些村干部思想难以适应,如,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新举措、农产品交售的户交户结政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农村户籍管理的变化,农村特产税的征收等等,这些涉农政策上下不衔接、左右失平衡、操作难把握,客观上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同时,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法律意识、参政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而一些村干部对用民主法制手段取代行政手段不习惯、不适应,认为现在农民不如以前好“管理”,工作起来颇感吃力,且成效不大,因而产生畏难心理,想趁早卸“担子”。(二)落伍心理。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民对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又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工作,一些村干部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对农民的技术咨询,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有些村干部政策观念淡薄,习惯于“通不通三分钟”式的行政命令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处处碰壁。想重捧书本,苦于底子薄学不了,想边干边学,工作繁忙而没空学,想重进学堂,上级没有计划安排。他们想象我们这样只会“冲冲杀杀”的“一介武夫”,已跟不上形势合不上拍,与其滥宇充数,不如激流勇退。(三)畏惧心理。村干部整天和群众打交道,处在矛盾的漩涡中,他们一怕“尖头”村民闹事。村里每遇到诸如催上缴(提留统筹费)、扛大锹(兴修水利)、肚子高(计划生育)、火来烧(殡葬改革)等棘手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往往招来少数“尖头”村民闹事,有的到处上访,“鸣冤叫屈”败坏村里的声誉,有的公然顶撞、谩骂、欧打村干部,使村干部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有的用“一笑、二闹,三上吊”的伎俩恐吓村干部,动摇其坚持原则的决心;二怕“刺头”捣乱,一些行政村正气不足,邪气上升,所有这些,使得村干部常担心腹背受敌,被人报复。(四)吃亏心理。一些行政村集体经济落后,村干部报酬较低。有的村民外出打工,干个大半年,就赶上村干部干几年;有的村民在外搞经营,很快成了富裕户等,看到这些村干部心理就感到很不平衡,总觉得自己很吃亏,便不愿再当“政治上红人,工作上忙人,经济上穷人”的村干部。(五)消极心理。有些地方村级经济一团槽,债务累累,积重难返,村委会只有几张桌子,一个戳子(公章),实际上是个“空壳子”,面对这样的烂摊子,村干部一筹莫展:发展经济没实力,社会服务没能力,兴办事业没财力,发号施令没气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其守穷度日如年,不如及早回家种田。村干部不想“挑担子”的不良心态,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制约了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稳定村干部队伍,激发他们的进取开拓精神,是当前县乡的一项重要工作。二、对村干部进行激励的措施(一)政治上多引导,强化奉献精神1.抓好培训。县、乡党委、政府应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认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引导村干部破除各种消极心理,即破除怕苦怕难的畏难心理,立知难而进的进取意识;破除私字当头的私己富己心理,立造福一方的奉献意识;破除无所作为的消极心理,立勇于搏击的奋斗创新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帮助村干部洗脑子,换血液,搞清当官为什么、在位谋什么、进步靠什么、奋斗图什么,教育他们爱岗敬业、廉洁从政、秉公办事,多作奉献,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村干部“挑担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树立榜样。即榜样激励,榜样胜于说教。要注重选好典型,培植榜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例如,教育村干部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及该村的领导班子学习。吴仁宝有一句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头”。他说一个基层党组织,不但要团结,而且要为人民的利益自愿牺牲个人的利益,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吴仁宝要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都做到了。上级政府每年发给他的奖金,他分文不拿,全部投资于集体经济中去了;多年来,他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吴仁宝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的,还有诸如河南省南街村的例子等,都是村干部学习的典范。3.开展评议,即评比激励。评比评优是激励村干部进取的一个很好的手段,要建立两个制度:定期述职制度和思想情况汇报制度。让村干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汇报工作情况,接受大家评议,发扬优点,找出不足,加以完善;定期向乡分工干部及有关负责同志全面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接受领导批评建议,完善自我,不断进取。领导干部要与村干部进行谈心交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看法,摆出办法,供其参考,以利改掉“毛病”,做一名群众信任的好干部,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二)选配上严把关,确保干部素质要从干部“四化”的要求出发,采取群众评议、支部推荐、党委审定的办法,确定村干部的人选,保证让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同志有用武之地。实践证明,干部素质的高低往往与工作积极性的高低成正比,因此,在选配干部时要尽力做到“三把握”:1.把握民意。人们常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到老百姓中间去走一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面了解侯选人的一贯表现,努力克服“第一印象”、“光环效应”和“刻板印象”造成的认识偏差,必要时还需成立选择监督小组(选监组),能监督参选人、被选举人,以及主持选举的选举委员及选举过程,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或报上级选监管部门。选监组由群众(村民)选举产生,并从村民中选出,其作用是反映民意,监督有关方面,防止营私舞弊。2.把握政绩。上级领导要戴好望远镜,把政绩放在全局中进行衡量,准确定性;同时也要戴好显微镜,严格细致地鉴定“标志工程”、“面子工程”,不让伪劣政绩遮耳障目。这点主要服务于干部选拔之后的分配工作任务及干部的提拔或调动工作。3.把握学识。要对拟定担任村干部的对象进行专项考察、了解,测试他们的知识面,保证每个干部熟悉市场经济,视野宽、脑子活、路子广、办法多,满怀热情地引导农民走上致富路。其中,在考虑到干部的学识方面,重点要把握干部学识的三个广面:一是重点选拔那些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懂技术、有成果的“技术型”人才;二是重点选拔那些既有一定科技知识,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才能,善于把科技应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的“管理型”人才;三是重点选拔那些思想觉悟高、奉献精神强、能够真心实意为群众传授技术的“奉献型”人才。另外,在选拔中,最好选拔一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凭(文化知识)的青年人担任突击队的任务,这样有助于带动整个村快速向发展科技的道路前进。(三)工作上勤帮扶,激发成功意识1.适度加压,即目标激励。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来鼓舞和激发村干部采取积极行动,取得优异成绩,在目标激励中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分数来说明(考核)村干部工作的优劣。具体从一方面入手:一是科学设置考核目标,每年年初,各乡镇党委按照班子建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小康建设等几个方面的考核内容,根据村情和干部职务,对村干部分担的责任进行量化,然后将考核目标与被考核干部、党员、群众见面,征求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最后科学确定每个村干部的任务目标,报县考核办审查备案后下发,层层分解到每个农村干部头上,并制定出严格的百分考核制度细则;二是建立农村干部实绩档案和《农村干部实绩卡》,实施跟踪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和“管少、管精、管好”的原则,县、乡、村三级逐级建立农村干部实绩档案。