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喀什三日游旅行的体验感怎么样?

夜色渐浓、灯火更盛。8月的喀什古城景区魅力无边。在喀什古城景区里,有家蓝院子客栈,客栈负责人许平热情的招呼声不时在庭院里响起,湖南口音浓重。2018年,因为一次随心的旅行,许平爱上了民风淳朴而又特色鲜明的喀什古城,于是留下来开起了这家民宿。随着这几年新疆旅游热度飙升,不少像许平这样的游客选择留下来,变身创客,在新疆开启了一段别样人生,也为新疆旅游业带来阵阵清风。爱上新疆“我去过很多地方旅行,但从没有像这次一样着迷”来到喀什古城景区,很容易就能找到许平的蓝院子客栈。推开两扇标志性的蓝色木门,不大的庭院里满眼是蔚蓝海洋般的蓝色元素,石膏浮雕、彩漆绘制的木刻图案、木雕组合、砖雕组合、金属花窗……都是韵味十足的当地特色。民宿圈里有句话——认识一座城,从一家民宿开始。对许平来说,认识新疆是从喀什开始的,认识喀什又是从喀什古城景区开始的。而且,一开始就停不下了。“2018年和家人一起来喀什旅游,一下就喜欢上喀什古城景区,转了几天都舍不得走。”许平说,“这之前,我喜欢云南丽江,也喜欢浙江西塘……我去过很多地方旅行,但从没有像这次一样着迷——极富历史感的街道建筑,沿街店铺里热闹又古拙的气息,街巷里居民们恬淡而悠然的神情,都深深吸引着我。”那次旅行,许平每天早早出门,直奔喀什古城景区,转遍大街小巷、店铺民居,直到深夜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我想,我是属于这里的。”她回忆。当时,景区里只有几家快捷酒店,都已爆满,她想住在古城景区的愿望没能实现,留下来开民宿的念头却一下冒了出来,再也挥之不去。就这样,旅行变成了考察。“来这里旅游的疆外游客很多,都非常喜欢古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里的民宿几乎是空白,市场潜力很大。”于是,许平留了下来。当年年底,她的蓝院子客栈开业了。客栈是在原先的两层民居基础上改造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民居特色,院里的一棵大桑树被巧妙运用,成了一大特色。爱上新疆,发现机遇,留在新疆发展,这不单是许平的经历。“我们协会现有327个会员,六成以上是从全国各地来疆投资民宿的创客。”自治区旅游协会民宿专业委员会会长庄小华说。留在新疆“这是世界级的资源,我当即决定在禾木开一家民宿”令人如醉如痴的自然、人文景观,新疆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新疆支持民宿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让那些起初期待远离都市喧嚣的游客选择留在了新疆,开起了民宿,既圆了住进“诗和远方”的梦想,也走上了事业发展的道路。2016年底,国内知名民宿三生域里旅行与度假的联合创始人雷峻杰来喀纳斯景区禾木村旅游,一下就被这里的风景和人文所吸引,“这是世界级的资源,我当即决定在禾木开一家民宿。”雷峻杰2013年进入民宿行业,第一家民宿开在了被称作“中国民宿业高地”的云南丽江。2017年,雷峻杰投资新疆的第一家民宿在禾木村开业了,当年的入住率就达到85%以上。起初,雷峻杰凡事亲力亲为,前台、保安、服务员的工作全都自己来,服务真诚自然,旺季时民宿房间几乎没有空下来的时候。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梵境民宿是游客公认的“网红打卡地”。青瓦白墙、红顶蓝窗,还有木板路、长条凳,最出名的是一条长长的花砖楼梯。把细节做到极致,以民俗风情突围,梵境民宿成了当地民宿的标杆,常有人来“取经”。2020年,央视综艺节目《你好生活》第二季就选择在这里拍摄。庄小华介绍,2020年自治区评出了16家精品民宿,其中疆外投资民宿占了近八成,梵境民宿、蓝院子客栈等都位列其中。而庄小华现在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在新疆各地开展培训,将国内外民宿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播种到新疆民宿业中,让优质民宿为新疆旅游带来更多流量。追梦新疆“继续努力,将门店覆盖到全疆所有旅游线路上”在喀什古城景区,蓝院子客栈的开张营业就像一个标杆,吸引了许多像许平一样的人,他们从游客变成创客,纷纷开起了民宿。这几年,在蓝院子客栈打过工的当地人有20多个,其中已有人开起了自己的民宿。2020年,景区里最出名的家访点之一“古丽的家”也增开了民宿。当初,最令梵境民宿负责人董湘辉着迷并最终留下来的,是当地淳朴的民风。“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院门走进去,他们都很热情,都能和你攀谈交流。”他说。平日里,当地居民可以在梵境民宿的院落里办婚礼;腊八节、农历小年,董湘辉也会邀请左邻右舍来喝腊八粥、包素饺子。他还向周围居民学打馕、学做拉条子,“你来梵境,我给你做拉条子。”他笑着向邻居们发出邀请。如今,许平的邻居们已经完全能听得懂她的“湘普”,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我把儿子接来在喀什上高一了,打算明年夏天把父母也接来。”许平说,“在这里,我从未觉得自己是异乡人。”5年过去了,雷峻杰在新疆各地运营的门店已有10家。他现在的愿望是,继续努力,将门店覆盖到全疆所有旅游线路上。“新疆旅游业前景无限,我们会继续投资新疆民宿业、投资新疆旅游产业,坚持把新疆民宿做成一张名片,让更多游客通过民宿了解新疆、喜欢新疆。”雷峻杰说。
