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线城市开设柏曼酒店属于什么档次I酒店是否合适,有市场潜力吗?

2019年初,投资人史文刀(化名)在华南地区某一线城市收购了一家单体老宾馆,改造成柏曼,投资近900万,预计3年半能回本。他说:“我也是第一次做酒店,所以好多东西没考虑到。比如消防多花了100多万,耽误了1月的筹建时间,走了不少弯路。所以现在就想把我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踩过的坑大家就不要再踩了,提高大家的投资效率。”投资人说 I 第94期投资人 I 史文刀(化名)品牌所属集团 I 东呈集团以下内容来自投资人自述:投资背景之前我是从事电子产品、汽车方面的研发、销售工作的,那会儿经常出差住酒店。印象深刻的是,每到一线城市有大活动、大会展,酒店可谓一房难求,而且价格高得离谱,是平常的很多倍。我有了这种亲身经历,而且身边有很多朋友投资酒店赚到钱了,所以我觉得酒店投资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虽然前期投资大一点,但后面就是稳定的现金流,这样来看也还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至于选择加盟而非单体,我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这个问题的:之前出差的时候,我都会选择连锁酒店住宿,因为它们的管理和质量比较稳定。也住过很多单体酒店,可在平台上看的时候照片很好看,去住的时候就发现“上当”了——有时实际情况与他们在平台上宣传的差异很大,服务、卫生方面会有很多地方让人失望。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大家消费的理念可能跟我有共通之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做加盟酒店成本会高一些。但当选择一个知名品牌时,他们的会员制度和品牌价值会给你的酒店带来不少流量;成熟的管理运营体系,能让刚做酒店的投资人不用担心管理运营的问题。相当于花钱买专业的人来做管理——找谁都要花钱嘛,除非自己亲自去做店长,但一般我们投资人又经营不过来,还要做其他事情。在国外,加盟连锁的酒店占85%以上,但中国目前加盟酒店占比不到一半。综合之前我提到的两点优势,因此我评估:加盟还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的物业位置肯定是适合做商务酒店,而一线城市商务酒店的大众消费一般是200~500之间,一般企业对一线城市酒店报销的标准是200~600之间。所以我们就定位到中端品牌。在这个范围中,我还考虑过其他的中端品牌。但想开一个酒店,首先是找位置,然后才是选适合的品牌。很多大品牌都很好,但找到好物业不一定就能随便选品牌。每个品牌它都有为了保护门店的“距离保护政策”。假如说一个地方连续出现几家同一个品牌,大家相互内耗,相互竞争,对投资人也很不利。有时你找到不受距离保护影响的地方,位置就很差、很偏;你找到好的位置,旁边没多远又已经开了一家了。最后考虑到:第一,东呈集团在南方的口碑和会员体系都不错,在中端品牌中还是比较好的;第二,柏曼比较符合我们物业的市场定位和评估;第三,它的改动不一定要完全按标准模板走,内部的布置只要质量达到标准,设计风格可以有一些灵活改变,这样就更适合我这种老店改造,投入成本会少一些。所以最后就选择了柏曼。总体来说,我对柏曼的这个品牌的加盟体验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还是有一些建议要提。优势1、集团在南方的口碑、会员体系较好;2、装修不模板化,风格可以灵活改变,可以有自己的设计,适合做老店改造。投测满意度:4分酒店总投资额 I 预估600万(不含消防、租金、公关等全部费用)VS
实际近900万(含消防、租金、公关等全部费用)单房投资额 I 预估7万(不含消防、租金、公关等全部费用) VS
实际近10万(含消防、租金、公关等全部费用)投资回报周期 I 预估2年
VS
实际自己经营预测3年半开发人员服务水平 I 尚可物业的实际使用面积是3000多平米,做了86个房间,平均每个房间24平米左右,剩下的是公共区域。这个项目林林总总加起来投资了近900万,单房投入近10万块。本来不用这么多,消防上花多了点钱,还有开业前的租金、押金、公关费用等。只算装修是650万,大概8万块一间房,是付给装修公司的钱。这个物业除了在消防方面踩坑,其他方面还是挺适合做酒店的,位置也不错,假如没有疫情的话,现在估计已经回本了,是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这家柏曼我是自己测算完再找他们的开发来看的。所以我们好多策划也没让他们参与,品牌方主要就是给我们些建议,协助处理一些流程方面的事情。我也没指望他们多帮什么忙,加盟只是想用他们的品牌、管理、会员体系。对投资人来说,我们最好是自己测算,不要太相信品牌方,特别是他们的开发人员。他们为了让你加盟品牌,让自己获得收益,都会把测算数据向好的方向说,所以不能太相信,还是要以自己的评估为准。以前我也做过销售,把产品说得多加点“水分”进去,是作为销售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工作常识,也是正常的销售逻辑。