主要记载村干部的任务目标、完成进度、考核结果及奖惩意见等,为村干部的提拔、使用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村干部每日填报一次《实绩卡》,及时了解掌握每个农村干部的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完成;三是严格考核,确保任务目标实现,县、乡、村三级逐级对重点管辖的村干部进行一季一考一核,一排队、一公开、半年初评,年终总评,促进任务目标的完成。2.全力支持。支持是乡镇为村干部工作提供的必要动力措施,除了广播里要有支持的声音,基层要有支持的身影外,还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搞好协调,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村干部到上面协调困难较多,花费较大,这就需要乡镇领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综合协调功能,协调有关部门与基层密切配合完成任务。例如:狠抓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发挥村委会、妇代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让这些组织独立地完成任务,使村长、支书从繁乱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抓大事;二是重视政策措施的制定,随着形势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等,这些工作由于农民认识难统一,又涉及村干部切身利益,村干部制定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乡镇政府在政策措施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发挥“统”的功能。3.寻找闪光点。士知已者用,实际是为知己长处者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寻找村干部的“闪光点”,引导他们从“点”的辉煌迈向“线”的辉煌和“面”的辉煌。为此,分工干部要多下基层,多到一线,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村干部的工作现状,搜集“成功一人一事一片断”,激发他们的成功意识,让长处更长、短处变长,促动他们干好本职工作。(四)生活上送温暖,解决后顾之忧1.提高待遇。待遇问题关系到村干部的切身利益,村干部的报酬采用结构工资制和月度工资制。结构工资制是由工资和奖励两部分组成,工资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三块组成,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一般应高于当地年人均收入,奖金根据集体经济收入,岗位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工资实绩,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后报乡镇、党委批准。其他村干部每兼一个职位增加一定系数,但总额不得高于村党支部书记。工资采用乡镇、统筹办法按月按时发放,对少数经济薄弱村,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可从财政上给予一定补贴,对特别优秀的村支部书记,可根据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后录用为乡镇机关干部,也可提拔担任乡镇领导。另外,村干部的奖励(奖金)中应增加一项特殊贡献奖,即创新奖,奖励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敢于在胆尝试新品种、新的种植模式等新科技的干部。无论成功与否,都应当给予奖励,因为即使是那些没有成功的努力者,就整个农村的发展而言,也许重要的不是创新的结果,而是创新的过程,这样才能激励村干部积极地去探索和创新,谋求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2.排忧解难。农村干部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干部;繁重的工作与微小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反差较大,他们还需要通过种田来获得家庭和生活的必需收入;对他们来说,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并不容易。作为乡镇党政组织在尽可能提高村干部工资报酬的同时,应把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视为一项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老营”安稳,轻装上阵,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妥善建立养老机制,解决老有所养问题,铺平后路,解决后顾之忧;尽可能增加养老保险金额,达到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准;另一方面是对村干部因遭受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的,要尽量帮助解决,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五)社会上求尊重,创造良好氛围1.加深理解。利用广播、座谈、会议等途径,宣传党的各项工作方针政策,报道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反映他们的苦衷和心声,协调干群矛盾,加深干群之间的理解。2.维护尊严。如前所述上级在村干部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果断出击,保护人身安全,挽回损失。对遭受人身诽谤、伤害,以及家庭财物,禾木被毁事件,要组织力量及时调查,迅速侦破,依法处理。特别是在土地二轮延包期间,少数群众没有摆正三者利益关系,甚至动手殴打干部,造成了很坏影响,公安、司法部门要及时予以解决,打击邪气霸气,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村干部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三、村干部制约机制探析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除了对村干部实行及时而有效的激励外,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制约制度,来约束那些思想不正,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坑集体、肥自己的干部,使基层干部真正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带领群众抓生产、搞建设、奔小康,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一)搞好村级财务管理,纠正干部不正之风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由于少数基层干部,思想不端正,行为不检点。他们不按财经管理法律法规办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不良行为,大体表现在:1.“土政策”坑民,有些村干部,自己给自己发奖金,多则一年得数千元,少则几百元;也有的给自己规定报销住宅电活费、服装费、用车费等,五花八门,为了谋求个人私利,却坑了农民利益。2.违法承包集体土地及其他资源、资产。个别村干部由于心怀恶意,在集体土地及其他资源,资产发包时作文章。一是收入不上账,进入了个人腰包;二是优厚亲友收承包费,使集体经济严重受到损失。3.靠增加集体债权债务,个人得好处。少数私心严重的村干部,把集体资金随意挪借给亲朋好友经商办企业,个人从中捞取好处。也有个别村干部,随意找亲朋好友为集体高息举债,利息支出高得出奇,在支利息时从中做手脚。更有些村干部,借为集体举债之机,钱自己花,帐却扔给集体。4.办亏损企业谋私利。某村办企业从办厂那天就亏损,村民要求停产,村干部却坚持办;少数村干部以企业为名,天天租轿车,天天去酒店,群众气愤地说:“企业办亏了,村干部腰包却鼓了”。5.在胡支乱花中混水摸鱼。有些村会计,利用办理财务之机,将集体存款以支付各种费用为名弄到自己腰包或者与村干部合谋,吞食集体财产等等。解决村级财务管理中心的不良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群众常说,村民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集体经济管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就是需要乡镇党委对村级领导班子的选拔,任命考核与教育要仔细,计真且及时,让其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做到警钟长鸣;对有恶意行为的村干部,要及时查处:对少数严重违法分子,要绳之以法,包赔损失,使集体经济不受侵害。二是定期进行村级财务整顿,县级至少每隔3至4年,统一抽调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干部,对村级财务进行整顿,解决乡村“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的问题;或者是村会计人员严肃财经纪律,查处一批违法违纪者;同时,帮助村级对基层干部进行依法理财教育,清收欠款,化解债务。