纵享喀什好风光 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 - 旅游 - 中国喀什网
2023-06-12 20:02
来源:喀什日报 记者雷木果纵享喀什好风光 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喀什地区国家4A级景区扫描高山冰川、大漠孤烟、绿洲田园、原始胡杨......共同赋予了喀什地区品味高、类型全的旅游资源。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和“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闻名遐迩,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摇曳多姿,以丝路古迹、帕米尔高原风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享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区里的歌曲表演。(资料图)鲜花遍野的春天,景致如画的夏天,蕴藏丰收的秋天......大美喀什最不匮乏的就是美,在香妃园景区、刀郎画乡、莎车县老城景区体验文化的魅力,尽情领略民俗风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赞叹人与自然的共生,了解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赏塔吉克族歌舞的风俗魅力,一睹红其拉甫国门的风采……“喀什”二字,仿若天生就自带几分神秘与自由。喀什香妃园景区开园仪式现场。武勇 摄无论是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喀什的美景总能让你沉浸其中。祖国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溪流淙淙,绿草茵茵,风光秀丽,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峻峭的山峰、碧蓝的湖水与三五成群的牦牛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让人魂牵梦绕在这洁净的世界里。往南而下,镶嵌在叶尔羌河冲积扇上的璀璨明珠跃然而上,在万亩自然湿地草场上,叶城县宗朗灵泉泉水遍地、林木茂密、绿草如茵。英吉沙县南湖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腹地的远山近水,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质朴。叶尔羌河孕育了红海。最后,在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探索体验沙漠风光。英吉沙县南湖旅游度假区。武勇 摄喀什,绚丽灵动,神秘优雅;美丽奇幻,热情好客。来之前无比向往,来之后念念不忘。游客们感受到一年四季都是来喀什旅行的“最好时节”,在这里有看不够的喀什,享不完的感动。叶城县4A级景区——宗朗灵泉。阎旭光 摄巴楚红海景区。图片来源:巴楚县文旅局近年来,喀什地区以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喀”战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设一批精品景区,推出一批高原游、探险游、自驾游、露营游、康养游、生态游、红色游、乡村游、文化遗产游、出入境旅游等优质线路,努力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加快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
  “这是难忘的旅游体验记忆,好有趣。”7月9日,来自广州的游客吴雨泽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喀什老城土陶技艺第六代传人吐尔逊·祖农的指点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烙有“喀什印象”的土陶作品。  在新疆“旅游+非遗”的融合已是大有可为的发展方向,熔铸出更具历史文化底蕴与厚度的风景,这种融合不仅可以让非遗大放异彩,也赋予旅游更蓬勃的生命力。  吴雨泽和同行的伙伴们,一大早就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喀什老城东门外,共同体验了千年古城迎接贵宾的独特礼遇:一场集民族音乐、舞蹈、祈福于一体的盛大仿古入城仪式。载歌载舞、光影交错间,时光仿佛穿越千年,而这,只是开始。  体验“非遗”让旅游更有趣  喀什老城百姓的生活、生产都融在城里,3000多家各类商铺星罗棋布,游客漫步在如迷宫般纵横交错的小巷中,“小确幸”接踵而至。  游人走到这个拐角遇见铁匠巴扎,在下个路口就见着棉花马扎、医药巴扎、左转看到琳琅满目的铜器、木雕手工制作店、往右转就能买到散发着朴实麦香的馕、热气腾腾的玫瑰花茶……老城里家家户户都有各色土陶器皿、瓶盘罐桶、形态各异,天真古拙……在这里,传统文化静水流深,隐于寻常,非遗百姓日用而不觉,但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巴扎是老城的灵魂所在。”据喀什老城区改造指挥部党政办主任师世雄介绍,目前,核心区的传统非遗项目达到130多项。