按照品牌的测算,我这个酒店应该是投600万左右就可以了,但实际我们做下来不止这些。其实基本上每家都差不多,都不准确。有时他们说得太准确了,可能你就不会加盟,这个项目就做不成了。筹开满意度:3分筹建周期 I 9个月设计团队 I 品牌推荐施工团队 I 品牌推荐设计用的是品牌方推荐的一家公司,花了19万左右。本来当初预算6个月搞定,但实际上花了9个月——施工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后来消防又耽误了一个月。我们虽说是轻标,但基本上也全改造了,消防和里面的隐蔽工程都动了,该敲的也都敲掉了。主要是这个物业的问题,早知道这么费劲,我就不选轻标了。目前很多开发都会跟你说6个月,但是我好想告诉大家:6个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新筹建一个酒店,登记、开工、验收、开业,很少能做到6个月全搞定的。除非是物业只需要轻易改一下,花一两个月做些软装改造。所以大家在酒店筹建过程中不要太乐观,要考虑到可能会出问题,尽量多准备点时间。因为是老店改造,物业和消防都比较老旧,所以消防做了很久,也投了不少钱。消防与装修同时进行,等装修完准备开业时,消防验收还耽搁了一个月左右。安检验收了才能开业,所以也导致开业时间晚了一个月。那会是在19年初的时候,还不是疫情期间,这个成本比较高。筹开阶段品牌更多是提建议,给我们提供一些设计理念,到了网络和隐蔽工程做的差不多了和开业前需要他们来验收,平常偶尔给他们看一下。他们建议的专业性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建议。特别是对于那种没做过酒店的人,好多还是要听他们的建议。虽然有的时候完全听他们的话,成本会更高。从品牌方角度来说,他们想把所有东西都做到最好;从投资人角度来说,钱是真金白银拿出去的,肯定也要控制成本。经营满意度:3分单房运营成本 I 110元左右RevPAR I 200元+(2019年)店长满意度 I 满意东呈集团的经营管理都是同一个系统和标准,这也是我加盟选择加盟品牌的原因之一,选他们的服务和管理系统,我们也比较比较认可他们的品牌的经营理念和酒店定位。店长的工资我们付给东呈两万多,东呈给他是一万多。给我派的店长之前看他的经营能力和专业性还可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开业到现在三年多了也一直没换过。现在疫情期间确实没办法,换谁来都做不好。疫情主要就是对服务行业,特别是酒店住宿、旅游、客运这三个行业影响是最大的。对酒店行业的分析,不能以疫情期间来分析,疫情期间是很不正常的——特别是2020年初以来很不正常,这段时间的数据没有参考性。现在就是尽量开源节流,熬过这个阶段。照现在的情况看,疫情也遥遥无期,说实话我现在对疫情都很不乐观。当初他们开发人员预计是两年就回本,实际我们自己测算是三年半。假如不是疫情的话,我们现在应该已经回本了。但因为疫情,我们到现在还在亏。客观来说,疫情不是品牌方可控的,是个不可抗力,品牌也算不到。要是当时算得到,我们也不会投资了。对酒店来说,疫情期间亏的少,就相当于成功了。所以我对品牌方倒没什么抱怨,抱怨的还是疫情,对酒店的生意影响真的很大:整个城市基本上没几家酒店不亏的,顶多亏的少一点,能赚钱的都已经很少了,除非被征用隔离酒店。19年的业绩达到了我们自己的测算结果,但没达到他们的测算。疫情前入住率我们能做到80%,他们的测算基本上是准确的。但RevPAR还是有点差异的:非会展期间我们实际只能做到200出头,但他们给我预估的是300多。我们投资人要考虑到的是投资最大化,怎样做我每天的收益才会最高。所以不能完全看价格高低,还要看入住率,这个需要平衡。我要做到八成入住率,除了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还需要价格优势。所以为了达到入住率,我牺牲了一些价格。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他们肯定要选性价比最高的。价格太高,我的入住率就上不来了。最后把RevPAR调在200出头,达到入住率八成,是比较能够达成经营指标的。当时我们选这个物业做酒店时,主要是考虑到会展。但我们的测算不能按会展期间走——平常供大于求,但会展期间又供不应求。会展期间可以做到六七百一间,但非会展期间大概就是200出头。算是淡旺季的区别。但我可以理解,当时我们都没完全按他们的测评预估,这个价格自己算下来觉得这个数据是可以接受的。整体综合来看,19年下半年还是达到了我的预期。但2020年到现在都是远远不足。大环境下,每家都一样。我们附近也有很多的酒店,观察下来差不多都是惨不忍睹。但是相信疫情也很快就过去了,整体酒店的行业的未来应该还是比较乐观的。只要是疫情过了,完全放开了,那酒店是不错的投资。但假如疫情不放开,还一直像现在这样动态清零的话,可能中国有80%的酒店都要在一年内倒闭了。会员满意度:4分集团会员占比 I 30%会员复购率 I 高东呈集团的会员资源在南方是名列前茅的,口碑也不错。我这家店的客源结构主要有几大类:主要消费群体:出差的商务人士;其他机场客、会展客;周边的一些消费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少。从预订渠道来说:会员占30%左右,ota平台占60%左右,还有不到10%是周边散客。供应链满意度:4分集采价格 I 太贵产品质量 I 尚可东呈在采购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我能理解集团为了保证质量,要求运营物料统一从平台采购。