减轻农民负担,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和实现民主理财。 三是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县乡农经管理部门都应建立审计机构,乡镇除了管好村级财务帐前审计外,每年至少应组织人大、纪检、农经等部门,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个全面审计,然后把审计结果张榜公布,让村民放心,县一级农经审计部门,应抓住重点及时查处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要取得公安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四是强化农经体系建设,当前,农经队伍体系建设不完善,基本上是人员少、资金缺、体制不顺。实践中感到一些省、市的做法较合适,县级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下设审计机构和执法部门派驻的检察室。另外最好再设一法庭,解决农村合同纠纷和经济纠纷;对乡镇,一级经管站,应人权上收,解决本乡本土不好“拿下脸”的执法问题。(二)严肃执行制度,以村民自治章程取代村规民约面对换届选举后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村干部有章不循、干部治村及村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局面、需要及时做好三项工作:1.建章立制。虽然规章制度管辖范围仅是农村社区,但是建章立制的工作不仅是村民的事,同时涉及到乡镇政府部门和村干部。乡镇干部重视,宣传动员工作越深入,村干部参与力度就越大,农村制度建设就快,农村的建章立制工作应列入民主选举的后续工作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不能作为换届选举完成的对象对待。村民依据规章制度对村干部实行监督管理。2.严肃执行制度。首先在干部岗位制度中明确执行制度的条款和考核要求,干部在述职报告中需要有执行制度的内容;其次,村民在民主评议、考核干部时,应对其执行制度的表现进行考评,并将每次考评结果记录存档,以备换届选举时选择干部和乡镇部门奖励、处罚或提拔干部时参考;再次,乡镇政府部门对不按章办事的干部,除了教育之外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考核测评,将村干部执行制度的考核评估结果与其奖先评优和选拔任用挂钩,使干部个人的利益与制度贯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制定村干部考核标准、村民参与考核评估以及乡镇政府牵动干部利益的管理措施三个方面对村干部给予制约和规范。3.以村民自治章程取代村规民约。由于《村组法》对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没有明确加以区分,部分村干部认为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章程是一回事,有的干脆沿用村规民约不制定自治章程;有的干脆将村规民约改头换面,称为村民自治章程而内容却是村规民约。虽然二者都是理顺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很大差别:首先,制定的主体不同。村规民约的制定的主体是少数村干部,不能充分体现和代表村民意志;而自治章程是全体村民制定,能够充分体现村民意见和要求;其次,制定的程度不同。村规民约制定的程序很简单,少数干部找来现成样本,如法炮制;而自治章程要经过村民的反复讨论修改并经司法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指导和同意,最后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通过,充分体现了民主;第三,约束的对象不同。村规民约主要约束村民,不约束干部;而自章程正好相反;第四,内容不同。村规民约的内容简单,主要是村民的权力和义务;而自治章程内容丰富,包括了村民组织、干部管理、经济管理、社会公益与社会治安以及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第五,实施方法不同。村规民约在方法上采取的是行政命令和罚款等处罚措施。其特征是干部管理老百姓;而自治章程采取村民参与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体现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特色,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并被誉为治村“小宪法”。村规民约与自治章程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建议实施村规民约或将村规民约改头换面包装起来的农村,重新修订自治条款,发动村民制定自治章程,以取代各种形式的村规民约。(三)规范税费管理,减轻农民负担针对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村干部乱收费,税费混淆等问题,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确保农村税费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对农民收费要做到“八不准”:1.核算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要征求农民意见,得到农民认可,不准随意虚增和压低计税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2.村干部对农业特产税应努力做到据实征收,上级不准层层压任务,搞摊派;3.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不准超范围、超限额、强行向农民筹资等筹劳,更不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4.实行分步取消“两工”的地区,用工数量要逐年明显减少,不准强行以资代劳;5.清理农民历年税费尾欠工作要慎之又慎,对于困难的农民要给予减免,不准搞突击清欠,严禁运用专政工具强行收取;6.切实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就业、农民建房、结婚登记、外出务工、经商办证、计划生育指标审批过程中各种涉农收费的管理,除中央统一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不准向农民乱收费、搭车收费和超标准收费;7.规范农村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向农民收取水费原则上实行计量收费,因大面积抗旱、排捞难以做到计量收费的,也要按照受益原则据实分摊,不准提前预收和不顾实际按人头和田亩摊派水费;8.规范报刊发行,实行限额控制,自愿订购,切实减轻基层农民负担,不准采取行政命令层层摊派。《通过》说,对违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如重农民负担,乱收税费的各领导干部,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予以通报或公开曝光。(四)认真落实财务公开,杜绝对干部以公谋私财务公开是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重点,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和热点。事实上,财务公开的质量是政务村务公开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据调查,有不少地方,村干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墙上墙下两本帐来欺骗群众,其主要表现在:1.时间不统一。按规定应在月、季、终了的某个固定日期公开当期财务,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公布,但有的地方却总是拖拖拉拉,故意拖延,农民不催不公布,有的只是在上级要检查时才公布,有的只公布过去的不公布现在的,只公布前任的不公布现任的;2.项目不全面。按规定,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重大经济项目都应逐项向村民公开,但在实际中,许多村公开的项目或过于笼统、或残缺不全、或含糊不精,或生编乱造,有的干脆只公布“总收入”、“总支出”;公开鸡毛蒜皮的问题多,群众关注的事项少;总分类帐目多,明细分类帐目少;3.内容不真实。有的村在收支上搞“两本帐”,只公开随意捏造的假帐,不公开真帐;有的只公开数额小的开支,不公开数额大的花销;有的只说节约不说超支;有的玩数字游戏搞所谓的“转移支付”的手法,将一些不合理的开支或挪入基建性、生产性开支,或推至下一年入帐,有的甚至摊入税费中或插入以往已结帐的帐上; 4.程序不规范。许多村的财务公开并未按规定及时结清帐目,实地核实资产,逐级牵制审批,再作公布公开,而是取决于主要领导的好恶;或少数人说了算,想怎么公开就怎么公开,爱怎么公开就怎么公开;或关起门来、撇开会计、抛开帐薄随意编造一套表格数据,复制几张后,公开时往墙上一贴了事。5.形式不严肃。有的村把公开的内容制成精美的牌匾挂在领导的房间里,或斥资修建装璜考究,但需搭上梯架,才能书写和看清的的公开栏,有的则支差应付,将公开的内容写在废旧的报纸或帐页上,随后随便往墙上一贴,任风吹雨淋;有的甚至在村头路尾上碰上几个闲聊走路的村民,说几句今后开支花销的话,就算做口头公开了。 针对以上各问题,建议应从以下几点抓起,将财务公开落到实处:1.