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知一下上海梅林午餐肉中粮还是上海近期有什么新品吗?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企业,从一罐番茄沙司起家,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20世纪30年代的梅林罐头食品总厂厂门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西餐馆经常要用到番茄沙司等辅佐食品。中国厨师发现美国出品的“台尔蒙”牌番茄沙司特别受顾客的欢迎,市场上供不应求。尽管价格昂贵,却是经常脱销。于是,一个大胆的创业思路浮上心头:为什么不试制番茄沙司来赚钱呢?如果成功还能振兴民族经济。说做就做,他们租借了蓝维蔼路德祥里13号(今黄浦区肇周路德祥里78弄13号)的石库门房子,购置了一具土灶、一只蒸锅,以及其他一些工具,雇用了两名工人,开始试制。虽然没有研制食品的现代设备,但是厨师有他们自己的特长,凭着高超的烹调技能与敏感味觉,他们终于调制成属于自己的番茄沙司。送餐馆试用后,老食客吃吃也感觉不到与“台尔蒙”有什么异同。于是,国产番茄沙司开始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生产机器在这种情况下,1930年7月,石永锡、戴行水等厨师各自拿出积蓄,又向银行贷款,合开了这家罐头食品厂。1933年5月,又有冯义祥、屠开泰等人注资,成立了梅林罐头食品有限公司。随后,工厂迁至上海虹桥路808号,申请注册“金盾”商标,表示“金光闪闪的盾牌,坚强有力,牢不可破”之意。20世纪30年代,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罐装车间和包装车间经过苦心研制,红烧扣肉、红焖牛肉、红烧鸡、油焖笋尖等罐头食品源源不断地应运而生。在1934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梅林”罐头食品获得了“大会感激”评价和“成功合作”的证书。因为“梅林”的努力,中国制造的罐头远销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国。40年代起又陆续进入欧美市场,宣传了中国的美食文化,慰藉了华侨的乡情。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梅林罐头食品公司制造的金盾牌番茄酱包装纸《新闻报》 1940 年 9 月 22 日广告1960年,为扩大发展“梅林”企业与“梅林”品牌,上海在行业调整中,将梅林罐头食品厂迁址军工路224号。原军工路224号的国营益民食品二厂的设备及人员全部并入,梅林罐头食品厂的生产规模再次扩大。从50年代到70年代,“梅林”罐头从出口苏联、捷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直至打开了非洲、中东地区的市场。其中尤以午餐肉罐头最为走俏。它不会被煮烂、煮化,每个罐头能切出27片,比别的午餐肉罐头多出4片来。中外合资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开业灌装线1997年,上海梅林(集团)有限公司和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的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食品第一股。梅林罐头食品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进入21世纪的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梅林罐头食品已成为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始终名列国内同行前茅,位居全国罐头行业十强榜首,并注册了“梅林B2”商标。如今的“梅林”集进口、生产、出口、国内销售为一体,“梅林B2”更是以崭新的理念和全新的形象展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已形成以梅林金盾为纽带的梅林品牌群。一代又一代梅林人正在续写着上海梅林的辉煌篇章,努力跻身世界罐头食品之林。联名款上海梅林“四大经典”礼盒2021年的“五五购物节”,杨浦区“建筑可阅读”与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梅林罐头牵手,发布了联名款上海梅林“四大经典”新品礼盒。城市孕育品牌成长,品牌见证城市发展,上海梅林把故事融到味道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杨浦工业发展历程。一只“有故事的罐头”,封存的不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城市的记忆。
共找到
484条
相关价格信息货品筛选
综合
销量
价格
起订量
以下
确定 经营模式
生产加工
经销批发
招商代理
商业服务
平均发货速度
当日
次日
3日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林午餐肉中粮还是上海 的文章