这一点是做到了,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这点还是认可的。质量满意,但价格不满意。按理说集团采购体量大,其实应该可以拿到更多优惠的。但实际我们买的是比外面还贵。我到外面去调查了解到,很多质量差不多的,他们的价格是人家供应商的1.5倍。我们采购只能从东呈平台上买,相当于供应商先卖给东呈,集团再卖给我们,在中间再赚个差价,价格又上去了。我跟身边做酒店的朋友打听了,好像基本上同等品质的酒店品类,供应链的价格是差不多的,但是其实大家都会觉得高。没办法,羊毛出羊身上,供应链也要赚钱。不过我了解到有的集团会稍微灵活点,可以直接找指定的供应商买,也可以重新谈价格。但东呈不行,只能从平台上买。希望东呈能够参考一下这种供应模式,或者采购价降低一些。给品牌/集团的建议1.疫情期间集团支持不够,希望减免一些管理费,与投资人共渡难关;2.品牌知名度不够,希望集团在广告宣传和牌推广方面多做点工作;3.供应链价格太高,可适当降低。给新手投资人的建议1.开酒店前,不要先选品牌,需要先找到好的物业。物业选对了就成功了60%了。先选品牌,物业就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物业的面积大小也有要求;先选物业,品牌有很多可以选的。但好物业不容易找。2. 在找物业的过程中,消防评估是首当其冲的大事,要确保物业主体一次消防通过了验收、有相关验收报告,才能签订租赁合同。比如我的消防原计划40万搞定,最终花了160万,额外花了不少钱;筹建期也因为消防耽误了1个月,所以希望大家汲取教训。假如消防出问题的话,说不定直接就会把这个项目搞死。3. 假如要做加盟的话,最好找个有酒店投资经验的人咨询。不要太过于相信品牌方的开发。我之前对酒店行业不了解,在整个筹建过程中走了些弯路。所以希望大家最开始上手时找个已经做过酒店的合伙人,最起码他在做测算方面会比较老道。不然完全听开发人员的话,被忽悠进去怎么办?对他们来说,肯定是站在公司和自己的利益说话。你投资不赚钱、亏了,与他们没关系;但谈成一个项目,他们是拿提成的。所以他们会想方想方设法让你做成,在投资测算方面,他们都会添加水分进去。说不定你这个物业不是很好,或者他们推荐的品牌并不适合你。比如A集团的开发给你推荐一个品牌,但可能B集团或C集团下面的品牌更适合这个物业。所以要多找几家来评估一下。4. 不管加盟什么品牌,实际做出来花的都会比测算的多。因为在过程中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成本(比如我消防原计划40万搞定,最终花了160万),他们计算的成本是没有考虑到意外的。不管是多大的品牌都不要完全相信,他们给的数据只能参考,基本上都会超支。希望新投资人朋友还是要自己测算,或者多找做酒店的这些投资人了解一下,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虽然数据不是特别准确,但他该考虑到的方方面面基本都考虑到了,环节还是比较清晰。可以按照他们的环节走,但是具体的数据自己心里要有个底,他们说的实际上一般要稍微打点折。比如品牌方给你评估的投资是700万,你最少要准备好1000万,不然过程万一资金链断了,又会出问题。5.不管做什么,不只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别人,这是一个共存的社会。如果只考虑自己的话,路走不长,要共存、共赢、共生。6.希望大家在疫情没有完全结束、或政策不完全明朗之前,尽量保持观望的状态,不要投资酒店。我对疫情结束是不乐观的。在疫情期间投酒店,十投十亏。我认为应该等到政策明朗后,或疫情之后再动手。除非你已经判断到疫情的结束时间。有的人说要趁机抄底,我觉得也不合适。虽说零成本收回来,但生意不好你就要不断往里面投钱,投到何时为止呢?举例来讲,假如某家酒店做不下去了,你没花多少钱接到手上,但接下来运营成本是不断消耗的。以100个房间的酒店来算,运营成本人工要10-20万,租金在深圳少说也要30万。现在基本上没什么生意,疫情期间能做到三四成的入住率就不错了,好多做到四五成都是亏的。你能亏多久呢?最多能亏一两年吧。我有个朋友2020年4月份在广州花20万收购了一家酒店,也是撑不下去了,他花了20万收回来,然后花了200万去重新装修一下改成某个品牌。结果做到2021年5月份做不下去了,又把它又转让出去了。他想着20万收购捡了个便宜,建一个新店少说要花个七八百万了。但其实捡的不是漏,是个坑,是个烫手山芋。别人跳出来,你跳进去。可能当时对疫情也有错误的轻视,觉得以前我们的非典4个月就搞定了。他们预测7-9月份正好装修完了可以开始赚钱了,但没想到这个疫情没完没了。所以我说要么就等疫情完全结束,要么就在你觉得这个政策已经很明朗了的情况下,可以出手。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最多能撑个一两年,久了还是撑不下去的。假如我这个酒店能够撑到疫情结束,疫情结束后我还会继续在一二线城市投中端酒店,我对这个行业还是很看好的。说明:文章内容与数据仅代表该门店投资人个人观点,非次方点评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柏曼酒店属于什么档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