公开时间要及时。按照《村组法》规定村务、财务至少每6个月公布一次,这样间隔的时间太长,往往容易造成公开不及时和事后公开,倘若将公开间隔的期限由6个月缩短到3个月,公开的事项和内容就将大大提前;如果将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到1个月,过期公开的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设备固定的公开栏。针对前面提到“形式不严肃”的问题,要求村组委会必须设置一个固定的公开栏,最好做成有玻璃橱窗,能防风防雨防日晒且能上锁的公开栏,而且公开栏最好设置在村民活动最多的公开显目的位置,便于农民群众看到;在公开时要在广播上通知农民群众,以使其及时看到等;3.内容要完整,具体。公开的内容要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问题,都应向群众公开;4.程序要规范。对需要公开的所有内容,包括乡镇下达的政务、村里的事务以及各种财务收支情况,在公布前都要进行逐项审核,特别是那些搞假公开和选择公开的要从严查处、从严处罚,纠正少数干部意志理财的陋习。四、村干部激励与制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实施激励,特别是物质奖励时,要注意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不能片面地只以物质奖励来激励人的积极性,缺乏精神奖励的物质奖励,只能使干部养成唯利是图的不良作风;另外奖励要及时,且要与村干部的业绩一致,不能名不符实。(二)运用目标激励,设置的目标应有一定的难度,要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来设置目标,跳一跳争得到才行,目标过高不可及容易使人缺乏信心;目标过低,唾手可得,又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另外,要尽可能使上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这样才是激励的真正目的。(三)在实施制约机制时,要及时、准确,有的放矢,一针见血,要起到杀鸡儆猴的功效,不可抓大失小,也不可抓小失大;同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制约只是为了起到教育村干部改邪归正,端正作风,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而不是将之置于死地,而没有回心转意的机会。(四)激励与制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要两手一起抓,不可顾此失彼,偏重一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实效,也才能真正管理好村干部,将农村基层工作落到实处,使农村经济迈向一个新台阶。第二篇:乡镇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机制试点工 作 总 结为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经***党委研究讨论,决定以确定我**三个空缺的副科级实职领导岗位拟任人选为契机,进行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机制的试点。现将试点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11年11月11至26日,为期半个月的试点工作圆满结束,成功选出了3名建议人选(1名副科级组织员和2名责任区总支书记)。这次试点将初始实名推荐、结构化面试、党委会差额票决与自我推荐、民主推荐有机结合,形成了“三推”,即自我推荐,党政班子实名推荐,**干部职工、村支部书记民主推荐;“一选”,即结构化面试竞争性选拔;“一票决”,即党委会差额票决,探索出了“三推一选一票决”的选人用人新模式。我**“三推一选一票决”试点工作,符合选拔资格的同志有17人,报名参加选拨的有15人,参加党政班子实名推荐的领导有12人,1人因故缺席,每人从17名候选同志中实名推荐不超过3名的人选。实名推荐结果公布后,全**145人进行了民主推荐,每位同志推荐不超过3名的人选。按民主推荐得票数高低,前9位同志进入竞争性选拔。经结构化面试,4位同志从9人中脱颖而出。经党委会差额票决,最终确定3名建议人选。二、具体做法(一)充分准备,着力完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公开选拔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为成功操作此次领导干部选拔试点工作,**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牵头的领导小组,并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机制结构化面试实施方案》。(二)公开透明,着力公示试点工作各项进程为保证试点工作的公开透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将选拔信息和工作进度信息公布在宣传栏,努力做到选拔政策公开、条件和资格公开、步骤和程序公开、选拔结果公开。所有有报名资格的人员名单、报名人员的自荐信息、领导班子成员的初始提名信息、全**干部职工、村党支部书记的民主推荐得票数、面试成绩等均及时进行了公布,同时还安排**纪委、监察室的有关领导对公开选拔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三)创新思路,着力突出初始实名推荐的亮点报名参选的同志须自我推荐,接受资格审查。符合选拔条件的参选同志经资格审查和公示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委中是中共正式党员的领导班子成员对其进行初始提名。班子成员的提名情况按“谁提名,提名谁,提名理由”在民主推荐大会上公布,为民主推荐做参考。全**在职在岗干部职工、村党支部书记对选拔人员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推荐结束后按1:3的比例,以得赞成票数从高到低确定9名人选进入竞争性选拔。初始提名权的行使,让“提名谁,谁提名”公开透明。初始提名中有3名同志的提名占班子成员提名的80%以上。这一结果与最终的结果完全吻合。(四)规范机制,着力引入结构化面试竞争性选拔采用结构化面试。整个面试活动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并由**党委书记***同志全面负责实施。面试考官由县委组织部确定9人组成,面试试题由县委组织部提供。整个面试活动的组织形式完全按照正规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着重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到底确定了4名初步人选,进入到党委会差额票决。(五)综合测评,着力完善党委会差额票决党委会上,党委成员根据进入票决人选在推荐时的得票情况和面试成绩,结合平时的表现,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票决,确定了最终3名建议人选。三、主要成效(一)创新了选人途径,选人用人更民主此次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机制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为选人用人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三推一选一票决”选人模式比传统选人模式更为民主、公开、竞争和择优。党政班子从**镇领导角度实名推荐优秀人才,并将实名推荐结果向全**干部职工、村干部公示,既拓宽了民主的广度,又保证了民主的公开、透明。结构化面试以其竞争性得到全社会的公认,但因其难操作,难保密的特点,很少见于**镇一级公开选拔工作。我**此次严密方案,加强组织,实现了结构化面试的尝试。(二)调动了工作热情,为民惠民受肯定此次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机制试点工作充分调动了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谋人的少了,谋事的多了。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公示,干部职工明确只有平时扎扎实实工作,工作上精心尽力才能得到全体同仁的认可,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不少同志表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改掉自己的懒散习惯,争取下次选拔机会。(三)提高了执政能力,优中选优互促进此次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机制试点工作间接地提高了我**干部职工的执政能力。在竞争中,他们是对手。在工作中,他们是同事。通过选拔活动,彼此能发现对方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实现全**干部职工工作水平的大提高,全**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大提高。(四)提高了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此次采用的结构化面试,对我**的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是对考生的语言表达、综合分析、协调组织能力的检测。通过以考促学,有力地促进了我**干部的学习热情。四、建议和思考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整个试点活动开展得很顺利,收效也很显著。