而巴扎的灵魂所在则是非遗,在花盆、坎土曼、馕、花帽巴扎里,非遗传承人的“绝活”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  作为喀什老城土陶技艺第六代传人,吐尔逊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耳濡目染,制作土陶,如今已成为古城中最资深的手工制陶人。  “这些年来,因为党和政府的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我的这项技艺才红火起来,不然早失传了。”吐尔逊喜欢和游客聊天、交朋友,游客来到家里拜访,既能让自己的传统手工技艺被尊重认可,又能带来收入。  “制作土陶看上去不难,其实很考验技巧,只有亲自体验才能知道其中的乐趣。”吴雨泽说,我打算通过网店售卖一些老城的“非遗”商品,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  老城里铜器、土陶、木器、打馕等传统工艺体验项目,费用在30至90元不等,受益于旅游开发,当地五万多人吃上了“旅游饭”。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私人订制或亲手参与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喀什记忆”正成为时尚新玩儿法,体验“非遗”让旅游变得更有趣。  “活态传承”旅游为非遗增添活力  这些年的非遗保护工作确立了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新疆的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后,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应运而生。  国家5A级景区喀纳斯有着“人间净土”的美誉。定居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精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曾以游牧狩猎为生。  “楚吾尔”是图瓦人特有的乐器,是用苇科植物的茎制成,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只有四十多人会吹奏这种乐器,图瓦人中希是其中一位。  “‘楚吾尔’能够模仿出喀纳斯的水声、风声、等大自然的声音。”中希说,吹奏“楚吾尔”搭配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呼麦”的演唱,仿佛置身湖边林间,听流水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意境悠远。  随着喀纳斯村的不断开发,超市、餐厅、星级宾馆以及图瓦人家访点从无到有,游客络绎不绝。2012年,中希和朋友们组成乐队,专门演奏图瓦乐器、唱图瓦民谣,淡季每天会进行十几场演出,旺季要演二三十场,游客们为大家带来不菲收入的同时,也愿意参与到乐器、演唱学习中来,增强了旅游体验性和参与性。  “旅游+非遗”打造有深度的最美风景  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入融合,非遗与旅游的牵手水到渠成。非物与旅游结合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甚至可以参与非遗表演、制作艺术品中,这对提升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意义深远。  “通过‘非遗+旅游’的方式,为非遗搭建了展示平台。既能促进其发挥影响和价值,也是对非遗的最好保护和传承。”新疆国画院秘书长,新疆桑皮纸传承推广人巍宝山说,近年来,新疆深入落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自治区制定并实施了《新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探索建立传统工艺振兴机制,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并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非遗+旅游”等,通过多种途径,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人们期待在旅行中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也更看重旅游体验。”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非遗+旅游”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新疆各地旅游资源丰富,再加入各自的非遗元素,变得更具特色与魅力,也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非遗+旅游”工作,打造更具有深度的最美风景,让更多人深层次、多维度地感知“辽阔疆域 无限风光 新疆是个好地方”。(记者朱凯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喀什三日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