建议人选选出后,我们组织党政班子、工作人员联席讨论,认真分析总结了整个试点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三推一选一票决”选拔中,各个环节的结果还没有关联性。公选选手在任何一个环节表现出现差错都会直接影响竞选结果,从而有可能导致有些优秀人才因失误而败北。我们建议在“三推一选一票决”的各个环节的结果按比重计入总分,按最后总分决定建议人选。第三篇: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思路探索于洋2013-1-29 14:31:59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3期摘要: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企业有效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是企业长久不衰、充满活力、走向强盛的重要因素。针对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激励效果差、考核标准单一、分配不合格及重物质、轻精神激励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内外部结合的薪酬激励体系,实现公平性薪酬,并要以人为本。关键词:薪酬激励机制,激励体系一、薪酬激励机制的相关内容薪酬激励机制主要由基本工资水平、工资结构、加薪标准和业绩性薪酬等内容组成。薪酬不仅包括基本薪金、奖金等货币报酬,还包括企业给予员工的名誉、特权和福利保障等非货币薪酬。员工薪酬的高低与其为企业所创造的贡献价值成正比,是企业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评价。薪酬不仅是员工的劳动所得,也是员工自身价值。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和稀缺性原则。二、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现状分析(一)认识有误区,激励效果差现阶段,一些企业管理者简单地理解激励就是奖励,现行企业员工的薪酬比以前的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企业快速发展中,并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薪酬体系。经常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补哪里,于是呈现出“打补丁”现象,大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而多数企业现行的薪酬机制激励效率作用不明显,效果差,员工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人力资本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展现。(二)考核标准单一,分配不合理现行薪酬激励机制中,考核标准单一,业绩性薪酬占总薪酬比重较低,无论专业与层级如何,对员工考核均采用同一标准,造成工作岗位、工作强度、工作责任不同的员工收入相近,以致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无法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转。(三)重视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激励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而目前企业对员工精神激励重视不够。有些企业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缺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单纯地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员工,而忽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过程、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跳楼自杀事件就是对企业不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缺乏精神激励的警示。三、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议(一)建立内外结合的薪酬激励体系1.企业外部因素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和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主要关注本行业的经济利润变化情况,为测算薪酬总量提供依据;市场分析关注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为企业决定薪酬支付标准提供依据。例如可对企业急需的高层人才,实行特岗特薪,按市场工资价位,推行协议工资制。2.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包括企业战略、经济承受力和文化等方面其目的在于结合外部环境,选择和确定企业薪酬激励策略。薪酬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考虑企业发展变化和岗位要求的同时,企业薪酬机制也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加以调整。(二)实现公平性薪酬1.企业首先要做好岗位评估工作,通过岗位评估可实现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与激励性,帮助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价值体系。例如,职责多、责任重大的岗位获得较多的报酬,而职责少、责任轻的岗位应得到较少的报酬。薪酬激励要体现责任、业绩的平等。2.企业在设岗的基础上要进行岗位分析,确定每个岗位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体现不同岗位的性质及能力、技术、经验等要求,考虑到岗位内部价值分配对企业经营的贡献。企业应明确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贯彻“以价值论薪酬”原则,即围绕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岗位员工具体效益程度分配薪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保证薪酬激励效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精神激励过程中切实体现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精神激励是以员工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员工情感等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激励形式,这需要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作为基础。参考文献:[1]侯亮萍.构建现代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12).(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四篇:中小学教师有效激励机制的探索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中学(317602)郑慕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教育新思想。“减负增效”成了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责履行的怎样,主要是由教师积极性调动的程度决定的。本文联系学校的实际工作和挂职学习的心得,对如何有效地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性的问题,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方面发表本人观点。一.激励的心理依据“激励”做为心理学的术语,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在需要或外部刺激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激励用于学校的管理,则主要是指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要激发人们的某种指向管理目标的行为。如何使人们产生这种行为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言,可以将激励产生的过程表示如下:刺激——需要——动机——行为——满足——新的需要刺激引起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的结果使人获得了某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经反馈,又进一步强化了需要。如此周而复始,使人的积极性得到不断的发挥。可见,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研究教师的“需要”,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二.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分析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普遍较高,政治敏感性强,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他们特殊的职业活动和职业素质要求,形成了教师自身需求的特殊性。因此,要想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要对教师的需求进行清晰的分析。教师的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成就需要和自尊需要等。第一,物质需要是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只有满足了生理需要,人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中小学教师也一样,他们也有一定的物质需要。如教师的工资收人、住房等。第二,教师也有较高的成就需要。中小学教师具有较强的成就需要,尤其是年青教师,这一点主要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为人师表地位所决定的。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呈现个体分散性,如任何教材、教学方法都必须经过教师本人的消化和吸收后才能传给学生,而且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努力工作,以期得到社会的认可,成就需要就表现的格外突出。第三,教师还有受人尊重的需要。中国历来尊师重教,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的评价,其本人自感在社会中的重要,也要求别人对其业绩、形象、社会生活地位等予以重视,同时,教师本身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也注定了教师对自尊需要的重视。当然,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需求略有不同,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适当考虑。三.当前中小学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1、“精神激励走过场,物质激励大家有”的现象在普通中学,县级以上的表彰奖励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可望而不可及,永远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无足轻重的评优往往是“皇帝轮流做,明白到我家。”甚至有时评上的“标兵”、“先进工`作者”实际工作平庸,他们能取得一些荣誉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工作出色而是一些工作以外的原因,例如人际关系比较好,资历比较高,领导比较欣赏,甚至是某种补偿或照顾等。同时,物质激励的“大锅饭”现象也严重制约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学校实施了“绩效”工资,但是教师的差距并不大,差距仅仅停留在工作量和考勤上,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并没实质性的改观。只有教师的表现得到客观评价和奖励,才能真正地激励先进,从而发挥激励的真正效用。2、激励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某些学校缺乏系统性的激励制度(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在激励这一重要问题上,没有整体性激励策略和措施,个人因素比较突出,随意性强,往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实际操作中,顾此失彼,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致使零散的激励制度和措施产生不了应有的作用。表现为激励缺乏,即缺乏制度设计;激励随意,即缺乏制度化;激励约束分离,即奖励与约束只讲一面。3、激励政策统一化和制度空洞化有些学校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未对教师的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为了操作方便,对所有人采用“一刀切”式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从外部看,统一的激励措施在不同的学校环境下,会得到不同的激励结果;从学校内部看,至少不分对象和层次的激励犹如滥施药方,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某些学校在教师激励问题上,虽有激励制度,但常常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激励制度执行力缺乏,激励措施难以实施,或者激励环节只是走过场,只求场面上过得去,不问细节,没有监督,没有策略,缺乏有力的机构建设。四.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从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要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激励的真实作用,就要从教师的需要着手。1.目标激励是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目标具有激发、维持和调节个人行为的功能,没有目标就没有任务,没有目标就没有评价标准。学校领导一直把目标激励视为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只是目标不能凭空产生的,只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目标才能激发人的行为。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制订全面均衡的管理目标,要兼顾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满足。只有将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统一起来,与教师的需要息息相关,才能使教职工产生内驱力,发挥激励作用。学校领导开展目标激励应高度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目标要明确,有可操作性。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所制定的工作目标,有的可能与办学方向有关,有的可能是在层层分解后为某个具体岗位的人所确立的具体任务。在这个整体的教育目标系统当中,目标一旦与某一课程、某一具体活动、某一活生生的人相联系时,就必须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否则,目标就难以发挥激励的作用。(2)要允许并鼓励教职员工参与目标的制订工作。校级领导在制订学校工作目标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职员工的有关意见和要求。只有校长和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共同讨论和决定,目标才有可能发挥指引方向、规范行为的作用。教职员工参与目标的制订这一特点要求校长们必须牢牢确立“管理即是服务”的观点,从根本上摈弃“领导说了算”、“校长至上”的不良领导行为。(3)所设置的目标要有适当的难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目标的反馈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需要越强烈的人,就越喜欢从事具有较大难度的挑战性工作。这一结论与客观事实也是非常吻合的。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对于一些特别容易和重复的事务,很容易厌烦。不过,问题的另一方面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即目标难到何种程度才算难?这个问题如处理不当,就会破坏目标的激励功能。期望理论认为,目标既要有难度,又要使人觉得有战胜困难,达成目标的可能。否则,目标过难,令人可望不可及,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对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地进行反馈,也能起到激发积极性的良好作用。目标反馈不仅有助于教职员工了解其工作的进展状况,也有助于他们发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地制定对策,予以纠正。当然,目标激励法也不是灵丹妙药,可以包医百病。由于目标的设置工作通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在具体的管理情境中,有些目标又难以具体化,所设置的目标也可能束缚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的创造性,因而使得目标激励具有了一些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和不足。对此,学校领导者应有清醒认识。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是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必然要求追求生活的需要,是人生存的本能,它客观上是体现在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在需求合理、情况可能的前提下,学校从具体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性质的需要特点,引导他们对目标需求所肩负的责任及工作效果的客观认识,不要超过客观现实,把需要放在现实的基础上。物质激励在政策上注重向一线和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唤起员工对欲望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并激发人的上进心,促进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识。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学校历来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其实政治思想工作就是一种精神激励。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竞争的加剧,精神激励的内涵正在不断深化。精神激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做职工的思想工作,通过语言、荣誉等使人感情冲动,强烈地激发人们的干劲,通过劝勉、鼓励奋发精神,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实现管理者的目标。人的需要往往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心理学家把人的需要分为很多种类和不同层次,并且在各方面还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这些众多的需求大致都可归结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出发,激励方法也理所当然地可划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样两个大的类型。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孰重孰轻?这是一个常常引起人们激烈争论的话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实施同步激励是有非常深厚的现实基础的。有人撰文认为,当前我国教师在以下方面的需要较为强烈:一是希望个人才能得到发挥和发展;二是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三是提高社会地位;四是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俞文钊教授在研究我国教育系统中的激励问题时也发现,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各种激励大致可归为七大类:个人成长进步、领导行为、工作本身性质、报酬、人际关系、学校政策、个人问题。其中,既有物质需要方面的因素,也有精神需要方面的因素。可见实施同步激励,是学校领导者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的一个内在的必然要求。3、情感激励是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润滑剂情感激励,有人将其称之为关心激励。这种激励不是以物质利益或精神理想为刺激工具,而是通过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良好的感情关系,来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尊重人,使被管理者处处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教育系统是一个知识密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对于尊重的需要、关心的需要就更为强烈。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离开情感激励是难以达到其目的的。在当前的学校管理活动中,重规章制度建设,轻情感激励的弊端比较突出。不少校长和学校管理者成天忙于开会,制定各种形式的规章制度,以至于乐此不疲而眼中无人,企图依靠手中的权力和各种限制性措施,来达到压服教职员工的目的。这种不关心教师的疾苦、爱做表面文章的领导作风,在人文关怀缺失的情况下,教职工很难有什么高效率、高积极性的。其实人文关怀并不是非常难做的事,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生日时送上一份祝福,都会使教师感到这是对他们的关心,从而达到心理相融、情感相通。教师的工作与机关里的职员、企业里的工人不同,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延展性的特点,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工作场所也并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学校更应实行软管理,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我县大部分学校实行上、下班打卡制,这种企业的管理方法被机械地移植到学校,我认为并不可取。另外,学校实施情感激励时,学校领导者还需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要把教职员工的生活福利和需要时刻放在心上,及时了解他们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努力创造条件加以解决。4、奖惩激励是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制度保证奖惩激励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激励方法。像表扬、赞赏、晋级和批评、处分、开除等项目就是奖励和惩罚的一些常见形式。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学校工作就会变得一团混乱。奖惩激励就是学校领导者依据学校和有关部门所制订的各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所做出的一种积极肯定和鼓励或否定和批评、制止和反对,从而有效地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法。无数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奖惩应用得当,就能发挥很大的激励效应。然而,奖惩又不总是必然地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一旦应用失当,就可能引发人们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从而损坏奖惩的激励功能。为防止发生这种负面作用,学校领导者在运用奖惩激励时,慎防出现“唯制度化”的管理倾向,同时还必须注意这样两个基本问题:(1)要注意奖惩激励的时效性。奖惩的激励效应是与奖惩是否及时有密切联系的。行为修正激励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将行为的结果及时反馈给个人并给予奖惩,行为才能在客观上起到激励的作用。否则,就不能产生激励效果。(2)要注意把握奖惩的度。学校领导者在运用奖惩激励法时应谨慎小心,要特别注意奖惩是否适度这个问题。恰当的奖励,应使受奖者觉得受之无愧,教职员工觉得受奖者真正值得奖励。同样,惩罚的轻重也要与不良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程度相当。轻描淡写不对,从重从快也不行。前者难以引起教职员工的心理反应,是无效惩罚;后者惩罚过重,容易引发人们对受罚者的同情,导致教职员工的逆反行为,收不到激励之效。参考文献:1俞文钊编著:《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 浅析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的正确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年08期3 中小学教师的需要与激励论析学知报·教师版2011年第1期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探索教育部曾经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根据《通知》精神,我校对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成立了“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以货币化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把改进和激励作为成长储蓄应用的着力点,从社会、学校、家庭的要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性评价与激励。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问题1、家庭教育内容缺失。在与家长座谈时,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高分,上大学。家庭教育的内容除了分数还是分数,多数学生都存在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孩子思想品格教育、心理健康、人生价值观培养却长期忽略,致使有些孩子毫无责任感,自私自利,一旦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有些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培养。这些都属于家庭教育内容缺失。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自身认识水平有限,平时也不爱学习,业余大都喜欢看看电视、打打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重言传,不重身教,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常常违反,在孩子眼中成为一个言行不一的人。有些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不动就体罚、辱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心灵伤害极大。有些家长唯分数奖励,从不重视孩子全面的发展,且只重视物质奖励,忽略精神鼓励。(二)学校教育问题1、 教育评价单一目前小学的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教育的需求。2、 过程评价存在不足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成长记录袋”活动,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多样、开放的评价,但成长记录袋也有许多不足。首先,在应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们的反应就是过程繁琐,太费时间。其次,在创建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师生们往往形成为评价而评价,为记录而记录的偏差,完全忽视激励性才是成长记录袋应用的着力点。这些都是目前农村小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学校教育激励机制的探索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改进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激励学生的进步,也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和农村家长的教育评价激励的水平。我校在教育管理中提出“全员、全科、全能”的一体化教育激励机制。方案的实施形式是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以货币化的形式统一各学科评价激励方式。1、一体化教育激励机制我们认为货币化是记录学生成长的有效方式,激励性是成长记录应用的着力点。成长记录是激励与改进。以前的成长记录袋束缚住了教师和学生,增加了师生们的负担。货币化的成长记录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更具有操作性。货币化的成长记录发挥的是一体化的教育激励作用。一体化的教育激励是指教育者原本独立的评价激励,逐步形成统一教育激励机制的过程。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全面互动的过程。教育个体间原来独立的激励转变成一体化的教育激励,有利于提升激励效果,也有利于教育者之间相互学习。一体化的教育激励其核心是全员参与、全科通行、全能评价。2、教育激励的内容⑴德育激励。一般德育激励分为:纪律、文明、卫生等日常行为规范激励;好人好事儿激励等。德育激励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一般由班主任、值周值日老师、家长负责实施。教育者把遵守纪律、文明、卫生作为评价目标,对完成目标的学生在其存折德育板块存入虚拟货币,没有完成的要进行思想教育。家长要把完成目标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由老师进行激励。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及时。评价激励的目标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班主任可以从不迟到不早退为目标,上升到早到校勤学习为目标。从要求讲个人卫生,上升到保持校园整洁。值周值日老师可从要求学生不做“坏人坏事”,上升到要求学生做“好人好事”。家长可以从要求孩子自己穿衣刷牙做起,上升到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干。⑵智育激励。我把本校的智育激励定位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智力开发学科的教育激励行为。各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定激励目标,创设激励情景,满足学生需要。智育激励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一般由相关任课老师和家长负责实施。对完成目标的学生在其存折智育板块存入虚拟货币。教师要经常培训家长,让其熟悉如何进行教育激励。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教育目标和目标完成情况要及时反馈给老师,由老师进行激励。三、“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的实施方法“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一体化教育教育激励。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对学生提出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引发学生心理变化和行为改变,从而达到对学生某种行为的强化和养成。所以教育激励能否成功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努力。1、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明确组织机构。学校在大队部的组织下,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大队辅导员任总行行长。各班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分行。中队辅导员任分行长。各班设储蓄员一名。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奖励。储蓄员负责存储虚拟货币工作。学校举行盛大的启动仪式,给各班储蓄分行揭牌,并邀请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校外辅导员、法制辅导员等发言,力邀新闻单位关注参与活动,使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完成教育评价激励。2、 评价与激励教师设定评级目标,根据学生达成的情况进行教育激励。对于完成目标的学生准予存入1元。教师可以印在学生作业上作为作业章,也可以印在学生的书上作为课堂点评章,还可以印在学生的试卷上作为考试激励章。当然,教师最好印在学生的存折上。如果老师没印在学生的存折上,学生也可以等积攒到一定数额,找班级储蓄员存储。一体化的教育激励会在存折上留下很多“钱”。我们要求各储蓄分行开展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选,学期大评比活动。四、激励机制实施后,学校教育初见成效。1、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激励教育不能离开课堂。教育激励植根于教育过程,课堂教学才是激励教育的主阵地。推行“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活动后,我校教师将激励的教育理念、方法融合与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识的传授一般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定激励目标,刺激引导学生不断前进。因为激励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基础上的,所以课堂教学氛围空前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激励着我校课堂教学不断优化。2、家校联系更加密切。“学生成长银行”既是一本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册,也是一本家校联系册。开展一体化教育激励后,家长对教育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教育方法也有的放矢了。家长通过家校互动,更能理解学校的教育行为。学校通过家校互动,教育效果事半工倍。“学生成长银行”储蓄卡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轨迹,更记录着学校、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期望。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能不能参政议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